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针灸杂志
Chinese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중국침구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5-2930
- 国内刊号: 11-2024/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证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单盲临床试验,将222例患儿分为针刺组(110例)和药物组(112例).针刺组采用针刺双手四缝穴,每周1次,共4次;药物组口服益气健脾口服液,每日2次,每次1支,共4周.疗效评价包括症候积分量表中症状改善程度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4个中心共纳入222例病例,212例完成试验.针刺组在改善患儿的食欲、体重、腹部皮下脂肪厚度等方面优于药物组(P<0.01),在改善身高方面两组无差异.两组在提高血清IGF-Ⅰ水平上无统计学意义,在提高PA水平上针刺组优于药物组(P<0.05).两组在提高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方面,针刺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药物组的红细胞计数在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疗效观察
目的:寻找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佳方法.方法:随机将96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分为透穴刺法组(治疗组)50例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46例,分别采用足部穴位透刺和常规下肢穴位针刺,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透穴刺法和常规针刺治疗都能恢复中风后足内翻患者足部各方向的功能活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且治疗组对中风后足内翻患者足部各方向功能活动的恢复疗效更为显著(P<0.05).结论:透穴针刺法对中风后足内翻患者足部各方向功能活动的恢复疗效显著.
-
针罐药结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针刺五志穴,背部河车路走罐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针刺五志穴+河车路走罐+阿米替林)和对照组(单纯用阿米替林).用麦吉尔疼痛调查表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罐药结合是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
-
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与影像学区域定位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刺牵引治疗效果与影像学区域定位的关系.方法:根据胡有谷的影像学区域定位法将突出的椎间盘在椎管内所处的位置从矢状位、额状位及水平位进行三维定位诊断.对1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针刺治疗效果与影像学区域定位法进行分类对比分析.结果:有效组98例,矢状位定位于Ⅰ层面突出为73例(占74.49%),水平位分区位于1、2区突出为82例(占83.68%),额状位分域突出位于a区域突出为52例(占53.06%);而无效组32例,突出区域分别为Ⅰ层面10例(占31.25%),1、2区12例(占37.50%),a区域3例(占9.38%).两组进行区域定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区域定位可较客观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大小、方向、位置、性质,并可较准确推测受累神经根的病理变化,Ⅰ层面、1~2区、a区域突出针刺牵引治疗效果较好.
-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不同时期肩周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不同时期肩周炎的治疗作用及与电针治疗的效应差异.方法:将360例不同时期肩周炎患者分成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组(186例)和电针治疗组(174例),各组采用相同经穴分别治疗.结果: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粘连前期和粘连期肩周炎的总有效率分别达到96.6%和96.9%,电针刺激对粘连前期和粘连期肩周炎的总有效率分别达到93.5%和97.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不仅能有效止痛,对粘连期的肩关节活动障碍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为治疗肩周炎有效、简便的疗法.
-
穴位注射加TDP照射治疗过敏性鼻炎30例
目的:寻找过敏性鼻炎的理想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足三里穴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300 mg(3 mL)加TDP照射解溪穴与西药治疗对照观察.结果:治疗1疗程后,治疗组痊愈率40.0%,对照组痊愈率23.3%,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注射加TDP照射治疗过敏性鼻炎是一种易接受、疗程短、无副作用、疗效可靠的理想治疗方法.
-
早期针刺为主综合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患儿早期综合干预的方法.方法:将148例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急性期后患儿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针刺组予以按症取穴针刺加高压氧舱加康复训练的综合干预措施,而对照组急性期出院后,采用常规育儿措施,于3、6、12、18月龄时均进行智力测验.结果:6、12、18月龄时针刺组平均发育商比对照组分别高14.54分、21.46分、24.06分;18月龄后针刺组伤残率为7.2%,而对照组伤残率高达33.8%,两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早期针刺为主综合干预能有效地促进HIBD患儿精神运动发育,是改善预后、减少后遗症发生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
艾灸治疗重型肝炎人工肝术后呃逆28例
近年来,人工肝已成为重型肝炎和肝功能衰竭的重要治疗手段,我科自2001年以来,采取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病人60余例,达160余人次,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了病死率.但临床发现人工肝术后的不良反应--呃逆的发生率约20%左右,发作持续时间短则2日,甚则3~4日,常规解痉药物疗效差.笔者采取艾灸治疗人工肝术后呃逆28例(32人次),取得较好止呃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
牵正散穴位贴敷治疗面神经麻痹42例
1 一般资料治疗观察对象42例,为2003年10月-2004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男24例,女18例;年龄12~68岁;发病1~7天;左侧面瘫20例,右侧面瘫22例.所有患者均无肿瘤、头外伤、中耳炎等疾病.
