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HC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玉英;孔繁华;奚永志

    MHC分子首先作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被发现,进而依此命名.随着其抗原结合分子及T细胞信使生物学功能本质的揭示,MHC为什么是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谜底就昭然于世.约10年前,MHC分子的抗原结合骨架结构首次被阐明,关于MHC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就进入了一个方兴未艾的崭新时代,并在这一领域中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对此,本文概述了近几年来MHC结构与功能方面的令人振奋的研究进展.

  • MHCⅡ类反式激活因子基因的克隆、鉴定及初步功能测定

    作者:欧启水;林琳;黄立东;陆佩华;周光炎

    目的克隆MHCⅡ类反式激活因子(classⅡtransactivator, CⅡTA)基因并进行初步功能测试,为CⅡTA的应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RT-PCR扩增CⅡTA基因,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上并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用EcoRⅠ、XhoⅠ将CⅡTA定向克隆到表达载体pcDNA3上,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cDNA3/CⅡTA转入HeLa细胞;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表面HLA-DR/DQ的表达变化。结果成功克隆CⅡTA基因,CⅡTA基因的转入使HeLa细胞表面表达HLA-DR/DQ分子。结论转入 CⅡTA能使HeLa细胞表面表达MHCⅡ类分子表达,CⅡTA参与调控MHCⅡ类基因的转录和表达。

  • HBV组织相容性复合物-抗原肽五聚体在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韩亚萍;李军;万玉峰;刘波;金柯;曹阳;刘源;黄祖瑚

    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抗原肽五聚体(Pentamer)复合物是目前检测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eytotoxicT lymphocytes,CTL)为敏感而特异的方法之一,正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作为临床感染转归的预测指标.但由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特异性CTL的数量非常低,对于如何确定特异性CTL频数存在相当大的困难.

  • 子宫自然杀伤细胞研究进展

    作者:龙伟;刘晓梅;丁虹娟;樊晟

    妊娠子宫蜕膜组织中有大量自然杀伤(NK)细胞,其功能和特性与外周循环中NK细胞不同,因此又称为子宫自然杀伤(uNK)细胞,占母胎界面子宫蜕膜组织淋巴细胞的70%~80%,uNK细胞特殊的分布状态和功能使人们对妊娠又有了新的认识~([1]).观察蜕膜组织中uNK细胞的功能状态及其表面受体与滋养细胞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Ⅰ类分子的特异性识别功能,将为揭示病理性妊娠的发病机制并终予以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人类及部分实验动物MHC-DRB3.2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

    作者:禹文海;黄芬;和占龙;鲁绍雄;连林生;杨亮宇;赵远;鲁帅尧;杨竟凯

    目的 研究人类及部分实验动物DRB3.2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方法 利用PCR技术扩增得到牛的DRB3.2基因片段,并测定其核苷酸序列;从GenBank中下载人类、猕猴、绵羊、山羊、猪的相应基因片段;利用DNAMAN软件进行碱基组成分析、同源性分析和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 所分析的物种该基因片段大小为267bp,没有发现碱基的缺失以及插入现象;A、T、G、C四种碱基以及G+C的含量在不同物种之间相差较小.就某种动物来说,G的含量高,T的含量低,G+C的含量要明显高于A+T含量;人类与猕猴、绵羊、山羊、牛、猪的同源性分别为91.8%、82.8%、82.4%、81.3%、81.6%.结论 不同物种MHC-DRB3.2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都比较高;在研究人类有些疾病时,猕猴是其它实验动物不可替代的;DRB3.2基因是研究生物进化和系统发育分析的一个理想遗传标记.

  •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抗肿瘤研究进展

    作者:谢玲;冯少尊;韩英民;陈志军;高亚丽;吕红琼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是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共同诱导而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又称自然杀伤样T淋巴细胞,具有自然杀伤(NK)细胞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限制性杀瘤特点和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瘤活性,杀伤活性强,被认为是肿瘤过继免疫治疗的新希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 IFN-γ刺激对大鼠脑神经细胞的影响

    作者:左剑斌;艾卫敏;彭刚;杨旭丽

    目的 探讨IFN-γ刺激对大鼠脑神经细胞的相关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IFN-γ刺激大鼠脑神经细胞株,刺激后24h,取细胞对神经细胞表达MHC进行检测.结果 过高浓度的IFN-γ将对神经细胞有毒害作用,适量浓度的IFN-γ对神经细胞MHC表达有促进作用.结论 IFN-γ对神经细胞有双重作用,既有毒害作用又有促进作用,其主要与其用量有明显的相关性.

