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 중화핵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2848
  • 国内刊号: 32-182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8-72
  • 曾用名: 中国核医学杂志;中华核医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黄钢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门控心肌灌注SPECT评价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左心室功能的价值

    作者:田丛娜;陆敏杰;魏红星;田月琴;沈锐;杨敏福;王道宇;方纬;赵世华;王跃涛;何作祥;刘秀杰;张晓丽

    目的 以MRI测定的左心室功能为标准,评价门控SPECT(G-SPECT)测定左心室室壁瘤(LVA)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在2周内分别行静息99Tcm-MIBI G-SPECT显像和MRI的LVA患者[男62例,女7例,(56±10)岁].用定量门控心肌断层显像(QGS)软件获得左心室功能参数(EDV、ESV和LVEF)和LVA大小(室壁增厚率评分=3分的节段数);定量灌注心肌断层显像(QPS)软件获得心肌灌注缺损节段数(放射性相对摄取值≤30%,17节段法).对心脏MRI图像采用Simpson法计算EDV、ESV和LVEF.采用SPSS 17.0软件对G-SPECT和MRI所测数据行t检验、方差分析、x2检验,相关性分析和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并计算标准估计误差(SEE).结果 根据心肌灌注缺损的节段数,将患者分为组1(≤2个节段,25例),组2(3~4个节段,16例)和组3(≥5个节段,28例).G-SPECT和MRI测定的左心室功能参数,除组3中LVEF外(r=0.64,SEE=8%,P<0.001)外,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3~0.95,均P<0.001).除组1中G-SPECT测定的EDV明显低于MRI测定值外[(161±43) ml与(174±44) ml,t=-2.60,P<0.05],组1和组2余参数2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1两者测得ESV和LVEF比较,t=-1.63和-1.26;组2两者测得的EDV、ESV和LVEF比较,t=-0.62、0.48和-2.07,均P>0.05);组3中,G-SPECT较MRI明显高估EDV和ESV[(217±68) ml与(196±55) ml,(163±56) ml与(141±50) ml,t=2.99和3.80,均P<0.01],而低估LVEF[(26 ±6)%与(29±9)%,t=-2.69,P<0.05],2种方法测定差值dEDV≥30 ml,dESV≥20 ml,dLVEF≥5%和10%的比例分别为50%(14/28)、57%(16/28)、54%(15/28)与21% (6/28),较组1和2明显增大.灌注缺损范围、LVA大小与dEDV、dESV呈正相关(r=0.27 ~0.41,均P<0.05),LVA大小与dLVEF呈负相关(r=-0.33,P<0.01).结论 小~中度范围灌注缺损(≤4个节段)的LVA患者,G-SPECT与MRI测定的左心室功能参数有很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可用于评价左心室功能;对大范围灌注缺损的患者,G-SPECT明显高估左心室容积,而低估LVEF,其测定值仅供参考.G-SPECT测定左心室功能的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受LVA大小的影响.

  • 99Tcm-MDP SPECT颞颌关节显像对髁突肥大的诊断价值

    作者:文兵;沈影;汪长银

    目的 探讨99Tcm-MDP SPECT颞颌关节显像对髁突肥大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0年行99Tcm-MDP SPECT颞颌关节显像的髁突肥大(临床确诊)患者56例(男22例,女34例,平均年龄21.5岁),其中31例接受了髁突高位切除术并有组织病理学结果.另收集10例因恶性肿瘤等其他疾病行骨显像的对照者,男女各5例,平均年龄22.6岁,加做颞颌关节显像.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SPECT图像分析及半定量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髁突肥大组与对照组间患侧髁突/顶骨及患侧髁突/双侧髁突的摄取比差异,髁突肥大组患侧与健侧的摄取差异行配对t检验.对手术治疗患者的SPECT结果与其病理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髁突肥大组患侧髁突/顶骨摄取比(1.66 ±0.63)及患侧髁突/双侧髁突摄取比(0.59±0.44)均明显高于对侧(1.34±0.34、0.41±0.04,t=3.687和6.590,均P<0.01),并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左侧髁突相应数据(1.12 ±0.07和0.50±0.01,t =6.459和4.750,均P<0.001).SPECT检查诊断髁突生长活跃的灵敏度为95.2%(20/21),特异性为60.0%(6/10),阳性预测值为83.3% (20/24),阴性预测值为6/7.患侧髁突/双侧髁突摄取比与软骨组织增生的厚度无明显相关[软骨膜、增殖层、肥大层的平均厚度分别为(150.5±94.9)、(185.2±113.6)、(167.7 ±76.9)μm,r=0.46、0.47、-0.12,均P>0.05].结论 99Tcm-MDP SPECT颞颌关节显像能够有效评估髁突肥大患者的骨质生长活性,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 盐酸去甲乌药碱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周维;王峰;张乐乐;蒋煜;王蒙;叶飞

