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项通过食管压力指导肺损伤患者机械通气的研究

    作者:刘宇鹏

    随着小潮气量和呼气末正压(PEEP)等技术的应用,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存活率已经明显改善,尽管如此,确定理想的PEEP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题,哈佛大学Talmor等通过食管球囊导管估测跨肺压力,认为尽管在测量精确度上存在技术局限性,但应用此方法可帮助确定能够维持氧合的PEEP值,从而预防由于反复的肺泡萎陷或过度膨胀所致的肺损伤,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2008,359:2095-2104).

  • 呼吸机相关肺损伤早期胶原表达机制的研究

    作者:王丽;邱海波;郭凤梅;杨毅;陈彦;庄育刚

    肺纤维化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后期常见的病死原因之一[1,2].近来研究显示,小潮气量(VT)通气可降低ARDS病死率[3].但机械通气对肺纤维化的影响尚不明确[1,2].胶原合成增加是肺纤维化的主要特征.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PPAR-γ)是核激素受体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主要分布于脂肪组织、肺组织和免疫系统等.核因子κB(NF-κB)是调节各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和细胞黏附基因表达的一个重要的转录因子.

  • 低牵张通气策略救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甲君;杨茂梧;王长辉;李晨华;秦卫华;李亚林;刘清岳;李金秀

    目的 观察低牵张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5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低牵张通气组(42例)和小潮气量通气组(43例).低牵张通气组接受峰压≤35 cm H2O(1 cm H2O=0.098 kPa)的压力限制或压力支持模式以满足气道平台压≤30 cm H2O;小潮气量通气组接受潮气量≤6 ml/kg的容量辅助控制通气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高碳酸血症发生率、镇静和肌松药物使用时间、存活患者呼吸机带机时间及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低牵张通气组患者根据监测呼出潮气量(Vte)分为小潮气量通气亚组(Vte≤6 ml/kg,11例)和非小潮气量通气亚组(Vte>6 ml/kg,31例),分析两个亚组间患者的28 d病死率及高碳酸血症发生率.结果 低牵张通气组患者28 d病死率与小潮气量通气组无显著差异(34.0%比37.0%,P>0.05),但低牵张通气组高碳酸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小潮气量通气组(10.6%比40.7%,P<0.05),镇静和肌松药物使用时间[(4.5±1.2)d比(8.7±2.3)d]、存活患者带机时间[(8.4±2.1)d比(10.7±1.2)d3及住ICU时间[(10.2±2.2)d比(13.7±3.1)d3均相应缩短(P均<0.05);低牵张通气组中小潮气量通气比例为26.2%,小潮气量通气亚组病死率(40.8%比13.2%)和高碳酸血症发生率(65.7%比8.6%)均显著高于非小潮气量通气亚组(P均<0.05).结论 与小潮气量通气策略比较,低牵张通气策略可降低高碳酸血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带机时间及住ICU时间.低牵张通气状态下,小潮气量可能与不良预后相关.

  • 一种机械通气辅助新技术——死腔内气体吸出

    作者:赵卫国;刘又宁

    机械通气(MV)仍是目前治疗危重病患者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但MV尤其是大潮气量和高气道压力所导致的肺损伤,即MV所致肺损伤(VILI)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如何大限度地发挥MV的作用,而同时又要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VILI的发生,一直是近年来人们追求和研究的热点之一.MV时大潮气量和高气道压力是诱导VILI的两个主要因素,为避免气压伤或容积伤的发生,目前提倡采用小潮气量和容许性高碳酸血症(PHC)的通气策略,但这往往可导致CO2的潴留.为了解决这种高碳酸血症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近10余年来提出了一种新的MV辅助措施--气管内吹气(tracheal gas insufflation,TGI).虽然国内外大量实验均已证实TGI对减轻CO2潴留、提高通气效率具有良好效果[1-9],但TGI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为了克服这些不足,近两年来国外又发展起来了一种MV辅助新技术--死腔内气体吸出(aspiration of dead space,ASPIDS),现将这一新技术作一介绍.

