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实用医学影像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al Imaging 실용의학영상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影响因子: 0.7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6817
  • 国内刊号: 14-128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2-195
  • 曾用名: 医学影像杂志
  • 创刊时间: 200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戴苏华
  • 类 别: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期刊荣誉:
  • 磁共振成像3D-STIR-SPACE序列对臂丛神经节后损伤的诊断价值

    作者:唐雨;于加贝;王翠;王猛;谷瓅

    目的 探讨磁共振带翻转恢复脉冲的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三维成像(MRI 3D-STIR-SPACE)扫描技术对臂丛神经节后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病例资料为我院收治的12例臂丛神经节后损伤患者,所选患者均行Siemens Aera 1.5T磁共振扫描,采用3D-STIR-SPACE平扫及增强序列,对原始图像进行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后处理技术分析本类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2例患者磁共振(MR)显示节后损伤神经34条,包括神经干水肿21条,神经干结构紊乱9条,神经干中断2条,神经干周围血肿及创伤性囊肿2条;手术探查42条,证实存在损伤38条.磁共振成像(MRI)诊断本病的敏感度为87%(33/38),特异性为83%(5/6),准确性为86%(38/44).结论 MRI 3D-STIR-SPACE序列具有很高的密度分辨率,可做到薄层各项同性采集,任意切面或曲面重建,可准确定位、定性臂丛神经节后损伤.

  •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的磁共振成像表现并复习文献

    作者:王长福;王斌杰;贺祥;石晓莹;沈芳芳;周彦汝;姜澳田

    目的 分析淋巴细胞性垂体炎(LYH)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以期提高临床诊断正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淋巴细胞性垂体炎患者的MRI资料,术前均行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6例均表现为垂体弥漫性增大,上缘膨隆.4例信号均匀,2例有小片状囊变坏死表现为信号不均匀.5例垂体后叶T1WI高信号消失.2例垂体柄增粗.3例增大的垂体向上突破鞍膈进入鞍上池并压迫视交叉.1例增大的垂体包绕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内缘.增强检查示增大的垂体均呈较明显强化,其中4例呈均匀性强化,2例呈不均匀性强化,境界均清晰.结论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临床少见,结合临床症状及MR表现,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是否有效对明确诊断有帮助,确诊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

  • 甲状腺乳头状癌直径与超声造影增强特点分析

    作者:杨磊;程印蓉;罗扬

    目的 探讨不同直径大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造影增强方式、增强边界及增强范围大小的特点.方法 对6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分为大直径≤1.0 cm和大直径>1.0 cm两组,回顾性分析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总结不同大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造影增强特点.结果 66例患者,在35例大直径≤1.0 cm结节中,89%(31/35)的结节表现为低增强,11%(4/35)的结节表现为高增强;91%(32/35)的结节边界不规则,9%(3/35)的结节边界规则;35例造影范围均略大于二维.在31例大直径>1.0 cm的结节中,61%(19/31)的结节表现为低增强,36%(11/31)的结节表现为高增强,3%(1/31)的结节表现为等增强;84%(26/31)的结节边界不规则,16%(5/31)的结节边界规则,10%(3/31)结节造影范围等于二维,90%(28/31)结节造影范围略大于二维.2组比较,造影增强方式上,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结节边界和造影范围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造影模式中,大直径≤1.0 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造影多表现为低增强;大直径>1.0 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造影表现呈多样性.在造影增强后边界,造影增强范围与二维比较上,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双源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体;苏雪娟;李运奇

    目的 探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中血管造影与双源CT脑灌注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常规CT扫描排除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对其实施常规CT平扫、双源CT脑灌注成像及血管造影检查,分析诊断结果,并对比患者梗死区及健侧镜像区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对比剂达峰时间、平均通过时间等.结果 本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经由常规头颅CT平扫,结果显示,有49例发现病灶,均存在早期脑梗死征象,局部脑组织密度降低是主要临床症状,还伴有临近脑沟消失变形症状.双源CT脑灌注结果显示,本组64例患者均存在异常灌注区.其中,轻度降低9例,中度降低42例,重度降低13例.相较于健侧镜像区,病变区脑血容量、血流量明显减少,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健侧镜像区,病变区对比剂达峰时间、平均通过时间明显增加,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造影结果显示,本组64例患者中,一侧颈内动脉狭窄29例,左侧颈动脉闭塞6例,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20例,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9例.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过程中,采用双源CT脑灌注成像进行检查,能对患者缺血部位、缺血程度等进行清晰显示.而实施血管造影检查,能准确显示病变血管范围.因此,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进行双源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联合检测,能提升临床诊断效果,为急性脑梗死的对症治疗提供必要参考依据,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动态改良法子宫输卵管造影体表入射剂量研究