    目的 评价盐酸去甲乌药碱负荷MPI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诊断价值.方法 68例拟诊冠心病患者分别行盐酸去甲乌药碱注射液和安慰剂注射液的负荷MPI.以CAG结果为“金标准”,计算MPI诊断冠心病的效能.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2组间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盐酸去甲乌药碱负荷MPI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5.52%(19/29)、84.85%(28/33)、75.81%(47/62)、79.17%(19/24)和73.68%(28/38),其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高于安慰剂负荷MPI(21.43%,6/28;x2=11.246,P=0.001).盐酸去甲乌药碱负荷MPI诊断单支、双支、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52.94%(9/17)、6/8和4/5,对直径狭窄≥50%且<75%组和≥75%组冠状动脉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43.33%(13/30)和72.22%(13/1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782,P>0.05).盐酸去甲乌药碱负荷过程中发生胸闷、胸痛、心慌、头晕等不良反应的比例为40.32%(25/62),反应均为一过性.结论 盐酸去甲乌药碱负荷MPI能安全、有效地诊断冠心病,作为负荷药物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有望成为新型负荷药物.

  • 核素显像用于输卵管功能受损程度分级及药物疗效评价

    作者:刘志翔;张艳华;李广宙;张培森;谢海;孙涛;任春娥;张仕状;姜爱芳

    目的 观察核素显像示不同程度输卵管功能损伤患者经内科方法治疗后的妊娠情况,为不同损伤程度输卵管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改良99TcmO-4输卵管显像示至少一侧输卵管通畅的不孕症患者602例,根据输卵管功能损伤情况进行分级(轻度、中度、重度受损,无功能,阻塞),并对不同损伤程度患者采用内科方法(中药腹部热敷+桂芝茯苓胶囊口服+康妇消炎栓直肠给药)治疗后的妊娠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 11.0软件对不同组间患者妊娠构成比的比较行x2检验,并计算患者的治愈(输卵管功能恢复正常)率和有效(输卵管功能改善)率.结果 患者经内科方法治疗1~6个疗程,87例(174条输卵管)有治疗前后显像,按条数计,其治愈率为29.5%(46/156),总有效率为71.8%(112/156),治疗前后均正常的输卵管未纳入统计.输卵管不同损伤程度组间妊娠构成比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6.4,P<0.05).输卵管功能一侧正常而另一侧不同程度受损(A)组,经内科方法治疗后自然妊娠率78.3% (144/184),较双侧功能均受损者明显增高[一侧轻度受损+另一侧至少轻度受损(B)组、一侧中度受损+另一侧至少中度受损(C)组、一侧重度受损+至少一侧重度受损(D)组相应数据分别为52.6%(102/194)、42.6%(46/108)和13.8%(16/116);x2 =37.86、52.09和121.71,均P<0.05];B组和C组经内科方法治疗后自然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9,P≥0.05);而B组、C组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7.29和42.82,均P<0.05).D组经内科方法治疗后,自然不孕者占32.8%(38/116),选择行试管婴儿者占53.4%(62/116),其中成功妊娠者占51.6%(32/62).结论 核素显像示输卵管功能轻度受损者内科方法治疗后自然妊娠率较高,而双侧输卵管均重度受损者同样治疗后自然妊娠率低,宜首选行试管婴儿治疗不孕.放射性核素输卵管功能显像对不同损伤程度的输卵管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作用.

