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肝脏病(电子版)杂志

中国肝脏病(电子版)

中国肝脏病(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Liver Diseases(Electronic Version) 중국간장병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 影响因子: 0.58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7380
  • 国内刊号: 11-9299/R
  • 发行周期:
  • 邮发: 10001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编委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成军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HBV感染者IL-12和IL-18表达与肝脏病理的相关性

    作者:汤磊;彭蕾;叶珺;邹桂舟;郜玉峰

    目的 探讨HBV感染者肝组织中IL-12和IL-18的表达与炎症及纤维化分级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175例HBV感染者的肝脏病理组织以及临床资料,采用半定量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IL-12和IL-18的表达,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其与肝脏病理间的相关性.结果 IL-12和IL-18在肝组织中的表达部位以细胞质为主,其在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和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χ2=38.390,P<0.001;χ2=21.051,P=0.002),且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79、0.165、0.241和0.132,P值分别为0.032、0.026、0.042和0.019).结论 IL-12和IL-18在HBV感染后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HBV感染的慢性化和疾病的转归.

  • 二维超声成像与超声弹性成像在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陆艳萍;韩炜;肖小琴

    目的 分析二维超声成像与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170例肝脏恶性病变患者和146例肝脏良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上述病灶的术前二维超声成像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测结果.结果 二维超声成像诊断肝脏病灶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2.35%、78.08%、81.40%、79.17%和80.38%;超声弹性成像诊断肝脏病灶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5.29%、91.78%、93.10%、94.37%和93.67%;超声弹性成像诊断肝脏病灶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度均显著高于二维超声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3395、10.7038、10.6824、9.9582和24.7195,P均<0.001).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诊断肝脏病灶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显著优于二维超声成像.

  • 断流术与内镜下套扎术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疗效分析

    作者:严瑾

    目的 分析断流术和内镜下套扎术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于本院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300例,其中采用食管胃静脉曲张断流术治疗的患者180例,采用内镜下套扎术治疗的患者12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6个月和1年后的肝功能变化、再出血率和病死率等.结果 通过断流术治疗的患者术后1个月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显著升高(t=3.32,P=0.021),高达38 mg/L,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显著降低.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1年的TBil和AL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通过断流术治疗的患者术后血小板(PLT)水平显著升高,且呈上升趋势,再出血率和病死率显著低于内镜下套扎术治疗的患者(P均<0.05).结论 断流术治疗的患者肝功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有所改善,而内镜下套扎术治疗的患者无改善;断流术治疗的患者再出血率和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内镜下套扎术治疗的患者.

  • Arantius韧带肝外阻断左肝静脉在腹腔镜左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旭刚;吴祖光;张耀明;温治强;刘高敏;吴涌宏;李丽华

    目的 探讨Arantius韧带肝外阻断左肝静脉在腹腔镜左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56例腹腔镜左肝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左肝静脉处理;观察组给予Arantius韧带肝外阻断左肝静脉.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各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肝功能及应激反应指标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恢复胃肠功能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905、2.017、3.908,P值分别为<0.001、0.042、0.019),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肝血流阻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965、0.482,P值分别为0.104、0.517).观察组患者左肝静脉阻断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外周循环阻力、肺循环阻力、平均动脉压)更为平稳,在不同时间点(切断前、切断后5分钟、切断后10分钟)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57%和1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73,P=0.014).手术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及及应激指标水平均上升,观察组上升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通过Arantius韧带肝外阻断左肝静脉应用于腹腔镜左肝切除术有助于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保护肝功能,还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等诸多优点,值得推广.

