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栓弹力图检测与常规凝血试验在重症感染患者血浆输注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宋佩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与常规凝血试验在重症感染患者血浆输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重症感染患者90例,均给予TEG检测与常规凝血试验,根据指导血浆输注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根据常规凝血试验结果指导血浆输注,观察组根据TEG检测结果指导血浆输注.另外,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者45例为参考组,接受常规凝血试验和TEG检测.比较观察组和参考组患者的TEG检测各指标水平,并比较对照组和参考组患者的常规凝血检测各指标水平;同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存期.结果 与参考组比较,对照组的常规凝血检测结果中APTT、PT、FDP、Fg、D-D水平及INR值均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的R值明显低于参考组,MA、CI值则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平均生存期和生存期中位数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当重症感染患者的TEG检测与常规凝血试验结果存在差异时,根据TEG检测结果指导临床血浆输注效果更优,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血栓弹力图检测与常规凝血试验在重症感染患者血浆输注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宋佩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与常规凝血试验在重症感染患者血浆输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重症感染患者90例,均给予TEG检测与常规凝血试验,根据指导血浆输注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根据常规凝血试验结果指导血浆输注,观察组根据TEG检测结果指导血浆输注.另外,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者45例为参考组,接受常规凝血试验和TEG检测.比较观察组和参考组患者的TEG检测各指标水平,并比较对照组和参考组患者的常规凝血检测各指标水平;同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存期.结果 与参考组比较,对照组的常规凝血检测结果中APTT、PT、FDP、Fg、D-D水平及INR值均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的R值明显低于参考组,MA、CI值则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平均生存期和生存期中位数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当重症感染患者的TEG检测与常规凝血试验结果存在差异时,根据TEG检测结果指导临床血浆输注效果更优,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凝血试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中采血因素的影响及对策

    作者:李一龙

    目的 为了认真执行国家临床检验专业的15项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相关内容,本研究对凝血试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中采血因素的影响进行研究,并针对其找出应对对策.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进行身体检查的健康成人50名,分别收集比例不同的采血量和溶血,对凝血试验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1:8、1:5和1:3比例采血量的部分检验结果 或全部检验结果 与标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标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血人员应加强对检验项目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要加强自身的采血技术,进而保障凝血试验的质量.

  • 脓毒症患者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试验相关性分析

    作者:陈瑞娟;车在前;毛恩强;陈尔真;望亭松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试验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0例脓毒症患者,入院72 h内同步检查血栓弹力图和常规凝血功能.结果脓毒症患者Fg、FDP、D-二聚体明显升高,α角、MA值和CI综合指数明显增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TEG检测的多项参数与常规凝血试验指标存在相关性,R值与INR正相关;K值与APTT、PT、INR、TT正相关,与Fg负相关;α角和CI与APTT负相关;MA值与TT负相关,与Fg正相关.结论脓毒症患者同时存在高凝和纤溶亢进,TEG与常规凝血试验参数具有相关性,两者结合能够更全面准确的反映患者体内凝血状态.

  • 浅析凝血实验检测的影响因素

    作者:苏伟雄

    目的 探讨凝血试验检测的影响因素,以期提高检测结果 的准确性.方法 抽取我院80例体检者的血液标本,分别置于三支试管中,分别在取血完毕,4、8、12、24h分离血清,采用ETAGO血凝分析及配套试剂分别对在室温(20~28℃)进行凝血试验,测得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问(TT),并将这3个时间段测得的指标进行比较,结合相关文献及临床实际对凝血试验检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APTT在4h内,PT在8h内测定的结果 与即刻测得的结果 无明显差异(P>0.05).而FIB、TT在24h内检测结果 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凝血试验检测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但时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标本需在4h内完成检测,以确保检测结果 的准确性.

  • 自制血浆作为凝血试验质控品在临床的应用

    作者:倪树国

    目的 探索制作方法简单,实验室应用性能稳定,使用效期长的室内凝血质控品.方法 选择血站或血库按标准制作的新鲜血浆,分装后超低温冰冻后-30℃保存,并对其精密度及稳定性进行评价,同时将自制血浆同进口冻干质控血浆进行比较.结果 制作方法简单,质控品应用精密度及稳定性能良好,与进口冻干质控血浆有相似效果,稳定性至少为1年.结论 自制血浆作为凝血检验的室内质控品可以替代进口冻干血凝质控品应用于实验室.

  • ISI值的改变对于PT-INR结果的影响分析

    作者:张红星

    本文主要通过论述ISI值的改变对于PT-INR结果的影响情况,分析给血凝仪机器输入正确的ISI值对于保证PT-INR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性.

