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杂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Zoonoses 중국인수공환병학보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微生物学会
  • 影响因子: 0.81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2-2694
  • 国内刊号: 35-1284/R
  • 发行周期:
  • 邮发: 34-46
  • 曾用名: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编委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严延生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膜电喷雾质谱法快速检测细菌氨基糖苷耐药性

    作者:鄯科明;滕中秋

    目的 针对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已成为全球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的现状,拟建立细菌氨基糖苷耐药性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基于膜电喷雾质谱法,以ArmA蛋白的特异性肽段TYDVVFLLK(TK-9)特征性母子离子对为检测目标,建立了细菌氨基糖苷耐药性的快速检测方法.结果 采用合成的标准肽段用于建立和验证定性定量检测方法学.由于膜电喷雾离子化技术可大幅度提高质谱检测灵敏度,使得检测流程仅需进行2h增菌,与微波酶解法配合运用可大程度缩短样本前处理流程.结论 经验证该方法可成功检测模拟真实环境样本中细菌氨基糖苷耐药性,具有极高的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在今后的研究中有望将该方法用于对环境样本中其它细菌耐药蛋白的快速检测.

  • 84株沙门菌耐药特征及分子分型结果分析

    作者:林茂锐;周旋;李明友;黄基伟;刘桂治;曹东林

    目的 分析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12-2014年临床常见沙门菌耐药特性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对分离的84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药物敏感试验.选取不同菌株来源、血清型和耐药谱的51株沙门菌,按照美国PulseNet标准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应用BioNumerics软件对电泳图谱进行分析,确定菌株间的相关性.结果 84株菌分为20种血清型,沙门菌前3位血清型构成比从高到低分别为:鼠伤寒沙门菌占42.86%(36/84)、肠炎沙门菌占15.48%(13/84)、斯坦利沙门菌占8.33%(7/84).本次分离沙门菌对头孢类抗生素敏感率达84.21%以上,对于环丙沙星与氯霉素的敏感性在66.67%以上,对于甲氧苄啶与庆大霉素的敏感性在50.88%以上,但仍存在多株多重耐药现象.51株沙门菌经过聚类分析可分为42个PFGE型,表现为较大的遗传多样性.结论 临床治疗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提高治疗效果.沙门菌耐药谱与PFGE分型无明显关联.

  • 慢性HBV感染者HBsAg/HBV DNA比率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郑怡娟;余雪平;郭如意;柯邵鹏;李菊兰;王星;何秀华;林志鹏;林成祖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HBsAg/HBV DNA比率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46例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CHB-LM)患者、24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CHB-S)患者和2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HBV-LC)患者入院时及40例CHB患者治疗12周的外周血;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水平,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HBV DNA.结果 HBV LC组HBsAg和HBV DNA均明显低于CHB-LM(Z=-3.416和-2.636,均P<0.05)、CHbS组(Z=-2.499和-2.407,均P<0.05),HBsAg/HBV DNA比率均稍高于CHB-LM、CHB-S组(均P>0.05);CHB-LM和CHB-S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Z=-0.649、-0.032和-0.885,均P>0.05).HBeAg阴性组的HBsAg、HBV DNA水平均高于HBeAg阳性组(Z=-2.662和-4.950,P=0.008和<0.001),HBsAg/HBV DNA比率较HBeAg阳性组明显升高(Z=-2.544,P=0.011).治疗12周与治疗前比较,完全应答组HBsAg、HBV DNA均明显下降(Z=-2.103和-3.297,P=0.035和0.0002),HBsAg/HBV DNA比率明显升高(Z=-3.233,P=0.01);部分应答组HBV DNA明显下降(Z=-2.666,P=0.005),HBsAg/HBV DNA比率明显升高(Z=-2.666,P=0.000 4),HBsAg水平稍下降(Z=-1.600,P=0.110);无应答组HBV DNA明显下降(Z=-3.059,P=0.023),HBsAg稍下降(Z=-0.341,P=0.733),但HBsAg/HBV DNA比率升高(P>0.05).HBsAg/HBV DNA比率与PLT(r=0.561,P=0.002)呈明显正相关.HBsAg/HBV DNA比率预测病毒学完全应答的曲线下面积AUC(0.643)高于HBsAg(0.580)和HBVDNA(0.433).结论 进展性HBV-LC和HBeAg阴性CHB患者HBsAg/HBV DNA比率偏高,且升高的HBsAg/HBVDNA比率与抗HBV治疗疗效欠佳有关.

