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肺癌EGFR基因突变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奉水东;谭红专

摘要: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与肺癌病人对抗肿瘤药物-吉非替尼的敏感性有关[1,2].而肺癌的前期临床试验[3,4]表明,在含铂类药物联合化疗失败后,吉非替尼仍有12%-18%的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在50%左右,中位生存期约为7个月左右,受试者的症状改善且安全性良好,所以EGFR基因突变检测对于临床医生进行肺癌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关于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方法,文献报道主要来源于国外,但当前仍然没有一种完全适用于临床的方法.现就肺癌EGFR基因突变检测方法的研究作一综述.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凋亡染色体凝聚诱导因子1在肺癌血小板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薛琳琳;谢丽;宋兴国;宋现让

    背景与目的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会"教育"血小板引起其mRNAs表达谱改变.由于血小板没有细胞核,其mRNAs的水平变化极可能是通过转录后pre-mRNA的剪接成熟及选择性剪接来实现的.凋亡染色体凝聚诱导因子1(apoptotic chromatin condensation inducer 1,ACIN1)是剪接依赖的多蛋白外显子连接复合物的组成部分之一,参与剪接相关的mRNAs代谢.本研究旨在分析ACIN1 mRNA在血小板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作为肺癌生物标志物的潜力.方法收集山东省肿瘤医院156例肺癌患者和58例健康对照作为研究对象.低速离心法获得血小板沉淀,提取总RNA.用RT-PCR技术检测ACIN1 mRNA在血小板中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在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血小板中的表达差异以及ACIN1 mRNA表达与相关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ACIN1 mRNA在肺癌患者血小板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显示ACIN1 mRNA表达水平检测肺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608.ACIN1 mRNA在肺癌血小板中的表达与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以及是否转移等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ACIN1 mRNA在肺癌患者血小板中显著高表达,其表达水平检测对肺癌的诊断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 超声气管镜针吸活检在肺癌诊断及基因检测中的作用

    作者:陈闽江;邵池;徐燕;孙雪峰;赵静;陈勇;赵媛媛;钟巍;王孟昭

    背景与目的超声气管镜针吸活检(endobronchial ultrasound guided tran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是临床怀疑肺癌患者的常用活检方式,在肺癌的诊断和分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该活检方式在诊断之余是否亦能提供充分的组织完成基因检测尚待研究.本文评价EBUS-TBNA所取得标本进行肺癌诊断及相关基因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对纵隔淋巴结肿大且临床怀疑肺癌诊断的患者进行EBUS-TBNA活检,所取得的标本进行病理诊断并对其中的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标本进行驱动基因检测.分析其诊断阳性率以及完成基因检测的可行性.结果入选377例患者平均单个淋巴结穿刺2.07针,确诊肺癌213例,经EBUS-TBNA诊断率92%.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间变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lymphoma kinase,ALK)融合基因、以及同时完成两个基因检测的患者分别为84例(90%)、105例(96%)及79例(90%).单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基因检测成功率与穿刺淋巴结针数、淋巴结大小及淋巴结部位无关,但与肿瘤病理类型相关.腺癌病理类型的EGFR基因突变及ALK融合基因检测的成功率均高于未分类非小细胞肺癌.结论EBUS-TBNA可提供充足的组织对肺癌进行诊断和基因分型.肿瘤病理类型可能是影响基因检测阳性率的因素.

  • 肺部小病灶经皮穿刺活检41例分析

    作者:胡牧;刘磊;钱坤;李元博;支修益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由于肺癌筛查工作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肺部小病灶被发现,本研究旨在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引导下经皮肺小病灶(直径<2 cm)穿刺活检结果及并发症、预后.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41例肺内周围型病灶,单发病灶39例多发病灶2例,病灶大径5-20(13.1±5.2)mm.病灶距离肺表面深度1-45(16.5±13.7)mm,毛玻璃样成分(ground glass opacity,GGO)比例0%-100%(66.8%±35.2%).结果41例患者进行43次穿刺.43次穿刺均成功取得病理组织.手术证实其中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3例,鳞癌1例,腺癌37例(原位癌7例,微侵润癌5例,侵润性25例,有2例患者为双原发癌),炎性病变2例.除2例炎性病变正在随访中,活检与手术病理吻合度(特异性)为100%.气胸22例,发生率51.2%,需闭式引流2例,17例发生咯血,发生率39.5%,均为自限性.2例出现颅内空气栓塞经治疗痊愈,发生率4.6%.结论对于肺部小病灶CT引导经皮穿刺技术上可行.但对于肺部小病灶尤其是纯GGO的穿刺活检,目前还需要持谨慎态度.