    作者:李燕;阮怀军

    目的 测量动态改良法子宫输卵管造影(HSG))受检者的体表入射剂量,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对60例动态改良法子宫输卵管造影患者进行体表入射剂量检测,分别将经过严格退火的热释光剂量计粘贴于受检者的双侧骶髂关节前方投影处和耻骨联合正中,共布置3个剂量组,分别测得剂量值后取均值,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检测60例患者HSG检查透视时间为1.9~27.6 s、平均(7.9±5.4)s,摄片次数2~5次、平均(3.6±0.8)次,体质量指数16.6~28.7 kg/m2、平均(21.5±2.9)kg/m2,体表入射剂量为1.4~14.1 mSv、平均(6.0±2.7)mSv,偏相关检验透视时间、摄片次数及体质量指数与体表入射剂量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03、0.177、0.217(P<0.01).结论 通过缩短透视时间、减少摄片可以降低X射线剂量,对于体质量指数较大的患者更应该注意.

  • 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肺内孤立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魏冰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肺内孤立性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螺旋CT扫描检查并进行多平面重建,分析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组织检查证实,本组114例患者中良性病变38例,恶性病变76例;经螺旋CT多平面重建检出良性病变37例,检出率为97.4%,检出恶性病变73例,检出率为96.1%;CT多平面重建对良、恶性病变患者病灶基本形态的显示方面均优于单纯CT扫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多平面重建在病灶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方面显示率显著高于单纯CT扫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诊断肺内孤立性结节方面有较高的检出率,且相比于单纯CT扫描,CT多平面重建在病灶基本形态及征象显示方面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 CT增强动脉晚期扫描技术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残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红伟;刘勇

    目的 分析CT增强动脉晚期扫描技术对原发性肝癌(PHC)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残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58例PH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选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CT增强动脉晚期(48 s)结合门脉期及延迟期扫描,对照组采用常规平扫技术,以TACE后肝动脉介入造影阳性作为残癌诊断金标准,对比分析2组对残癌检出情况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诊断PHC介入术后残癌的灵敏度为85.7%(12/14),特异度为73.3%(11/15),诊断符合率为79.3%(23/29).对照组对术后残癌检出的灵敏度为58.3%(7/12),特异度为47.1%(8/17),诊断符合率为51.7%(15/29).前者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T增强动脉晚期技术结合门脉期及延迟期可早期发现PHC患者TACE后残癌,对患者的预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作为本病TACE后筛查并治疗残癌的首选检查方法.

  • 64层螺旋CT在良恶性肺部局灶性磨玻璃结节诊断的应用价值

    作者:侯国存;张红军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部良恶性局灶性磨玻璃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分析经临床影像或病理证实34例良恶性的肺部磨玻璃密度结节的CT影像资料.结果 34例磨玻璃结节影中良性12例,恶性22例,良性和恶性病灶的大小、瘤肺界面(清晰光整、模糊),内部密度(p GGO、m GGO)、分叶征、形状(圆形或类圆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良恶性病灶毛刺、血管聚集征、空泡征及胸膜凹陷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确识别肺部磨玻璃密度结节CT征象细节和定期随访复查对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 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荆彦平;裴晓红;骆宾;张俊;高峥嵘;徐新峰;程涛;张焱;程敬亮

    目的 探讨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SC-PWI)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脑血流灌注状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31例ICVD的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DSC-PWI图像,重点分析其参数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变化,归纳其特征.结果 31例ICVD中,灌注不足16例,rCBF明显减少、rCBV减少、MTT延长、TTP延长,包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4例,大血管病变7例,小血管病变5例;侧支循环形成9例,包含代偿良好3例,rCBF正常、rCBV正常、MTT延长、TTP延长;代偿不良6例,rCBF减低、rCBV正常或增加、MTT延长、TTP延长;血流再灌注3例,rCBF正常或轻度增加、rCBV增加、MTT缩短或正常、TTP缩短;过度灌注3例,rCBF显著增加、rCBV显著增加、MTT缩短、TTP缩短.结论 DSC-PWI能够可靠地反映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灌注状态及侧支循环代偿情况,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 颌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

