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血液磁极化治疗口腔扁平苔癣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血液磁极化疗法治疗口腔扁平苔癣(OLP)的疗效.方法:口腔扁平苔癣95例随机分为两组,血磁组采用血液磁极化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病损的改变.结果:血磁组总有效率达84.58%,对照组为62.16%,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磁极化疗法是治疗口腔扁平苔癣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60例分析
静脉溶栓治疗目前已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有效的溶栓治疗对于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有决定性意义.作者自1994年以来应用国产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60例,并与常规治疗组60例对比研究,探讨基层医院静脉溶栓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100例损伤与中毒致残、致死病案分析
目的:分析损伤与中毒致残、致死原因及相关因素,提出控制和减少损伤、中毒致残与致死的措施. 方法:查阅我院1998年1月~2002年12月相关科室(如:急诊科、骨科、神经外科等)病例1 068份,对100例损伤与中毒致死、致残样本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00例损伤与中毒致残、致死病例中,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农民明显高于干部;煤矿、建筑工人伤亡比较高;农村高于城市;青壮年是损伤与中毒致死、致残的高发人群. 结论:加强管理,普及大众文化教育及交通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及法律常识;保护弱势群体,提高安全防护措施,从而有效降低损伤与中毒致残、致死率.
-
急诊溶栓治疗5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估急诊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方法:对50例发病至溶栓≤6h内就诊至溶栓时间<3h者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在发病2h以内接受溶栓者占28%;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60%,无1例死亡;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为8%;30d内病死率为2%.结论:急诊溶栓能较大限度地减少治疗耽搁时间,再通率达81.6%.通过加强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处理,证明是安全可行的,且对预后有显著的益处.
-
开放性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
开放性踝关节损伤常造成多骨骨折或合并脱位,创面污染严重,局部软组织挫伤,皮肤缺损,早期治疗复杂,常遗留不同程度的创伤性关节炎.我们自1997年3月~2003年2月共收治26例分析探讨如下.
-
弥漫性轴索损伤27例诊治体会
目的:分析总结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治疗特点.方法:对4年间27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受伤方式、临床表现、影像学及治疗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死亡8例,植物生存2例,重残7例,轻残6例,恢复良好4例.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具有意识障碍严重,诊断和治疗困难,预后差等特点,应结合病人情况采用综合治疗.
-
法莫替丁预防脑卒中应激性溃疡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组织胺H2受体阻滞剂预防脑卒中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病人分为预防和对照两组,预防组用法莫替丁20mg每日2次静脉滴注:对照组用西米替丁0.2g每日3次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d.结果:两组比较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法莫替丁为预防脑卒中应激性溃疡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
胃壁荷包缝合预防机械吻合器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胃壁荷包缝合预防机械吻合器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疗效.方法:临床应用前,选择胃大部切除离体标本,用GF-I型26、28、31三种型号消化道管状吻合器,分别做胃壁荷包缝合前后切割试验,发现胃壁做直径2.0cm荷包缝合切割后口径平均增大0.5cm左右.临床术后观察指标:进食情况,吻合口大小及钡剂返流状况.结果:吻合口狭窄发生率0.38%;普食率86.4%,有返酸返流症状占有10.57%.结论:该吻合方式吻合后取出吻合器抵钉座顺利方便,不致造成吻合口撕裂,术后钡餐造影吻合口平均直径23mm,与食管解剖直径相近,能预防吻合口狭窄,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进普食者居多).
-
早发性帕金森病3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早发性帕金森病与中老年帕金森病的临床特点及药物疗效的异同.方法:对35例早发性帕金森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与中老年帕金森病的临床特点不同,典型的搓丸样震颤及齿轮样肌强直少见,一般不累及智力和精神,病情进展缓慢,病程长,对安坦及美多巴效果好.结论:早发性帕金森病与中老年帕金森病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各有异同.
-
新生儿医院感染探讨与分析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病原体特点及相关因素的分析,为预防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提供依据和防治对策. 方法: 收集2000年7月1日~2003年7月1日儿科病房住院新生儿病例,对医院感染发生率、致病菌特点、感染部位及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1%,主要致病菌以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杆菌等为主. 结论: 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增强患儿免疫力,注意病房空气流通,减少陪侍及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并提倡合理使用抗生素,为患儿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有效地控制了医院交叉感染,降低了新生儿医院感染率.
