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费中成

    目的:深入探讨在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中,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保守治疗,观察组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治疗,然后就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性的比较和分析.结果:经系统的治疗及资料整合,2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及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方法值得借鉴.

  •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中应用骨填充网袋有效防止 骨水泥渗漏

    作者:彭传华;罗斌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应用骨填充网袋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骨填充网袋治疗45例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比较手术前后患者VAS评分、伤椎体前缘高度比及后凸Cobb角.结果:本组骨水泥在伤椎体内分布良好,均无骨水泥外漏发生.术后患者腰背部疼痛均较术前明显减轻,VAS评分由术前8.41±0.67分降至术后1.35±0.59分.本组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脊柱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21.25° ±1.50°矫正至术后的15.60° ±7.06°,术后6个月矫正度未见丢失(P>0.05).伤椎前缘高度比由术前的63.97%±11.23%矫正至术后的79.29%±10.76%,术后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比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应用骨填充网袋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改善疼痛、恢复伤椎体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等方面疗效满意,可有效降低骨水泥椎体外渗漏率.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壁破裂的骨质疏松性 椎体压缩骨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董智勇;范学辉;杨吉坤

    背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已经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有效手段,但对于合并椎体后壁破裂的OVCF,临床研究少见.目的:评价PKP治疗椎体后壁破裂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例(22椎)椎体后壁破裂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应用国产球囊行PKP手术.术前设计穿刺途径并改进手术方式,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手术前后椎体前缘、中线及后缘高度变化,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及骨水泥渗漏情况,椎体后壁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单侧穿刺,安全完成手术.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X线片示,术后椎体前缘和中线高度恢复明显(P<0.05),骨水泥充填满意.2例(2椎)出现椎体前缘渗漏,1例(1椎)出现椎间隙少量渗漏,1例(1椎)出现椎旁少量渗漏,无椎体后缘渗漏.结论:应用PKP治疗椎体后壁破裂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王飞;关凯;郭栋;孙天胜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已经成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常用治疗方式,但其疗效及邻近节段骨折风险仍存在争议.目的:比较PVP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及邻近节段骨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2例>60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资料,其中80例采用PVP治疗,42例行保守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伤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及邻近节段骨折发生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保守治疗组比较,PVP组术后1周VAS评分明显降低(6.5±1.2 vs 3.4±1.1,P<0.05);PVP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改善程度优于保守治疗组(P均< 0.05);PVP组术后有7例出现邻近椎体骨折,占8.75%,保守治疗组3例出现邻近椎体骨折,占7.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保守治疗比较,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更快的缓解疼痛,更好的恢复伤椎高度,值得临床推广,关于其是否增加邻近椎体骨折风险需大量病例长期随访研究.

  • 单球囊单侧和双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范有福;苏洋;邹忠玉

    目的 评价单球囊单侧和双侧交替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4月至2011年5月应用单球囊单侧和双侧交替扩张椎体后凸成性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21例21椎,分为单侧球囊扩张组12椎和双侧球囊扩张组9椎,两组均经椎弓根入路,分别采用单球囊单侧扩张和双侧交替扩张的方法.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的椎体压缩率,术前、术后VAS评分,术后骨水泥左右侧分布面积比值.结果 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减轻或消失.单侧组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17±1.12分改善为术后平均2.67±0.89分,双侧组由术前平均7.50±0.85分改善为3.11 ±0.60分;单侧组椎体压缩率由术前平均32.3%±12.6%矫正为术后平均27.8%±13.1%,双侧组由术前平均32.9%±15.5%矫正为术后平均28.2%±14.2%;单侧组术后左、右侧骨水泥分布面积比值平均为0.96±0.16,双侧组比值平均为0.98 ±0.15,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椎体后凸成形术能有效缓解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不同程度恢复椎体高度,改善后凸畸形;单球囊单侧和双侧交替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同样使压缩骨折的椎体获到较好复位.

