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淋巴瘤的单克隆抗体治疗

    作者:朱平

    淋巴瘤的抗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单克隆抗体(单抗)靶向治疗是近年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研究中进展较快并取得较大成功的一个领域.其中抗B淋巴细胞(B细胞)表面CD20抗原的利妥昔单抗(rituximab,美罗华)用于人类治疗已有10年之久,是治疗各种B细胞淋巴瘤的关键药物之一.单抗对淋巴瘤有高度敏感性且毒副作用较小,现正用于成千上万的淋巴瘤患者.它对免疫系统的调理作用使得它也被应用于其他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冷球蛋白血症)以及非血液系统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和其他自身免疫病).但关于其使用的佳治疗方案,以及是否要与其肆品椒鲜褂还没有定论.本文对单抗治疗淋巴瘤的原理和临床治疗方案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基于抗体的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化前景

    作者:陈志南

    抗体药物是近年来复合增长率快的一类生物技术药物,占现有生物技术药物研发总数的30%~35%.截至2006年,美国FDA已批准35个抗体药物,其中治疗肿瘤抗体药物占32%,免疫性疾病37%,器官移植11%,感染性疾病8%,心血管疾病4%,其他8%;按照抗体类型分析,鼠源20%(其中约70%用于肿瘤的治疗),人源化60%,全人抗体20%.在肿瘤治疗方面,应用利妥昔单抗(Rituxanab,美罗华)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已达30多万例病人,单药治疗总有效率为50%,其疗效与化学药物相同,但更安全,几乎无副作用,抗体联合化疗有效率高达80%以上.

  • 抗肿瘤抗体药物的研究趋势

    作者:邵荣光

    抗体药物是发展快的生物药物之一,为创新药物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其中抗肿瘤抗体药物占主导地位[1]。自1979年第一个治疗癌症的抗体药物利妥昔单抗被美国FDA 批准上市以来,已有17个抗体药物被批准用于癌症治疗,但是其中的吉妥单抗撤出了市场[2-3]。2013年的统计显示,目前处于临床研究的抗体药物大约有350个,其中大部分都处在早期评估阶段[4]。处在 III 期临床研究的治疗性抗体包括28个单抗药物和1个单抗混合物,主要用于癌症、炎症或免疫疾病、高胆固醇、骨质疏松症、阿尔茨海默病和传染病,其中肿瘤治疗抗体10个,非肿瘤治疗抗体19个。还有许多抗体药物处在临床前研究,其研究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包括:抗体新靶点的发现与确认,降低抗体免疫原性的新策略,抗体与药物的偶联物,双特异性抗体以及其他新型抗体药物的研究[5-9]。

  • 非霍奇金淋巴瘤予含利妥昔单抗化疗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沈晶;付丽;魏娜;黄达永;王昭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予含利妥昔单抗化疗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相关性。方法研究报告2例含利妥昔单抗化疗后确诊卡氏孢子虫肺炎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气短,迅速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胸部 CT 表现为两肺弥漫性毛玻璃阴影,治疗主要依靠大剂量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伴或不伴卡泊芬净。结论对免疫力低下患者,尤其非霍奇金淋巴瘤予含利妥昔单抗化疗后出现快速进展的低氧血症应警惕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合理预防是治疗此病的关键。

  •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护理

    作者:樊瑞娟

    利妥昔单抗(商品名:美罗华)是一种人鼠嵌合型抗CD20抗体,对治疗复发或难治的滤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效果显著.我科在2006年10月-2008年5月对7例48例次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患者达完全缓解,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92例初诊1型糖尿病行利妥昔单抗免疫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

    作者:言丹;徐晶晶;顾愹;陈双;缪晶;马袆喆;朱敏;谢黎黎;王素娟

    目的 分析初诊1型糖尿病行利妥昔单抗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探讨有效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初诊1型糖尿病行利妥昔单抗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采用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92例患者中41例出现不良反应(44.6%).单因素结果显示不良反应发生率:年龄<18岁vs≥18岁(54.0%vs 33.3%,P<0.05);男性vs女性(37.7%vs 53.8%,P>0.05);BMI正常vs不正常(41.8%vs 48.6%,P>0.05);病程≤6个月vs>6个月至≤1年(44.44%vs 45.5%,P>0.05);自身免疫性疾病史有vs无(61.9%vs 39.4%,P>0.05);过敏史有vs无(37.5%vs 45.2%,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353,P<0.05)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史(OR=3.938,P<0.05)为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初诊1型糖尿病行利妥昔单抗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年龄、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史有关.临床上护士要加强此类患者的护理风险评估,以保证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

