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效果
目的 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观察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病理结果.结果 病灶位置在食管处13例,胃部24例,结肠13例;手术用时(56.2±5.6)min;住院时间为(10.2±1.2)d;完整切除46例,治愈性切除45例;术中出血2例,出血量分别为200 mL和235 mL;迟发性出血1例;3例患者发生穿孔;1例黏膜下低分化腺癌,10例黏膜内癌,4例黏膜下层浅层癌,25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0例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结论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效果显著,整块切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心理干预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6月-2016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201例消化道早期癌患者,患者均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将采用围手术期心理干预的10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常规进行的10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 (SAS)、抑郁(SDS)评分,同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禁食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手术前、手术后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禁食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t=-18.0406,-5.3713,-6.4148;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4.2600,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X2 =9.1167, P<0.01).结论 :在围手术期进行心理干预能显著优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减少术后并发症,缓解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抑郁情绪的同时对医护工作的认可度更高,增进医患关系.
-
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标本病理学规范化检查的建议
胃的早期癌指的是癌瘤浸润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而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传统的外科手术切除一直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的首选方法。 Kudo[1]创用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 EMR)以代替外科手术切除病变。在此基础上,2005年Oyama等[2]将其发展为在内镜下将整块黏膜切除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就是在内镜直视下,抬举黏膜下层,把黏膜层病变完整地剥离下来, ESD已成为目前消化道早期癌治疗的首选和标准方法。以早期胃癌为例,行ESD的绝对适应证是不论病变肉眼形态,且不伴有溃疡或溃疡瘢痕形成,病变大小在2 cm以下的黏膜内癌( pT1 a )。随着ESD手术的日益成熟和改善,ESD的适应证也得以扩大(相对适应证)[3]。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进展
随着内镜检测技术的进步及人们对肿瘤疾病的重视.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已极大地提高,同时推动了内镜治疗技术的发展.内镜技术是微创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作为一种新的治疗理念被全世界医师和患者所接受.内镜治疗以其安全、微创、疗效好、痛苦少、费用低等特点比传统手术治疗具有绝对优势.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内镜治疗消化道早期癌肿取得迅速发展,本文对近年来取得的成就做一综合论述.
-
中国消化内镜治疗水平现状
随着消化内镜治疗附件的不断发明和临床应用,治疗项目在不断扩大,且向纵深开展.近十多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1)消化道大出血的内镜止血术不论是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还是其他原因的出血,通过局部喷洒止血剂、局部注射止血剂、金属夹子、激光、微波、套扎器止血等,已使即刻止血成功率达到95%以上,其中包括动脉破裂出血.(2)消化道息肉切除术:通过高频电、微波等方法的治疗,目前已可使95%以上的消化道息肉得到治疗,且出血、穿孔并发症的发生率控制在5%以下.(3)消化道早期癌的切除术:按照内镜绝对指征,内镜下使用多种黏膜切除术方法可使早期癌的完全切除率达到95%.但目前能够开展此工作的医院尚不普及,且用超声内镜进行术前确定癌灶浸润深度的论文尚少.(4)消化道狭窄扩张术:使用探条、气囊、电切、微波、激光等方法可使不同类型的狭窄段得到扩张,其短期疗效达到95~l00%.对于一些癌性狭窄的患者,扩张后可放置各种支架而保持其通畅,其成功率在95%以上.(5)胰胆疾病的治疗:目前已在全国较大范围开展了乳头切开、取石、内外引流管的植入等治疗.但如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进一步扩大开展医院是今后的发展方向.(6)超声内镜及其微探头:其在确定癌灶浸润深度、确定病变性质等方面已显示出优越性,配合细针穿刺、活检可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治疗作用,有待今后扩大应用医院.
-
13例胃间质肿瘤病人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护理配合
近年来,国内外逐渐开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和黏膜下肿瘤[1,2].胃间质肿瘤(GIST)具有恶变潜能,切除病变是首选治疗方法[3].我院自2009年1月-8月对13例胃间质肿瘤病人进行ESD,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
33例内镜黏膜切除术的整体护理
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是应用辅助技术,在内镜下对消化道较小的无蒂浅表性恶性病变行病灶切除的方法.它早在国外用于黏膜组织大块活检,近10年来发展用于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切除[1].EMR作为微创内镜技术,明显优于创伤大的传统消化道肿瘤手术方法,而且以完整的黏膜切除标本提供病理组织学研究,从而判断肿瘤病变是否完全切除.随访研究证实,EMR能显著提高病人生存率[2].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现将我科2005年4月以来治疗的33例病人的护理总结如下.
-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病变的护理体会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近年来由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发展而来的治疗消化道早期癌的新技术[1].与EMR相比,ESD具有整块切除病灶,可以提供完整病理标本,残癌复发率低的优点.目的免除患者开胸手术痛苦.
