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实用医学影像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al Imaging 실용의학영상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影响因子: 0.7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6817
  • 国内刊号: 14-128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2-195
  • 曾用名: 医学影像杂志
  • 创刊时间: 200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戴苏华
  • 类 别: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期刊荣誉:
  • 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浸润性膀胱癌

    作者:王一平;申东峰;赵月玲

    目的 评价双侧髂内动脉化疗栓塞对中晚期膀胱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97例膀胱癌患者(Ⅲ期58例,Ⅳ期39例)包括伴有大出血45例均经双侧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术后,采用膀胱镜和超声检查对所有患者随访1个月~4个月.结果 97例患者的出血症状于化疗栓塞术后,均得到有效控制.随访证实,完全缓解(CR)达25.8%,部分缓解(PR)达68%,总有效率(CR+PR)为93.8%,因此,疗效是较为满意的.结论 双侧髂内动腺化疗栓塞术不仅对控制浸润性膀胱癌的出血性症状疗效显著,而且对于降低肿瘤的级和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在心肌缺血治疗中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庆峰;李雪;黄青霞;刘淑英

    目的 确定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在心肌缺血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利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双探头可变角SPECT检查了86例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患者,并对其中48例心肌灌注治疗前后的缺损填充或改善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 43例(89.6%)患者显像缺损填充或有明显改善,仅1例缺损填充不佳.结论 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在心肌缺血治疗中有重要指导意义.

  • 经皮动脉灌注溶通药物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作者:曾国斌;郑志坚;廖政贤

    目的 探讨经皮动脉血管灌注药物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Seldinger技术,对4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选择性动脉造影、超选择动脉血管灌注溶通药物.结果 45例患者在治疗后髋部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和改善,随访2 a,X线平片示20岁以下的青少年患者坏死股骨头骨质均已完全修复,老年患者及Ⅳ级以上患者骨质修复差.未发生与操作本身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皮动脉血管灌注溶通药物治疗青少年及Ⅰ级~Ⅲ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效果明显,风险小,是一种值得临床应用的技术.

  • HRCT检查技术在老年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林竹;莫蕾;王海林

    目的 评价高分辨率CT(HRCT)对诊断老年性肺结核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10例男性,2例女性,年龄60岁~83岁,平均年龄71.5岁)经临床(实验室)与病理证实的老年性肺结核HRCT表现,并与CT平扫进行比较.结果 HRCT清晰地显示了所有病人中结核性病变的某些直接征象,诸如,肺实变,小叶中心结节,空洞形成,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血管扭曲,纤维化改变及肺气肿等.HRCT在显示结核性病变形态、内部结构、边缘有无毛刺,以及在定性诊断方面均明显优于CT平扫.结论 HRCT在诊断老年性肺结核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而CT平扫有指导意义,两者结合应用可获得重要的诊断信息.

  • 脊柱损伤的MRI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华文;赵明增;吴密侠;周琳

    目的 探讨脊柱损伤的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165例资料完整的脊柱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MRI表现特点,并与X-ray、CT片进行对比.结果 本组165例中,206个损伤椎体见于117例,58个损伤附件见于38例,无骨折脱位10例,其中同时损伤椎体及附件26例.按照损伤类型分,骨挫伤49个,局部撕脱骨折9个,附件骨折58个,椎体压缩骨折103个,椎体爆裂骨折45个,骨折伴脱位34个,无骨折脱位10个.多椎体损伤25例;椎管狭窄63例;椎间盘损伤104个;韧带损伤114例;椎管内血肿12例.脊髓损伤中,水肿14例,出血8例,挫伤40例,横断11例,受压22例,空洞2例,萎缩1例.结论 MRI能全方位地反映脊椎及脊髓损伤的程度和病理变化,对脊髓、椎间盘、韧带及其他软组织的损伤做出评价,是临床诊断、治疗评价和改善预后的佳检查方法;特别是对X-ray、CT不能发现的骨挫伤,具有重要诊断意义;但对附件骨折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胰胆管疾病的ERCP影像诊断

    作者:朱全胜;王家平;艾李萍;童玉云

    目的 评价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胰胆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或病理及临床证实胰胆管疾病480例的ERCP表现,并与CT,MRI,MRCP,超声及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等检查方法进行对比.结果 正常胰胆管75例,先天性胆管囊肿14例,胆系结石292例,奥狄括约肌狭窄症46例,壶腹癌、胆管癌52例,胰管癌4例,胰腺炎2例,胰管结石3例,胆道蛔虫症9例,肝内胆管发育变异2例,胆囊管异位开口6例,胆道-腹腔漏2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9例,十二指肠乳头开口于憩室内2例,肝移植后吻合口狭窄2例,肝移植后吻合口狭窄并胆漏1例,肝移植后肝外胆管条状结石2例.结论 ERCP及MRCP检查同为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但每种影像学方法均有其优缺点,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ERCP虽有一定的创伤性,但检查同时可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等微创治疗.

