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肠外与肠内营养杂志

肠外与肠内营养

肠外与肠内营养杂志

Parenteral & Enteral Nutrition 장외여장내영양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9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810X
  • 国内刊号: 32-147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8-2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肠外与肠内营养》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李宁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不同营养治疗途径对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缺损术后病人营养状态的影响

    作者:邹琛;周萱;黄国伟;刘梅

    目的:通过NRS 2002营养风险评估和PG-SGA量表评估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缺损术后病人不同营养治疗途径的效果,为该类病人合适的营养支持时机和方式.方法:采用营养筛查NRS2002评估表对50例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缺损术前病人进行营养风险评价,根据营养小组的意见,将病人分为两组:混合营养支持治疗组(SPN+EN)和常规营养支持治疗组(TEN).分别检测两组病人术前、术后1d、7d、13d的淋巴细胞计数(LYM)、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钾离子(K)、钠离子(NA)、氯离子(CL)及营养风险筛查得分(NRS)等指标,以观察两组营养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人各项指标在手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时间段SPN+EN组的钾离子(K)、钠离子(Na)水平均显著高于TEN组;血红蛋白(HB)和NRS得分在术后13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计数(LYM)和氯离子(CL)分别在术后1d和术后7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SPN+EN组检测指标水平均高于TEN组.结论:通过NRS 2002对病人进行术前营养风险评估,术后采用PG-SGA量表评估观测治疗效果,实施营养治疗的调整和干预,及时有效地提供足量的能量和蛋白质,纠正病人电解质、酸碱失衡,改善术后病人应激状态.并证实了营养支持治疗模式从单一的TEN趋向EN联合SPN的方式.

  •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风心病合并恶液质病人术后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作者:潘灵爱;黄晓波;王艺萍

    目的: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风心病合并恶液质病人术后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我科收治的60例风湿性瓣膜病心脏恶液质综合征的病人,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A组(常规肠内营养计划+超声监测GRV组)和B组(常规肠内营养计划+胃液回抽监测GRV组),分别根据GRV调整营养方案,从而比较两组营养状态、并发症、营养达标时间和住ICU时间的区别.结果:两组病人在Hb、TP、ALB水平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营养状态优于B组;两组在胃潴留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上也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发生率更低;A、B两组达到目标喂养量时间分别为(3.02±0.78)d、(4.89±0.69)d,A组达到目标喂养量的时间少于B组(t=2.278,P=0.019).A、B两组住ICU时间两组分别为(10.41±1.98)d、(11.39±1.75)d,A组的住ICU时间少于B组(t=2.384,P=0.015).结论:床旁超声监GRV可以更准确地指导风心病合并恶液质病人术后病人肠内营养的应用,改善营养状态,更快达到目标喂养量,缩短住ICU住院时间,减少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

  • 修订版微型营养评价简表在内科老年住院病人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曲正;张华明;郭享;关英俊

    目的:评价修订版微型营养评价简表(MNA(R)-SF)在内科住院老年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采用MNA(R)-SF、full MNA(R)评估105名内科住院老年病人的营养状况,分析两者相关性、一致性.结果:BMI-MNA-SF和CC-MNA-SF两种评估方法与full MNA(R)高度正相关(r分别为0.908,0.8381,P<0.001).一致率分别为83.81%,68.57%.根据full MNA(R)的分级标准,分别按MNA≥24分、MNA≥17分二分类分组,BMI-MNA-SF的敏感性、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均较高,CC-MNA-SF的大部分指标稍低于BMI-MNA-SF.在前一分组中BMI-MNA-SF和CC-MNA-SF曲线下面积(95%可信区间)分别为0.951(0.916,0.985)、0.938(0.894,0.983);后一分组中分别为1.000(1.000,1.000)、0.985(0.963,1.000),P<0.001.BMI-MNA-SF和CC-MNA-SF均未漏诊“营养不良”.结论:对于内科老年住院病人,BMI-MNA-SF和CC-MNA-SF都是简洁、有效的营养筛查工具,在BMI不易获得的情况下,CC-MNA-SF是可靠的选择.

  • 营养干预对头颈部肿瘤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反应的影响

    作者:王剑锋;方芳;于雷

    目的:探讨营养干预对头颈部肿瘤放疗病人营养状态及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反应的影响.方法:68例接受放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营养干预组(33例)和对照组(35例),分析比较两组在放疗前、放疗结束时、放疗后1个月的营养状况评分、平均体质量、体质指数和急性粘膜反应分级.结果:放疗前两组营养评估分数无统计学差别(P>0.05).在放疗结束,放疗结束后1个月时,营养干预组的营养评估分数明显低于相应时间点的对照组(P< 0.001,P<0.05);对照组的评估分数明显高于放疗前(P<0.001,P<0.05).放疗开始后营养干预组体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在放疗结束时,营养干预组平均体质量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点的对照组(P<0.001);对照组的平均体质量明显低于放疗前(P< 0.001).营养干预组体质指数基本保持稳定;在放疗结束,放疗结束后1个月时,营养干预组体质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01,P< 0.05);对照组的体质指数明显低于放疗前(P<0.001,P< 0.05).在放疗中两组严重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反应(Ⅲ+Ⅳ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放疗结束后1个月时,营养干预组总的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反应(Ⅰ+Ⅱ+Ⅲ+Ⅳ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 2=4.556,P<0.05,P<0.05),严重反应(Ⅲ+Ⅳ级)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X 2=4.712,P=0.030,P<0.05).结论:营养干预可以有效维持头颈部肿瘤放疗病人的营养状态,促进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反应的恢复.

