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

中国针灸杂志

Chinese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중국침구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5-2930
  • 国内刊号: 11-202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针灸》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炜宏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隔附子饼灸关元、命门为主对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作者:夏勇;夏鸣喆;李艺;刘世敏;具紫勇;何金森

    目的:探讨隔附子饼艾灸对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为桥本病提供更优化的治疗方法.方法:85例患者随机分为灸药组(42例)和西药组(43例).灸药组予隔附子饼灸,穴取①膻中、中脘、关元,②大椎、肾俞、命门,两组交替,轮流施灸,并口服优甲乐25 μg,每天1次;西药组单纯口服优甲乐25μg,每天1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指标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灸药组临床疗效和甲状腺功能改变总有效率分别为25.0%(10/40)、87.5%(35/40),优于西药组的7.5%(3/40)、57.5%(2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灸药组治疗后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显著上升(P<0.01),血清超敏促甲状腺素(S-TSH)含量均值低于西药组,而FT4、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含量均值均高于西药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隔附子饼灸关元、命门为主结合口服优甲乐可有效改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临床症状和甲状腺功能,其疗效优于单纯口服优甲乐.

  • 不同季节穴位贴敷对寒痰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疗效观察

    作者:杨淑荃;章薇;李金香;娄必丹;李晓平;李武;黄香红;刘兴平;杨礼白;石文英;曹越

    目的:系统观察三伏、三九不同季节穴位贴敷治疗寒痰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效果,为COPD的治疗提供新的临床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COPD稳定期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伏九组、三伏组和三九组,每组50例,各组用相同成分和剂量的药物(白芥子、甘遂、细辛、延胡索、肉桂、生姜汁)做成药饼,在肺俞、肾俞、大椎、天突、膻中、中府穴位上分别行穴位贴敷治疗,三伏组于每夏初伏、中伏、末伏第1天各贴敷1次,计3次;三九组于每冬一九、二九、三九第1天各贴敷1次,计3次;伏九组于夏季三伏、冬季三九第1天各贴敷1次,计6次.从综合临床疗效、生存质量(症状评分、活动限制评分、对日常生活影响评分)、疾病发作次数及肺功能4个方面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伏九组总有效率为88.0%(46/50),优于三伏组的76.0%(38/50)、三九组的70.0%(35/50)(P<0.01,P<0.001).各组治疗后疾病发作次数、临床症状积分、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伏九组以上各指标较其他两组改善更明显(P<0.01,P<0.001),除用力肺活量(FVC)指标外,三伏组临床症状积分与肺功能指标亦较三九组改善显著(P<0.05,P<0.001).结论:不同季节穴位贴敷对COPD稳定期患者皆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降低其疾病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其肺功能,但伏九贴敷优于单纯的三伏贴敷和三九贴敷,三伏贴敷又优于三九贴敷.

  • 梅花针循经叩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肢感觉障碍的疗效分析

    作者:冯骅;张亚峰;丁敏

    目的:比较梅花针循经叩刺与口服甲钴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肢感觉障碍的疗效差异,同时探讨梅花针干预的佳时机.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后遗留下肢感觉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梅花针组(40例)和西药组(40例).梅花针组接受梅花针循经叩剌治疗,取相应手术节段神经根支配感觉区域的经络:L3/L4取足太阴脾经下肢段,L4/L5取足少阳胆经下肢段,L5/S1取足太阳膀胱经下肢段,每3天治疗1次,共治疗20次;西药组接受口服甲钴胺片500 μg,每日3次.2个月后采用肢体神经感觉功能综合评价方法评估比较两组治疗后下肢感觉障碍恢复情况.结果:梅花针组总有效率为90.0%(36/40),优于西药组60.0%(24/40)(P<0.05).梅花针组中,术后1个月内采用梅花针治疗优于术后1~3个月开始治疗者(P<0.05),而术后1~3个月与术后3个月以上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梅花针循经叩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肢感觉障碍效果优于口服甲钴胺,术后1个月内梅花针干预治疗效果佳.