    关键词: PT 凝血试验 INR ISI
  • 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四项评价临床患者凝血功能的对比研究

    作者:陈冠伊;欧阳锡林;吴靖辉;王丽华;杨金华;谷立男;卢祝杰;赵淆孜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实验(thromboelastography,TEG)与凝血四项各参数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评价两种方法在住院患者凝血功能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9月重症监护科和消化内科共182例住院患者的血栓弹力图、凝血四项和血常规中血小板计数的结果,将TEG检测的各参数结果与凝血四项和血小板计数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Kappa一致性分析和配对卡方检验;同时评价TEG与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对诊断出血患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TEG检测的R时间与PT、APTT呈线性相关(P<0.01),TEG的K值、α-An-gle、MA值分别与Fib和Plt呈线性相关(P <0.001);TEG R时间与PT、APTT的Kappa值分别为0.038(P >0.05)、0.061 (P >0.05),卡方检验结果分别为X2 =35.309(P <0.001)、X2=15.848(P <0.001);K值、α-Angle和MA值与Fib的Kappa值分别为0.323(P <0.001)、0.288(P <0.001)、0.427(P <0.001),卡方检验结果分别为x2=1.091(P=0.296)、X2=1.361(P =0.243)、X2 =0.108(P =0.742);K值、α-Angle和MA与Plt的Kappa值为0.379(P <0.001)、0.208(P <0.001)、0.352(P <0.001),卡方检验结果分别为X2 =37.5(P <0.001)、X2=37.23(P<0.001)、X2 =26.630(P <0.001);TEG和凝血四项对出血患者的诊断灵敏度均低于50%.结论:TEG与凝血四项之间显著相关但一致性弱,两种方法不能相互替代,两种方法诊断出血的灵敏度均较低,目前尚无法判断哪种方法能更好地反应患者的出血风险.

  • 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凝血功能的变化

    作者:张娟娟;王少华;虞文魁;石佳靓;沈娟红;高涛;习丰产;李宁

    目的 创伤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是死亡的重要原因.本研究主要观察猪创伤失血性休克后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12只家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CG,n=6)和实验组(EG,n=6).实验组先受到胸部钝性伤,然后放全血的35%左右,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40±3) mmHg(1 mmHg=0.133 kPa)2 h,随后进行复苏.对照组没有创伤、失血及复苏.分别在实验开始时(H0)、创伤失血后15 min (H1)、1 h(H2)、2 h(H3)以及复苏后15 min (R1)、2h (R2)、6 h(R3)、24h (R4)采血,进行血气分析、血常规(Plt)、凝血试验(PT、APTT、Fib)和血栓弹力图(TEG)检测.结果 实验组动物Plt持续下降,复苏后各时间点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Fib创伤放血后15 min开始显著下降直至复苏后2h,期间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复苏后24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T在创伤放血后15 min显著缩短(P=0.001),之后逐渐延长,复苏后6h开始缩短,放血后2h至复苏后6h期间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在创伤放血后15 min显著缩短(P=0.024),后显著延长直至复苏后6h,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EG的R值在创伤放血后15 min显著缩短(P<0.05),复苏后24h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 =0.022);K值在创伤放血后15 min显著缩短(P=0.001);MA值在创伤放血后2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4).结论 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存在一过性高凝状态,表现为PT、APTT、R值和K值的缩短,随后转变为低凝状态,表现为PT、APTT的延长和Fib、MA值的下降.复苏期仍处于低凝状态,早期表现为PT、APTT的延长和Plt、Fib的下降,晚期表现为R值的延长和Plt的下降.

  •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李晋

    目的 比较分析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一些疾病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法国生产的STAGO(思达高)全自动血凝仪进行测定376例各种疾病和健康正常成人50例血液PT、APTT.结果 血液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肝癌、肝病及高血压患者PT及AFIT二者均延长比率高.结论 对血液病、DIC、肝癌、肝病及高血压患者选择测定PT、APTT有较大临床价值.

  • 2012年-2014年凝血专业组不合格标本统计及原因分析

    作者:张占英;杜志勋

    目的:对我院凝血专业组不合格标本进行分类统计和原因分析,并与临床沟通,寻找解决对策。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检验科凝血专业组的619份不合格血液标本按照不合格标本拒收原因、不同护理单元、不同年度分项、分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19份不合格标本中,标本量不合格(标本量多、标本量少)和标本凝固是造成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分别占不合格标本数的46.53%和29.56%。科室分布中,以外科的不合格标本率高,为24.39%。2012年-2014年的不合格标本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12年的1.82%下降至2014年的0.81%。结论标本采集是检验前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对标本采集的准备、运输及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整改,做好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工作,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 全国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总结大会召开

    作者: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2004年全国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总结大会"于2004年5月23~27日在云南省昆明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临床检验中心、各医院检验科和临床实验室、防疫站以及检验检疫部门的代表1300余人参加本次盛会.本次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总结大会,是首次将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常规化学、干化学、血气、脂类、心肌标志物、内分泌、肿瘤标志物、特殊蛋白、治疗药物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流式细胞分析术、血细胞计数、凝血试验、尿液化学、显微镜形态学、红细胞沉降率、临床免疫(传染类)、PCR(病毒)、PCR(结核)、优生优育、自身抗体、产前筛查、临床微生物学等23项室间质评计划集中在一起召开的全国性室间质量评价总结大会.会议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陈文祥研究员主持,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主任申子瑜研究员作了<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现状与未来>的报告.

