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
Academic Journal of Chinese Pla Medical School 군의진수학원학보
- 主管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
- 主办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81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5227
- 国内刊号: 10-1117/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SARS流行期间消毒供应隔离机制的完善
目的: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SARS疾病的袭击.方法:根据临床需求,迅速调动物资供应体系,建立健全消毒供应隔离措施,增强全体人员防护意识.结果:各类物资的供应充足, 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科内人员无一人发生医院性感染.结论:积极应对SARS疫情袭击,采取及时有效的各项措施.不仅满足物资供应,而且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
SARS患者护理管理与相关因素探讨
探讨门诊护理管理者在大型综合医院应对突发疫情时的管理方法.建立新科室新体制与实施新制度新流程;建立健全消毒、隔离和防护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及工作流程;建立对各类工作人员的全员全面岗前培训考核制度;护理人员的统一协调;明确人员属地管理原则.经过采取上述一系列协调管理措施,使在门诊隔离病房、发热门诊和SARS专用手术室工作的各类人员无一人发生感染.对防止SARS向院内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SARS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及临床诊断意义
目的:评估临床诊断SARS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产生规律对疾病诊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不同病程临床诊断为SARS 的患者 156 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分别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G型和IgM型抗体水平,分析SARS特异性抗体的产生与疾病病程的关系及对临床诊断的意义.结果:血清IgG型抗体阳性 118 例,阳性率为 75.6%.IgM 型抗体阳性 65 例,阳性率为 41.7%.IgG、IgM均为阴性 37 例,占23.7% .IgG型抗体产生阳性率随病程延长而逐渐增高,病程为 50~60 d 组阳性率高达到了94.5%.IgM型抗体阳性率也随病程延长而逐渐增高,但在病程40~50 d 抗体阳性率即达高,随后迅速下降.IgG与IgM抗体阳性率在其各自不同病程差异均十分显著(P<0.01)结论:SARS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可以作为SARS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但目前尚不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SARS特异性IgG、IgM抗体同为阴性不能完全排除SARS诊断.
-
从发热患者心态看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笔者在北京SARS流行期间,对发热门诊的患者进行调查,发现发热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恐慌.针对这类患者,采取不同的措施给予人文关怀,收到良好的效果.对发热患者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是筛查SARS患者、治疗疾病、控制疫情、消除恐慌、稳定社会的有效措施.
-
呼吸道鼻病毒、SARS病毒的Teflo滤膜采集及RT-PCR检测的初步研究
目的:建立Teflo滤膜采集检测呼吸道鼻病毒及SARS病毒颗粒的技术模型,初步检测分析我院重点病区环境(病房内)空气的SARS病毒是否存在及分布情况.方法:利用Teflo滤膜过滤式采集病房空气中的鼻病毒及SARS病毒,然后采用逆转录PCR方法,从滤膜分离标本中进行病毒特异性基因的扩增(鼻病毒5′端非编码区;SARS病毒聚合酶基因).结果:准确检测到重症哮喘患者房间内的鼻病毒;我院重点病区环境包括病房内空气中未检测到SARS病毒的存在.结论:Teflo滤膜/RT-PCR方法用于医院病区空气中SARS病毒及其他呼吸道病毒颗粒的监测可行性强,我院重点病区无SARS病毒分布.
-
SARS病毒抗体效价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目的:建立抗SARS IgG和IgM抗体效价定量测定方法.方法:①在SARS冠状病毒抗体IgG诊断试剂盒和IgM诊断试剂盒的基础上,通过选择IgG、IgM标准血清样本,作系列稀释,建立效价和吸光度标准曲线,采用电子表格获得佳拟合方程式,应用于标本血清效价计算.②应用该方法测定 80 例康复期SARS患者血清SARS IgG、IgM抗体及其效价.结果:①取得了良好的拟合方程式,R2均可大于0.99.②80名康复期SARS住院患者血清中SARS病毒IgG 抗体 61 名阳性,效价为31.9±40.0(1.1~264.0),偏度系数为3.677;19 例阴性.80 名康复期 SARS 住院患者血清 SARS 病毒 IgM 抗体 19 名阳性,效价为2.59±1.35(1.1~5.5),偏度系数为 0.927.结论:①SARS冠状病毒抗体定性诊断试剂盒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选择IgG、IgM标准血清和采用电子表格得出相应的佳拟合方程式后,可计算出患者血清SARS病毒抗体效价.②SARS病毒抗体阳性的康复期SARS患者血清中的SARS IgG抗体呈偏态分散分布,无明显规律可循.