  • 131Ⅰ治疗合并肝损害Graves甲亢840例疗效分析

    作者:尹亮;谭建;王任飞

    目的 评价131I在治疗合并肝损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Graves甲亢)中的价值,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131I治疗的840例合并肝损害的Graves甲亢患者临床资料,对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血清FT3、FT4及TSH水平分别行方差分析和Dunnett t检验;采用R×C表x2检验分别对不同程度肝损害及不同类型肝损害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采用方差分析和Dunnett t检验对不同程度肝损害恢复正常的时间进行比较;分别按照Graves甲亢是否治愈和肝损害是否治愈进行分类,采用交叉分类2×2表的关联性分析,探讨Graves甲亢疗效与肝损害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31I治疗后Graves甲亢治愈率为76.8%(645/840),治疗前和治疗后1、3和6个月血清FT3[分别为(25.74 ±5.81)、(15.54±4.12)、(12.76±2.35)和(7.95±1.64) pmol/L,F=5007.958,t=54.455、69.297和94.976,均P<0.05]、FT4[分别为(75.84±16.78)、(45.69±8.96)、(36.81±5.03)和(25.17 ±4.46) pmol/L,F=3876.410,t =513.602、664.871和863.157,均P<0.05]及TSH[分别为(0.01±0.02)、(0.02±0.08)、(0.85±0.36)和(1.26±0.54) mU/L,F=3050.430,t=2.627、46.989和78.315,均P<0.05]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肝损害治愈率为79.2%(665/840),其中轻、中、重度肝损害治愈率分别为88.4% (420/475)、68.8% (214/311)、57.4%(31/54),轻度肝损害治愈率明显高于中、重度肝损害(x2=46.338和37.100,均P<0.01),而且轻度肝损害恢复时间相对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0±0.6)、(3.2±0.8)和(4.3±1.4)个月,t=21.886和21.307,均P<0.01].酶升高为主型、胆红素升高为主型及混合型肝损害治愈率分别为85.1%(480/564)、56.3% (49/87)和72.0%(136/189),酶升高为主型肝损害治愈率明显高于其余2型肝损害(x2 =41.009和16.444,均P<0.01).131I治疗后未见明显肝损害加重病例;且Graves甲亢治愈患者与未愈患者比较,前者肝损害治愈率较高,Graves甲亢疗效与肝损害疗效有相关性(x2 =309.142,r =0.519,均P<0.05).结论 131I是治疗合并肝损害Graves甲亢的有效方法.

  • Tonnesen公式计算肾脏深度的准确性与BMI的关系

    作者:陈曙光;石洪成;胡鹏程

    目的 探讨Tonnesen公式计算肾脏深度的准确性与BMI的关系.方法 利用单纯随机抽样法抽取接受99Tcm-DTPA肾动态显像以测定GFR的患者123例,按照Tonnesen公式计算肾脏深度.计算BMI(kg/m2),并根据WHO对亚洲成人的体质量标准分组:偏瘦组(BMI< 18.50),正常组(18.50≤BMI< 22.99),超重组(22.99≤BMI< 27.50)和肥胖组(BMI≥27.50).行肾脏局部CT扫描,并测量肾脏深度.利用配对t检验,分析在不同BMI范围内CT测量肾脏深度与Tonnesen公式计算结果间的差异.结果 123例患者中,只有30例BMI正常的患者CT测量肾脏深度与Tonnesen公式计算值[CT左肾:(5.20 ±0.29) cm,公式左肾:(5.06±0.29) cm,=1.88,P>0.05;CT右肾:(5.22±0.28) cm,公式右肾:(5.09±0.29) cm,t=1.69,P>0.05]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各组CT实测肾脏深度与公式计算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偏瘦组29例,肾脏深度:CT左肾为(5.38±0.58) cm,公式左肾为(4.43 ±0.26) cm,=9.82,P<0.001;CT右肾为(5.32±0.32) cm,公式右肾为(4.43±0.47) cm,t=6.58,P<0.001.超重组34例,肾脏深度:CT左肾为(7.40±0.94) cm,公式左肾为(6.10 ±0.34) cm,=7.89,P<0.001;CT右肾为(7.30 ±0.88) cm,公式右肾为(6.10±0.35) cm,t =7.41,P<0.001.肥胖组30例,肾脏深度:CT左肾为(8.06±1.14) cm,公式左肾为(7.28 ±0.55) cm,=4.18,P<0.001;CT右肾为(8.11±1.07) cm,公式右肾为(7.18±0.58) cm,t =4.76,P<0.001.结论 BMI在正常范围者,Tonnesen公式计算肾脏深度的准确性较好;不在此范围者用Tonnesen公式计算准确性降低,可借助CT图像测量肾脏深度.