-
梅花针治疗乳头皲裂226例
乳头皲裂为哺乳期常见病,以乳头和乳晕部分发生大小不等的皮肤裂伤或糜烂、痛如刀割或奇痒难忍为主症,常并发乳头炎、乳晕炎或乳腺炎及乳痈.10多年来,笔者采用梅花针治疗乳头皲裂22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
电针加灸神阙治疗糖耐量低减30例
糖尿病早诊断、早治疗,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糖耐量低减阶段患者无典型症状,以餐后血糖升高表现为主,而不一定合并空腹血糖升高.在此时予以早期干预,将会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笔者采用电针加艾条灸治疗糖耐量低减患者3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
三联针法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40例
1 一般资料原发性面肌痉挛40例均为我科门诊患者,其中男9例,女31例;年龄小24岁,大56岁,平均42岁;病程短2个月,长8年,平均2.5年.全部病例经头颅CT或MRI检查,以排除颅内病变.
-
电针治疗慢性咽炎82例
慢性咽炎主要为咽黏膜慢性炎症,多见于中年人,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笔者根据该病的特点,以病变局部取穴电针治疗为主,并依据经脉循行辨证配以相关穴位治疗慢性咽炎82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电针推拿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100例
1998年5月-2004年3月,笔者采用电针配合推拿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10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共收治10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其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小19岁,大65岁,平均(45.29±6.90)岁;病程短2天,长18年.
-
针刺预防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1 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1月以来普通外科腹部手术后患者322例作为观察组,2002年1月-2004年1月普通外科腹部手术后患者3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322例中,男192例,女130例;平均年龄41岁;其中行阑尾切除术95例,溃疡穿孔修补术51例,肠粘连松解46例,脾切除46例,大肠癌根治44例,胃癌根治40例.对照组350例中,男201例,女149例;平均年龄43岁;其中行阑尾切除术98例,溃疡穿孔修补术50例,肠粘连松解58例,脾切除53例,大肠癌根治46例,胃癌根治4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原发病、手术方式、手术耗时、麻醉方式选择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肛门内口血泡案
史某,女,72岁,农民.初诊日期:2001年2月16日.是日子时,患者突抱腹呼痛,其家人邀余赴诊.观患者于床上辗转起伏、面色苍白、唇口乌青、大汗淋漓、欲吐不能.嘱其平卧按其腹,无明显阳性体征.听其心脏,测其血压、体温亦无异常,触其额头、项背冰冷.此时,患者又复辗转,并言心中烦乱难当.急诊其脉,脉象平和,稍沉细而涩,望其舌苔黄腻,似有瘀闭.虑其心中烦乱,腹中无形而痛,病非似在心脑,而在大肠,乃无形之热邪郁结,阻滞气机.再观患者已成脱状,渐神昏,呼吸促微,料汤液恐难周全,欲以三棱针刺其主一身阳气的督脉之长强穴,以泻肠热之邪.在用酒精棉签消毒时,发现其肛门口处有一小枣大黑色血泡,虑其当为热邪所聚结,遂疾刺之,出黑血若干,复用捣碎之花椒末敷其伤口,以助解毒辟邪之功.稍顷,患者面转红润,口唇青紫消除,全身汗止温复,始终未见大小便失禁.