-
我院应对SARS开展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在院SARS防治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及时在全院开展了SARS防治知识培训.在培训中把握重点,抓住关键,培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收到了良好效果,为今后的培训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体会到加强部门间协作,重视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学习,加强毕业后教育的多学科培训,增加医院灾难医学继续教育内容和加强医务人员医学心理学的教育都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培训 -
SARS恢复期的中医分型论治
笔者探讨中医药对SARS恢复期的治疗,结合临床实际分为余热未尽、肺胃阴伤,邪热已退、余湿困中,痰浊瘀阻、肺失宣降,心肺阴虚、神不内守,阴不制阳、阴阳失调,气阴两伤、肺络瘀滞等 6 型,每种类型都有具体方药及随症加减.后在讨论中提出激素引起的内分泌功能失调,代谢紊乱,以及"非典"所致的肺部损害、肺纤维化等,是构成"非典"恢复期的主要特征.所以,"非典"恢复期,在激素递减的同时,配合中医药综合调治,对预后尤为重要.
-
37 例SAR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变化与病程、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研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患者在病情发展过程中白细胞变化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治疗方案.方法:以 37 例SAR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对一致的治疗方案,定期化验外周血WBC、CD4+淋巴细胞,血培养、痰培养等.对其特点、病情和治疗做统计学分析.结果:62.1%患者在病程的(15.67±5.39)d 出现WBC细胞上升,平均为(15.717±3.41)×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4.2±10.3)%,其变化与临床分型、CD4+淋巴细胞降低,激素的使用、呼吸机的使用相关,抗生素治疗与轻、重症患者白细胞变化无明显关系.结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WBC升高可能为继发细菌感染或自然病程所致,抗生素治疗主要为辅助用药.
-
SARS流行期间住院患者的管理
为确保SARS期间医院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对医疗工作重点流程和环节进行分析,制定并实施了加强门、急诊患者、拟住院患者、住院患者及手术患者管理的方案和措施,有效地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发生.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管理 -
SARS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SARS的临床诊断,目前采用卫生部公布的修订标准,其难点是缺乏成熟、临床实用的客观方法.西医治疗包括抗病毒疗法、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抗生素的使用、给氧治疗、恢复期SARS患者血清治疗等方法.中医认为本病属热病范畴,治疗主要采用分期、分证基础上辨证施治.如何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的优势,是我们面临的课题.要加强中药抗病毒作用、对症治疗、免疫调节、抗肺纤维化、对抗激素副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同时针对目前中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
发热门诊的感染控制
笔者介绍了我院发热门诊的特点以及特殊规定,为加强控制感染,我院要求对发热门诊人员进行培训、体检,实行军地患者分开诊治,重视消毒隔离工作,发热门诊人员集中居住,无关人员禁入发热门诊,制订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及就诊流程图.经过严格的控制,我院发热门诊运转正常,发热门诊无交叉感染出现.
-
发展灾难医学与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刍议
灾难医学作为一门研究应对灾难发生医学救援一般规律的学科,对完善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具有理论指导作用,深入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建设的内在规律,又可以充实、丰富灾难医学理论体系;发展灾难医学,应结合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SARS"的具体实践,确立近、远期战略目标和发展策略,近期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为基本任务,远期以构建灾难医学理论体系为根本目标;我们应抓住当前的历史机遇,注重借鉴国内外的理论成果和先进经验,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灾难医学理论体系.
-
SARS疑似病例早期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本研究对我院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SARS疑似病例行临床特征的分析,以探讨其早期诊断、治疗、病程变化及临床预后.方法:对 58 例SARS疑似病例早期诊断依据、跟踪指定医院中临床观察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按卫生部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和WHO诊断标准,并将确诊或疑似病例分为轻、中、重三型.12 例发热患者因普通胸部X线片不能确切判断,并行肺部CT检查确定炎症病变.治疗根据病情判断分层次给予抗病毒、抗菌、免疫增强剂、甲泼尼龙、中药方剂、无创正压通气等治疗.结果:58 例疑似病例中后确诊 SARS 49 例,确诊率 84.5%.轻型:8 例(16.3%);中度型:34 例(69.3%);重型:7 例(14.2%),其中 2 例(4%)转入指定专门医院后死亡.轻型患者入院后多无再发热,平均住院时间 8.6 d;中度型:可反复发热数日,经抗病毒、抗菌药治疗,并多数给甲泼尼龙治疗(92%)出院时胸片暗影基本吸收,平均住院时间 21.3 d;重型SARS患者以高热、乏力为首发症状,胸片均可见双肺多处病变,进展迅速.病情恶化期大剂量应用甲泼尼龙,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平均住院时间≥30 d.重型 SARS 患者体温动态观察多持续 2~3 d,用解热或激素均可退热,应用激素期间仍于 6~8 d 出现第二次发热,多数患者12~15 d 出现第三次发热.所有患者在发病早期(发病后 1~2 d)胸 X 线片未见明显异常,9 例胸部X线片检查示正常或似见小片状影,其肺部CT影像显示 6 例病变表现为小渗出病变呈毛玻璃影(6/9,66.7%).结论:SARS疑似病例需观察热型、血象和X线片变化,及进一步行CT检查对早期诊断有其临床意义.大剂量激素应用可控制重症病情恶化,但不适当使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
SARS定点收治医院医疗设备的配置
文章分析了SARS定点收治医院对影像学检查设备、体液检查设备、支持与治疗设备以及其他医疗设备的特殊要求,并根据SARS流行病学特点,提出了建立临时性SARS定点收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的原则:少而精、网络化、傻瓜型、一次性、同型号、非接触的原则.
