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중국의학영상기술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3289
- 国内刊号: 11-1881/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锰离子增强MRI在显示大鼠视觉传导通路中的佳时间
目的 探讨锰离子增强MRI在显示大鼠视觉传导通路中的佳时间.方法 对24只SD大鼠的单侧眼球内注射氯化锰溶液(30 mmol/L)3μl后,随机分为8组(注射后3、6、12、24、30、36、48、72 h组),在间隔不同时间后分别行MR T1W扫描.设定相同的ROI后,分别测量和计算视神经、外侧膝状体、上丘在各组图像中的CNR.结果 3~24 h视神经、外侧膝状体和上丘的MR强化信号逐渐增高,至24 h达峰值,持续至30 h后逐渐下降.大鼠视神经的信号强度除在注射后6h组和72h组、24 h组和30 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均>0.05),其余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外侧膝状体各组间两两比较、上丘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锰离子增强MRI在显示大鼠视觉传导通路中的佳时间是24~30 h.
-
稳态自由进动的血氧饱和水平依赖技术在犬MR心肌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稳态自由进动(SSFP)的血氧饱和水平依赖技术(BOLD)在犬MR心肌缺血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SSFP BOLD MR成像序列对10只健康犬静息状态及腺苷负荷状态的心肌进行扫描,测ROI内的MR图像信号强度.评价图像质量,并分析信号强度与非放射性彩色微粒法测得心肌局部血流量的相关性.结果 10只犬SSFPBOLD图像质量均满足图像分析要求.静息状态及腺苷负荷状态下,犬心肌SSFP BOLD MR图像信号强度分别为126.73士32.16和109.47士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静息状态和腺苷负荷状态下BOLD图像信号强度均与非放射性彩色微粒法测得的心肌局部血流量相关(r=0.67、0.72,P均<0.05).结论 应用SSFP BOLD MR序列可准确测量犬心肌MR信号,有助于为犬心肌缺血无创性诊断提供参考资料.
-
1H-MRS评价颞叶癫痫患者杏仁核代谢物比值
目的 采用1 H-MRS探讨颞叶癫痫(TLE)患者双侧杏仁核的各代谢物比值改变.方法 对15例TLE患者(TLE组)和15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杏仁核1H-MRS扫描,比较两组杏仁核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NAA/Cr、NAA/Cho和Cho/Cr比值,分析TLE患者双侧杏仁核各代谢物比值与癫痫病程和发病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TLE组患侧杏仁核NAA/(Cho+ Cr)和NAA/Cr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低(P均<0.05);TLE组患侧杏仁核NAA/(Cho+Cr)、NAA/Cr、NAA/Cho和Cho/Cr比值与TLE组对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LE组对侧杏仁核NAA/(Cho+ Cr)、NAA/Cr和NAA/Cho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低(P均<0.05).TLE组双侧杏仁核NAA/(Cho+Cr)、NAA/Cr和NAA/Cho比值与癫痫病程及发病年龄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TLE患者双侧杏仁核存在显著的代谢异常,双侧杏仁核可能作为传导通路的一个环节,参与TLE的发病过程.
-
扩散张量成像评价多系统萎缩患者幕下纤维束
目的 探讨MR DTI参数对多系统萎缩(MSA)患者幕下区域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例临床诊断为MSA患者(MSA组)和10名正常人(对照组)分别行常规头MR和DTI扫描.测量双侧小脑中脚(MCP)宽度、脑桥前后径以及双侧小脑下脚(ICP)、小脑中脚(MCP)、小脑上脚(SCP)、脑干皮质脊髓束(CST)、交叉纤维(CF)、内侧丘系(ML)及小脑白质的ADC和F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SA组双侧ICP、双侧MCP、双侧SCP、右侧ML及双侧小脑白质的F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MSA组右侧ICP、双侧MCP、双侧SCP、CF、左侧ML及双侧小脑白质的AD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MCP的ADC值、FA值与其萎缩程度有相关性;CST、CF、ML的ADC、FA值与脑桥萎缩程度有相关性.对照组、MSA组“十字征”阴性患者、阳性患者间ADC值、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TI可活体无创评价MSA幕下区域脑组织病变,较常规MRI更敏感地发现结构异常.
-
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在脑梗死中应用
目的 探讨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ASL(PCASL)在脑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14例脑梗死患者,行常规MRI和DWI、DSC、PCASL检查.以DWI显示的梗死灶和镜像对照区为ROI,分别测量其局部脑血流量(rCBF),并计算梗死灶和镜像对照区的信号强度比(rCBF梗死灶/rCBF镜像对照区),测量双侧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小脑的rCBF,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CASL和DSC检出梗死灶的灌注改变一致,rCBF梗死灶/rCBF镜像对照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双侧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小脑皮层非梗死区的PCASL与DSC测得的rCBF均有良好的相关性(P均<0.05).结论 PCASL是一种安全无创的脑血流测量技术,可有效显示梗死灶的血流灌注改变;并与DSC所测的各脑叶rCBF有良好的相关性.