  • 131Ⅰ显像及Tg值监测131Ⅰ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灶疗效的探讨

    作者:崔静;刘保平;高永举;武新宇

    目的 探讨131I显像和Tg在监测131I治疗DTC肺转移患者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DTC肺转移患者50例,分别以131I显像、Tg、131I显像+Tg 3种方法监测及评价131I治疗DTC肺转移灶效果.比较131I显像肺转移灶呈弥漫性摄取和局灶性摄取患者治疗有效率的差异,计算有无肺外远处转移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按治疗前及治疗中Tg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 100 μg/L、100 ~ 1000 μg/L和>1000 μg/L组,比较3组治疗有效率差异.131I治疗前后Tg比较及不同组Tg间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独立二分类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50例治疗前131I显像阴性2例,131I显像阳性48例.48例阳性患者中,治疗后11例显像阴性,24例病灶好转,有效率73%(35/48).肺转移灶呈131I弥漫性摄取与局灶性摄取者的有效率分别为69%(11/16)、75%(24/3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11,P >0.05).DTC肺外远处转移患者的疗效明显低于无肺外远处转移患者(x2 =3.868,P<0.05),分别为3/10和70%(28/40).治疗后患者中位Tg水平由108.7 μg/L下降为78.3μg/L(Z=-0.698,P>0.05).Tg升高患者17例,降低33例,按Tg判断治疗有效率66%(33/50).Tg< 100 μg/L组的疗效明显优于>1000 μg/L组[80% (20/25)与3/10,P=0.015],而100~1000 μg/L组与另外2组疗效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10/15),x2 =0.320,P>0.05;P =0.111].综合131I显像及Tg结果判断,50例患者中6例临床治愈,25例好转,有效率62% (31/50).结论 131I显像结合Tg是评价DTC肺转移131I治疗疗效的重要标准,Tg异常升高和肺外远处转移是DTC肺转移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

  • 18F-FDG PET/CT在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分期中的作用

    作者:林勤;李夷民;周原;徐常东;孙龙;赵龙;罗作明;吴华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分期中的作用.方法 按前瞻性设计研究方案,纳入2009年3月至2010年11月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初治患者62例,其中男48例,女14例,中位年龄43岁.患者放疗前1周内行CT或MRI检查并进行AJCC分期,然后行18FFDG PET/CT检查后再次分期.以治疗后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为标准,评价2种检查方法进行N分期的准确性.分析PET/CT N分期对治疗方案的影响,并计算Kappa值,进行一致性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62例患者中,N0 9例,N1 16例,N2 24例,N3 13例.18F-FDG PET/CT N分期准确性为96.8%(60/62),与实际N分期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955;CT或MRI N分期准确性为72.7%(45/62),Kappa值为0.607.30.6%(19/62)患者PET/CT与CT或MRI N分期不一致,随访证实PET/CT正确改变了27.4%(17/62)患者的N分期;其中l例从N0提高至N2,由根治性放疗改为放化疗综合治疗,另16例改变了转移淋巴结GTV的勾画和照射剂量.PET/CT咽后淋巴结检出率为54.8%(34/62),其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0.0% (20/25)、94.4%(17/18)和86.0%(37/43).比较43例同时有MRI和PET/CT检查结果的患者资料,两者对咽后淋巴结的检出率分别为60.5%(26/43)和55.8% (24/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00,P>0.05).结论 18F-FDGPET/CT较常规CT或MRI对鼻咽癌N分期的准确性高,且能较好地显示咽后淋巴结,在定性较小淋巴结方面有一定优势.

