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实用医学影像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al Imaging 실용의학영상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影响因子: 0.7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6817
  • 国内刊号: 14-128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2-195
  • 曾用名: 医学影像杂志
  • 创刊时间: 200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戴苏华
  • 类 别: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期刊荣誉:
  • 2016版《甲状腺结节超声诊断指南》与《甲状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诊断标准》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对比研究

    作者:王萍;刘健;岳文胜;罗玉群;李祖坤

    目的 对比分析2016美国临床内分泌协会(AACE)/美国内分泌学院(ACE)/内分泌学相关医学指南(AME)甲状腺超声诊断指南与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TI-RADS)诊断标准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按TI-RADS分类系统中的评分标准评分,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150例患者共203个甲状腺结节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采用MecNemar检验及构建患者的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分析2016AACE/ACE/AME甲状腺超声诊断指南与TI-RADS分类系统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超声诊断意义.结果 恶性结节75个,良性结节128个,2种评价方法对比分析,2016AACE/ACE/AME甲状腺超声诊断指南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4%、83%和84%,TI-RADS的敏感度、 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4%、61%和76%,2016AACE/ACE/AME甲状腺超声诊断指南对甲状腺结节诊断的特异度、准确度要高于TI-RADS,2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种方法结合后,ROC曲线下面积为0.911,特异度、准确度及诊断价值高于单一方法.结论 2016AACE/ACE/AME版甲状腺超声诊断指南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是TI-RADS分类系统的良好补充,两者结合能够提高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

  •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评估

    作者:韩哲;石磊;邵国良

    目的 探究磁共振成像(MRI)在新辅助治疗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Ⅱ~Ⅲ期7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纳入回顾性队列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均行新辅助治疗,治疗方法为局部放疗配合同步化疗,治疗后6~10周内手术,长不超过12周.治疗后磁共振评估的时间为术前1周以内.研究本组患者MRI影像资料,比较其治疗前后肿瘤大小,分析其治疗后的影像学T、N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分期进行比较.采用Kappa检验新辅助治疗后影像学分期和术后病理分期一致性.结果 76例Ⅱ~Ⅲ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31例,中位年龄55.4(34~77)岁.新辅助治疗前影像分期T3期者59例(78%),T4期者17例(22%);N0期者28例(37%),N1期者25例(33%),N2期者23例(30%).肿瘤长径(1.75±0.90)cm.新辅助治疗后,35例(46%)患者发生T分期降期(包括完全缓解),41例(54%)患者T分期未降期(其中2例患者发生T分期进展).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方法进行评估,缓解者(包括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占87%(66/76),未缓解者(包括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占13%(10/76).比较新辅助治疗后影像T、N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T分期再分期的准确率为70%(53/76),对T0~2期、T3~4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7%(20/35)和80%(33/41),80%(33/41)和57%(20/35),影像及病理一致性差(Kappa值=0.382,P=0.001).N分期再分期的准确率为53%(40/76),对N0期、N1期和N2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61%(28/46)和63%(19/30),41%(7/17)和64%(38/59),38%(5/13)和94%(59/63),影像及病理一致性差(Kappa值=0.193,P=0.021).结论 新辅助治疗在肿瘤的降期与缓解、缩小病变的范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MRI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估手段,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肿瘤大小能够初步判断疗效,而单纯通过比较治疗前后肿瘤的影像TNM分期判断疗效,其准确性不高.从临床的角度看,新辅助治疗后T分期低估的情况应予以重视.

  • 三维伪连续脉冲动脉自旋标记技术与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应用对后循环缺血评价

    作者:孟云;许开喜;马先军;陈新建;左涛生;卞光荣;王金

    目的 探讨三维伪连续脉冲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PCASL)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应用在后循环缺血(PCI)评价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36例临床和影像确诊PCI,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15例、脑梗死21例,患者均行常规头颅磁共振成像(MRI)、MRA、3D-PCASL检查.评价脑灌注状况与血管关系.结果 15例TIA患者中有10例3D-PCASL灌注图显示患侧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CBF)为低灌注,占67%,5例为灌注正常,占33%.10例血管不规则狭窄供血分布区有8例灌注异常相一致,占53%;21例脑梗死患者中3D-PCASL灌注图均显示异常,其中患侧CBF为低灌注,占86%,3例为高灌注,占14%.18例血管不规则狭窄供血分布区有17例灌注异常,占81%.结论 3D-PCASL与MRA联合应用评价PCI分布情况、异常灌注区与责任血管基本相一致,特别是TIA早期诊断,是预防、减少或延迟脑梗死发生在佳时机.3D-PCASL和MRA联合应用对PCI制定正确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影像检查技术对痛风性关节炎的应用比较