-
SARS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SARS患者的护理注意事项.方法:总结护理 25 例SARS患者的经验.结果:在护理SARS 患者中要注意患者的护理诊断,流行病学史,特别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而且加强SARS知识的学习,提高护理水平.结论:在治疗SARS 患者中,护理工作非常重要.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护理 -
11 例SARS患者多脏器损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SARS对人体造成的多脏器损伤,进一步加深我们对SARS的认识.方法:对我院今年 4 月收治的 11 例SARS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11 例SARS患者出现呼吸系统损伤; 8 例出现血液系统损伤;6 例出现肝脏损伤;3 例出现内分泌系统损伤;3 例出现泌尿系统损伤.结论:SARS病毒不同于一般的呼吸道病毒,主要引起肺部损伤,多较严重,同时伴有其他多脏器损伤,但多较轻微,为可逆性.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损伤 -
SARS诊断、出院标准和医院收治策略研究
本研究结合 309 医院收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实际,对国家和军队的非典型肺炎诊断流行病学史和抗菌素治疗效果等部分给予了修订,充实了出院标准的内容,同时探讨了综合性非典定点医院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争取"零"感染的收治非典型肺炎综合策略.
-
SARS期间医护人员安全防护新方案的研究
解放军 309 医院自2003年 3 月16日至 6 月16日对218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含天津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16例)进行了成功的救治,296 名医务人员在与SARS病人诊治过程中近距离接触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全部参战医务人员、全院工作人员、在院病员、本院家属无一例受到感染.其成功科学防护方法已在国内一些领域得到推广.
-
ISO 9000管理方法在发热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探讨 ISO 9000 质量标准在发热门诊运行中对规章制度的建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诊治流程和为发热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中的应用价值.在发热门诊依据 ISO 9000 标准来实现管理职责的文件化、护理服务项目的流程化、消毒隔离防护的标准化、人力配置的合理化和护理标识的可追溯性的管理.通过 ISO 9000 标准在发热门诊的实际应用,有效地控制传染源,使发热患者和SARS患者得到良好的诊疗服务.
-
血清学方法检测SARS病毒抗体的比较
目的:比较血清学方法(间接ELISA法和双抗原夹心ELISA法)对SARS患者特异性抗体的检出情况.方法:采用间接法和双抗原夹心法分别检测健康人、发热非 SARS 患者、不同时期的SARS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双抗原夹心法的阳性检出率为73.6%,而间接法的阳性检出率为57.5%,前者对SARS患者各时期特异性抗体的阳性检出率高于间接法,特别是住院第 1 周的阳性检出率为30%,而间接法对住院第 1 周的阳性检出率为0%.结论:双抗原夹心法检测SARS患者特异性抗体优于间接法.
-
综合性医院SARS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控制SARS医院感染的措施及评价.方法:选择某医院2003年 3~4 月医院感染的SARS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①共发生医院感染病例 30 例.②流行病学特点:在 3 月中旬和下旬有 2 个发病高峰, 病例主要集中住院大楼西单元的 5 个楼层的 4、5 号病房,住院患者多年龄大且合并较重基础病,而受染医护人员以一线中青年为主.③输入性病例是导致医院感染的第一代传染源,医院内传染的住院者和医护人员是SARS进一步扩散的继发传染源.④研究发现:近距离空气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本次SARS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并存在气溶胶经病房排风系统垂直长距离传播的可能性.结论:医院感染是SARS流行初期的主要形式.通过控制传染源,增设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建立医学观察区,病区通风和消毒,严禁探视和加强人员防护等措施,医院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
6 例SARS病理学及病原学观察
目的:探讨SARS病理学特点及病原学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应用透射电镜、光镜、组织化学和免疫学方法对 2 例 1~2 周病程早期的SARS死亡尸检病例和 4 例 3~5 周病程中晚期的SARS死亡病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电镜下冠状病毒样颗粒大小为 60~220 nm,呈多态性,还可见到衣原体样颗粒和疑似支原体样颗粒.SARS早期肺部病理改变为急性弥漫性肺泡损伤,肺水肿,广泛肺透明膜形成,脱屑性肺泡炎及小血管病变.SARS中晚期肺部病理改变以肺泡间质纤维增生和肺泡早期纤维化等机化性肺炎的表现为主要特征,同时有弥漫性肺泡损伤和脱屑性肺泡炎.结论:不同病程的SARS有不同的病理学特征.