  • CT扫描薄层骨算法重建对颅底骨折的诊断价值

    作者:余梦菊;梁建科;许向东

    目的 对比CT常规扫描与薄层骨算法重建扫描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80例外伤性颅底骨折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所有检查均采用SOMATOM AR或GE Hispeed NX/i Pro CT扫描机,均先行头颅CT常规扫描,层厚层距均为10 mm,再行薄层颅底扫描骨算法重建,层厚层距均为1 mm~3 mm.结果 80例颅脑外伤均有颅底骨折的临床体征,但头颅CT常规扫描仅有23例显示骨折线,而薄层骨算法重建扫描颅底80例均见明确骨折线,其中19例见多发骨折.并且对中颅窝、前颅窝极不容易直接显示骨折的部分区域也可清楚显示.同时可更清楚地显示出筛窦、蝶窦、及乳突气房内积液情况.结论 薄层颅底扫描骨算法重建明显优于头颅CT常规扫描,它可以明确显示颅底骨质损伤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而客观的影像学资料.

  • 237例门诊男性股骨近端骨密度测定结果分析

    作者:丘红;曾玉红;刘峰

    目的 分析门诊男性股骨近端骨密度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患病率.方法 对我院237例门诊男性患者,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237例股骨颈,Ward氏区,大转子骨密度,年龄4岁~85岁,按10岁为一年龄组,将其分为8组.结果 门诊男性股骨颈和Ward's区骨密度峰值均在20岁~30岁组,大转子骨密度峰值出现在30岁~40岁组.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逐渐下降,患病率逐渐增加.结论 BMD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骨质疏松发病率也随之增加.

  • 脊髓型颈椎病的MRI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许春林;周鹏;高雪梅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MRI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和临床证实的脊髓型颈椎病23例的MRI改变.结果 在全部患者的MRI上主要影像学改变为椎间隙变窄、椎间盘信号减弱、受累节段椎体后缘有信号减弱的致压物,受压颈髓弯曲、变形、向后移位等异常信号.结论 MRI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 螺旋CT扫描在肺动脉栓塞急慢性分期评价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唐上坤;黄益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在肺动脉栓塞急慢性分期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30例肺动脉栓塞病人的胸部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作出急性、慢性初步诊断结果,与临床分期、溶栓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0例肺动脉栓塞病人的82条肺动脉栓塞直接征象分为5种类型:Ⅰ型管腔中心充盈缺损,共25支;Ⅱ型附壁充盈缺损,与管壁呈锐角相交并凸向腔内,共28支;Ⅲ型附壁充盈缺损,与管壁呈钝角相交并凹向腔内,共13支;Ⅳ型管腔环形狭窄,管腔缩小50%以上,共9支;Ⅴ型血管腔完全堵塞,没有增强,共7支.Ⅰ型~Ⅴ型血栓溶栓有效率分别为92%(23/25),87.5%(24/28),21.98%(2/13),35.78%(3/9),42.86%(3/7),各组间有明显差异.Ⅰ型~Ⅳ型血栓的CT分期与临床分期比较,符合率分别为91.7%(22/25),89.3%(25/28),76.9%(10/13),77.8%(7/9),平均符合率为83.93%.结论 Ⅰ型和Ⅱ型是急性肺栓塞的典型表现;Ⅲ型和Ⅳ型则是慢性肺栓塞的表现,Ⅴ型表现不能说明血栓存在的时间.CT对急性分期的区分比慢性分期更加接近于临床分期.螺旋CT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快速、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在区分肺动脉栓塞急、慢性分期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超声测量脾静脉与门静脉内径比对诊断特发性门脉高压的意义

    作者:孟凡荣;张梅;陈松旺;陆建平

    目的 研究特发性门脉高压综合征(Idiopathic Portal Hypertension Syndrome,IPH)的超声诊断标准.方法 利用超声分别测量9例IPH与30例肝硬化组及30例正常对照组脾静脉(splenic vein,SpV)与门静脉主干(portal vein,PV)内径(Dsp,Dp),并计算它们的比值.结果 IPH组Dsp/DP均大于1.0,与肝硬化组,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sp/Dp大于1.0作为超声诊断标准能够简单易行地对IPH作出诊断.