    作者:张喜旺;谭继文;张爱平;韩文罡

    目的 分析颌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临床和CT表现特征,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颌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主要临床和CT表现.结果 颌骨囊肿性病变48例,其中根尖囊肿31例,囊肿多位于龋齿根尖,直径约1 cm;含牙囊肿14例,囊性病灶,膨胀性生长,轮廓光滑,其内可见畸形牙齿或正常牙冠;角化囊肿2例,多房性囊性病灶,沿下颌骨长轴生长;切牙管囊肿1例,位于上颌骨切牙管.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13例,其中造釉细胞瘤11例,颌骨内类圆形或多分叶肿块,囊实性,颌骨皮质变薄,内缘多个切迹或断续,病灶内可见未长出的磨牙,邻近牙根切削、移位、脱失;骨纤维异常增生症1例,病变范围大,下颌骨体积增大,骨皮质完整,病灶呈毛玻璃样,与正常骨间无明显界限.骨化性纤维瘤1例,下颌骨内类圆形混杂密度肿块,其内可见斑片状骨质密度,骨皮质完整.骨肉瘤1例,下颌骨体部骨质破坏,骨皮质不完整,并颌骨内骨性密度肿块.结论 结合年龄、病变部位、临床特征,CT扫描能对颌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病理检查.

  • 1.5T磁共振增强扫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对复发微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高亮;裴松霞;贾永

    原发性肝癌属于临床常见恶性程度相对较高的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与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环境、黄曲霉素、肝硬化以及病毒性肝炎等因素有关[1].该疾病不仅死亡率较高,还具有易复发等生物学特性,将对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2].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在长期随访过程中,实时监测新发病灶,及时接受相关干预治疗,以延长生存期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1.5T磁共振增强扫描与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检查对复发微小肝癌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超声弹性成像与高频超声在微小良恶性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应用分析

    作者:李国芳

    甲状腺结节作为内分泌系统常见病, 其发病率已高达40%左右,该类患者缺乏典型症状表现,多数患者多可于体检或自行触及到包块被发现[1]. 目前超声检查为该病诊断中较为敏感且准确手段, 其中高频超声可对甲状腺结节形态、纵横比、结节血供等进行观察,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但由于部分高频声像图错综复杂,极易影响鉴别诊断准确性[2].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und elastography,UE)为新型成像技术,其可获得组织硬度信息,利于提升良恶性甲状腺结节诊断效能[3,4]. 鉴于此,本研究将分析UE与高频超声在微小良恶性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超声造影在海绵状肝血管瘤诊断中应用效果

    作者:耿宁

    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且随着发生部位、肿瘤大小、生长速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肝组织受损[1].在病理上肝血管瘤主要可分为毛细血管瘤、 血管内皮细胞瘤、硬化性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其中海绵状血管瘤发生率约占总发生率60%以上[2]. 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检查方式鉴别血管瘤和肝脏恶性肿瘤尤为重要.二维超声图像中海绵状肝血管瘤呈多样性表现,多表现为高回声型,少部分表现为弱回声或混合回声,但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难以清晰显示瘤内低速血流情况,不易鉴别恶性病变. 而超声造影检查可较为清晰地显示肝血管灌注情况,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3]. 基于此,本研究对我院85例疑似海绵状肝血管瘤患者进行研究,明确海绵状肝血管瘤诊断中超声造影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丽萍;霍亚玲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起源于交感神经元系统或肾上腺髓质的恶性肿瘤,小儿发病率高,年发病率为0.3/10万~5.5/10万[1]. NB以腹膜后多见,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早期即可发生远处转移[2],及时准确的诊断对患儿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超声检查可动态观察肿块内部结构、血供及与周围脏器的毗邻关系,是儿童神经母细胞瘤首选的检查方法.本文通过对24例NB患儿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超声在甲状腺腺瘤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探讨

    作者:赵进芳

    甲状腺腺瘤发病率较高,且多发于女性,对患者造成严重影响[1]. 目前,临床上对于甲状腺腺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发生多与环境、遗传、促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度、性别等因素有关[2]. 目前,临床上常采用超声对甲状腺腺瘤进行诊断, 且对于直径>0.5 cm的甲状腺腺瘤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更高. 但由于甲状腺疾病种类较多,将对超声诊断的特异性产生影响,出现误诊、漏诊现象,影响患者治疗[3].本研究主要探讨超声诊断甲状腺腺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报告如下.