  • 快速检测猪链球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

    作者:邱宏;刘志杰;郑瀚

    目的 建立猪链球菌(S.suis)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AMP).方法 通过BLASTn序列比对确定较为保守的S.suis种特异基因,用软件PrimerExplorer V4设计针对靶基因的LAMP试验引物;分别用煮沸法和试剂盒提取法提取基因组做敏感性试验,并用62株非S.suis菌株评价了实验的特异性;再用100株分离自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S.suis菌株评价该方法的可靠性.结果 确定了S.suis种特异性基因dnaN为靶基因,并针对该基因建立了检测S.suis的LAMP方法.敏感性实验中,每个反应的检测下限是31.25 fg纯DNA,相当于14个拷贝;煮沸法的检测下限是每个反应27 CFU.在对62株非S.suis菌株与有争议的S.suis菌株的特异性评价实验中,未发现有假阳性.结论 成功建立了针对dnaN基因检测S.suis的LAMP方法.

    关键词: 猪链球菌 DNAN LAMP
  • 贵州省两株山羊源羊种布鲁菌MLST分析

    作者:李沛丽;李世军;刘英;王月;周敬祝;唐光鹏;王定明;周碧君

    目的 了解贵州省2010年分离自山羊的两株羊种布鲁菌的等位基因序列型(Sequence type,ST)及遗传学特征,为动物间和人间布病疫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布鲁菌属特异性PCR(BCSP31-PCR)和种/型特异性PCR(AMOS-PCR)对2010年分离自山羊的两株布鲁菌进行鉴定,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ple 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对两株布鲁菌菌株的7个管家基因、1个外膜蛋白基因及1个基因间区的序列进行测定,将各个基因的序列与参考菌株的等位基因型进行比对,确定其等位基因谱及序列型(STs),分析与两株菌ST型与各种型布鲁菌代表菌株的遗传进化关系.结果 来自贵州省山羊的两株布鲁菌株经BCSP31-PCR鉴定为布鲁菌属细菌,AMOS-PCR将其鉴定为羊种布鲁菌.MLST分析显示,两株菌的9个等位基因序列型为ST8型,与同属羊种布鲁菌的ST7、ST9~ST12、ST34和ST35遗传关系近.结论 贵州省2010年分离的2株布鲁菌分离株均为ST8型布鲁菌,与同属羊种布鲁菌的ST型遗传关系近,结果为贵州省人间和动物间布病疫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cdtB亚基的原核表达及对巨噬细胞IL-6、IL-8、TNF-α分泌的影响

    作者:陈鸿鹄;吴圆圆;占利;梅玲玲

    目的 研究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感染过程中,cdtB对宿主巨噬细胞分泌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NF-κB信号通路阻断剂对cdtB诱导的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对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cdtB亚基进行原核表达,制备并模型纯化重组蛋白,建立其刺激人THP-1巨噬细胞模型,ELISA检测THP-1分泌IL-6,IL-8和TNF-α等细胞因子.在共培养体系中加入NF-κB信号通路阻断剂,ELISA检测THP-1分泌IL-6,IL-8和TNF-α等细胞因子.结果 成功构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cdtB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重组cdtB蛋白,与空白对照相比,受到cdtB刺激的THP-1细胞上清中的IL-6,IL-8和TNF-α浓度显著上升,而在THP-1细胞培养基中加入NF-κB信号通路阻断剂SN50可以显著抑制重组cdtB诱导的IL-6、IL-8、TNF-α分泌.结论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cdtB能够通过NF-κB信号通路诱导巨噬细胞分泌IL-6、IL-8和TNF-α,在甲型副伤寒相关的炎症反应中发挥促进作用.