    关键词: 肺部 小病灶 活检
  • 凝血与纤溶标志物在肺癌血栓栓塞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付阳;刘玉梅;金亚雄;江虹

    背景与目的 凝血与纤溶标志物能有效反映肺癌术后静脉置管患者体内止凝血各系统的功能紊乱,其水平变化与患者高凝状态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分析凝血与纤溶标志物在肺癌术后静脉置管患者中的变化趋势,评价其在肺癌血栓性疾病中的诊断效能,探讨其在肺癌深静脉置管患者凝血与纤溶平衡改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肺癌术后静脉置管患者118例,其中肺癌血栓栓塞患者29例、对照组89例.分别检测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凝血酶-抗凝血酶III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α2-plasmin inhibitor-plasmin complexes,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inhibitor complexes,t-PAIC)和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 thrombo 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抗凝血酶III(antithrombin III,ATIII)、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以及D二聚体(D-Dimer,D-D)的水平,分析其变化及血栓发生的诊断效能.结果 在肺癌术后静脉置管患者中,凝血与纤溶标志物TM、TAT、PIC、t-PAIC、D-D、FDP水平在血栓组高于非血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效能分析显示,TM、TAT、PIC、t-PAIC、D-D及FD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0、0.771、0.669、0.671、0.819和0.8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术后置管患者体内凝血和纤溶活性增强,早期监测凝血和纤溶标志物可预防血栓的发生,减少肺癌患者术后血栓并发症的发生.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预测根治性切除肺腺癌患者预后分析

    作者:王高祥;熊燃;吴汉然;徐广文;李彩伟;孙效辉;解明然

    背景与目的 已有的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对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预后有显著影响,但是其对可切除肺腺癌患者预后影响目前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分析NLR与肺腺癌患者术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63例经病理确诊为肺腺癌并行肺腺癌根治切除术患者的临床随访病理资料.根据术前1周内化验结果计算NLR值.通过对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的分析得出NLR的临界值(cut-off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研究NLR对肺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采用5年生存作为终点绘制NLR值的ROC曲线,当NLR值为2.96时,正确指数(Youden指数)大,敏感度为77.5%,特异度为75.9%.低NLR组累计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高NLR组(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TNM分期和NLR水平与生存率显著相关(P<0.05).结论 NLR值作为一项便捷且有效的指标,可用于初步判断肺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状况.

  • EGFR双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王梦瑶;任敦强;郭彩宏;丁晓倩;王红梅

    背景与目的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常见单突变患者临床特征研究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女性、无或少吸烟史、腺癌患者中发生率高,经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治疗后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显著延长.但针对EGFR双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对EGFR-TKIs治疗的敏感性研究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了EGFR双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EGFR-TKIs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EGFR基因检测的1,238例原发性NSCLC患者,存在单一突变患者603例,双突变患者59例.所有基因均统一采用ARMS-PCR技术检测.对已明确具体基因分型的32例双突变患者进行基因分析,并随机选取60例单突变患者与59例双突变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对照,同时比较晚期EGFR双突变和单突变患者对EGFR-TKIs治疗的疗效.结果 EGFR双突变患者中以合并罕见单突变基因为常见(30/32).双突变与单突变患者在性别、吸烟史、年龄、病理类型、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node-metastasis,TNM)分期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在接受EGFR-TKIs治疗的双突变患者中,ORR为36.80%,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68.40%,中位PFS为6.0个月,单突变患者中ORR为60.00%,DCR为90.00%,中位PFS为12.0个月,两组PFS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3).结论 EGFR双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单突变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双突变患者接受一代EGFR-TKIs治疗的ORR、DCR、PFS均较单突变患者低.