-
超声动态观察新生儿室管膜下出血
目的 观察新生儿室管膜下出血(SEH)的超声表现.方法 对42例SEH新生儿进行定期颅脑超声检查及随访,并分析其影像学资料.结果 超声显示在侧脑室前角外下方及丘脑尾状核沟呈回声增强区,未侵入侧脑室.在出血初始阶段,病灶呈中高度回声;出血稳定期回声渐强、边界更清;吸收期,病灶中央出现低回声而边缘仍为高回声,并逐渐形成透声差、有分隔的厚壁囊腔;随后病灶中央出现无回声区,终形成出血后室管膜下囊腔.在出院后追踪随访显示,4.76% (2/42)、54.76%(23/42)、23.81%(10/42)的患儿分别在出血1个月、2个月、3个月囊腔消失,3个月内病灶基本吸收的患儿占83.33%(35/42).结论 颅脑超声具有早期诊断SEH的优势,可动态观察病程变化、评估出血转归.
-
脊髓室管膜下瘤与星形细胞瘤的MRI对照
目的 对比观察脊髓室管膜下瘤与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脊髓室管膜下瘤和30例星形细胞瘤的平扫和增强MRI表现及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二者发病年龄、性别分布、病变部位、病变纵轴长度、椎体数目、生长方式、T1WI信号、T2WI信号、有无强化、边界是否清楚、是否有囊变、是否有脊髓空洞、是否有瘤周水肿的差异.结果 脊髓室管膜下瘤与星形细胞瘤发病年龄、性别分布、病变部位、T1WI信号、T2WI信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脊髓室管膜下瘤纵轴长度大于星形细胞瘤(t=3.21,P<0.05),椎体数目亦多于星形细胞瘤(t=2.58,P<0.05);脊髓室管膜下瘤多无强化、呈偏心生长、边界清、无囊变及瘤周水肿,与星形细胞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43、10.63、15.42、4.67、13.67,P均<0.05).两种肿瘤脊髓空洞均少见.结论 肿瘤生长方式、边界及瘤周水肿等MRI表现有助于鉴别脊髓室管膜下瘤与星形细胞瘤.
-
扩散峰度成像在脊髓损伤性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是建立于非高斯成像基础上,可准确显示水分子运动受限程度的成像技术;可以动态反映人体的超微结构及相应病理改变,为脊髓损伤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且在脊髓损伤性病变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较传统MRI更加敏感.本文对脊髓DKI的技术原理、临床应用等进行综述.
-
肺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现状与研究进展
肺动静脉畸形是高流量、低压力的异常分流,由供血动脉、动脉瘤样异常扩张的血管团和引流静脉组成,使肺毛细血管水平的血液滤过作用被破坏,引起右向左的异常分流,形成矛盾性栓塞.随着介入技术的进步、栓塞材料的更新,介入血管内栓塞术已经成为治疗肺动静脉畸形的主要方法.本文对肺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MSCT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MSCT后处理技术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8例经手术病理或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证实的IPMN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S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MSCT双期增强扫描的原始数据均行MPR、MinIP及CPR,观察病变本身及其与胰管、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 18例IPMN患者中,病变与扩张胰管相通18例(18/18,100%),胰管扩张>1.0 cm7例(7/18,38.89%),囊性病变17例(17/18,94.44%),囊实性病变1例(1/18,5.56%).主胰管型6例(6/18,33.33%)、分支胰管型9例(9/18,50.00%)、混合型3例(3/18,16.67%).MPR图像能清晰显示IPMN病变的大小、边界、有无强化的壁结节,也可较好显示病变与扩张胰管间的关系以及病变与周围结构之间的关系;MinIP图像在显示扩张胰管的全貌及病变与扩张胰管间关系等方面优于MPR图像及CPR图像;CPR图像有助于显示主胰管扩张的全貌.结论 利用MSCT多种后处理技术可整体显示病变、扩张胰管以及周围结构,在IPMN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3.0T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术前检查直肠癌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在原发性直肠癌术前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3.0T MR扫描仪IVIM序列(b=0、25、50、75、100、150、200、400、600、800、1000、1200、1500、2000 s/mm2)和T2cube序列获得62例直肠癌患者术前的影像资料.测量和比较正常肠壁与肿块、不同分化程度直肠癌的ADC、D*、D和f值;评价IVIM中不同b值的DWI图像的SNR和CNR.结果 直肠癌肿块的ADC、D、D*和f值均明显小于正常肠壁(P均<0.05);中、低分化直肠癌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92,P=0.01),高、中、低分化直肠癌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79,P=0.03);b=1000 s/mm2时的DWI图像质量好,肿块与正常肠壁显示佳.结论 IVIM图像可提供肿瘤ADC、D、D*和f值的信息,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病理生理状态,其中D值较ADC值更能够准确地反映直肠癌组织间分化程度的差别,在b=1000 s/mm2时图像质量佳,有利于发现直肠癌病灶和了解术前肿瘤的分化程度.