-
不同人群抗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血清学检测与分析
目的:探索不同人群中抗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的发生、发展及分布规律;评价间接ELISA方法检测SARS冠状病毒IgG、IgM特异性抗体试剂盒及改进方法.方法:分别获取SARS流行前无偿献血者标本 3 990 份,一线抗SARS医务人员标本 397 份和临床确诊的SARS患者标本 157 份,采用ELISA方法进行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SARS流行前无偿献血者标本 3 990 份共检出IgG抗体阳性标本 16 份,阳性率为0.40%;IgM抗体阳性标本 0 份,阳性率为0%.一线抗SARS医务人员标本 397 份,共检出IgG抗体阳性标本 2 份,阳性率为 0.50%;IgM抗体均为阴性.临床确诊的SARS患者标本 157 份,共检出IgG抗体阳性标本 119 份,阳性率为 75.79%;IgM阳性标本 68 份,阳性率为43.31%.结论:一线抗SARS医务人员与SARS流行前无偿献血者IgG、IgM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76>0.05);采用该SARS冠状病毒(变异株)IgG抗体试剂盒检测SARS流行前无偿献血者人群存在一定的阳性率,说明该试剂盒包被的抗原与其它免疫球蛋白(IgG)有交叉反应,有待进一步改进.
-
2 132 例不同人群血清中SARS-CoV抗体水平调查
目的:探讨SARS-CoV(IgG)抗体检测辅助诊断非典型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方法及蛋白芯片法对2132例不同人群的血液标本检测SARS-CoV(IgG)抗体,分析SARS康复者与其它疾病患者和正常人群抗体水平的差异.结果:用ELISA方法测定SARS康复者、肾病、恶性肿瘤、肺部疾病和糖尿病患者、其它疾病的SARS-CoV(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5.6%(118/156)、29.3%(22/75)、22.3%(19/85)、22.7%(10/44)、13.6%(8/59),500例健康查体人员全部为阴性,500例密切接触人员也为阴性.蛋白芯片方法测定SARS康复者的抗体阳性率为86%,对62例ELISA方法阳性的非SARS患者测定,仅发现4例阳性.结论:SARS-CoV(IgG)抗体可辅助回顾性诊断是否有SARS-CoV的感染.与ELISA方法相比,蛋白芯片方法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
SARS患者肺内病变基本征象:459例分析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肺部病变的X线表现.方法: 459 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的 SARS 患者,在确诊后至 15 d 内均拍摄胸部X线片.对病灶大小、肺的累及程度及形态特征加以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单发病灶 156 例,多发病灶 303 例,单侧肺受累 201 例,双侧受累 258 例.肺内病变的基本征象为:局限性或大片状高密度实变 272 例、磨玻璃样改变 55 例、表现为网格状和细微索条状的间质性改变 62 例,上述征象的混合存在 70 例.分布于肺野周边区域的磨玻璃样改变是既往未曾见到的征象.结论:SARS 肺部X线表现为多种基本X线征象的单独或混合存在.分布于肺野周边区域的磨玻璃样病灶,是SARS的特征性表现.
-
医院感染管理在防治SARS中的作用
阐述医院感染管理在防治SARS中的作用.①提供技术保障.建立合理的布局和流程;制定有效的医学防护;建立一整套防治SARS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科学指导消毒工作.②进行全员培训.进行防治SARS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考核,解决有关咨询.③严格的监测和督查.建立监控网、督查组和督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掌握SARS发病特点,为防控工作提供目标和方法.由次,有力地保证了我院做到医务人员、住院患者、营区各类人员没有发生SARS感染.说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SARS防治中起到了重中之重的作用.
-
1 925例发热门诊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探讨"非典期间"发热门诊就诊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点.方法:对2003-04-21至2003-06-24 在发热门诊就诊的 1 925 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一般信息、临床表现及血常规检查结果.结果:发热门诊的患者以男性居多,体温主要在 37.3 ℃~38 ℃之间,发病年龄以 20~40 岁的青壮年为主.就诊患者成分北京市居民以在岗工作人员为主体,而外籍人士中以民工人数为多.医学观察人员约占就诊人数的10%,但医学观察人员有近45%被诊断疑似或临床诊断SARS患者.结论:发热门诊在"非典期间"对及时发现、隔离患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发热的外来打工人员、医护人员要重点进行鉴别诊断.
-
不同试剂盒检测SARS-CoV抗体的方法学评价
目的:通过对ELISA方法和蛋白芯片法测定SARS-CoV抗体的方法学比较,探讨不同SARS试剂盒在辅助诊断非典型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同时用两种ELISA试剂盒检测 135 名SARS康复患者及 500 名健康献血者的SARS-CoV抗体,并随机选取 48 例小汤山医院确诊SARS康复期患者血清采用蛋白芯片法进行SARS多抗原蛋白测定.结果:重复性实验,两种ELISA试剂盒的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6.06%、10.5%;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6.57%、11.3%.相关性实验结果显示两试剂盒有良好的相关性(R2=0.9 456),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48 例 SARS 康复患者血清用 ELISA 方法测定 34 例为阳性, 用蛋白芯片法 35 例阳性, 阳性率分别为 70.83%、 70.83%、 72.9%.结论:ELISA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两ELISA试剂盒之间有很好的相关;相比之下,蛋白芯片法灵敏度较高,优于ELISA方法.
