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 중화핵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2848
  • 国内刊号: 32-182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8-72
  • 曾用名: 中国核医学杂志;中华核医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黄钢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PET/CT在评价及观察大鼠肺癌放疗效果中的应用

    作者:杨靖;张彩霞;辛军;李剑明;徐微娜;于树鹏;刘长平

    目的 观察Wistar大鼠肺癌放疗后不同时期的PET/CT表现,观察和评价大鼠肺癌放疗疗效的时间点.方法 将30只近交系Wistar大鼠(鼠龄6~8周,体质量180~280 g,均为雌性普通级)制作成Lewis肺癌的模型鼠,肿瘤模型建立4~6周后当肿瘤长到大径1.5~2.0 cm时,对大鼠进行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显像后对大鼠进行肿瘤局部单次放疗,放疗剂量为5 Gy.放疗后第3天和第1、第2、第3、第4周末再对大鼠进行PET/CT显像,观察放疗的疗效,从而评价疗效观察的时间点.而后取一部分肿瘤组织制成免疫组织化学切片,观察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表达.一部分肿瘤组织被制成病理切片,经HE染色,观察光学显微镜下肿瘤细胞的坏死及萎缩情况.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软件.多组样本均数之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标准摄取值(SUV)与Glut1表达行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随着放疗后时间的延长,18F-FDG的摄取逐渐减少,代谢活性逐渐减低,SUV放疗前为1.28±0.31,放疗后第3天为1.00±0.23,放疗后第4周下降到0.18±0.10.放疗后各不同时间点肿瘤的平均SUV与放疗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5.126,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Glut1表达阳性的染色主要位于胞膜和胞质,随着放疗后观察时间的延长,肿瘤组织的Glut1表达逐渐减低,Glut1表达的平均吸光度(A)值放疗前为0.2558±0.03,放疗后第3天为0.2320±0.01,放疗后第4周为0.1320±0.04.肿瘤平均SUV与Glut1表达旱正相关(等级相关系数rs=0.97,P<0.01).病理检查结果:随着放疗后观察时间的延长,肿瘤细胞萎缩、碎裂及坏死逐渐增多.结论 PET/CT能于Wistar大鼠肺癌放疗后早期(第3天)观察到治疗效果,到第4周疗效显示佳.

  • 18F-FDG PET/CT显像监测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

    作者:马莉;杨国仁;付政;韩安勤;郑劲松;赵书强;滕学鹏;范廷勇

    目的 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监测胃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胃癌术后临床疑复发或转移而行18F-FDG PET/CT检查的4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细胞学、病理或随访结果分析PET/CT检查结果,计算残胃及转移灶大标准摄取值(SUVmax).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SUVmax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1)45例中22例临床疑残胃复发,12例患者终确定残胃复发,18F-FDG PET/CT诊断残胃复发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100.0%(12/12)、70.0%(7/10)和86.4%(19/22),12例复发病灶SUVmax为6.27±3.42(其中2例低分化腺癌的SUVmax较低,分别为2.5和3.3),另10例无复发的残胃SUVmax为3.92±2.24(其中3例吻合口炎性病灶局部SUVmax较高,分别为8.3,5.2和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62,P>0.05).(2)对残胃以外转移灶的检出:PET/CT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在区域淋巴结转移中分别为78.9%(15/19)、92.3%(24/26)和86.7%(39/45),在腹膜转移中分别为6/9、97.2%(35/36)和91.1%(41/45),在远处转移中分别为86.7%(13/15)、93.3%(28/30)和91.1%(41/45).(3)PET/CT假阳性8处为炎性或肠管摄取,假阴性9处多为直径<1.0 cm的转移灶和低分化腺癌及印戒细胞癌的转移灶.结论 18F-FDG PET/CT虽然检测胃癌术后区域淋巴结和腹膜转移的灵敏度较低,但仍是监测其术后复发转移的有效手段.