  • 声速匹配技术定量诊断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

    作者:董常峰;刘映霞;李汉英;黄婷;李玉丹;陈昕;张新宇

    目的 探讨声速匹配(SSC)技术定量诊断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价值.方法 选择26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为脂肪肝组,3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声速匹配测量受检者肝脏右叶s5~s8段及肝脏中心区域的区域声速指数、区域声速值以及肝脏右叶斜径.结果 脂肪肝组患者肝脏右后叶各段声速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右前叶各段及肝脏中心区域的声速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脂肪肝组患者区域声速指数与肝脏右叶斜径呈正相关(r=0.42,P=0.032),回归方程为y=0.84x-103.1.结论 声速匹配技术对定量诊断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有一定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CRISPR/Cas9介导的Fam171a1基因敲除大鼠基因型鉴定及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玉凤;杨琪;王建文;叶小慧;张曼卡;郝晓花;黄玉波;魏红山

    目的 通过建立Fam171a1基因敲除大鼠模型,观察基因敲除后大鼠的表型变化,探索该基因的功能.方法 采用CRISPR/Cas9打靶技术,获得Fam171a1+/-基因型杂合子.Fam171a1+/-大鼠交配获得Fam171a1-/-基因型纯合子大鼠.采用DNA Analyzer 3730XL测序技术进行基因型鉴定.对功能未知基因Fam171a1进行基本生物信息检索.检测FAM171A1蛋白在野生型大鼠(wild type,WT)和Fam171a1-/-基因型大鼠各组织的表达情况.对子代鼠20天体重、子代生育情况进行统计.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对血清生物化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获得了稳定遗传的Fam171a1-/-基因型大鼠.通过配笼繁殖共获得F2代125只,纯合子(Fam171a1-/-)25只、杂合子(Fam171a1+/-)71只、野生型(WT)29只,比例接近1:2:1.FAM171A1蛋白在WT大鼠肝脏等主要脏器表达,其中肺组织、脑组织和胰腺组织表达量较高,心、肝、脾和淋巴结中表达较弱,肾、胸腺和小肠组织中弱表达或不表达.同时,Fam171a1-/-基因型大鼠各组织中不表达FAM171A1蛋白.Fam171a1-/-子代大鼠出生20天体重显著低于WT大鼠(t=3.211,P=0.0017).成年Fam171a1-/-大鼠血清胆碱酯酶、总蛋白、AST和HDL水平显著高于WT(t=4.18,P<0.001;t=6.26,P<0.001;t=2.73,P=0.02;t=2.36,P=0.03).与Fam171a1+/-大鼠相比,Fam171a1-/-大鼠生育能力无显著差异(t=0.2132,P=0.8330).结论 成功获得稳定遗传的Fam171a1基因敲除大鼠,Fam171a1基因可能参与SD大鼠的生长发育、肝功能的维持及脂代谢的调控.

  • HBV相关肝纤维化患者血浆microRNA的差异表达

    作者:马艳华;韩铭;冯胜虎;周利;刘晓民;刘聪;刘顺爱;成军;邢卉春

    目的 探索microRNA在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血浆中的差异表达.方法 收集2013年至2014年本院收治的经肝组织活检诊断为肝纤维化S2~S3期的患者10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8例,另选取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IlluminaHiSeq测序技术检测各组血浆miRNA表达,对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聚类分析和靶基因预测;对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进行基因本(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纤维化组筛选出104个差异miRNA,其中72个表达上调,32个表达下调;肝硬化组筛选出102个miRNA,其中70个表达上调,32个表达下调.两组中均显著上调的共22个,均显著下调的共24个,在上调的miRNA中,共9个miRNA在肝硬化组表达量高于肝纤维化组;下调的miRNA在肝纤维化组与肝硬化组的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 肝纤维化患者血浆miRNA表达与健康组有显著差异,这些差异表达的miRNA在肝纤维化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可能参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些信号通路的调控,确切机制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腹腔镜规则肝叶切除和开腹对原发性肝癌患者C-反应蛋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冯爱军;刘艳芹