  • 云南省狂犬病病人和犬类感染狂犬病病毒及M基因序列分析

    作者:丁继超;章域震;李浩;杨卫红;冯云;陶晓燕;申辛欣;唐青;张海林

    目的 调查云南省部分地区狂犬病病人和疫点犬群携带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状况及RABV膜基质蛋白(matrixprotein,M)基因序列分析,为狂犬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2009年在云南省采集大脑组织标本606份,狂犬病病人唾液8份,脑脊液1份,用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RABV抗原,用RT-PCR检测RABV核酸,对阳性标本进行M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所有标本经检测,RABV抗原和/或核酸阳性16份,其中疫点扑杀的貌似健康犬脑组织3.10% (10/323),狂犬病病人唾液5份、脑脊液1份.狗肉餐馆屠宰犬的脑组织283份均为阴性.云南16株RABV的M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8.5%~100%和85.2%~99.5%.它们与中国人用疫苗株aG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3.9%~85.7%和82.3%~93.6%;与人用疫苗株CTN181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99.7%和98.5%~99%.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云南16株RABV均属基因Ⅰ型并可分为进化Ⅰ和Ⅱ群并分别与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相邻省份流行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 云南省狂犬病流行与周边省份和东南亚地区的狂犬病传播扩散有一定关系;狂犬病疫点部分貌似健康犬携带RABV并具有传染源意义;云南狂犬病病毒株M基因与我国人用狂犬病疫苗CTN株的同源性和亲缘关系较近,但与aG株同源性存在.

  • 人G1型轮状病毒TaqMan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作者:彭杰;胡晓星;冯悦;甸子芩;孙鷖;牛华;夏雪山

    目的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定量检测人G1型轮状病毒的TaqMan探针荧光实时PCR检测方法.方法 以轮状病毒VP6基因为靶基因,分别设计2对引物及其相应的TaqMan探针,扩增目的片段,将目的片段克隆于PCD-NA3.1+载体上,体外转录获得RNA,系列稀释后为标准品,建立TaqMan探针荧光定量实时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设计实验找到优条件下的引物浓度(250 nmol/L)、探针浓度(300 nmol/L);通过对引起腹泻的人柯萨奇病毒、呼肠孤病毒等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该方法的低检测量为5 copies/μL.对该方法进行重复性实验,发现变异率均小于1%,重复性好.用已建立的方法对4份粪便临床样品进行3次重复试验,病毒RNA的检出率为100%.结论 本实验初步建立了人G1型轮状病毒TaqMan探针荧光实时PCR检测方法,为G1型轮状病毒的诊断、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AP631炭疽噬菌体裂解蜡样芽胞杆菌的发现和鉴定

    作者:张慧娟;刘东立;贺莉;李伟;张恩民;魏建春;纪建军;徐苏丽;刘玮

    目的 AP631炭疽噬菌体裂解蜡样芽胞杆菌的发现和鉴定.方法 通过革兰氏染色、菌落形态特征、噬菌体裂解试验、青霉素敏感试验、溶血试验、生化试验和蛋白质毒素结晶试验对炭疽疫点现场分离的5株菌进行蜡样芽胞杆菌的鉴定,通过PCR扩增、小白鼠毒力测定试验和MLST基因检测等方法对该5株菌和本实验室保存的3株被AP631炭疽噬菌体裂解的蜡样芽胞杆菌进行毒力和基因测定.结果 确定了8株可被AP631炭疽噬菌体不完全裂解的蜡样芽胞杆菌.从疫点采集分离的5株菌青霉素敏感试验阴性,炭疽毒力基因PCR扩增阴性,排除了炭疽芽胞杆菌;蛋白质毒素结晶试验染色试验为阴性,排除了苏云金芽胞杆菌;根据溶血试验和生化反应等一系列鉴别实验鉴定为蜡样芽胞杆菌.8株菌的MLST基因检测发现5株菌有新的等位基因位点或ST型.结论 本研究首次证明我国使用的炭疽芽胞杆菌诊断AP631噬菌体可以不完全裂解部分蜡样芽胞杆菌,存在非特异性裂解现象,提示在今后使用噬菌体鉴定炭疽杆菌时,对于外环境分离到的可疑芽胞杆菌,特别要注意关于噬菌体不完全裂解的问题,这将为炭疽诊断标准的正确制订提供新的认识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单增李斯特菌inl A/inl B双基因缺失株生长特性观察及对小鼠致病性研究