  • 电针配合推拿治疗脑卒中后肩痛:双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李宁;田丰玮;王成伟;喻鹏铭;周熙;文谦;乔秀兰;黄露

    目的:评价“针推双通治疗方案”治疗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将符合脑卒中后肩痛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推组和康复组.针推组给予规范化的电针与推拿治疗,即电针尺泽、曲泽、少海、肩髃、肩髎、肩井等主穴并配合传统按摩手法操作;康复组给予经皮神经电刺激结合PNF挤压稳定手法等康复方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主要疗效指标为肩部被动活动时疼痛面谱量化评级(AFS)和Fugl-Meyer上肢功能活动评定,次要疗效指标为改良Rankin修订量表(mRS)和治疗后偏瘫肩手综合征与偏瘫肩关节半脱位临床发生率.结果:针推组治疗后及随访12周,AFS评分、Fugl-Meyer上肢功能活动评定及mRS评定均较康复组改善明显(P<0.05,P<0.01).尽管治疗后针推组偏瘫肩手综合征与偏瘫肩关节半脱位临床发生率与康复组治疗相当[3.55%(5/141)vs 8.45%(12/142),1.42%(2/141)vs 5.63%(8/142),均P>0.05],但数据提示针推组有优于康复组趋势.结论:针推双通治疗方案操作规范,治疗中风后肩痛有较好的疗效,且疗效优于康复综合方案.

  • 电针对不同证型不孕症患者胚胎种植潜能的影响

    作者:孔风云;张琪瑶;管群;菅福琴;孙伟;王越

    目的:探讨电针对不同证型不孕症患者胚胎种植潜能的影响,并研究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在配合电针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不孕症患者中选取肾虚型(A组)82例、肝郁型(B组)74例、痰湿型(C组)54例,3组患者均为长方案超促排卵,在控制性超排卵前及超排卵过程中配合电针,测定3组患者月经第2日(M2)、绒促腺素(hCG)注射日血清和胚胎移植日培养基中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的含量,观察3组患者的受精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A、B两组hCG日血清HLA-G含量和移植日培养基HLA-G含量均显著高于C组(均P<0.05),但3组M2日血清HLA-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优质胚胎率为73.6%(352/478)、70.6%(379/537),显著高于C组的54.2%(208/3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组的临床妊娠率、受精率和卵裂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IVF-ET过程中配合电针治疗可通过促进患者体内HLA-G含量升高,提高胚胎分泌的HLA-G的水平,进而改善患者的妊娠情况,提高妊娠率.肾虚型和肝郁型两种不孕症患者经电针治疗后其临床结局较痰湿型效果好.

  • 下关穴不同深度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三叉神经痛: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和岚;周婉瑜;张秀梅

    目的:观察深刺及浅刺下关穴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肝阳上亢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63例,随机分为深刺组(32例)和浅刺组(31例),两组均取患侧下关,双侧合谷、太冲及与病变神经干分支相应的攒竹、四白、夹承浆穴.深刺组针刺下关至蝶腭神经节(SPG),攒竹、四白、夹承浆分别刺入眶上孔、眶下孔、颏孔;浅刺组行常规针刺,针刺后均接G6805电针仪,每次通电30 min,隔日1次.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疼痛指标、中医证候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深刺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医证候各项评分(疼痛程度、疼痛次数、心烦、目赤、口苦、胁痛)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浅刺组除胁痛(P>0.05)以外,其余以上指标均明显降低(P<0.01,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深刺组VAS评分、中医证候中疼痛程度、目赤及总分减少更显著(均P<0.05).深刺组、浅刺组疾病总有效率分别为93.8%(30/32)和87.1%(27/31),深刺组疗效优于浅刺组(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不良反应.结论:电针治疗肝阳上亢型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深刺下关透蝶腭神经节较常规针刺下关疗效更佳.

  • 辨证针刺配合颊黏膜放血治疗Hunt面瘫56例

    作者:杨翊;周光涛;张德清

    笔者于2000年5月-2011年3月采用辨证针刺取穴配合颊黏膜放血治疗H unt面瘫56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6例Hunt面瘫患者均来自我院康复科门诊和住院部,其中男26例,女30例;年龄小16岁,大79岁,平均40.2岁;病程2天~6个月,平均21天;热毒壅盛型23例,湿热郁阻型18例,气滞血瘀型15例.