  • 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研究

    作者:王国文;陶天遵;陶树清;吴凤宇;魏巍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中的作用.方法31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了椎体成形术,患者均有背部疼痛.在X线透视引导下,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行PVP,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量为3~8 ml,平均6.0 ml,完成46个椎体成形术.术后患者随访1~18个月.结果31例中绝大多数患者术后6 h~2 d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结论椎体成形术为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经保守治疗无效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 阶段注射法预防椎体成型术中骨水泥渗漏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子祥;雷伟;桑宏勋;马真胜;胡蕴玉;万世勇;刘达

    目的 通过离体实验评价两阶段注射法在椎体成型术中对骨水泥渗漏的预防作用.方法 50个新鲜绵羊腰椎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采用两阶段注射法及常规椎体成型方法,在X线透视引导下向椎体内注射总量为3 mL的PMMA,模拟临床椎体成型术.实验组首先向椎体后部注射0.5 mL的PMMA,待其固化后,再次向椎体内注射2.5 mL的PMMA.对照组以常规方法向椎体内注射3 mL的PMMA.通过X线及肉眼直视,统计两组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有8例出现骨水泥向椎管内渗漏,而实验组中仅2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2).尽管实验组骨水泥总体渗漏发生率56%高于对照组44%,但无统计学差别.结论 两阶段注射法可显著降低骨水泥向椎管内方向渗漏的发生率.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Micro-CT影像学参数分析

    作者:李永贤;张顺聪;梁德;杨志东;郭丹青;莫国业;李大星;冯蓬勃;郭惠智;李永巍;莫凌

    目的 初步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骨质疏松患者以及无骨质疏松患者3者间椎体骨质的差别.方法 对30例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组、骨质疏松患者组及无骨质疏松患者组,每组10例.在术中分别取出3组患者少许椎体样本,椎体样本大小相等,不影响手术疗效的同时亦不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患者均表示知情同意.随后分别对取出的椎体标本进行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术(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检测,以了解及对比3组患者之间椎体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矿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和骨小梁情况.结果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组对比骨质疏松患者组、无骨质疏松患者组其椎体皮质骨BMD、松质骨BMD、骨小梁BMD和总体BMD以及皮质骨BMC、松质骨BMC和总BMC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骨小梁BMD、皮质骨BMC、松质骨BMC和总BMC下降显著(P<0.01);骨质疏松患者组对比无骨质疏松患者组其椎体皮质骨BMD、松质骨BMD、骨小梁BMD和总体BMD以及皮质骨BMC、松质骨BMC和总BMC均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骨小梁BMD下降显著(P<0.01).结论 较低的椎体BMD和BMC是椎体压缩骨折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骨质疏松患者和暂无骨质疏松人群需要预防BMD、BMC的下降,防止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生.

  • 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系统评价

    作者:曹立颖;王建民;杨声坪;姜明静

    目的 系统评价椎体成形术和非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领域杂志.检索不受语种限制,时间均从建库至2011年11月.收集以椎体成形术和非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RCTs).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终纳入7个RCTs,共614例患者.研究结果显示:与保守治疗相比,随访1、4、12、24、48w时椎体成形术在缓解疼痛方面更明显;在新发骨折发生方面,两种治疗方法无统计学意义.与安慰剂相比,随访4w时椎体成形术在缓解疼痛、提高腰部功能活动及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并无明显优势.结论 与保守治疗相比,椎体成形术在缓解疼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远期疗效还需更大量的高质量文献提供科学的证据.由于纳入研究质量和病例数量的局限,上述结论尚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 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比较研究