  • 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后PET/CT显像的临床价值

    作者:胡四龙;章英剑;朱蓓玲;施伟;孟志强;李蓓蕾;蒋国梁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检查评估肝细胞肝癌(HC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肿瘤活性及对转移灶的检出能力.方法 22例HCC患者TACE后进行18F-FDG PET/CT检查,以临床随访及部分病理结果为标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中,18例复发或转移,其余4例全身未见明显FDG代谢异常增高灶.16例患者肝内有1个或多个18F-FDG放射性增高灶,其中5例碘油沉积区和非碘油沉积区均有FDG浓聚灶,13例并发肝外转移病灶;2例肝内FDG显像阴性但腹膜后淋巴结放射性浓聚.转移灶分布:肺和淋巴结转移各9例,骨转移2例,门静脉瘤栓和膈脚转移各1例.经随访证实2例肝内18F-FDG显像为假阴性,18F-FDG PET/CT检查对肝内肿瘤复发或转移灶的探测灵敏度为88.9%(16/18),特异性为4/4,准确性为90.9%(20/22);全身显像对肿瘤复发或转移检测的灵敏度为94.7%(18/19),特异性为3/3,准确性为95.5%(21/22).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HCC介入治疗后的残留或复发灶探测有较高的灵敏度,对肝外转移病灶的检出具有独特的优势.

  • 18F-FDG PET/CT显像在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刘松涛;柳澄;姚树展;韩广秀;黄葵红;宁国庆;李昕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在恶性胸膜间皮瘤(MPM)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原发肿瘤病灶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ax)对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17例2002-2008年临床疑诊MPM患者18F-FDG PET/CT显像资料,测量病灶的SUVmax.将病理检查及临床随访证实的MPM患者按照有无转移分为2组,测定每例患者原发肿瘤病灶的SUVmax,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SUVmax对患者转移与否的诊断价值,判断预后.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 经病理及随访结果证实MPM 12例,良性胸膜病变5例,二者的SUVmax分别为5.78±1.81和2.72±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P<0.05).全身18F-FDG PET/CT显像诊断MPM的灵敏度为100%(12/12),特异性为4/5,准确性为94%(16/17),18F-FDG PET/CT显像有7例MPM伴有骨和(或)淋巴结转移.SUVmaxROC曲线分析表明曲线下面积(AUC)为0.80.结论 全身18F-FDG PET/CT显像对于MPM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原发肿瘤病灶SUVmax越高越易发生转移,预后越差.

  • 99Tcm-HL91乏氧显像在恶性肿瘤治疗后随访中的应用

    作者:苏新辉;吴华;黄劲雄;俞丹;陈贵兵;罗作明

    目的 评价99Tcm-4,9-二氮.3,3,10,10-四甲基十二烷-2,11-二酮肟(HL91)乏氧显像在恶性肿瘤治疗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37例胸部和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结束后3~12个月的临床随访中,CT检查怀疑肿瘤残余、复发或转移,再行99Tcm-HL91乏氧显像.目测定性分析,判定乏氧显像阳性病例,再用感兴趣区(ROI)技术对阳性病例进行半定量分析,计算肿瘤部位(T)与对侧相应部位或头皮(NT)的放射性比值(T/NT),并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均数t检验进行比较.以鼻咽内镜检查、病理活组织检查结果和12个月的临床随访资料作为判断肿瘤残余、复发或转移的依据,计算99Tcm-HL91显像和CT的诊断效能.结果 37例患者中,无肿瘤局部残余或复发病灶者19例,存在肿瘤局部残余或复发病灶者11例,有远处转移病灶者7例.(1)无肿瘤局部残余或复发组与肿瘤局部残余或复发组的T/NT比值分别为1.18±0.14和1.58±0.1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7,P<0.001).(2)99Tcm-HL91显像监测肿瘤局部残余或复发的灵敏度72.73%(8/11),特异性89.47%(17/19),准确性83.33%(25/30);CT监测肿瘤局部残余或复发的灵敏度63.64%(7/11),特异性84.21%(16/19),准确性76.67%(23/30).99Tcm-HL91显像与CT结果一致的有21例患者,99Tcm-HL91显像与CT联合监测此21例肿瘤残余或复发的灵敏度4/4,特异性94.12%(16/17),准确性95.24%(20/21).(3)7例转移患者,99Tcm-HL91显像阳性4例,CT均阳性.结论 99Tcm-HL91乏氧显像对恶性肿瘤治疗后局部残余、复发或转移灶的鉴别有一定价值,与CT联合可有效提高对恶性肿瘤治疗后局部残余、复发或转移灶的早期诊断效能.

