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하북의과대학학보
- 主管单位: 河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6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3205
- 国内刊号: 13-1209/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cy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NIHSS评分<8分为神经功能缺损轻症组40例,≥8分为神经功能缺损重症组40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并符合筛选条件者40例为正常对照组,检测3组人员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尿酸、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分析Hcy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重症组FBG高于神经功能缺损轻症组和正常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轻症组高于正常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重症组TG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TC、LDL-C、HDL-C和脂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神经功能缺损重症组高于神经功能缺损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高Hcy血症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且神经功能缺损重症组多于神经功能缺损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浆Hcy水平为变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Hcy水平与NIH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Hcy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呈显著正相关, 检测Hcy水平可为评估患者病情和预后提供参考价值.
-
二维应变显像评价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妊娠母体的右心功能
目的 应用二维应变显像技术定量评价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孕妇妊娠期的右心功能状态.方法 选择孕前行房间隔封堵术的孕妇25例(观察组),选择同期年龄、身高、体质量相匹配的正常孕妇25例(对照组).应用二维应变显像技术分别测量2组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和中间段收缩期峰值应变(strain of systole,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train rate of early diastolic,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train rate of atrial systole,SRa)、舒张期应变率比值;常规测量右心室横径、右心房横径、右心室舒张期末容积、右心室收缩期末容积、右心室射血分数以及三尖瓣反流速度估测肺动脉收缩压.结果 2组右心室横径、右心室收缩压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Sre/Sra基底段、Sre/Sra中间段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妊娠母体右心功能部分指标出现有意义的变化,二维应变成像技术可以定量评价其右心功能状态.成年期后行房间隔封堵术同时房间隔缺损偏大的女性,在进入妊娠期要关注肺动脉压力进展及右心功能指标变化.
-
库存血加热对于血浆中IL-8的影响
目的 探讨温浴不同温度和时间对血浆中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影响,为库存红细胞安全、有效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河北省血液中心采集的无偿献血、经检测各项指标均合格的血液标本50份,每份均分成8段(A、B、C、D、E、F、G、H组)分别行4 ℃保存,37 ℃加热10、20、30、60、120、180 min和40 ℃加热30 min处理,并进行后续实验.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中IL-8浓度.结果 加热能明显上调IL-8水平,并且有时间依赖性,随加热时间延长IL-8水平逐渐增高,B、C组血浆IL-8浓度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E、F、G、H组血浆IL-8浓度与A组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库存红细胞37 ℃温浴30 min以内对血浆IL-8浓度无明显影响,之后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升高.
-
地塞米松不同给药方案对肉芽肿乳腺炎的疗效和预后观察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不同给药方案对肉芽肿乳腺炎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择肉芽肿乳腺炎患者242例,根据地塞米松用药方案的不同分为疼痛用药组108例、持续用药组41例、冲击用药组45例、指标用药组48例,比较各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除腺体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液变淡时间及术后1年内复发例数,同时对各组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如体质量增加量以及满月脸、皮肤色素加深、月经紊乱、易兴奋病例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各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除腺体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液变淡时间及术后1年内复发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疼痛用药组和冲击用药组不良反应相对少,与持续用药组和指标用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冲击用药组不良反应又明显少于疼痛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肉芽肿乳腺炎的治疗过程中,增加地塞米松用药量不能改善治疗效果和预后;而冲击用药和疼痛用药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持续用药和指标用药,提示短时间大剂量使用地塞米松进行冲击治疗,不良反应更少.
-
自体肌腱与自异体组配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自体肌腱和自异体组配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初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单纯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行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手术患者66例,分为自体肌腱重建组(自体组)35例和自异体组配肌腱重建组(自异体组)31例,行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手术.比较2组KT-1000值、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Tegner评分表、Lysholm评分表和IKDC评分.结果 自体组平均随访36个月,自异体组平均随访33个月.2组Lachman试验结果、KT-1000值、轴移试验、阳性率、IKDC评分、Tegner评分、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肌腱与自异体组配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均能取得优良的初期临床结果,且初期临床疗效相当.
