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杂志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Hematology(Blood Transfusion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Edition) 림상혈액학잡지(수혈여검험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北京大学医学院血研所
  • 影响因子: 0.25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4-2806
  • 国内刊号: 42-1284/R
  • 发行周期:
  • 邮发: 38-171
  • 曾用名: 临床血液学杂志
  • 创刊时间: 200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血液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宋善俊 陆道培 胡丽华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血清生物标志物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表达分析

    作者:李文飞;吕建

    目的:探讨血清生物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与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表达意义.方法:2010-08-2015-01住院的45例成人ALL患者作为ALL组,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成人45例作为对照组,2组都进行CA125与CXCR4的表达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LL组的CA125表达量为(75.98±10.34)U/ml,阳性表达率为86.7%(39/45),而对照组分别为(10.23±3.67) U/ml和8.9%(4/45);ALL组的CXCR4表达量为(65.33±2.34)%,阳性表达率为86.7%(41/45),而对照组分别为(20.11±4.11)%和8.9%(9/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LL患者中,CA125阳性组中CXCR4阳性率为100.0%,而CA125阴性组中的CXCR4阳性率为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分析显示CA125水平与免疫分型、临床危险度、结外病变数目、白细胞水平呈现明显相关性(P<0.05);而CX-CR4也与免疫分型、临床危险度、结外病变数目、淋巴细胞水平呈现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生物标志物CA125与CXCR4在成人ALL中都呈现高表达状况,并且可以互相影响,与临床病情存在明显相关性,可作为ALL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之一.

  • 三氧化二砷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株凋亡机制研究

    作者:田玉青;王海英;冯安华;秦丽莉;王共爱;王庆国;胡振波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株(HL60)凋亡机制.方法:以HL60为研究对象,通过丙二醛和谷胱甘肽含量的测量检测氧化应激反应;通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DNA损伤;通过共聚焦成像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结果:在HL60细胞中,亚砷酸显著(P<0.05)诱导氧化应激、DNA损伤以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活性的变化,并呈剂量依赖性.它也通过显著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激活凋亡的内在途径.结论:亚砷酸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HL60凋亡.这个凋亡信号调节通过氧化应激、DNA损伤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导致细胞程序性死亡.

  • 一种新的转录因子TORC2在脂联素抑制肝糖异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杜春红;刘德敏;李红学;张捷;史晓文;黄海涛;苑广洋;赵国生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辅激活物活性调节2传感器(TORC2)在脂联素抑制肝糖异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室前期已构建的人脂联素真核表达质粒,并成功转染人肝细胞系L-02细胞.在此基础上采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对比不同葡萄糖浓度处理后的脂联素转染组和转染空质粒对照组L-02细胞中TORC2细胞内定位,以及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1(p-AMPK)、CREB、p-CREB蛋白表达差异,同时监测各组葡萄糖-6-磷酸酶(G 6 Pase)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组p-AMPK蛋白表达量显著增高(P<0.05),CREB、p-CREB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分析显示转染组TORC2主要位于细胞质,而对照组TORC2主要位于细胞核内.葡萄糖关键酶检测发现转染组G-6-Pase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脂联素抑制糖异生的机制可能与活化p-AMPK、抑制TORC2去磷酸化、阻止TORC2进入细胞核以及抑制糖异生关键酶基因表达有关.

  • 无偿献血者HBsAg筛查不合格结果的确证分析

    作者:王艳彬;韩卫;李莉华;张慧贤;王素玲;牛校敏;解桂贤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不合格标本的中和确证试验结果,以保证血液安全和减少血液浪费.方法:收集河北省血液中心359例HBsAg不合格标本,采用中和试验法对配套HBsAg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呈重复阳性的标本进行确证试验.结果:359例不合格血液标本经中和试验法确证187例阳性,172例阴性,ELISA法假阳性率为47.91%;初次双试剂反应性标本S/CO均>5,其阳性符合率100%;当S/CO于1~5之间,其阳性符合率为65.63%;在确证为阳性的标本中,183例呈ELISA双试剂反应性,3例呈ELISA单试剂反应性,1例ELISA检测结果处于灰区值.结论:无偿献血者HBsAg ELISA筛查试验存在部分假阳性的问题,为减少血源流失,保证血液安全,可考虑对不合格标本进行确证试验,同时有必要设置合理的灰区范围.