    关键词:
  • 早期创伤性距骨缺血坏死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作者:杨勤顺

    距骨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AVN)多继发于严重的踝部外伤,晚期可导致关节功能丧失,致残率高.因距骨特殊的血供特点、解剖学形态以及所处位置,使距骨创伤后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极具挑战性, 不同时期的AVN治疗方式及效果差异较大,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所在[1].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诊断缺血性骨坏死方面具有高度敏感性及特异性,可及时、准确地显示骨坏死的位置、形态及范围. 本文主要探讨早期创伤性距骨缺血坏死的MRI影像表现与应用价值,现结合文献总结如下.

    关键词:
  • 双源64排CT与1.5T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作者:任海涛;智文辉

    脑梗死(脑梗、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临床常见类型右脑血栓形成、 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栓塞等,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与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率失常等相关性较大,老年患者多见,该疾病有着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较高,一定程度上威胁患者身心健康.和以往相比,现代医学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类先进的检查、诊疗技术得以应用,各地脑卒中中心成立,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早期应用,临床早期溶栓治疗应用后,患者的疾病可以得以转归,临床效果显著. 文献证实[1],在脑梗死发病早期内开展溶栓治疗,可以得到满意效果. 准确的早期诊断是提升脑梗死治愈率的关键所在,所以说,寻找合适的诊断方式,尽早发现并予以处理,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全面分析双源64排CT与1.5T MRI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早期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2组,分别使用双源64排CT与1.5T MRI检查,得出诊断结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 64排CT血管造影技术诊断动脉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姜红涛

    动脉瘤是由于动脉管壁局部病变(先天缺陷或后天损伤)而发生的一种永久性局限性扩张疾病, 可发生于动脉任何部位,常见于主动脉、颈动脉及肢体主干动脉[1]. 临床表现为器官或肢体缺血坏死、运动障碍、尖锐剧烈疼痛、体表搏动性肿块、呼吸困难等,严重者有生命危险[2]. 动脉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在高血压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根据流行病学统计,目前动脉瘤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3]. 提高动脉瘤的检出率,对动脉瘤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中分析我院160例动脉瘤患者的影像检查资料,旨在探讨CT血管造影技术(CTA)在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
  • 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价值

    作者:金业强

    膝关节是人体结构为复杂、易发生损伤的关节,其中半月板损伤是膝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 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 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半月板损伤尤为重要. 传统X线片、直(间)接关节造影、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及关节镜等是临床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常用方法, 其中关节镜检查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但其属于有创操作,无法广泛推广使用[2]. 而MRI技术因其组织分辨率高及多方位、任意切面成像等特点,在临床诊断中得到应用,且获得较好的效果[3]. 鉴于此,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膝关节半月板损伤采用MRI技术诊断的价值,对我院63例疑似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展开研究,报告如下.

    关键词:
  • 多排螺旋CT对胰腺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敏;时高峰;秦洪涛

    胰腺的恶性肿瘤,包括原发肿瘤和转移瘤. 在原发性恶性肿瘤中,胰腺腺癌(PCA)是常见的,超过85%的病例. 相比之下,胰腺转移瘤不太常见.转移瘤的组织来源不同,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也多种多样. 目前,多排螺旋CT(MDCT)在鉴别原发肿瘤及转移瘤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7 年10 月经临床证实的30 例胰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资料,旨在探讨MDCT在胰腺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

    关键词:
  •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斑块结果与外周血小板功能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皇甫喜风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由冠状动脉器质性狭窄(粥样硬化斑块)或阻塞(动力性血管痉挛)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心肌坏死的心脏病,是一种常见、危害大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 CHD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病理基础,该病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狭窄的程度有密切关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是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血小板不仅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还与斑块性质关系密切[2].近年来,我院利用宝石能谱CT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A(CT血管成像)检查,评估冠状动脉斑块性质[3],观察分析与外周血血小板功能参数相关性,现将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关键词:
  • 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田素英;高洁;王红伟