  • 针刺配推拿治疗颈源性咽炎23例

    作者:林向前;赵红义;孙庆

    笔者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咽炎23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3例均为我院2010年7月-2011年4月期间住院病例,其中男9例,女14例;年龄19~55岁,平均(40±2.08)岁;病程短5天,长3个月,平均(31±1.68)天.本组病例均为颈椎病患者,且伴有咽部症状、体征:咽部有异物不适感,偶有咽痛,偶有咳嗽,有痰或无痰,色白或淡黄.检查可见咽部充血,咽后壁可见充血现象,偶见扁桃体肿大.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或易反复发作.

    关键词: 颈椎病 咽炎 针刺 推拿
  • 针刺治疗失眠32例

    作者:王军;孙明;肖飞宇

    2006年3月-2010年9月笔者采用针刺治疗失眠症患者32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2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24~78岁,平均(35.57±4.83)岁;病程2个月~8年,平均(2.42±0.76)年.均符合失眠症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属心脾两虚型8例,心胆气虚型4例,肝郁化火型5例,阴虚火旺型5例,痰热内扰型5例,心火亢盛型3例,胃气不和型2例.均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诉,表现为夜间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甚则彻夜不眠,常伴头疼、头晕、耳鸣、健忘、心悸、烦躁,舌质紫暗,脉沉弦或涩等.

  • 针刺配合核心稳定锻炼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5例

    作者:阙庆辉;陈倩婧;何锋

    笔者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膝骨性关节炎的病变与腰部的核心稳定性有关,因此在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同时配合加强腰部核心稳定性锻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5例患者均为本院2010年9月-2011年3月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其中男15例,女20例;年龄45~65岁;病程2个月~6年.均符合膝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1],症状以患侧膝关节疼痛为主,久站、久行、上下楼及下蹲时疼痛加重,并伴有关节肿胀,活动时关节弹响声;X线片有不同程度的关节间隙改变,骨质增生.排除其他骨关节疾病.

  • 指趾端刺合巨刺法治疗头面部痛证

    作者:王声强;赵甫刚;张伟玲;贾春生

    传统的针刺疗法治疗头面部痛证有着较好的疗效,如对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偏头痛、牙痛等,都有着良好的止痛效果.近年来笔者发现,采用指趾端刺合巨刺法治疗头面部痛证与传统的针刺疗法相比,临证收效更为快捷,操作亦更为简便.所谓指趾端刺合巨刺法,是指取患侧的相应经脉循行的指趾端(相当指、趾目处)进行针刺,结合针刺健侧相应输穴为主的一种针刺治疗方法.其特点是对头面部痛证的镇痛效果好,止痛持续时间长,治疗操作便捷.现将指趾端刺合巨刺法治疗头面部痛证的典型病例、针刺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在督脉背段的压痛反应规律

    作者:杨广印;许金森;吴祖星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在督脉背段T3-L4的压痛反应规律,为消化系统疾病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以按诊的方式观察近期经胃镜或肠镜检查确诊为消化系统疾病患者(30例)和具有消化道症状但未行胃镜或肠镜检查患者(16例)的督脉背段,范围从督脉的至阳穴到腰阳关穴(包含经上非穴),以所按压的棘突间隙出现明显疼痛或酸胀的感觉为压痛阳性反应.结果:30例镜检患者和16例未镜检患者的压痛点阳性率均为100.0%,压痛反应阳性点主要集中在T6-T10的5个胸椎节段的相关穴位和经上非穴,压痛反应点的数量大多为5~9个.结论:从督脉灵台穴到中枢穴(T6-T10节段水平)循行区域的压痛反应与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可以作为消化系统功能状态的判断和辅助诊断的重要参考.

