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快速分离培养方法的研究
为检测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本研究通过优化培养基成份和筛选选择性抑菌物质设计了一种选择性分离鉴别培养基,CTV-MUG-RSMAC琼脂.使用该培养基不仅可有效抑制杂菌的生长,还能同时鉴定大肠杆菌O157∶H7的三种主要生化特征--不发酵山梨醇、不发醇鼠李糖、不分解MUG,可避免漏检发酵山梨醇的大肠杆菌O157∶H7变异株.样品用选择性增菌肉汤42℃培养过夜后,在CTV-MUG-RSMAC平板上划线接种,37℃培养24小时,挑选特征菌落做O157、H7抗血清凝集试验和肠杆菌科主要生化试验,整个程序可在3天内完成.检测了126份食品样品,结果检出3份阳性,与用FDA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H7 食品 分离培养法 -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与分离培养法检测食品从业人员沙门菌和志贺菌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与分离培养法对食品从业人员肠道致病菌沙门菌和志贺菌的检测效果.方法 ①RT-PCR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体检肛拭子进行初筛;②分离培养法:按照国标方法GB/T 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和GB/T 4789.5-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对所筛选出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 RT-PCR法对食品从业人员肠道沙门菌和志贺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分离培养法.结论 RT-PCR法相对于分离培养法在从业人员体检沙门菌和志贺菌的检测中,无论从检出率、准确度,还是检测时效性上都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在从业人员体检中运用RT-PCR法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
-
食品卫生检验中LAMP法和分离培养法检测沙门菌属的比较评价
目的:探讨食品卫生检验中LAMP法检测沙门菌属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将153份食品样品分别通过LAMP法和分离培养法检测沙门菌,比较两组阳性检出率。结果 LAMP法阳性检出率(14.38%)高于分离培养法(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阳性符合率为83.33%(10/12),阴性符合率为91.49%(129/1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MP法应用于食品中沙门菌检测具有快捷、方便、阳性检出率高、结果准确等优点,值得推广。
-
免疫荧光法检测奈瑟氏淋球菌方法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评价
通过试验研究,确定了抗体荧光标记的佳条件、免疫荧光法检测的适抗体浓度及佳反应条件,从而研究免疫荧光法检测奈瑟氏淋球菌方法的建立,并对奈瑟氏淋球菌免疫荧光法检测试剂盒进行临床试验,评价其检测效果.采用分离培养法和奈瑟氏淋球菌免疫荧光法检测试剂盒对1100例临床样本进行平行检测,并以分离培养法检测结果为对照,统计免疫荧光试剂盒与分离培养法检测结果的总符合率及阴、阳性符合率.试验结果统计分析显示,受测免疫荧光试剂盒检测与分离培养法检测的总符合率为97.64%,阳性符合率为93.28%,阴性符合率为98.17%,Kappa值>0.8,表明受测免疫荧光试剂盒与分离培养法的临床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受测免疫荧光法检测试剂盒检测快速、简便、经济、准确,可用于奈瑟氏淋球菌的临床快速诊断.
-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甲型流感病毒的可行性
我们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核心抗原,并用病毒分离培养法、RT-PCR法与对照进行验证,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人工关节无菌松动界膜中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受体免疫阳性的多核巨细胞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重要的并发症是假体周围骨溶解导致的假体无菌松动,松动的机理还不完全清楚.随着骨代谢研究的进展,调节破骨细胞形成和功能的肿瘤坏死因子家族(TNFs)新成员:骨保护蛋白(OPG)、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及其受体(RANK)相继被发现,它们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松动中的作用成为人工关节研究的新热点[1].本研究拟建立界膜多核巨细胞分离培养法,并初步探讨RANK在多核巨细胞上的表达.
-
慢性胆囊炎与胆囊结石的细菌L型病因学研究
1.目的:探讨细菌L型同慢性胆囊炎与胆囊结石的发生与发展的病因学关系以及胆囊内潜在病原菌的检测方法.2.方法:采用常规细菌学分离培养法、细菌L型的高渗分离培养法和非高渗分离培养法检测256例慢性胆囊炎与胆囊结石患者的110份未治疗胆囊组织、93份胆汁及262粒结石以及141例在外科手术前给予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红霉素或羟氨苄青霉素治疗7~15天患者的胆囊组织、胆汁及结石标本内的细菌及其L型.
-
三种不同检测方法在女性淋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的淋球菌检测方法在女性泌尿生殖道淋球菌感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妇科门诊女性疑似淋病患者153例的标本采用直接涂片法,用分离培养法,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进行淋球菌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以培养法为金标准,直接涂片法的检测灵敏度为63.0%(46/73),特异度为97.5%(78/80);SAT 检测灵敏度为95.9%(70/73),特异度为88.8%(71/80)。结论疑似女性淋病患者淋球菌检测中直接涂片法具有简便、快捷、直观的特点,但灵敏度低。培养法耗时较长,不利于急诊病人的快速诊断,且对取样,运送要求较高,但可同时检测药敏结果。SAT法灵敏度及特异度高,能有效提高检出率,对女性疑似病例具有很好的补充作用,为实验室检测淋球菌提供了新方法。
关键词: 淋病 直接涂片法 分离培养法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 -
腹泻患者粪便2种沙门菌分离培养方法的比较
沙门菌是人和动物感染的重要病原,是全球细菌性食源性传染病的常见病原.在门诊腹泻患者中,沙门菌感染主要是通过摄人污染的食物或饮水引起的[1].对于临床上非伤寒沙门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应及早用抗菌药物治疗,目前主要是氟喹诺酮类药物(针对成人)和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针对儿童).积极的抗菌药物治疗对控制病情有利,但同时也增加了沙门菌的抗药性,多重耐药性的沙门菌株在人和动物间传播,增加了治疗难度[2,3].本研究主要是将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分别采用直接分离培养法与选择性增菌后分离培养法进行接种,比较其结果,以提高临床腹泻病例沙门菌的检出率.
