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腔镜治疗各型小儿鞘膜积液

    作者:冯晓川;何荣佳;师天雄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各型小儿鞘膜积液的方法.方法 自2004年8月至2008年10月应用微型腹腔镜缝扎内环口方法治疗小儿鞘膜积液172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4岁).其中术前诊断交通型71例,非交通性101例. 结果术中发现术前各型鞘膜积液均存在鞘状突未闭合.手术过程顺利,患儿症状消失,无瘢痕,无复发.结论 术前诊断为非交通性鞘膜积液病儿术中证实均为交通性鞘膜积液;腹腔镜下缝扎内环口治疗各型小儿鞘膜积液,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并可同时发现及处理隐性内环口未闭,值得临床推广.

  • 腹腔镜辅助经皮腹膜外鞘状突缝合环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作者:王德娟;邱剑光;张晓阳;孙路;罗伦;李联辉;肖武周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带线针经皮腹膜外鞘状突缝合环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7月至2009年4月21例鞘膜积液患儿采用腹腔镜治疗资料,年龄中位数2岁(1岁~6岁),术前诊断左侧7例,右侧10例,双侧4例.腹腔镜直视下用5 ml注射器将生理盐水注射于内环口后壁腹膜外,水压分离腹膜与输精管、精索血管间隙,2-0不吸收带线针穿刺入腹腔,缝合环扎鞘状突,打结于腹膜外皮下.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25min(15~60min),无腹内脏器损伤、阴囊血肿、伤口感染等.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血碳酸氢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28.6%)术前诊断为单侧者在术中确诊对侧存在开放鞘状突,同法处理.术后住院时间1 d-5 d(平均2 d).随访1个月~10个月,无复发、切口疝及睾丸萎缩等发生.结论 腹腔镜小儿鞘膜积液腹膜外缝合环扎可行、微创、安全、美容效果好.

  • 单孔腹腔镜单次双线法治疗复杂性鞘膜积液的研究

    作者:宋生生;顾志文;郑彬;詹河涓;陈岳;游猛

    目的 探讨单孔腹腔镜单次双线法治疗复杂性鞘膜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9月我科行单孔腹腔镜单次双线法治疗的80例复杂性鞘膜积液患儿临床资料,脐上作一个5 mm切口,建立气腹并置入腹腔镜,鞘状突体表投影处做一个1 mm切口,将2-0肌腱线对折穿过自制钩针,腹腔镜直视下将针刺至鞘状突腹膜前,分别行内外半周荷包缝合,带出线结扎内环口.结果 所有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手术时间8~25 min,平均(19±4)min,均无切口及阴囊感染、水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1.6±0.2)d,术后随访6~48个月,均未见复发及并发症,创口愈合完好,无明显瘢痕.结论 单孔腹腔镜单次双线法治疗复杂性小儿鞘膜积液安全可行,疗效确切,患儿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改良套管穿刺法在小儿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环扎术的应用

    作者:方友强;王德娟;邱剑光;庞俊;罗建斌;高新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改良腹腔镜套管穿刺法,探讨其在小儿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环扎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治62例交通性鞘膜积液患儿,所有患儿均采用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环扎术,其中,32例采用传统套管穿刺法,30例采用改良套管穿刺法,即在建立第一个套管后,在腹腔镜监视下带芯套管均匀用力穿过皮肤、皮下及肌层,直视下见到套管芯尖部顶住腹膜后,对着已建立的5mm套管呈一定方向及角度用力穿刺,比较两组的套管穿刺时间、总手术时间及并发症. 结果两组手术均取得成功,传统套管穿刺组与改良套管穿刺组的平均穿刺时间为11±2.7 min VS 5.2±1.0 min(P<0.05),总手术时间为24±4.0 min VS 19±3.1 min(P<0.05);两组术中均无腹内脏器损伤,术后无阴囊血肿、伤口感染发生;60例术后得到3~12个月随访,无复发、切口疝及睾丸萎缩等发生. 结论改良套管穿刺法能提高小儿腹腔镜套管穿刺的安全性,且比传统套管穿刺法节省手术时间,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带操作孔腹腔镜单孔法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疗效分析

    作者:文焰林;王鹏礼;邓思寒;王敏;张宗平

    目的 探讨带操作孔腹腔镜单孔法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56例鞘膜积液患儿采用带操作孔腹腔镜单孔法治疗资料,于脐下缘做1 cm弧形切口,建立气腹,置入10mm0°腹腔镜(直径10mm、带一个操作孔),于内环口体表投影处做2mm皮肤切口,用4号慕丝线穿过8号针头在腹腔镜直视下经皮穿刺到腹膜与腹横肌间隙,环绕结扎内环口.结果 手术时间14~ 30 min,平均20 min,术中发现对侧隐性鞘状突口未闭合6例,均行双侧修补,无阴囊血肿、伤口感染及腹腔脏器损伤.术后住院时间2~3d.随访2~6个月,复发1例,无睾丸萎缩发生,手术有效率为98.21%(55/56),复发率为1.79%(1/56).结论 带操作孔腹腔镜单孔法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疗效确切,患儿恢复快,创伤小,复发率低,是安全、微创、美观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 耻骨联合上皮纹小切口治疗小儿双侧斜疝及鞘膜积液分析