  • 腰段夹脊穴的解剖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姜永霞;程博;蒋松鹤;楼新法

    目的:观察不同定位下腰段夹脊穴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进针角度和深度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男性成人脊柱标本30具,按棘突下旁开1寸、0.5寸及0.3寸3种取穴位置,垂直进针并固定于局部.层次解剖观测进针时所涉及的层次结构及毗邻的重要血管神经.结果:腰段夹脊穴区,在腰椎棘突下缘旁开1寸处直刺进针,针刺深度为(35.77±5.86)mm,针尖可触及关节突关节及其毗邻的骨纤维管、骨纤维孔,刺激穿行其中的脊神经后内侧支及伴行血管;在腰椎棘突下缘旁开0.5寸、0.3寸处直刺进针,针刺深度均为(32.89±4.79)mm,旁开0.5寸进针,针尖可触及脊神经后内侧支及伴行血管在近椎板骨膜横穿骶棘肌处,旁开0.3寸处进针,针体进入上位脊神经后内侧支的终末支及伴行血管由深层穿骶棘肌、胸腰筋膜裂隙浅出皮下处.结论:腰椎棘突下旁开.1寸、0.5寸和0.3寸处均有脊神经后内侧支及伴行血管分布,可将夹脊穴视为棘突下旁开0.3~1寸的穴区带.

  •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对策

    作者:李磊;宋德胤;徐丽华;史锁芳

    笔者在临床应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多年,治疗患者数以千计,但随着该疗法的推广,不良反应亦有所增加.现将笔者临床观察到的以及文献报道的不良反应作一分析,旨在探讨其不良反应的规律及特点,为今后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 从解剖学探讨列缺穴的定位

    作者:孙彦辉;孙永辉;赵振栓

    列缺穴的定位仍存在争议,1990年、2006年颁布的腧穴定位的国家标准中关于列缺的定位分别为: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1桡骨茎突的解剖学形态桡骨下端有向下方突出的锥形突起,称为桡骨茎突.桡骨茎突部的掌侧是桡骨茎突上方向前突出的纵形骨嵴,是桡骨茎突部纵行结构上突起的骨性结构,也是中医临床上"高骨"体表高点.桡骨茎突掌侧骨嵴内侧为桡动脉,外侧为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向下为桡骨茎突尖(见图1).

  • 地方时辰和北京时间之间的换算法

    作者:林国裕

    子午流注针法根据人体气血流注盛衰开合按时开穴,因此掌握地方时辰的具体北京时间对提高子午流注针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以下两方面问题,不妥之处,还请同行批评指正.1 古代时辰是固定的而实际却是波动的1.1 十二时辰总时长为24 h及时辰间距相等的证明太阳日平均为24 h,古人分为十二时辰.如果十二时辰不等于24 h,如为24 h 30 s,则4年后约慢12h而出现日夜颠倒现象.对于时辰间距问题,向谊等[1]认为在古代时辰间距相差很大,如"午时与酉时……相差了近1.9个钟表时".笔者认为古代时辰间距是相等的,向谊的结论受他们参考的日圭精确度、日圭图和测量误差影响,理由如下:第一,古代的计时工具为手工制造,精确度很低;第二,故意让时辰间距不等不符合简单方便的原则;第三,时辰是由时刻构成的,每个时辰的时刻数相同决定时辰间距相同.

  • 不同温度灸法的退热作用与体温调节中枢温度敏感神经元活动的关系

    作者:董新民;董泉声;张晓琼;朱漓

    目的:探索灸法退热效应的中枢机制及其与穴位感受系统的关系,为“热证可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新西兰兔18只,分为A组(静脉注射内毒素造模)、B组(注射内毒素后行40℃灸)、C组(注射内毒素后行48℃灸),每组6只.实验在动物肌肉松弛、行人工呼吸条件下进行.采用聚光灸恒温刺激“至阳”穴,以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热敏神经元放电为指标,观察3组处理对热敏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与结论:灸法对热原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热敏神经元活动有显著的拮抗作用,因而取得退热的疗效,灸法的这种有效作用是通过刺激穴位的多觉型感受器产生的.