    作者:卢海霖;王宇;邑晓东;李淳德;曹永平;米川;施学东;王冰;朱天岳

    目的 比较椎体成形术(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4年7月至2007年9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6例,PVP治疗20例,PKP治疗1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月使用VAS及SF-36评分系统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通过影像学榆查评估Cobb角矫正程度及骨水泥渗漏发牛率.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t检验及Oneway ANOVA(P<0.05).结果 36例手术均成功完成.PVP组出现8例椎旁静脉骨水泥栓塞及2例肺栓塞,PKP组出现6例椎旁静脉骨水泥柃塞及1例肺栓塞,两组骨水泥栓塞出现比率差异无显著件(P>0.478).1例PKP组肺栓塞患者出现呼吸困难,5 d后缓解,其他患者无明显相关症状.无论是PVP组还是PKP组,所有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6月的VAS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评分明显改善,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3),术后6月评分较术后1周评分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587).VAS及SF-36评分术后6月与术前评分的差值,PKP组与PVP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423).Cobb角方面,PVP组和PKP组,术后1周及术后6月均较术前明显降低,统汁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31),术后6月较术后1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637).Cobb角术后6月与术前的差值,PKP组与PVP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535).结论 PVP与PKP均可显著缓解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有效纠正后凸畸形,骨水泥渗漏常见,但有临床症状者极少.在疼痛缓解、后凸矫正及并发症发牛率方面,PKP比PVP并未显示出明显优势.

  • 椎体压缩性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骨密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潘行滔;孙强;吴志浩;刘康;黄凯华;蒋娥

    目的 观察椎体压缩性骨折骨痂骨密度变化与病程长度的关系,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仪术前定位陈旧性椎体骨折不愈合的可行性.方法 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腰1椎体压缩性骨折(均经磁共振成像或SPECT-CT明确诊断)患者66例,年龄60 ~ 80岁,均为绝经后女性.按病程长度分为A组(对照组)、B组(新鲜骨折组)、C组(亚急性期骨折组)、D组(陈旧性骨折不愈合组).运用方差分析观察骨密度比率(腰1椎体骨密度/腰2椎体骨密度×100%)与病程长度的关系.结果 各组间年龄、身高、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骨密度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839,P<0.05),在各组多重比较中,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体压缩性骨折骨痂骨密度随病程延长而增加,陈旧性骨折不愈合期骨痂骨密度较邻近椎体明显增高,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双能X线骨密度仪不失为术前定位“责任椎”的一种好方法.

  • 经皮后凸成形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庞彬;邓忠良

    经皮后凸成形术是一种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微创手术.该技术是将球囊置入椎体,通过球囊使骨折椎体"扩张",从而创造一空间,然后将骨水泥注入其内,以达到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和减少后凸畸形的治疗目的.目前,关于PKP的一些新方法与新器械日趋发展,包括SKY,PBG,Vessel-X骨材料填充器等.新的填充材料(人造骨替代物如复合树脂材料,碳酸钙或硫酸钙骨水泥)和骨水泥成分正用于临床.然而,人们仍未科学的阐明如何评估和选择合适的患者,使用何种充填材料,怎样充填材料,长期临床结果如何,手术的安全措施等诸多问题.笔者就这一技术的发展概要、方法、充填材料及技术等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 阿伦膦酸盐降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风险的作用

    作者:贾璞;唐海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防治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已成为目前关注的课题.骨质疏松性骨折常见于椎体.阿伦膦酸盐是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用药物.众多文献表明,阿伦膦酸盐能明显增加患者骨密度(BMD),使其发生椎体骨折和再骨折的危险性降低.与其他抗重吸收药物比较,阿伦膦酸盐增加BMD的作用较强.但目前尚未有文献对阿伦膦酸盐预防椎体强化术后椎体再骨折的疗效进行明确报道.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作者:刘楠;陈亚平;周谋望

    椎体压缩骨折是常见的骨质疏松相关骨折之一,这种骨折可以看作是施加负荷超过骨衰竭负荷(骨强度)时发生的力学事件.对于骨质疏松患者,由于骨强度降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非创伤性活动即可产生导致骨折的施加负荷.笔者综述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生物力学研究的新进展,提倡在预防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时,除药物治疗增加骨强度外,还应让老年患者在日常活动中避免一些超出椎体负荷安全范围的活动.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微创治疗

    作者:方国芳;靳安民

    目前对于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微创治疗包括有以下3种:PVP,PKP,PBG手术方法.均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PVP是直接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它的主要并发症是骨水泥渗漏及骨水泥的毒性.因此有了PKP的出现,PKP先利用球囊扩张后注入骨水泥,一方面利用球囊扩张使椎体均匀扩张,另一个利用球囊包囊骨水泥防止骨水泥的渗漏及毒性作用.但也带来其他的并发症,如多了个异物(球囊),由于骨水泥的生物力学性质与骨的性质不同,如不能降解,刚度太高,会出现了很多的并发症,邻近椎体的继发性骨折等.所以在植入物方面有了新的替代物,主要是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CHC)及同种异体骨(alloglaft)和自体骨(autoglaft).

