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T血管造影评价颈动脉易损性斑块与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价值

    作者:孙翾;顾敦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MSCTA)评价颈动脉易损性斑块与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价值,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择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脑卒中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缺血性卒中症状,分为症状性卒中组41例和无症状性卒中组5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CTA检查,测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长度、体积、斑块成分及其稳定性、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94例患者共存在157支颈动脉狭窄和178个粥样硬化斑块。在症状性卒中组有18例存在颈动脉易损性斑块,易损性斑块发生率为43.9%,无症状性卒中组易损性斑块的发生率为17.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症状性卒中组不同症状患者的颈动脉斑块体积大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中风症状者的斑块体积大于一过性黑矇者(P<0.05)。不同类型斑块之间的CT值存在明显差异,钙化斑块CT值>纤维斑块>脂质斑块( P均<0.05)。157支狭窄颈动脉中轻度狭窄50支,中度狭窄59支,重度狭窄48支;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患者的斑块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轻、中度狭窄患者斑块成分主要为脂质斑块,重度狭窄患者主要为混合型斑块和钙化斑块。结论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发生率较高。斑块体积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并不能完全解释动脉硬化的情况,通过CTA检查进行斑块成分的分析及易损性判断,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风险的预测和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 256层CT显示Adamkiewicz动脉技术初探

    作者:侯海燕;王均干;常军

    目的 初步探讨使用256层CT血管造影显示脊髓Adamkiewicz动脉的佳技术方法.方法 120例受试者按照造影剂注射速率随机分成3组,4mL/s组、5mL/s组和6mL/s组,每小组20例受试者.每组按照触发阈值200 Hu和350 Hu分别确认.应用自动触发技术,达到阈值后延迟4 s开始扫描,对原始数据进行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结果 4mL/s组200 Hu确认7例,350 Hu确认6例;5mL/s组200 Hu确认11例,350 Hu确认10例;6mL/s组200 Hu确认19例,350 Hu确认18例.3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6mL/s组在200 Hu和350 Hu阈值下,AKA确认明显高于4mL/s和5mL/s组,图像清晰.

  •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四肢骨及软组织肿瘤血管侵犯的评估作用分析

    作者:闫宇涛;李光景;游波涛;付海涛;梁运鹏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DCTA)对四肢骨及软组织肿瘤血管侵犯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2月—2017年3月我院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四肢骨及软组织肿瘤80例临床资料.以术中探查为"金标准",比较术前MDCTA、MRI对四肢骨及软组织肿瘤血管侵犯的诊断效能.结果 MDCTA检查诊断四肢骨及软组织肿瘤血管侵犯的灵敏度为92.31%,特异度为96.43%,准确性为93.75%,Kappa值为0.87;MRI检查诊断四肢骨及软组织肿瘤血管侵犯的灵敏度为76.92%,特异度为92.86%,准确性为82.50%,Kappa值为0.64;MDCTA与MRI检查诊断四肢骨及软组织肿瘤血管侵犯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DCTA检查诊断准确性与灵敏度均明显高于MRI(P<0.05).结论 相较MRI,MDCTA检查诊断四肢骨及软组织肿瘤血管侵犯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能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可靠指导.

  •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切勿贻误诊治时机

    作者:吴梦涛;张勇学;陆清声;景在平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uperior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SMVT)的早期诊断方法及佳诊治时机和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2例SMVT的临床资料,按病程分为急性组19例和慢性组23例,分析两组临床表现、诊治经过及治疗效果.结果 42例均以腹痛为主要表现,急性组表现为上腹部、脐周及全腹部绞痛或胀痛,慢性组表现为腹部及脐周胀痛,且急性组血白细胞、体温显著高于慢性组(P均<0.001).两组均经计算机断层X线血管造影(CTA)检查确诊,根据病情分别行小肠切除术、经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术及药物抗凝治疗等,急性组治疗有效率为94.8%,病死率为5.2%,慢性组治疗有效率为95.7%,病死率为4.3%.结论 CTA是确诊SMVT的首选手段,并能明确剖腹探查术的适应证.通过有效措施促进侧支循环建立,防止远期血栓复发及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是SMVT的主要治疗策略.

  • 下腔静脉CTA注射方式的初步探讨

    作者:李娅;高靳;董景彦;欧阳宇;邹雯蓉

    目的:通过上肢注射对比剂和下肢注射对比剂在疑似下腔静脉梗阻的成像效果,检验其差异性,以便更好地指导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采取简单有效的注射方式满足医师对图像的诊断与评价.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血管外科诊断疑似为下腔静脉梗阻的患者48例,根据注射方式不同随机对照分为上肢成像组、下肢成像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使用菲利浦ICT进行增强扫描,采用Brilliance工作站进行图像进行后处理.将下腔静脉分为5段,通过对每段的盲评打分,纳入统计.结果:对每段总体效果进行X2检验.管腔充盈度:下肢成像>上肢成像;对比剂分布均匀度:上肢成像>下肢成像;管壁边缘清晰度:下肢成像>上肢成像.CT值的比较,上、下肢间接成像之间比较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成像对比剂分布均匀度比上肢成像效果差,管腔充盈度、血管边缘较其更优.下肢注药与上肢注药成像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易出现伪影,因此上肢注药更适用于下腔静脉造影中.