  • 电针“内关”对心肌肥厚模型大鼠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吴松;李佳;洪亚群;粱凤霞;唐宏图;刘建民;黄伟;陈泽斌;王华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穴治疗心肌肥厚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p38抑制剂组、模型十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3 mg/(kg·d)建立心肌肥厚大鼠模型,模型+p38抑制剂组在造模基础上每日皮下注射0.3 mg/kg 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SB 203580;模型十电针组电针“内关”穴,采用连续波,频率2 Hz,强度1 mA,通电20 min,1次/d,共14 d.其他两组不予治疗干预.放射免疫法技术检测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p38MAPK、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含量.观察电针“内关”穴对TNF-α和IL-1β、p38 MAPK、p-p38 MAPK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TNF-α和IL-1β、p38 MAPK、p-p38 MAPK均显著升高(均P<0.01);经抑制剂和电针处理后,模型+p38抑制剂组和模型十电针组大鼠TNF-α、IL-1β、p38 MAPK、p-p38 MAPK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模型+p38抑制剂组和模型十电针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内关”可以明显抑制心肌肥厚p38 MAPK的磷酸化,这种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TNF-α、IL-1β等炎性因子的表达实现对p38 MAPK信号通路调节.

  • 近10年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评价指标概述

    作者:宋佳杉;陈滢如;佘延芬;朱江

    对2000-2011年间国内外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发现国内文献中评价指标侧重于症状、体征的改善,缺少客观的评价方法;国外文献则普遍采用各种量表作为评价指标,同时注重对患者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建议国内研究者应根据研究目的,将普适性指标与疾病特异性指标相结合,从而更全面地评价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

  • 应用新型艾灸按摩器配合中药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

    作者:田新发;徐正莉

    目的:比较新型艾灸按摩器与艾条悬灸防治小儿哮喘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内服自制中药调元玉屏汤,观察组用新型艾灸按摩器滚动艾灸疗法,对照组用艾条悬灸法,均艾灸风门、肺俞、膈俞、脾俞、巨阙、中脘为主,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控率、总有效率为66.7%(20/30)、90.0%(27/30),优于对照组的40.0%(12/30)、83.3%(25/30),两组治疗后当年哮喘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均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P<0.05),且无皮肤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新型艾灸按摩器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疗效显著,可减轻症状,减少哮喘发作次数,效果优于艾条悬灸.

  • 阿是穴的现代医学解析

    作者:杨国法;靳聪妮;原苏琴

    比较阿是穴和扳机点后提出扳机点可视为阿是穴的现代医学解释,并进一步探讨扳机点理论和实践对阿是穴的病理特异性、定位、干预方法的启示:阿是穴可能是中央扳机点,其病理为退变挛缩的肌小节;阿是穴不一定在疼痛野,疼痛识别有助于其立体定位;阿是穴和扳机点可以互相借鉴干预方法.这是一个理解阿是穴的新视角,对发掘、提升其理论与实践具有一定意义.

  • 中医之经气与氧代谢相关性研究

    作者:梁忠;黄波;陈军

    运用中医理论、生物医学理论及实验医学方法探讨现代生理学氧代谢与中医经气的相关性,为逐步揭示经气与经络实质奠定基础.通过理论分析及一系列实验研究结果论证并验证笔者提出的中医经气与现代生物医学氧代谢相关性的假说观点.根据对氧代谢的认识及中医经气经络理论,中医“经气”与氧都是具有物质、功能及信息特性的“质”,两者在生理作用和病理反应上具有极高的相似性.实验结果也表明:中医经气与氧代谢关系十分密切.据此笔者认为:①中医经气的实质与氧及其代谢相关物质密切相关;②与氧代谢相关物质的特异分布及其功能可能是经络及经气的实质内容之一;③氧及携氧蛋白可能是中医经络之“气血”实质的主要内容;④针灸调节经气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整体及局部氧代谢状态而实现的.

  • 艾条隔蒜灸治疗跖疣

    作者:彭子辉;李刚

    跖疣是生于足底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寻常疣,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常规治疗手段主要有局部涂贴腐蚀性药物、激光、电灼、微波、冷冻或手术切除等,但疗效不太肯定,病灶容易复发,治疗较痛苦,患者不易接受.2009年1月-2011年5月笔者采用艾条隔蒜灸治疗跖疣60例,现总结如下.