-
不同剂量伊班膦酸对脊柱手术后骨愈合效果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伊班膦酸对腰椎后路植骨融合术后椎间融合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腰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的腰椎病患者106例,均行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依据术后是否应用伊班膦酸钠辅助治疗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依据伊班膦酸的剂量分为试验A组和试验B组.试验A组35例术后每3个月应用伊班膦酸钠2 mg缓慢静脉滴注,试验B组35例术后每3个月应用伊班膦酸钠4 mg缓慢静脉滴注,对照组36例术后不应用任何双膦酸盐类药物.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均行X线、CT扫描及骨密度测量,比较3组临床评分、融合率、椎间高度丢失、骨密度情况.结果 随访时,试验A组和试验B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评分、腰痛症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组下肢疼痛症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A组和试验B组椎间融合率高于对照组,试验B组椎间融合率高于试验A组(P<0.05).试验A组和试验B组椎间隙高度丢失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A组和试验B组腰椎骨密度和左股骨粗隆间骨密度明显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伊班膦酸可促进腰椎术后椎间融合,并有利于改善骨质疏松性腰痛症状;药理学效果与剂量相关.
-
食管癌术后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支持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支持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5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6例,2组术后分别采取EN和PN支持,术前1 d和术后1、7 d检测所有患者营养指标、肠屏障功能指标、免疫及炎性指标,同时比较2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相关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2组前白蛋白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血清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呈下降趋势,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浆内毒素、人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D-乳酸均呈先升高再下降趋势;人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EN组变化幅度较大,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毒素、D-乳酸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EN组变化幅度较大,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杀伤细胞、CD4+/CD8+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自然杀伤细胞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EN支持治疗,与PN支持治疗比较,可明显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提高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
-
辛伐他汀对血液透析患者血浆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影响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血液透析患者血浆组织因子血浆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TFPI)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在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辛伐他汀组,并选取同期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TF、TFPI水平及血脂水平[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变化.结果 肾功能不全患者TF和TFP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辛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TF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TFPI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辛伐他汀组TF和TPPI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 辛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TG、TC、LDL-C明显低于治疗前,HDL-C明显高于治疗前,辛伐他汀组TG、TC、LDL-C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HDL-C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TF、TPPI水平与TG、TC、HDL-C、LDL-C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20 mg辛伐他汀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能够降低TF、升高TFPI,对于纠正血液透析患者凝血功能紊乱具有重要意义.
-
锁定钢板结合同种异体髂骨移植与腓骨移植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对比研究
目的 观察锁定钢板结合同种异体髂骨移植与腓骨移植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39例,分为髂骨植骨组20例和腓骨植骨组患者19例,分别采用锁定钢板结合同种异体髂骨移植与同种异体腓骨移植治疗,并定期随访,比较2组骨折愈合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SF-36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和术后肩关节活动范围.结果 所有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临床及放射学检查均取得骨性愈合.髂骨植骨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腓骨植骨组(P<0.05).术后屈曲、外旋及外展活动范围明显优于腓骨植骨组(P<0.05).髂骨植骨组末次随访疼痛程度显著低于腓骨植骨组(P<0.05).SF-36评分显著高于腓骨植骨组(P<0.05).结论 对于需行植骨治疗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在制定手术方案时应尽量采用髂骨植骨.
-
病灶持续冲洗在脊柱结核并发脓肿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病灶持续冲洗在脊柱结核并发椎旁脓肿手术治疗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脊柱结核并发椎旁脓肿患者9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2~4周,手术均采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病灶持续冲洗组(冲洗组)51例和常规引流组(引流组)46例.冲洗组术后冲洗时间7~21 d,平均冲洗时间(16.0±4.8) d;常规引流组46例,术后常规引流2~10 d,平均(7.0±2.3) d,引流液<50 mL/24 h时拔除引流管.观察2组切口愈合、局部积液、早期体温变化、骨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1~7 d冲洗组体温呈降低趋势,引流组体温上下波动,冲洗组低于引流组,组间、不同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不同时点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1 d 2组红细胞沉降率均低于术前,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积液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窦道发生率、二次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年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 脊柱结核行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后行持续病灶冲洗可减轻术后炎症反应,能够明显降低术后发热、积液、积脓以及病灶早期不愈的发生率,对骨病灶愈合和植骨融合无不良影响.对有适应证的患者进行此项治疗是治疗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之一.