  • 早期肠内营养对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作者:金鑫;史颖;王德超;刘海燕;王惠凌;李伟彬;王剀;丁然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分析.选取2011年5月至2017年5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NICU收治接受鼻饲饮食及机械通气治疗共36例GBS病人.其中,18例在机械通气24 h内给予EN支持(早期组),18例机械通气24 h后给予EN支持(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营养状态、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NICU停留时间、治疗后APACHEⅡ评分、病死率等临床指标变化.结果:早期组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NICU停留时间、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营养状态指标优于对照组.同时,腹泻、消化道出血、应激性高血糖等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病死率较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应用EN支持治疗,可改善病人营养状态,有助于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脱机时间,降低病死率,改善病人预后.

  • 阿尔茨海默病营养状态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婵娟;王峥;李玲;马玉苹

    目的:探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病人的营养状况及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以了解AD病人的营养状况,同时为临床医师干预其营养状况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老年神经科住院AD病人60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50例,采用实验室检查指标、微型营养评估精法(MNA-SF)及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调查营养状况与认知功能,并分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D组与正常老年人组比较,实验室检查指标及MNA-SF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D病人MNA-SF分值与MMSE分值呈显著正相关(r=0.59,P<0.05).结论:AD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很高,且与认知功能相互影响,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医护人员营养学知识的普及,加强AD病人的营养支持.

  • 肝衰竭病人疾病营养知识、饮食态度及行为调查分析

    作者:李翔;张卫青;高飞

    目的:调查肝衰竭病人疾病相关营养知识、饮食态度、饮食行为(KAP),在了解其疾病营养KAP水平的基础上,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为进一步制定针对性的营养教育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于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178例肝衰竭病人进行疾病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问卷的现场调查.结果:肝衰竭病人疾病营养KAP的条目均分为(1.56±0.44)分.各维度条目均分中,饮食态度高为(1.80±0.50)分,营养知识低为(1.39±0.60)分.KAP各维度得分与病人PG-SGA分级呈显著负相关(P< 0.01).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疾病诊断为肝衰竭病人疾病营养KAP的影响因素.结论:肝衰竭病人疾病营养知识普遍不足,饮食态度较为积极,但饮食行为表现中等.肝衰竭病人疾病营养知识、饮食态度及行为水平的提高,对于病人营养状况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强对文化程度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及病程较短病人的关注,促进病人营养知识向正确的饮食行为的转变,从而达成提高病人营养支持效果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 多模式健康宣教在ERAS胃癌病人术后早期饮水进食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作者:杨洋;夏灿灿;江志伟;牛琼;唐蓉蓉;彭南海

    目的:探讨多模式健康宣教对加速康复外科(ERAS)胃癌病人术后早期饮水进食的影响.方法:将行胃癌根治术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多模式健康宣教,细化、量化了饮水进食的指导方案;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健康宣教方法.比较两组病人术后饮水进食的依从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人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饮水进食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病人出院满意度中的健康宣教项目,观察组与对照组比为(19.50±0.50)vs (16.12±3.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病人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低于对照组,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模式健康宣教在ERAS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进食中的应用安全有效,提高了依从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实现了术后早期饮水进食的量化指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炎症性肠病中的营养不良与少肌症

    作者:卞冬生

    炎症性肠病目前尚无完全治愈的方法,但药物、营养、和手术治疗可以使疾病缓解.营养不良是炎症性肠病主要的并发症,导致预后、生活质量恶化.同时,炎症导致机体骨骼肌、脂肪、骨代谢紊乱,引起少肌症,因此对于炎症性肠病的营养不良判定同时不能忽视少肌症.

  • 重水标记法测定大鼠血浆清蛋白合成动力的研究

    作者:田颖;孟婵芳;时明慧;戴倩倩;彭景;陈玉

    目的:以重水(2H2O)为示踪剂测定大鼠血浆清蛋白合成动力学的相关参数.方法:将20只SD大鼠以腹腔注射、日常饮水的形式标记2H2O,分别在首次标记后的第1、3、5、6、10周末,各取4只大鼠心脏穿刺取血浆.三氯乙酸/乙醇法提纯血浆清蛋白并用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将提纯的清蛋白酸水解,分离纯化清蛋白中的丙氨酸及血浆游离丙氨酸,并衍生,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检测血浆清蛋白中2H-丙氨酰基的丰度和血浆游离丙氨酸中2H的丰度.计算清蛋白的分数合成率、合成动力学方程.结果:血浆清蛋白的分数合成率为15.3%/w,合成动力学方程为ft=1.256×(1-e-0.153t).结论:重水标记法能有效测定血浆清蛋白的合成动力学参数,适用于机体代谢相关的生理、病理机制研究.