  •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继发于SLE的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序贯维持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吉刚;周凡;刘彦琴;白颖;刘景华;张海婷;李敏燕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4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继发于SLE的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患者11例,给予利妥昔单抗100 mg静脉滴注,每周1次,连用4周;动态观察血常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CD3+、CDl9+CD20+淋巴细胞数,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lgM、IgA)水平。治疗有效患者序贯给予每6个月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100 mg行维持治疗,通过长期随访评价维持治疗有效性。结果小剂量利妥昔单抗初始治疗后6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1.8%。利妥昔单抗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及CD3+淋巴细胞数无明显变化(P>0.05),但CDl9+CD20+淋巴细胞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并达到清除水平。初始治疗完全缓解的6例患者及部分缓解的3例患者均接受了每6个月100 mg利妥昔单抗的维持治疗,随访期间完全缓解的6例患者均未复发,部分缓解的3例患者中1例获得完全缓解,1例维持部分缓解,1例复发。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继发于SLE的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安全有效,而对治疗有效的患者序贯维持治疗能有效减少复发,但其佳用药方案尚需更多病例观察加以验证。

  • 利妥昔单抗在淋巴瘤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任燕珍;韩艳秋

    抗CD20抗体利妥昔单抗(IDEC-C2B8,Rituximab,商品名美罗华)是由鼠抗CD20单克隆抗体2B8的可变区和人源IgG1γ1重链及κ轻链的恒定区组成的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CD20抗原是非结合性单抗疗法的一个理想靶点,该抗原具有克隆特异性,仅表达于所有的前B细胞和成熟B细胞中,而不表达于造血干细胞、浆细胞和其他造血细胞系.目前已知的美罗华抗肿瘤机制主要有以下三点:(1)补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和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2)直接诱导细胞凋亡;(3)增加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由于CD20是一种泛B细胞抗原,因此美罗华对许多B细胞淋巴瘤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美罗华在淋巴瘤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 利妥昔单抗联合白介素-11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作者:徐丽;杜春辉;吐尔逊江;刘加军

    目的 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美罗华)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联合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的疗效.方法 43例RIT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1例:美罗华100 mg静脉滴注,每周1次,共4周,联合应用rhIL-11(2~4 mg/d),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续2~3周.对照组22例:环孢素A(CsA)3~5 mg`kg-1`d-1,用药至少4~6个月,达那唑200 mg/次,2次/d,持续口服4~6个月以上.结果 治疗12周后进行疗效评估,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有效率为68.2%,两组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rhIL-11治疗RITP近期内能获得较好的疗效,是RITP的有效方法 之一,其确切疗效和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 利妥昔单抗成功治疗一例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并发的难治性血小板减少

    作者:张敏捷;李胜光;张江林

    患者女,52岁.主因活动后心悸、气短5个月,发热、四肢无力3个月于2011年4月3日入住解放军总医院风湿科.患者于2010年11月起无诱因出现活动后心悸、气短症状,休息后可缓解.2个月后逐渐出现发热,以午后和傍晚显著,体温高38℃,同时出现四肢无力,致上肢抬举和下蹲起立困难.就诊于当地多家医院,化验显示轻至中度贫血,血小板呈进行性下降,伴血尿和蛋白尿,抗核抗体阴性.给予对症退热、营养心肌、抗感染等治疗.心悸、气短和四肢无力症状进行性加重,体温不降反升,高达40℃,每日1~2个高峰,严重时热前伴有寒战.

  • 利妥昔单抗致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一例

    作者:陶晨;叶伟;艾敏;杜建霞

    患者男,74岁,因皮肤巩膜黄染3 d入院,患者8月余前出现右鼻塞伴流脓涕,行穿刺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大细胞(弥漫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查肝功能正常, HBsAg及丙型肝炎抗体均阴性, MRI示:右侧下鼻甲黏膜稍厚。于7个月前(2012-03-19)开始行R-CHOP方案化疗6周期[利妥昔单抗(美罗华)600 mg do,CTX 1.2 g d1,EPI 110 mg d1~2, VCR 2 mg d1,pred 100 mg d1~5],结束时间为2012-07-04。化疗结束后患者一般情况可,多次复查肝功能正常。以后每周予注射用香菇多糖(天地欣)静脉滴注。患者入院前3d出现皮肤巩膜黄染,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608 U/L,天冬氨酸转氨酶577 U/L,总胆红素36.3μmol/L,碱性磷酸酶171 U/L,γ谷氨酰转肽酶173 U/L;乙型肝炎标志物(雅培)示:HBsAg阴性, HBsAb阳性, HBeAg 阴性, HBeAb 阳性, HBcAb阳性;肝炎病毒(甲、丙、丁、戊)和嗜肝病毒( EB 病毒、巨细胞病毒)检测阴性。入院时,查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327 U/L,天冬氨酸转氨酶505 U/L,总胆红素136.7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9.9%,HBV-DNA(COBAS)3.6×104 IU/L。查体: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无肝掌、蜘蛛痣,双肺呼吸音清,肝脾无肿大,移动性浊音阴性。予复方甘草酸苷(美能)、苦黄、还原性谷胱甘肽等护肝退黄治疗,予恩替卡韦抗病毒,间断补充血浆及白蛋白支持治疗。但患者肝功能提示总胆红素进行性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进行性下降,入院后13 d,复查血清总胆红素296.5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38.3%,诊断为“病毒性肝炎,乙型,慢加亚急性肝衰竭”,随后予人工肝(血浆置换及血液滤过透析)支持治疗,但病情进行性加重,并出现原发性腹膜炎,腹水,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入院后46 d复查HBV-DNA阴性,入院后50 d患者死亡。

