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以B细胞为靶标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

    作者:张卫东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人类的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利妥昔单抗(rituximab)作为一种针对B细胞特异性抗原CD20的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是首个以B细胞为靶标治疗RA的药物.根据美国类风湿学学会(ACR)20,50,70反应标准,甲氨蝶呤与利妥昔单抗联用能显著减轻类风湿因子血清阳性的RA的体征和症状,且比较安全.在一项双盲对照的Ⅱ期临床试验中,贝利单抗(belimumab)有较好的耐受性和良好的效应.

  • 艾地利西获FDA批准用于治疗白血病复发、滤泡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作者:赵文丽

    艾地利西获 FDA 批准用于治疗白血病复发、滤泡 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吉利德公司的艾地利西(idelalisib,Zydelig)是一个磷酸肌醇3激酶-δ(PI3K-δ)小分子抑制剂。PI3K-δ是一种细胞内信号转导组分,主要表达在血细胞谱系中,包括细胞引起或介导的恶性血液病。此药的适用范围包括:①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因患者的其他合并症,利妥昔单抗被视为唯一适当的治疗方案。②接受>2次系统治疗的滤泡 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复发患者。③接受>2次系统治疗的复发性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患者。此片剂可口服给药,推荐大起始剂量为150 mg,每日2次,不受进食影响,整粒吞服,直至疾病进展或毒性不耐受。吉利德公司的艾地利西(idelalisib,Zydelig)是一个磷酸肌醇3激酶-δ(PI3K-δ)小分子抑制剂。PI3K-δ是一种细胞内信号转导组分,主要表达在血细胞谱系中,包括细胞引起或介导的恶性血液病。此药的适用范围包括:①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因患者的其他合并症,利妥昔单抗被视为唯一适当的治疗方案。②接受>2次系统治疗的滤泡 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复发患者。③接受>2次系统治疗的复发性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患者。此片剂可口服给药,推荐大起始剂量为150 mg,每日2次,不受进食影响,整粒吞服,直至疾病进展或毒性不耐受。

  • 利妥昔单抗联合CT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作者:贾新立;黄韵红

    目的 观察利妥昔单抗(Rituximab)联合CT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6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分为联合组和CTOP组。联合组18例,采用CTOP方案(环磷酰胺加吡喃阿霉素加长春新碱加泼尼松)加利妥昔单抗(375mg/m2,于每周期化疗前1d静脉滴注1次)治疗;CTOP组18例,单用CTOP方案化疗。两组均每21d为一个周期,6周期后评价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随访观察生存情况。结果 联合组完全缓解率(CR)为55.6%,总有效率为88.9%;CTOP组分别为38.9%,61.1%,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1年总生存率(OS)为83.5%,2年OS为71.3%;CTOP组分别为78.3%,41.2%;两组患者的2年OS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轻中度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均可耐受。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缓解率较高,患者耐受良好且生存时间较长,应推荐作为首选方案。

  • 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万鼎铭;王岩;秦玲

    目的 观察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方法 10例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静脉注射利妥昔单抗,检测血小板数及淋巴细胞亚群等,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完全反应(CR) 30%,有效(R)40%,无效(NR)30%,中位起效时间3周.治疗后所有患者CD19(+)/CD20(+)B细胞数均明显下降.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12个月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利妥昔单抗在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显示了良好的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效果

    作者:段战锋

    目的 针对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许昌中心医院在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接收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2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化疗的基础上增加利妥昔单抗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表现.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33%),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的过程中,实施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效果显著,所以可以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回盲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作者:沈秋丹;蔡伟波;刘仁涛;吕明恩;袁慕知;韩迎利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 美罗华) 联合化疗治疗回盲部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6 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回盲部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患者,5 例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TNP 方案化疗,1 例采用CTNP 方案化疗,每21 天为1 个周期,观察治疗前后的毒副作用及疗效.结果 5 例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患者有4 例达完全缓解,1 例达部分缓解;另1 例单纯化疗患者死于疾病进展.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回盲部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可取得较好疗效,对于高龄患者利妥昔单抗无需减量,但需注意调整化疗剂量,并监测不良反应.