  • 术中自体血回输对异位妊娠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王英;杨文丽;时卉丽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对异位妊娠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01-2015-08 169例异位妊娠大出血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同意以及是否符合自体血回输适应证,分为自体血回输组93例和异体血输注组76例.记录2组术中失血量、术中回收血量、异体血输入量、输血反应及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率.检测术前、术后1d及5d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反应指标.结果:①自体血回输组的异体血输注量、输血反应和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异体血输注组(P<0.05).②与术前相比,2组术后CRP和ESR均明显升高(P<0.05),自体血回输组升高幅度低于异体血输注组(P<0.05);与术前相比,2组术后IL 6明显升高(P<0.05),自体血回输组升高幅度高于异体血输注组(P<0.05);异体血输注组IFN-γ术后1d明显下降,术后5d恢复至术前水平,自体血回输组术后5dIFN-γ明显升高;2组术后TNF-α浓度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自体血回输患者比异体血输注患者术后炎症反应轻.

  • 3种血细胞分离机估算采集后血小板计数的评估

    作者:陈晓文

    目的:评估献血者血小板(PLT)采后计数实际测量值与AMICUS、TRIMA和MCS+血细胞分离机估算值之间的差异和符合性,以验证3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程序的安全性.方法:选取632名AMICUS献血者、575名TRIMA献血者和500名MCS+献血者分别在采后即刻、采后30 min、采后1h留取1 ml静脉血标本,动态观察单采后外周PLT的变化,从而比较机器的采后估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差异.结果:AMICUS、TRIMA和MCS+采后即刻,估算值与实测值正相差分别为4.86×109/L、4.95×109/L和4.97×109/L;采后30 min,估算值与实测值负相差分别为2.51×109/L、2.35×109/L和2.57×109/L;采后1h,估算值与实测值负相差分别为7.54×109/L、7.44×109/L和7.52×109/L.采后即刻、采后30 min、采后1h,预测采后PLT的95%置信区间均大于100×109/L.结论:依照我国2011版新的“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献血者采后PLT> 100×109/L的采集标准,使用AMICUS、TRIMA和MCS 3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PLT,将预测采后估算值作为安全捐献的指标,就目前的采集程序而言是安全可靠的.

  • 安阳市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人群分布变化趋势调查

    作者:冯娟

    目的:探讨安阳市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分布变化趋势,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从而控制、阻断HIV的经血传播.方法:对2008-2014年安阳市无偿献血者血液进行HIV检测,统计HIV感染率和人群分布特征并进行比较.结果:2008-2014年安阳市无偿献血者374 067人份血液标本中抗HIV确认阳性28例,HIV流行率为0.007 5%;历年HIV流行率比较,x2=13.59,P<0.05;HIV感染者主要集中在18~35岁;男、女性别比较x2=9.76,P<0.05;献血者中性传播占传播途径的78.57%(22/28).结论:安阳市无偿献血者中HIV感染人群呈低流行状态,HIV感染呈年轻化、高学历、自由职业变化,感染途径主要是性传播,男男同性性传播呈现趋势化.应调整无偿献血人群宣传和招募策略,加强固定献血者队伍“防艾”知识教育,制定阻断经血传播的有效防范措施,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 吸光度判定乳糜血在4040生化分析仪初筛中的应用

    作者:师玉红;姜燕娟;张艳梅;聂军

    目的:建立可操作性的乳糜血判定标准,在初筛时避免不合格血液的采集,更加合理利用血液,减少乳糜血的报废.方法:选择已申请报废的乳糜血浆330例,用目测法区分为轻、中、重度乳糜,应用4040半自动生化仪通过试剂空白值与样本检测值在吸光度上表现出的差异即乳糜指数CB值来判定乳糜程度;观察CB值超过当日标准空白值≤0.4以下为轻中度乳糜,询问饮食情况可以采集;CB值超过当日标准空白值>0.4以上为重度乳糜,不予采集.结果:通过设定乳糜指数即CB值使乳糜报废率得到有效控制,2014年上下半年乳糜报废率依次为2.26%和1.51%,呈下降趋势.结论:通过加强献血前征询,为初筛检验岗位判定乳糜血提供统一的标准依据,有效避免了人为主观判定乳糜程度的差异,减少乳糜血的报废,合理缓解血源.