    目的 比较腹腔镜规则肝叶切除和开腹对原发性肝癌(PLC)患者C-反应蛋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9月至2015年1月入住本院的109例PLC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交替随机分为开腹组(OH组,54例)与腹腔镜规则肝叶切除组(LH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及手术前后血清CRP和血浆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①LH组与OH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需输血例数及术中第一肝门阻断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29,P=0.338;χ2=0.109,P=0.728;t=1.382,P=0.178),LH组切口长度显著小于OH组(t=15.592,P=0.008);②LH组患者术后进流质时间、留置引流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OH组(t值分别为10.293、12.338、6.594,P值分别为0.001、0.008、0.018),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7,P=0.562);③两组患者术后血清CRP、APTT及TT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两组患者术后血清CRP、APTT及T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59、4.002、3.081,P值分别为0.040、0.037、0.045),但两组患者术后P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9,P=0.302);④LH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OH组(90.9%vs 75.9%,χ2=4.763,P=0.022).结论 与开腹肝叶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肝叶切除术可有效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CRP和凝血功能.

  • 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在HBV携带伴妇科肿瘤患者治疗中的意义

    作者:刘华放;许艳丽;曹彦君;刘军

    目的 探究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对HBV携带伴妇科肿瘤患者治疗和预后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6月1日至2016年7月3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的HBV携带伴妇科肿瘤患者90例为肿瘤组,包括42例良性肿瘤患者和48例恶性肿瘤患者,另外选取45例女性HBV携带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清铜蓝蛋白含量,追踪随访20例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及6例术后复发患者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检测各组患者138和397位点上铜蓝蛋白的核心岩藻糖基化比率.结果 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患者血清铜蓝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71、0.534,P值分别为0.586、0.711);恶性肿瘤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59和1.365,P值分别为0.013和0.022);行恶性肿瘤根治术的20例患者中有6例肿瘤复发,铜蓝白水平显著升高(t=3.255,P=0.015).恶性肿瘤患者138位点和397位点铜蓝蛋白岩藻糖基化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良性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8位点:t值分别为3.567、4.556,P值分别为0.023、0.014;397位点:t值分别为4.598、4.620,P值分别为0.013、0.011).结论 检测肝脏合成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对HBV携带伴妇科肿瘤患者的良、恶性鉴别有参考价值,并且对恶性肿瘤患者的随访具有一定意义.

  • 血清YKL-40和AFP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患者手术预后判断的价值

    作者:赵秀华;荆燕;朱成宝;张景遥

    目的 探讨血清YKL-40和AFP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患者手术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肝胆外科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158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245例作为对照组.按血清YKL-40与AFP水平,将158例肝细胞癌患者分成4组,A组(39例):YKL-40、AFP均正常;B组(30例):YKL-40正常、AFP升高;C组(42例):YKL-40升高、AFP正常;D组(47例):YKL-40、AFP均升高.采用ELISA法检测肝细胞癌患者血清YKL-40水平.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应用Log-rank进行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YKL-40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3.307,P<0.001),且与患者肿瘤数目和TNM分期密切相关(χ2=9.885、5.667,P=0.002、0.017).Log-rank检验显示4组间的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350、10.982,P=0.025、0.001).将组间总生存率无显著差异(χ2=4.493,P=0.128)的B、C、D组和并为E组(119例),组间无复发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χ2=4.493,P=0.128)的A、B、C组和并为F组(111例).A组(YKL-40和AFP均正常)总生存率显著高于E组(YKL-40和AFP单独或均升高)(χ2=6.128,P=0.014),D组(YKL-40和AFP均升高)无复发生存率显著低于F组(YKL-40和AFP单独增高或均正常)(χ2=11.275,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YKL-40与AFP联合指标是肝细胞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YKL-40与AFP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预后的判断更为准确,可作为肝细胞癌病理分期判断预后的有益补充.

  •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评分系统对短期预后的分析

    作者:吴吉圆;张冬琴;刘菲菲;焦方舟;王鲁文;龚作炯

    目的 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和终末期肝病模型钠(MELDNa)评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出院后3个月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0月1日入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120例单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计算MELD评分、CTP评分和MELDNa评分,统计研究对象出院后3个月内病死率并评估上述评分系统预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结果 3个月病死与生存患者的MELD评分、CTP评分和MELDN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6.532、-6.674、-6.399,P均<0.001),MELDNa评分模型预测效果佳(AUROC=0.882,P<0.001).结论 MELD评分、CTP评分和MELDNa评分都能准确评估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短期(3个月)预后,MELDNa评分模型能够改进预测效能,但仍需大规模临床研究予以证实.