    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又被称为"宫外孕",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以外其他地方如卵巢、输卵管、腹腔、子宫颈等部位着床发育,发病率约为0.5%~1.0%[1]. EP早期多无明显症状,随着疾病进展,可造成局部生殖器破裂出血,引起剧烈腹痛、大出血等,甚至可引发失血性休克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寻求有效手段及早确诊EP具有重要意义[2-3].以往临床常根据患者疾病史、临床症状表现及尿妊娠试验等措施诊断EP,必要时可增加后穹窿穿刺等有创检查手段评估,但部分早期EP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 而后穹窿穿刺又容易引发急性事件,因此以上检查手段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4].随着超声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其以无创、操作方便、快速、准确等优势逐渐成为EP诊断主要技术手段.为此本研究将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联合应用于EP患者, 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关键词: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选择性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41例子宫肌瘤患者短中期随访研究

    作者:袁书堂

    子宫肌瘤属于女性生殖系统良性肿瘤,好发于30~50岁人群,患病率约为40%[1]. 对于无自觉症状患者,多采取保守治疗,对于伴有下腹部包块、子宫出血、疼痛、不孕等症状患者,临床强调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全切术为临床常用手术方案,虽可有效改善疼痛、子宫出血等症状,但子宫全切术可导致患者彻底丧失生育功能,子宫肌瘤剔除术则会影响子宫内膜正常生理功能,降低受孕成功率.近些年,随着我国生育政策不断完善,保留生育功能成为多数子宫肌瘤患者共同诉求[2].对于希望保留子宫且伴有上述症状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选择性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是当前较为可行手术方式,但受设备器械限制,尚未积累丰富经验,目前临床对其短中期疗效尚无大量循证依据. 故本研究予以41例子宫肌瘤患者DSA下选择性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旨在探究其疗效及术后短、中期随访结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对胰腺癌患者诊断准确率的影响

    作者:宋平

    胰腺癌为发病于中老年群体的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疾病,疾病早期多无特异性临床表现,随病情进展可出现腹痛及其他消化道症状,对患者身心健康危害极大[1]. 同时,胰腺癌早期便可累及十二指肠与胆管,并对临近血管产生侵袭或发生病灶转移,且病情进展较迅速,预后不佳,故如何对胰腺癌予以早期诊断成为研究热点,且对改善患者疗效与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2]. 近些年,随着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完善,螺旋CT检查等在多种疾病诊疗中得到推广应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具有较高分辨率,且能多空间、多角度检查胰腺病变情况[3]. 本研究选取我院62例胰腺癌患者, 探讨MSCT多期扫描诊断效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 超声造影结合参数图像处理在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马然

    卵巢恶性肿瘤是妇科疾病,属于女性致死率高的恶性肿瘤,目前临床对早期卵巢肿瘤的诊断力度相对较差,无法做到广泛的早期诊断,因此患者的诊断时间多为中晚期,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且患者分期越高,患者5年生存率越低[1-2].临床为改善患者的治疗与预后效果, 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主要利用影像学检查为患者进行诊断,且尽可能早地为患者进行确诊,以此为患者获得治疗时间[3].主要利用超声造影方式为患者检查,但超声造影受图像成像限制,无法完全有效地分析患者的肿瘤位置、大小与形态、性状[4]. 本文在超声造影检查的基础上,加用参数图像处理技术,分析两种技术结合对卵巢肿瘤患者诊断准确率的提高效果,并分析两种技术结合后良性、恶性肿瘤的鉴别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秀平;夏建国