    作者:刘晓;漆典;李兴付;陈真平;钱会绒

    目的 比较X线、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技术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共62个患病关节的X线、CT和MRI影像资料,分别计算3种检查方法对病变的检出率,采用卡方检验对比分析.结果 X线、CT、MRI检查对病变关节的检出率分别为47%(29/62)、69%(43/62)、82%(51/62),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变多发于肢体远端小关节,以跖趾关节发病数为多.CT、MRI检查对小关节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52%(32/62)、58%(36/62),均明显高于X线检查的检出率34%(21/62).结论 X线、CT和MRI检查对痛风性关节炎均有较好的诊断能力,其中MRI检查的检出率较高、发现病变的能力较好.由于3种检查技术的偏重性不同,在临床医疗中应该联合应用.检查顺序为X线→CT→MRI较为合理.X线摄片需要注意投照体位,必要时加摄切线位;CT检查应该常规进行冠状位、矢状位的重建.

  • 成人正常肾脏体素不相干运动磁共振成像的研究

    作者:李标达;陈小燕;鲁可;何建勋;伍筱梅;李新春;蒙秋华

    目的 对比不同年龄段健康人的肾皮髓质D值、D*值、f值差异并初步建立相应年龄段的体素不相干运动(IVIM)指标参考值.方法 招募48名30~69岁健康志愿者,男性26名,女性22名,年龄32~69岁,平均(52±13)岁,按10岁年龄梯度分4组进行扫描获得双肾IVIM各参数数值.结果 正常肾脏皮质D值、D*值和f值分别为(1.25±0.18)×10-3 mm2/s、(20.88±9.73)×10-3 mm2/s和(35.55±12.91)%,髓质D值、D*值和f值分别为(0.96±0.20)×10-3 mm2/s、(13.78±6.38)×10-3 mm2/s和(33.57±0.87)%.肾皮质与髓质的D值、D*值和f值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肾皮质的D值、D*值、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69岁范围内,随着年龄的增加,两肾的皮质、髓质D值、D*值、f值有逐渐轻微增加趋势,到60岁后开始出现轻度下降,经ANOVA检验分析,两肾皮质、髓质的各年龄段D值、D*值、f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皮质和髓质D值、D*值、f值与年龄、性别相关程度不高.结论 健康人群肾皮质的D值、D*值、f值较髓质高,与左右、年龄及性别相关程度较低.

  •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和Willis环变异的诊断价值

    作者:邓志国;范红星;刘军

    目的 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对颅内动脉瘤和Willis环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可疑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患者43例,分别行3D-DSA和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检查.运用容积再现显示法对3D-DSA的检测数据进行重建.比较分析两种检测法对动脉瘤的检出情况和Willis环变异情况的差异.结果3D-DSA对IA的检出率高于2D-DSA(P<0.01);其中前者对瘤径小于5 mm的IA的检出率高于后者(P<0.01);对于瘤径大于5 mm的IA,两者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3D-DSA和2D-DSA对于囊状IA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于叶状棱形IA,前者的检出率高于后者(P<0.01).IA患者中,Willis前环的变异率高于后环,A1优势症左侧多于右侧;3D-DSA对于Willis环变异和A1优势症的检出率均高于2D-DSA(P<0.05).结论3D-DSA可更加准确地对微小和形态复杂的IA进行诊断,且对于IA患者的早期风险评估更有价值.

  • CT评价经皮左室分区术对心尖部室壁瘤形成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哲义;王建;姜宁宁;肖东健;李子彦;王金岸

    心尖部室壁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发病早期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引起心力衰竭、心脏破裂、缺血性心肌病及栓塞等并发症,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梗死造成[1]. 文献[2,3]报道显示:部分冠状动脉正常患者也可以引发心肌梗死后室壁瘤. 数据报道显示[4,5]:每年全球约有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并且一半以上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对于存活患者液容易演变为慢性心力衰竭.目前,临床上对于心尖部室壁瘤成形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以经皮左室分区术治疗为主,该手术包括:入路系统、输送系统和心室分隔装置三部分,该手术能实现室壁瘤与左心室正常心肌的分离.但是,部分患者治疗过程中由于缺乏理想的评价方法,导致术后效果较差,对患者心功能影响较大,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6,7]. 文献[8]报道显示:将CT用于经皮左室分区术治疗心尖部室壁瘤成形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效果理想,有助于评估患者心功能,促进患者恢复,但是该结论有待验证. 因此,本研究以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心尖部室壁瘤成形缺血性心肌病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CT在经皮左室分区术治疗心尖部室壁瘤成形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心功能射血分数(EF)的影响,报告如下.