  • hB7-1基因转染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生物学特性及MHC Ib与HLA-DR抗原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辉;左连富;杨月敏;焦昆;刘江惠;单保恩

    目的研究hB7-1基因转染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生物学特性及MHC Ib和HLA-DR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腺病毒为载体将hB7-1基因转染SKOV3细胞,噻唑蓝还原法检测SKOV3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技术观察转染前后细胞周期改变以及hB7-1、MHC Ib、HLA-DR分子表达;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hB7-1基因转染人卵巢癌SKOV3细胞前后细胞生长曲线无明显差异(P>0.05);SKOV3细胞感染病毒48 h后在相同条件下形态上较感染前无明显改变;hB7-1基因转染48 h后,SKOV3细胞表面MHC Ib、HLA-DR抗原表达较转染前分别增高1.10±0.22和1.03±0.17,80%细胞表面有较高水平hB7-1基因表达,差异显著(P<0.05).结论 hB7-1基因转染人卵巢癌SKOV3细胞后对细胞生长能力、细胞周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等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影响,可显著增强人卵巢癌SKOV3细胞表面的MHC Ib和HLA-DR抗原表达,为实现卵巢癌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 IFN-γ促进孕期胚胎神经干细胞MHC表达的影响

    作者:石蕊;王玉贤;杨海澜

    目的 探讨感染因子γ干扰素(IFN-γ)对胎鼠神经干细胞表面MHC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IFN-γ对大鼠体外培养的胚胎16 d的神经干细胞进行刺激,观察神经干细胞生长状态、MHC表达的变化.结果 高浓度的IFN-γ(2000 U/mL)时神经干细胞具有毒性作用;中等浓度的IFN-γ(200 U/mL)能够显著上调神经干细胞MHC I类和Ⅱ类分子的表达.结论 严重的炎症反应会通过释放大量IFN-γ改变神经干细胞的生长状态,重症感染释放的IFN-γ除了对胎儿神经系统具有直接毒性外,还可能通过影响MHC的表达引起母体对胎儿的排斥.

  • 人卵巢上皮癌组织中MHC表达的研究

    作者:周志春;张海燕;建平;雷筱琪;琪伦娜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s,MHC)是一组编码细胞表面蛋白分子或抗原的基因组,MHC-Ⅰ类主要负责内、外源性抗原(如肿瘤抗原)的加工和呈递.MHC-Ⅱ类主要参与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和呈递.

  • MHC-Ⅰ类分子呈递外源性抗原的机制新进展

    作者:李琳;张博芬

    广泛存在于组织细胞中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编码的分子能与经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肽结合成为激活相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的始动信号之一.鉴于MHC的结构十分复杂,抗原呈递处理的机制仍有许多不明确.以往人们认为MHC-Ⅰ类分子只呈递内源性抗原肽并激活相应的CD8+T细胞转化为致敏的CTL发挥细胞毒性作用.

  • B7:CD28/CTLA-4在子痫前期T细胞免疫中的新进展

    作者:张娜娜;张文真

    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模式认为,T细胞活化不仅需要抗原特异性T细胞受体(TCR)与抗原递呈细胞(APC)上的抗原肽一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MHC)相互作用,同时还需要协同刺激信号.

  • pMHC多聚体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董帅;郑红俊;钟时

    抗原肽结合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pMHC)通过形成多聚体可有效提高结合到位于T细胞表面上的T细胞受体(TCR)的亲合力.自从20年前pMHC四聚体首次被用于抗原特异性T细胞检测以来,pMHC四聚体已成为免疫分析中重要的检测工具之一.近年来pMHC多聚体在四聚体的基础上又取得了较大进展,更高价的pMHC多聚体被研制出来以提高免疫检测的灵敏度;可逆化的pMHC多聚体由于可以从T细胞表面解离而避免了对T细胞的功能损伤,也被发展用于抗原特异的T细胞分离.pMHC多聚体作为一类分子工具在抗原特异的T细胞分析和免疫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它的充分了解和有效运用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科学和临床应用.

  • 抗MHC I类单抗对NK细胞杀伤能力的影响

    作者:张彩;田志刚;张建华;许晓群;孙汭

    目的:探讨NK细胞杀伤与靶细胞表面MHC I类分子的关系.方法:用HLA-ABC单抗培养上清或腹水封闭靶细胞K562表面的HLA-ABC分子后,分别观察了外周血新鲜NK细胞、纯化NK细胞、LAK细胞和CD3AK细胞对K562细胞杀伤能力的变化.结果:外周血新鲜NK细胞和纯化NK细胞对K562的杀伤率明显提高,CD3AK细胞的杀伤力明显降低,LAK细胞的杀伤无明显变化.结论:NK细胞通过其表面受体识别靶细胞上的MHC I类分子而传递杀伤抑制性信号,抗HLA-ABC单抗封闭了靶细胞上的HLA-ABC等位基因而阻止了阴性信号的传导.

