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结肠镜检查及息肉黏膜切除术中应用透明帽74例效果观察

    作者:刘洪道

    目的:观察在结肠镜检查及息肉黏膜切除术中应用透明帽对提高肠道息肉检出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151例行结肠息肉黏膜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其中77例未用透明帽,74例应用透明帽,比较两组肠道息肉检出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使用透明帽组中12例(16.2%)二次检查发现的息肉数多于第一次,未用透明帽组中3例(3.9%)二次检查发现的息肉数多于第一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透明帽组发生并发症5例(6.8%),其中腹痛4例(5.4%),出血1例(1.4%),未用透明帽组发生并发症9例(11.7%),其中腹痛3例(3.9%),出血6例(7.8%),出血发生率未使用透明帽组高于使用透明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镜检查及结肠黏膜切除术中常规使用透明帽,可以提高结肠息肉等异常病变发现率,并减少黏膜切除术后出血可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肠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早期癌和癌前病变

    作者:欧希龙;孙为豪;曹大中;俞谦;俞婷;毛翠华;张有珍;吴自英;刘顺英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在结直肠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1年4月至2006年5月我院肠镜下行EMR治疗的19例(29个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9个病灶中直接用圈套器切除26个,用透明帽切除3个;病灶大小为0.6 cm ×0.6 cm~6.0 cm×10 cm,均为扁平病灶;24个病灶1次切除,1个病灶2次分割切除,1个病灶10次分割切除,1个病灶80余次分割切除,2个未能完全切除;27个病灶取到组织送病理检查,证明完全切除25个,完全切除率为92.6%(25/27).内镜下分型:隆起型(Ⅰ型)6个,其中亚蒂型(Ⅰ sp)1个,无蒂型(Ⅰ s)5个;平坦型(Ⅱ型)23个,其中平坦隆起型(Ⅱa)16个,平坦隆起+平坦凹陷型(Ⅱa+Ⅱc)2个,表面平坦型(Ⅱb)5个.组织学分型:早期癌3个,重度不典型增生9个,中度不典型增生12个,单纯腺瘤3个.术前病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相符者16例,占59.3%,不相符者占40.7%.未发生大出血或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有5个病灶切除后出现少量渗血.结论 EMR治疗结直肠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方法简单,可完全切除病灶,并发症少.

  • 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内镜下切除

    作者:陈锦龙;叶淑芳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时常发现有黏膜下病变,而黏膜下病变有相当一部分为间质瘤,且有恶变的可能,需长期随访或手术切除[1,2].为了明确诊断和切除病变这两方面考虑,作者对直径<2cm的18例黏膜下病变,在内镜下采用黏膜切除术的方法进行了黏膜下病变切除手术.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疗效分析

    作者:张莹;文琴;何向阳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30例EMR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0例患者共计156处病灶完整切除,术后病理结果:腺瘤型息肉67例,炎症性息肉48例,其他15例.术后并发症:即时出血8例,迟发性出血2例,透壁性灼伤综合征1例,均经内镜下治疗和综合治疗后痊愈,无穿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作为一种内镜微创技术治疗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具有安全,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价值.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广基息肉的临床可行性分析

    作者:李兴红;冯裕容

    目的 探讨结肠较大广基息肉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该研究为前瞻性分析,选取2013年9月-2015年7月符合入组标准的病人135例,共158个息肉标本,均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将手术切除后的病理组织送病理科进行检查,了解其病理分型情况,记录手术的并发症及成功率,以评价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较大广基息肉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结果 135例病人的结肠广基息肉基底直径均在1 cm以上,>1~≤2 cm者90个,>2~≤3 cm 40个,>3 cm者28个,一次性完整切除134例病人,1例病人转外科手术治疗,成功率达99.26%;出现即刻出血10 mL以上27例,术后迟发性出血13例,经术中处理和保守治疗后均得到痊愈,治疗时间平均为(41±15) min;病理检查管状腺瘤63个,管状-绒毛状腺瘤70个,绒毛状腺瘤25个;30个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2个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基底切缘组织无病变残留.经过术后1年的临床随访,未发现残留及复发现象.结论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较大广基息肉局部复发率低,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 电子结肠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早期良性肿瘤疗效观察