-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联合放疗治疗早期直肠癌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联合术后放疗治疗早期直肠癌的的临床效果.方法 89例早期直肠癌患者术前经电子肠镜、CT、MRI、腔内超声等检查证实为单发性病灶,无远处转移灶,无淋巴结转移.肠壁浸润深度为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术前病理取活组织检查组织类型为中、高分化腺癌;术前均未行新辅助放化疗.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TEM组42例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腔镜)组47例,分别采用TEM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TEM组联合术后放疗.结果 TEM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种类和例数均少于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M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联合术后放疗治疗早期直肠癌是安全可靠的,具有与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相同的临床疗效.
-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89例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进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的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效及安全性的因素.结果 溶栓后当时神经功能良好者47例(52.81%),7 d时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者56例(62.92%).预后良好组年龄低于预后不良组,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溶栓距发病时间短于预后不良组(P<0.05).出血组溶栓前NIHSS评分高于未出血组,溶栓距发病时间长于未出血组,心房颤动发生率高于未出血组.结论 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且年龄越低、溶栓前NIHSS评分越低、溶栓距发病时间越短,3个月预后越好;另外,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距发病时间和心房颤动病史是影响溶栓后出血的几大危险因素,但颅内出血并不影响3个月预后.
-
数字化3D可旋转人体实物心脏标本的构建及APP的制作与应用分析
目的 通过精细解剖人体心脏,对其拍照,运用多媒体技术生成三维立体可旋转的数字化心脏标本,以网页和APP的形式展现,为医学生和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方法 ①解剖心脏,涂染血管;②编写剧本,介绍标本,完成录音;③标本置于转盘上,进行360 °拍照,合成3D可旋转心脏标本,插入剧本和录音,制作网页版课件和手机APP软件;④对手机APP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网页版课件和APP制作成功,通过问卷调查网页版课件和APP有助于更好的学习心脏解剖.结论 经问卷数据分析,3D实物心脏标本可适用于临床专业教学,便于对心脏结构的学习和理解.
-
Stathmi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Stathmin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检测61例乳腺癌组织中Stathmin蛋白的表达,并选取10例癌旁正常组织、10例乳腺纤维腺瘤作为对照.结果 Stathmi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纤维腺瘤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表达高于纤维腺瘤(P<0.05).Stathmin蛋白表达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组织中Statmin蛋白表达与Ki-67蛋白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Stathmin蛋白过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可能成为预测乳腺癌新的生物学及个体化治疗的敏感指标.
-
辅助绘画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及绘画特征的影响
目的 探讨辅助绘画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并观察患者在绘画课程中绘画特征的变化.方法 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绘画疗法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2组均给予药物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病区常规工娱疗法,绘画疗法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6周的绘画课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测量2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并对绘画课程不同时期患者使用颜色数及颜色改变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绘画疗法组总应答数、错误应答数、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持续性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非持续性错误数低于治疗前,完成分类数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绘画疗法组错误应答数、持续性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期和后期与前期比较,绘画颜色数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28.605,P<0.01).绘画疗法组在中期和后期使用绘画颜色的种类明显增加(P<0.05);使用颜色饱和度的分布更广泛,后期颜色饱和度分布在1~4所有等级中.结论 绘画疗法课程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及绘画特征.
