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磁共振血管造影及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比较观察

    作者:张健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及CT 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比较情况.方法:分析我院30 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分别通过磁共振血管造影和CT 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两种检测方法:的动脉瘤部位、瘤体直径和瘤颈宽度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血管造影和CT 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CT血管造影用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的价值

    作者:范磊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科急诊的常见病、多发病,约占脑卒中的7%~15%,占出血性脑卒中的10% SAH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及致残率高。颅内动脉瘤是SAH常见原因,占51%以上。早期明确SAH的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是防止其再出血致死、致残的关键。随着多层螺旋CT的不断发展,CT血管成像(CTA)技术已成为替代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的新方法,在SAH诊断中凸显出准确率高、安全性好的特点[1]。

  • 颈动脉体瘤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李燕;鲍海华;赵希鹏;曹云太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化学感受器性肿瘤,目前手术仍是其首选治疗方法,但因该肿瘤位置特殊,手术复杂,所以术前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影像学检查是颈动脉体瘤目前术前诊断及评估的重要手段,现将颈动脉体瘤在超声、CTA、MRI/MRA及DSA等各种影像学上表现做如下综述.

  • 前、后交通动脉瘤DSA与CTA诊断的对比研究

    作者:宋晓娜;曹喜才;王金胜;李建华;韩燕;姜付显

    目的:评价DSA与CTA诊断前、后交通动脉瘤的优缺点. 方法:30例脑出血或单侧动眼神经麻痹而疑有前、后交通动脉瘤的患者进行DSA和CT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前、后交通动脉瘤的检出率及显示动脉瘤瘤颈、瘤体、钙化、血栓的优劣.结果:12例前交通动脉瘤DSA与CTA检查阳性率均为100%.18例后交通动脉瘤,DSA检查阴性1例,可疑2例,阳性15例,阳性率为83.33%;CTA检查阴性1例,可疑6例,阳性11例,阳性率为61.11%.CTA对前交通动脉瘤瘤颈、瘤体、钙化、血栓的显示优于DSA,对后交通动脉瘤与DSA差别不大.结论:CTA对前交通动脉瘤的敏感性达100%,对后交通动脉瘤诊断尚不能代替DSA,DSA与CTA两种检查方法互补可提高动脉瘤,尤其是后交通动脉瘤的检出率.

  • 肺动脉栓塞24例CTA表现与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黄汝军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及CTA表现,提高对肺动脉栓塞的认识.方法:经左肘静脉注入优维显100mL,层厚/层距3mm/1.5mm,螺距1.5,延迟时间14s,自膈上2cm至主动脉弓水平进行螺旋扫描.采用骨算法,获得图像采用边缘强化进行后处理,通过肺窗及调节纵隔窗(窗宽/窗位 280/40)进行观察.结果:临床及CTA诊断肺动脉栓塞共24例.急性20例,慢性4例,经积极溶栓及抗凝治疗,效果良好,死亡0例.结论:及时、正确诊断肺动脉栓塞,果断进行溶栓及抗凝治疗尤为重要.

  • 25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估价值探讨

    作者:张朝辉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58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行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准,评价其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能力。结果本组患者可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共416个,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分别显示166个、116个、134个和174个、113个、129个。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准,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91.3%,90.3%、95.4%,94.6%、95.8%。结论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作为一种无创检查,简便易行,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具有重要价值。

  • 脑血管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诊断

    作者:刘影;么刚;高丽媛;张玉花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评价颅内血管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诊断为脑血管病变的98例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诊断方法、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同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对照。结果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出颅内动脉瘤47例,脑血管畸形14例,闭塞性脑血管病变25例,烟雾病5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3例,脑血管发育异常9例,脑肿瘤(显示肿瘤供血血管)3例。结论多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是诊断脑血管病变的首选非创伤性检查方法,同时可以为颅内血管性病变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 256排160 mm探测器CT冠状动脉成像联合心肌灌注成像在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应用