  • 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诊断效能与安全性评价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王荣福;邱艳丽;王立勤;张春丽;王蒨;姚稚明;田月琴;何作祥;戴皓洁;王茜;张建华;张旭初;米宏志;郭芳;焦建;于治国;陈雯;孙晓昕;李河北;岳明纲;任凌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评价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来自6家医院共500例在1998年4月7日至2006年4月6日之间同时或者分别行99Tcm-MIBI MPI(包括静息显像和负荷显像)和CAG的患者.研究对象年龄33~88(60.1±11.1)岁,其中男335例,女165例.以CAG结果为“金标准”(1支血管狭窄≥50%为阳性),计算99Tcm-MIBI MPI的诊断效能.不同受累冠状动脉支数、狭窄程度及病变部位的99Tcm-MIBI MPI结果采用x2检验进行对比.统计所有患者在显像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500例中运动负荷显像280例,药物负荷220例(腺苷负荷117例,ATP负荷71例,双嘧达莫负荷32例);CAG阳性249例,阴性251例;累及LAD 205例,RCA 144例,LCX 130例;单支病变101例,双支病变66例,三支病变82例.99Tcm-MIBI MPI诊断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的灵敏度为65.1%(162/249),特异性为81.3% (204/251),准确性为73.2% (366/500),阳性预测值为77.5%(162/209),阴性预测值为70.1%(204/291).99Tcm-MIBI MPI对单支病变与双支病变的诊断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5% (53/101)与65.2% (43/66),x2=2.624,P>0.05],而对三支病变的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单支+双支病变[80.5% (66/82)与57.5% (96/167),x2=12.801,P<0.01].狭窄率为50% ~59%、60% ~ 69%、70% ~ 79%、80% ~89%、90% ~99%的各组间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8.8% (40/103)、39.6%(19/48)、43.4% (53/122)、51.2%(41/80)、52.7%(48/91),x2=5.721,P>0.05;狭窄率为100%时99Tcm-MIBI MPI的灵敏度[82.9%(29/35)]高于其他各组(x2=18.362,P<0.01).99Tcm-MIBI MPI对LCX病变的诊断灵敏度低于LAD和RCA病变(x2=7.619,P<0.01),特异性和准确性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58和4.471,均P>0.05).显像过程中,共发生轻度不良反应21例,患者均自行缓解.结论 99 Tcm-MIBIMPI无创、安全、有效,可用于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方案的决策、预后判断和动态监测.

  • 臀部肌肉原发性副神经节瘤18F-FDG PET/CT显像一例

    作者:徐峰坡;许峰;吴翼伟

    患者男,37岁,10个月前因左髋部疼痛,无意中发现肿块.发病初期疼痛可忍受,休息后缓解,不伴有夜间痛、发热、咳嗽,无局部破溃、流脓;3个月前疼痛加重,自行口服止痛药疼痛可缓解;近期患者自觉上述症状明显加重,遂来本院就诊.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未见异常.

    关键词:
  • 噬血细胞综合征18F-FDG PET/CT显像一例

    作者:赵明玄;洪愉;宋武战;陈翼;周平;马志祥;马黎明

    患者男,29岁,反复颈部淋巴结肿大3年余,畏寒发热1个月余入院.患者3年前曾确诊左颈部淋巴结及周围软组织结核,行抗结核治疗痊愈.1年前发现右颈部淋巴结肿大,抗结核治疗3个月无效后自行停药.1个月前突发寒颤、大汗并高热,抗结核治疗3d无效,病情进行性恶化.体格检查:体温39.7℃,脉搏134次/min,体质消瘦,中度贫血貌,皮肤巩膜黄染明显.右颈部触及大小约4 cm×4 cm包块,有压痛,左肺呼吸音稍粗,右肺腋前线以下未闻及呼吸音.

    关键词:
  • 原发性腹膜癌18F-FDG PET/CT显像一例

    作者:陈峰;郁春景;米宝明;尤徐阳;徐巧玲;杜晓庆;万卫星

    患者女,67岁,因下腹部疼痛伴腹围增大2个月就诊.自发病来,患者体质量减轻3 kg,纳差,大小便正常;既往体健,无外伤及手术史;体格检查:血压120/75 mm Hg(1mm Hg=0.133 kPa),体温36.5℃,呼吸20次/min,脉搏85次/min,心肺听诊正常,腹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减弱,双下肢无水肿,外阴及阴道正常,宫颈光滑,宫体及双侧附件扪诊欠清.

