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免疫学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munology 국제면역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哈尔滨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394
- 国内刊号: 23-1535/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平顶猴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基因研究进展
平顶猴是目前唯一被报道可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的旧大陆猴,并且已成为在研究HIV致病机制、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研发中极具前景的动物模型.随着平顶猴在动物模型中日益广泛的应用,其免疫系统相关的基础数据,尤其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基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MHC基因是广泛分布于脊椎动物体内且与免疫应答和移植排斥密切相关的一组庞大的基因家族.许多研究证明,MHC基因具有高度的多态性,并且其多态性对药物实验数据以及疾病发展进程有显著影响.在动物模型实验中,了解实验动物的MHC基因有利于实验的设计和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开展平顶猴MHC基因研究获得其等位基因多态性等相关基础数据对该物种成为更理想可靠的动物模型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
细胞角蛋白7的表达在肿瘤及炎症中的意义
细胞角蛋白(Krt)作为一种中间丝,存在于所有的上皮细胞及部分非上皮细胞.主要作用是维持上皮细胞的机械稳定性和完整性.近年来细胞角蛋白的研究集中在肿瘤的诊断方面,即利用细胞角蛋白在上皮细胞表达的特异性,通过免疫组化技术,运用单克隆抗体进行比对分析,来确定肿瘤的分类、分型或者来源.其中Krt7是一个代表.探讨Krt7的作用,在上皮肿瘤中的分布,以及与细胞角蛋白20(Krt20)在上皮肿瘤中的联合表达情况,对肿瘤的诊断、转移性与原发肿瘤的鉴别等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Krt7还是一个炎性指标,发挥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参与炎症的发生发展,其表达也有利于对某些疾病早期及预后进行监测.
-
巨噬细胞及巨噬细胞自噬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血管炎性病变,可导致多种心脑疾病.目前认为,脂代谢失衡与巨噬细胞在吞噬脂质过程中引发的异常免疫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重要原因.因而研究巨噬细胞及自噬在AS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
调节性T细胞在白癜风发病中的研究进展
白癜风是一种由于黑色素细胞受损导致色素脱失的常见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研究表明,调节性T细胞与白癜风的发病密切相关.在近年研究中,认为调节性T细胞的消耗引起细胞毒性T细胞的激活从而破坏黑色素细胞,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和/或功能的变化也会诱导黑色素细胞的凋亡.因而研究调节性T细胞在白癜风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Eotaxin-1基因多态性与过敏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目前,过敏性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嗜酸性粒细胞(Eos)组织浸润是过敏性疾病的典型特征,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作为Eos强有力的趋化因子,通过特异性结合Eos表面的CCR3受体趋化血液中的Eos到相应的靶器官,并活化Eos,引起组织损伤,其中Eotaxin-1对过敏性疾病具有意义.因而研究Eotaxin-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过敏性疾病如哮喘、特应性皮炎、鼻息肉、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的相关性具有现实意义.
-
白细胞介素-22、β-防御素-2与呼吸系统的免疫调节及哮喘关系的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IL)-22是一种有活性的细胞因子,具有抗炎和促炎两种活性,其受体在呼吸道上皮细胞高度表达,参与呼吸道的固有免疫.人类β-防御素有6种,其中人β-防御素-2是早被发现的具有诱导性表达的防御素,主要来源于呼吸系统,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IL-22及β-防御素-2在呼吸道均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哮喘的发生发展.