  • 肝肾综合征研究进展

    作者:熊号峰;刘景院

    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是发生在肝硬化腹水、急性肝衰竭或酒精性肝炎患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主要发病机制为外周和内脏动脉舒张、心排量下降以及肾脏动脉收缩.国际腹水俱乐部(International Club of Ascites,ICA)在2015年制定了肝肾综合征-急性肾功能损伤诊断标准,为肝肾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提供了新的临床路径.目前研究表明,特利加压素和白蛋白为标准治疗方案,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蛋白为次选方案.预防感染及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等可以预防HRS的发生.

  • 妊娠中后期应用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刘晓民;刘聪;邢卉春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提到若妊娠中后期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载量>2×106 IU/ml,可于妊娠24~28周开始给予替诺福韦酯、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治疗,以提高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的成功率.本文将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妊娠中后期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有效性及安全性,分娩后停用抗病毒药物出现ALT升高的预测因素分析,分娩后停用抗病毒药时机以及探索进一步提高母婴阻断成功率方法等进行综述.

  •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衰竭研究进展

    作者:陈振娟;曲乃方

    对于终末期肝衰竭患者,目前在临床中普遍应用的肝移植是较为有效的治愈方法之一.但肝移植存在手术费用昂贵、供体短缺以及术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排斥药物等诸多短期难以解决的问题,导致许多肝衰竭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而病死.近年来,随着对间充质干细胞的深入研究,为众多疾病尤其是终末期肝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及新疗法,为再生医学开创了一个全新领域,其有着巨大的发展和应用前景,是肝衰竭患者尤其是终末期患者的福音.目前充质干细胞作为较理想的移植细胞和基因移植治疗的种子细胞,其研究进展倍受关注.本文拟对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衰竭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阐述.

  •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继发缺血性视神经病变1例

    作者:陈羽婷;邢卉春;王笑梅;李玥;成军;杨松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不仅会导致肝脏病情加重,还可能因迅速失血后贫血继发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现报道1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继发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患者,以期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做好此类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导致横纹肌溶解1例

    作者:刘玉凤;熊号峰;刘景院;李传胜;谭建波

    1例60岁男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因不规律服用抗病毒药物导致病毒反弹、肝功能异常,于2016年7月7日再次加用恩替卡韦0.5mg抗病毒治疗.后监测肝功能无显著改善,总胆红素呈上升趋势,TBil峰值为207.2μmol/L,PTA低为53%.7月20日将恩替卡韦调整为1.0 mg,每晚1次.8月4日出现肌无力、肌痛等不适,肌红蛋白>1200 ng/ml;肌酸激酶41940 U/L;AST 1171 U/L;尿常规:pH 7.00,BLD 300 cell/μl,RBC 36.75 p/HPF;头颅CT检查排除脑血管疾病.考虑恩替卡韦导致横纹肌溶解;将恩替卡韦减量为0.5 mg,每晚1次,并予大量水化、碱化尿液等治疗.患者四肢肌力较前恢复,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基本恢复正常.