  • 基于Web of Science的利妥昔单抗治疗淋巴瘤文献计量分析

    作者:田晶辰;赵志刚;梅升辉;韩容

    目的:了解利妥昔单抗治疗淋巴瘤的研究现状.方法: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以rituximab和lymphoma为主题词检索,利用数据库提供的出版年、研究方向、国家/地区、机构、作者和来源出版物等条件进行分析,并分析文献引用情况.结果:检索到13 163条文献,文章发表量与引文数逐年递增;hematology是该领域目前研究多的方向;美国以占世界发表文章总量的36.50%名列第1位,中国则以5.56%名列第7位.排名前10位的机构均来自美国;中国研究机构中,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文章发表多.结论:美国在利妥昔单抗治疗淋巴瘤研究方面领先世界,欧洲和日本、中国等紧随其后,但中国与美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 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李晋文;孙晓蕊;张晓磊;章萍

    目的:评价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Ovid、Karger、Google scholar、中国期刊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网(VIP),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评价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Man5.3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计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各效应量均以95%CI表示,统计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共纳入6个队列研究进行后续分析.结果显示,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64%(95%CI:46%~81%,I2=81%),初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5%(95%CI:76%~93%,I2=0),难治复发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1%(95%CI:40%~63%,I2=27%),来那度胺给药剂量20 mg,28 d为1个周期,用药21d,休息7d,利妥昔单抗每周375 mg·m-2的给药方案更有效,总有效率为85%(95%CI:76%~93%),相较之下,来那度胺的给药剂量为10 mg,28d为1个周期,用药28d,休息0d,利妥昔单抗每周375 mg·m-2的给药方案次之,总有效率为57%(95%CI:32%~81%).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是来那度胺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95%CI:20%~67%),而Ⅲ/Ⅳ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略低,为16%(95%CI:9%~22%).其他报道较多的不良反应包括贫血、感染性发热、疲劳、皮疹等.结论:如果患者耐受性良好,对于不适用其他治疗方案的MCL患者,来那度胺联合利妥西单抗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

  • 狼疮性肾炎的生物靶向治疗

    作者:石永兵;冯胜

    狼疮性肾炎(LN)的治疗药物主要为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药,但其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且部分患者无效或反复复发.生物制剂为LN 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 1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的病例分析

    作者:王维娜;唐崑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HBV-M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1例HBV-MN患者的免疫抑制治疗,结合新指南和文献,总结HBV-MN的治疗现状,分析利妥昔单抗用于HBV-MN治疗的前景.结果:HBV-MN治疗无统一方案,尚无利妥昔单抗用于HBV-MN治疗的文献报道.本例HBV-MN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进行免疫抑制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结论:利妥昔单抗应用于HBV-MN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具体治疗方案和监测指标的制定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 利妥昔单抗致认知和躯体功能障碍

    作者:李进峰;闫秀娟;张金彪;张媛

    1例63岁女性患者因非霍奇金淋巴瘤拟行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龙)方案治疗。首日给予利妥昔单抗6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750 ml静脉滴注,同时给予水化、碱化、保护脏器功能、预防不良反应等治疗。第2天患者出现四肢不自主抖动、双下肢乏力、反应略迟钝和行走不稳,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未见异常;第3天出现发热、认知障碍;第4天不能自主进食及自主排便。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改善微循环、补液等支持治疗,2d后患者意识转清,可自主进食、排便,四肢和神经精神症状缓解,5d后症状明显减轻。

  •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致间质性肺炎

    作者:常颖

    1例62岁男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治疗,治疗前胸部CT检查未见异常.第2个周期给药结束后1周,患者出现咳嗽、胸闷、运动后气喘等症状,当地医院考虑肺部炎症,给予拉氧头孢治疗.但患者症状逐渐加重, 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不能站立,遂转入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胸部CT检查示双肺多发斑片状影及网络样改变,诊断为间质性肺炎,考虑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所致.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1 d后患者呼吸困难、胸闷症状明显缓解;4 d后咳嗽、气喘症状明显好转;17 d后复查胸部CT,双肺病变有所好转.