    作者:胡韬

    目的:观察电子结肠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早期良性肿瘤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大肠早期良性肿瘤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电子结肠镜下行黏膜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完全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电子结肠镜下行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早期良性肿瘤临床疗效显著。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息肉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的疗效比较

    作者:姜邵捷;汤绍迁;谢明

    目的: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MR)与息肉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的疗效。方法收集大肠息肉患者共820例,简单随机抽样分为两组,EMR组410例行EMR治疗,常规组410例行息肉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愈率以及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EMR组治愈率为100.00%,高于常规组的9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9,P<0.01)。常规组出血发生率为8.05%,高于EMR组的1.9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6,P<0.01);两组均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与息肉切除术相比,EMR治疗大肠息肉出血并发症少,治愈率高,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内镜下圈套器法黏膜切除术对胃间质瘤的治疗效果

    作者:朱琼琼;陈雅宁;乔娜丽

    目的 探讨对胃间质瘤患者行内镜下圈套器法黏膜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98例胃间质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传统组和治疗组各49例.传统组行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组行内镜下圈套器法黏膜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4%,显著高于传统组的73.47%,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传统组,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6%,显著低于传统组的2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圈套器法黏膜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临床疗效显著,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 内窥镜下黏膜切除术对早期胃癌的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闫泽强;郭燕;韩晓颖

    目的 探讨内窥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及具体操作.方法 取早期胃癌患者120例,其中75例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为观察组;45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近全胃切除术;并对术程中的具体操作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恢复时间差异明显,然而两组治疗效果差异不大.结论 采用内窥镜下黏膜切除术在治疗早期胃癌方面具有术程短、疗效明显、恢复快,病变清除彻底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12例

    作者:毛海洲;赵洁;常勤征;杜莹;孙红英

    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是指在内镜下行黏膜切除,深度可达黏膜下组织,可对胃黏膜及黏膜下病变进行诊断及治疗,这是近年来治疗早期胃癌的一项新技术,具有安全、经济、痛苦小的优势,但其远期疗效仍需要进一步的观察.

  • 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胃异位胰腺30例

    作者:彭传辉;夏晓勤;牛润章;方沛;苗霖;常书振

    经超声内镜诊断为胃异位胰腺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5~ 68岁.均伴有腹痛、腹胀、反酸、嗳气、恶心、呕吐、黑便等症状.内镜下表现为半球形、脐形或扁平形隆起病变,外观呈淡黄色或浅红色,部分黏膜有充血、水肿、糜烂,典型病灶顶端中央有脐样凹陷.应用Olympus260电子胃镜和Olympus SDP21圈套器,超声内镜应用50MHz微探头超声检查.患者在清醒镇静麻醉下行黏膜切除术,用超声内镜探查病变范围及浸润深度.

  • 内镜下治疗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徐宏伟;李岩;陆喜荣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黏膜分片切除术(endoscopic piecemeal mucosal resection,EPMR)和内镜翻转黏膜切除术(retroflex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REMR)在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2年6月在昆山市中医医院行肠镜检出LST病变的患者18例,10例行注射法EMR切除病灶,6例行注射法EPMR切除病灶,2例行REMR切除病灶.结果 10例行EMR切除的病变,均完整切除,无1例复发.6例行EPMR切除的病变,1例失败,5例完整切除,其中1例复发.2例行REMR切除的病变,完整切除,无复发.结论 内镜下治疗LST操作安全、创伤少、恢复快,在LST的治疗中值得推广.