  • 利妥昔单抗致严重不良反应一例

    作者:刘丹;江雪;郭智;何学鹏

    患者男,38 岁,于2010 年12 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咽痛、乏力,2 周后出现四肢皮肤淤斑,在当地医院查血常规:WBC 15.37 ×109 /L,Hb 134 g/L,PLT 13 ×109 /L,遂来北京军区总医院就诊.既往体健,否认有毒物质接触史,无不良嗜好,否认家族遗传和传染病史.查体:体温36.9 ℃,脉搏80 次/min,呼吸20 次/min,血压120/80 mm Hg.面容正常,四肢散在淤斑、出血点,无黄染、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入院后查血常规:WBC 25.6 ×109 /L,Hb 120 g/L,PLT 9 ×109 /L.生化检查:谷丙转氨酶155 U/L,尿酸468 μmol/L,乳酸脱氢酶4412 U/L,肾功能、离子正常.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淋系异常增生,原幼淋巴细胞占93%,过氧化物酶(POX)阴性.免疫分型:异常细胞表达CD19str、CD20str、CD10、lambda、cCD79a、cIgM,部分表达CD9,不表达TDT,为恶性成熟B 细胞.

  • 用于利妥昔单抗时代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改良的国际预后指数

    作者:赵羽;寇伟;陈琪

    20多年来,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一直是判断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基础。它包含年龄、乳酸脱氢酶(LDH)、节外受累部位数量、Ann Arbor分期和ECOG体能状态评分五个临床特点,并将患者分为4个独立的危险组。自1990年代末以来,在DLBCL的传统化疗方案中加入利妥昔单抗(R,商品名美罗华)已经将所有危险组的生存大大改善。结果,IPI用来区分危险组,特别是高危组患者的能力下降了。为此,美国的Zhou等利用在美罗华时代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数据库收集到的原始数据,构建了一个完全基于临床特征的新的预后模型,其研究结果发表在2014年2月6日的Blood杂志上。

  • 利妥昔单抗治疗ADAMTS-13活性正常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三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嗣钊;卢昕;周丽静;陈亚宁;尚健;姚合斌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RTX)治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活性正常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疗效。方法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内分泌风湿免疫科先后应用 RTX 治疗3例ADAMTS-13活性正常的SLE相关 TTP 患者的临床特征,随访患者治疗后的转归,并总结相关文献。结果3例 SLE 相关 TTP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血小板减少和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伴神经系统和肾损害,血乳酸脱氢酶(LDH)明显升高,外周血涂片可见破碎红细胞,而 ADAMTS-13活性正常。2例患者行肾活检显示1例为狼疮肾炎Ⅳ+Ⅴ型伴血栓性微血管病,1例为狼疮肾炎Ⅱ型。3例患者在确诊SLE相关TTP前均接受甲泼尼龙冲击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吗替麦考酚酯(MMF)治疗,但病情加重,确诊后其中2例患者联合血浆置换治疗病情仍无改善,给予RTX治疗;1例患者在确诊后直接联合RTX治疗。经上述治疗后3例患者病情均达到完全缓解,平均随访14个月呈持续缓解,其中1例在随访6个月时因重症肺炎死亡。回顾文献结合本文系列报道,共6例应用RTX治疗ADAMTS-13活性正常的SLE相关TTP,显示所有患者均在糖皮质激素联合血浆置换和(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失败后加用RTX,或在初始治疗的同时即加用RTX,病情得到缓解。结论 SLE患者出现发热、贫血、血小板减少及LDH升高可能提示SLE相关TTP,而外周血涂片和肾活检检查有助于确诊。ADAMTS-13活性正常的SLE相关TTP患者神经系统和肾损害发生率高,病情重,对血浆置换联合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反应差,而RTX对这类患者有效,可改善患者预后。

  • 12例老年恶性淋巴瘤诊疗体会及利妥昔单抗治疗初探

    作者:张洪娣;易克;宋谨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组织的恶性疾病,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L)两大类.