  • 利妥昔单抗致机化性肺炎

    作者:王春晖;许青;吴薇;李晓宇;吕迁洲

    1例15岁男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儿接受由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及泼尼松组成R-CHOP化疗方案治疗.在治疗第2周期,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600 mg后第24天,患儿出现咳嗽、咳痰,给予头孢替安治疗2周,症状无缓解.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示左上肺和右下肺呈支气管气像和斑状阴影,考虑为炎症性实变.给予比阿培南和阿奇霉素治疗后,其症状、炎性反应指标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无明显改善.根据时间相关性以及病理学和细胞病原学检查结果,排除肺部感染、结缔组织相关间质性肺炎和癌性阻塞型肺炎,考虑为利妥昔单抗所致机化性肺炎.停用利妥昔单抗,改为CHOP方案化疗.另外,停用抗菌药物,给予口服泼尼松龙15 mg、3次/d.30 d后患儿咳嗽略缓解.然而,将糖皮质激素逐渐减量至15 mg/d后,患儿咳嗽、咳痰较前加重.之后,将泼尼松龙的剂量增至40 mg/d,42 d后,减至20 mg/d.88 d后,患儿咳嗽明显好转,胸部HRCT示未见异常,胸腔内无积液,右肺下叶呈斑状阴影,支气管通畅.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肺炎
  • 利妥昔单抗致迟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临床分析

    作者:丛佳;王景文

    目的 了解利妥昔单抗导致迟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LON)的发生率和临床特点.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2年12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利妥昔单抗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1.5×109/L为判定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标准. 结果 纳入分析的患者共166例,男性94例,女性72例;年龄16 ~90岁,平均年龄(63 ± 11)岁;B细胞淋巴瘤158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6例,视神经脊髓炎2例;利妥昔单抗疗程为2~16个,中位疗程5个.158例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Ann Arbor分期为Ⅰ、Ⅱ、Ⅲ、Ⅳ期者分别为37、30、22和66例;骨髓受累者27例.166例患者中19例(11.4% )发生20例次LON,其中10例(6.0% )出现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3级6例,4级4例);末次应用利妥昔单抗至发生LON的中位数时间为56 d(22~105 d);低NEUT的中位数为0.95×109/L[(0.05~1.47)×109/L].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期间3例患者(均为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出现并发症(肺炎/菌血症、带状疱疹、发热各1例),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以及抗感染或抗病毒治疗后恢复.出现LON后5例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4级4例,3级1例)接受了GCSF治疗,14例未行特殊干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中位持续时间为16 d(5~42 d).没有发现LON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淋巴瘤分期、骨髓是否受累有关,但停药6个月时LON患者的IgM水平和B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无LON患者(均P<0.001). 结论 我院利妥昔单抗致LON发生率为11.4% .利妥昔单抗所致2~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多呈自限性,预后良好;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可并发感染,使用GCSF治疗有效.

  • 利妥昔单抗及其联用CHOP方案的不良反应和处理

    作者:凌云华;陆益;吴洪斌

    利妥昔单抗是一种抗CD20的人鼠嵌合性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地与跨膜抗原CD20结合,结合后启动介导B细胞溶解的免疫反应,诱导B细胞凋亡和提高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1997年12月美国FDA批准上市,成为第一个用于治疗CD20+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单克隆抗体,单药有效率为40%~50%,联合CHOP方案化疗有效率达90%以上.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输液反应、胃肠道反应、感染、心血管反应、血液学毒性、肝损伤等,程度一般为Ⅰ~Ⅱ级,大都见于首次用药,随着多次用药,症状会逐渐减轻或消失,属非剂量限制性毒性,无骨髓抑制,多数患者耐受良好.