  • 异常凝血酶原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胡明芬;庄林;李云丽;柏保利;杨红洁;彭静;李冬玲;禹蔚琴;王晴晴;匡小林

    目的 探讨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对原发性肝癌(PLC)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于本院住院的436例肝病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患者10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08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111例,肝硬化患者109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PIVKA-Ⅱ和甲胎蛋白(AFP)水平.比较PIVKA-Ⅱ、AFP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慢性乙型肝炎组、慢性丙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患者血清PIVKA-Ⅱ水平(mAu/ml)分别为1708.5(14,75000)、24(10,916)、26(4,83)和22(1.13,5474),原发性肝癌组患者PIVKA-Ⅱ的中位值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慢性丙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0.899、-10.414、-11.415,P均<0.001).原发性肝癌组、慢性乙型肝炎组、慢性丙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患者血清AFP水平(ng/ml)分别为436.3(0.79,7121000)、3.49(0.61,1614)、4.12(1.08,73.26)和4.57(0.73,9422),原发性肝癌组患者AFP的中位值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慢性丙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8.937、-9.124、-9.001,P均<0.001).PIVKA-Ⅱ、AFP及PIVKA-Ⅱ联合AFP的敏感度分别为90.40%、94.15%、92.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105,P=0.318);PIVKA-Ⅱ、AFP及PIVKA-Ⅱ联合AFP的特异度分别为82.41%、61.11%、81.48%,其中PIVKA-Ⅱ及PIVKA-Ⅱ联合AFP与AFP单独检测的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67,P=0.014),而PIVKA-Ⅱ与PIVKA-Ⅱ联合AFP检测的特异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973,P=0.403).结论 血清PIVKA-Ⅱ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高于AFP,PIVKA-Ⅱ与AFP联合PIVKA-Ⅱ的诊断价值无差异.

  • 急性胆道感染对大鼠肝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娜;伊秀梅;张磊

    目的 研究急性胆道感染对大鼠肝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实验大鼠35只,适应喂养1周后将其随机分为5组,每组7只.实验组大鼠均于胆总管注入大肠埃希菌0.2 ml,诱导急性胆道感染模型,分别于注入6小时、12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后处死;对照组大鼠胆总管内注入生理盐水,6小时后处死.留取各组大鼠肝组织,采用Tunel染色法统计凋亡肝细胞计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计算肝脏Bcl-2与Bax阳性表达率.结果 对照组肝细胞病理无明显改变,凋亡肝细胞少见;各实验组均可见肝细胞坏死、变形,并发生凋亡.对照组凋亡指数显著低于感染6小时、12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21、7.559、8.919、10.520,P均<0.001).对照组和感染6小时组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1%和7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感染6小时和12小时组的Bcl-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感染12小时和24小时组(P均<0.05).对照组、感染6小时、12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组的Bax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29%、28.57%、42.86%、100.00%和85.7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14,P<0.001),Bax阳性表达率随感染时间延长呈升高趋势,于感染48小时有所下降.结论 急性胆道感染短时间即可诱导肝细胞凋亡,并伴有凋亡相关蛋白Bcl-2阳性表达率的下降和Bax阳性表达率的升高.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

    作者:彭蕾;汤磊;叶珺;郜玉峰;邹桂舟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于本院住院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90例,其中50例患者在内科保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作为移植组;另外40例进行内科保守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24周后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等指标,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24周后,移植组84%(42/50)患者自觉纳差、困乏以及腹胀等临床症状及黄染、水肿等体征显著改善,对照组中仅35%(14/40)患者上述症状及体征稍见好转;移植组治疗后24周患者的ALT、AST、ALB、TBil、PT及PTA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F值分别为5.187、9.288、11.236、10.739、7.865、11.148,P均<0.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24周的ALB、PT及PTA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417、1.652、1.737,P值分别为0.527、0.566、0.601);两组患者在治疗后24周的ALB、TBil、PT及PT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12、9.198、12.211、4.672,P值分别为0.002、<0.001、<0.001、0.004).结论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明显、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稿约

    作者:

    关键词:
  • 异甘草酸镁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毛海鹰;滕华安;廖礼艳;黄丽娜;陈洁

    目的 系统评价异甘草酸镁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CNKI等数据库从1990年1月至2016年7月公开发表的文献.纳入异甘草酸镁与其他甘草酸制剂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的随机对照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查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经筛选共纳入6项随机对照试验,合计56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可显著降低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ALT、TBil及PT水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甘草酸制剂.

中国肝脏病(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2 03 04
2017 01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200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