    作者:阿布都赛米·阿布都热依木;卡热也木;李水学;克力木

    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治疗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2000年1月至2012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采用耻骨联合上皮纹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治疗92例小儿双侧斜疝及鞘膜积液,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第105例——反复感染伴心脏杂音、低钙血症

    作者: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病例摘要患儿男,14个月.生后35 d因鼻塞、呛咳和阵发性气促,伴手足搐搦入院.入院时查体:患儿左侧鼻唇沟变浅,哭时口角向右侧歪斜;胸骨左缘2~4肋间可闻及Ⅲ~Ⅵ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第2音减弱;轻度脐疝,左侧腹股沟鞘膜积液.实验室检查:血钙1.59 mmol/L(2.1~2.55 mmol/L)、血磷2.49 mmol/L(0.81~1.45 mmol/L)、血清甲状旁腺素98 ng/L(20.0~100.0 ng/L);外周血CD+3T细胞 48.9%(71.5%±6.2%)、CD+4T细胞 22.9%(45.7%±5.3%)、CD+8T细胞 37.5%(27.9%±5.0%);血清IgG 6.9 g/L(6~16 g/L)、IgA 0.63 g/L(0.65~3.2 g/L)、IgM 1.13 g/L(0.6~2.6 g/L).胸部X线正位片显示:心影增大,心腰凹陷,心尖上翘,两肺纹理扩散、模糊.心脏B超提示:法乐四联征,筛孔样房缺.入院诊断:①支气管肺炎、②先天性心脏病(法乐四联征)、③免疫功能低下、④低钙血症、⑤左侧面瘫、⑥轻度脐疝、⑦左侧腹股沟鞘膜积液.入院后给予抗感染及对症等治疗,肺炎好转,静脉补充钙剂12 d后血钙恢复正常,住院22 d后出院.另外,住院期间患儿曾发生急性细菌性痢疾和上呼吸道感染各1次,经治疗后痊愈.

  • "中华医学会医师培训工程系列——超声专辑"内容介绍

    作者:

    "十一五"国家重点电子音像出版规划项目150号(新出音[2006]713号)中华医学会医师培训工程系列--超声专辑由国内著名超声专家主讲,<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编辑部精心拍摄制作,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现已发行的6张DVD光盘中<阴囊超声检查>由北京大学张武教授主讲,系统阐明阴囊、睾丸超声检查在临床的应用进展及其实用价值.病种包括囊肿、肿瘤、炎症、结核、睾丸扭转、外伤、隐睾、精索静脉曲张、鞘膜积液和疝等诊断与鉴别诊断.

  • 显微镜下和腹腔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比较

    作者:韩矿军;张燕;申秀香;赵毅峰;杜英林;彭靖;李昕

    目的:比较显微镜下和腹腔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中结扎静脉、动脉和淋巴管保留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2014年3月至2014年6月间北大医院男科中心完成显微镜下左侧精索静脉结扎术32例,河北邯郸市第四医院完成腹腔镜下左侧精索静脉结扎术28例。比较2种术式术中结扎精索内静脉数量、保留精索内动脉和淋巴管数量。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复发、睾丸鞘膜积液和睾丸萎缩的发生率。结果:显微镜组平均年龄27.9岁;腹腔镜组平均年龄25.4岁。两组年龄和曲张程度没有差异。显微镜组平均结扎直径大于1mm 的精索内静脉10.8支,平均保留动脉1.8支和淋巴管4.2支;腹腔镜组平均结扎精索内静脉3.4支,保留动脉0.7支,42.9%的患者未保留动脉,14.3%(4例)的患者发现淋巴管。术后显微镜组复发0例,轻度鞘膜积液0例,睾丸萎缩0例;腹腔镜组复发2例(7.1%),鞘膜积液4例(14.3%),睾丸萎缩0例。结论: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由于术中彻底结扎精索内静脉并保留动脉和淋巴管,因此术后并发症较腹腔镜精索静脉结扎术明显降低。

  • 睾丸鞘膜腔积液治疗新探索

    作者:杨林海

    目的:探索睾丸鞘膜腔积液治疗新方法.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382例单侧、双侧4.8cm~0.8cm之间的睾丸鞘膜腔积液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7~14天,B超检查睾丸鞘膜腔积液消失.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睾丸鞘膜腔积液疗效明显.

