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春季锻炼 知“己”知“彼”
古语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人们进行体育锻炼也是一样的道理,只有充分了解了“己”和“彼”之后,再做运动才会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那我们首先就要知道“己”和“彼”到底都是什么?简言之,“己”就是自身的机能状况;“彼”就是外界的自然环境.先客观评估自身的身体条件和运动能力,然后制定出相应水平的锻炼计划,并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身体条件,在不同时期又处于不同的状态.所以一定要根据以往的运动经验和当时的身体状况,先给自己设定一个合理的初始运动强度.
-
肩关节灵活易损伤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参与运动的人有很多.但肩关节是非常容易受伤的部位,尤其是肩袖损伤的发生率高,要认真对待,受伤后及时治疗,才不会影响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
-
重复肺康复训练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运动能力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重复肺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功能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就诊且已完成肺康复训练的COPD患者,均进行6 min步行测试(6MWD),筛选37例已完成2个疗程肺康复训练的COPD患者为试验组,以及39例只完成1个疗程的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在第1次肺康复训练中的年龄、性别、肺功能指标、初始6MWD、△6MWD以及6MWD 运动耐力小改善程度(minimal important difference,MID)≥35 m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第1次和第2次肺康复疗程间隔平均时间是(30.00 ± 18.00)个月.试验组在第2次康复训练中△6MWD为(55.48 ± 19.02)m,与对照组(21.34 ± 17.56)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第2次康复且满足MID≥35 m的患者中分析第1次6MWD差值,发现数值明显高于未达标患者,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在第1次康复训练(30 ± 18)个月后再次进行第2次康复,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康复训练6MWD改变差值越大的患者康复预后效果越好.
-
有氧运动对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及心功能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有氧运动对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30例,依据患者耐受情况,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5例,对照组行基础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有氧运动训练,对两组患者指脉氧、血压、呼吸和心率进行动态监测,统计学处理相关数据,对其差异性进一步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摄氧量峰值、新陈代谢当量大值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体重、腰围及体质量指数(BMI)指标显著减少,试验组患者接受有氧运动后体重、腰围和BMI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顺应性提高得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Fugl一Mey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之后,两组评分均有明显提高,试验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氧运动治疗可使脑卒中患者的运动能力及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值得临床关注.
-
中医论“气”
要想了解中医里的"气",真是件很让人泄气的事,因为实在是太过复杂讨厌.复杂讨厌到什么程度呢?就连"泄气",在中医里都有另一种意思.什么是气中医里的气有所不同,指的是存在于人体中无形的精微物质或是能量.气是人体生死攸关的组成部分,"气聚则生,气散则亡".这个不难理解,人"断了气",自然活不了.其实气的概念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即气是比精更微小,运动能力较强的物质.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等,由于其来源和分布部位之不同,故有着不同的名称,如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二是指脏腑组织的机能活动,如五脏之气,六腑之气、经络之气等等.精微之气正是通过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而表现其存在的.
-
肌复灵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385例临床分析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progresive muscular dystrophies,PMD)是一组遗传性肌肉组织退行性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受累肌群呈进行性对称性无力和萎缩,部分患者有肌群假性肥大,病情重,预后差,后完全丧失运动能力,大多数患者在20岁前死于呼吸道感染或心力衰竭[1].临床常见为假肥大型、肢带型和面肩肱型,该病至今尚无确切有效的疗法.
-
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钙对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HF-PEF)定义为保留有左室射血分数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以舒张功能明显减退,心室重构、运动能力减弱为特征,由于左室射血分数的正常或接近正常而常常被忽略.现有的研究证实,在众多慢性充血心力衰竭患者中,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占有40%~50%,也是器质性心脏病主要的病死原因之一[1,2].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与循证依据相当充分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相比,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的药物治疗却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依据,导致药物疗效欠佳.因此HF-PEF患者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3].他汀类药物,作为一类多效性的药物,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及获益,发挥着超越降脂之外的作用.已有动物及临床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进展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尽管他汀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特别是在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作用,目前尚无相关的临床研究数据.因此我们总结了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使用阿托伐他汀钙40 mg/d,治疗HF-PEF患者18例,现将其对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报告如下.
-
藏药红景天预防急性高原病和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
目的:探讨红景天预防急性高原病(AMS)与提高运动能力的功效.方法:选取我院野外分队队员38名,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9名,对照组队员不服用任何药物,观察组队员给予红景天服用.结果:在5000m的海拔上,观察组队员的血氧饱和度(Sa0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队员登上>5500M顶峰的成功率为84.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84%,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队员中无AMS患者出现,而对照组中有2例出现AMS,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景天不仅能有效预防急性AMS的发生,还能有效提高运动能力.