  • 多排螺旋CT腹部增强扫描中使用生理盐水冲刷对比剂技术的评价

    作者:赵虹;王颖;何艳丽;刘晓彬;韩铭钧

    目的 比较不同量的对比剂追加盐水后,在腹部增强扫描中对各脏器和血管的影响程度,以期达到不影响强化、减少副作用且减少造影剂用量的目的.方法 75例受检者分为3组,A组单独注射对比剂100mL组,B组注射对比剂80 mL追加盐水20 mL组和C组注射对比剂70 mL追加盐水30 mL组.在常规动脉期33 s和门脉期80 s进行扫描.测量肝脏、脾脏、胰腺、肾脏门脉主干、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的CT值,比较3组间的不同.结果 脾脏、胰腺、肾脏、门静脉和主动脉各门脉期在3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进行两两比较结果表明,脾脏、胰腺、肾脏、门静脉和主动脉各门脉期在A和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而胰腺和肾脏在门脉期仅在A和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腹部MDCT扫描中,使用对比剂追加盐水冲刷技术,可减少对比剂的用量,减少肾毒性.

  • 数字透视在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林杰;姜荣娅;曲莉;张科荣

    目的 探讨数字透视在不孕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数字透视下对499例不孕症患者作子宫输卵管造影,并用导丝对其中351例输卵管阻塞患者作输卵管再通术治疗.结果 89%的患者(444/499)造影发现异常,其中,输卵管阻塞297例,输卵管结核13例,子宫粘连39例,盆腔粘连87例,子宫发育异常8例.输卵管再通成功率89%,再通后受孕率36%.结论 数字透视下子宫输卵管造影提高了对疾病的检测率和诊断的准确率;减少了医患双方的X线辐射;水溶性对比剂比碘油安全、准确;输卵管再通术可作为输卵管阻塞性疾病治疗的首选方法.

  •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和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单纯性肾囊肿

    作者:王慧云;刘法娟;李泽花;王其军;刘红光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和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效果.方法 46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男性26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5岁)均经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抽吸和注射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全部操作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的.治疗后,全部病人经超声或CT随访1至6个月.囊肿与治疗前比较,减小2/3以上为有效,完全消失为治愈.结果 46个囊肿中,2个囊肿抽出液蛋白定性试验阴性,抽液后未注入无水乙醇,其余44个囊肿于治后1,3,6个月呈进行性缩小,6个月时复查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90.6%.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抽吸和注射无水乙醇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一种操作简单、痛苦小、费用低、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超声诊断腮腺肿块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氡;李军;张煜

    目的 探讨超声对腮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2例腮腺肿块超声特点,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超声对腮腺肿块病灶的显示率为100%.对腮腺良性肿块诊断符合率85%,恶性肿块66%.结论 超声对腮腺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可靠、方便的优势.

    关键词: 腮腺肿块 超声 病理
  • 经肝动脉小剂量栓塞化疗联合经皮乙酸灭活对巨块型肝癌疗效的评价(附28例报道)

    作者:黄源义;刘四斌;周文辉;吴文泽;邱菊芳

    目的 评价经肝动脉小剂量栓塞化疗(TACE)联合经皮乙酸注射(PAI)治疗巨块型肝癌的疗效.方法 28例巨块型肝癌患者,首次行常规剂量TACE治疗,重复TACE治疗采用小剂量(10 mg丝裂霉素与碘油乳化栓塞),术后1周CT复查,依据碘油的充盈状况,对碘油稀疏和缺损区域进行PAI治疗.观察其治疗后的生存率,肿块的变化及术后肝功能、α-FP、副反应情况.结果 28例患者术后1 a,2 a,3 a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4%,78.6%,32.1%,全部患者的肿块缩小.结论 小剂量TACE联合PAI治疗巨块型肝癌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术后肝功能损伤小,副反应少.

  • 腹部CT检查中窗技术合理应用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英娥;周春

    随着CT机技术的不断改进,软件功能的不断开发,CT的临床应用价值也在不断扩大.在腹部及盆腔疾患中,CT图像软组织窗对实质性脏器疾患的观察十分有效,但一些腹腔炎症或者腹部肿瘤只累及腹膜时,如不认真分析,单用软组织窗观察极易漏诊、误诊,影响患者的病情诊断及治疗.我们复习文献,在工作中合理应用窗技术,对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不小的帮助.

  • 成人回肠远段美克尔憩室1例报告

    作者:景中军;刘艳

    患者,女,63岁.反复右中下腹疼痛,压痛伴大便潜血.时有血便6个月,面色苍白乏力1月余.血常规:Hb 81g/L,其他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发现.B超全腹探察及胸腹透视均未见异常.上消化道及大肠双对比造影检查未见异常改变.小肠钡灌肠造影:回肠远段突出肠外向左下走行长约4 cm的形似肠段影.憩室近端向小肠腔内突,成同心圆形皱壁征,中段见小豆粒大小龛影征(见图1).起始段较细,边缘光整,远端为盲端,且呈小蘑菇样突出(见图2).