-
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胆囊良恶性病变Meta分析
目的 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CEUS对胆囊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Cochrane library、Pubmed数据库、Sciencedirect数据库、CNKI以及万方数据库中有关CEUS诊断胆囊占位性病变的中、英文文献进行筛选和评价,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通过Meta-disc1.4软件对入选文献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包括中文12篇,英文4篇.CEUS诊断胆囊良恶性病变的合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9% (95%CI:87.5% ~93.7%)、95.4%(95%CI:94.0%~96.5%),合并阳性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12.77(95%CI:8.46~19.27)、0.12(95%CI:0.09~0.18),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695,Q*指数0.9191.结论 CEUS对胆囊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能谱CT鉴别诊断肝脏单纯囊肿和单房囊性包虫病
目的 探讨能谱CT在鉴别肝脏单纯囊肿(HC)和肝脏单房囊性包虫(UHCE)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肝脏单房囊性占位病变患者,其中HC 19例(HC组),UHCE 20例(UHCE组),行平扫和三期增强能谱CT扫描后获得40~140 keV单能图像病灶的CT值、碘(水)浓度、水(碘)浓度、有效原子序数,测量正常肝组织和腹主动脉碘值,计算不同期相标准化碘浓度(NIC)和病灶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碘浓度比值(LNR),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HC 40~50 keY平扫、动脉期及延迟期单能量CT值均低于UHCE(P均<0.05),平扫和增强三期HC的碘(水)浓度低于UHCE(P<0.05),平扫、动脉期及延迟期HC的有效原子序数低于UHCE(P<0.05);平扫和动脉期HC的NIC高于UHCE(P均<0.05);HC动脉期水(碘)浓度略低于UHCE(P<0.05);平扫40 keV下鉴别HC和UHCE的敏感度(100%)和特异度高(75%).结论 能谱CT成像的定量分析对HC和UHCE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
胃神经鞘瘤2例
患者女,77岁,因”腹泻8月余”入院.查体无特殊.腹部超声示中上腹偏左侧实质性低回声,形态规则,边界清,其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上消化道钡餐提示胃体大弯占位性病变,考虑胃间质瘤.CT示胃体大弯侧团块状病灶,考虑肿瘤,以胃间质瘤可能性大.术前诊断:胃间质瘤伴出血?全麻下行胃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胃体大弯侧近胃底,约10 cm×8 cm,质韧,活动度可,边界清晰,完整切除标本送检.术后免疫组化示CD117(-),CD34(-),SMA(-),S-100(+),CD99散在(+),actin(-),NF(-),Ki-67极低表达,支持胃神经鞘瘤伴出血.
-
胎儿蛛网膜下腔广泛增宽1例
孕妇,29岁,孕1产0.孕期无感染及服药史,中孕期外院多次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双顶径大于孕周,孕32周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超声:胎儿双顶径9.5 cm,头围33.0 cm(约孕37周),胎儿颅后凹池宽约1.1cm,颅内偏颅底脑实质外侧及下方可见液性暗区(图1A),脑实质外侧液性暗区宽度为右侧1.7cm,左侧0.9cm,脑实质下方液性暗区宽度为右侧2.3cm,左侧1.1 cm.超声提示:宫内单活胎;胎儿颅内液性暗区,考虑蛛网膜下腔积液;颅后凹池增宽,胎头测值大于孕周.MRI..胎儿蛛网膜下腔广泛明显增宽,枕大池,四叠体池,大脑大V池,双侧脑室后角明显扩大增宽;5脑室及6脑室显影,胼胝体可见.MRI提示:胎儿蛛网膜下腔明显广泛增宽,多个脑池及双侧脑室后角扩大(图1B),不除外脑实质发育不良可能;5、6脑室显影,考虑为变异.孕妇足月分娩,胎儿出生后随访观察1年,该患儿语言和运动能力稍落后于正常同龄儿.
-
超声诊断阴囊积气1例
患者男,65岁,高血压病史10年,高血压160 mmHg/90 mmHg.体检腹部超声诊断右肾上腺占位性病变,腹部MR检查诊断右肾上腺占位性病变,考虑肾上腺腺瘤,后于我院行手术切除.术后1天,患者自诉右侧阴囊区肿胀不适,右侧中下腹部皮下触诊似存在“积气感”、“握雪感”,临床怀疑“睾丸扭转”,遂急诊行超声检查:双侧睾丸及附睾大小、形态正常,回声均匀,血流未见明显异常,右侧睾丸上方阴囊区见细带状强回声,后伴“彗星尾”征(图1A、1B),左侧睾丸上方阴囊区未见明显异常(图1C).超声提示:右侧阴囊积气,建议结合其他检查.