  • McCune-Albright综合征伴Cushing综合征99Tcm-MDP骨显像及CT检查一例

    作者:朱瑞森;王阳;罗琼

    患者男,71岁,患Cushing综合征4年.患者满月脸,向心性肥胖,双下肢肌肉萎缩,皮肤见咖啡色色素沉着斑块,四肢皮肤菲薄、皮下血管走形明显.入院时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正常,血碱性磷酸酶(ALP)217(正常参考值15~112)U/L,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19.2(正常参考值1.6~13.9)pmol/L;血皮质醇8:00、16:00、次日0:00及次日8:00分别为676.2,618.2,607.2和560.3 nmoL/L,昼夜节律无明显变化,口服1 g地塞米松后8:00为731.4 nmol/L,次日8:00为626.5 nmoL/L,表明血皮质醇不受外源性地塞米松的抑制.

  • 11C-PIB PET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余大富;杨吉生

    一、[N-甲基-11C]-2-[4'-(甲氧基)苯基]-6-羟基苯并噻唑(11C-PIB)的研究背景2007年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NIH)公布有4500万美国人患阿尔茨海默病(AD),绝大部分年龄在60岁以上.患该病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而相应增大,普通人群中65~74岁者患病率为5%,65岁以上患病率每5年增加1倍,85岁以上将近半数患该病.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有约50%每年以10%~15%的比率发展为AD[1].

  • 诊断量与治疗量131Ⅰ全身显像检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病灶的比较

    作者:周久贸;李亚明;李雪娜;李娜;刘浩

    131Ⅰ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前小剂量的诊断性131Ⅰ全身显像(WBS)可以判定残留甲状腺组织情况和有无功能性转移灶,治疗后1周左右应冉进行WBS,可观察病灶对药物的吸收情况.笔者回顾分析了33例DTC术后行131Ⅰ治疗的患者,比较其诊断性和治疗量131Ⅰ WBS病灶的变化情况,现报道如下.

  • 131Ⅰ治疗Graves病合并白细胞减少的疗效分析

    作者:闫瑞红;崔晓宁;王鲁卿;周振虎

    Graves病(GD)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抗甲状腺药物(ATD)、手术及131Ⅰ治疗.ATD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是白细胞减少,甚至出现粒细胞缺乏.少数患者在GD确诊时就有白细胞减少,不宜行ATD治疗,有些患者由于合并心脏病又不适宜手术治疗.本科于2003年4月-2007年6月应用131Ⅰ治疗GD合并白细胞减少患者4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32P胶体持续低剂量率辐射对U87细胞的剂量生物效应

    作者:施常备;原荣;袁彬;许建林;王一羽;姚俊涛;李军;张宏兴;邢金良;汪静

    本研究尝试应用32P胶体对脑胶质瘤细胞U87进行持续低剂量率辐射,并分析其剂量生物效应.一、材料与方法1.U87细胞培养.U87细胞株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提供.应用96孔板进行细胞培养.

  • 利用Explora FDG4模块进行18F-氟乙酸盐自动化合成

    作者:张勇平;章英剑;王明伟;袁慧瑜;姚之丰

    目的 建立半衰期较长的18F-氟乙酸盐(FAC)的制备方法.方法 基于Siemens公司的Explora FDG4合成模块,增加3个试剂位和2个电磁阀,改编运行程序,以"两锅法"结合Sep-Pak简易分离柱的使用,完成18F-FAC的自动化合成.对荷W256肝癌大鼠行18F-FAC PET/CT显像.结果 该法合成时间为65 min,化学收率60%(时间校正),产品放化纯>98%.荷瘤大鼠PET显像示,30和120 min肿瘤标准摄取值(SUV)分别为1.37和1.20,肿瘤/前肢肌肉放射性比值分别为2.32和2.55.结论 用改进的Explora FDG4合成模块可以成功制备放化纯较高的18F-FAC.18F-FAC是一种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肝癌显像剂.