    关键词:
  • 右足跖骨纤维结构不良SPECT/CT骨显像一例

    作者:邵晓梁;王跃涛;陈海龙;徐梅;邵小南;周华琴

    患者女,23岁,因右足拇趾疼痛1年,活动受限就诊,既往无骨关节手术史及外伤骨折史.体格检查:右足第1趾跖关节肿胀,皮温不高,局部无溃疡窦道,无外翻畸形,局部有压痛,右足第1跖骨及所属关节活动度差,双下肢末梢血运尚可,足背动脉搏动可.实验室检查血ALP、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以及血钙、血磷均正常.X线示右足第1跖骨占位.MRI示右足第1跖骨中远段信号异常.

    关键词: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8F-FDG PET/CT显像二例

    作者:罗亚平;霍力;李方;梁英魁

    病例1 患者女,16岁,体格检查发现右上腹肿物,血清 CA19-9、CEA、CA125、CA242正常.腹部CT示胰头区7.0 cm × 6.5 cm囊实性占位,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动脉期、门脉期与延迟期CT值约62、76和79HU,中央未强化区CT值约22~35 HU,胰管及胆道系统未见扩张.

    关键词:
  • 以原发性进行性非流利性失语症起病的额颞叶痴呆18F-FDG PET/CT显像一例

    作者:戴东方;李旭;姚稚明

    患者女,72岁,右利手,进行性言语障碍7年,失语伴认知功能减退2年,行走困难9个月.2005年患者主诉讲话欠流畅,但语言交流、发音、理解力等均正常,体格检查未见阳性体征.头颅MRI示多发脑白质脱髓鞘改变;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行第1次18F-FDG PET/CT(FDG由北京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PET/CT为德国Siemens公司产品)检查示脑葡萄糖代谢未见明显异常(图1).会诊排除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及命名性失语,拟诊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症(primary progressive aphasia,PPA),进行性非流利性失语(progressive non-fluent aphasia,PNFA)亚型.

    关键词:
  • 131Ⅰ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不良反应

    作者:代文莉;崔邦平

    131I治疗DTC已有50余年历史,其可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及病死率,目前已成为DTC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然而大剂量131I对身体有辐射损伤风险,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于131I治疗后的近期和远期不良反应.尽管尚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议,但随着临床循证医学证据的增加,人们关于131I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认识逐渐清晰.笔者就目前131I治疗DTC对患者各系统的不良影响进行综述.大剂量131I治疗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十分罕见,但是对各系统仍存在不同程度损害.临床医师应掌握循证医学证据,采取积极措施使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降到低.

  • 肿瘤血管生成的PET检测

    作者:韩安勤;胡旭东;邢力刚

    肿瘤血管生成作为肿瘤的主要特征,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策略.通过标记血管生成相关的受体、多肽、激酶或细胞外基质蛋白,形成高亲和力的分子探针,与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产生的特异性靶分子结合,从而显示包括整合素、VEGF/VEGFR、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等与血管生成关系密切的特征性血管生成因子,可从分子水平对肿瘤新生血管及血管靶向治疗疗效进行无创性检测.笔者就肿瘤血管生成PET影像学检测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作一综述.

  • 不同体位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左心室下后壁图像的影响

    作者:黄克敏;冯彦林;贺小红;温广华;梁伟棠;古炎发

    在SPECT MPI中,由于膈肌衰减引起的左心室下后壁稀疏、缺损是常见的图像伪影之一.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显像体位之间左心室下后壁图像质量及定量计算结果的差异,探讨不同显像体位对左心室下后壁图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32P-磷酸铬-聚L-乳酸粒子植入对荷人前列腺癌裸鼠移植瘤的抑瘤效应和药物分布实验