  •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并发症的影像学研究

    作者:赵洪全;迟金军;张子东;王金财;刘建宁

    目的:观测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并发缺血坏死不愈合的影像学表现。方法45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并发缺血坏死不愈合病例,20例经X线平片和CT检查,24例仅摄X线片,1例仅作CT检查,对所有X线平片及CT影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4例49个椎体的X线平片测量,大压缩比(病变椎体薄部位厚度与相邻椎体对应部位厚度均值之比)为24.2%±7.0%,楔变比为39.1%±8.7%,所有病变椎体的大压缩比均少于1/3。根据病变椎体X线平片是否见到椎体“真空现象”,49个椎骨分为两个类型:(1)吸收压缩型,21例25个椎体,主要表现为椎体明显吸收压缩,密度不均匀;(2)假关节不愈合型,24例24个椎体,主要表现为椎体内存在裂隙,骨折不愈合,椎体两部分间有假关节形成。21例经CT扫描患者,共26个椎体内见到该病变的所谓特征表现“真空现象”,气体多位于椎体裂隙内,其中的11个椎体在X线平片未见明显气体。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并发缺血坏死和骨折不愈合,除了椎体内“真空征象”以外,有多项影像学表现对该病症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PKP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相义鹏;付长峰;王元一;刘亚东;张清政;宁聪;徐峰

    目的 探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对于骨质疏松性老年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照坚持服用药物时间长短不同分为A组(小于1年),B组(1-3年),C组(大于3年),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及36个月的VSA评分、ODI指数、Cobb角变化、椎体丢失高度、骨密度及再发骨折例数.结果 各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三组各项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C组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其他两组,B组的改善程度优于A组.结论 PKP是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手段,长期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全身骨痛情况,增加骨密度,减少再骨折发生率.

  •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作者:隋福革;汪群;赵丛然;郭明锋;李恒;王强;王东军;韩秀英

    目的 探讨应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28例67个病椎,均经单侧椎弓根置入可扩张球囊使骨折塌陷椎体复位,然后使用骨水泥充填椎体,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骨折复位情况.结果 28例手术均顺利,疼痛于术后24 h内均明显缓解,术后无脊髓神经根受损表现,X射线片复查,显示病椎高度明显恢复,后凸畸形大部分矫正.结论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安全有效.

  •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

    作者:袁宏;孙治国;赵喜滨;王浩;付要武;王利;郭海青

    目的 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初步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自2004年12月至2006年5月,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16例,24个伤椎,均经单侧椎弓根置入可扩张球囊使骨折塌陷椎体复位,然后使用骨水泥充填椎体,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骨折复位情况.结果 16例手术均顺利,疼痛于术后48 h内均明显缓解并可下床活动,患者4~12 d内出院.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平均VAS评分由术前(8.5±0.3)分到术后(2.1±0.2)分和终随访(2.3±0.3)分(P<0.01);Oswestry功能评分由术前(43±1.32)分到术后(21±1.29)分和终随访(22±1.25)分(P<0.01);手术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由术前(14.8±2.8)mm到术后(24.3±2.1)mm和终随访(24.4±1.9)mm(P<0.05);cobb角平均由术前23.2°±4.6°到术后10.3°±3.1°和终随访10.2°±4.3°(P<0.05);l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恢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的高度,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功能,明显减少骨水泥的渗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煤工尘肺并发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作者:吴国平;孙凤龙;王长军;刘岩;卫力晋;杨小胜

    目的 研究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椎体成形术对煤工尘肺合并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疼痛缓解及肺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本院自2003年10月~2007年6月共收治煤工尘肺合并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3例共42个椎体,均采用局麻下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结果 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术前及术后数据差异的显著性.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3 d、3个月疼痛缓解,肺功能改善.结论 该术式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肺功能.且比较安全有效.

608 条记录 5/31 页 « 12345678...303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