-
巨大腔外生长囊性胃间质瘤1例
患者女,66岁,主因“发现腹部包块10余年,近1~2年肿块增大”入院.查体:左侧腹部稍膨隆,扪及一拳头大小包块,触之质稍硬,无压痛,移动度可.CT平扫:腹腔中上部见巨大囊性占位,约15.3 cm×30.7 cm×38.2 cm,邻近组织及胰腺等受压移位,肿物囊内无分隔,CT值约8~15 HU,囊壁厚薄不均,后上壁不规则增厚,CT值约25~43 HU,邻近组织均受压移位,腹腔肠管无扩张梗阻征象,增强示病灶中心囊性部分未强化,增厚囊壁明显不均匀强化,可见肿瘤供血主要来自胃左动脉分支(图1),肿块与胃体后壁近小弯侧关系紧密,并可见贴边滋养血管.
-
眼眶血管瘤样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患者男,20岁,因“右眼胀痛伴眼球前突3月余”入院.查体:右眼内压23.00 mmHg,右结膜充血,右眼前突,向上向外运转轻度受限.CT:右眼眶肌锥外软组织密度肿块,约2.91 cm×3.99 cm×4.72 cm,向上达眼眶顶壁,向下达右侧中鼻甲水平,向内向后突入鼻腔,向外挤压内直肌及视神经,与内直肌分界不清,向后侵犯眶尖,邻近骨质受压吸收,增强后明显强化.
-
卵巢卵黄囊瘤伴巧克力囊肿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32岁,主因“发现腹部包块28天”入院.查体:子宫左前方可触及一巨大包块,上界达脐下两横指,界清,质硬,活动度可,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清CA125为47.4 IU/ml,AFP为3.55 ng/ml.超声检查:盆腔内偏左侧可见一类圆形混合回声肿块,约10.7 cm×10.5 cm,包膜清晰、完整,囊性部分透声佳;囊壁上附着多个椭圆形等回声乳头状结构,基底较宽,较大者约3.3 cm×2.2 cm(图1A).CDFI示乳头状结构内可见点状血流信号(图1B).盆腔内未见积液.超声诊断:左侧附件区囊实混合性包块,考虑畸胎瘤可能.肿瘤切除术中见病灶位于左侧卵巢,呈囊实性,表面光滑.穿刺囊性部分,抽出淡咖啡色囊液,囊内见多个乳头状结构.术后病理诊断:左卵巢卵黄囊瘤伴巧克力囊肿.
-
侧脑室血管周细胞瘤1例
患者女,46岁,因“头痛,视物模糊伴头晕1年”就诊.MRI(图1):右侧侧脑室扩大,内见囊实性占位,形态不规则,周缘呈浅分叶状,实性成分以等T1等T2信号为主,囊性成分呈囊泡状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实性成分明显强化,囊性成分无强化,扩张侧脑室周围可见大片不规则水肿区;余未见明显异常.行经枕脑病灶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右侧侧脑室三角区,呈类圆形,质韧,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血供一般,瘤体起源于脑室壁,存在瘤周蛛网膜间隙.病理(图2):镜下示瘤细胞呈短梭形,密集,排列呈束状、车辐状结构,胞质较丰富,红染,胞界不清,胞核卵圆形,增大、轻度异型、深染,可见核分裂,瘤组织间质有较多裂隙样、鹿角样小血管;免疫组化:瘤细胞示CD34(+)、Vim(+)、EMA(-)、GFAP(-)、S-100(-)、SMA(-)、Des(-),间质血管示CD31(+),Ki-67阳性细胞数>3%.病理诊断:(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WHOⅡ级.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巨大纵隔囊肿1例
患者男,36岁,因“心悸1周”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超声心动图检查:右心房受压,显著变形.扩大扫查范围后,右心房外侧纵隔内可见一类圆形近无回声区,约65 mm×79 mm,壁薄,边界较清晰,内部回声均匀(图1 A);CDFI示肿物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三尖瓣口血流速度加快(图1B).超声诊断:纵隔囊性占位性病变,考虑纵隔囊肿.MSCT平扫:前下纵隔内偏右侧见巨大囊状低密度影,囊壁可见钙化(图2).行胸腔镜纵隔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右侧纵隔,呈囊球状,周围包膜完整.病理结果:纤维组织囊壁广泛玻璃样变性,局部钙化,灶状淋巴细胞浸润,泡沫细胞聚集(图3);诊断为单纯性囊肿.
-
垂体浆细胞肉芽肿1例
患者男,71岁.以“无明显诱因头晕半年,双眼视物模糊且进行性加重3个月”就诊.患者神志清,病理反射阴性.MR检查:蝶鞍扩大,垂体窝内见T1WI、T2WI等信号肿块,垂体柄明显增粗,大径约1.51 cm×0.68 cm,矢状位病灶呈葫芦形,与正常腺垂体分界不清,视交叉受压上抬(图1);动态增强早期肿块明显强化,内可见小圆形相对弱强化区,随时间延迟,肿块持续强化,其内相对弱强化区范围缩小至消失(图2、3).MRI初步诊断为垂体腺瘤.行蝶窦入路鞍区占位病变切除术,术中见鞍底显著隆起于蝶窦内,切开硬脑膜见灰白色肿瘤组织,质韧,肿瘤上极与视丘下部粘连紧密.