  • 18F-FECNT的生物分布特性及小动物PET显像研究

    作者:陈正平;王颂佩;李晓敏;刘春仪;唐婕;陆春雄;潘栋辉;徐宇平;杨敏;蒋泉福;黄洪波;周杏琴

    目的 探讨多巴胺转运蛋白(DAT)显像剂18F-N-(2-氟乙基)-2β-甲酯基-3β-(4-氯苯基)去甲基托烷(FECNT)的体内生物分布特性,并进行小动物PET显像研究,以评价其临床应用潜力.方法 自制18F-FECNT注射液,进行正常小鼠脑内分布、DAT阻断实验、正常和单侧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小动物PET脑显像.结果 正常ICR小鼠在给药后5,15,30,60,120,180 min的进脑量分别达2.22,1.20,1.02,0.78,0.71,0.67百分注射剂量率(%ID).给药后5~60 min内,药物在纹状体(ST)部位浓聚,纹状体/小脑(ST/CB)比值在5,15,30,60 min时分别为2.56,3.47,2.78,1.63.120 min后ST的放射性浓度下降至与其他脑组织相近.脑内DAT经β-CFT阻断的小鼠,其ST未见放射性浓聚.正常大鼠小动物PET显像图中sT显影清晰(ST/CB=2.18±0.16,n=3),双侧对称;PD模型大鼠未损毁侧sT放射性浓聚(ST未损毁侧/CB=2.01±0.23,n=3),而损毁侧ST放射性摄取不明显,与小脑相当(ST损毁侧/CB=1.04±0.05).结论 18F-FECNT能透过无损的血脑屏障浓聚于ST,对DAT具有高亲和性与特异性,是一种有临床应用潜力的DAT显像剂.

  • 32P-磷酸铬-聚 L-乳酸缓释粒子的制备及其放射性释出和生物分布

    作者:邵国强;王自正;刘璐;王峰;李少华;张乐乐;黄培林;杨敏;祁本忠

    目的 研制32P-磷酸铬-聚L-乳酸(CP-PLLA)缓释粒子,探讨不同配比对其理化性能的影响及植入正常小鼠肌肉后的放射性生物分布及作用特点等.方法 应用压制法制备32P-CP-PLLA缓释粒子,比较不同相对分子质量PLLA、不同原料配比制备粒子的体外溶蚀失重率、放射性释出率(RRR)及放射性自吸收系数(RSAC);采用经皮穿刺法将相同表面活度的32P-CP-PLLA缓释粒子和32P-CP胶体植入和注射至正常小鼠小腿肌肉组织,观察小鼠体内放射性生物分布、有效半衰期、作用特点和粒子体内失重率、RRR.用SPSS 12.0软件,多个样本均数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行t检验.结果 32P-CP-PLLA粒子为淡绿色圆柱体,形态圆整,质量及粒子内放射性分布均匀;RSAC受PLLA相对密度影响较小,随PLLA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增加;体外RRR随PLLA的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加而降低,随PLLA和CP胶体质量比增加而增加,比值为3:1时达峰值,然后逐渐降低,同时粒子脆性逐步增加.32P-CP-PLLA粒子肌肉植入后,体内失重率及RRR缓慢增加,以RRR增加尤为迅速,且释出32P-CP主要分布于粒子邻近肌肉组织,肝、脾和粒子侧骨骼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值为1.7887,1.6401和1.9470,明显低于胶体组(4.7523,3.9712和4.3174,t均>2.7,P均<0.05),其他脏器%ID/g值极低,峰值与胶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均<0.65,P均>0.05),植入靶位有效半衰期达13 d.放射性粒子周围弥漫性变性坏死区内未见正常肌肉纤维存在,肝、脾等重要脏器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32P-CP-PLLA通过自身溶蚀降解缓慢释出放射性,有效提高了植入靶位放射性滞留量和有效半衰期,有效射程内具有集中的生物学效应,可增加应用剂量、提高局部生物学效应并减轻对重要脏器的毒性和不良反应.