-
血、便、痰和尿标本中SARS冠状病毒核酸的检测和病毒基因谱的初步建立
目的:利用冠状病毒全基因组芯片检测SARS患者血、便、痰和尿标本中的冠状病毒核酸并试图建立其基因谱.方法:提取SARS患者血、便、痰和尿样本中的冠状病毒RNA,经全基因组随机反转录和PCR扩增标记成荧光探针,与SARS病毒全基因组芯片进行杂交,同时用体外培养的病毒RNA和从健康人血液中提取的RNA做对照.结果:SARS患者的 4 种标本中都能检测到冠状病毒核酸的存在,与整个病毒基因组相比,大都为一些不连续的片断.其中尿、痰和便标本中的基因谱较为相似,另外,发现编码S1蛋白的核酸在一些标本中是连续的,具体为 23 份血标本中有 2 份是连续的,13 份痰标本中有 8 份是连续的,51 份便标本中有48份是连续的,2 份尿标本中都是连续的.结论:冠状病毒全基因组芯片能够检测出SARS患者血、便、痰和尿标本中的冠状病毒核酸,并能建立各来源标本中病毒核酸的基因谱.
-
SARS传播与空气质量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寻可能与SARS传播相关的环境因素.方法:收集2003年 4 月21日~2003年 5 月 8 日全国内地SARS疫情通报及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北京及华北地区空气污染指数与SARS发病率的相关性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在非输入性SARS病例较多的地区,空气质量可能与SARS的传播有关.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空气污染分析 -
螺旋CT在SARS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肺CT在SARS或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时鉴别肺部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复习 50 例发热患者X线胸片及CT的影像特点.结果:X线胸片正常而CT检查有磨砂玻璃影后临床诊断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者3例,胸片显示小片状影的在CT像上为结节灶 2 例;结论:肺CT比普通X线胸片显示肺内病灶准确,CT在SARS早期是发现和诊断的佳影像检查手段.
-
SARS期间老年保健基地的规范化管理
目的:探讨建立老年保健基地应对突发传染性疾病的规范化管理.方法:建立应急网络化管理模式,构建疫情监测及质量保障体系,实行人员网络化管理.结论:建立应急机制,落实规章制度,实施消毒防护,培训人员及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都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因素.
-
医院SARS科研管理应急机制的建立
结合解放军总医院"非典"科研应急管理实践,对科研在医院应急处理中的地位、任务、指导思想、管理工作内容,以及应急专项研究的启动时机、选题范围和立项原则做初步思考,并对影响应急科研绩效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以利于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研管理机制的建设.
-
大型综合性医院应对SARS感染的管理
笔者对大型综合性医院防治SARS感染的管理实践工作进行了总结.针对SARS在医院内的传播规律和特点,建立健全各级各类管理组织并有效运行,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进行全方位的人员培训,做好监测和督导工作,能够遏制SARS的流行,并为以后相似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
88例SARS患者心肌酶谱改变观察
目的:了解SARS患者病程严重程度与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 IFCC 推荐方法检测心肌酶.结果:发病初期与正常组相比,各病情组 SARS 患者血清各心肌酶活力均显著增高(P<0.01);SARS 死亡组患者血清各心肌酶活力均显著高于其余病情组(P<0.01); 93.1%的 SARS 死亡组患者发病初期血清心肌酶活力异常升高,而生存组这一比率33%.发病中期,SARS患者血清心肌酶活力均有所降低,但死亡组和重症组患者血清 HBDH活力未见下降.结论:心肌是 SARS 病毒侵袭和损伤的重要组织之一,SARS 患者心肌酶异常升高与病情密切相关.
-
SARS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SARS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方法:对2003年 3 月至2003年 5 月收治的 29 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血常规及影像学检查特点.结果:本组 29 例全部以发热为首发症状,有明确接触史者 25 例(占86.2%),第一次血常规白细胞降低者有 8 例(占27.6%),淋巴细胞计数<0.9×109/L者 19 例(占65.5%),白细胞计数出现进行性下降者 22 例(占75.9%).所有患者胸片显示肺部阴影,其中迅速进展者 18 例(占62.1%).治疗采用抗病毒、抗感染、支持等综合治疗,重症患者使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和无创机械通气.结论:流行病学史、临床特点是早期诊断的关键,治疗采取综合方法,对重症患者使用大剂量激素、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有效.
-
SARS病毒感染临床分型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SARS病毒感染的临床分型.方法:对 4 例SARS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过程及高危人群抗SARS病毒 IgG 抗体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提出了SARS病毒感染可进一步分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型(重症)、非典型性肺炎型(肺部阴影为主要表现)、钝挫型(轻症,无肺部阴影)和隐匿型(无症状感染者)4种临床类型.结论:SRAS 病毒感染可表现为连续的、轻重不同的多种临床过程.