    作者:孙柳静;邵国强;王自正;朱喜山;徐龙宝;赵骏

    目的 观察32P-磷酸铬-聚L-乳酸(CP-PLLA)粒子瘤体植入后对荷人前列腺癌裸鼠移植瘤的抑瘤效应和体内药物分布.方法 采用雄性BALB/c裸小鼠建立人前列腺癌PC-3M细胞株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8只,即空白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各植入3.7、7.4和18.5 MBq粒子1枚).植入后第2天每组各处死3只小鼠,取瘤体标本,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肿瘤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率.另5只裸鼠每2天测量肿瘤体积.植入后1h、2h、1d、2d、4d和8d对裸鼠行放射性核素显像,观察32P-CP-PLLA粒子的放射性动态分布.植入后第14天处死小鼠,测量瘤体放射性活度和质量,计算放射性滞留率和抑瘤率,行常规病理检查观察瘤体和主要脏器病理变化,计算瘤细胞坏死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抑瘤率、瘤细胞坏死率和MVD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结果 放射性核素显像示放射性高度浓聚在植入靶位,并且瘤内弥散.粒子植入后第14天,各活度组肿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2.820,P<0.01);瘤体病理示坏死性改变,TUNEL检测示肿瘤细胞大量凋亡,凋亡率[第2天分别为(1.66±0.56)%、(34.51±6.68)%、(42.45±6.09)%和(57.01±3.13)%]、瘤细胞坏死率[(4.86±4.12)%、(65.43±8.06)%、(76.18±6.35)%、(85.85±3.05)%]和抑瘤率[(60.82±3.81)%、(73.17±4.55)%、(81.80±4.74)%]均随给药剂量增加而同步增高.低、中和高剂量组瘤体放射性滞留率分别为(34.36±5.78)%、(41.16±5.26)%和(44.70±3.83)%(F=6.311,P<0.05);空白对照组、低、中和高剂量组MVD分别为62.00 ±5.40、38.16±4.16、23.50±4.59和15.80 ±3.92(q=14.31、23.11、27.74、8.80、13.43和4.62,均P<0.01).肝、脾等主要脏器未见明显病理学异常.结论 32P-CP-PLLA粒子植入后靶向浓聚,持续释放,具有杀伤、诱导凋亡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作用,且抑瘤效应和瘤内药物滞留率均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 131Ⅰ-NGR的制备及人CD13表达细胞株的体外筛选

    作者:马温惠;汪静;杨卫东;王喆;李桂玉

    目的 通过制备131I-NGR进行人CD13表达细胞株的体外筛选,探讨NGR对不同肿瘤的靶向性.方法 设计合成NGR短肽,以Iodogen法对NGR进行131I标记,探讨Iodogen法标记的佳实验条件及标记物性质.将20μl标记产物置于双倍体积的生理盐水和新鲜人血清中混合,在室温和37℃下分别于2、12和24 h时用TLC测定放化纯,评价产物的体外稳定性.通过细胞免疫荧光实验和蛋白印迹实验检测HT-1080、HUVEC、HepG2、U87Mg、PC-3、HT-29和MCF-7细胞株的CD13表达.对阳性表达细胞株进行131I-NGR受体分析.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不同浓度Na131I、NGR和131I-NGR在24、48和72 h对HT-1080和HT-29细胞株的体外生长抑制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成功标记131I-NGR,佳标记条件为131I 18.5 MBq、NGR 10μg和Iodogen 20 μg,标记率为(93.7±2.5)%,比活度达1.41 TBq/mmol.标记后稳定性良好,24 h后标记率仍>87%.免疫荧光实验和蛋白印迹实验结果证实HT-1080、HUVEC、HepG2、U87Mg和PC-3细胞株CD13表达均为阳性,其中HT-1080细胞株为强阳性,而HT-29和MCF-7细胞株CD13为阴性表达.HT-1080细胞体外受体结合实验提示1h为佳结合时间,测得Kd值为7.3 nmol/L,Bmax为0.302 nmol/L.与HT-29细胞相比,131I-NGR对HT-1080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更强,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在72 h时,3700 MBq/L 131I-NGR对HT-1080的抑制率达(67.9±3.4)%.结论 经Iodogen法制备131I-NGR具有标记时间短、标记率高且标记产物稳定性好的特点.体外实验筛选出CD13表达强阳性的人肿瘤细胞株HT-1080,其与131 I-NGR结合特异性高.