  • 经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198例

    作者:李晓泳;吴瑞娟;李彦

    目的 探讨经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手术治疗时间、操作方法、要点及在临床治疗各种类型小儿鞘膜积液的运用,优点和经验总结.方法 对198例术前明确诊断为鞘膜积液的患儿,无论是何种鞘膜积液类型,均采用经腹横纹小切口,长约2cm,切开皮肤,分离皮下组织,用拉钩将切口沿腹股沟方向拉开暴露外环口及腹外斜肌腱膜,打开腹外斜肌腱膜,找到鞘状突,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及鞘膜囊开窗引流术来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结果 198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年龄13个月~13岁,平均2.3岁,手术时间一般在10~35min完成,平均23min,术后清醒4h后开始流质饮食,术后不使用抗生素,住院1d出院,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并发阴囊肿胀38例,一周内消肿36例,2例1个月复诊时消肿.术后随访6~12个月,无复发,伤口疤痕呈一细小线状,部分需要仔细观察才可看到.结论 采用经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以其效果好,并发症极少,无复发,且对各种鞘膜积液类型均适用,因此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 腹横纹小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作者:段三有;袁兆普

    鞘膜积液是小儿常见病,我院从1997年开始采用腹横纹小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小儿各型鞘膜积液共2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腹股沟斜疝与子宫圆韧带鞘膜积液的鉴别体会

    作者:舒思远;喻登明;张正伟

    本文通过分析子宫圆韧带鞘膜积液误诊为腹股沟斜疝1例,分析子宫圆韧带鞘膜积液与腹股沟斜疝的鉴别诊断及子宫圆韧带鞘膜积液的手术方式和治疗体会.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鞘膜积液致鞘膜感染积脓2例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和先天性鞘膜积液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但两者合并在外科工作中少见。由于儿童的大网膜发育不成熟,当发作化脓性阑尾炎尤其发生阑尾穿孔时,穿孔后炎症局部不易包裹,脓液靠体位引流到腹腔,进入阴囊,临床表现主要以阴囊红肿疼痛为主,腹部症状较之为轻。同时患者既往史交代不清,查体不合作,易引起漏诊、误诊。在临床工作中查体要全面,同时相关的化验及影像学检查也是不可或缺的,做好术前准备,术中仔细操作,以免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损害。

  • 经阴囊小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在小儿鞘膜积液中的应用

    作者:王彬;李树国;王金清;谢宗敬;赵虹

    小儿鞘膜积液是小儿外科常见病.目前手术多经下腹部切口,可留有较明显瘢痕.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采用经阴囊小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共48例,疗效满意,瘢痕隐蔽,可达到美容目的.现报道如下.

  • 小儿腹股沟区手术采用横切口治疗体会

    作者:王良坤;廖锦歧;练涛峰

    我们于1996年7月~2000年7月,收治小儿腹股沟疝、鞘膜积液和隐睾共360例.其中230例采用耻骨上皮肤横纹切口,获得满意效果.

  • 1035例小儿鞘膜积液门诊手术治疗

    作者:黄婷;朱利斌;黄晓忠;李仲荣;刘平;王爱和;赵一鸣;林进汉

    目的 探讨小儿鞘膜积液的门诊手术治疗模式和注意点.方法 回顾性统计我院近5年间门诊手术治疗1035例小儿鞘膜积液的治疗情况与结果.本组中左侧384例,右侧640例,双侧11例;手术方式采用腹股沟横纹小切口经外环口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结果 采用门诊治疗模式,所有1035例手术患儿均术后2~4h回家,无死亡病例,无手术部位错误,无切口感染、手术意外损伤及术后较明显出血发生,无医疗纠纷与投诉,术后复发7例,复发率为0.68%.结论 门诊手术模式是一项安全、快捷、费用低的手术治疗模式,经外环口鞘状突高扎术的优点在该模式中充分体现,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推广.

  • 腹阴囊鞘膜积液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王继忠

    腹阴囊鞘膜积液较少见,表现为腹股沟阴囊鞘膜积液经腹股沟管向腹腔内延伸成“葫芦”状.腹阴囊鞘膜积液的症状和体征与阴囊鞘膜积液十分相似.因此,极易误诊而按一般鞘膜积液进行手术,给手术带来困难.该文综述了关于腹阴囊鞘膜积液病因的相关假设、临床诊断依据、相关检查方法、不同手术方式的进展以及不同术式的优缺点.临床医师尤其是小儿外科医师在临床中更应清楚认识本病、避免误诊,同时应采取合理术式治疗本病.

  • 鞘膜积液的高频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李荐德

    目的 探讨鞘膜积液在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对101例鞘膜积液声像图回顾分析,分析内容包括鞘膜积液的位置、范围、形态、内部回声、积液与睾丸的关系.结果 睾丸鞘膜积液占全部病例的61.39%,精索鞘膜积液积液占20.79%,睾丸精索鞘膜积液占9.90%,交通性鞘膜积液占7.92%.结论 鞘膜积液可分为4类,各类型均具有其特征性声像图表现,实时超声是鞘膜积液诊断及鉴别诊断简易而有效的影像学方法,能为临床提供客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准确性校高.

  • 单孔无辅助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作者:张友波

    目的 探讨单孔无辅助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鞘膜积液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单孔腹腔镜,无辅助操作钳,单纯以"雪橇针"缝合.以"套线"的方式将缝线带出腹外,体外打结于皮下,完成鞘状突高位结扎.共治疗儿童鞘膜积液18例,全部为男童,年龄1~6岁,平均3.5岁.左侧5例,右侧12例,双侧1例.结果 18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增加操作钳病例.单侧手术时间10~15 min,平均12 min.结论 单孔无辅助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鞘膜积液,与常规腹腔镜手术有同样的效果.

293 条记录 3/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