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介入治疗大肠癌肝转移72例体会

    作者:李巍;李淑芬;丁一;杨笑宏

    目的:探讨介入化疗和栓塞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破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肝脏转移肿瘤的DSA表现.方法:对72例大肠癌肝转移病人采用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和碘化油栓塞为主的综合治疗.结果:CR+PR 68%(49/62),6个月、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5.3%、78.9%、43.3%和16.7%.结论:采用介入化疗栓塞是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老年大肠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门翠香;张景丽;李忠民

    通过对36例老年大肠癌术后护理的临床体会,认为充分做好术前护理,以及术后的密切观察,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特别要注意早期心肺功能的监测,加强呼吸道护理以及各种引流管等多方面的护理配合,争取尽早下床活动,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提高手术疗效.

  • 比较研究腹腔镜和开腹大肠癌根治术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谢鹏

    目的 探讨腹腔镜和开腹大肠癌根治术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4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大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对比(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三年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大肠癌的治疗中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可以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提高患者生存率.

  • 大肠癌根治并门静脉置灌注泵化疗在防治大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附105例临床分析)

    作者:侯新丽;孙民昌

    目的 探讨术中门静脉置灌注泵化疗在防治大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自1996年10月至2001年10月,将105例大肠癌病人随机分三组进行手术,术后采用不同的后续治疗方式.对其术后肝转移发生情况、生存期,以及用化疗药后的反应、耐受性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经门静脉置灌注泵进行区域化疗的全身不良反应的程度及发生率明显低于外周静脉化疗;门静脉置泵化疗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及外周静脉化疗组.且肝转移率明显降低.结论 以门静脉置管化疗替代全身静脉化疗,不仅提高了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而且明显降低肿瘤肝转移的发生率,提高5年生存率,对已有肝转移的患者,可延长其生存时间.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大肠癌浸润及转移的关系研究

    作者:康旭;冼沛中;徐飞鹏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大肠癌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ELISA法对56例大肠癌患者进行了检测.结果:在免疫组化法,56例大肠癌45例bFGF表达阳性,阳性率80.36%;当肿瘤局限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和肌层、浆膜下层时,bFGF表达无差异(P>0.05),但当肿瘤侵犯到浆膜层和浆膜外时,bFGF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增高(P<0.01).淋巴转移组的bFGF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未发生淋巴转移组(P<0.01).ELISA法组41例bFGF阳性,阳性率73.20%.ELISA法测得术前血清中bFGF的浓度在Dukes A与B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Dukes C、D期患者术前血清中bFGF的浓度的高于Dukes B期.两种实验方法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FGF与肿瘤浸润深度及转移有密切关系.

  • 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冯翠云;兰春香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及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1]近年来,大肠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步上升。手术切除是治疗大肠癌的主要方法,同时辅以化疗、中医中药等综合治疗。但术后不同的护理方法对于患者的康复情况也有着差异性影响。我科选取2011年9月~2012年9月全年收治的大肠癌患者38例进行围手术期全程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29例老年大肠癌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作者:包学红

    老年大肠癌伴糖尿病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手术是治疗大肠癌的主要方法。高血糖使组织愈合不良,易产生各种并发症,增大手术风险。因此,必须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大肠癌才能奏效。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做好大肠癌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我科自2011-2012年共收治29例老年大肠癌伴糖尿病患者,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护理干预降低大肠癌术后ICU谵妄发生的效果分析

    作者:王宏

    研究护理干预对降低大肠癌术后ICU谵妄的影响,为减少大肠癌术后ICU谵妄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随机抽样法将120例大肠癌患者分别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系统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ICU谵妄的发生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ICU谵妄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果表明,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大肠癌术后ICU谵妄的发生率.

  • 微血管计数对大肠癌肝转移诊断价值的探讨

    作者:彭传芬;邓尚廉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的微血管计数(MV)对肝转移的诊断作用。方法:用抗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进行微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计数有肝转移58例大肠癌和无肝转移74例大肠癌的微血管数量,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肝转移组大肠癌组织的平均MV为28.66±5.24,其中大于20支的病例占89.65%,而无肝转移组的大肠癌组织分别只有19.98±4.96和12.16%,两组MV有极显著差异。结论:大肠癌组织的MV高者发生肝转移可能性大,多于20支时这种可能性达到85.25%,对肝转移的预测作用和检测癌胚抗原作用相似,但各有优缺点,可以互补。

  • 青年人大肠癌192例诊治分析

    作者:吕吉

    目的:探讨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005年1月到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92例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资料与同期随机抽取的190例老年人大肠癌(≥65岁)进行比较。结果:青年人大肠癌症状不典型,误诊率高(57.8%),病理分型恶性程度高,黏液腺癌、低分化腺癌较多,各占40.1%及21.8%。Dukes分期以C期、D期为主,占73.4%。结论:青年人大肠癌恶性程度高,误诊率高,预后差,应提高警惕,强化普查,做到尽早诊治,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大肠癌与慢性细菌性肠炎的关系

    作者:徐颖

    大肠癌是胃肠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居全胃肠道肿瘤第1-2位。慢性肠炎为大肠癌的高危因素。慢性细菌性肠炎有癌变的危险。慢性细菌性肠炎患者中大肠癌的总患病率为1.7%。随着慢性细菌性肠炎病程的增加,大肠癌的年发病率也在增加。本文通过对慢性细菌性肠炎临床分析与细菌性肠炎癌变的发生率,探讨大肠癌与慢性细菌性肠炎的关系。