  • 高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策略并不能降低腹部开放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喻文;罗红敏

    常规手术麻醉中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的效果仍不确切,PEEP>0可能会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但也可能导致术中循环功能抑制和过度扩张引起的肺损伤。因此有学者进行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旨在评估高水平PEEP对腹部开放手术全麻中接受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保护效果。这项随机对照研究纳入了欧洲、北美和南美30个医疗中心拟接受全麻下腹部开放手术的900例患者,计划给予8 mL/kg潮气量机械通气,预测其可能存在术后肺部并发症风险。研究人员将受试者随机分为高水平PEEP通气组〔PEEP 12 cmH2O(1 cmH2O=0.098 kPa)〕和低水平PEEP通气组(PEEP≤2 cmH2O)两组,主要评价指标为患者术后5 d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从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共有447例患者被随机分配到高PEEP组,453例患者被分配到低PEEP组。研究结果显示:高PEEP组和低PEEP组的中位PEEP水平分别为12(12,12)cmH2O和2(0,2)cmH2O。高PEEP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40%(174/445),低PEEP组为39%(172/449),相对危险度为1.01,95%可信区间(95%CI)为0.86~1.20(P=0.86)。与低PEEP组相比,高PEEP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更高,并需要更多的血管活性药物。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在腹部开放手术患者麻醉中,高水平PEEP通气策略并不能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术中应当采取小潮气量、低PEEP水平的保护性通气策略。

  • 小潮气量联合不同水平PEEP机械通气对油酸诱发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作者:陈宁;赵鹤龄;程彤;申丽旻

    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要措施,但在呼吸机支持治疗的同时,有可能导致严重的肺损伤,即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研究表明,小潮气量联合PEEP可降低VILI的病死率[1].PEEP能保持呼气末肺泡开放,避免肺泡反复复张引起的剪切伤 适宜水平的PEEP既能防止呼气末肺泡的塌陷,又可避免肺泡过度扩张.因此适宜的PEEP水平有待探讨,本研究拟评价小潮气量联合不同水平的PEEP机械通气对油酸诱发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为临床合理选择PEEP的研究提供参考.

  • 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效果观察

    作者:廖鑫燕

    ①目的 比较小潮气量和传统潮气量机械通气在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②方法 将收治的年龄>60岁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小潮气量通气组(A组)和传统潮气量通气组(B组),每组各30例.小潮气量通气组(A组)采用小潮气量,VT6 ~ 8mL/kg;传统潮气量通气组(B组)的潮气量VT 10 ~ 12mL/kg.分别于气管插管前、机械通气1h、机械通气2h记录各时点的动脉血气分析、气道平台压(Pplat)、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I)等指标.并对两组患者的相关并发症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③结果 机械通气1h、机械通气2h时两组的氧合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时点小潮气量通气组的Pplat均低于B组,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Cst)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MAP、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心输出量(CI)在不同时点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机械通气后MAP、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I)较机械通气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结论 采用小潮气量的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可以达到很好的机械通气效果.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发生率低,对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小,对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带来更多的益处.

  • 小潮气量和传统潮气量机械通气在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儿治疗中的安全性差异

    作者:蔡克俭;蔡艳芳;刘端;丁文博

    目的 探讨小潮气量和传统潮气量(潮气量)机械通气在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AHRF)患儿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差异对比.方法 抽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院前急救收治的128例AHRF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应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记录并分析2组患儿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4 d、7 d氧合指数(PaO2/FiO2)、呼吸频率(RR)、肺静态顺应性(Cs)、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及乳酸(Lac)水平均得到有效的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4 d、7 d血清 IL-6、IL-8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4 d、7 d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组气压损伤发生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潮气量机械通气能有效改善AHRF患儿血氧指标,减轻炎性反应对机体的损伤,可降低患儿并发发生率,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促进患儿预后,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小潮气量联合呼气末正压肺保护通气对全身麻醉老年患者心输出量的影响