-
无创气道正压呼吸机治疗SARS的探讨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国内外及我院的应用经验均证明是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的重要有效手段,但应用CPAP压力过大(1.2 kPa以上)时,因为呼气压力和吸气压力相等;一部分患者胸腔内压力过高,回心血量(上、下腔静脉回流不畅)受到影响,患者出现心悸、胸闷、腹胀、下肢水肿加重甚至肝脏瘀血等不良反应.有些中度或重度SARS患者年龄较大,在缺氧严重情况下继续引起心、脑等多器官危害,心肌酶谱显著增高.用较高水平的压力(CPAP)会使患者感到如迎着大风跑步的不适感,因而一部分SARS患者刚一接触CPAP时就拒绝这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导致这一部分患者失去了佳治疗时机,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
SARS鉴别诊断的若干体会
1临床资料本组 28 例, 男性 21 例,女性 7 例;年龄23~87 岁,中位年龄 68 岁,其中>70 岁的 11 例(39.2%).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诊断 -
综合超短波治疗对SARS患者症状及情绪变化的影响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002年 3 月~5 月收入SARS病区的患者 49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治疗组(综合超短波治疗组).对照组 27 例, 男 21 例,女 6 例,平均年龄(33.8±18.2)岁,入选前平均病程(8.59±2.67)d,出院时确诊为 SARS 22 例,疑似 5 例.治疗组 22 例,男 16 例,女 6 例,平均年龄(30.2±14.2)岁,入选前平均病程(7.14±2.93)d,出院时确诊为SARS 19 例,疑似 3 例.所有患者体温均已正常.
-
疑似SARS的诊治体会
1 临床资料我院传染科隔离病房从2003年 4 月 30 日至 5 月20日共收治疑似SARS患者 28 人,其中确诊SARS7人,其余均排除SARS.
-
1 例疑似SARS患者急症手术的护理配合
1 临床病例男性患者,64 岁,干部.因发热 1 d 伴右上肢肱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而急诊入院.入院后查体:体温 39.5 ℃,胸片示右下肺阴影,血常规WBC 8.0 ×109/L.经专家会诊,作为疑似SARS患者收入隔离病房进行医学观察,并按传染病隔离要求在全麻下行右上肢肱动脉结扎术,手术顺利.
-
SARS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1 SARS患者心理反应分期及护理1.1 恐惧期许多患者表现出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这种恐惧来自对SARS的不了解,认为此病无药可治及担心将病传染家人,心理上有负罪感.患者出现突发心悸、胸闷、窒息和眩晕感;有的出冷汗、手抖、站立不稳,心理非常紧张、害怕,担心从此再见不到家人;有的甚至连遗书都写了.此时,护理上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多为其提供有关SARS的正面信息.护士应关心并鼓励他们有效地与家人和外界联络、交流,以痊愈出院的范例说明此病的可治愈性.
-
SARS临床排除病例血清学诊断结果分析
1材料和方法1 血清标本按常规留取临床上已排除SARS的患者静脉血,2 h 内离心分离血清,-20 ℃保存,1 周内检测抗SARS病毒特异性抗体.
-
25 例SARS患者的诊断治疗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从 2003 年 3 月至 5 月先后收治了 25 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其中男性 13 例,年龄 16~66 岁,平均 32.9 岁;女性 12 例,年龄 26~73 岁,平均 40.8 岁.符合我国卫生部2003年 4 月制定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病情稳定后转院 23 例.确诊SARS重症患者 8 例,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者 7 例.死亡率8%(2/25)均系 60 岁以上有并发症患者.
-
老年疑似SARS的诊断体会
1 临床资料6 例老年男性患者, 年龄 68~91 岁, 平均 (72.3±5.6)岁, 均以发热、咳嗽为主要症状来诊, 6 例患者发热体温 >38 ℃, 血中白细胞正常或降低, 胸片有片状阴影,2例患者血气分析PO2<7.9kPa.
-
发热门诊1 100例患者诊断分析
1 临床病例自诉发烧体温 37 ℃以上的患者,男性 730 例,女性 370 例.年龄大 81 岁,小 14 岁,平均年龄 35 岁.外地来京务工人员 880 人,军队干部及家属 70 人,本市居民 250 人.体温 36~37 ℃患者 60 例;37~37.5 ℃患者 646 例;37.5~38 ℃患者297 例;38 ℃以上 97 例.
-
简化SARS病历的探讨
1 必要性医护人员是 SARS 高危感染人群,疏于防护和疲劳是医护人员感染 SARS 的重要原因.大量 SARS 患者就医时,医护人员忙于接诊,来不及严密的防护,大负荷量的工作及防护服的穿戴,又使得医护人员常常处于疲劳状态.简化 SARS 病历可以减轻一线医师的工作量,使医师有更多的时间从容应对大量 SARS 患者的诊治.总之,简化 SARS 病历不仅仅只为了省事,更重要的是为了内容有针对性、书写质量一致性、随访有目的性,并具有科研价值的病历资料.
-
5 例重症SARS的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2003年 4~5 月收治的 5 例重症SARS患者中,男 2 例,女 3 例,年龄 20~48 岁,平均年龄 42 岁.全部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波动在 38~40 ℃之间 3 例,37.2~37.5 ℃之间者 2 例,均无卡他症状.5 例早期均出现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min,其中 2 例 36~50 /min.仅 1 例肺部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多为呼吸音减低.