  • 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广基隆起性腺瘤性息肉98例临床研究

    作者:尚辉辉;宋文先;陈欣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结直肠广基隆起性腺瘤性息肉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结直肠广基隆起性腺瘤性息肉(息肉直径0.6~2.0 c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行EMR治疗.结果 98例均经电子结肠镜检查及术前病理诊断为腺瘤性息肉,均为广基隆起性病变,共120枚,行EMR,留取完整标本病理检查,创面均给予钛夹封闭.术后病理诊断为腺瘤性息肉113例,高级别瘤变4例,局部癌变3例,7例切缘均无癌细胞,未追加外科手术.1个月后复查见病变部位黏膜光滑,未见息肉及病变黏膜残留.高级别瘤变及局部癌变7例随访3年,未见肿瘤复发及它处转移.结论 对于广基隆起性腺瘤性息肉行EMR较既往单纯的高频电灼或氩离子凝固术有助于发现早期癌,改善患者的预后.

  • 内镜套扎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贲门早期表浅癌

    作者:赵立群;杨玉秀;杨观瑞;李修岭;杨静;裘一兵;薛乐勋

    目的:评价内镜套扎黏膜切除术和单独内镜套扎术治疗食管、贲门早期表浅癌的疗效.

  • 胃巨大溃疡、腹部肿块

    作者:吴巍;吴云林;许斌;袁耀宗

    编者按消化系疾病涉及范同广,疑难疾病多,尤其是消化系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技术方面,至今尚存诸多难题.日本利用胃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染色内镜、窄带内镜、激光共聚焦内镜等技术细致检查,使早期胃癌的手术率达到50%甚至更高;并对早期消化系肿瘤进行内镜下的黏膜切除术及黏膜下剥离术,大大提高了消化系早期肿瘤的治疗效果.

  • 上腹痛3月伴反酸

    作者:吴巍;吴云林;刘晓天;袁耀宗

    编者按消化系疾病涉及范围广,疑难疾病多,尤其是消化系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技术方面,至今尚存在诸多难题.日本利用胃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染色内镜、窄带内镜、激光共聚焦内镜等技术细致检查,使早期胃癌的手术率达到50%甚至更高;并对早期消化系肿瘤进行内镜下的黏膜切除术及黏膜下剥离术,大大提高了消化系早期肿瘤的治疗效果.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价值

    作者:翟建欣

    目的 探析EMR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7月在登封市人民医院接受EMR治疗的消化道息肉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7例).对照组实施内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则应用EMR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外周血红细胞表面LFA-3、CD58、CD59的表达量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ICRRR与C3bR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黏膜组织表达式方面,观察组的NF-kB、TLR4、HSP60与HSP70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血清中的IL-6、IL-8、IL-12与IL-1β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EMR治疗息肉安全可靠,创伤较小,红细胞免疫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55例

    作者:吴振华;陈赞雄;李秋仪;张国彩;车小梅;曾智华;杨成海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效果、并发症及内镜技巧.方法 对55例(55处病灶)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较大病灶分期进行,间隔期2个月,术后内镜随访6~12个月,记录每次内镜结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55例患者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均经初次或再次切除随访无复发.结论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肿瘤安全,彻底,不易复发;内镜黏膜切除技巧是治疗关键.

  • 超声内镜指导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异位胰腺的护理

    作者:叶红芳;陈湘玉

    对19例符合内镜黏膜切除术适应证的胃异位胰腺患者在超声内镜引导下行黏膜切除术.结果 切除病变19处,完全切除率达100 %.提出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胃异位胰腺能达到完全切除,患者痛苦小、生活质量高,手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熟练配合、密切观察病情,术后观察麻醉后反应、积极预防并发症,做好饮食及用药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 EMR治疗消化道无蒂及亚蒂息肉的临床疗效

    作者:都超群;赵明巍;贾伟;袁宇迪;糜娇;袁文照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消化道无蒂及亚蒂息肉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入选的154例胃肠道无蒂及亚蒂息肉的患者,均采用EMR方法进行镜下治疗,对所有不同部位的息肉标本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所有息肉均成功切除,术中2例出血,经电凝止血钳成功止血后予钛夹夹闭创面;无术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后病理类型:炎性息肉48枚(11.32%)、增生性息肉74枚(17.45%)、腺瘤性息肉300枚(70.75%),腺瘤性息肉合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枚(0.47%);所有息肉均切除干净,复查无残留.[结论]EMR治疗消化道无蒂及亚蒂息肉是安全有效的,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119 条记录 4/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