    作者:李佳岑;杨丽娜

    目的:研究小潮气量联合呼气末正压肺保护通气对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心输出量存在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式分析对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120例老年患者.将120例老年患者平均分为3组,每组研究对象为40例,以A、B、C组展开研究.如A组,对其则采取常规通气模式,其潮气量为8mL/kg,PEEP 0cm H2O(以1cm H2O=0.098KPa作为计算);B组则保持其潮气量为6mL/kg,PEEP 5cm H2O;C组潮气量为为6mL/kg,PEEP 8cm H2O,对3组患者血压及心率以及心输出量、动脉血气等展开比较.结果:A、B、C3组患者平均的动脉压以及心输出量都较为稳定.而采取呼吸模式之后,发现B、C2组患者在中心静脉压上存在上升趋势,且气道平均压也出现升高情况.结论:小潮气量联合5cm H2O及8cm H2O PEEP肺保护通气,能够对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在心输出量方面产生较低的影响,且可以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 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小潮气量快频率机械通气救治呼吸衰竭20例分析

    作者:郭其森;杜建新;赵慧;韩其政;云梅

    我们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救治各种急慢性呼吸衰竭病人20例,疗效满意.

  • 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对动脉血气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莫必华;刘艳秀;甘国能;邓石荣;陈少武;曾德智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接受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对其动脉血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3月本院诊治的100例老年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潮气量通气治疗,研究组接受小潮气量通气治疗,对比两组近期疗效,动脉血气指标、氧合指数变化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近期总有效率88.00%显著高于对照组62.00% (P <0.05);两组治疗后动脉血气指标及氧合指数均较治疗前发生明显变化(P <0.05,P<0.01),但是治疗后组问比较均未显示高度差别(P>0.05);研究组各项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临床效果良好,对动脉血气影响较小,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即可以改善预后,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 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尹俊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ICU常见致死病因之一.机械通气是ARDS重要的支持治疗方式,其核心策略是在改善氧合的基础上,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发病率.研究证明,目前临床常采用小潮气量与呼气末正压(PEEP)结合的方式作为机械通气的基本策略.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小潮气量肺保护通气策略的效果

    作者:唐秀平;杜言言;汪宏玲

    目的 评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应用小潮气量肺保护通气策略的效果.方法 分析7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先给予患者常规治疗,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以肺复张/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35例以小潮气量辅助/控制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不同方法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气指标水平(PaCO2、PaO2/FiO2、PaO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潮气量肺保护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维持动脉血气稳定,改善患者病情.

  • 目标导向优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策略

    作者:冼燕珊;周立新;莫韶妹;曾添辉;温伟标

    目的:探讨个体化通气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优越性.方法:将6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随机分为小潮气量组(对照组)及个体化通气组(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小潮气量及高呼气末正压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时监测呼吸力学指标,指导呼吸参数的设置,实施个体化通气策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第7天三个时间段的呼吸参数、血气分析、肺损伤程度、28d病死率、机械通气及住重症医学科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机械通气3、7d后,患者的PH值及二氧化碳分压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合指数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机械通气及住重症医学科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时监测呼吸力学指标制定个体化通气策略用于ARDS患者机械通气治疗,能有效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改善通气效果和氧合指数,减少肺损伤的严重程度,具有更佳的临床应用价值.

  •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映霞;王钟杰;陈培锦

    目的:观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机械通气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0例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潮气量5~8 ml/kg,PEEP为静态P-V曲线低位转折点压力之上2 cm H2O,气道平台压不超过30~35 cm H2O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照组采用量8~15 ml/kg,PEEP为4~8 cm H2O,气道平台压不超过35~40 cm H2O的常规通气策略.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分析pH、PO2、PCO2、氧合指数等指标及病死率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机械通气第1天、第3天氧合指数、PO2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死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RDS患者采取小潮气量、限制气道平台压和适当PEEP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改善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及预后.

  • 高频通气的临床应用

    作者:孙眉月

    高频通气(HFV)为机械通气的一种形式,是以小潮气量、高频率方式进行通气,70年代后期起即应用于临床,儿科主要用于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的治疗,尤其用于需高正压通气的严重呼吸衰竭的早产儿.与常规机械通气(CMV)相比HFV优越性主要在于减少气道中的压力波动,HFV时因能募集更多的肺泡使肺处于均匀充气及合适容量状态,故减少了CMV过程中短期及长期并发症如气漏及慢性肺部疾病(CLD).较多研究证实如早期应用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能改善转归[1,2].迄今HFV用于新生儿呼吸衰竭已二十余年,累积了许多临床实践经验,能检索到的文章达1900余篇,国内近年来应用HFV的临床报道亦有9篇之多,现就HFV应用中的主要临床问题加以叙述.