-
SARS 流行期间消毒剂对健康人体的影响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003 年 4 至 6 月间因反复吸入消毒剂微粒后出现呼吸道症状,在我院呼吸科就诊的 86 名患者皆有咽喉部痒痛、刺激不适、胸闷、咳嗽甚至喘憋、呼吸困难.男 34 例、女 52 例,年龄 7~72 岁,青壮年居多,平均年龄 43.5 岁.所有患者有反复吸入消毒剂病史,既往身体健康,否认心、肝、肾、支气管哮喘等慢性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无哮喘家族史.
-
3 例重症SARS治疗体会
1 临床病例例1男性,31岁,干部,因发热1d入院,入院T 38.4 ℃,WBC 7.7×109,N 0.75 L0.17,胸片示:双下肺片状阴影,该患者既往体健,吸烟史5年,每天20支,有明确的非典患者接触史.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治疗 -
口腔医护人员预防SARS的探讨
1 口腔科感染的特点1.1 感染初期发病情况难以明确 SARS 主要的是呼吸道飞沫传播,但该病潜伏期为 2~14 d,初期已具有传染性,又不可能完全与其他患者区别对待.同时口腔科诊疗大多以门诊为主且同一病员在院内流动性较大、复诊次数多,增加了发生感染的危险性及预防的难度.
-
1 例重症SARS的几点启示
1 临床病例男性患者,38 岁,外地来京务工人员,于 2003年 5 月 8 日出现发热,体温高达 39.0 ℃,伴头痛、胸闷、干咳、无痰,5 月 9 日到某医院就诊,查外周血白细胞 13.4×109/L,中性 91.7%,胸片示左肺门模糊,予抗感染治疗,症状无好转,5 月 11 日来我院发热门诊就诊,T 38.7 ℃,P 90/min, R 24/min,BP11.7/7.5 kPa,外周血白细胞 1.0×109/L,血小板114×109/L,血气分析:pH 7.433,PaO2 6.44 kPa, PaCO2 5.11 kPa, SaO282.8%, 肝肾功能检查正常,胸片示左中下肺大片实变阴影.以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收入隔离病房,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当日12 h 共 400 mg, 次日共 800 mg),利巴韦林抗感染治疗和无创通气等对症治疗.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
SARS患者CRP、C3、C4检测临床评价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本院(SARS 定点收治医院)临床确诊患者 88 例,均在急性期采血.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
两组SARS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1 临床资料1.1 第一组 2003年 3 月28日至2003年 5 月 1 日我科共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患者40 例,其中男性 22 例(55%),女性 18 例(45%),年龄16~72岁,医务人员 15 例(37.5%),有明确接触史者 34 例(85%),无明确接触史者 6 例(15%).临床症状见表1.治疗前化验血氧分压在12 kPa 以上者 5 例(12.5%),8~12 kPa 之间者 15 例(37.5%),8 kPa 以下者 20 例(50%);白细胞计数均低于正常值,且呈渐进性下降趋势.胸片提示肺部病变多部位及弥漫性改变者 31 例(77.5%),单一部位者 9 例(22.5%).危重患者 20 例(50%),死亡1例,治愈率 97.5%.治疗中 39 例患者应用了糖皮质激素,应用率为97.5%.
-
SARS 流行期间老年发热病区护理管理
1 病区环境管理1.1病区区域管理划分病区功能区域,严格分区域管理.在病区入口处和各区域交界处设置明显标识,放置消毒脚垫,不同区域的医疗物品、清洁用具相对固定,避免混用,避免跨区域活动.
-
医务人员感染SARS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 例患者.男 1 例,女 6 例,年龄 25~48 岁,平均 36.5 岁.
-
SARS患者的肝脏损伤及其治疗
1 临床资料 11 例临床诊断SARS患者均为我院2003年 4 月下旬住院病例,男性 5 例,女性 6 例,重症SARS患者 6 例,年龄 20~49 岁,平均年龄 32 岁.而同期收治的 11 例非SARS发热患者,男性 7 例,女性 4 例,年龄 19~45 岁,平均年龄 30 岁.
-
重症SARS无创正压通气的护理
2003年4 月,我们收治的 5 例重症SARS患者出现了严重的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使用IUITRA型无创正压通气后,效果满意.血气分析指标、患者配合及护士的正确操作,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发热门诊的规范化管理
1 合理布局我院发热门诊设在独立的区域,且处于医院门口,标识明显,门(急)诊楼门口显著位置设有专人测量体温,指引发热患者到发热门诊就诊,避免发热患者与其他患者相交叉.SARS患者主要是通过近距离飞沫和密切接触等传播,故发热门诊选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诊区内空气较为新鲜,尽大可能降低SARS病毒的密度,减少感染机率.病房在气溶胶空气消毒的间隔,不间断地开窗通气和使用空气清洁器,在留观病房安装抽风设施,以提高空气流通效果.发热门诊设有候诊区、诊室、治疗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等,配有移动式X线机.并设有独立卫生间和隔离观察室.