  • 18F-FDG PET/CT心肌“缺血记忆”显像的实验研究

    作者:谢博洽;杨敏福;窦克非;韩春雷;田毅;郑平;杨子鹤;尹纪业;王浩

    目的 通过犬18F-FDG PET/CT动态显像探讨缺血心肌葡萄糖代谢改变(也称“缺血记忆”)和缺血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8条杂种犬用随机抽签法分为球囊封堵20 min组(4条)和40 min组(4条),所有犬均行基础、缺血-再灌注1h和24 h的18F-FDG PET/CT动态心肌代谢显像(禁食12h以上),以及99Tcm-MIBI SPECT心肌灌注显像.利用葡萄糖摄取定量分析软件(Carimas Core)计算冠状动脉封堵区和非缺血区心肌的葡萄糖摄取率k(k缺血和k非缺血),获得两者比值K(K=k缺血/k非缺血).在3次PET/CT显像同期分别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价室壁运动情况.所有显像完成后处死犬,分别取缺血区、非缺血区心肌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同一实验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其他采用非参数检验分析.结果 2组犬基础心肌灌注显像未见异常,预封堵区心肌/非缺血区心肌18F-FDG摄取率比值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2 ±0.06与1.03±0.05,Z=-0.29,P>0.05),室壁运动正常.缺血-再灌注1h后2组心肌灌注显像亦未见异常,但缺血区18F-FDG摄取增加,40 min组的K值高于20 min组(2.31±0.13与1.87 ±0.09,Z=-2.31,P<0.05),缺血心肌出现不同程度的室壁运动减弱.缺血-再灌注24h后2组心肌灌注显像未见异常,但40 min组的K值仍稍高于基础状态(1.15±0.02与1.03 ±0.05,=4.32,P<0.05),而20 min组的K值与基础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5±0.04与1.02±0.06,=0.87,P>0.05),2组室壁运动均未见异常.心肌组织检查示2组缺血部位心肌细胞排列整齐,心肌细胞间质无水肿出血,未见心肌细胞肌浆凝集或肌溶性破坏,也未见炎性反应.结论 心肌“缺血记忆”与缺血程度相关.18F-FDG PET/CT心肌“缺血记忆”显像可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诊断、治疗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hNIS转染介导鼻咽癌移植瘤放射性核素显象和治疗实验

    作者:钟兴;弓健;郭斌;黄力;徐浩

    目的 通过荷瘤裸鼠实验探讨hNIS基因转染介导131I治疗鼻咽癌的可行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转染hNIS的鼻咽癌CNE-2-hNIS细胞(实验组)和未转染hNIS的CNE-2细胞(对照组)分别建立荷鼻咽癌裸鼠模型,对裸鼠行125I体内分布实验和99Tcm显像,观察131I治疗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移植瘤体积变化.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第6天移植瘤细胞的凋亡率,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治疗前后移植瘤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和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的表达.用SPSS 13.0软件对样本均数间差异行t检验.结果 成功构建荷CNE-2-hNIS裸鼠移植瘤与荷CNE-2裸鼠移植瘤模型.实验组移植瘤摄取125I能力增强,1h达高峰,摄取率达(20.28±0.15)%,125I生物半衰期为1.56 h.显像结果示实验组移植瘤有放射性浓聚,1.5 ~2 h移植瘤摄取99TcmO-4达高峰,肿瘤显影清晰,而对照组移植瘤未见显影.实验组移植瘤治疗前体积为(0.44±0.04) cm3,131I治疗后第24天体积为(0.97±0.08) cm3;而对照组相应值分别为(0.45±0.06)和(2.98±0.16) cm3,治疗后实验组移植瘤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6,P<0.01).131I治疗后第6天实验组移植瘤凋亡率[(0.66±0.07)%]增高,caspase 3阳性率[(0.56±0.14)%]增高,Ki67增殖指数[(0.22±0.10)%]降低,与治疗前[各指标依次为(0.08±0.06)%、(0.13±0.04)%和(0.65±0.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89、5.12和5.01,均P<0.05).结论 荷瘤裸鼠实验表明,hNIS转染鼻咽癌在体内可明显摄取125I、131I及99TcmO-4,可进行放射性核素显像和治疗;131I能有效抑制hNIS转染鼻咽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