-
股骨干骨折术后再骨折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原因和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通过对1995年~2003年2月收治16例股骨干骨折术后再骨折病人进行重新手术内固定加植骨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6例患者经TCP或带锁髓内钉重新作内固定,均临床治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用TCP或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可避免应力遮挡,促进骨折愈合.
-
一清胶囊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一清胶囊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方法:采用一清胶囊治疗慢性咽炎155例,同时采用红霉素片+病毒灵片治疗50例作对照观察.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一清胶囊治疗慢性咽炎较为理想.
-
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1990年1月~2002年12月间治疗的50例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择期手术病人无死亡,术后感染率为16%.急诊病人(包括漏诊)死亡率22%,术后切口感染率40.6%.结论:重视病史的采集,完善各种常规检查及生化检验,减少漏诊,正规应用胰岛素是围手术期处理的关键.
-
血小板活化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在U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国内第一株抗人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单克隆抗体SZ-51测定UA患者血小板膜表面GMP-140的变化,同时观察血浆TXB2和6-K-PGF1α的改变.结果:UA在心绞痛发作时,GMP-140、TXB2、6-K-PGF1α均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和对照组,后二者无明显差异.心绞痛终止后,升高的GMP-140全部恢复正常水平.结论:UA患者体内血小板明显激活.心绞痛发作时可根据GMP-140是否增高以及增高程度来鉴别SA和UA,并判断预后.
-
镍钛聚髌器与AO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
目的:比较两髌骨骨折内固定方法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髌骨骨折103例,其中67例采用镍钛聚髌器内固定,36例采用AO张力带内固定.结果:镍钛聚髌器组:优57例,良7例,中3例;AO张力带组:优30例,良4例,差2例.结论:镍钛聚髌器和AO张力带组均有良好疗效,但完成张力带需有条件.
-
下肢深静脉血栓16例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低分子量肝素、华法令结合选择性溶栓治疗1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16例病例中,基本治愈者14例,有效者2例,无无效病例,达到临床治愈时间平均5.85d(3d~10d).2例急性血栓形成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争取做到早诊断,早期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华法令结合溶栓治疗,提高疗效.
-
脊髓脂肪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总结脊髓脂肪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体会. 方法:回顾8例脊髓脂肪瘤的临床表现及肿瘤部位、手术情况.结果:本组2例近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7例术后症状改善,其中3例完全恢复正常,1例无变化.结论:脊髓脂肪瘤应行椎板切除及肿瘤大部切除,使脊髓得到充分减压症状得到长期改善,不可强求全部切除肿瘤而加重脊髓损伤,特别强调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及超声吸引的重要性.
-
急性胆囊炎手术时机的选择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的佳手术时机及条件.方法:回顾分析近4年来收治的3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外科处理资料.结果:通过实施手术治疗,痊愈25例,保守治疗好转出院6例,死亡1例.结论:根据密切的临床观察,找出必备的符合条件,早期做出诊断,在积极抗休克、抗感染及治疗并发症后,选择适时的手术治疗和简明精细的手术操作,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吻合口漏的临床治疗
目的:了解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治疗.方法:根据漏口的大小及发生的时间采取进食、全身支持疗法、肛内放置自制水囊导管及结肠造口等不同的方法治疗.结果:本组病例除1例严重感染死亡外均获痊愈.讨论: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根据漏口的大小及发生的时间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病情的恢复至关重要.
-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矫正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手术的经验.方法:126例先天性心脏病均在浅低温(32℃~34℃)不阻断主动脉,心脏不停跳施行心内畸形矫正术.结果:全组均无气栓发生,术后低心排血量5例,室性心律失常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亡1例,死亡率0.79%.结论: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简化手术操作,缩短体外循环时间.
-
骨科长期卧床病人便秘原因的分析与对策
目的:分析骨科长期卧床病人便秘的原因寻找相应的对策.方法:对103例骨科长期卧床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饮食以及生活习惯的指导,特别是给予精神心理方面的护理后病人在2d以内能够顺利大便.结论:对骨科长期卧床病人进行有效的预防,选择适当合理的方法,能有效的解决便秘问题,达到减少痛苦尽早康复的目的.