    关键词:
  • 磁共振成像与颅脑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合意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老年脑血管疾病,多发性脑梗死指的是患者脑部存在多个梗死灶, 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既往研究证实,对于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如可在患者发病早期明确病情,对梗死灶的部位、大小及程度等信息做出准确判断,从而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2].因此,探讨如何采用影像学方法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以近年来本院所收治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92例作为观察对象,对其颅脑CT和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2种影像学在此类患者临床诊断方面的效果差异.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对胆胰管狭窄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梁丽丽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是近年来新发展的一项无创技术,临床研究发现MRCP结合常规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胆胰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价值较高,有助于术前准确定位梗阻部位,明确病变范围及其性质 [1,2]. 本研究以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进行MRCP及常规MRI检查的74例胆胰管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其影像学结果和病理检查,探究MR-CP联合常规MRI对胆胰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CT血管成像技术在颅脑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时玉春;陈淑宽;张海豹

    CT作为临床广泛应用的诊断技术,不仅具有无创、便捷等优势,还能通过对血管信息的表达帮助临床诊断.而CT血管成像技术则结合了CT增强扫描、快速扫描等技术,使扫描范围进一步扩大,并能多层扫描,后期还能通过对图像进行三维成像处理来全方位深度反映血管细节,为各类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提供高价值影像学资料[1].本研究中,笔者将其应用于颅脑病变患者, 着重分析CT血管成像技术在颅脑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关键词:
  •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20例的高分辨率CT影像表现

    作者:李红敏;张倩倩;钱伟军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mia, COP)是机化性肺炎较少见的一种,无明确致病原或其他临床伴发的疾病(如结蹄组织病)所出现的机化性肺炎.与特发性闭塞性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同属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一个亚型. 在临床诊断中较为少见,影像学早期表现极易被误诊为感染性病变,对COP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因此,选取我院收治20例COP患者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对其高分辨率CT(HRCT)的影像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关键词:
  • 超声心动图对主动脉瓣位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瓣周脓肿的诊断价值

    作者:娄丽平;褚雯;张灵巧;王华;寇育红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指心内植入物或心内膜被真菌、细菌或衣原体、病毒等微生物侵犯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IE患者多合并有瓣周脓肿现象,促使心内膜表面生成赘生物,毁损心脏结构,且多伴有感染性迁移,诱发迁移性心肌脓肿及左心衰,提高病死率[1,2]. 及早发现并予以抗生素治疗,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降低病死率,缓解炎症反应,但该病全身感染症状较为严重,往往掩盖IE合并瓣周脓肿临床表现,导致其检出率较低,不利治疗[3].

    关键词:
  • 经腹部超声在职业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邵秋贞

    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更多的人关注和重视健康体检,且多部分企业已将职业健康体检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可于早期进行疾病防治,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故每年有越来越多的人参加职业体检[1,2].目前,超声检查是进行健康体检的常用方法,可发现部分空腔脏器及各实质脏器的异常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疾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3].

    关键词:
  • 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影像学诊断及分析

    作者:贾社星;杨波;杨方波

    布鲁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人畜共患的具传染性的变态反应性疾病[1]. 布氏杆菌脊柱炎患者中腰椎为常见的感染部位,以L4椎体常见[2],随着影像学的发展,CT、磁共振成像(MRI)已成为常规检查项目,因X线检查重叠太多,难于确诊,已很少应用,CT因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可以明确显示骨质破坏及修复情况,尤其多层螺旋CT多方位重建后, 病变部位的情况可以清楚显示;MRI由于软组织分辨率高,对于病变周围软组织情况可以更清晰的显示[3],所以,近年来已成为脊柱病变常规检查项目.现对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20例已确诊的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及CT、MRI资料进行分析, 探讨其CT、MRI特征性影像改变,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能力,减少误诊率.

