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肌复灵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385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剑波;张竹青;刘惠生;梁粉莲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progresive muscular dystrophies,PMD)是一组遗传性肌肉组织退行性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受累肌群呈进行性对称性无力和萎缩,部分患者有肌群假性肥大,病情重,预后差,后完全丧失运动能力,大多数患者在20岁前死于呼吸道感染或心力衰竭[1].临床常见为假肥大型、肢带型和面肩肱型,该病至今尚无确切有效的疗法.

  • 应用双酶切/Southern杂交方法诊断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

    作者:王朝东;吴志英;王柠;林珉婷;方玲;王志强;慕容慎行

    目的探讨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FSHD)的基因诊断方法.方法抽取我院1997~2000年收治的37例FSHD患者的静脉血,常规抽提gDNA,以EcoRI/HindⅢ、EcoRI/BlnⅠ分别酶切gDNA,0.6%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p13E-11探针Southern杂交,应用ImageMaster Total Lab v1.11分析软件判断杂交片段大小.结果正常对照只检测到1个4q35来源的、大于33 kb的EcoRI+HindⅢ/p13E-11片段,而所有FSHD患者中有33例检测到2个4q35来源的EcoRI+HindⅢ/p13E-11片段,其中包含1个小于33 kb的小片段;3例患者中可检测到2个小于33 kb的片段,但其中1个来自10q26;另1例散发性患者中检测到3个4q35-型片段,且其中2个小于33 kb.在1名无症状9岁男孩中检测到1个与其患病父亲一致的小片段,提示为症状前患者.结论双酶切/Southern杂交的方法可用于中国人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患者的基因诊断及症状前诊断.本文结果首次提示我国FSHD患者中也存在4q-10q的相互易位现象.

  • 应用脉冲场电泳技术研究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的基因突变特征及进行基因诊断

    作者:王志强;吴志英;王柠;林珉婷;慕容慎行

    目的应用脉冲场电泳(PFGE)技术研究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SHD)基因结构突变特征,并进行基因诊断.方法研究对象包括:110名健康对照,17例FSHD患者和23名家系成员.低熔点胶包埋法抽提基因组DNA,EcoRI、EcoRI/BlnI、XapI原位酶切,用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FGE)分离,p13E-11探针Southern杂交,曲线拟合法计算分析片段的长度.结果 17例患者均存在1条小于35 kb的4q35 EcoRI致病片段;23名无症状家系成员中,发现2例患者的母亲分别携带25 kb和28 kb的4q35 EcoRI短片段,因年龄较大,考虑为女性无症状顿挫型患者.另2例患者的女性同胞分别携带21.5 kb和31 kb的4q35 EcoRI短片段,因年龄较小,考虑为症状前患者.家族型和散发型患者均存在4q→10q型易位,各有2例,其中1例家族型患者为杂合易位;此外,在散发型患者中,发现2例男性患者存在体细胞嵌合现象.结论我国FSHD患者存在易位、杂合、体细胞嵌合等复杂现象.应用PFGE技术对FSHD患者进行基因诊断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