  • Hawkeye SPECT仪融合图像用于脑脊液鼻漏诊断和定位

    作者:张国旭;王治国;郝珊瑚;张彤;陈宪英

    目的 探讨Hawkeye SPECT仪融合图像对脑脊液鼻漏诊断和定位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33例确诊脑脊液鼻漏的患者,术前腰椎穿刺注射99Tcm-DTPA后120和180 min行脑池平面显像,然后分别在同一床位进行SPECT和CT扫描,扫描结束后,进行图像处理及图像融合,通过图像分析确定脑脊液鼻漏的漏口、漏道,并做对比分析.采用SAS 6.12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平面和融合显像的2组数据比较行χ2检验.结果 33例患者中,融合显像31例、平面显像30例颅底至鼻部有异常放射性浓聚影,其中融合显像有30例、平面显像有18例与手术证实漏口完全一致,其诊断灵敏度和定位准确性分别为93.9%(31/33),90.9%(30/33)和93.5%(29/31),78.3%(18/23).2种方法的诊断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P>0.05),定位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0,P<0.05).结论 99Tcm-DTPA脑池SPECT显像与同机定位cT图像融合作为灵敏、简便和定位准确的检查手段,可用于诊断和定位脑脊液鼻漏的漏口、漏道.

  •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131Ⅰ治疗:需要新思维和新方法

    作者:陆汉魁

    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国外学者就开始采用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疾病[1],其中Seidlin等采用放射性碘成功消除了甲状腺癌转移灶为很有影响的研究报道.国内在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应用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癌,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131Ⅰ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已发展成对该病术后后续治疗的首选治疗或经典治疗方法.

  • 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正电子显像衰减校正实验研究

    作者:杜建强;程木华;李小华;朱丽娟;常钢

    目的 用Jaszczak模型及心肌模型检测及评价SPECT和正电子符合探测显像衰减校正在肿瘤和心肌显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用Jaszczak模型充满18F-脱氧葡萄糖(FDG)溶液,充分混匀,分别在Vertex Plus机型和Hawkeye机型上做模型图像的采集并进行图像重建.结果 Vertex Plus衰减校正后的图像质量明显改善,周边和深部的计数之差减少,深部的计数得到补偿.校正后的图像可以发现直径为9 mm的"冷"区,而7 mm的"冷"区则难以辨认,"热"区可以分辨到6 mm.Hawkeye衰减校正后的圆形"冷"区有较大的改善,校正前对直径在12 mm以下的"冷"区都无法显示,中央的"冷"区几乎与本底相似,难以分辨,周边的放射性与中央部分的放射性计数差距较大.校正后的图像可以发现5个"冷"区,而7 mm的"冷"区则难以辨认.结论 衰减校正的模型实验显示用137CS作为穿透射线方法的校正效果优于Hawkeye X线球管,不仅明显改变图像质量,而且可以明显改善空间分辨率,在"冷"区可以显示到直径9 mm,而"热"区则可以显示到6 mm.

  •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对胰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

    作者:陆云;刘兴党;李鼎;邓守真

    目的 对比分析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与多个糖类抗原(CA)血清浓度,探讨TPS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血清标本来自慢性胰腺炎患者33例,非胰腺恶性肿瘤患者35例,胰腺癌患者34例.TPS测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CA19-9和CA125测定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A50和CA242测定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量数据采用SPSS 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胰腺癌患者血清TPS[(386.5±315.1)U/L]和CA19-9[(10 820.9±389.7)kU/L]均明显高于慢性胰腺炎患者[分别为(86.2±28.1)U/L,(61.5±24.7)kU/L;F=936.42和2217.09,P均<0.001].其中,TPS灵敏度为70.6%(48/68),特异性57.4%(39/68);CA19-9灵敏度为82.4%(28/34),特异性77.9%(53/68).联合使用TPS与CA19-9、CA50、CA125和CA242,可显著增加灵敏度(94.1%,32/34),减少漏诊率.结论 TPS作为CA19-9的有益补充,可提高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