  • 利妥昔单抗相关间质性肺疾病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黄辰;陆志伟;杨玉琼;陈虎;黄东平;何合胜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治要点和转归.方法 回顾分析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例利妥昔单抗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患者,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35~73岁.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rituximab”和“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或“interstitial pneumonitis”为英文检索词对PubMed数据库进行检索,以“利妥昔单抗”和“间质性肺疾病”或“间质性肺炎”为关键词通过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对中文文献进行检索,检索时间截至2016年10月.结果 4例患者均接受了含利妥昔单抗方案的化疗,分别在化疗2~5个疗程后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同时胸部CT示广泛磨玻璃影,临床诊断为利妥昔单抗相关间质性肺疾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临床症状迅速改善,复查CT提示肺部病变明显吸收.文献检索共获得相关文献48篇,其中综述2篇,论著6篇,个案报道39篇,其他类型文献1篇,经过筛选剔除,获得病例50例,其中男36例,女13例,未提及性别1例,年龄10 ~ 88岁,平均58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及发热,胸部CT磨玻璃样阴影为重要的影像学表现,治疗包括应用糖皮质激素、停用利妥昔单抗及其他支持处理.结论 利妥昔单抗可导致间质性肺疾病;诊断依赖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及时停用利妥昔单抗和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关键.

  • 利妥昔单抗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

    作者:焦静;张文;唐福林

    利妥昔单抗是针对B淋巴细胞表面CD20分子的人/鼠单克隆抗体的嵌合体,近研究提示利妥昔单抗能够有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利妥昔单抗能够有效减少类风湿因子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而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本文对利妥昔单抗的作用机制及在RA中的应用等问题进行简要综述.

  • B细胞靶向治疗在除类风湿关节炎及系统性红斑狼疮外顽固性风湿性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李梦涛;张烜;曾小峰;张奉春

    B淋巴细胞可通过多重机制参予风湿性疾病的发病,为B细胞靶向治疗风湿性疾病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目前国际上已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对类风湿关节炎和一部分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效.初探性研究提示利妥昔单抗对其他顽固性风湿免疫病.如原发干燥综合征、抗磷脂综合征、肌炎、系统性硬化症、血管炎等亦有较肯定的治疗作用.进一步循证医学的证据将为风湿性疾病患者提供更有力的治疗武器.

  •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干燥综合征合并血小板减少症:长期随访研究

    作者:陈华;苏金梅;王迁;吴庆军;费允云;王立;郑文洁;张烜;曾小峰;张奉春

    目的 评价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干燥综合征合并重症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干燥综合征合并重症血小板减少症病例,给予利妥昔单抗100mg,1次/周,共4次.原有糖皮质激素逐渐减量,并停用免疫抑制剂.首次利妥昔单抗治疗后第2、4、12、24、52、76、104、128和156周随访,以血小板计数为疗效评价指标,分别定义为有效(complete response,CR)(血小板计数>100×109/L),部分有效(partial response,PR)(50×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和无效(no response,NR)(血小板计数<50×109/L).定期监测外周血B细胞、血清补体C3、C4和IgG水平等.结果 共纳入13例病例,包括1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和2例干燥综合征,均为女性患者,年龄为23~76岁,血小板减少症中位病程及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年和25个月.首次应用利妥昔单抗第12周,有5例(38%)和2例(15%)病例分别达到CR和PR.第24周有6例(46%)和3例(23%)病例分别达到CR和PR.52周、104周和156周的总体反应率分别为6例(46%)、6例(46%)和4例(31%).外周血B细胞均达到清除水平,血清补体C3、C4和IgG水平稳定.轻度输液反应2例,发生肺栓塞和活动性结核1例,并发股骨头无菌性坏死2例,1例在第25月因肺部真菌感染死亡.结论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干燥综合征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较好,起效较快,长期疗效稳定,安全性较好,但需谨慎除外感染.

  • 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Wegener肉芽肿病

    作者:黄晓明;曾学军;范洪伟;武丽君;滕玉芬;唐福林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Wegener肉芽肿病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 采用利妥昔单抗375 mg/m2每周静脉注射,共4周,治疗1例难治性Wegener肉芽肿患者.结果 治疗后患者Wegener肉芽肿伯明翰血管炎评分由治疗前的8分降至2分,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滴度明显下降,临床缓解.随诊1年病情稳定.结论 对于此例难治性复发性Wegener肉芽肿患者,利妥昔单抗的疗效和安全性是令人鼓舞的,但与常规治疗的比较有待较多病例和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证实.

771 条记录 2/39 页 « 12345678...383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