  •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患者肌组织血管炎性改变的病理特点

    作者:林晓英;刘付臣;李伟;戴廷军;赵玉英;单晶莉;刘淑萍;焉传祝

    目的 研究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FSHD)肌组织的血管炎性病理改变特点,探讨血管因素在FSH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FSHD患者的临床及肌肉病理学资料,按有尤炎性细胞浸润分为非炎性浸润组和炎性浸润组,并据浸润的部位不同将后者分为肌内膜炎、血管周围炎及跨壁血管炎3个亚组.对炎性浸润组行抗CD3、抗CD4、抗CD8、抗CD20及抗血管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收集20例炎症性肌病患者(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各10例)肌活体组织检查组织作为对照组,行抗CD4、抗CD8、抗CD2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26例FSHD患者发病年龄为(25.2±12.6)岁,病程(7.8±7.3)年.男女之比为1.6∶1,其中5例患者有家族史.所有的患者均表现为面肌、肩胛带肌及上肢肌群的进行性无力和萎缩,18例患者骨盆带肌和(或)下肢远端受累,24例两侧不对称受累.主要病理学特点为:17例(65.4%)可见灶性炎性细胞浸润,其中4例炎细胞仅位于肌内膜,7例为血管周嗣炎,6例血管壁内可见炎细胞浸润,为跨壁的血管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浸润的炎细胞主要为CD4+T淋巴细胞及CD+20 B淋巴细胞.炎性浸润组的肌组织内残存的肌纤维(48.0%±23.6%)较非炎性浸润者(94.3%±3.1%)明显减少(T=198.000,P=0.000),表明前者肌肉病理损害重于后者.对照组皮肌炎浸润的炎细胞类型与FSHD类似,而多发性肌炎以CD8+T淋巴细胞为主.结论 FSHD肌组织内可见显著的炎细胞浸润,表现为肌内膜炎、血管周围炎及跨壁血管炎.跨壁血管炎为血管壁受损,提示血管病理因素可能与本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诊断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

    作者:苏全喜;李婉仪;张成;熊符;申本昌;洪铭范;卢锡林

    目的 建立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FSHD)的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方法.方法 常规酚-氯仿法抽提基囡组DNA,通过EcoR Ⅰ酶切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38 kb以下DNA作为模板,根据4号染色体上D424序列设计特异的引物和探针,对115例研究对象进行FQ-PCR检测,根据荧光曲线与阳性对照的比较判断结果.结果 16例已知EcoR Ⅰ片段大小的FSHD患者FQ-PCR检测结果为13例阳性,78名健康人检测结果除3例阳性外其余均为阴性,16例经临床诊断的新FSHD患者和5名高危者中分别有15例和3例检测结果为阳性.统计学分析FQ-PCR方法与传统印迹杂交方法(κ=0.765,P=0.002)及临床诊断(κ=0.844,P=0.000)之间的一致性,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我们创建了以FQ-PCR技术对FSHD进行基因诊断的新方法.该方法能克服印迹杂交方法费时费力、有放射性污染的缺点,且能较好解决由于4q-10q易位及p13E-11探针结合部位缺失造成传统杂交基因诊断方法欠准确的问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口腔颌面部特征及颜面肌MRI分析

    作者:刘永红;马跃霄;胡静;高国栋;吴艳凯;张志勇

    目的 研究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facioscapulohumeral muscular dystrophy,FSHD)患者口腔颌面部临床及其影像学特征,为口腔临床医师明确FSHD诊断、改善FSHD面型及提高咀嚼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肌病科12例FSHD确诊病例(FSHD组)和20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健康对照组)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口腔检查,记录恒牙龋失补牙数(decayed missing filled teeth,DMFT)、简化牙石指数(calculus index-simplified,CI-S)、咬合关系和大开口度;运用咬合压力测试仪检查大(佮)力;制取口腔全牙列模型,测量腭弓宽度和大腭高度;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测量下颌平面角(mandibular plane-frankfurt horizontal plane angle,MP-FH);颌面部MRI显示咬肌、翼内肌、翼外肌受累程度与范围,不同层面观察肌肉的外形、肌肉内脂肪浸润分级.对获得的数据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两独立样本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 FSHD组无明显性别差异,平均就诊年龄(27.5±8.1)岁,发病年龄(15.7±7.5)岁.FSHD组喜进软食9例;闭眼困难4例;鼓腮困难8例;撅嘴面容10例;错(佮)畸形9例.FSHD组DMFT(4.0±2.3)、CI-S(5.8±2.1)、男性大腭弓高度[(20.5±2.1) mm]、女性大腭弓高度[(17.9±1.6)mm]及下颌平面角(31.8°±2.2°)均显著大于健康对照组(P<0.05);FSHD组男性腭弓宽度[(34.8±1.4) mm]、女性腭弓宽度[(33.7±1.5) mm]、男性大(佮)力[(451.7±39.0)N]、女性大(佮)力[(326.7±21.6)N]及大开口度[(3.5±0.4)cm]均显著小于健康对照组(P<0.05).颌面部MRI结果显示,咬肌11例、翼内肌6例、翼外肌5例外形不对称;上述3块肌肉轻度脂肪浸润,主要集中在0级、1级和2级.结论 FSHD患者存在口腔卫生差、咀嚼功能低、开口度小、腭盖高拱、多数有不同程度的错(佮)畸形;颌面MRI显示咬肌、翼内肌、翼外肌呈不同程度、不对称性肌萎缩和脂肪浸润;临床医师对待颜面肌受累的口腔疾病应重视全身疾病的诊断与评判.