    作者:任静静;杨铭伟;陈云飞;蒋建军;王鹏雁

    目的 探究单增李斯特菌inl A/inl B双基因缺失株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通过体外胁迫培养条件下OD600测定以及小鼠感染试验,对Lm 90-△inlAB和Lm 90的抗胁迫能力及细菌致病力进行研究.结果 低温(4℃、30℃)环境下,Lm 90和Lm 90-△inlAB生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0.057,P>0.05;t30℃=0.441,P>0.05),适温37℃及42℃高温环境下,Lm 90-△inlAB较Lm 90生长受到抑制,生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0.763,P<0.05;t42c =1.147,P<0.05);体外耐酸碱试验中,Lm 90-△inlAB耐酸性未明显改变,而耐碱能力强于亲本株Lm 90,生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H=9时t=2.837,P<0.05);在含有3.5%酒精的BHI培养基及含5%NaCl高渗BHI培养基中,Lm 90-△inlAB增长趋势明显低于Lm 90,生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酒精=1.422,P<0.05;tNacl=1.382,P<0.05),Lm 90-△inlAB对酒精及高盐的耐受力显著低于Lm90;小鼠毒力测定结果表明,Lm 90△inlAB与Lm 90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06394CFU、105.68CFU,Lm 90-△inlAB毒力下降明显,在不同检测时间点Lm 90-△inlAB在小鼠肝脏和脾脏内的载菌量均少于Lm 90,载菌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肝=2.454,P<0.05;t脾=2.443,P<0.05).结论 Lm的抗胁迫能力可能随着基因的缺失发生显著改变,内化素InlA/InlB与单增李斯特菌侵染宿主的能力有一定的调控作用.缺失株生物学特性测定对研究Lm胁迫环境生存及毒力因子的致病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 MTT试验检测EV71 2A蛋白对宿主细胞损伤作用

    作者:乔乔;李静;张文强;马英伟;庄志超;白永娟;赵丽;王志玉;温红玲

    目的 在Vero细胞、RD细胞和U87细胞3种细胞系中,研究EV71的2A蛋白对宿主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对细胞的损伤作用,揭示2A蛋白在EV71的致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将野毒株EV71 SDLY 107株(强毒株)、EV71SDLY 1株(弱毒株)和嵌合毒株EV71 SDLY 107-2A-1感染Vero细胞、RD细胞、U87细胞后,利用MTT试验测定3种细胞在感染病毒后不同时间点的存活情况,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比较细胞增殖程度,并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3种细胞在感染不同病毒48 h后的存活率;结果 EV71 SDLY 107株感染Vero细胞和RD细胞后细胞增殖程度和存活率均低于EV71 SD-LY 1株(t=41.64,P<0.001;t=33.28,P<0.001);EV71 SDLY 107-2A-1嵌合株感染Vero细胞和RD细胞后,细胞增殖程度和存活率均高于亲本病毒EV71 SDLY 107株,低于EV71 SDLY 1株(t=17.97,P<0.001;t=42.09,P<0.01);EV71 SD-LY 107-2A-1株感染U87细胞后细胞存活率低于EV71 SDLY 1株(t=8.85,P<0.001),但与EV71 SDLY 107株感染后细胞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t=0.74,P=0.603);不同细胞感染同株病毒48 h后,U87细胞存活率均为低,Vero细胞存活率均为高.结论 EV71强毒株的2A蛋白对细胞产生的损伤作用大于弱毒株的2A蛋白,提示2A蛋白在EV71对宿主细胞的作用中发挥功能.

