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脏外伤54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焱;李相成

    目的:提高肝脏外伤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54例肝脏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中治愈51例(94.44%),死亡3例(5.56%);并发症7例(12.96%).结论:病史、体检、腹腔穿刺、B超、CT等检查及适当的腹腔镜检查是提高肝脏外伤诊断准确率的关键,严密的监护和床边B超为保守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 大肠癌肝脏转移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

    作者:魏振;章志翔

    大肠癌转移为常见的器官是肝脏,肝脏转移是原发肿瘤切除后、晚期大肠癌患者主要的致死原因。早期诊断、合理个性化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随着我们对肿瘤生物学特性、基因学与蛋白表达、转移机制、重要预后因素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及影像学的发展,将会有更理想的生物学标志物与影像技术来更早的诊断大肠癌肝脏转移,更好地预测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及判断预后。目前,在治疗大肠癌肝脏转移方面,多学科联合的个性化的综合治疗,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对肝脏切除术患者术后肾功能监测的临床价值

    作者:贺凯;苏松;王勇;徐松波;夏先明;李波

    目的 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Cys C)监测对肝脏手术后患者肾功能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 测定141例肝脏手术患者术后的24 h 肌酐清除率(24 hccr)、血清肌酐(SCr)以及血清Cystatin C(Cys C)水平,并以CCr<80 mL/min/1.73 m2 作为肾功能损害诊断标准,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和ROC 曲线分析了解Cys C 的诊断价值.结果 141 例患者中共有32 例出现CCr 下降,在这32 例患者中,CysC 水平上升的有28 例,而SCr 出现异常的仅有15 例,χ2检验分析后提示CysC 对CCr 的评估效能优于SCr(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在该类患者中,Cys C 与SCr 均和CCr 有着显著的负相关性(CysC:r=-0.742,P<0.001;SCr:r=-0.503,P<0.001),而Cys C 的相关系数较高.ROC 曲线分析显示Cys C 的曲线下面积(AUC)值明显高于SCr(0.815 vs 0.643).结论 Cys C 较SCr 能更为准确反映肝脏手术患者术后的肾功能损害,常规监测该类患者的Cys C 水平,对有效预防该类患者术后肾功能不全,减少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

  • 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切肝术53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宇华;赵大建;胡智明;张成武;吴伟顶

    区域性肝血流阻断(RHVE)下行肝脏切除术相比于传统的间歇性第一肝门阻断法(Pringle法),术中操作更为灵活,并能有效避免肝脏缺血损害和胃肠道瘀血,我们对53例患者采用RHVE技术行肝脏切除术,获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 对拟行扩大右半肝切除术后发生肝衰竭风险高的患者在术前行右门静脉栓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Massimino KP;Kolbeck KJ;田开亮

    背景:门静脉栓塞(PVE)被用来促进健侧的肝脏增生,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存在争议.本研究中,针对未来残肝体积(FLR)≤30%或伴有肝硬化的患者,在拟行肝脏切除术之前行包括或不包括Ⅳ段PV在内的右侧PV栓塞,以诱导左侧肝脏增生,我们试图分析关于右门静脉栓塞法(RPVE)和随后手术切除术后的短期结果,来评估(RPVE±Ⅳ)栓塞法的风险和益处.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 2010期间在右半肝切除术前使用RPVE的患者记录.在研究期间,外科医生对病人进行了肝切除手术.在栓塞前1~71天内进行了术前增强CT评估.

  • 远端缺血预处理对肝脏切除术后肝功能的影响

    作者:吴云;张野;胡宪文;黄山;盛奎;程琛

    目的观察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 RIPC)对肝脏切除术患者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20例行肝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RIPC组:患者右上肢绑止血带,切皮即刻予以充气至压力达到26.6 kPa,维持5 min后放气至0 kPa,维持5 min,循环3次;对照组:切皮即刻右上肢绑止血带不予充气放气,维持30 min。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转氨酶升高及对照组中胆红素升高(P<0.05);术后第1天,RIPC组转氨酶与胆红素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IPC组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肢体RIPC可改善肝脏切除术患者术后短期肝功能的恢复,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

  • 腹腔镜下肝切除手术13例分析

    作者:杨红江;周晓锋;严富国;王先锋

    随着腹腔镜设备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在肝脏外科的应用日益广泛[1-2].笔者采用腹腔镜行肝脏切除术13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胃癌肝转移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刘森峰