-
原发性前列腺滑膜肉瘤1例
患者男,37岁.因“尿频伴进行性排尿困难8个月,突然无法自主排尿4天”入院.实验室检查: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1.260 ng/ml,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0.055 ng/ml.前列腺指诊:可触及前列腺明显增大,中央沟消失,前列腺右侧明显抬高,质韧,轻度压痛,活动度稍差.超声检查:前列腺大小7.6 cm×7.4 cm×7.1 cm,回声不均匀,内可见多发囊性回声,CDFI示血流信号未见明显增多.MRI:前列腺区及其后方可见不规则样混杂信号影,边界欠清,大层面约8.0 cm×10.1 cm,T1WI呈低及高信号(图1A),T2WI压脂呈高及低信号(图1B),局部病灶内可见液-液平面,增强扫描实性成分明显强化(图1C).行肿物切除术,术中探查前列腺部可见不规则巨大肿物,呈多囊性,部分囊内可见黏稠液体或胶冻样物质.肿物与双侧精囊腺、尿道、直肠前壁粘连.术后病理为双向型滑膜肉瘤,肿瘤大部分囊性变,脉管及神经可见肿瘤浸润(图2).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心房同步性的影响
目的 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右心室心尖部(RVA)和间隔部(RVS)起搏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左心房同步性的影响.方法 将51例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分为RVA组(n=31)和RVS组(n=20),采用RT-3DE分别测算患者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术前和术后1、3、6、12个月的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房16节段、12节段、6节段QRS波起点到左心房收缩小收缩容积的时间标准差(Tmsv-16-SD、Tmsv-12-SD、Tmsv-6-SD)及大时间差(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的变化.并对以上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术后3、6、12个月的Tmsv-16-SD、Tmsv-12-SD及Tmsv-6-SD和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均分别较各组术前增高(P均<0.05),RVS组术后3、6、12个月Tmsv-16-SD、Tmsv-12-SD、Tmsv-6-SD和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均小于同时点RVA组(P<0.05).RVS组6、12个月的LAAEF、LVEF均大于同时点RVA组(P<0.05).结论 采用RT-3DE检测的左心房各节段达小容积的大时间差可较时间标准差更敏感地评价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心房同步性的影响.持续RVA和RVS起搏均可导致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左心房收缩运动失同步化,但RVS起搏的不良影响较小.
-
超声评价川崎病患儿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目的 采用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分析川崎病(KD)患儿各期肱动脉内皮功能.方法 测定50例KD患儿(KD组,亚急性期3人失访、恢复期2人失访)、28例发热待查患儿(发热对照组)及19名正常对照儿童(健康对照组)肱动脉FMD,并对恢复期患儿依据冠状动脉有无损害分为两个亚组,对各组FMD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KD组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发热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F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242,P<0.001);KD组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分别与发热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恢复期KD患儿有无冠状动脉扩张性损害F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1).结论 KD患儿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均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肱动脉FMD可反映KD患儿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为KD患儿诊疗监测提供有用信息.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
目的 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和传统二维超声心动图综合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右心结构和功能.方法 获得60例SLE患者(无PAH亚组、轻度PAH亚组、中重度PAH亚组)和28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右心常规超声和三维全容积超声动态图像,测量常规右心结构、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三维分析软件获得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VEDVI-3D)和收缩末期容积指数(RVESVI-3D),射血量(RVSV-3D)、射血分数(RVEF-3D),比较其在各组间的差异,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 中重度PAH亚组RA长短轴内径、RV乳头肌部和基底部内径明显增大,RVEDVI-2D和RVESVI-2D明显增大,RVEF-2D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组间RVFAC、RVTei指数、RV e/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重度PAH亚组TAPSE、s明显降低,E/e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重度PAH亚组RVEDVI-3D和RVESVI-3D明显增大,RVEF-3D和RVSV-3D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s、RVFAC分别与肺动脉收缩压呈负相关(P均<0.001).RV Tei指数分别与PVR、肺动脉收缩压、平均压呈正相关(P均<0.001).RVEDVI-3D、RVESVI-3D分别与PVR、肺动脉收缩压、平均压呈正相关(P均<0.05).RVEF-3D与s、TAPSE分别呈正相关(P均<0.001).RVEDVI-3D、RVESVI-3D分别与RVTei指数呈正相关(P均<0.001).RVEDVI-3D、RVESVL3D分别与s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RT-3DE可在机、快速、定量分析SLE患者RV容积和功能,适于临床应用.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与同步性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与同步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前降支(LAD)狭窄的患者50例,按狭窄程度分成Ⅰ组21例,狭窄率50%~75%;Ⅱ组29例,狭窄率≥76%.另选正常对照组60例,LAD无狭窄.所有患者均接受RT-3DE检查,通过脱机分析左心室17节段的容积-时间曲线,获取左心室整体收缩同步性参数(Tmsv-16-SD、Tmsv-16-SD%、Tmsv-16-Dif、Tmsv-16-Dif%)、LAD供血节段收缩功能参数(rEDV、rESV、rEF)及节段同步性参数(Tmsv%).结果 对照组节段射血分数(rEF)自基底段至心尖段逐渐增大,自基底段至中间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自中间段至心尖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上述演变规律消失.Ⅱ组患者rEDV、rESV均明显增大,Tmsv-16-SD、Tmsv-16-SD%、Tmsv-16-Dif、Tmsv-16-Dif%、Tmsv%均明显延长,rEF明显降低(P均<0.05),Ⅰ组患者上述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RT-3DE可早期定量评价LAD不同程度狭窄患者左心室节段性收缩功能及收缩同步性的变化.