    关键词: 吸光度 乳糜血 初筛
  • 全自动血型仪漏检4例B(A)亚型原因分析

    作者:何卫社;刘乐霞;王德平;赵国宏

    目的:分析GALILEO全自动血型分析仪漏检B(A)血型原因,提出应对措施.方法:用GALILEO全自动血型分析仪检测无偿献血人群ABO血型标本144 126人份,其中被用血单位退回的血站定型为B型的4例标本,做血型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再次使用维护后的全自动血型分析仪重新检测4例标本ABO血型.结果:全自动血型分析仪漏检4例B(A)亚型,维护后的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均能检测出4份标本的弱凝集.结论:应定期做好全自动血型分析仪的维护保养,尤其是每周一次血平板图像,做好ABO血型检测的室内质控,结合人工肉眼判读,减少ABO亚型漏检,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 德阳市2009-2014年无偿献血抗-TP、抗-HIV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张捷

    目的:了解德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分布及梅毒、艾滋感染状况,为血液安全招募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4年146 676份献血样本抗-TP、抗-HIV检测结果及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德阳地区近年来无偿献血者抗-TP阳性率维持稳定水平,与成都等地基本一致,抗HIV阳性率维持在较低水平;②初次献血者占献血人群67%,初次献血者抗-TP阳性率达0.91%,高于重复献血者0.46%(x2=64.28,P<0.01),初次献血者与重复献血者抗-HI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7,P>0.05);③其他人员、农民、工人为德阳自愿无偿献血的主体74.4%,抗-TP阳性率由高到低为农民>其他人员>工人;职业登记明确的人群抗-HIV阳性率比较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抗TP阳性率由高到低排列分别为36~45岁>26~35岁>46~55岁>18~25岁(x2 =114.2,P<0.01),各年龄段抗HI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37,P>0.05).结论:加强德阳地区献血主体人群的健康教育、职业登记、征询、筛查工作;提高献血服务质量,扩大重复献血者队伍;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招募措施,提高集体献血数量,是为保障血液安全需要长期坚持和改进的工作.

  • 扬州地区305例疑难血型送检标本结果鉴定及分析

    作者:柳健;桑叶;范恩勇

    目的:探讨疑难血型鉴定的快速分析判断路径.方法:通过305例疑难血型送检标本鉴定的回顾性分析,了解扬州地区疑难血型及不规则抗体分布,分析红细胞抗原及血清抗体的增减改变,建立疑难血型分析思路.结果:疑难血型中,血型抗原以A亚型为主,抗体以冷凝集素及Rh血型系统抗体为主.结论:排除标本差错与污染,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时,选择性进行吸收放散试验,检测不规则抗体,进行唾液血型物质检测和Rh表型分析等能有效解决疑难血型的鉴定.

  • 4种新鲜冰冻血浆质量分析

    作者:谢冬梅;王艳清;陈素君;黄勇华

    目的:分析4种新鲜冰冻血浆(FFP)部分有效成分的含量,为临床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袋新鲜全血,每袋(400±40)ml,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分别制备出4种FFP,分别为:FFP、去白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去白细胞FFP)、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灭活FFP)、去白细胞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去白细胞病毒灭活FFP).采用凝固法检测凝血因子Ⅷ含量(FⅧ:C)及纤维蛋白原含量(Fg);采用双缩脲法检测血浆蛋白含量.结果:血浆经过单纯滤除白细胞后Fg含量为(1.913±0.209) g/L,与FF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97,P<0.01);经过单纯病毒灭活之后FⅧ:C含量及Fg含量分别为(0.699±0.174)IU/ml、(1.114±0.232)g/L,与FFP比较t值分别为4.071、16.2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经过滤除白细胞及病毒灭活2道工序之后,则FⅧ:C含量、Fg含量及血浆蛋白含量分别为(0.471±0.071)IU/ml、(1.033±0.159)g/L、(55.6±2.7)g/L,与FFP比较t值分别为9.860、21.819、2.8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病毒灭活FFP比较,去白细胞病毒灭活FFP FⅧ:C含量下降了32.6%.结论:4种FFP中,去白细胞病毒灭活FFP有效成分含量低,其中FⅧ:C含量低于国家标准.在临床使用这4种FFP时应注意其区别,作为冷沉淀凝血因子原料血浆时应注意其质量的不同.