  • 典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例报道

    作者:徐振容;徐立峰;安艳红

    患者,男,39岁.自12岁发现肢体局限性包块,以后肢体逐渐变形、运动障碍及跛行,后期多次发生病理性骨折,无外伤史.查体:双侧下肢呈不规则弯曲变形,压痛.皮肤色素沉着,局部隆起肥大,骨骼畸形.X线表现:左侧胫骨见骨膨胀明显,皮质消失,骨小梁粗大而扭曲,部分边缘清楚锐利,呈丝瓜瓤样改变,边缘有清晰硬化(见图1).左侧胫骨呈丝瓜瓤样改变,腓骨见磨玻璃状改变(见图2),双侧股骨呈"拐杖"样畸形,其内可见椭圆形囊状透光区,囊内外见有条索状骨纹和斑点状致密影,密度减低;有纤细的骨嵴交错,骨皮质变薄,边缘硬化(见图3).

  • 左上腹恶性间质瘤1例

    作者:潘德明;何以一;徐占国

    患者,男,71岁,既往高血压病史2 a,间断性胸闷,心悸30余年,加重半月.以高血压、冠心病入院.无发热、黄染.胃肠道无明显不适感.查体:体温36.0℃,脉搏5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70 mmHg/100mmHg(1 mmHg=0.133 kPa),心音低,律齐.肝脾未触及,腹软、膨隆,左上腹可触及肿块,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正常,双下肢不肿.

  • 左前臂海绵状血管瘤1例

    作者:宋景国;李卫兵;岳巍

    患者,女,12岁,8 a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前臂增粗,随身体生长而生长,近半年肿胀明显,并出现疼痛以夜间为著,遂入院.查体:左前臂掌侧扪及囊性肿物,呈结节、分叶状,质软,其内扪及豆粒大小硬结数枚,无压痛,挠动脉搏动正常,肿物穿刺抽出少许暗红色血液,凝固慢.左前臂正侧位拍片检查示:左前臂软组织肿胀,其内见多发散在、大小不一"按扣状"及斑点状钙化影(见图1A,1B).

  • MDCT诊断右冠状动脉瘤2例

    作者:谢元亮;金朝林;张树桐

    病例资料患者1 男性,78岁,心前区痛不适多年,近2月胸闷不适加重.3年前左室下壁梗死.ECG示左室下壁陈旧性梗死,血脂升高、高血压史.心率68次/min~70次/min.

  • 多骨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例

    作者:马献武;丁红磊

    患者,男,63岁,胸壁多发肿块近30 a,轻微压痛,无发热.胸片:肋骨多发囊状膨大、变形,界清,心肺未见异常.多层螺旋CT及重建显示:肋骨多发囊状低密度骨破坏和毛玻璃样病变,内见分隔,病变周围增生、硬化、变形.

  • B超对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行性的评估

    作者:李芳兰

    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下简称LC),以其微创无痛、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大程度地满足了广大患者的要求,使其成为目前临床腔镜手术中发展为迅速的一种手术方法,已被普遍推广应用.但该手术实施并非直视下操作,因此,病例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及术后恢复情况.而术前的B超检查,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临床选择手术方式有指导意义.通过B超检查,了解胆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中转手术和术后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自1997年12月至2004年3月对1 660例患者B超检查后行LC,现报道如下.

  • 胸部CT扫描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朱宜生

    胸部外伤易导致肋骨骨折,但平片检查有时不能很好显示,在车祸、暴力损伤、刀刺伤等致肋骨骨折事件中,需依靠诊断结果进行索赔或定罪量刑,若诊断结果不清,将给这一工作带来困难,漏诊引起的医疗纠纷屡见不鲜,提高诊断符合率一直是影像科医生的追求目标.

  • DR系统/屏-片组合在头颈部摄影的应用探讨

    作者:黄兰珠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X线摄影已进入数字化时代,直接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能为影像诊断提供目前为优质理想的影像信息.本文通过DR系统与传统屏-片系统在头颈部所摄的影像进行比较,探讨DR系统在临床头颈部X线摄影中的优势.

  • 脾脏疾病的螺旋CT诊断

    作者:杨建成;杨瑞

    脾脏是人体大的淋巴器官,其组织结构与淋巴结结构相似.脾脏病变用普通X线检查很难发现,尽管磁共振、核医学和超声成像对其检查有一定的优越性,但螺旋CT目前仍是脾脏检查的一种重要方法[1-6],它可以清楚显示其解剖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又因其具有高峰对比强化和连续数据采集的优点,从而使脾脏病理学的改变得以充分显示,对微小实质性病变和血管异常的检查更具有独到之处,本文就脾脏疾病的螺旋CT诊断做一介绍.

实用医学影像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