    胃癌的发病率在当前世界恶性肿瘤中占第4位,病死率占恶性肿瘤的第2位.在我国,多数胃癌患者确诊时已是进展期,而部分有远处转移.肝脏是胃癌血行转移的第一靶器官,胃癌肝转移的总体发生率可达4%~14%[1-3].胃癌肝转移预后差,中位生存期不足6个月,5年生存率低于10%[4].在治疗上,目前对于胃癌肝转移还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推荐对转移性胃癌采取化疗、佳支持治疗或纳入临床研究[5].然而姑息性全身化疗改善胃癌肝转移预后十分有限.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工作者也开始尝试些更为积极有效、可以显著提高生存率的治疗手段,如手术、介入及消融等治疗.本文就胃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 术后胆道镜取石和肝脏切除术在肝胆管结石病治疗中的评价

    作者:唐茂明

    目的:探讨胆管结石病治疗中肝脏切除术和术后胆道镜取石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肝胆管结石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肝脏切除术与术后胆道镜取石治疗效果.结果:本组病例中,平均取石(3.78±2.1)次,结石取净率为92%,仍有结石残余8例,占8%.分析结石残余原因,多为术中处理不完善所致,其中术中未对肝胆管狭窄处理2例,未行肝脏部分切除2例,未行胆道镜取石2例,全身状态不佳无法行根治术2例.肝脏部分切除组结石取净率高于未切除组,平均取石次数少于未切除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肝胆管结石病术后胆道镜取石具一定有效性,但仍有复发和残石率,需外科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时,肝脏部分切除术预后更为理想.

  • 球囊导管阻断肝段门静脉的规则性肝段切除

    作者:邬林泉;刘石龙;邵江华;罗志强;李建华

    自2007年4月至2007年7月,作者对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脏切除术时,应用球囊导管阻断肝段门静脉,行规则性肝段切除.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肝肿瘤 肝脏切除术
  • 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附36例报告)

    作者:杜刚;宋庆超;韩立涛;黄国振;牛敏;靳斌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为36例患者行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43±51)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73±43) ml,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术后无出血、胆漏、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第1天即拔除胃管,予以试饮水,第2天开始进食,术后平均住院(13.8±2.6)d;随访2~12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位于肝左外叶、右肝表面或下缘的肿瘤行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可获得满意的近期疗效.

  • 腹腔镜手术治疗肝肿瘤l例报告

    作者:杜刚;王立伟;史蕾;靳斌

    自1991年Reich等1]首次为肝脏良性病变患者(1例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l例为肝海绵状血管瘤)成功施行腹腔镜肝脏切除术(lapanoscopic hepatectomy,LH)以来,腹腔镜手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肝脏为实质性脏器,有门静脉及肝动脉双重血供,血运丰富,并且内有众多胆道,切除肝脏时易发生断面出血、胆漏,给腹腔镜手术带来困难.经过认真选择,积极准备,我们成功地为l例患者施行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

  • 进展期肝门部胆管癌的扩大切除——肝切除合并肝动脉及门静脉切除重建手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高国强;史宪杰;王进;梁雨荣;万涛;金鑫;吕少诚;徐明月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病例的外科治疗手段,分析肝脏切除同时进行门静脉或肝动脉重建在进展期病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2007年1月-2010年12月手术治疗的104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104例患者均行手术探查,手术根治性切除51例(49.0%),其中合并肝门部血管切除重建13例,姑息性切除25例(24.0%),引流手术28例(26.9%).根治手术组中位生存期27个月,姑息性切除组中位生存期16个月,引流组中位生存期11个月.根治性手术组1年生存率76%,3年生存率51%,5年生存率38%;姑息性手术组1年生存率61%,3年生存率35%,5年生存率21%;引流手术组1年生存率33%,3年生存率2.1%,5年生存率为0.结论:联合肝脏切除及血管切除重建的扩大根治手术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切除率,有可能改善进展期病例的生存率.

  • 七氟烷与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肝切除术患者肝肾功能影响的比较

    作者:郭丽丽;刘鼎盛

    比较七氟烷与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肝脏切除术后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选取我院90例肝脏切除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烷组与丙泊酚组,每组各45例.手术均给予复合硬膜外麻醉后分别以七氟烷、丙泊酚做麻醉维持,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肝肾功能的变化.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AST、ALT、TB、ALP、ALB、LDH水平明显高于术前,ALB水平明显低于术前;丙泊酚组较七氟烷组AST、ALT、LDH的水平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的AST、ALT、TB、ALP、LDH水平明显高于术前,丙泊酚组较七氟烷组AST水平更高,ALT、LDH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的ALB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AST、ALT、TB、ALP、ALB、LDH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3、7天的BUN及Scr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与丙泊酚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均对肝脏切除术患者肝肾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性均较高.