  • 南京地区自愿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王静;朱绍汶;蒋昵真;周春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自愿无偿献血人群的HIV流行病学特征,加强血液质量控制,为制定经血液艾滋病病毒传播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4年南京地区无偿献血者的HIV感染情况和人群特征.结果:2010-2014年共检测南京地区献血者血液样本362 425人份,其中HIV确认阳性68例,阳性率为0.019%.经分析,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职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的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宣传,特别是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做好献血前的征询工作.为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应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发展固定献血者队伍,减少血液报废.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HIV 感染
  • 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分析

    作者:王连友;毕星秀;李丹慧;王照军

    目的:探讨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情况,分析不合格项目及原因,为采供血机构制备高质量冷沉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5-06质管科对采用离心法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其容量、纤维蛋白原、FⅧ及无菌试验共4项质控抽检结果,从各个环节探讨影响冷沉淀质量的因素.结果:每月随机抽检4袋,连续30批次,共抽检120袋,合格品114袋,合格率为95.0%;不合格品6袋,不合格率为5.0%,不合格原因均为Ⅷ因子含量不足.结论:冷沉淀凝血因子符合血液质量控制项目要求,但仍有少部分产品Ⅷ因子含量不足,主要原因是由于个别工作人员质量意识淡薄,违反操作规程造成,通过加强全过程关键点控制,减少人为差错,其质量可以得到保证.

  • 定期输血改善镰状细胞贫血患儿生存质量的研究

    作者:王琳;陈光治;陈秀兰;袁学华;罗卉丽

    目的:评价定期输血改善镰状细胞贫血(SCA)患儿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RQOL)效果.方法:34例SCA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19例和对照组15例,分别给予定期输血和单纯对症治疗,疗程6个月,采用中文版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体系量表评价治疗前后HRQOL变化情况,并记录SCA并发症和相关理化检查.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和2例患儿失访,2组各有16例和13例数据纳入分析.2组治疗期间都出现疼痛、感染、急性胸痛综合征等并发症,试验组发热比例高于对照组,其他并发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均未出现脑卒中;治疗后2组HRQOL均有一定程度改善,试验组生理功能、社交功能、学校功能和PedsQL总分均优于对照组,而情感功能和社会心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CA患儿接受定期输血治疗能明显改善HRQOL,但未能减少SCA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确切的治疗效果需要进一步研究.

  • 宜昌地区病毒灭活血浆的质量监控及临床应用

    作者:郭毅;李鹏

    目的:探讨宜昌地区亚甲蓝/光照法病毒灭活血浆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抽取30袋新鲜冰冻血浆,检测其亚甲蓝病毒灭活前、后的总蛋白、凝血因子Ⅷ、APTT、PT、Fbg、亚甲蓝残留量;临床随机抽取400例输注亚甲蓝病毒灭活血浆的受血者,观察输注亚甲蓝病毒灭活血浆前后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理指标.结果:未经亚甲蓝病毒灭活的新鲜冰冻血浆其总蛋白含量为(59.72±2.13)g/L、凝血因子Ⅷ(0.981 1±0.275 3)IU/ml、Fbg(2.64±0.52)g/L、APTT(13.20±0.19)s、PT(34.80±1.98)s;经亚甲蓝病毒灭活后其总蛋白含量为(57.02±3.13)g/L,回收率为95.5%、凝血因子Ⅷ(0.707 4±0.187 7)IU/ml,回收率为72.11%、Fbg(1.97±0.63)g/L,回收率为74.6%、APTT(17.3±0.27)s、PT(37.4±3.12)s、亚甲蓝残留量(0.162 7±0.102 6)mol/L;患者输注亚甲蓝病毒灭活血浆前后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宜昌地区亚甲蓝病毒灭活血浆的临床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 显色培养液在血液运输箱细菌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蔡雁;刘莹

    目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液在常规样本中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将其应用于血液运输箱细菌监测提供依据.方法: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液分别对30例血液运输箱采集样本和50例临床样本进行培养,并对所培养细菌进行鉴定,观察细菌显色培养与鉴定结果的符合性.结果:80例样本检测结果中,4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标本显色培养结果均相符,符合率为100%;39例非金黄色葡萄球菌标本显色培养结果有4例不相符,符合率为89.7%.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具有快速、简便、结果易于判断等优点,加之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应用于血液运输箱细菌监测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但由于仍然存在假阳性,在发现有可疑阳性菌落生长时,需作进一步的补充试验予以确认.