-
分离培养法与胶体金法检测霍乱弧菌结果比较
目的 比较分离培养法与肢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01群霍结果,1400份各类标本均为阴性,二种检测方法无统计学意义,一乱弧菌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从2009-2010年对1400份各类标本同时用分离培养法与胶体金法进行检测,比较二种方法结果的符合率.致性为优.符合率为100%.结论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可作为快速检测霍乱弧菌的方法,其结果准确性高.有必要对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出的阳性菌标本进行培养分离检测,以保证既能及时防控疫情,又能获取菌株进行确诊和进行其他相关项目的研究.
-
环境水中嗜肺军团菌的分离培养法和巢式PCR法比较
目的 应用传统分离培养法和巢式PCR法检测环境水中嗜肺军团菌污染状况,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效果.方法 于2012年7-10月,采集北京市丰台区商场和超市、宾馆和饭店、综合性医院三类场所的中央空调冷却水、自来水、淋浴水、景观水,分别使用培养法及巢式PCR法检测嗜肺军团菌.结果 共检测187件水样,传统分离培养法对嗜肺军团菌的检出率为2.67%(5/187),低于巢式PCR法[19.79%(37/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465,P<0.01).结论 北京丰台区多种环境水体存在嗜肺军团菌污染;巢式PCR法对环境水中嗜肺军团菌的灵敏度优于传统分离培养法.
-
性传播疾病实验检测综述
性传播疾病(性病,STD)是指主要由性接触而传播的一组传染病,性行为是其主要传播途径,除此之外还有血液和血制品传播、医源性传播、职业性传播以及胎盘产道和母乳传播等传播方式[1].广泛开展性病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以及早期治疗极为重要.本文就性病常见的几种主要实验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
淋病奈瑟菌2种临床检测方法的探讨
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为目前我国性传播疾病中发病率高的疾病.
-
两种方法检测LGC盲样及效果探讨
目的:检测LGC盲样中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并对过程和结果进行探讨。方法①分离培养法。②实时荧光PCR法。结果两者均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结论两种方法的有效结合对目标菌检出有更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盲样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分离培养法 实时荧光Pcr法 -
几种淋病奈瑟菌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淋病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淋病奈瑟菌(下简称淋球菌)是导致患者感染此病的病原菌.对于淋病的确诊目前仍主要依靠淋球菌的检出,临床上对于淋球菌的检出在实验室主要是依靠直接涂片染色法和分离培养法.为了提高诊断率,避免误诊、漏诊,笔者对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的127例取自临床疑似淋病患者的分泌物同时进行直接涂片法、巧克力培养基分离培养和淋病快速检测法检测淋球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粪便标本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筛检方法的比较
目的 比较分离培养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对腹泻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检测情况.方法 在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临床收治的腹泻患者中选取368例,均使用分离培养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对其粪便中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展开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阳性率为77.17%,比分离培养法的51.0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致病菌株检出率为83.10%,高于分离培养法的5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测时,相较于分离培养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阳性检出率更高,可使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性腹泻诊断准确率提升.
关键词: 腹泻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分离培养法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 -
淋球菌感染实验室诊断的实用技术
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是淋病的病原体,该菌也称淋病双球菌(diplococcus gonorrhoea)或淋球菌(gonoccus).淋球菌的分离培养检测法仍是诊断淋病的金标准试验技术,基因探针技术有可能比分离培养法更敏感和特异而成为另一种可行的诊断方法[1].在设计淋病的诊断技术时,实验技术人员要考虑所在单位的实际、社区淋病患病率以及试验方法的成本效益等,试验效果(test performance)是选择淋病诊断试验的关键指标.当社区淋病患病率低时(如产前检查的妇女),敏感度与特异度均高的试验方法的阳性预测值(PPV)也低;类似试验在高患病率人群(STD诊所病人)中的PPV和阴性预测值(NPV)都很高,这对降低假阳性率、明确诊断并正确治疗患者有重要意义,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
几种检测解脲脲原体方法的平行比较研究
解脲脲原体(Uu)是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之一,寻找简便、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十分必要.支原体的营养要求苛刻,较一般细菌生长缓慢并难以培养[1,2].本研究用3种不同来源的支原体液体培养基和支原体固体培养基对Uu作分离培养,并将分离培养法同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作了平行比较研究.
-
大肠杆菌O157:H7实验室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危害严重的肠道致病菌,主要通过食源传播,污染的牛肉、牛奶、鸡肉、蔬菜、水果饮料等均可成为传播媒介[1].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已成为威胁人群健康的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O157:H7的快速、特异检测对于该病的早期发现及疫情有效控制至关重要.生物技术的发展为大肠杆菌O157:H7的实验室诊断提供了许多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本文就这些方法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常规鉴定方法菌株的分离和筛选常规使用山梨醇麦康凯琼脂(SMAC),在正常条件下,O157:H7不能发酵山梨醇,在SMAG琼脂上为无色菌落,而其他大肠杆菌则呈粉红色菌落.分离培养法简单、直观、费用低,虽经不断改进,但敏感性、特异性仍不理想.
-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斑点杂交法检测结核杆菌
实验室诊断结核杆菌主要依靠涂片法和分离培养法.我院虽然采用集菌涂片法,但检出率仍然不高,而分离培养所需时间又太长,近年来应用PCR技术直接测定结核杆菌的DNA[1~3],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方法.我们通过应用PCR斑点杂交法对137份样本进行了检测,并同时用集菌涂片和分离培养法进行比较,以了解PCR斑点杂交法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