-
膀胱颈移动度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的应用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经会阴盆底超声测定膀胱颈移动度诊断产后压力性尿失禁(PSUI)的应用及与PSUI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产后6~8周PSUI患者151例(PSUI组)及非PSUI产妇124名(对照组),应用经会阴超声测量静息状态和屏气向下用力至大状态(瓦氏动作)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BSD),计算膀胱颈移动度.比较两组间及PSUI不同严重程度间膀胱颈移动度,评价膀胱颈移动度对PSUI的诊断效能.结果 PSUI组膀胱颈移动度[(34.98±7.75)mm]大于对照组[(23.32±7.0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5,P<0.05).膀胱颈移动度ROC曲线下面积为0.90,当截断值为32.50 mm时,对PSUI的诊断效能高,此时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为90.24%,阳性似然比为8.97,阴性似然比为0.14.轻、中、重度PSUI膀胱颈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72,P<0.05).结论 经会阴超声测定膀胱颈移动度在PSUI的诊断中价值较高;膀胱颈移动度与PSUI严重程度相关.
-
Cine MRI评价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蠕动
目的 采用磁共振电影成像技术(cine MRI)探讨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蠕动异常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60例子宫肌瘤患者及30名健康志愿者于排卵期行盆腔常规T1、T2轴位,T2矢状位及cine MRI扫描;医师A、B分别对cineMRI图像行双盲法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子宫是否存在正常蠕动、蠕动方向及频率,医师B记录肌瘤患者子宫及大肌瘤体积、肌瘤位置及数量;比较肌瘤患者与健康志愿者正常蠕动存在率及蠕动频率,比较肌瘤患者中正常蠕动存在者与不存在者子宫平均体积及肌瘤特点.结果 与健康志愿者比较,子宫肌瘤患者正常蠕动存在率及蠕动频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存在正常蠕动肌瘤患者子宫平均体积及大肌瘤平均体积均小于不存在正常蠕动肌瘤患者,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0.129).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排卵期子宫蠕动明显降低,不利于排卵期精子快速运输至输卵管,可能是其不孕的原因之一;该类患者子宫蠕动异常可能与肌瘤引起子宫体积明显增大相关.
-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心肌病
目的 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心肌病(FCM)及其并发症的价值.方法 对11 360胎胎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其中诊断为胎儿心肌病或可疑心肌原发病变者进行分析,并与大体病理结果及出生后超声心动图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1 360胎中检出FCM 19胎,检出率为0.167%(19/11 360).其中扩张型心肌病10胎(累及双心室4胎、右心室4胎、左心室1胎、右心房1胎)、肥厚型心肌病2胎(累及双心室1胎,室间隔1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4胎(原发型1胎、继发型3胎)、心肌致密化不全3胎(累及双心室2胎、右心室1胎),FCM累及心室中以双心室为著.结论 胎儿超声心动图可对FCM做出诊断及分型,且可评估胎儿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判断FCM的预后.
-
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单纯性室间隔缺损
目的 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胎儿单纯性室间隔缺损的诊断价值.方法 追踪随访我院建卡生产的37 253名孕妇,采用不同切面和手段检查胎儿单纯性室间隔缺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我院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单纯性室间隔缺损诊断敏感度为73.44%(94/128),特异度为99.87%(37 076/37 125),阳性预测值为65.73%(94/143),阴性预测值为99.91%(37 076/37 110);不同检查切面的诊断效能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维超声显示回声中断/失落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心室水平分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单纯性室间隔缺损具有较高敏感度,不同检查切面对该病诊断的意义不同.