  • CT血管造影联合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对心肌梗死与心肌缺血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杨小平;王昆

    目的 分析CT血管造影(CTA)联合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前白蛋白(PA)水平对心肌梗死与心肌缺血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扬州友好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6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分为心肌缺血组32例,心肌梗死组24例.所有患者行CTA检查,并检测血清IMA、PA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MA、PA水平;列出四格表以评价CTA、血清IMA、PA水平及其联合对心肌梗死与心肌缺血的鉴别诊断价值,绘制ROC曲线以评价CTA+IMA、CTA+PA及CTA+IMA+PA平行试验、系列试验对心肌梗死与心肌缺血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1)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IMA水平高于心肌缺血组,血清PA水平低于心肌缺血组(P<0.05).(2)CTA鉴别诊断心肌梗死与心肌缺血的灵敏度为79.2%,特异度为46.9%,约登指数为26.1%;血清IMA水平鉴别诊断心肌梗死与心肌缺血的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53.1%,约登指数为19.8%;血清PA水平鉴别诊断心肌梗死与心肌缺血的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78.1%,约登指数为44.8%.(3)CTA+IMA平行试验鉴别诊断心肌梗死与心肌缺血的灵敏度为79.2%,特异度为68.8%,约登指数为48.0%;CTA+PA平行试验鉴别诊断心肌梗死与心肌缺血的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81.3%,约登指数为48.0%;CTA+IMA+PA平行试验鉴别诊断心肌梗死与心肌缺血的灵敏度为70.8%,特异度为93.8%,约登指数为64.6%.CTA+IMA系列试验鉴别诊断心肌梗死与心肌缺血的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40.6%,约登指数为23.9%;CTA+PA系列试验鉴别诊断心肌梗死与心肌缺血的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46.9%,约登指数为21.9%;CTA+IMA+PA系列试验鉴别诊断心肌梗死与心肌缺血的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59.4%,约登指数为59.4%.(4)绘制ROC曲线发现,CTA+IMA+PA平行试验鉴别诊断心肌梗死与心肌缺血的AUC大于CTA+IMA+PA系列试验(P<0.05).结论 CTA联合血清IMA、PA水平对心肌梗死与心肌缺血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且三者平行试验鉴别诊断价值高于系列试验.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周宏伟;蒋元文;孙国良;于江;陈敏;姜东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6例颅脑MSCTA患者图像进行分析,评价颅脑MSCTA对脑动脉显示情况及三维重建方法VR、MPR、MIP、SSD对脑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的显示情况.结果 颅脑MSCTA对脑动脉主干及1~3级分支显示率为100%,对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4~5级分支的显示率为92.31%~96.15%.VR、MPR是脑动脉瘤的佳显示方法,综合应用显示更佳.结论 MSCTA图像质量更高,可能替代DSA,做为颅脑动脉瘤的好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之一.

  • 64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颅底肿瘤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陈永汉;李国京;肖博;任立明;张通运;黄荣桥;张刚;姚俊朝;王毅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颅底肿瘤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颅底肿瘤患者109例,包括脑膜瘤40例,神经鞘瘤18例,动脉瘤17例,胆脂瘤8例,垂体瘤22例,血管母细胞瘤4例,术前64排CT三维重建,以容积再现法(VR)及大面积投影法(MIP)等作图像三维重建处理,模拟手术入路.结果 64排螺旋CT三维成像清楚显示了颅底肿瘤的生长部位、形态、大小及其与大血管、颅骨的三维关系,与手术及病理检查吻合.结论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可清楚显示肿瘤、血管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对颅底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设计手术入路及方法有着重要价值.