    作者:刘强;赵卫东;张红宇;李鑫玉;陈雪峰;史晓丽

    目的:初步探讨256排160 mm宽体探测器CT冠状动脉成像(CCTA)联合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一站式扫描方案在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256排CT(探测器宽度16 cm)对2017年1月—2017年11月就诊疑似或确诊冠心病患者73例行一站式CCTA联合CT-MPI,以SCCT-18段为标准,评价CCTA图像质量,以AHA-17段模型为参考,计算心肌血流量(MBF),比较心肌灌注正常区域和灌注异常区域的MBF数值.将冠状动脉造影(CAG)作为诊断的金标准,评价CCTA和CT-MPI的诊断准确性,统计扫描方案的有效辐射剂量.结果:73例完成CCTA联合CT-MPI检查的患者中,32例(43.8%)患者中的154个(15.9%)心肌节段有血流灌注缺损,MBF值低于血流灌注正常心肌节段[(71±26)mL·100 mL-1·min-1 vs(113±33)mL·100 mL-1·min-1;t=15.971,P=0.000].CCTA中,图像质量可用于诊断的节段为1026个(95.5%).随后,46例患者后续完成CAG检查,CCTA对CAD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分别为91.4%、93.2%、93.0%,CT-MPI对CAD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5.3%、83.3%、84.8%.CCTA联合CT-MPI一站式扫描方案总有效辐射剂量为(4.6±1.2)mSv[包含CCTA扫描有效辐射剂量:(2.2±0.6)mSv)],对比剂总用量为65 mL,生理盐水用量为50 mL.结论:256排CT联合扫描方案可一站式获得良好的CCTA和CT-MPI图像,在较低辐射剂量水平下,保障较高的诊断价值.

  • 经颅多普勒检测脑动脉狭窄与脑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CT血管造影的对比研究

    作者:申志微;李晓裔;邵西仓;方俐;张代君;刘姝

    目的 比较经颅多普勒(TCD)与脑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血管造影(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检出率.方法 137例经TCD筛查有脑动脉狭窄患者,之后行DSA(25例)或MRA(52例)或CTA(60例)检测.分析比较TCD与DSA、MRA及CTA检测脑动脉狭窄的检出率.结果 TCD与DSA对脑动脉狭窄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RA、CTA对脑血管的检出率明显低于T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D对脑动脉狭窄的检出率与DSA相近,而高于MRA和CTA,说明TCD价廉,操作方便,可靠性强,是筛查脑动脉狭窄的很好工具.

  • CTA联合CTP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与迟发性脑缺血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郎胜坤;马铁柱;郝芊芊;孙艳;王慧敏

    目的 利用CT血管造影(CTA)联合CT灌注成像(CTP)方法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所致脑血管痉挛(CVS)与迟发性脑缺血(DCI)的相关性.方法利用CTA与CTP技术分析116例SAH病人,CTP指标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等,在病人入院时、病情恶化时间段及入院后14 d记录CTA图像显示的脑血管痉挛程度和迟发性局灶脑缺血的发生情况,评估发生痉挛的脑血管支配区域与脑灌注图上血流灌注面积间的相关性及不同程度脑血管痉挛导致脑血流灌注和DCI发生之间的差异.结果 45例病人无脑血管痉挛,占38.8%;51例病人发生中等程度脑血管痉挛,占44.0%;20例病人发生严重脑血管痉挛,占17.2%.61.2%脑血管痉挛病人,少的脑缺血灌注区域与痉挛严重血管的血流区域一致,无血管痉挛区域与严重脑缺血区域CBF明显不同.20例发生严重脑血管痉挛病人中14例出现迟发性局灶脑缺血;51例发生中等程度的脑血管痉挛病人中7例出现迟发性局灶脑缺血;45例无脑血管痉挛病人中4例出现迟发性局灶脑缺血.血管痉挛降低脑血流灌注,但只有66.67%病人脑血管痉挛与乏血供的灌注区域相一致,33.33%严重脑血管痉挛的病人无迟发性脑缺血.结论 虽然严重脑血管痉挛能降低脑血流的灌注水平,但血管痉挛不会直接导致迟发性脑缺血.