  • 2010年-2015年SEER数据库肺腺鳞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詹成;江天;杨晓冬;郭卫刚;谭黎杰

    背景与目的 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严重影响人类健康.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常见病理类型为腺癌和鳞癌,临床研究和关注较多,而肺腺鳞癌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肺癌病理类型,其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即对肺腺鳞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并构建了列线图来预测患者的预后.方法 我们纳入了2010年-2015年美国SEER(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数据库中的肺腺鳞癌数据,与同期的肺腺癌和肺鳞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进行了比较.随后我们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了肺腺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以此构建了列线图并进行了验证.结果 我们一共入组了肺腺鳞癌患者1,453例.与同期的肺腺癌和肺鳞癌患者相比较,肺腺鳞癌患者在大多数变量中的分布情况均介于肺腺癌和鳞癌之间,其预后也优于肺鳞癌但差于肺腺癌患者.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分化程度、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node-metastasis,TNM)、手术和化疗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01).我们以此构建了列线图,其C-index为0.783(0.767-0.799),区分度检验和一致性检验均表明这一列线图可以有效地预测患者预后.结论 肺腺鳞癌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和预后特征.年龄、分化、T、N、M、手术和化疗状况是肺腺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我们以此构建的列线图可以较好地预测患者预后.

  • 全腔镜下四孔单向式与三孔法解剖性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作者:郭虹;刁亚利;范黄新;罗清泉

    背景与目的 胸腔镜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已被认为是早期肺癌手术治疗的标准术式之一.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可靠性和微创性已达成共识.目前,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切口选择多样,在三孔基础上逐渐演变成四孔、两孔或单孔作为手术入路.本研究旨在探讨全腔镜下四孔单向式解剖性肺叶切除并纵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7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全腔镜下解剖性肺叶切除并纵隔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外周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资料.术前临床诊断为早期外周型非小细胞肺癌.术前按照住院号奇偶数随机分为四孔单向式组(实验组),三孔法组(对照组).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终实验组39例,对照组34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37例;年龄38岁-84岁.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组数、术后平均引流量、平均拔管时间、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死亡.两组平均术中出血、淋巴结清扫组数、术后平均引流量、平均拔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孔单向式组较三孔组平均手术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腔镜下四孔单向式手术安全性及疗效满意,术中操作流畅,缩短了手术进程,值得临床推广.

  • 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与胸腺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性研究

    作者:章雪飞;吉春宇;谷志涛;方文涛

    背景与目的 胸腺肿瘤中尚无肿瘤标志物的应用,本研究旨在评估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Cyfra 21-1)与胸腺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胸科医院2012年11月-2016年9月收治的159例胸腺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血清Cyfra 21-1水平在不同分期及组织学类型间的差异,研究术前及术后血清Cyfra 21-1水平与复发的关系.结果 在局部晚期(T4期)(P<0.001)、胸腺癌(P<0.001)患者中,术前血清Cyfra 21-1水平显著升高,且当术前Cyfra 21-1≥1.66 ng/mL时,其对术后复发有提示意义.分析患者随访的血清Cyfra 21-1,将2.66 ng/mL作为cut-off值时,提示胸腺肿瘤复发的敏感度为0.667,特异度为0.925,阳性预测值为0.462,阴性预测值为0.966.结论 术前患者血清Cyfra 21-1水平较高,有助于提示肿瘤分期较晚、肿瘤恶性程度较高,或可提示术后复发的风险升高.在随访时结合血清Cyfra 21-1检测,将可能有助于提高复发患者的检出率,改善预后.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起源分子病理分类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娜娜;江楠;杨晓庆;房磊;孙青

    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对肺癌研究的巨大发展,肺癌的病理学分类不断推陈出新.本研究旨在研究和验证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起源分子病理分类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法对105例肺癌标本及正常肺组织进行P63/NapsinA、TTF-1/CK7标记,结合肿瘤免疫特征、组织学特点及正常肺组织的免疫特征,提出了NSCLC组织起源分子病理分类体系,将NSCLC分为支气管上皮癌、细支气管肺泡癌、肺泡细胞癌及分泌腺癌,并分析本分类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及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本分类体系下不同亚型NSCLC中EGFR突变及其类型具有相对特异性;生存分析表明该分类有助于NSCLC患者预后情况的判断.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基于组织起源的NSCLC分类体系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中国肺癌

统计源期刊 审稿时间:1-3个月 早咨询早发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