  • 4种检测IgG型血型抗体方法的对比研究

    作者:洪毅;高娟;孟洁;李菲;耶小伟;杨阳;叶维莉;安良

    目的:对比研究4种常用的检测IgG型血型抗体方法,确定不同方法的差异.方法:分别用凝聚胺法、试管间接抗球蛋白法(IAT)、LISS-凝胶卡法和LISS-试管间接抗球蛋白法(LISS-IAT)检测倍比稀释的抗-D,从临床配血不相合样本中检出的IgG抗E、抗-Lea、抗-Jka和87例有输血史的患者样本.结果:对倍比稀释的抗-D,LISS-IAT法的检测灵敏度高,凝聚胺法低;对于弱的IgG抗体,凝聚胺法会漏检,IAT也存在漏检的可能,而LISS-凝胶卡法和LISS-IAT法均能检出弱的抗体;87例有输血史患者的抗筛结果显示,LISS-凝胶卡法和LISS-IAT法的检出不规则抗体例数都达到10例,高于其他2种方法.结论:免疫血清学实验室应采用更为敏感的实验技术检测血型抗体,如LISS-凝胶卡法或LISS-IAT法,以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 术前稀释式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在心脏手术中应用

    作者:吴伟

    目的:探讨术前稀释式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在心脏手术中血液保护效果.方法:选择2013-03-2015-06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以采用自体输血的患者86例作为自体输血组,以采用库血输注的患者70例作为库血输注组.记录2组患者失血量、库血输注量以及自体输血组术前预存血量和术中回收血量.观察2组手术前后RBC、Hb、HCT、WBC、PLT、PT、APTT等血液指标变化情况.观察2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及预后情况.结果:①自体输血组共有71例依靠术前预存血和术中回收血渡过围手术期,15例因术中出血或术后引流血过多输注了库存血,而库血输注组70例患者中有68例输注了库存血.自体输血组平均库血输注量为(1.79±1.16)U,明显低于库血输注组(5.69±1.60) U(P<0.05).②2组患者手术后第1天RBC、Hb、HCT、WBC、PLT、PT、APTT等血液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2组间手术后第1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自体输血组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库血输注组发生发热反应2例和过敏反应1例.结论:在心脏手术联合应用术前稀释式和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可明显减少输注异体血量和输血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

  • 西京医院输血科2009-2014年血液报废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顾顺利;尹文;胡兴斌

    目的:调查分析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率的有效方法,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方法:对西京医院输血科2009-2014年报废血液资料按照报废原因进行分类统计.结果:传染病筛查阳性(ALT、HBsAg、HCV抗体、HIV抗体、TP抗体)为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非传染病筛查因素(不足量、破袋、凝块、溶血、过期、乳糜)为血液报废的次要原因.2009-2011年传染病筛查阳性报废率呈上升趋势,2012-2014年传染病标志物阳性报废率呈下降趋势,2009-2014年非传染病标志物因素报废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注重献血前咨询,增加初筛项目,在血液采集、分离、包装、储藏及运输中规范操作,可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

  • 不同程度烧伤患者用血情况调查

    作者:王梅;朱定红;林丽圆;胡继军

    目的:分析烧伤科不同程度烧伤患者用血液制剂情况,探讨比较中度、重度及特重度烧伤患者红细胞及血浆的使用量及输血治疗对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肾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烧伤科2014-03-2015-10收治的552例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观察分析3组患者红细胞及血浆平均使用量,比较其输血治疗前后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肾功能差异.结果:中度及特重度烧伤患者红细胞平均用量与血浆用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25及0.819,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Hct及Hb的检验值分别为2.484,2.415(P<0.05),各组患者输血治疗与凝血功能及肾功能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烧伤患者红细胞与血浆的使用量与烧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浆尤甚,需要加强对血浆使用的监管,节约血液资源,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率.血液制剂的使用能影响血常规中Hct、Hb的改变,但不影响机体凝血功能及肾功能.