-
早期食管癌癌前病变的EMR治疗研究进展
随着医疗仪器的改进和诊断技术的迅速进步,特别是内镜检查和碘染色方法的广泛应用,大量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被临床诊断,并引起治疗方法的变革.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是应用辅助技术,在内镜下对消化道较小的无蒂浅表性恶性病变行病灶切除的方法.它早在国外用于黏膜组织大块活检,近10年来发展用于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切除.在日本,随着EMR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30%以上的上消化道肿瘤可以通过内镜进行治疗[1].EMR作为微创内镜技术,优于创伤大痛苦多影响生活质量的食管切除手术.
-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技术诊断老年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技术在诊断老年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收治的108例老年消化道可疑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5例患者接受常规内镜检查设为常规组;53例患者接受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检查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检出情况、诊断价值、图像清晰程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进展期癌、早癌、癌前病变检出率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断灵敏度、Youden指数、Kappa值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变轮廓、消化道黏膜、微血管形态评分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技术能提高老年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改善图像清晰度.
-
25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的护理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近年来由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治疗消化道早期癌的新技术。与 EM R 相比,ESD 能整块切除病灶,可以提供完整病理标本,残癌复发率低的优点[1-2],而且其方法简单、创伤性小、患者痛苦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疗效与外科手术相当[3]。本院自2009年始实施 ESD 手术治疗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至今共完成治疗25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埃索美拉唑治疗医源性溃疡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已广泛用于消化道早期癌、癌前病变及黏膜下肿物的治疗性切除.虽然EMR创伤小、相对安全,但其相关性溃疡的出血率文献报道为1.5%~24.0%[1].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早期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被发现,淋巴结转移风险低的早期癌可通过内镜下切除,其效果等同于外科手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在内镜黏膜切除术基础上发展而来,其优势在于可以整块切除较大病变.本研究采用ESD治疗符合内镜切除原则的早期消化道癌、癌前病变以及胃肠道类癌,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内镜下切除十二指肠乳头部良性病变
随着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切除术得到临床认可及ERCP、超声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道早期癌的术前诊断及内镜下切除报道逐渐增多,但对十二指肠乳头部良性病变的内镜下切除报道甚少.2003年始我院采用ERCP联合小探头超声内镜指导切除十二指肠乳头部良性病变,治疗9例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
内镜黏膜切除及黏膜下剥离术的并发症处理及预防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llCOfal resection,EMR)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ection,ESD)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有效手段,相对外科手术,EMR和ESD具有方法简便、创伤性小、并发症少、经济且疗效与外科手术相当的特点,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阐述EMR及ESD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处理措施.
-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上消化道早期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应用
上消化道癌在癌性致死原因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远期预后差,是目前临床工作的主要负担之一.大量研究表明,消化道早期癌其预后远远高于进展期癌,因此,当前研究的主要目标聚集于对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消化内镜联合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是消化道癌诊断的”金标准”,但此方法仍存在漏诊的问题,有时需要多块多次活检以明确诊断.
-
胃内隆起性病变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护理
胃内降起性病变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不但对常规活检未确诊的病变可进一步行病理确诊,而且可以明显提高消化道早期癌检出率,对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有显著疗效.2006年1月至2008年8月本院消化科为50例胃内隆起病变患者实施内镜黏膜切除术,现将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
超声内镜对消化道早期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消化道早期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90例消化道早期癌患者的内镜检查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术后病理诊断为标准,探讨超声内镜对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早期诊断及分型诊断价值。结果超声内镜检查对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为85.3%、88.9%、86.2%,均明显高于常规内镜检查结果。超声内镜对早期食管癌分型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符合率为85.3%(29/34);其对早期胃癌的分型诊断结果表明早期胃癌以浅凹陷(Ⅱc)为主(40.7%),浸润深度以黏膜内癌为主(63.0%),组织学以低分化腺癌较多(74.1%);与病理学分期诊断比较,超声内镜对29例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诊断准确为72.4%(21/29)。结论超声内镜对消化道早期癌的诊断价值较高,对其临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目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已成为多种消化道病变的治疗手段之一.该手术是在内镜下采用高频电刀及其辅助设备对消化道早期癌、黏膜下病变、巨大广基息肉等进行切割、剥离,手术技术要求高,因而对术中配合及护理要求也高.2010年4月~2011年3月,我们共实施ESD 12例,效果良好.现将术中配合及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期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消化道早期癌患者98例,其中52例行 ESD 术治疗者为 ESD 组,46例行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者为外科组。比较两组病灶切除、相关手术指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ESD 组整块完整切除率为98.08%(51/52),治愈性切除率为100%(52/52),外科组两者均为100%(46/46),两组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894,P =0.345)。ESD 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7%(3/52),外科组为45.65%(21/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95,P =0.000)。结论 ESD 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可取得与传统外科手术相似的手术效果,但 ESD 在手术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方面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