    关键词:
  •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动脉狭窄及闭塞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颖

    脑动脉狭窄及闭塞是造成脑血管疾病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因素, 早期诊断脑动脉狭窄及闭塞并予以治疗,可规避脑血管事件如"偏瘫"等发生的风险[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通过计算机进行2次成像的血管造影技术,也是诊断脑动脉粥样硬化(AS)性狭窄及闭塞的金标准;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transcranial color-code real time sonog, TCCS)是能实时显示颅内大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的色彩颅脑超声探测技术,具有彩色成像、定位精准、无创伤等优点,在临床已广泛运用几十年[2]. 本研究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到我院就诊的8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TCCS诊断脑动脉狭窄及闭塞的准确性及其临床价值.

    关键词:
  • 多层螺旋CT旋转功能位检查技术在青少年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眸晗;胡晓萌

    寰枢关节是人体内的主要关节,主要是由枢椎、寰椎、寰椎横韧带、关节囊以及齿状突间韧带等部位组成,其中骨性结构齿状突用于发挥关节的旋转功能,主要位于寰枢关节的寰枢椎间[1].在通常状况下,寰枢关节调节机体颈椎半数以上的旋转功能. 而当机体出现炎症、外伤或者某种变异因素时往往会导致机体的寰椎横韧带松弛,寰枢关节骨性结构不能正常对合, 进而表现出向前或者向后以及向侧方移位的情况,但是尚未完全脱位,且通常状况下未有临床症状[2]. 近年来,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 随着多层螺旋CT(MSCT)和磁共振技术在颈椎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MSCT逐渐成为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临床诊断的新方法. 本次研究对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48例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者进行研究,分析探讨MSCT旋转功能检查在该病诊断中的价值. 现分析阐述如下.

    关键词:
  • 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价值与磁共振成像补充诊断的重要性评价

    作者:李磊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快、 高,对人类生命健康威胁大的恶性肿瘤之一[1]. 中心型肺癌是指位于肺门附近,发生于支气管、叶支气管及肺段支气管的肺部恶性肿瘤,发病率高,癌细胞增殖快,易发生转移[2].因此早期诊断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CT和磁共振成像(MRI)是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本研究在CT诊断基础上联合MRI补充诊断,极大提高了诊断准确度,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3D-TOF-MRA 3D-FIESTA-C及3D-CE-MRA序列在静脉压迫性三叉神经痛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朱传清;于泽峰;郭春锋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指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出现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电击样、撕裂样、灼烧样剧烈疼痛,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1,2]. 目前认为TN常见原因是神经血管压迫,责任血管多为动脉,静脉压迫则较为少见. 而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CE-3D-TOF-MRA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其检出率得到不断提高,同时能为外科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提供指导[3,4]. 本文回顾分析30例静脉压迫性TN患者的影像资料. 将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三维双激发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3D-FIES-TA-C)、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3D-TOF-MRA)与术中所见分别对比,探讨其在静脉压迫性TN诊断方面的优越性,以提高对本病的定性诊断.

    关键词:
  •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小儿心脏杂音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英

    心音和额外心音之外,在心脏舒张或者收缩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声音即为心脏杂音;先天性心脏病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出现异常,进而引起的心血管畸形[1].心脏杂音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主要体征之一,及时发现心脏杂音,能为早期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提供科学依据.临床上在诊断先天性心脏病,过往常用的方法主要为听诊、心电图、X线以及二维超声心动图等,但是传统诊断方法已不能有效满足现阶段的诊断需求[2].在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小儿心脏杂音检查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其临床应用价值也得到了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认可[3].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小儿心脏杂音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关键词:
  • 彩色与常规灰阶摄影在肺结节检查中的比较应用

    作者:李国威

    常规X线摄影(conventional radiography,CR) 仍然是检测和评价肺结节的常用方法之一,应用范围宽泛、价格低廉、放射剂量低是其优点,尽管其某些性能方面不及计算机断层(computed tomography,CT)[1,2]. 由于图像背景重叠一些杂波如肋骨和其他骨骼组织的重叠、纵隔或肺血管影像的重叠,使得肺结节的检测和定性存在诸多困难[2-5]. 双能X线摄影(dual-energy radiography,DER)能够使肺结节的检测性能大大改善,可以将图像分为两种不同的X线线谱,即软组织图像和骨图像两部分[6-12]. 如果肺结节的材料密度信息采用不同颜色在DER图像上进行表示, 则可使肺结节的清晰度大大增加. 因此, 我们认为: ①采用彩色标示DER图像(DCR)可以同时提供解剖和密度信息,增添肺结节特征化的价值;②DCR 可能会妨碍结节的检测能力,因为其与CR比较,双能暴露技术产生的图像重合不良伪影.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比较DCR和常规灰阶胸部X光片(CSR)之间对肺结节检测和定性的能力.