  •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外周血细菌DNA分子谱图

    作者:唐春;赵晓璠;何琴;童智慧;王晨阳;李秋荣;黎介寿

    目的:构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外周血细菌DNA分子谱图,探讨细菌易位与SAP感染并发症形成的潜在联系.方法:30例SAP病人纳入本研究,依据病情分为脓毒症组、脓毒症休克组和感染组,每组10例.收集病人外周血,提取DNA,PCR扩增后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对明显条带进行切胶回收和测序,确定细菌种属.结果:脓毒症休克病人外周血细菌DNA阳性率为100%,均由3种以上细菌组成,超过一半病人细菌达5~8种,常见细菌为大肠杆菌、凝结芽孢杆菌、恶臭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阳性率均超过40%.脓毒症病人外周血细菌DNA阳性率为90%,由2~4种细菌构成,常见细菌为恶臭假单胞菌、福氏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阳性率为20%~60%.感染组病人外周血细菌DNA阳性率为70%,多为单一种类细菌.结论:不同病情SAP病人外周血细菌谱图有显著差异,多细菌易位可能在全身性感染形成起重要作用,加深了我们对SAP脓毒症发生机制的理解,为临床感染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 饥饿性酮症并脂代谢紊乱的营养支持

    作者:岳向峰;阚琳玮;蒋婧;康建;张晓坚

    长期摄食不足的病人容易发生饥饿性酮症[1],为肝糖原耗竭、脂肪分解代谢增强但氧化不全而产生大量酮体(丙酮、乙酰乙酸、β-羟丁酸)所致.正常体重的成人持续处于饥饿状态约5~7 d,可出现饥饿性酮症[2-3].早期表现为四肢无力、疲乏、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后期可出现头痛、深大呼吸,继而出现意识障碍、昏迷,少数病人有腹痛.但由于饥饿性酮症早期症状的非特异性,容易被其他疾病表现所掩盖,不能引起临床的重视,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4].现将临床营养药师参与的1例饥饿性酮症合并脂代谢紊乱加重病人,在进行规范化的肠外营养支持后病情得到改善的情况介绍如下.

  •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对胃肠吻合口的影响

    作者:李世宽

    超过80%接受手术的病人经历过手术后疼痛,手术后疼痛是病人接受手术之后重要的应激因素;其限制了病人的早期活动,导致病人卧床时间增加、以致增加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炎的风险;由于疼痛影响食欲以及卧床导致胃肠功能恢复延迟,导致病人进食减少而不得不接受更长时间的人工喂养(肠外或/和肠内营养);因此手术后疼痛不仅影响了病人的舒适度和睡眠,也增加了并发症的风险,并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消耗.

  • 改进“围手术期处理”提高外科治疗质量

    作者:黎介寿

    35年前,我曾与一组对手术治疗感兴趣的多个医院相关科室医师其中有外科、心脏科、呼吸科、血液科、肿瘤科、麻醉科以及放射科等的医师,研讨怎样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首先对“围手术期”的定义进行了讨论.以往我们只对手术前、手术与手术后的含义及分期有所了解.1980年以后,国外出现了“围手术期”(Perioperative)一词,将手术前、中、后概括在一起.如何界定这一阶段?妇产学中对“围产期”有一明确的时间划定,是指“从妊娠后28周至分娩后1~4周的时间段”(perinaal period).

  • 营养领域的研究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的申请

    作者:章黎

    半个世纪前,营养支持因外科病人的对营养的迫切需求应运而生,被称为“外科营养”,经过60多年的发展,随着对机体代谢的理解深入和疾病治疗的理念更新,营养支持被推广应用于临床各学科,成为现代外科学发展的四大里程碑之一.由此临床营养也得到迅速发展,近年来有学者认为,营养不仅可提供能量底物,同时具有免疫调控、减轻氧化应激、维护胃肠功能和结构、降低炎症反应、改善病人的生存率等作用,逐渐将“营养支持(nutrition support)”概念向“营养治疗(nutrition therapy)”转变,体现了营养支持从辅助治疗范畴逐渐成为主要治疗措施之一.

  • 世界腹腔学会第8届年会介绍

    作者:刘颂

    “世界腹腔学会(WSACS-the Abdominal Compartment Society)”始建于2004年,原名“世界腹腔间隙综合症学会(World Society of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此后为了拓展学术涵盖范围,更名为“世界腹腔学会”.该学会旨在促进腹高压(IAH,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腹腔间隙综合症(ACS,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等相关腹腔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加深对其病理生理过程的认识,制定相关国际性指南,终改善此类疾病的诊疗水平.

肠外与肠内营养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