  • 剧烈运动致癔症性运动障碍2例报告

    作者:黄赫;何绪光

    1病例报告例1:患者,男,20岁,战士.主因新兵强化训练400m障碍跑后出现全身乏力、呼吸急促、心悸、双上肢上举受限,左侧肢肌肉颤动,并感面部、四肢麻木,全身呈弛缓性瘫痪.急诊人院,查: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心肺听诊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颅神经正常,双侧翼状肌、肩胛肌、双背阔肌等肩部内收肌群萎缩,左下肢肌萎缩不明显,四肢肌力Ⅱ级,肌腱反射偏低,余神经系统未见异常.急查血生化:尿肌酸、肌酐,谷丙、谷草转氨酸正常值,脑液正常,脑电图无异常.初诊:①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一面肩肱型.②神经症.予以药物催眠暗示及言语引导患者对患肢进行锻炼、暗示治疗.患者2天后能缓慢行走,面部、四肢麻木消失,5天后行走如正常人.社会功能恢复病前水平,到广州军区总医院2次肌电图检测均示非肌源性病损,后诊断为"癔症性运动及感觉障碍”.住院15天治愈出院.3月内又因剧烈运动后出现瘫痪2次,两次入院治疗.

  •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实时荧光定量PCR诊断方法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苏全喜;李婉仪;张成;熊符;洪铭范;刘爱群;田素娟

    目的 分析探讨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FSHD)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诊断方法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改变镁离子终浓度、PCR扩增中退火温度、退火时间或延伸时间、RNase H酶用量和活性等,确定FQ-PCR诊断FSHD的佳反应条件.结果 退火温度55℃、时间20s、镁离子终浓度5.0mM、RNase H酶用量100U、RNase H酶在95℃下灭活8min为佳反应条件,其中RNase H的活性选择对FSHD诊断的特异性影响较大.结论 通过降低RNase H酶的活性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终确立了FSHD的FQ-PCR基因诊断佳反应条件.

  • 汉族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4q35致病区域基因结构特征及其与临床表型的关系

    作者:王志强;吴志英;王柠;林珉婷;慕容慎行

    目的 研究汉族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SHD)4q35致病区域基因结构特征,分析位点4qA和4qB的分布规律,探讨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52个无亲缘关系家系的62例患者及57名患者血缘亲属.低熔点胶包埋法抽提基因组DNA.同一样品分别进行EcoR Ⅰ酶切、EcoR Ⅰ/Bln Ⅰ双酶切和Hind Ⅲ酶切,脉冲电场凝胶电泳分离,p13E-11、4qA和4qB探针Southern杂交,计算致病性4qA型EcoR Ⅰ片段长度和分布、易位和嵌合体情况、4qA/4qB的频率和基因型分布及基因型-临床表型关系.结果 共榆出携带致病性4qA型EcoR Ⅰ片段患者69例,范围10~38 kb,平均值20 kb±7 kb,散发型和家族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13,P>0.05);检测到3种染色体易位形式,检出率14.49%,4q→10q频率(13.04%)高于10q→4q频率(1.45%)(X2= 6.900,P<0.05);标准型患者中,4qA/4qB杂合型频率(61.40%)高于4qA/4qA纯合型频率(38.60%)(X2=5.930,P<0.05),但两型片段长度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9,P>0.05),不同基因型的临床严重程度(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693,P>0.05).结论 95.0%患者携带30 kb以下的4qA型EcoRI片段,4q-10q之间存在高频率的易位蓖组现象,4qA/4qB的杂合型频率明显高于纯合刑频率,但基因型分布对临床表型的异质性无直接影响.