  • 体外培养系统中IL-18诱导的快速肿瘤杀伤效应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方艳秋;谭岩;刘立华;宋燕;张雪松;段秀梅;姜艳芳

    目的:应用rhIL-18在体外培养系统(Coculture system in vitro,CCs)中诱导快速肿瘤杀伤效应,并对这种快速杀伤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方法:采用Stem SepTM免疫磁性细胞分离法分离人外周血NK细胞、T细胞及树突状细胞(DCs),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125I-UdR标记的细胞毒实验检测杀伤活性.结果:rhIL-18在CCs中能够诱导快速肿瘤杀伤效应,这种杀伤效应与rhIL-18含量呈剂量依赖关系,DCs和T细胞的存在与否对这种杀伤效应无明显影响,同时这种快速杀伤效应无抗原特异性、不受MHC的限制.结论:在体外培养系统中只要有rhIL-18和NK细胞的存在,即能产生对肿瘤细胞的快速杀伤效应,即这种快速杀伤效应细胞为NK细胞.

  • 两种MHC-B单倍型鸡群在发育过程中四种细胞因子转录水平的变化

    作者:蔡文博;李行;武永淑;杨柳;张伟;韩凌霞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鸡免疫系统的个体发生学.方法:利用双重荧光定量RT-PCR(dqRT-PCR)技术,对14~35日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单倍型鸡品系G2(B15单倍型)和G5系(B5单倍型)鸡群的肺组织(包括气管)、脾脏和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中IFN-γ、IL-18、IL-4和IL-10的mRNA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随日龄增长,两鸡群脾脏中IFN-γ转录水平升高,PBL中IL-18和IL-10整体下降.G5系鸡群脾脏中IFN-γ转录水平始终高于肺组织和PBL.两鸡群脾脏中IL-18转录水平均高于肺组织和PBL,脾脏中IL-4在孵化后早期转录水平较高,而肺组织中则出现较晚.两鸡群肺组织、脾脏和PBL中IL-10均在35日龄降到低.结论:14~35日龄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脾脏中IFN-γ转录水平随生长发育而增多,而肺组织和PBL中未见明显随生长发育变化的规律;PBL中IL-18和IL-10转录水平随生长发育而下降;18~35日龄,肺组织、脾脏和PBL中IL-10转录水平均随日龄增长而降低;不同MHC-B单倍型鸡群细胞因子转录水平受日龄调节相似.

  • 平顶猴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基因研究进展

    作者:连晓东;郑永唐

    平顶猴是目前唯一被报道可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的旧大陆猴,并且已成为在研究HIV致病机制、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研发中极具前景的动物模型.随着平顶猴在动物模型中日益广泛的应用,其免疫系统相关的基础数据,尤其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基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MHC基因是广泛分布于脊椎动物体内且与免疫应答和移植排斥密切相关的一组庞大的基因家族.许多研究证明,MHC基因具有高度的多态性,并且其多态性对药物实验数据以及疾病发展进程有显著影响.在动物模型实验中,了解实验动物的MHC基因有利于实验的设计和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开展平顶猴MHC基因研究获得其等位基因多态性等相关基础数据对该物种成为更理想可靠的动物模型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 猕猴MHC研究及在AIDS动物模型中的意义

    作者:戴正喜;张高红;郑永唐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与免疫应答和移植排斥直接相关的一组基因群.由于MHC高度的多态性,使其在脊椎动物的免疫遗传、进化、保护以及与疾病的相关性等方面的研究倍受关注.猕猴MHC尤其是MHC Ⅰ类基因的组成与人类有显著差异,一个单体型中存在多个Mamu-A和Mamu-B基因.在猕猴AIDS模型中,MHC对病毒的免疫逃逸以及对AIDS疫苗的研究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某些MHC Ⅰ类和MHCⅡ类基因能够显著延缓猕猴AIDS疾病的进展,为在人体中理解MHCⅠ类等位基因与免疫保护和控制病毒复制的相关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模型.

  • 068 CⅡTA对MHCⅠ/Ⅱ类分子的反式激活作用

    作者:欧启水;周光炎

    CⅡTA(MHC classⅡtransactivator)指MHC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与MHC Ⅰ/Ⅱ类基因及各种抗原递呈相关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涉及的机理较为复杂.本文拟就CⅡTA对MHCⅠ/Ⅱ类分子的反式激活机理作一综述.

    关键词: CⅡTA MHC 反式激活
  •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免疫逃避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永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属人类a疱疹病毒,在感染机体过程中通过MHC-Ⅰ限制的抗原表达抑制、MHC-Ⅱ限制的抗原表达抑制、树突状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表面免疫分子改变、干扰凋亡过程以及潜伏等机制逃避免疫监视,使病毒有足够的时间复制、传播和引起皮损,或者长期潜伏于神经节.本文拟就有关内容作一综述.

52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