  • DHCT与DS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孟志华;方先来;黄瑶群;徐新;唐良秋;陆少翎;雷淑妃

    目的评价双层螺旋CT(DHCT)与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诊断冠状动脉(CA)病变的价值.方法对88例疑为冠心病(CAD)病人行CT平扫检查冠状动脉钙化(CAC),即用碘造影剂90 mL~140 mL(1.5 mL/kg~3 mL/kg)行DHCT,并作冠状动脉DSA(CA-DSA)检查.结果DHCT能在短时间(20 s)内完成心脏的容积数据采集,MM3DR能准确显示(CA)三级分支的形态、径向等形态学改变.与DSA相比,CAC诊断CHD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各为84%、77%和84%;CHD组的CAC积分(238±42)明显高于非CHD组(28±17,P<0.001).结论DHCTA能准确快速采集心脏及CA的容积数据;结合节段性MM3DR的应用,对诊断和预测CAD有重要价值.

  • CT血管造影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价值

    作者:徐俊文;赵祖琦

    目的:评价CT血管造影(CTA)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临床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分析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病因,比较CTA和脑血管数字减影(DSA)检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结果:87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动脉瘤69例(79.3%),动静脉畸形3例(3.4%),烟雾病2例(2.3%),海绵窦动静脉瘘1例(1.1%);CTA病因诊断阳性率85.1%,DSA病因诊断阳性率83.1%,二者比较无差异;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100%,诊断动静脉畸形、烟雾病、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敏感性为100%.结论: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中具有便捷、高效的优势.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中的应用

    作者:周建良;周一纯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AMI)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AMI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表现及VR、MIP、MPR后处理图像.结果:8例可见栓塞的直接征象,表现为血管內完全或不完全克盈缺损;间接征象11例可见肠壁增厚水肿,肠腔扩张积液7例,薄纸样肠壁改变4例,血管"缆绳"样改变2例,肠系膜水肿10,腹腔积液8例,增强后肠壁密度异常10例.结论:CTA及其后处理技术值得在AMI诊断中推广应用.

  • TCD对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丽君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 107例临床上高度怀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在1周内同时进行TCD和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分析两种检查结果对诊断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结果:x2=0.348,按a>0.05标准,不拒绝H0,两总体阳性数相等,无差别,应用TCD检查和CTA检查结果相同.结论:TCD检查是一项无创、简便、价廉且行之有效的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检查方法,可用于CTA检查前的筛选.

  • 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凤翔;王枚;刘智君;杨金花;张浩亮;高娃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CT成像的初步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E 8层螺旋CT进行了18例冠状动脉CT成像,比较了不同心率情况下能满足诊断要求的冠脉的显示率.心率在75次/min以下,冠脉的3支显示率可达100%.心率在<85次/min,冠脉的显示成功率很高.结果:12例显示正常,6例可见冠脉异常.心率在75次/min以下8例,全部3支成功显示.心率在76~85次/min之间的10例,4例3支成功显示,6例2支满意显示,1支欠满意.6例冠脉异常主要表现为:冠脉钙斑、软斑、狭窄.其中3支病变1例.3例有冠脉造影证实.结论:冠脉多层螺旋CT成像可评价冠脉的狭窄,尤其是50%以上狭窄,同时可检出冠脉的钙斑.基本满足了冠脉介入治疗筛选的需求,并能对冠脉支架及搭桥术后的效果做出评价.

  •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徐彦东;张凤翔;张浩亮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疑似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应用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等后处理技术进行血管重建,并结合轴位原始图像进行分析.结果:30例血管重建图像显示良好,所有CTA均显示责任血管,经介入或手术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能清晰地显示下肢动脉及其病变,确定病变性质及范围,并对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有指导作用.