-
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重要部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整体护理的提出,给护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使护理这门科学得到了发展和提高,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在整体护理的实施中我们体会到: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重要部分,心理护理是叩开心灵的钥匙,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具有良好的心境,积极地配合治疗护理,便于我们整体护理的实施.现将我们的体会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静脉炎的防护
静脉化疗仍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如肝癌、肺癌、胃癌、食道癌)延长其缓解期的主要方法,化疗用药剂量大、浓度高、用药时间长,患者一般需静脉穿刺输液无数次,加之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大,易形成静脉炎和静脉闭塞,因此,保护静脉特别重要.
-
48例重症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护理体会
咽下综合征系新生儿出生时咽下混有胎粪或血液的羊水,刺激胃粘膜使胃酸和粘液分泌增多而引起的呕吐,一般症状轻者对症处理即可,症状重者如护理不当,容易出现误吸而致吸入性肺炎,甚至可窒息死亡.因此,做好新生儿呕吐的观察和护理,及时诊治,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非常重要.我院儿科2000年1月~2003年3月收治新生儿咽下综合征106例,其中重症患儿48例,现将重症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婴儿营养性贫血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营养性贫血是小儿的常见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为了探讨婴儿营养性贫血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以适应小儿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对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水和能量需要相对多的特点,使婴儿能够健康地成长.我科自2001年6月~2003年12月住院婴儿1 900例中,其中180例确诊为营养性贫血,现总结如下.
-
对乳腺增生症患者的健康教育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家庭及其社会因素对人体造成的压力,使女性乳腺增生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而大部分女性对该病认识不足、知识缺乏,从而不仅加重了她们的心理负担,而且对疾病的治疗也产生了负面影响.为了消除病人的紧张心态,提高自我护理和自我监测能力,通过交谈和书面材料等形式,针对性地对病人进行了相应的健康教育,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79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分析
目的:了解我市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的状况及分布规律,为预防和控制急性职业中毒提供科学依据和防治对策.方法: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我市5年间发生的79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进行了分析.结果:中毒严重程度集体企业大于国有企业,病死率58.82%;急性职业中毒以地矿、冶金、化工系统多发;中毒的毒物种类主要为CO、CO2等;中毒原因主要为违章作业,其次为防毒设施效果差或者根本无防护设施及职工缺乏安全卫生防护知识.结论:急性职业中毒应作为我市职业病防治的重点,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
自体MSC的研究现状与临床展望
阐述骨髓基质(MSC)细胞移植在神经领域的应用及治疗神经疾病的可能机制.特别是自体MSC易获取,易分离培养,迁徒性好,移植方法简单,应用前景广阔.渴望尽快把MSC移植用于脑卒中、脑损伤、多化性硬化、脊髓损伤及外周神经疾病等的临床治疗.
-
高血压诊治现状及前瞻
高血压是影响人类健康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的高低程度,直至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高血压协会(ISH)和美国才取得共识.
-
RNAi技术及抗HBV治疗研究进展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 RNAi )是由21个~23个核苷酸组成的双链RNA(dsRNA)所引发的生物细胞内同源基因转录后沉默的现象,是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基因调控机制.利用RNAi技术的高效性和特异性抵御病毒感染及其它外源性核酸入侵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针对乙肝病毒感染这一全球性的健康问题,RNAi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干扰素对HepG2.2.15细胞表达HBVM及p53蛋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α-2b干扰素对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和HBeAg、HBV-DNA水平和对p53蛋白的影响作用.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培养HepG2.2.15细胞悬浮液中HBV-DNA ,HBsAg和HBeAg含量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p53蛋白在培养细胞中的含量和分布;计算α-2b干扰素对HBV及相关抗原的抑制率.结果:α-2b干扰素在1000IU/mL-5000IU/mL浓度范围内呈剂量相关性抑制.当浓度达3000IU/mL,作用至第5d时,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率分别达89.32%、87.23%和82.66%,并趋于稳定.免疫组化染色,治疗组p53蛋白颗粒增多,与细胞核相联,胞浆颗粒稀少.结论:α-2b干扰素可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HBV-DNA,并能影响p53蛋白的表达和分布,提示α-2b干扰素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防治慢性HBV感染诱发原发性肝癌的价值.
-
颈部血管和神经与颈椎的关系及应用解剖
目的:通过解剖20具40侧成年人颈部标本,观测颈部血管的长度、起止点及伴行的神经与相邻颈椎间的关系.认为上颈椎位置较深,数支动脉起至C2~C3高度,显露喉上神经尤为重要;中颈椎应尽量减少对颈内脏鞘和颈动脉鞘的牵拉;下颈椎则要熟悉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关系,手术途径选右侧为宜,以避免胸导管的损伤.