  • 小潮气量加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对全身麻醉哮喘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作者:吴雷;夏一梦;范秋维

    目的· 探究小潮气量间歇正压通气(IPPV)联合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哮喘患者全身麻醉时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全身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的哮喘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A组常规潮气量(10 mL/kg)IPPV,B组小潮气量(6 mL/kg)IPPV,C组小潮气量(6 mL/kg)IPPV加低水平PEEP(5 cmH2O).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后即刻及诱导后5、30、60、120 min的气道峰压(Ppeak),并计算肺泡动态顺应性(Cdyn).监测麻醉诱导前脱氧5 min和麻醉诱导后60、120 min动脉血气;记录血氧分压(PaO2)和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数值.结果·与A组相比,C组各时段Ppeak均明显降低(P<0.01),而在麻醉诱导后60、120 min Cdyn均显著增高(P<0.05).与A和B组相比,C组在麻醉诱导后60、120 min PaO2也明显升高(P<0.01)而PaCO2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哮喘患者而言,小潮气量联合低水平PEEP模式可降低气道压力,提高肺动态顺应性,改善氧合参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呼吸管理模式.

  • 小潮气量联合肺复张策略对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早期肺部感染的影响

    作者:丁雯;沈亮;项明洁;俞淙轶;陆志俊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期间运用小潮气量联合肺复张策略对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早期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胃、肠道手术(≥2 h)的老年患者60例(ASA Ⅰ~Ⅱ级),年龄60~75岁,随机分为保护性通气组和常规通气组,每组各30例.常规通气组以潮气量8 mL/kg IBW,保护性通气组以潮气量6 mL/kg IBW和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 5cmH2O,并联合肺复张策略,常规麻醉诱导下气管内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初始频率为12次/min,维持潮气量不变,根据EtCO2调整呼吸频率.记录术前和术后24 h血气分析指标(PH、PO2、PCO2、HCO3-和氧合指数)、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降钙素源(PCT)和C反应蛋白(CRP),以及术中不良事件.结果·术后24 h保护性通气组CPIS、CRP明显低于常规通气组,而PCT、血气指标和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小潮气量联合肺复张策略能降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CPIS和CRP,降低术后早期肺部感染发生危险.

  • 术中小潮气量通气肺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张晓庆;卜岚;朱颖霞

    目的 探讨术中小潮气量通气对老年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65岁以上择期下肢手术患者48例,根据潮气量不同随机分为小潮气量组(lower tidal volume ventilation,LTV组,6 ml/kg)和常规潮气量组(conventional tidal volume ventilation,CTV组,10 ml/kg),每组24例.观察手术过程中患者呼吸力学、通气功能变化,同时计算肺内分流率( QS/QT).结果 TVT组患者术中气道压显著高于LVT组,胸肺顺应(Compl)无明显差异.TVT组PaCO2于插管后显著降低,LVT组PaCO2于插管后显著升高,组间比较P<0.01.两组术中QS/QT较术前显著增高,而LVT组较TVT组增高更明显(P<0.05).结论 小潮气量通气能保持良好的通气效果,维持较低的气道压,减轻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对肺有保护作用.小潮气量通气虽然增加肺内分流,但对老年患者术中短期应用仍是安全的.

  •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探讨

    作者:梁伟雄

    目的 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ARDS患者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给予适当的呼气末正压(PEEP),小潮气量(6~8 m/kg),平台压控制于30~35 cm H2O以下,观察抢救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病死率及机械通气并发症.结果 36例患者中成功脱机30例,病情平稳后转出ICU,抢救成功率83.3%.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例.6例患者死亡,病死率16.7%.结论 对于ARDS患者应用肺保护性策略进行机械通气,能够改善氧合,降低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

107 条记录 2/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