-
经络分野规律研究
目的:探讨外络于官窍肢体的经络配布规律.方法:以<内经>、<难经>等经典理论为依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官窍肢节各有其立体交叉式经络配布,称为经络分野规律.结论:研究经络分野规律,可以指导辨证论治、促进经络学继续发展.
关键词: 经络/解剖学和组织学 经络循行 -
试论腧穴的双相调治作用
目的:探讨如何在临床上发挥和运用腧穴的双相良性调治作用.方法:从腧穴功能、补泻手法、补泻量、腧穴配伍及处方运用等方面加以论述.结论:腧穴的双相良性调治作用是在机体不同的病理状态下,运用不同的针刺补泻手法来完成的.
-
针刺三阴交对痛经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刺三阴交治疗痛经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对6例痛经患者行经疼痛时行右侧三阴交假针刺和针刺,用数字疼痛强度分级法比较刺激前后疼痛情况,并在假针刺和针刺时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PET)对痛经患者行18F-FDG脑功能成像,用SPM软件分析,获得针刺激活的脑解剖功能区.结果:假针刺前后疼痛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三阴交后疼痛值比针刺前明显降低(P<0.01).针刺右侧三阴交引起痛经患者多个与疼痛相关脑区被激活,针刺使同侧豆状核(苍白球、壳)、同侧小脑、同侧岛叶、双侧背侧丘脑、同侧中央旁小叶、双侧杏仁体、对侧中脑黑质、双侧第Ⅱ躯体感觉区、同侧海马回、同侧扣带回前部、对侧下丘脑乳头体葡萄糖代谢增强,大脑皮质小区域葡萄糖代谢降低.结论:针刺三阴交能明显缓解痛经患者疼痛,其机理为针刺三阴交可激活皮质、皮质下边缘系统和小脑与疼痛相关脑区,可能通过平衡与疼痛有关的中枢网络而减轻疼痛,神经内分泌也可能在治疗中起作用.
-
温银针疗法简介
目的:为临床介绍一种新疗法.方法:根据<黄帝内经>中有关十二经筋病证的理论,"以痛为腧",在病变的关节周围采用多针深刺、抵骨达筋并加艾灸的刺法,观察温银针治疗经筋病的疗效.结果:该疗法具有温通经脉、活血止痛、舒筋利节的作用,较一般单一的针刺治疗作用强而持久.特别是对慢性顽固性经筋病所致的痛证具有显著的治痛效果.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其治痛机理主要是通过消除无菌性炎症,增加局部血液供应,松解肌肉痉挛,来达到解除炎症致痛、缺血致痛和痉挛致痛的目的.
-
按期分经电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观察
目的:对比按期不同经取穴方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方法:将128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以Brunnstrom脑卒中运动恢复六阶段表作为治疗偏瘫分期标准,按不同分期选取不同经穴进行治疗,对照组以常规针刺治疗.同时用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作为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57.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按期分经电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效果好.
-
从三焦辨证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思路与方法
干燥综合征为临床难治疾病之一,目前尚没有根治的方法.笔者通过长期临床实践,结合近年来中医临床研究成果,总结出了四辨统一经、针刺三部行的针灸临床辨证和治疗思路,将治疗的重点定位于三焦,取穴以三焦经穴为主,配以调理气机、调整内脏功能的腧穴,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增添了新的方法.
-
盛燮荪临床运用督脉四要穴经验
盛燮荪对督脉百会、大椎、灵台、命门4穴的定位和针刺灸治方法均有独特的经验,特别对百会和大椎的定位有自己独特的方法.百会穴点定位正确以后,则前后左右诸穴均可依分寸而定;大椎穴则先取准两肩上巨骨穴,然后在两穴之间的水平线上的椎棘突下取之.施针用透穴针法和针芒导气法.善于运用灸法治疗疑难疾病和脏腑杂病.临床运用均有明显的疗效.
-
刃针疗法(12)--刃针疗法治疗内脏性牵涉痛和皮科疾患
针疗法治疗内脏性牵涉痛和皮科疾患,总的治疗原则同前期所述.多选用0.5 mm刃针,行小幅度提插、纵行摆动、横行摆动、纵行切割或横行切割.