-
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肛提肌收缩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分娩方式对肛提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54名初产妇,其中剖宫产组26名和经阴道分娩组28名.对所选对象于产后6~8周行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在静息、缩肛状态时肛提肌裂孔水平夹角、长度、面积及肛提肌裂孔水平夹角改变量、肛提肌裂孔长度改变量、膀胱颈移动度、肛提肌裂孔面积改变量.结果 静息状态时两组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缩肛状态时两组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缩肛状态下肛提肌裂孔水平夹角改变量、肛提肌裂孔长度改变量、膀胱颈移动度、肛提肌裂孔面积改变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性剖宫产对肛提肌收缩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
目的 探讨胎儿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产前诊断线索及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我院经超声诊断并经尸体检查或出生后超声心动图证实的14胎TAPVC胎儿的二维及多普勒图像的特征.结果 产前诊断12胎TAPVC,其中心上型9胎,心内型2胎,心下型1胎.TAPVC的产前诊断线索及超声心动图特征:二维超声四腔心切面未显示肺静脉角,左心房后壁光滑;左心房后壁与降主动脉间距离增大;可见共同肺静脉腔和垂直静脉.产前超声心动图漏诊2胎,经出生后超声心动图证实均为心内型TAPVC.14胎TAPVC中,4胎伴肺静脉引流途径梗阻.结论 胎儿超声心动图可诊断TAPVC并准确分型;脉冲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肺静脉回流途径梗阻.
-
主动脉弓形态在诊断胎儿法洛四联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观察胎儿主动脉弓形态对法洛四联症(TOF)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TOF胎儿109胎(TOF组),另选正常胎儿97胎(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产前超声检查主动脉弓切面动态图像,计算大曲率位置,对比两组间差异,并探讨大曲率位置与孕龄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大曲率位置为(65.63±11.01)%,TOF组为(43.28士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5,P<0.01).以47.18%为诊断胎儿法洛四联症的优大曲率位置点,此时敏感度为97.13%,特异度为73.50%.对照组大曲率位置与孕龄呈正相关(r=0.776,P<0.05);TOF组大曲率位置与孕龄呈负相关(t=-0.537,P<0.05).结论 胎儿主动脉弓形态的超声表现对丰富胎儿TOF的诊断信息和提高诊断率具有重要意义.
-
双能CT在增强检查中的应用:体模研究
目的 探讨双能CT(DECT)成像技术在增强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浓度不同的碘乙醇溶液和碘水溶液封装于塑料试管中,按顺序固定后浸浴在装满水的截面近似椭圆、周长为86 cm的尼龙复合膜中制成体模原型.于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扫描仪分别采用常规上腹部条件进行单能和DECT扫描.于专用图像工作站采用LiverVNC软件测量各溶液的碘浓度,并回顾性重建权重为0.5的线性混合图像、优非线性混合图像(OCM)和CNR大的单能量图像.结果 两种溶液碘浓度测量值与理论值均呈强相关(r=0.998、0.999,P均<0.001),但相对误差较大(大值25.00%).OCM图像和65 keY单能量图像的CNR碘浓度比均显著高于120 kVp图像(P<0.001).结论 DECT可准确区分不同碘溶液的浓度,应用于增强检查可提高图像质量.
-
80 kVp扫描联合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技术在儿童副鼻窦CT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Flash双源CT低管电压80 kVp扫描联合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SAFIRE)技术在儿童副鼻窦CT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疑鼻窦炎行CT扫描患儿60例,A组30例采用100 kVp扫描,FBP重建;B组30例采用80 kVp扫描,SAFIRE重建,强度选择3级;其余条件不变.比较两组的有效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客观指标(CT值、图像噪声、SNR、CNR)、主观评分、诊断效能等.结果 A、B两组有效剂量、图像噪声、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儿童副鼻窦扫描中采用Flash双源CT 80 kVp扫描联合SAFIRE重建技术,在显著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还可保证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值得临床推广.
-
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重建算法对脑血管体模CT图像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脑血管CT成像中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重建(AIDR) 3D算法与图像质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AT-OM 701-D型成年男性仿真人头颅模型,配置碘水混合对比剂模拟脑血管.采用320排容积CT以100 kV、300mA、0.5s进行颅脑单圈扫描,分别采用AIDR 3D 4个等级(off、mild、standard、strong)进行图像重建.获得轴位血管CT值及噪声、脑组织CT值及噪声、SNR和CNR.不同迭代算法等级重建对图像质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不同AIDR3D等级重建的血管噪声、脑组织噪声、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管CT值及脑组织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不同AIDR 3D等级降低噪声效果和提高图像质量能力不同,等级越高,图像质量越高.