  • 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赵守业

    对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回顾1 02例以肝癌手术联合脾脏切除治疗的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患者的资料.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4.3% (35/102).并发症主要表现:脾窝和胸腔出现积液或积液的感染、胆漏等.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的年龄、性别、甲胎蛋白水平、HBV-DNA水平和肿瘤部位与术后并发症没有相关性(P>0.05);患者的肿瘤大小、肝功能分级和肝炎程度与术后并发症有密切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大小、肝功能分级和肝炎程度是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强化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改善患者肝功能和提升肝功能储备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结直肠癌肝转移21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菲菲

    统计表明,近50%的结直肠癌患者会发生肝脏转移并后导致死亡.而局限于肝脏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进行原发病灶和肝脏切除术.我院近年来治疗21例结直肠肝脏转移患者,现就其诊治体会分析如下.

  • 高、低剂量七氟醚联合丙泊酚对部分肝脏切除术后患者苏醒效果的影响

    作者:王永强;毕明超

    目的 探讨高、低剂量七氟醚联合丙泊酚对部分肝脏切除术后患者苏醒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75例行部分肝脏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患者采用单纯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B1组患者采用低剂量七氟醚+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B2组患者采用高剂量七氟醚+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比较三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拔管后镇静、苏醒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 A组丙泊酚使用量与瑞芬太尼使用量均高于B1组与B2组(P<0.05),且B1组丙泊酚使用量与瑞芬太尼使用量均高于B2组(P<0.05);A组患者OAA/S评分在拔管后即刻、拔管后5 min均低于B1组与B2组(P<0.05),在拔管后15 min低于B2组(P<0.05),且B1组OAA/S评分在拔管后即刻、拔管后5 min均低于B2组(P<0.05);A组患者Aldrete评分在拔管后即刻低于B1组与B2组(P<0.05),且B1组患者Aldrete评分低于B2组(P<0.05);A组患者恶心呕吐、血压异常、躁动、寒战发生率高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1组患者恶心呕吐与血压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七氟醚联合丙泊酚对部分肝脏切除术后患者苏醒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 综合护理干预对肝脏切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观察

    作者:何影;李欢;李文强;郑慧琼;曾喜华

    目的:针对肝脏切除患者术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展开分析.方法:本次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研究样本为我院接诊的肝脏切除患者,样本数量为90例,选择其中45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作为干预组,剩余45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作为对比组.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都要好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肝脏切除患者术后对其使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积极预防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

  •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部分肝脏切除术后肝脏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汪根树;陈规划;陆敏强;杨扬;蔡常洁;朱晓峰;胡斌;司文章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大鼠部分肝脏切除术后肝脏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单纯热缺血组(WI)和缺血预处理组(IPC).WI组于缺血前、再灌注后0.5、1、2、3 h,IPC组于IPC前、IPC结束时、再灌注后0.5、1、2及3 h分别切取肝脏组织约0.1 g,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内皮型NOS(eNOS)mRNA和诱导型NOS(iNOS)mRNA.结果 两组肝脏热缺血再灌注后早期eNOS mRNA表达均增强,IPC组的表达高于WI组(P<0.01或P<0.05).两组肝脏热缺血再灌注1 h后iNOS mRNA开始表达,IPC组的表达低于WI组(P<0.05).结论 IPC可能通过促进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早期eNOS mRNA的表达和抑制其稍后iNOS mRNA的表达,而发挥其对大鼠肝脏切除术中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门静脉栓塞术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肿瘤生长的影响

    作者:董礼阳;周为中;余昶;胡文豪;黄士勇

    目的 观察门静脉栓塞术对结直肠癌肝转移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22例结肠癌肝转移患者术前经门静脉栓塞术治疗,同时对照组为20例未行门静脉栓塞术治疗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通过观察从确诊到手术切除期间内肿瘤的体积(CT/MRI体积)变化来评估肿瘤的生长速度.手术切除后标本分别由2位组织病理学家对肿瘤细胞的分化、坏死百分比及有丝分裂率进行评估.采用细胞周期相关核抗原(Ki-67)的抗体(MIB-1)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Ki-67的表达,Glasgow细胞计数法进行定量分析.以患者临床资料、原发疾病的分期、肝转移的体积及化疗情况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影像学分析表明门静脉栓塞术治疗组中肿瘤生长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0.05±0.25) ml/d,门静脉栓塞术治疗组:(0.36±0.68) ml/d,P>0.05].组织学分析表明两组间肿瘤细胞的分化、坏死及凋亡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从Ki-67的增殖指数可表明门静脉栓塞术治疗组的有丝分裂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 门静脉栓塞术治疗组中的肿瘤生长速度较快;门静脉栓塞术治疗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相关.

85 条记录 3/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