  • 连云港市RhD阴性红细胞临床应用情况分析

    作者:郭艳娟;王兵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RhD阴性红细胞输注情况,提高临床RhD阴性红细胞输注水平.方法:统计2010-2013年RhD阴性冰冻解冻红细胞、新鲜红细胞及红细胞总使用量,并计算出每年度RhD阴性新鲜红细胞使用比例;对2010和2013年度冻冰解冻红细胞、新鲜红细胞使用及红细胞总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10-2013年RhD阴性红细胞总使用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在品种结构上,新鲜红细胞使用量呈增加趋势,且所占比例也逐年增加;而冰冻解冻红细胞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与2010年比较,2013年RhD阴性冰冻解冻红细胞明显减少(x2 =4.848,P<0.05);而RhD阴性新鲜红细胞供应明显增加(x2=12.777,P<0.05).结论:连云港市在RhD阴性红细胞采集供应管理工作上正趋于合理,RhD阴性新鲜红细胞使用率逐年提高,避免RhD阴性血液的浪费,节约了血液资源.

  • 抗-HCV ELISA间接法与双抗原夹心法试剂的应用对比评价

    作者:张艳梅;孟毓;姜燕娟;郭喜彪;贠世文;王新梅

    目的:对比研究国产抗-HCV ELISA间接法和双抗原夹心法试剂的检测效能,探讨血站抗-HCV检测模式.方法:选择1种双抗原夹心法酶联免疫试剂、2种间接法酶联免疫试剂分别检测34 593名无偿献血者血样,采用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对其中有反应性的44份标本进行确认,并用BBI血清盘对这2种检测试剂进行考核评价.结果:科华、新创和万泰3个厂家的抗-HCV有反应性及灰区标本经RIBA实验确证后,假阳性率分别为31%、63%、13%.万泰双抗原夹心法与间接法相比,增加了反应强度、降低了假阳性率且缩短了窗口期.结论:为确保血液质量,血筛实验室应选择灵敏度和特异性双优的试剂,采用间接和双抗原夹心2种不同的ELISA试剂检测HCV抗体优于2种间接ELISA试剂,不仅提高抗-HCV有反应性标本的检出率,而且减少血液因假阳性造成的浪费.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自身抗体合并抗-Mur、抗-E分析

    作者:李海云;凌励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为保证患者及时得到输血治疗,在检测患者血样中ABO以外抗体后,针对性筛选相应抗原阴性血液.方法:ABO血型、Rh(D)血型及Rh表型鉴定采用试管法,抗体鉴定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法、交叉配血试验采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综合判定结果.结果:AIHA患者含有自身抗体合并有抗-Mur、抗-E抗体,输注同型血液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得到提升,疗效显著.结论:准确鉴定出患者血清中同时存在的自身抗体及抗-Mur、抗-E抗体,有利于缩短配血时间,筛选相应抗原阴性血液,保证输血安全有效.

  • 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报废情况分析

    作者:张静;王素玲;赵莉华;王庆明

    目的:统计2011-2014河北省血液中心血液报废率,分析造成血液报废的原因,为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率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4年血液报废信息,按检测原因造成的血液报废和非检测原因造成的血液报废分别统计.结果:共采集血液1 167 714 U,报废85 879 U,报废率7.35%,各年份间报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 165.7,P<0.05).非检测原因造成的血液报废率较高,占71.2%(61 179/85 879),其中脂肪血为4.05%、血浆颜色异常或溶血0.37%、其他0.34%、血袋破裂或渗漏0.29%、絮状物析出0.12%、特殊抗体亚型0.06%、不足量0.02%,各年份间非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 178.3,P<0.05).由实验室检测原因造成的血液报废率占28.8%(24 700/85 879),其中ALT为0.87%、抗-HCV阳性0.41%、HBsAg阳性0.34%、SYP阳性0.30%,检测不合格血液各年份间报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6,P<0.05).结论:我中心血液报废率较高,应重视加强对献血者健康征询,做好无偿献血知识的普及工作;选择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检测试剂及优化检测策略;各环节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责任心.这对降低血液报废率,保护血液安全有重要意义.

  •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回顾性调查分析

    作者:谢军花;叶菲;吴莉莉;沈杰;方凯

    目的:分析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原因,探讨防止发生PTR的对策.方法:对55例患者327次输注血小板,其中妇科3例共4次输注,内科4例共26次输,感染科7例7次和血液科41例290次,进行临床效果数据分析调查.结果:55例血小板输注患者的PTR发生率随着输注血小板次数增多而显著增加(P<0.05).从输注次数数据分析,9次输注后PTR比率明显增高,并且输注次数少的与输注次数多的导致PTR的重点原因不尽相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都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输注次数少的发生PTR与非免疫因素关系更为密切(P<0.05).反复输血患者,尤其是输注过全血的患者输注无效率明显上升且与血小板抗体产生关系密切.