  • 基因芯片在痘病毒对宿主基因转录调控中的应用

    作者:陈达香;郝文波;陈瑜;陈慧芹;罗树红

    痘病毒(Poxvirus)是病毒颗粒大的一类DNA病毒,结构复杂;感染人和动物后常引起局部或全身化脓性皮肤损害,给畜牧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威胁着人类健康.痘病毒可通过多种策略调控宿主基因的转录进而影响其免疫应答.基因芯片通过对宿主细胞在病毒感染前后基因表达谱的检测,为病毒的致病机制及病毒感染对宿主的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便利手段.本文综述了有关基因芯片在痘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 孢子丝菌复合体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作者:贺羽;赵秘密;杨致邦;周汛

    孢子丝菌是人兽共患性真菌,感染人或动物可引起孢子丝菌病.以往形态学鉴定认为申克孢子丝菌(Sporothrix schenckii,S.schenckii)为孢子丝菌病的唯一致病菌种,而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该菌是6个菌种构成的复合体,并且在基因鉴定、基因组学、发病机制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研究,有利于理解孢子丝菌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对于早期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就孢子丝菌复合体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134例复治肺结核患者既往史调查

    作者:谢娜;马艳;杜建;谢仕恒;王红红;吕晓亚;林明贵;刘宇红;李亮

    目的 调查复治肺结核既往史信息,为国家制定和调整复治肺结核患者防治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2010年9月11-21日期间在北京某两家结核病专科医院经所有住院的134例复治肺结核病患者相关信息,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首次求医行为、首次诊断和治疗等内容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与结核病专科医院等其他机构相比,首次就诊、确诊机构及治疗都是县级以上综合医院比例高分别为55.22%(74/134)、61.19%(82/134)及53.73%(72/134),首次检查痰涂片检出率为63.43%(85/134);首次治疗个体化方案和标准化方案分别为92.53%(124/134)及7.47%(10/134);有28.36%(38/134)的患者在治疗期间中断治疗,55.26%(21/38)的患者治疗中断原因是自认为治愈而中断治疗;35.82%(48/134)的患者发生了不良反应,因不良反应中断治疗的患者为26.32%(10/38).结论 复治肺结核患者首次就诊转诊不到位,诊疗不规范,应加强多部分合作对转诊工作进行监督,规范诊疗,加强服药监督,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治疗中断,从而减少耐药及提高治愈率.

  • 云南楚雄2014年蚊媒及其病毒感染调查

    作者:王剑;郭晓芳;鲍建忠;董学书;孙晓东;林祖锐;姜进勇;周红宁

    目的 了解云南楚雄元谋、武定和双柏3县蚊虫及其主要虫媒病毒种类,为制定出有效的虫媒传染病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6-7月采用诱蚊灯在调查点通宵捕捉蚊虫,对现场采集蚊虫进行形态分类鉴定;采用C6/36细胞培养法和RT-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对蚊虫体内病毒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共捕获4属15种12 384只蚊虫,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致倦库蚊和微小按蚊分别占捕获蚊虫总数的59.95%、19.31%、10.90%和4.13%;C6/36细胞培养处理116组蚊虫,其中29组发生细胞病变,经基因鉴定为版纳病毒(BAV)、Totivirus病毒(TOV)、乙型脑炎病毒(JEV)和Nam Dinh病毒(NDiV)4种,其中,三带喙库蚊的JEV、BAV、TOV和NDiV基因扩增批阳性率分别为1.87%、11.32%、3.77%和9.43%;希氏库蚊的NDiV基因扩增批阳性率为25.00%;致倦库蚊和中华按蚊的BAV、NDiV批阳性率分别为20.00%、33.34%和5.00%、7.50%.结论 楚雄地区蚊虫种类多,且以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为优势蚊种,从两种蚊虫标本中能分离到JEV、TOV、BAV和NDiV病毒,表明调查地区发生乙脑及其它虫媒病毒性疾病流行的危险较大.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