  • 糖尿病对大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玲;何熔;张丽华;张雅琪;侯娟;祝志琴

    大肠癌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1],亦明显高于胃癌患者。为了解大
      肠癌患者并糖尿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状况,作者自200111月至2008年11月对40例糖尿病并行大肠癌术的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进行对照比较,重点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状况的观察。

  • 与大肠癌相关的PCNA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炜

    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大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研究与大肠癌相关的因子,对于大肠癌的防治是十分必要的。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是一种DNA聚合酶δ的辅助蛋白,它和DNA复制及细胞增殖密切相关。本文就PCNA因子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等方面予以综述。
      1 PCNA的结构及分子生物学特性
      PCNA为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是在1978年由Miyachi等[1]首次发现的,仅表达在增殖细胞的胞核中。PCNA表达水平的变化和DNA复制时相的改变具有明显的同步性,在增殖细胞中它的表达水平存在一个周期性变化:即PCNA的表达水平和增殖细胞中DNA复制的活跃程度基本保持一致。因此PCNA通常被作为一项评估细胞增殖活性的重要指标,尤其是能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状态。所以PCNA对于肿瘤学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PCNA是由三个首尾相连的同源单体构成的,每个单体都含有两个空间结构相同的结构域,因此PCNA的空间结构是特殊的六边形环状三级结构[2],PCNA是DNA聚合酶δ的辅助蛋白,当DNA复制时PCNA可将DNA聚合酶δ固定于DNA链上,PCNA不仅能反映细胞增殖状态,而且还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细胞周期的调控是非常复杂的,是一个多蛋白多基因参与的过程,PCNA究竟在调控过程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它和其它调控因子的关系是什么,这些问题我们了解的还很浅显,故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大肠癌 PCNA 研究进展
  • 直肠癌早期诊断初探

    作者:白海峰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部癌的12%,在大肠癌中直肠癌的发病率在50%-70%.且青壮年发病率高,对人的生命威胁较大.近十年来,我院收治直肠癌的患者中有110例均为再诊后确诊,其中男性91例,女性19例.年龄小29岁,大73岁.本组以50岁至68岁为多.其中A期:11例;B期:19例;C期:54例;D期:29例.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及脓血便症状均在两月以上,长者达一年以上.首诊多误诊为痔疮、肛裂、痢疾、肛乳头炎等.误诊原因多为责任性的.即不做专科检查,问问病史即草草下结论,敷衍了事.因技术原因不认识直肠癌的常见症状亦占一定的比例.本组患者首诊于乡镇及厂矿医院是延误诊断的重要因素之一.综上所述,要提高直肠癌的手术切除率与术后五年生存率,就必须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据110例临床表现特征与目前对直肠癌诊断的方法,提出以下几点早期诊断步骤.

  • 大肠癌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研究

    作者:孙晨冰;冯圣一;季思勤

    大肠癌近年来发病率在西方国家和中国均逐年上升,其预防和治疗已成为了众多学者关心的课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采集社区健康志愿者及大肠癌患者不同体质类型的相关数据,观察不同体质类型与大肠癌的发病关系,探讨其对大肠癌发病机制的影响,从而对有效控制大肠癌的发病产生积极意义。

    关键词: 大肠癌 中医体质
  • ATM、热休克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少华;李革

    目的:研究表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与多种分子有关.近年来对大肠癌研究的不断深入,本文对与大肠癌相关的热休克蛋白、ATM蛋白的相关分子领域的研究作出综述.

  • 梗阻性大肠癌手术方式选择及并发症防治体会(附86例报告)

    作者:吾买尔江·买买提;木业色·艾尔肯江

    目的:探讨梗阻性大肠癌手术方式选择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梗阻性大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86例梗阻性大肠癌,76例行急诊I期切除肠吻合术;肿瘤无法切除行乙状结肠造口3例;Mile’S手术7例。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仅1例发生吻合口瘘。结论:梗阻性大肠癌行急诊I期切除肠吻合术是可行的,但必须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 P16Ink4a、P14ARF在大肠癌中抑癌地位的初步研究

    作者:吕光军;成志刚;杨光

    目的 研究P16Ink4a、P14AR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了解P16Ink4a、P14ARF在大肠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大肠癌患者中P16Ink4a、P14ARF的表达情况.结果 P16Ink4a表达阳性而P14ARF阴性的有3例,而P16Ink4a阴性、P14ARF阳性的有14例.结论 P16Ink4a、P14ARF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存在某种互补性.

    关键词: 大肠癌 p16INK4a p14ARF
  • 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

    作者:孙胜远

    目的:探究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大肠癌晚期患者36例,随机分为行常规化疗对照组(n=18)与并行奥沙利铂干预实验组(n=18)例,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晚期大肠癌患者,在临床治疗时可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辅以奥沙利铂干预,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 腹腔镜手术与经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大肠癌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王涛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与经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大肠癌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择90例2013年1月-2018年1月大肠癌患者据术式分组.对照组开展经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大肠癌手术干预效果;手术、排气、住院3项的时间、术中出血;手术前后患者QOL-100量表评分;转移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大肠癌手术干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排气、住院3项的时间、术中出血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QOL-100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QOL-100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转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疗效非常理想,可降低转移复发率,改善生存质量,手术有耗时短、创伤轻的特点.

6377 条记录 314/319 页 « 12...31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