  •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染色体4q-10q相互易位机制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柠;吴志英;王朝东;王志强;林珉婷;方玲;慕容慎行

    目的探讨染色体4q与10q间相互易位现象及其与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SHD)的关系.方法 BglII/BlnI 双酶切、凝胶电泳分离50名正常对照及45例FSHD患者的基因组DNA,采用p13E-11探针Southern杂交,应用Scion Image软件检测并校正4q-及10q-型杂交片段的信号强度值,计算4q:10q剂量比来判断易位情况,比较对照组与FSHD患者发生易位频率的差异.结果 95名检测对象中共检测到4种易位情况,总易位频率为17.89%.对照组中4q→10q型易位和10q→4q型易位均占8.0%;而散发性患者只检测到4q→10q易位,发生频率为43.75%; 家族性患者只检测到10q→4q易位,频率为6.89%.散发性患者4q→10q易位发生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1.154,P<0.001),而家族性患者10q→4q易位频率与对照组间无差异(χ2=0.012,P>0.5).结论正常人群及FSHD患者均存在4q35区的不稳定性及4q-10q相互易位现象;4q→10q易位的发生与散发型FSHD的发病密切相关,与家族型FSHD关系较小;4q-10q的相互作用引起4q35区的D4Z4重复单位丢失或转移至10q26,可能是导致患者发病的重要因素.

  •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分子学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林晓丹;何君洁;陈万金;王柠;王志强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SHD)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以面肌、肩胛带肌和上臂肌群肌无力和肌萎缩发病,逐渐累及躯干肌群和下肢肌群,临床异质性较高,预后相对较好.临床分型包括FSHD1型和FSHD2型,前者与4q35区域D424串联重复序列缺失有关,其上游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和下游特殊等位序列4qA/4qB具有选择致病性.4q35区域DNA低甲基化启动表观遗传效应,使D424串联重复序列内DUX4基因去抑制致异常表达,导致多种肌细胞损害效应.后者由DNA甲基化调控基因——SMCHD1基因突变所致.支持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是毒性功能获得性疾病学说,为其治疗研究提供重要靶点.

  •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神经肌电图分析

    作者:秦刚喜;刘青;葛红;刘淑粉

    目的:对15例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SHD)患者进行神经肌电图(EMG)分析,分析其在诊断FSH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门诊就诊的15例FSHD患者,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对患者双侧口轮匝肌、肱二头肌、三角肌、冈下肌、胫骨前肌进行针刺EMG测定,观察插入电位、轻收缩运动单位电位(MUP)及早募集情况、重收缩主动募集情况;对患者面神经、肌皮神经、腋神经、肩胛上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进行运动神经传导测定(MNCS),观察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对患者双侧正中神经、腓肠神经进行感觉神经传导测定(SNCS),观察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结果:EMG表现为肌源性损害,MNCS表现为CMAP幅低,SNCS无异常.结论:肌电图为面肩肱型肌肉瘫痪无力患者提供确切的诊断依据,明确区分是神经源性损害还是肌源性损害,并可以判别肌源性损害的范围及程度.

  •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一个家系13例临床分析

    作者:毕显梅;于敦波;王清峰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组原发于肌肉的遗传性变性疾病,主要特点为进行性加重的肌肉萎缩和无力.面肩肱型为其中一类型.我科收治1例,发现一个家系13例发病,临床少见.报告如下.