-
MRI诊断背部弹力纤维瘤
目的 探讨背部弹力纤维瘤的MRI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MRI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背部弹力纤维瘤,其中3例接受患侧肩部平扫,6例接受胸部平扫,5例接受胸部平扫及增强,2例同时进行了延迟增强扫描,分析其临床及MRI表现特点.结果 14例均为女性,年龄47~78岁,病灶均位于背部肩胛下角区肌肉深面与胸壁之间的脂肪间隙内,14例中有9例为双侧病灶,除了临床表现为双侧病变的5例外,4例为临床表现为单侧病变而胸部MR检查发现对侧有较小的亚临床阶段病灶.MR检查共发现23个病灶.背部弹力纤维瘤在轴位及冠状位呈扁丘状,矢状位呈类圆形;T1WI和T2WI均呈条纹状间隔排列的骨骼肌样低信号和脂肪样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脂肪样高信号被抑制,7个病灶内见小的局灶性囊变;病变边缘不整.增强扫描中5例9个病灶见条纹状、斑片状中等强化,2例4个病灶延迟增强扫描呈进行性强化.结论 中老年女性双侧或单侧肩胛下角区扁丘状肿块,MRI表现为骨骼肌样低信号与脂肪样高信号条纹状间隔排列、条纹状及斑片状中等强化者,应考虑背部弹力纤维瘤.双侧同时检查有利于发现亚临床阶段病变.
-
体表血管平滑肌瘤的超声特点与病理学对照
目的 探讨体表血管平滑肌瘤(CAL)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与病理学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5例CAL,分析病变位置、形态、边界、内部及后方回声等超声征象,CDFI观察包块内部血流分布情况,并分析肿块的超声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的关系.结果 超声检查发现,CAL以下肢多见(17/25,68.00%).超声表现为位于皮下组织或真皮深层内的椭圆形、类圆形结节,边界清晰,以低回声为主(23/25,92.00%).17例(17/25,68.00%)肿块内部可见彩色血流信号,以AlderⅢ级者为主(10/17,58.82%);Alder 0级者,以实体型为主(6/8,75.00%).结论 CAL为好发于肢体皮下边界清晰的实性低回声肿块,多伴较丰富的血流信号.CAL声像图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
-
肾透明细胞癌Fuhrman核分级与CT征象的关系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CT征象与病理Fuhrman核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经病理证实的肾CCRCC的CT表现,包括肿块皮髓期大CT值、衰减值(△P1、△P2、△P3)、大直径、肿瘤假包膜及强化环,并与病理核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低级别组(Fuhrman核分级Ⅰ~Ⅱ级)病灶皮髓期大CT值显著高于高级别组(Fuhrman核分级Ⅲ~Ⅳ级,t=3.214,P=0.002);低级别组CCRCC的衰减值△P2(皮髓期与排泄期)明显高于高级别组(t=3.363,P=0.001),而高、低级别组间△P1(皮髓期与实质期)、△P3(实质期与排泄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Ⅰ级与Ⅱ级病灶的皮髓期大CT值、△P1、△P2、△P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低级别组的假包膜及强化环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935,P=0.026;x2 =6.727,P=0.009);各核分级病灶间假包膜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 =0.132,P=0.716);高级别组肿瘤大直径明显高于低级别组(t=-2.363,P=0.022);假包膜、强化环不完整/无的病灶大直径明显高于完整者(P均<0.05).结论 肾CCRCC核分级越低,皮髓期强化越明显,衰退也越快;CCRCC核分级越高,肿瘤直径越大,假包膜、强化环的完整性也越差.
-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腹外型未触及睾丸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腹外型未触及睾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8例(53侧)腹外型未触及睾丸患儿,术前应用高频超声检查确定睾丸的部位、大小,并与手术病理学结果对比,分析睾丸残余与睾丸缺如结节大小、健侧睾丸大小的差异.结果 高频超声诊断腹外型未触及睾丸的总检出率为83.02%(44/53),腹股沟型近区内环口处检出率为100%(4/4);腹股沟型伴嵌顿疝检出率为100%(2/2);睾丸残余及睾丸缺如检出率为80.85%(38/47).声像图示小结节与腹股沟区低回声条索样精索结构相连,轮廓欠清,CDFI于内部均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单侧腹外型睾丸残余结节长径[(0.71±0.08)cm]大于睾丸缺如结节[(0.62±0.14)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98,P=0.037),而前后径及健侧睾丸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高频超声对腹外型未触及睾丸有一定的定位诊断价值,对临床手术方式、部位的选择有参考作用.
-
腹膜后骨外骨肉瘤的CT和临床表现
骨外骨肉瘤又称软组织骨肉瘤,是一种罕见的原发于软组织的高度恶性骨肿瘤,由残留的中胚叶组织或纤维母细胞化生所致,发病率低[1].现收集我院4例骨外骨肉瘤患者的资料,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病例1,男,52岁,因“右上腹疼痛进行性加重6月余”入院,右中腹触及一质硬肿块.
-
双能量CT后处理数据存储管理系统的创建及其应用
双能量CT在提供强大能谱综合分析平台的同时,海量宝石能谱成像(ge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扫描数据给放射科PACS网络带来巨大的压力,影响日常医疗流程.因此,GSI扫描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科学管理是所有双能量CT用户共同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采用独立存储系统,实现GSI数据海量存储和管理,以期达到实时、高效地利用能谱数据进行临床诊断及科研的目的.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