    在全球范围内,前列腺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在男性所患恶性肿瘤中排第二位. 在我国,随着社会老龄化,生活方式不断变化,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致死和致残率逐年上升,但早期发现率较低,严重危害着老年男性的健康[1]. 能够早期、准确诊断和规范治疗对前列腺癌的预后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将主要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前列腺疾病中的应用及其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内发育迟缓胎儿静脉血流频谱监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秦永利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是指胎儿出生体质量低于同胎龄平均体质量的2个标准差或第十个百分位,其发病率占妊娠的3%~10%,围产儿死亡率是正常发育胎儿的4~6倍,若不及时接受规范治疗,可对妊娠结局造成严重的影响[1,2]. 目前临床通常采用超声诊断, 既往主要以诊断脐动脉血流参数作为诊断依据,随着临床不断的而研究,发现宫内发育迟缓可减少胎盘系统的血液回流量,从而对静脉血流动态产生影响[3,4]. 近年来,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不断的提升,在监测静脉血流方面有显著的提升,在诊断宫内发育迟缓方面备受关注[5].鉴于此,本研究将进一步探求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内发育迟缓胎儿静脉血流频谱监测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肌骨超声诊断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吴祥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结缔组织病,以慢性关节炎为特点,可伴有全身多系统的损害,国际风湿病学联盟将儿童时期不明原因,并且关节肿胀持续40 d以上的关节病变,统称为幼年特发性骨关节炎,从而取代了幼年类风湿关节炎和幼年慢性关节炎[1].目前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多认为与感染诱发易感人群而产生异常免疫反应有关,主要包括感染、遗传、免疫学等因素. 磁共振成像(MRI)是断层成像的一种,利用磁共振现象而从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重建人体信息,其成像可显示物理量在空间的分布,可得到任何方向的断层扫描图像[2]. 肌骨超声可用于骨科学、康复学、风湿免疫、神经病学等诸多领域,可用于检查的组织结构有骨骼、软骨、韧带、滑囊、滑膜、肌腱、肌鞘、神经系统等[3]. 对于MRI检查,需要用增强及镇静剂方可进行,而且用时较长,不易适于儿童常规检查. 近些年,肌骨超声在儿童特发性关节炎的应用中较为广泛,其检查结果得到多数研究者的认可[4].故本次研究旨在讨论肌骨超声与MRI应用于幼儿特发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分析,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 64排CT在诊断肾透明细胞癌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阮祥林

    肾癌属于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疾病,在全身恶性肿瘤病症中约占3.5%,其中80%为肾透明细胞癌[1]. 肾透明细胞癌早期无症状或仅有乏力、发热等全身症状,患者往往在肿瘤体积变大或体检时方被确诊[2].由于该病恶性程度高,预后难度大,临床上对其早期诊断与治疗极其重视.相关研究指出,64排CT分辨率高、扫描时间短,且具有较为显著的CT影像学图片,可有效提高肾透明细胞癌检出率[3-4].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64排CT在肾透明细胞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价值. 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术对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观察

    作者:崔海峡;汤颖;任江萍

    梗阻性黄疸是由多种原因(肿瘤、结石、炎症等)导致肝内、外胆管阻塞而出现的一系列病理变化,严重者可引起肝肾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下降、胃黏膜损伤等[1],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是一种安全有效、用于胆管引流减压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可快速建立胆汁引流通道、解除梗阻[2]. 为探索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并进一步提高置管成功率, 本研究回顾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接受PTCD的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 肺部不同病理肺结节内透亮影的CT表现分析

    作者:石福海

    伴随着CT技术在疾病临床诊治中应用范畴不断拓展,临床医师对肺结节中的常见CT表征有更为全面认知. 孤立性肺结节是肺部常见疾病, 经常合并无规则透亮光影的结节,结节的形态特征是现代影像医学研究的重点[1].本文采集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80例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 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结节内透亮影的CT表征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李超明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2月至2018年3月我院接诊的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180例,均分别行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式诊断乳腺占位病变价值.结果 180例患者中,乳腺良性占位110例(61.1%);乳腺恶性占位70例(38.9%);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均明显优于常规超声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可定量反映乳腺占位的硬度与弹性,可提高对乳腺占位性质判断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值得临床推广.

  •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三例磁共振成像表现与文献复习

    作者:罗芙蓉;詹阿来;黄庆文

    目的 探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MRI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 3例术后病理学证实的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分析其临床资料及MRI信号特征.结果 3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分别发生于臀部、股部及腹壁,病史均较长,其中1例诊断时已发生肺部弥漫性转移.3例肿瘤MRI信号均欠均匀,病灶边缘及周围均见"血管流空"信号影,增强扫描瘤体呈持续性明显强化.结论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MRI表现能提供相对特征性的信息,肿块内部及周围见到迂曲"血管流空"影,能对诊断提供有效的信息.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移植术后的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关为民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移植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效果评估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选择在我院接受肾移植手术治疗患者25例作为研究资料,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从术后3d开始,每周1次,针对移植肾形态结构、血流动力学等进行详细检查,预测和发现并发症,评估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25例患者中慢性排异患者3例,急性排异患者4例,急性排异、慢性排异及正常移植肾形态及血流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行肾移植术治疗患者定期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可快速了解患者肾内血流灌注情况,对术后患者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的预防均具有明显的指导价值,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经阴道超声与经腹部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应用价值对比