  • 2010'华佗杯全国大学生针灸操作技能大赛的回顾与思考

    作者:蒯乐;瞿筱逸;张海蒙;章婷婷;许建敏;沈雪勇

    分析2010,华佗杯全国大学生针灸操作技能的问卷调查和大赛成绩,显示大赛对提高大学生针灸操作技能及推进针灸操作技能教学规范化均有较显著的作用,师生们对医学院校针灸操作技能培养现状感到不甚满意;大赛成绩除了唯一靠单纯记忆的经典背诵项目的得分均数在90分以上,其余各操作单项得分普遍不高.在今后的针灸教学中,可以提高人体操作实训的课时比例,适当强化夹持进针、捻转补泻法和温针灸等操作的训练,对一些针灸操作要点和细节加强解释、强调和补充说明.

  • 现代针灸专业人才知识结构体系探讨

    作者:王琴玉;李素荷

    探讨现代针灸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体系.从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名医成才规律、针灸学科发展特点多角度综合分析现代针灸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针对不足提出建议.结果表明现代针灸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应包括建立良好的中医思维,掌握完整的中医治疗方法,具备跟进本学科动态发展的能力.为促进现代针灸专业人才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课程设计改革势在必行.

  • 马达加斯加针灸发展概况

    作者:王毅

    介绍针灸疗法在马达加斯加的发展概况.针灸疗法自1975年由中国援助医疗队传入马达加斯加.在中国医疗队援助的4所医院里均建有针灸科,配有10~20张病床供针灸师使用.以瓦图曼德里市医院和桑巴瓦市医院为例介绍马达加斯加综合医院针灸科的一般情况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以探讨针灸疗法在该国今后的发展前景.

  • 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8部分:皮内针》编制体会与探讨

    作者:罗玲;袁成凯;尹海燕;曾芳;唐勇;余曙光

    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8部分:皮内针》制定过程是以“基于皮内针操作技术特点,符合临床实际操作,同时满足标准编制规范”为原则,以“文献为基础、专家调研为依据,临床操作验证为保障”为制定方法,以“标准化与个体化、规范性与有效性、定性与定量的关系”为关键问题,以临床“患者体位选择、补泻手法、固定材料、埋针时间”为个性范例强调;同时阐释皮内针技术标准制作中的细节体会及今后的发展思路.

  • 针灸效应临床研究模式的解构

    作者:林栋;吴强

    对影响针灸效应的诸多环节进行探讨,从针灸临床研究指向及研究特点等方面剖析针灸临床研究方法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基于针灸临床效应研究所具有的复杂的多因素特性,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在多元统计分析基础上的针灸临床研究方法学.

  • 对承淡安先生经络观的解析

    作者:张建斌;夏有兵

    收集和整理承淡安先生不同时期对经络理论的阐释,分析承淡安先生对经络理论认识的角度、价值和内涵等.受西学影响,承淡安先生对经络理论的认识一度从血管、神经等角度阐述,终回归传统,并认为经络理论是针灸学基础之重点,临床是认识和研究经络理论的重要视角.

    关键词: 针灸 经络 承淡安
  • 乳房局部推拿对产后泌乳的影响

    作者:郑娟娟;赵毅;陆萍;王晓宇

    目的:探讨推拿促进产妇泌乳的有效性,拟定促进产妇产后泌乳的有效推拿手法.方法:以84例足月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推拿组(58例)和对照组(26例),推拿组以乳房局部推拿为主,配合经穴推拿;对照组予母婴同室常规护理.观察推拿对产妇始乳时间、产妇泌乳量、血清泌乳素等指标的影响,并与正常未推拿产妇进行比较对照.结果:推拿组产妇的泌乳量积分在治疗1次后、2次后、3次后分别为1.660±0.785、2.530±1.030、2.880±1.171,而对照组在相应时间段则分别为1.270±0.533、1.460±0.811、1.500±0.583,推拿组泌乳量积分高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始乳时间分别为(21.6±10.51)h和(22.5±9.76)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组治疗前血清泌乳素为(314.35±110.87)ng/mL,治疗后上升为(321.56±109.61)ng/mL,而对照组血清泌乳素前后分别为(385.78±85.19)ng/mL和(340.12±103.10)ng/mL,但两组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产后乳房推拿能明显增加产妇的泌乳量,能延缓血清泌乳素下降水平,有利于产妇早泌乳、多泌乳.

中国针灸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