  •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伴右室心肌病1例

    作者:颜彦;潘文明;黄国倩;王齐冰;葛均波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3岁,因"颞部肌肉萎缩7年伴气急下肢浮肿3年"门诊就诊.患者7年前开始出现颞部肌肉萎缩,逐渐加重并出现嘴闭不拢,两上肢肌群也发生萎缩,近3年出现气急,逐渐加重伴两下肢严重浮肿.

  •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

    作者:赵重波

    肌营养不良症(muscular dystrophy,MD)是一组与遗传有关的肌纤维变性和坏死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进行性肌肉无力和萎缩.一般为临床医生所熟知的是Duchenne/Becker型MD、面肩肱型MD、眼咽肌型MD,但在实践过程中常会碰到不符合上述类型的以肩胛带和骨盆带肌不同程度无力或萎缩为主要特点的MD,多笼统称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LGMD).

  • 肌营养不良的分子遗传学进展

    作者:马燕琳;李崎;黄元华

    肌营养不良症(Muscular dystrophy dlsease,DMD)是一类较为常见的进行性肌肉变性疾病,在神经系统遗传病中占的比率较高,表现为肌肉进行性加重的萎缩和无力,一般都在青壮年以前发病,随着病情的发展,很多患者丧失劳动力及行走能力,靠轮椅维持生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危及生命,是一类危害较大的遗传病.这类疾病根据其临床表现、肌肉萎缩的分布、发病年龄、遗传方式又分为假性肥大性、Emery-Drifuse型、肢带型、面肩肱型、咽眼肌型、先天性肌营养不良、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等几大类,其中 Emery-Drifuse型、肢带型和先天性肌营养不良具有遗传异质性,根据致病基因的不同可分为很多亚型.从1987年,DMD基因被克隆以后,这一类疾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简述如下.

  •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一家系三例

    作者:张鉥缨;曾艳;邹晓毅;贾成瑶

    先证者女,15岁,右利手,发现双下肢肌肉萎缩3年.以双侧股四头肌、臀肌明显,伴缓慢进行性加重双下肢无力,跑步、爬山、上楼时抬腿困难,进而发展至下蹲后起立困难.1年前患者开始感嘴唇增厚、微撅,面部变瘦削;穿衣时上肢活动不灵活,右上肢较左上肢重.目前尚能行走,生活基本自理,无饮水呛咳、肌束颤动、感觉异常及大小便障碍.患者系足月顺产.

  •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一家系26例

    作者:张付峰;唐北沙;严新翔;张如旭;许波

    先证者(V10) 男,53岁.因双上肢进行性无力38年,伴双下肢无力23年就诊.患者 15岁左右发现嘴唇逐渐增厚,吹口哨无力,鼓腮困难.18岁左右开始出现右肩胛带肌萎缩, 右肩胛骨向后凸出,随后左肩胛带肌,胸大肌也逐渐出现萎缩.30岁左右出现双下肢近端肌肉萎缩,下蹲起立时困难.40岁开始不能承担较重体力劳动.目前行走尚无困难,但穿衣裤时上肢活动受限.查体:神清合作,智力正常,心肺未见异常.胸椎向右侧突出.斧状脸, 头部稍前倾.双眼睑闭合不完全,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灵敏,无眼震及眼球运动受限 ,眼底正常.嘴唇突出,鼓腮无力,咽反射存在,吞咽正常.转颈无力.双侧肩胛肌、胸锁乳突肌、上臂肌、骨盆带肌均有明显萎缩,无压痛及肌肉跳动,叩诊无肌球.四肢肌张力低 ,腱反射消失,四肢肌力近端3级,远端5级,深浅感觉正常.未引出病理反射.呈"鸭步步态".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均正常.胸椎摄片示胸椎呈左凹右凸畸形.肌电图呈肌源性改变,未见肌强直电位发放.肌活检示肌纤维散在萎缩,无炎性细胞侵润.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