-
三棱针刺血拔罐治疗也门人风湿痹痛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三棱针刺血拔罐治疗也门人风湿痹痛的临床疗效,并与阿拉伯人传统医学"黑嘎麻"刺血拔罐疗法相比较.方法:采用三棱针点刺阿是穴出血加拔火罐治疗风湿痹痛40例,同时随机对照用"黑嘎麻"治疗本病40例.每周治疗1次,共治3周.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5%和80.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目测类比评法指标(VAS)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间疼痛指标相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医三棱针刺血拔罐疗法治疗也门人风湿痹痛疗效显著,比"黑嘎麻"疗法简便易行.
-
大师风范针界巨擘--王雪苔教授对针灸事业发展的贡献
王雪苔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针灸专家,在其半个多世纪从事针灸工作中,对我国乃至世界针灸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有:参与创建中国针灸学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创办<中国针灸>杂志;指导经穴定位标准和经穴主治标准的研制,推进经络的研究.在针灸史与中医文献研究方面成就斐然.近20年来,王雪苔关于针灸发展战略的思想和观点影响着我国针灸医学发展的方向.
-
电针对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大鼠胃黏膜肠三叶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胃黏膜损伤大鼠胃黏膜组织肠三叶因子(intestinal trefoil factor,ITF)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胃经组、胆经组.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 而模型组仅捆缚7 d后造模,胃经组、胆经组须先捆缚电针7 d后再造模.造模采用水浸束缚法,水浸束缚10 h,经相应处理后检测胃黏膜损伤指数(UI),同时取各组大鼠胃黏膜组织,采用RT-PCR方法测胃黏膜组织肠三叶因子基因(ITFmRNA)表达.结果:①胃经组、胆经组与模型组的UI比较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说明造模成功;②电针可提高胃黏膜组织ITFmRNA表达水平,胆经组较模型组ITFmRNA表达增高,胃经组较胆经组ITFmRNA表达非常显著升高(P<0.01).结论:电针对胃黏膜组织特异性调整作用,与肠三叶因子基因表达差异有关.
-
从五脏藏神的理论内涵探讨五脏俞治疗失眠症
根据导师东贵荣教授内伤病"脏腑、阴阳、气血、虚实"辨证法则及调五脏神辨证立法治疗失眠症的学术思想,查阅古今中医文献,从五脏神的含义及其功能、五脏神的整体调控机制、邪致五脏神之太过或不及的失眠症的病因病机、依据五脏藏神分型辨证、配穴立法论治不寐的理论及取穴原则,分析五脏神对机体整体的调控功能以及与心神、脑神之间的关系.阐述针刺五脏俞穴调节五脏神志治疗失眠症的立法依据,从而建立并提出针刺膀胱经五脏俞穴治疗失眠症的方法和理论.
-
蕲艾灸治疗产后排尿异常54例
产后排尿异常是指产妇新产后发生的排尿障碍,如小便不通,尿意频数或淋沥,甚或小便失禁者之统称,为妇产科常见病症之一.笔者运用蕲艾灸治疗该病5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单盲、多中心的研究方法,对4家医院的224例患者按1∶1的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2例.治疗组采用透穴刺法,对照组采用普通刺法,对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进行观察,同时观察治疗前后对经颅多普勒(TCD)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4%,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透穴刺法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基底动脉、椎动脉及小脑后下动脉TCD(Vs、Vm、Vd、PI、RI),其作用优于对照组.结论: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论药物的四气在穴位贴敷疗法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药物的四气对穴位贴敷法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痛经患者61例随机分为辣椒素组20例、薄荷脑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分别选用同为辛味但不同寒(凉)热属性的辣椒与薄荷的提取物辣椒素、薄荷脑及痛经灸贴剂贴敷神阙穴,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3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及疼痛评分均较前减少,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但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穴位贴敷疗法中,药物的四气对其疗效无显著作用,提示穴位贴敷疗法与内服药物不同,不应将四气作为选药的主要标准.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03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