  • 9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的临床分析

    作者:周慧杰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造影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方法:9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均行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头颈部CT血管造影显示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存在颅内及颅外动脉狭窄(62.5%),颅外血管狭窄高于颅内血管狭窄(54.55%,45.45%);TIA发作频繁患者的血管狭窄率及狭窄程度高于非频繁发作患者.结论:头颈部CT血管造影可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作出客观评价及指导治疗.

  • 中重度颈动脉分叉处狭窄斑块形态与前循环缺血的关系

    作者:张晶晶;刘丽;高晓梅;白雪

    目的 探讨≥50%狭窄颈动脉分叉处斑块形态、位置与前循环缺血症状的关系,以及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对斑块形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单侧颈内动脉分叉处狭窄≥50%的患者的64排CTA检查结果.依据临床表现和MRI或CT检查结果分为症状性和非症状性颈动脉组,比较症状性与非症状性颈动脉分叉处斑块形态(光滑斑块、不规则斑块、溃疡斑块)的差异性,溃疡位置对临床表现的影响,以及斑块形态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共入组286人,其中男性250人(87.4%),女性36(12.6%),平均年龄(66.67±8.17)岁.症状性颈动脉组134人(46.9%),非症状性颈动脉组152人(53.1%).观察到不规则斑块99人(34.6%),光滑斑块37人(12.9%),溃疡斑块150人(52.4%).症状组患者光滑斑块出现比例明显低于非症状组(6.0% VS19.1%),而溃疡斑块的出现比例明显高于非症状组(62.7% VS 43.4%),两组间斑块构成比明显不同(P=0.000);症状组斑块溃疡位于狭窄近端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症状组(81.0% VS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溃疡斑块患者女性比例(18.0%)高于不规则斑块(6.1%)和光滑斑块患者(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溃疡斑块高脂血症比例(68.0%)高于及不规则斑块(59.6%)和光滑斑块患者(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单侧颈动脉分叉处≥50%狭窄患者中,斑块形态及溃疡的位置与前循环缺血症状有关,高脂血症及女性患者对斑块形态有影响.

  • 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

    作者:张晶晶;刘丽;董志军;安翼

    目的 研究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因椎动脉颅内段≥50%狭窄或闭塞就诊于我科的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依据是否双侧椎动脉颅内段病变分为双侧病变组和单侧病变组,比较两组间危险因素、临床及影像表现的差异性.结果 共入组88例合格患者,男性75例(85.2%),女性13例(14.8%),平均年龄(61.44±9.62)岁.单例病变患者36例(40.9%),双侧病变52例(59.1%).14例(15.9%)伴发大脑中动脉病变,11例(12.5%)伴发基底动脉病变.双侧病变组平均年龄(65.69±8.88)岁,明显高于单侧病变组(58.50±9.06)岁,P=0.000.单侧病变组多见起病形式为TIA(50.0%)、双侧病变组为TIA后卒中(53.8%),两组间起病形式构成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00).双侧病变组多发性脑梗死比例明显高于单侧病变组(64.3% vs 8.3%),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推动脉颅内段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以双侧受累多见,容易伴发基底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狭窄,双侧椎动脉病变患者比单侧椎动脉病变患者更容易表现为TIA后卒中及多发性脑梗死.

  • ABCD2评分结合头颈CT血管造影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作者:董志军

    目的:分析ABCD2评分结合头颈CT血管造影(CT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d及30d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以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198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头颈CTA资料.按ABCD2评分法进行评分,头颈CTA检查动脉粥样硬化致血管管腔狭窄程度,计算TIA后7d及30 d内脑梗死发生率.结果:198例TIA患者7d及30 d内进展为脑梗死者分别为47例(占23.7%);68例(占34.3%).ABCD2评分越高,脑梗死的发生率越高(P<0.05).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或闭塞组脑梗死发生率高于正常或轻度狭窄组(P<0.05).结论:ABCD2评分法预测TIA患者7d及30 d发生脑梗死风险的准确性较高,进一步结合经头颈CTA检查可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640 条记录 10/32 页 « 12...78910111213...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