    作者:邢艳芳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与经腹部超声对诊断子宫腺肌病的差异,旨在寻找一种诊断本病更为适合的检查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疑诊的6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结合病理对比分析2种检查方法的差异.结果 病理证实子宫腺肌病54例,子宫肌瘤8例;经腹部检查准确率为71%,经阴道超声检查为90%,后者明显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部超声检查的灵敏度为70%,经阴道超声检查为94%,后者明显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超声检查显示子宫血流量指标低于经腹部超声,并且子宫动脉搏动和阻力指数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超声对诊断子宫腺肌病的准确率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但前者对于子宫底部病变的检出不如后者,联合应用2种方法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 脊柱转移瘤合并压缩骨折的磁共振成像表现特征

    作者:冯中全;钱伟军;王长福;李杰;李立;洪斌;蒋忠仆

    目的 探讨脊柱转移瘤合并压缩骨折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脊柱转移瘤合并压缩骨折的MRI表现,重点观察压缩椎体部位、范围、形态、信号、附件、软组织肿块、椎间盘等.结果 脊柱转移瘤常累及多个椎体及附件;多椎体压缩骨折时跳跃性分布多见.压缩椎体常见征象:椎体后缘膨隆;椎体及椎旁软组织肿块;T1WI序列低信号;T2WI序列混杂信号,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及DWI序列高信号;椎间盘无明显受累.结论 脊柱转移瘤合并压缩骨折具有一些特征性MRI表现,MRI多序列成像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 1.5T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和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沈烨;何赟

    目的 探讨1.5 T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OF-MRA)和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两种技术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15例临床怀疑脑血管病患者同时行TOF-MRA和CE-MRA检查,采集后的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包括矢状面T1WI,横断面T1WI、T2WI及弥散成像.结果 结合TOF-MRA、CE-MRA及常规图像,诊断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80例、动脉瘤13例,动静脉畸形4例,烟雾病2例,颅内血管显示正常16例,两者对诊断动脉狭窄或闭塞结果不一致.结论 TOF-MRA和CE-MRA两者互补,能无创、快速、有效、准确地诊断脑血管病.

  • 多模态磁共振技术在颈部淋巴结定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满育平;马隆佰

    在淋巴系统中,引流丰富的颈部淋巴结约占全身淋巴结1/3[1]. 临床扪诊淋巴结肿大较为常见,是炎症、结核、淋巴瘤和转移癌等良恶性疾病的表现之一. 临床上,对良恶性病变性质的判定是制定治疗计划和判断预后的基础,而准确地评价淋巴结是其关键所在.根据欧洲放射肿瘤协会(ESTRO)和肿瘤放射治疗协助组(RTOG)等多个协作小组提出2013版头颈部肿瘤颈部淋巴结分区指南 (简称2013版颈部淋巴结分区指南) [2],不同分区颈部淋巴结对转移性肿瘤的判断以及治疗方案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国内外文献报道对淋巴结的大小对淋巴结病变的性质判断存在一定争议, 直径8~15mm为分界均有提倡,而有的淋巴结很小,但其内信号发生改变,也有助于良恶性判断[3,4]. 在形状方面,正常或反应增生性颈部淋巴结一般为椭圆形或长椭圆形, 极少数为长条形或球形,而恶性淋巴结肿大多呈球形[5].原发肿瘤引流区域内若有多个淋巴结聚集和融合,亦可作为淋巴结转移的可靠标准[6].由于磁共振成像(MRI)具有多参数、多方位成像,组织分辨率高,信息丰富的特点,多模态MR包括结构MRI (sMRI)、功能MRI(fMRI)、MR波谱成像(MRS)、弥散加权成像 (DWI)、扩散张量成像(DTI)、扩散峰度成像(DK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等.颈部通过多模态扫描可以清楚地显示颈部留空血管,颈部肌肉组织、脂肪组织以及淋巴结等结构, 因此MRI根据颈部淋巴结的分布、 大小、形态、数量及内部信号特点以及结外有无侵犯等可以作出较为全面的判断. 磁共振具有其他影像检查无可比拟的优势. 本文重点综述几种适用于颈部淋巴结病变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
实用医学影像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