-
巴豆油体外抗结核分枝杆菌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巴豆油体外对结核杆菌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在用新鲜的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标准菌株(H37RV),分别接种于含有不同浓度巴豆油、食用色拉油、链霉素和空白对照的豆浸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基,观察各组、各管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情况.结果:空白对照组、色拉油组菌落生长情况正常,各浓度巴豆油组(1∶10~1∶5120)均对结核菌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1∶10~1∶160组到培养终止期(40d)仍无细菌生长.巴豆油1∶160组的抗菌效果与含链霉素(100μg/mL)培养基基本相似.将无细菌生长的巴豆油培养基表面颗粒状物接种到空白对照培养基经恢复培养,均无结核菌生长.结论:巴豆油有体外抗结核菌的作用,一定浓度的巴豆油对结核菌有不可恢复的杀灭作用.
-
1373例宫颈病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对宫颈病变进行临床病理分析,以便临床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宫颈癌.方法:对1 373例宫颈活检标本的肉眼形态、临床症状与病理诊断对比分析.结果:宫颈病变以良性病变多见,良性病变又以糜烂多见.肉眼表现为宫颈肥大者以炎症的检出率高,癌的检出率以表现为溃疡肿块者高,其次为糜烂伴触血(+)组.临床上若表现为绝经后出血,癌检出率高,其次为不规则出血、接触性出血组.结论:临床上对宫颈有溃疡、肿块、糜烂伴触血(+)者及临床表现为绝经后出血、不规则出血、接触性出血者,应及时取材活检,以便及时诊断、治疗和早期发现宫颈癌.此外对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应予以高度重视,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治疗方法.
-
抗心磷脂抗体与妊娠高血压的关系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与妊娠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对13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77例妊娠高血压孕妇(研究组)其中包括轻度32例,中度25例,重度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抗心磷脂抗体IgM(ACA IgM).结果:研究组中轻度妊高征阳性率为31.3%,中度妊高征阳性率为28%,与对照组比较(15.38%)阳性率虽高,但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重度妊高征ACA 阳性率为4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可能与妊高征的程度相关.
-
养阴抗纤复方抗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养阴抗纤复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CCL4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秋水仙碱为对照,观察养阴抗纤复方对大鼠肝纤维化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养阴抗纤复方能保护大鼠肝功能,降低肝组织透明质酸(HA)、Ш前胶原(PCШ)、IV胶原(IV-C)和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水平,该方药物血清可以抑制纤维化肝细胞合成胶原,能显著减轻肝脏胶原纤维增生程度.结论:养阴抗纤复方具有抗纤化作用.
-
因机证治论"化源"及衍义
"化源论"的理论早源于<黄帝内经>.后世医家多禀承了这一思想,通过对化源论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又通过临床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化源论的理论,但是都各有所侧重,无专门的立论研究.
-
清肺汤治疗肺炎37例
为探讨清肺泻肝法治疗肺炎的疗效,以清肺泻肝法组成清肺汤,治疗肺炎.随机分为中药组37例,西药组30例,疗程2W.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89.19%,西药组66.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本法治疗肺炎有较好疗效.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观察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是目前常见的一种角膜疾病,由于反复发作,重症病例逐渐增多,因此它是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有资料表明,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占感染性角膜炎的63.5%.目前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
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10例疗效观察
近年来,采用苓桂术甘汤合真武汤加减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10例,效果比较满意,现总结如下.
-
寒温并调论治胃肠疾病
寒热并见的证候常见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合征、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细菌性痢疾、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慢性结肠炎等疾病的某些患者或某一阶段.如董建华认为寒热错杂之胃痛是临床常见的证候,此时若纯用清热,则胃热未除,而中寒更甚,一味温补,则寒邪未散而胃火更炽,故宜寒热并用以和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即用寒热并调之法治之.现将其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分述如下.
-
心脏移植的体外循环1例报告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术体外循环心肌保护,血液成份保护及预防排斥反应等问题.方法:对体外循环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采用标准法对该例患者进行原位心脏移植,供心热缺血时间为10min,冷缺血时间为105min,总体外循环时间为128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64min.患者已存活60d.术后患者无排斥反应,感染,心及肝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结论:良好的心肌保护,血液成分保护,体外循环过程预防排斥反应及完善的体外循环操作技巧是心脏移植成功的关键.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