    关键词:
  • 硬膜下血肿血量计算方法

    作者:杜文宇;杜玺生;萨日娜;祝永刚;高昇;高志军;刘挨师

    众所周知,硬膜下血肿是颅内常见疾病,其出血量无准确测量方法, 现在临床主要参照颅内血肿V=1/6π长·宽·层数公式来估算[1],这一公式适用于近似圆球体的脑内出血,而硬膜下血肿多数呈星月形(月牙状),因此,估算结果与实际的出血量差距之大可想而知;本文通过实验方法,对颅内硬膜下血肿出血量的计算方法进行验证, 以找到合理应用公式,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估算方法.

    关键词:
  • 低场0.35T磁共振诊断膝关节创伤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李俊

    膝关节为人体负重大、活动多的关节,是由股骨内、外侧髁,髌骨以及胫骨内、外侧髁构成[1].因膝关节自身脆弱,且长期处于承重状态,一旦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发生损伤,如韧带撕裂、骨质损伤、半月板损伤、肌腱断裂等膝关节损伤病症[2]. 高空跌落、暴力打击、车祸等是膝关节损伤的重要因素. X线和CT是临床诊断膝关节创伤的常用手段. CT能对损伤病理类型做出准确判断,X线能对损伤病变情况作出准确评估,但两者对韧带、骨挫伤、关节软骨、半月板等部位损伤诊断准确性欠佳,对骨关节组织成像分辨率不高,临床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 低场0.35T磁共振成像为无创诊断方式,其具有组织分辨率高、多方位成像、视野广、低损害等优势,逐渐被应用于膝关节创伤的诊断中[4].本研究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部分膝关节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究低场0.35T磁共振诊断膝关节创伤的临床效果.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 螺旋CT血管造影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的影响

    作者:高鹏;成新玲;董志辉;杜诗霖;刘庆生;陆方方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由脑部血液供给障碍所引发的一种脑实质病变,该病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若未及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极有可能导致病情恶化,遗留肢体瘫痪、失语等后遗症.早期治疗可促进缺血半暗带脑细胞功能及脑血供恢复,有助于受损神经功能恢复. 有学者指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为诱发ACI的主要原因之一,准确、快速的判断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对治疗方案的选取及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为目前临床评估颈动脉斑块及狭窄情况的金标准,具有较高检出率,但该方法操作复杂、存在一定的创伤性,且费用高昂,导致其临床应用受限[2]. 有学者指出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具有较高空间及时间分辨率,血管成像质量高,可对斑块的类型及性质、位置等作出准确评估,提高临床确诊率[3].本研究选取我院88例ACI患者,通过分析研究,探讨SCCTA对ACI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的影响.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和磁共振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宋瑞娟;关长旭;张芳;张凤翔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及磁共振(MR)表现,提高该疾病的影像正确诊断率.方法 回顾分析14例经本院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表现,14例均行CT和MRI检查.结果 本组14例病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胰头颈部7例,胰体部4例,胰尾部3例,肿瘤大径12.8 cm,小径3.5 cm,平均径5.6±0.8 cm.根据肿瘤所含成分不同,分成3种类型:实性(囊性成分体积≤10%)2例,囊实性9例,囊性(实性成分体积≤10%)3例.14例患者在CT检查中,2例可见钙化灶,其中断线样钙化1例,蛋壳样钙化1例;14例患者在MR检查中,2例在T1WI上出现高信号,提示肿瘤内部有出血;2例肿瘤边缘钙化在T1WI、T2WI呈断线样、弧形低信号.病理学诊断:12例为良性,1例为低度恶性,1例发生肝脏转移.所有病例随访1.5年以上,随访14例病例中,除去术前已发生肝转移的1例病情进一步恶化,余13例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能做出诊断与鉴别诊断,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准确信息.