  • TCD与CTA在颅内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比较观察

    作者:白雪;刘会玲;李韬;王枫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02例临床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在2周内行TCD与头颅CTA检查,分析两者相关性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TCD与头颅CTA符合性以CTA为标准,TCD对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的敏感性为87.6%,特异性为94.1%,符合率为84.3%;TCD对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的敏感性73.7%,特异性为84.3%,符合率为89.2%.结论 TCD对颅内动脉狭窄诊断可靠性好,CTA为脑血管狭窄提供进一步有效的检查手段,TCD与CTA互补应用可为脑血管疾病的诊治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 心肌灌注显像结合冠状动脉 CT 血管造影在冠心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姝;刘艳阳;王雪梅;张国建

    目的:探讨心肌灌注显像(MPI)结合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对冠心病诊断及准确定位“罪犯”血管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3年12月住院的冠心病患者33例,男25例,女8例,年龄35~75(55?.2±20.2)岁,均行13N-NH3PET 腺苷负荷/静息MPI及冠状动脉CTA检查,1个月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CAG),分别对MPI、CTA及CAG结果进行分析,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冠状动脉CTA、MPI及MPI联合冠状动脉CTA的诊断价值。结果(1)冠状动脉CTA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90.0%(36/40)、特异度为95.0%(302/318)、阳性预测值为69.2%(36/52)、阴性预测值为98.7%(302/306)。(2) MPI 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90.9%(20/22)、特异度为90.9%(10/11)、阳性预测值为95.2%(20/21)、阴性预测值为83.3%(10/12)。(3)MPI联合冠状动脉CTA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95.5%(20/21)、特异度为100%(11/11)、阳性预测值为100%(21/21)、阴性预测值为91.7%(11/12)。结论 MPI结合冠状动脉CTA可减少单纯MPI或CTA造成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为冠心病的诊治提供更高准确性,尤其是提高了对“罪犯血管”的检出率。

  • 冠状动脉 CT 血管造影评价冠状动脉弹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晓泉;李跃华;张佳胤;王丹;魏小二;邓建宏

    目的:探讨64层CT 血管造影( CTA)应用于冠状动脉弹性无创性评价的可行性以及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与冠状动脉血管弹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60例。其中冠状动脉疾病患者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7倐.2~55.4(51.3±41.)岁。根据病变程度分为单血管病变亚组13例,多血管病变亚组17例,主要病变位于左前降支。对照组为疑似冠心病但造影检查后为阴性者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7.0~55.8(51.4±4.4)岁。应用冠状动脉CTA测量所有患者左主干以及左前降支在各期相(5%~95%,间隔为10%)的横截面积,计算2组冠状动脉血管的膨胀弹性系数值( D),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左主干血管腔横截面积在65%、75%、85%期相内明显低于对照组( t =2.022、5.390、4.663, P <0.05),左前降支在65%、75%、85%期相亦明显低于对照组( t =2.197、5.639、3.560, P <0.05)。观察组LM、LAD平均D值均低于对照组[(2.16±23.2)kPa-1×10-5 vs.(3.50±1.69)kPa-1×10-5,(2.36±2.14) kPa-1×10-5 vs.(3.88±2.09)kPa-1×10-5, P <0.05],单血管病变亚组LM 、LAD平均D值高于多血管病变亚组[(2.64±1.48) kPa-1×10-5 vs.(1.83±2.66)kPa-1×10-5,(2.89±1.40)kPa-1×10-5vs .(1.94±2.30)kPa-1×10-5, P <0.05],病变血管数越多冠状动脉弹性越差。结论随着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增加,冠状动脉弹性有减小的趋势, CTA对冠状动脉弹性的评价在冠心病早期筛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烟雾病分析

    作者:李琛;曹旭华;马志昭;郑俊青;张皓峰;胡福广;王立群

    目的 通过对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应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的60例烟雾病(MMD)患者分析,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在MMD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进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治疗MMD患者60例,结合术前及术后头颅CT血管造影(CTA)及CT灌注成像(CTP),客观评估其预后.结果 60例患者,均在经颅多普勒(TCD)辅助下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38例术后症状消失,16例术后症状改善,1例术后遗留言语不利,5例出现并发症;(其中4例术后肢体肌力较术前下降,1例患者71岁死亡).所有患者术后5~7d复查头颅CTA,可见颅内外搭桥血管通畅.术后3~6个月随访,4例并发症患者均较出院时有所恢复,其余55例患者症状消失,未再出现相关脑血管病事件,复查头颅CTA及CTP可见颅内外搭桥血管通畅,同侧脑组织血流供应较术前改善.结论 MMD是一种常见的颅底异常脑血管网病,可分为出血型和缺血型,其中缺血型多见,可有反复发作等特点.该病的成人患者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儿童患者可行硬膜翻转颞肌贴附术.随着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的发展,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成为目前治疗MMD常用的方法,其对于改善患者脑血流供应具有明显效果.

  • 捏鼻屏气训练与规范化心率准备对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图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陈亚静;高凤国;史进忠;王鹏;崔建平;李冠军

    目的 探讨捏鼻屏气训练联合规范化心率准备对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保定市第—医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122例,根据检查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65例与对照组57例.观察组受检者采用捏鼻屏气训练及规范化心率准备,对照组采用常规呼吸训练及心率准备.比较两组受检者检查成功率、心率及呼吸控制情况、图像质量.结果 观察组受检者CT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率控制不佳、呼吸配合不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图像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图像质量较对照组清晰.结论 捏鼻屏气训练与规范化心率准备能提高受检者行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成功率,提高图像质量.