  • 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及软骨凋亡相关因子的影响

    作者:胡绍先;孔芳;柯丹;苏敏;雷小妹;涂巍;沈桂芬;何培根

    目的 探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疗效,以及对滑膜和软骨细胞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的影响.方法 设立正常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法用生Ⅱ型胶原和不完全弗氏佐剂诱导CIA大鼠模型,分为模型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99Tc-MDP组(每天1次尾静脉注射99Tc-MDP,按体质量0.04 μg 99Tc/kg)和甲氨蝶呤(MTX)组(按体质量每周1次尾静脉注射MTX 1 mg/kg),采用关节炎指数(AI)评价各CIA组大鼠关节炎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滑膜及软骨细胞bcl-2和bax表达;应用SPSS 13.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99Tc-MDP和MTX均能减轻CIA大鼠关节炎程度,降低AI评分,改善CIA大鼠关节滑膜炎的病理学变化.(2)与正常对照组[bcl-2:(7.56±1.18)%,bax:(6.14±1.71)%]比较,CIA模型对照组滑膜bcl-2和bax表达明显升高[(39.30±0.53)%、(27.37±2.45)%;q=46.27,24.57,P均<0.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99Tc-MDP组和MTX组滑膜细胞bcl-2水平降低[(30.24±2.09)%、(27.25±3.33)%;q=13.20,17.56,P均<0.001],bax表达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3)在软骨细胞中,CIA模型对照组bcl-2和bax表达[(20.20±2.78)%、(36.40±1.6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9.91±4.09)%、(6.71±3.50)%;q=10.51,37.01,P均<0.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99Tc-MDP组和MTX组bcl-2增高[(26.58±2.52)%、(27.06±1.92)%;q=6.53,7.01,P均<0.001],而bax水平降低[(24.26±2.75)%、(23.53±0.74)%;q=15.12,16.04,P均<0.001],bcl-2/bax比值增高.结论 凋亡相关因子bcl-2和bax的异常表达与CIA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99Tc-MDP能够减轻CIA大鼠关节炎程度,调节滑膜和软骨细胞bcl-2、bax表达,提示99Tc-MDP对CIA的治疗机制可能与促进滑膜细胞凋亡、抑制软骨细胞凋亡有关.

  • 发挥核医学优势推动甲状腺癌治疗

    作者:谭建

    甲状腺癌患病人数占人类所有恶性肿瘤患病人数的1%~2%.甲状腺癌的死亡率较低,其死亡人数约占所有因癌症死亡病例的0.5%.人群中的年发病率(0.5~25)/10万,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占甲状腺癌的70%左右.不同地区、种族、性别和年龄之间有较大的差别.

  • 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刺激状态Tg预测131Ⅰ清甲治疗后Tg水平的价值

    作者:高再荣;常伟;崔坤炜;曹卫;曹国祥;黄代娟;张永学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刺激状态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预测131Ⅰ清除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治疗后Tg水平的价值.方法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38例,其中男28例,女110例,年龄6~70岁,平均39.4岁.所有患者均已行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术,其中102例同时进行了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于术后3~4周行131Ⅰ清甲治疗.131Ⅰ清甲治疗前后定期复查血清FT3、FT4、促甲状腺激素(TSH)、Tg抗体(TgAh)和Tg水平.采用SPSS 13.0软件行相关分析和两样本均数差异的t检验.结果 甲状腺切除术后和清甲治疗后刺激状态血清Tg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960,P<0.01),清甲治疗后Tg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术后Tg水平分别为(199.8±327.7)μg/L、(3.5±5.6)μg/L,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7,P<0.01).76%(78例)患者有颈部淋巴结转移,41%(446枚)切除的淋巴结为阳性.颈部淋巴结转移数与术后及清甲治疗后刺激状态Tg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697,0.633,P均<0.01).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刺激状态Tg可有效预测131Ⅰ清甲治疗后Tg水平,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术结合颈部淋巴结清扫术能有效降低清甲治疗后Tg阳性率.