  • 神经皮肤综合征的磁共振成像及临床表现

    作者:刘莹;谷瓅;于清太

    目的 分析几种神经皮肤综合征的磁共振成像(MRI)及临床表现,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本组疾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14例神经皮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合其他相关文献对本组疾病的MRI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患者包括结节性硬化7例,神经纤维瘤病Ⅰ型4例,颜面血管瘤病3例.结节性硬化MRI表现为脑实质内多发结节,呈稍长T1长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伴钙化时呈短T1短T2信号,增强扫描非钙化成分不均匀强化.临床表现为结节性硬化三联征;神经纤维瘤病Ⅰ型MRI表现为等或等长T1长T2信号,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临床表现为颈胸部不适,皮肤牛奶咖啡斑;颜面血管瘤病MRI表现为皮层萎缩,皮层下伴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线状强化.临床表现为同侧面部血管痣.结论 神经皮肤综合征的MRI表现、特别是颅内病变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其典型临床表现可对本类疾病做出明确诊断.

  • 脑梗死后脑皮质层状坏死的连续磁共振成像观察

    作者:董大维

    目的 探讨脑皮质层状坏死(CLN)磁共振成像(MRI)的特点及其随时间变化的MRI信号变化.方法 对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8月的11例脑梗死患者进行连续MRI观察,并记录病例年龄、性别、发病部位、MRI检查时间及各序列信号表现等.结果 在T1WI上呈高信号的病变以及其信号强度和增强程度在时间上存在其变化性,高信号的皮质损害在急性起病的大约2周开始显现,1~2月时为显著,信号逐渐减低持续可达14个月,其在T2WI上表现为高或等信号,在任何阶段均不会显示为低信号,对比增强显著时间在1~2个月左右,3个月左右逐渐减低,有的可到6个月左右;弥散加权成像对CLN时间变化有一定价值,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图1~2周高信号显著,1个月后消失.结论 脑梗死后脑皮质层状坏死存在随时间变化而发生改变的MRI特征性表现,对与其他T1WI上高信号的病变有很好的鉴别点,DWI对CLN的时间变化有一定诊断价值,并能配合临床治疗工作.

  • 64排螺旋CT四期增强扫描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军委;成新玲;高剑波;董志辉;曾卫;高鹏;莫哲恒

    目的 探讨小肝癌四期增强扫描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自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经64排螺旋CT四期增强扫描诊断为小肝癌,随后经病理或临床综合资料证实的病例30例,男性28例,女性2例,年龄32~76岁,平均(54±6)岁.30例中包含34个小肝癌病灶,2例为手术后复发病例.分析小肝癌四期增强扫描的特点及各期图像对病灶的检出率;按照病理类型分组,分析各组间强化峰值有无差异.结果 34个小肝癌病灶,动脉早期呈高密度者14个,检出率为41%;动脉晚期呈高密度者28个,检出率为82%,其中4个动脉早期呈高密度的病灶在动脉晚期显示为等、低密度;双动脉期显示为高密度的病灶31个,检出率91%.门静脉期显示低密度病灶29个,检出率为85%,延迟期显示为低密度灶32个,显示率94%.18例获得病理结果,分为2组,中分化组12例,高分化组6例,中分化组强化峰值及病灶大小均大于高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CT四期增强扫描有较高的小肝癌检出率,能更好的提供小肝癌的强化特征,为推断小肝癌的恶性程度提供依据,有助于临床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措施、判断疗效及预后.

  •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不同程度脂肪变性患者VTQ测值的比较

    作者:常建东;郭争捷;陈小燕;张艳平;许梅娜

    目的 不同程度脂肪变性患者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声触诊量化技术(VTQ)测值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肝穿刺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变性患者262例,其中纤维化病理分级S1级患者208例,S2级患者54例,SI级患者中脂肪变性病理分级F0级14例,F1级102例,F2级55例,F3级37例,F4级0例;S2级患者中脂肪变性病理分级F0级0例,F1级23例,F2级15例,F3级14例,F4级2例;分别对SI级纤维化患者和S2级纤维化患者的各级脂肪变性的VTQ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1级纤维化各级脂肪变性的VTQ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47),S2级纤维化各级脂肪变性的VTQ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合并不同程度脂肪变性患者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VTQ值无明显影响.