  • 优化护理流程在大流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蓉

    目的 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在大流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50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优化护理流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判断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检查时间与图像质量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实验组平均检查时间为(14.98±4.14)min,对照组为(30.07±11.28)min,实验组检查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6.883,P=0.001),且实验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运用优化护理流程可明显减少患者检查时间,同时提高冠状动脉图像质量.

  • MSCTA与MRI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丹;吕亮;任立杰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主动脉夹层(AD)的影像特征,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对A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AD患者的MSCTA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栗:25例AD中DeBakey Ⅰ型3例,Ⅱ型2例,Ⅲ型20例.MRI显示内膜破口或再破口9例,合并附壁血栓3例,壁内血肿者5例,左锁骨下动脉受累1例;CT显示内膜破口或再破口10例,内膜瓣钙化内移1例,附壁血栓7例,分支受累6例.结论:MSCTA和MRI均可确定AD的诊断,全面评价两种检查方法,优势互补,可提高AD的诊断准确率,并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亚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运宁宁

    近年来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已有大量研究.颈内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是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尽早明确有症状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的程度、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对脑梗死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测溃疡斑块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伟;吕国士;刘占标;王锋;王德韧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测溃疡斑块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8年1月-2012年9月缺血性脑卒中286例和健康体检者369例行头颈部CTA检查,观察溃疡斑块发生率和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组的无狭窄率低于健康体检组,中度狭窄率、重度狭窄率及溃疡斑块发生率均高于健康体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溃疡斑块是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CTA能清晰显示溃疡斑块,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320排CTA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

    作者:朱青峰;魏爱英;崔发平;王国芳

    目的:探讨320排 CT 血管造影(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3年8-12月收治的32例自发性SAH患者行320排 CTA检查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均行320排 CTA 检查,未发现动脉瘤的11例治疗2周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仍未发现颅内动脉瘤。发现的21例颅内动脉瘤,术后1~2周行320排 CTA 及 CT 脑灌注检查均显示脑血流量及脑血容量的异常,其中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320排 CTA 是一种简便、快速、无创的诊断手段,可为 aSAH的诊治及术后观察提供重要信息。

  • 多层螺旋CT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在颈部血管狭窄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何华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颈部血管狭窄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抽取临床疑有颈部血管狭窄性疾病而行颈部CTA检查的患者25例,经六排螺旋CT 扫描后得到50 支颈动脉和椎动脉,分别用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容积重建(SVR)方法进行重建,显示颈部动脉在各平面情况,获取完整颈部动脉图像,采用北美颈动脉切除术标准及CT值对动脉狭窄程度及硬化斑块性质进行判定.结果:共观察颈动脉和椎动脉各50支(共100支),其中正常54支,异常 56支.狭窄血管46支:颈总动脉轻度狭窄3支;颈内动脉轻度狭窄17支,中度狭窄9支,重度狭窄1支;椎动脉轻度狭窄6支,中度狭窄7支,重度狭窄3支.显示血管内壁粥样硬化斑块27处,钙化斑块12处,非钙化斑块9处,混合型斑块6处.结论:MSCTA可早期发现和诊断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对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及其硬化斑块稳定性作出评估及判断,可有效预防因颈部血管狭窄性病变造成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TCD与CTA在大脑中动脉狭窄及闭塞中的比较分析

    作者:白雪;王枫;刘会玲;仇恒志;林占峰;刘震岳

    目的 对比经颅多普勒(TCD)检测血流速度等参数对大脑中动脉(MCA)狭窄、闭塞的诊断结果与CT血管造影(CTA)狭窄程度,探讨两者相关性及TCD对MCA诊断价值.方法 将TCD诊断MCA狭窄、闭塞的患者47例共94支血管血流速度分级的狭窄程度与CTA血管形态学改变程度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TCD峰值流速<140 cm/s,CTA狭窄面积<49%占76.9%、CTA狭窄面积50%~69%占13.5%、CTA狭窄面积70%~99%占9.6%.TCD峰值流速140~180 cm/s,CTA狭窄面积<49%占32%、CTA狭窄面积为50%~69%占60%、CTA狭窄面积为70%~99%占8%.TCD峰值流速>180 cm/s,CTA狭窄面积<49%占5.8%、CTA狭窄面积50%~69%占35.3%、CTA狭窄面积为70%~99%占58.9%.TCD血流速度分级的狭窄程度与CTA狭窄程度有相关性(r=0.576).TCD检测流速增高与CTA测量狭窄面积加重成正相关(除外闭塞).结论 TCD对MCA主干中度以上的狭窄诊断可靠性好.

640 条记录 9/32 页 « 12...6789101112...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