-
局部浸润Foxp3+调节性T细胞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状态对肿瘤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调节性T细胞(Tregs)是造成肿瘤免疫逃逸和肿瘤免疫治疗失败的关键因素.Foxp3是Tregs细胞重要的胞内信号标记,并在Tregs细胞的发育和功能中起关键作用.大多数肿瘤中局部浸润Tregs细胞的升高往往提示预后不良,但是在结直肠癌中Tregs细胞的预后意义各家报道仍有分歧.Tregs细胞的多态性包括表型、功能等,可能是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之一,但是缺乏一种更具特异性的标记或者标准化的检测手段也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
纳米药物载体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相关性的研究
纳米药物载体通过改变传统药物的释放行为、粒子表面特征及细胞转运途径有效提高了传统药物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从而更好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干预其增殖.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在抗肿瘤研究方面已经成为目前医学研究的热点.由于其具有缓释、低毒,肿瘤靶向性的特点,因而对抗肿瘤药物特别是中药的研发及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小鼠免疫相关GTP酶Irgm基因家族的研究进展
免疫相关GTP酶(IRG)基因家族与抗感染和炎症免疫过程有关.小鼠Irgm1、Irgm2与Ir-gm3基因编码的蛋白参与细胞自噬、Colon氏病等发生发展,并在固有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了解Irgm1、Irgm2与Irgm3基因的表达、功能等情况以及Irgm1、Irgm2与Irgm3基因编码的蛋白参与免疫过程的机制,有利于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
-
巨噬细胞活化与自身免疫病
巨噬细胞“活化”在免疫反应、机体自稳、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多种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目前对其活化的定义、分类、鉴定等尚未有统一的标准,因此研究巨噬细胞活化的定义、分类、表面标记的改变、更清楚地了解巨噬细胞活化在自身免疫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很有必要.
-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及其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是由激活的中性粒细胞释放到胞外的一种网状结构,不但可以包裹病原体,也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与多种疾病的发病及进展密切相关.随着近年来对其代谢过程和影响因素的研究逐渐深入,NETs有望成为多种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
重组屋尘螨变应原突变体的免疫原性与过敏原性研究
目的 构建屋尘螨Der p2变应原突变体的原核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以观察屋尘螨Der p2变应原突变体的免疫原性以及抗原性.方法 基因敲除屋尘螨Der p2变应原的部分氨基酸残基序列,将编码基因定向克隆到pET32a原核表达质粒中,转入BL21表达菌中并提纯;将1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Der p2变应原突变体组、重组Der p2组和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IgE、IgG1与IgG2a抗体变化,用免疫斑点试验测定Der p2突变体的IgE结合能力.结果 成功构建了Der p2变应原突变体的原核表达质粒,表达并纯化了Der p2变应原突变体.腹腔免疫后0d,各组IgE、IgG1与IgG2a抗体表达无明显变化(P=0.067、P=0.052、P=0.078);免疫后第7d,重组Der p2变应原组诱导IgE抗体的产生量高于Der p2变应原突变体组(P =0.002),重组Der p2变应原组诱导的IgG2a抗体高于Der p2变应原突变体组(P=0.0056);腹腔免疫后第14 d,重组Der p2变应原组IgE抗体的产生量高于Der p2变应原突变体组(P=0.001),Der p2变应原突变体组IgG2a低于重组Der p2变应原组(P=0.0034).Der p2变应原突变体与屋尘螨过敏患者的阳性血清结合明显较低.结论 Der p2变应原突变体能诱导小鼠产生IgG1抗体和IgG2a抗体,同时能明显减少IgE抗体的产生,并且Der p2变应原突变体具有较低的IgE结合能力.
-
右美托咪定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8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丙泊酚组及右美托咪定组各42例,采用Beckm Epics流式细胞仪测定麻醉诱导前、术毕、术后1、3、7d时免疫细胞(CD3+、CD4+、CD4 +/CD8+)的数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术后认知障碍(POCD)发生率低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6%比23.89%,P=0.013);与麻醉前相比,右美托咪定组术后感染率低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8%比21.43%,P=0.0007);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CD3+、CD4+、CD4+/CD8+水平下降,且丙泊酚组下降显著;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CRP、IL-6,IL-8水平显著升高,且丙泊酚组升高显著.结论 右美托咪定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影响较小,能减轻炎症反应对机体的影响,从而降低POCD及围手术期感染发生率.
-
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对肿瘤高危人群筛查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应用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对恶性肿瘤高危人群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血清肿瘤标记物组合对3 766例恶性肿瘤高危人员进行检测,对肿瘤标记(CA125、CEA、Cyfra21-1、CA19-9、AFP、NSE、CA72-4、SCC、CA153)升高人员进一步行颈胸部CT、腹盆部CT或内窥镜检查,女性进行妇科检查,未明确诊断者进行长期随访(大于6个月).结果 经过随访,共发现肿瘤患者69例,其中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6个月内诊断为恶性肿瘤20例(62.5%),6个月至1年诊断5例(15.6%),1年至2年诊断4例(12.5%),2年至3年诊断2例(9.4%).COX分析显示肿瘤标志物升高的程度(RR=2.308,95% CI:2.517 ~2.475,P<0.001)、肿瘤标志物逐渐升高(RR=7.727,95% CI:3.008 ~ 19.836,P<0.05)和有相关临床症状(RR=7.879,95% CI:2.357 ~ 26.384,P<0.05)是筛查肿瘤标志物升高人员患肿瘤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对肿瘤筛查人群应答率高,危险因素调查是肿瘤筛查的有效手段.