-
SARS患者呼吸机造成的污染及消毒
1 呼吸机的污染1.1 回路的污染在呼吸机用于呼吸性传染病(如 SARS)患者时,呼出气体经呼气流量传感器、呼气压力传感器、呼气阀后排放于室内,在此过程中,含有致病微生物、患者气道分泌物的气体通过呼吸外回路和呼吸机内回路的呼气支时,污染以上部件.患者的呼出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通过呼吸回路及内回路的呼气支时凝结为水,这样的高湿环境正有利于大量致病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
-
后SARS时期医院感染控制的对策
通过此次抗击SARS的经验表明,感染控制工作非常重要,医院必须把感染控制纳入医疗质量考核.加大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投入,配齐专职机构人员,保证感染控制人员受过专门培训,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管理各级专职人员在消毒隔离、个人防护等工作中的作用.
-
SARS患者血浆纤维结合蛋白水平变化
1材料和方法1.1使用主要仪器和试剂 纤维结合蛋白(plasma fibronectin,Fn)含量测定试剂盒(山东省硕尔生物有限公司);酶标仪.
-
门诊医护人员预防SARS感染方法的探讨
1 控制传染源1.1 规范患者就医流程为加快诊治速度和转运速度,尽快缩短患者在门诊停留的时间,我们执行简便快捷的患者就医流程,以减少SARS的漏诊和交叉感染.
-
SARS患者住院时特种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30 例已确诊的非典型肺炎患者中男 15 例,女 15 例,年龄 19~51 岁,平均年龄(36.4±10.1)岁.
-
SARS病毒基因检测结果与患者病情关系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1.1 痰标本留取 20 例健康人,15 例发烧非 SARS 患者和 72 例不同病情 SARS 患者痰标本,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取 5 ml 放入无菌管中,保存于 -20 ℃.标本使用前置 95 ℃水浴中灭活 0.5 h,才可用于 RNA 提取.
-
37 例SARS疑似患者的诊治体会
1 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37 例SARS疑似患者均来自2003年 3 月 21 日至2003年 5 月 6 日我院传染病科住院患者.男 24 例,女 13 例,年龄 18~73 岁,平均(33.52±4.56)岁.
-
发热隔离病房住院患者43例分析
1 临床资料2003年 4 月29日至2003年 5 月20日共收治发热患者 43 例,年龄在 18~72 岁,其中男 25 例,女 18 例,全部患者均因发热住院,体温在37.6~39.5 ℃.43 例患者确诊为SARS的患者 4 例,男 2 例,年龄分别为 47 岁、48 岁,女 2 例,年龄分别为 21 岁、26 岁,均有明确的SARS患者接触史,均发热,轻咳 2 例,胸痛 1 例,气短 2 例,4 例胸片显示大片状或片状多发阴影,短期内增大,均无呼吸道卡他症状及咳黄痰,2 例血白细胞小于 4 000×109/L,1 例大于 12.0×109/L,1 例正常.疑似SARS患者 2 例,有SARS患者接触史,年龄分别为 20 岁,22 岁,均发热,血白细胞正常,胸片示双肺纹理粗重、模糊.37 例患者为非SARS患者,诊断及临床特征见表1.
-
1 例重症SARS的护理
1 临床病例女性患者, 31 岁, 2003 年 5 月 15 日开始发热、恶心、呕吐.5 月16日去某医院就诊确诊为 SARS,当晚转入我院治疗.其父母为 SARS 患者,分别于 5 月 14 日、5月19日死亡.患者入院后即给予持续高流量吸氧及综合治疗.入院 10 d,患者呼吸困难、出现紫绀,激素剂量加大,呼吸困难无改善,即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入院 12 d,患者胸部X线片示双肺完全实变.入院 14 d,患者痰多,双肺湿罗音,胸部X线片示双肺阴影增加.当日晚即行气管插管行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机参数:PS:12 cm H2O,PEEP:8 cm H2O,氧气浓度:50%,激素剂量减少,增加头孢他啶等抗生素治疗,呼吸困难得到改善.经过全面及时治疗及护理, 6月10日患者病情稳定,6月19日脱机,6月25日胸部X线片示双肺阴影消失,6月27日痊愈出院.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护理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
1999 | 01 02 03 04 |
1998 | 01 02 03 04 |
1997 | 01 02 03 04 |
1996 | 01 02 03 04 |
1995 | 01 02 03 04 |
1994 | 01 02 03 04 |
1993 | 01 02 03 04 |
1992 | 01 02 03 04 |
1991 | 01 02 03 04 |
1990 | 01 02 03 04 |
1989 | 01 02 03 04 |
1988 | 01 02 03 04 |
1987 | 01 02 03 04 |
1986 | 01 02 03 04 |
1985 | 01 02 03 04 |
1984 | 01 02 03 04 |
1983 | 01 02 03 04 |
1982 | 01 02 03 04 |
1981 | 01 02 z1 |
1980 | 01 02 z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