  • 血站常态化质量审核思路探讨

    作者:曹晓莉;彭鹏;刘建强;房婕;王锦;张嫄

    随着“一法两规”的颁布实施,各个血站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很多血站除了定期开展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还采用常态质量审核等手段进行质量监控,对确保血液质量与安全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实际工作中如何开展常态审核,国家并无具体标准,导致有些血站此项工作流于形式,达不到常态审核的目的.我们结合具体实践,就常态审核涉及的内容和管理思路进行探讨.

  • 浅谈献血前身份核对的重要性及冒名献血行为分析和防范

    作者:陈红杰

    随着无偿献血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血站管理办法》第22条规定血站采血前应当对献血者身份进行核对并进行登记,严禁采集冒名顶替者的血液.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采供血机构一线采血人员在思想上并未充分认识到献血前对献血者身份核对的重要性,导致这一规定并未得到100%的执行.因此,笔者在此浅谈一下献血前对献血者身份核对的重要性和必须性,希望能让大家在思想上进一步重视,促使这项规定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杜绝冒名献血行为.

  • 温自身抗体的相关输血对策

    作者:姚丽;王忱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是人类免疫功能紊乱产生抗自身红细胞的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相结合或激活补体使红细胞寿命缩短的一种获得性疾病,约占所有溶血疾病的1/3[1].自身抗体可分为温抗、冷抗体、温冷混合3种类型,本文主要对温抗体进行讨论.由于温自身抗体的存在,常常难以找到相容的血液,同时它还能掩盖同种抗体的存在,所以输血前的血清学特征的鉴定,对于保证血液输注的有效性尤为重要.

  • 基层医院扩大感染性疾病筛查范围的必要性

    作者:陈威;黄胜利

    感染性疾病筛查又名输血前4项或者术前4项(HBV、抗-HCV、抗-HIV、梅毒),初始开展这个项目只是为了解患者术前及输血前感染性疾病感染状况,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后来发现孕妇孕期感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均可引起母婴垂直传播,其危害可伴随终生,尤其是孕期感染梅毒并处在活动期还可引起早产、死胎等[1],产前检查也加了这个项目.随着阳性率的不断提高,感染性疾病筛查在加强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降低职业暴露的危险,减少医院感染方面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2].

  • 抗-Dia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1例

    作者:江梦天;任明;何鸣镝;尹建平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 born,HDN)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母亲体内产生与胎儿血型抗原不配合的IgG性质的血型抗体,这种抗体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常见于ABO溶血病,其次为Rh溶血病,其他血型系统导致HDN比较少见.本文报告1例较罕见Di血型不合引起的HDN.

  • 含有抗Dia及抗E混合抗体1例

    作者:董娟;刘衍春

    Rh血型系统是临床血型问题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血型系统,国内外报道中又以抗E为多见[1-2].Diego血型系统主要有Dia及Dib等位抗原,由于频率分布的缘故,Di(a-b+)表型抗原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约90 %.近期笔者在对1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患者的输血前备血检测中发现有意外抗体,并经过一系列试验确定该患者血液中含有混合的抗Dia及抗E抗体,后提供了相合的血液,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Diego血型 抗Dia 抗E
  • 类同种抗-Ce自身抗体致配血困难1例

    作者:马印图;王更银;冯谦;李烛;高军;杨晓亚

    在临床输血中,准确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是输血前重要而且很关键的环节,其中与临床关系重要的是ABO血型系统,其次是Rh系统,患者由于妊娠或多次输注异体血容易产生不规则抗体,造成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这种情况在临床中较为常见[1-2],对于产生了温反应抗体的样本,其血清学检测及配血常常困扰输血工作者,我们在1例交叉配血不合的标本中发现患者体内产生了罕见的类同种抗-Ce自身抗体,现报告如下.

  • IL-37的免疫生物学作用机制及临床展望

    作者:杨扬

    白细胞介素-37(IL-37)是近期发现的一个生物学因子,以前被认为类似于IL-1F7.在过去的几年中,IL-37的作用已被发现了很多,包括它可以通过下调一些促炎因子的活性来起到抑制一些系统性和局部炎症疾病的作用[1].本文回顾了IL-37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它在慢性炎症和主动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6 01 02 03 04 05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