  • 力达霉素联合利妥昔单抗对人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作用

    作者:孙轶然;张胜华;邵荣光;何红伟

    研究力达霉素与利妥昔单抗联合抗人B细胞淋巴瘤的作用和机制.采用MTS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采用Annexin V-FITC/PI法进行细胞凋亡检测,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量变化,后用人B细胞淋巴瘤裸鼠模型验证该联合方案对淋巴瘤的体内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利妥昔单抗与力达霉素联合效果显著,增殖抑制作用和细胞凋亡比率显著多于单独用药组,信号通路分析表明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升高,凋亡抑制蛋白表达下降.联合用药组荷瘤小鼠生存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独用药组,体内脾脏转移程度低于对照组和单独用药组.研究表明力达霉素与利妥昔单抗对人B细胞淋巴瘤的体内、体外增殖有协同抑制作用,这种联合协同机制可能与增加肿瘤细胞的凋亡有关.

  • 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作者:涂小琼;贾德昭;郑智茵

    目的 观察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6例RITP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予以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 mg·kg-1,隔天1次,每周4次,共4周.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100 mg,每周1次,共4周.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8(IL-18),入末端补体复合物9(sC5b-9)、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及Th1/Th2比值,记录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94%(31/33例)和75.76%(25/3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IL-18分别为(242.39±63.24),(200.02±71.65)pg·mL-1;TNF-α分别为(69.87±18.32),(60.25±12.33)μg·L-1,sC5b-9分别为(572.33±124.32),(496.28±99.75)ng·mL-1;Th1/Th2分别为2.53±0.57,1.73±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发生皮疹2例和肺部感染1例,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3例,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9.09%(3/3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妥昔单抗与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对RITP患儿疗效较好,能降低血清TNF-α、IL-18、sC5b-9水平,改善Th1、Th2比例失调,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利妥昔单抗联合输血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利;郭晓珺;吴海兵

    目的 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输血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叶酸5mg ·d-1+0.75~1.00 mg·kg-1·d-1泼尼松,每天1次,连续服用2周后泼尼松减量至0.75 mg·kg-1·d-1,持续服用到第3周再减量至0.5 mg·kg-1 ·d-1,持续服用1周.试验组予以静脉滴注375 mg·m-2利妥昔单抗,每周一次,同时输血100~ 200 mL,每天1次.2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50%(P<0.05).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试验组出现1例过敏反应的患者,但暂停利妥昔单抗后,不良反应症状消失.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输血治疗自身免疫性血溶性贫血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利妥昔单抗联合赤芍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许京淑;向航;谭军;李松;邹禄平

    目的 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赤芍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31例乙肝病毒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和试验组15例.对照组予以375 mg\m-2利妥昔单抗,静脉滴注,第1天;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赤芍每次150mL,bid,口服,连续14 d.2组患者1个疗程均为21 d,均治疗2个疗程以上.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13例/15例)和43.75%(7例/16例),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4.24±3.15)和(72.06 ±5.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有消化不良、头晕和关节痛,对照组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有心动过缓、腹胀、腹泻和消化不良.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67%和3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赤芍治疗乙肝病毒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确切,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 儿童肾病治疗中超说明书用药的现状

    作者:李欣然;周双;陈超阳;马凌悦;钟旭辉;周颖;崔一民;丁洁

    本文检索了改善全球肾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中华医学会相关指南的更新版本,结合国外Micromedex给出的Thomson分级,对儿肾超说明书用药进行了循证评价,旨在总结儿科肾病相关超说明书用药指南,规范超说明书用药的临床应用,保障用药安全.

771 条记录 6/39 页 « 12345678...383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