  • 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Ⅰ清甲治疗疗效的因素分析

    作者:傅宏亮;王辉;吴靖川;李佳宁;邹仁健;杜学亮

    目的 回顾性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残余甲状腺组织131Ⅰ清除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80例DTC术后首次接受131Ⅰ清除甲状腺残余组织(简称清甲)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小剂量131Ⅰ全身显像的方法作为131Ⅰ清甲疗效的判断依据,显像中甲状腺床位置未见放射性浓聚视为清甲成功.分别采用χ2检验和Binary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患者性别、年龄(<45岁和≥45岁)、病理类型(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甲状腺外有无转移、残余甲状腺质量(少、中、多)、24 h甲状腺吸碘率(<10%、10%~20%、>20%)、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阴性和阳性)和促甲状腺激素(TSH,<30、30~60、>60 mU/L)水平及131Ⅰ剂量(<1850 MBq、1850~3700 MBq、>3700 MBq)对131Ⅰ清甲疗效的影响.结果 80例DTC术后患者,一次131Ⅰ治疗成功清甲为58例,有效率为72.5%.经χ2检验,24 h甲状腺吸碘率、残余甲状腺质量及131Ⅰ剂量3项变量对131Ⅰ清甲治疗的疗效产生影响,各组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92,9.528,15.085,P=0.012,0.009,0.001);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甲状腺外有无转移、血清Tg和TSH水平对131Ⅰ清甲治疗的疗效影响不显著,各组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6,0.051,0.322,0.010,0.006,2.575,P均>0.05).经Binary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残余甲状腺质量(X1)和131Ⅰ剂量(X2)2项变量入选终方程P=e(-0.865-0.868X1+1.677X2)/[1-e(-0.865-0.868X1+1.677X2)],Wald值分别为3.752和9.130,P值分别为0.049和0.003.结论 DTC术后131Ⅰ清甲治疗的疗效主要取决于131Ⅰ治疗剂量和残余甲状腺的质量,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甲状腺外有无转移、血清Tg和TSH水平、甲状腺吸碘率无关.

  • 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特征及131Ⅰ治疗分析

    作者:陈泽泉;罗全勇;陈立波;丁颖;余永利;陆汉魁;朱瑞森

    目的 探讨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特征及评价131Ⅰ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共38例儿童及青少年DTC患者,平均年龄16.4岁,男10例,女28例,男女比例为1:2.8;其中37例为乳头状癌,1例为滤泡状癌.所有患者均伴有淋巴结转移,其中单纯淋巴结转移21例,合并肺转移15例,同时合并脑转移和骨转移2例.23例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7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5例行单叶甲状腺切除,2例行部分甲状腺切除,1例行单纯肿瘤切除.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131Ⅰ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 131Ⅰ治疗后随访1~17年,无瘤生存14例,病情明显缓解16例,病情稳定8例.所有患者未出现新的转移及继发肿瘤.结论 儿童及青少年DTC易转移及复发,术后行131Ⅰ治疗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18F-FDG及11C-乙酸盐PET/CT诊断原发及转移性肝细胞癌:一项前瞻性研究的价值与不足分析

    作者:陈思蓉;何志礼

    肝细胞癌是亚洲地区发病率高的肿瘤之一,因此有众多的研究涉及肝细胞癌.然而,在研究中所用统计学方法和技术等不当易得出不正确的概念和结论.作者就已发表在美国<核医学杂志>上的<18F-FDG及11C-乙酸盐PET/CT诊断原发及转移性肝细胞癌的前瞻性研究>一文提出了一些不同观点,希望这方面的研究者能掌握正确的统计学方法、诊断标准及样本人选标准.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