-
柿子醋饮料的研制
柿子醋维生素C含量高,有一定的保健用途,且具有防止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抗癌、延年益寿等功能,对消除运动疲劳具有一定的功效。
猕猴桃营养丰富,素有“VC之王”美称。含有大量能阻断亚硝酸类化合物合成的活性物质、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具有很好的调节运动能力。 -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偏瘫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9)与对照组(n=39).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Kendal评分、平衡功能量表(BBS)评分、步行功能评分(Holden)、肌力评分(Kenda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用于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运动、平衡、肌力、步行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康复护理
目的 探讨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就诊的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8例,平均分成两组,各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传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对两组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并对两组发放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回收率100%),统计两组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对上述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整体护理满意度为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6%(P<0.05).结论 对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且也能够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康复护理在小儿脑瘫护理方面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康复护理在小儿脑瘫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60例小儿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医院—社区—家庭立体化康复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康复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半年和护理1年后GMFM-88总百分比均显著高于护理前和对照组护理后(P<0.05),对照组护理1年后GMFM-88总百分比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主要照顾者护理半年和1年后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立体化康复护理模式用于脑瘫患儿,能显著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促进患儿智力水平的恢复,有助于改善远期预后.
关键词: 小儿脑瘫 医院—社区—家庭立体化康复护理 运动能力 -
疏经通督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疏经通督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随机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疏经通督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能力.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WS、FMA-L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WS、FMA-L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双腿支撑期、步态周期、步幅、步频、步长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双腿支撑期、步态周期、步幅、步频、步长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经通督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能力,较常规康复训练效果更好.
-
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2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14例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分为A、B两组,各57例.A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B组使用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日常能力及运动能力.结果 A组显效、有效、无效的患者分别为21、19、17例,B组分别为33、18、6例,B组患者总有效率(89.47%)高于A组(7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及上、下肢FAM量表评分分别为(71.25±3.21)分、(45.23±3.21)分、(25.42±1.36)分,显著优于A组患者的(54.28±2.57)分、(28.03±2.65)分、(18.12±1.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塞偏瘫失语的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疗效且对患者日常能力以及运动能力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
社区康复治疗对改善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能力的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社区康复治疗对改善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能力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70例中重度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两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社区康复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社区康复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有更好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运动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康复治疗应用于中、重度COPD患者可有效稳定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120例,平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以及综合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运动能力、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后FM评分及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3%)与对照组(76.7%)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的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能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分析疏经通督推拿、康复训练联用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能力的效果
目的:探究对脑卒中患者应用疏经通督推拿、康复训练联合治疗方式对偏瘫肢体运动能力的改善结果.方法:收治脑卒中患者94例,随机平分两组.对照组采取康复训练治疗方式,观察组应用疏经通督推拿、康复训练联合治疗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能力.结果:给予对应治方式后,两组患者10m大步速测量表、下肢运动功能测评表对应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10m大步速测量表、下肢运动功能测评表对应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应用疏经通督推拿、康复训练联合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相较于单纯应用康复训练方式,临床治疗结果显著,对患者偏瘫肢体运动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
步行计划与降低残疾相关
正如之前提到的跌倒是老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但是一项发表于2016年9月26日《内科学年鉴》的研究认为,通过一个常规定期的适度体育运动,如步行,有助于老年人的运动能力更久,而且也可能有助于从运动障碍中康复得更快.
-
支气管哮喘的规范化管理
尽管哮喘尚不能根治,但通过有效的哮喘管理,通常可以实现哮喘控制.成功的哮喘管理目标是:①达到并维持症状的控制;②维持正常活动,包括运动能力;③维持肺功能水平尽量接近正常;④预防哮喘急性加重;⑤避免因哮喘药物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⑥预防哮喘导致的死亡.教育内容
-
北京市通州区6岁以下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筛查现状
目的 了解北京市通州区近五年来6岁以下儿童预警征筛查情况,为今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开展相关服务提供参考. 方法 本研究以2012年10月到2017年11月出生、2018年2月之前在通州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过预警征筛查的0~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共69 189人,以预警征为工具在关键年龄点对儿童进行心理行为发育迟缓筛查,每个年龄点有4个筛查条目,涉及儿童语言、个人社交、精细动作、大运动4个能区维度,后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按时连续参与预警征筛查的儿童比例为24.1%.预警征筛查阳性的儿童比例为1.0%,男童、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中阳性比例更高.18月龄(0.6%)、2岁(0.7%)及2岁半(0.6%)预警征筛查阳性比例较高,4岁及5岁年龄点均无筛查阳性的结果.3月龄、6月龄和12月龄的儿童的阳性多体现在大运动方面,8月龄儿童多体现在精细动作方面;18月龄到3岁儿童发育迟缓主要体现在语言方面. 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需动员辖区内更多儿童按时连续参与筛查,特别关注辖区内男童、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发育状况,考虑不同年龄段特征进行有针对性地帮助和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