  • 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标准化(附纤维蛋白原测定推荐方法和淘汰过时的出凝血时间的建议)

    作者:朱忠勇

    血栓与止血实验室检查的临床重要性与日俱增,检验内容不断扩大,工作量也日益增多;不断出现的方法更新和试剂商品化、操作自动化,改变了以往靠手工操作、自配试剂、工作效率低的局面.与此同时,方法标准化和质量控制也显得格外重要.然而,由于血栓与止血试验的特殊性,迄今除了凝血试验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以外,在其它方面,尚未有公认的标准化方案.

  • 117 术前凝血试验的价值:非心脏大手术的重新评价

    作者:

  • 凝血及纤溶指标检测对治疗手术后出血的价值

    作者:王博;祝学光;李军;周静;安友仲

    目的探讨术中及术后24h内失血量大于1000ml患者适宜的干预措施.方法筛选2000年1月至2002年1月间SICU所收治的外科择期手术,术前肝功能及血常规正常,术中出血与术后24h手术部位引流血液大于1000ml的患者共89例.进入SICU后记录心率、血压、体温,检测血色素(Hb)、血小板(PLT)、血球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mer),记录围手术期的血液及血制品用量.结果随着出血增加,PT由(11.4±0.6)s延长至(16.0±0.6)s(P<0.01),APTT由(32.5±2.2)s延长至(47.8±1.2)s(P<0.01),FIB由(519±66)mg/dl减少至(252±28)mg/dl(P<0.01),FDP和D-dimer也有升高趋势.结论对于重度出血患者,及时有针对性的补充缺失的血液成分是成功治疗各种术后出血的关键。档

  • 凝血试验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郭雪洋

    对凝血试验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而能够保证临床的正确应用。本文从标本的来源、采集及处理、护理人员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

  • 自制凝血检验室内质控血浆的应用分析

    作者:叶小群

    目的 应用自制凝血检验室内质控血浆的分析评价.方法 采集50例健康体检人血浆标本,经过混合、离心、防腐等处理后定值、分装和保存,对质控效果和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 自制室内质控血浆质控效果理想,稳定性好.结论 自制质控血浆制作方法简单,质控效果与试剂配套室内质控品相近,可用于室内质控.

  • 乳糜血对光散射法血凝仪检测结果的影响

    作者:王栋

    目的 了解不同程度乳糜血浆标本对基于光散射比浊法为原理的血凝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寻找解决和处理对策.方法 收集62份外观呈不同程度乳糜标本,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4组,每份标本分别用手工法和光散射比浊法血凝仪测定PT、APTT、TT、FIB,所得结果 进行组内对照和组间比较.结果 正常和轻度乳糜血浆标本手工法和仪器法测定结果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中度和重度乳糜血浆标本检测手工法和仪器法结果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仪器法测定值明显大于手工法结果 .结论 在临床凝血检测中,对中度、重度乳糜血浆标本,基于光散射比浊法原理的血凝仪测定结果 不可靠,须对标本进行预处理,或改用手工法、磁珠法仪器进行测定.

  • 术前凝血试验预测口腔颌面手术出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郑松

    目的:分析术前凝血试验应用于口腔颌面患者手术出血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7月本院口腔科收治的100例口腔颌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的凝血试验将其分成两组:凝血功能异常35例(异常组),凝血功能正常65例(正常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相关临床事件的关系。结果:正常组术中出血量为(388.7±225.3)mL,异常组为(397.8±223.6)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手术时间(3.2±1.2)h,异常组为(2.4±1.3)h,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临床事件方面,正常组改变或延缓手术0例,因出血使用的全身性止血剂2例(3.1%);异常组分别为22例(62.9%)、20例(57.1%),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相关临床事件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凝血试验对预测口腔颌面手术出血量及相关临床事件没有相关性,但可以预测口腔颌面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有关出血性并发症情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影响凝血实验检测的因素分析

    作者:杨秀娟

    目的 探讨凝血试验检测的影响因素,以期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抽取河南省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80 例体检者的血液标本,分别置于3 支试管中,分别在取血完毕,4h、8h、12h、24h 分离血清,采用普利生C2000-4 血凝分析及配套试剂分别对在室温(20~28℃)进行凝血试验,测得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问(TT),并将这3 个时间段测得的指标进行比较,结合相关文献及临床实际对凝血试验检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APTT 在4 h 内,PT 在8 h 内测定的结果与即刻测得的结果无明显差异(P >0.05).而FIB、TT 在24 h 内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 凝血试验检测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但时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标本需在4h 内完成检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32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