  •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腔隙性脑梗死的应用

    作者:韩波;张定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腔隙性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00例拟诊脑血管病患者行常规磁共振(MR)头颅平扫T2WI、T1Wl、T2 FIAIR序列,对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的200例患者加扫DWI序列和SWI序列,比较各序列显示的微出血的敏感性及数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0例(50.0%)患者脑实质内有微出血灶,SWI序列共检出病灶589个,T1WI序列检出89个,病灶检出敏感性为15.1%;T2WI序列检出161个,敏感性为27.3%;T2 FLAIR共检出病灶201个,敏感性为34.1%,DWI序列检出微出血灶95个,敏感性为16.1%;比较各序列检出病灶的数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各序列检出病灶的敏感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脑微出血与腔隙性脑梗死关系密切,脑微出血灶的出现对患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有影响,SWI序列检出微出血敏感性高,对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介入性超声置管引流在外科术后腹腔液性包块处理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忠诚;尹桂;张玮琳

    目的 探讨介入性超声置管引流在外科术后腹腔液性包块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外科手术后超声检查发现46例腹腔液性包块,分为三类:透声好12例(26.1%);透声较差16例(34.8%);透声差18例(39.1%),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分别置入8Fr、10Fr、12Fr弯型引流管,观察置管成功率和引流液性质、引流效果.结果 46例中,阑尾炎术后右下腹部脓肿10例、血肿2例、渗出液4例,胃肠术后肠瘘肠漏液体3例、结肠旁脓肿6例、渗出液4例,肝胆外科术后肝周间隙积血2例、积脓1例、胆汁2例,胆囊窝积液3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前间隙脓肿4例、血肿2例,经皮肾镜术后肾周脓肿1例,脾周积脓2例.一次置管成功45例(97.8%),置管失败1例(2.2%),二次置管3例(6.5%),持续引流时间8Fr为(12±5)d,10Fr为(10±4)d、12Fr为(12±6)d.结论 介入性超声置管引流为外科术后腹腔液性包块的处理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其精准、微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CT和磁共振成像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王宗强

    目的 探讨CT和磁共振成像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入院单双次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CT检查,观察组采用磁共振仪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在股骨头坏死阳性确诊率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97%,8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期检出率上,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3、4期检出率上,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磁共振成像检查能够在任意断面成像,明确患者具体病变部位,为其诊疗提供详实可靠的临床参考,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初步探讨

    作者:贺秀红;徐霞

    目的 用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及时间-强度曲线评价正常孕龄妇女分泌期子宫内膜的灌注情况,探讨其临床价值,为正确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经阴道超声对28例(内膜呈三线型者16例,内膜呈非三线型者12例)健康孕龄妇女于分泌期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回声类型,选用SonoVue作为造影剂,通过实时造影匹配成像(CnTI)技术超声造影,应用随机配置的造影剂声学定量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软件,测量声学定量参数,对比分析2组子宫内膜及肌层的灌注情况,比较不同子宫内膜类型的内膜灌注特点.结果 内膜为三线型者和内膜为非三线型者内膜的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回声为三线型者峰值时间(TTP),明显较非三线型者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回声为三线型者峰值强度(PI)明显低于非三线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受试者肌层达峰时间较内膜提前,而峰值强度均高于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回声类型结合超声造影内膜血流灌注特点,可为临床评价子宫内膜的微血管灌注情况提供更好的诊断线索,可以成为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参考指标之一.

  • 超声及磁共振成像在诊断盆腔囊实性占位性疾病的价值

    作者:李文娟;苏欢欢;张海春;周苏晋

    目的 探讨超声及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疾病的差异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共82例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疾病的术前超声、MRI及术后病理资料,对比超声及MRI在检查不同类型盆腔囊实性占位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旨在进一步了解超声及MRI对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82例盆腔囊性占位患者中,其中卵巢囊腺瘤、卵巢腺癌、卵巢单纯性囊肿、盆腔脓肿、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畸胎瘤、转移性肿瘤、卵巢癌分别为25例、4例、8例、8例、11例、15例、2例、9例;超声诊断准确率分别64%(16/25)、50%(2/4)、100%(8/8)、100%(8/8)、91%(10/11)、87%(13/15)、50%(1/2)、89%(8/9);MRI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25/25)、100%(4/4)、100%(8/8)、100%(8/8)、82%(9/11)、93%(14/15)、50%(1/2)、100%(9/9);总的来说,MRI在盆腔囊实性占位的诊断准确率为95%,超声为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检查在盆腔囊实性占位疾病上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超声,但是超声在大部分囊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上可与MRI相媲美,且超声检查方法简便、高效、经济,可作为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疾病的首选筛查和随访手段.