-
乳腺癌钼靶X线肿块边缘征象与Her-2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乳腺癌钼靶X线表现的肿块边缘征象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术前行钼靶X线检查表现为肿块、术后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243例,所有标本均常规行Her-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回顾性分析乳腺癌的X线肿块边缘征象,分析其与Her-2阳性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肿块边缘的分叶征与Her-2表达之间有一定相关性,有分叶征的乳腺癌Her-2阳性表达较低,提示其恶性程度较低,预后较好;乳腺癌肿块边缘的毛刺征与Her-2表达有一定相关性,肿块边缘伴有毛刺征的乳腺癌Her-2阳性表达较低,提示其恶性度较低,预后较好,复发风险低.结论 乳腺癌钼靶X线肿块边缘征象与Her-2表达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粗略预测Her-2阳性表达状况,为术前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评价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
以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癌住院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癌住院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首次住院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临床护理路径组(路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路径组依据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至下次入院时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路径组恶心呕吐、便秘、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和健康教育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降低肺癌住院化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体满意度及健康教育效果,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
乳腺癌FDG摄取与VEGF、p53表达在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乳腺癌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摄取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p53表达在淋巴结转移中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手术证实的乳腺癌患者92例,术前均进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CT全身检查,并记录所有肿瘤组织的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al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术后切除的乳腺癌组织均进行VEGF和p53表达检测,计算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乳腺癌组织的VEGF和p53表达阳性率.分析乳腺癌FDG摄取与VEGF、p53表达在淋巴结转移中的关系.结果 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VEGF和p53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VEGF与p53的表达有相关性(rs=0.563,P=0.000),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VEGF与p53的表达有相关性(rs=0.430,P=0.000).随VEGF和p53阳性表达增强,乳腺癌组织摄取FDG的SUVmax逐渐增高(P<0.05).在乳腺癌组织中,SUVmax与VEGF、p53表达呈正相关(rs=0.730,P=0.019,rs=0.610,P=0.035).结论 VEGF、p53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两者可能有协同作用,乳腺癌FDG摄取可反映淋巴结的生成及肿瘤的侵袭能力,并反映肿瘤更多的生物学特性.
-
夏枯草胶囊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效果及治疗前后甲状腺形态的超声诊断变化
目的 观察夏枯草胶囊治疗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甲状腺形态的超声诊断变化.方法 将72例桥本甲状腺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所有患者服用左旋甲状腺素钠片,研究组同时服用夏枯草胶囊,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测定患者三碘甲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autoantibody,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autoantibody,TG-Ab)抗体水平,比较组间差异.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甲状腺形态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①治疗后2组FT3、FT4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SH明显降低,研究组FT4、TSH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研究组TPO-Ab、TG-Ab抗体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PO-Ab、TG-A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研究组甲状腺左右叶及峡部厚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部位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夏枯草胶囊有利于显著改善HT患者甲状腺功能,降低甲状腺抗体水平,减少甲状腺各部位厚度,形态恢复正常,疗效确切.
-
氢在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氢(hydrogen,H)是宇宙中简单的元素,其分子——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氢气在正常温度和部分浓度(空气中浓度<4.6%或在纯氧中的浓度<4.1%)时,不易燃烧[1].室温下,100%饱和氢水仅可溶解氢1.6 ppm(0.8 mmol/L)[2],且不被人体大量吸收,所以,既往人们一直认为它是一种无害的惰性气体[3],未引起重视.
-
腓骨长肌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肌肉骨骼损伤,特别是在经常活动的人群中,占所有运动相关损伤的20%[1].踝关节扭伤后会使患者踝关节肿胀、疼痛,根据初治疗方法及所涉及韧带的数目,有高达40%的患者由于外侧副韧带损伤终逐渐成为慢性踝关节不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其中腓骨短肌肌腱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踝关节不稳为常用的手术方法,但术后并发症较多.
-
髌骨内外侧支持带成形术治疗髌骨脱位的研究
目前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3亿.研究表明,超过65岁的老年人90%患有膝骨性关节炎,膝骨性关节炎危害极其严重,往往造成关节疼痛、僵硬,甚至畸形,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在患有膝骨性关节炎症状的患者中,有67%表现为单纯髌股关节炎,研究证实引发髌股关节炎的主要原因为髌骨不稳[1].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