-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在软骨细胞退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比较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在正常软骨、骨关节炎(OA)软骨中表达,探讨SREBP-2在软骨退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正常软骨、OA膝关节软骨组织行番红素O染色、Mankin评分和抗SREBP-2免疫组化染色;正常软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白细胞介素(IL)-1β刺激组,四氮唑法(WST-1)法检测其增殖活力,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目的基因SREBP-2、SREBPs裂解激活蛋白(SCAP)、蛋白聚糖(aggrecan)和Ⅱ型胶原(collagenⅡ)mRNA表达.结果 番红素O染色显示OA软骨组织表层粗糙,层次紊乱,染色变淡.OA组Mankin评分高于正常组(P<0.01).正常软骨抗SREBP-2免疫组化染色为阴性,而OA组为阳性.正常P2代软骨细胞collagenⅡ染色阳性、抗SREBP-2染色阴性;而经IL-1β刺激后X型胶原和SREBP-2染色阳性.WST-1检测IL-1β刺激组吸光度A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CR结果表明,各IL-1β组SREBP-2与SCAP 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且随时间延长而升高,其中24 h组为(2.115±0.671)、(1.767 ±0.711);48 h组为(2.367±0.530)、(2.910±0.398);72 h组为(3.184 ±0.224)、(2.830±0.512) (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反,各组中aggrecan、collagenⅡmRNA表达量随时间延长而降低,24 h组为(0.812±0.467)、(0.784±0.774);48 h组为(0.529±0.439)、(0.626±1.100);72 h组为(0.336±0.563)、(0.175±0.834) (P <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L-1β能抑制正常软骨细胞增殖和软骨细胞基质成分的表达,并诱导其出现退行性改变.在诱导退变的过程中,SREBP-2的表达与软骨关键基因的表达呈负向变化关系.
-
上皮钙黏蛋白、波形蛋白和Snail蛋白表型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检测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Snail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与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上E-cadhenn,Vimentin和Snail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表达程度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配对计数资料检验、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生存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E-cadherin、Vimentin和Snail蛋白在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1%、53.9%和55.0%,三者呈负相关,(P=0.003);E-cadherin、Vimentin和Snail蛋白的表达与临床TNM分期有关(P <0.005).浸润性导管癌中Snail蛋白、Vimentin表达明显增高,Snail蛋白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29);Vimentin与淋巴结转移、雌激素状态有关(P =0.006,P<0.001);E-cadherin表达明显降低,与孕激素状态有关(P =0.030);分子分型结果显示,管腔A型、HER-2阳性型组的Vimentin、Snail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基地细胞样型组(P =0.012),而E-cadherin表达率则高于基地细胞样型组(P =0.004).Cox分析发现,E-cadherin低表达和Vimentin的过度表达与患者总生存期(P =0.019、P=0.045)及患者无病生存期(P =0.032、P=0.024)显著相关,但Snail蛋白的表达与总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无相关性(P =0.879、P=0.835).结论 E-cadhern、Vimentin和Snail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对认识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对指导乳腺癌的诊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感染性T细胞检测在耐多药肺结核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感染性T细胞在耐多药肺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98例健康体检者、42例非耐多药肺结核病病例(广泛耐药除外)、32例耐多药肺结核病例做感染性T细胞检测,观察各组检测结果的差别.结果 感染性T细胞在健康人群与肺结核病人(包括非耐多药肺结核病病例与耐多药肺结核)的检测结果有显著差异,结核病患者以及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检测结果阳性率为93.2%,明显高于对照组28.6%(x2 =71.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感染性T细胞的检测结果在非耐多药肺结核病病例(广泛耐药除外)与耐多药肺结核中构成比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x2=6.8,P<0.05).结论 感染性T细胞在耐多药肺结核病的诊断及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