  • 原发性盆腔腹膜后平滑肌瘤误诊为卵巢囊腺瘤一例

    作者:徐树明;李素红

    患者女,38岁,主诉:发现"盆腔肿物"1年余;现病史:2014年7月体检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左附件区肿物,大小约6.0 cm×6.0 cm,无腹痛、腹胀,无发热、无月经改变,未正规治疗.于2015年2月15日就诊于我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左附件区探及7.3 cm×6.8 cm×5.0 cm低回声不均质肿物,测CA125为12.1 U/mL,建议住院治疗,患者拒绝,予以口服红金消结片、桂枝茯苓胶囊1年余,期间多次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未见肿物增大.2016年5月8日于古交市妇幼保健院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左侧盆腔内可见范围约10.1 cm× 7.9 cm不均质包块,包块较前增大,于2016年5月16日来我院住院治疗.自发病来患者精神食欲好,大小便正常,无腹痛,无发热及月经改变,体质量未见明显减轻.

    关键词:
  • 食管十二指肠空肠多发憩室病一例

    作者:迟强

    患者,女性,84岁,主因食欲不振、上腹部胀满不适、偶有恶心反酸就诊,临床初诊为胃炎. 来我科做上消化道钡餐检查,造影显示:食管吞钡后分别行正位及双斜位动态摄片,其中段可见2处钡剂存留,小者呈尖顶状突起,大者呈囊袋状下垂(图1、2、3).

    关键词:
  • 颅内神经鞘瘤伴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作者:黄燕涛;冷媛媛

    患者男,57岁,因"右侧阵发性耳鸣"来院就诊;颅脑CT平扫示右侧桥小脑角区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CT值约37 Hu,大小约2.8 cm×1.2 cm,密度不均匀,其内见斑结状稍高密度影(CT值约50 Hu),邻近脑组织稍受压,右侧内听道较左侧略增宽(图1).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右侧桥脑小角区见不规则异常信号影,大截面约3.1 cm×2.0 cm,内缘伸入内听道,信号欠均匀,T2-STIR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右侧桥臂稍受压,考虑肿瘤性病变(听神经瘤)(图2).

    关键词:
  • 肝脏肉瘤样癌一例

    作者:吴瑶;宋云龙

    患者男,45岁, 入院前20 d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偶有黑便(曾患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无发热、黄疸等.近1个月内体质量下降5 kg,否认肝炎病史.实验室检查:淋巴细胞 11.9%, 甲胎蛋白 1.0 ng/ml,CA125:12.7 U/ml,CA19-9:154.1 U/ml.影像学表现:CT平扫+增强示: 肝左右叶交界区类圆形低密度肿块,边界不清,约6.7 cm×5.7 cm×7.2 cm,CT值20~30 Hu,增强扫描渐进性强化. 肝左叶、右前叶另可见类圆形低密度区,边界欠清,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肝左叶胆管扩张.肝门区及胰头前方多发肿大伴坏死的淋巴结.MRI平扫+增强示:肝左右叶交界区不规则长T1稍长T2信号肿块影,边缘呈浅分叶,边界不清,扩散加权成像(DWI)示病变随B值增加弥散受限,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另肝左叶、肝右前叶多发长T1长T2结节影,较大者位于左外叶,约2.2 cm,边界欠清,增强扫描表现为渐进性强化.肝左叶胆管扩张.肝门区及胰头前方多发肿大伴坏死的淋巴结.考虑肝内胆管细胞癌伴肝内多发转移,肝门区及胰头前方多发淋巴结转移.

    关键词:
  • 弥散加权成像对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癌旁正常肝组织肝功能损伤评价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贝然;杜伟

    我国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的患者数约占到全球患者总数的55%, 其致死率仅次于肺癌[1].目前肝癌在临床上多主张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2]. TACE可提供更好的局部区域肿瘤控制并增加患者的生存率,但也有可能会引起肝细胞的损伤,影响肝脏功能,导致患者的生命质量下降[3].因此,客观评价TACE术后肿瘤的坏死与存活情况、肿瘤周围组织的肝细胞功能,及时、适当地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命质量.近些年来,以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为代表的MRI功能成像序列在评估局部肝功能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开始被更多的学者关注.DWI信号对比度可以通过表观弥散系数(ADC)来量化,它作为一种评价治疗反应和疾病进展的评估工具,在临床工作中应用愈发广泛.因此,本文将对DWI在肝癌TACE术后癌旁正常肝组织中肝功能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实用医学影像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