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波联合碘离子导入治疗小儿斜颈的效果观察

    作者:郑琼美;李茹红

    目的探讨超声波联合碘离子导入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方法将78例小儿患者分为超声联合碘离子组48例和单纯碘离子治疗组30例.超声联合碘离子组采用超声波联合10%的碘化钾溶液直流电离子导入.单纯碘离子治疗组用常规治疗方法.结果超声联合碘离子组治愈40例,好转6例,无效2例;单纯碘离子治疗组治愈13例,好转10例,无效7例.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超声联合碘离子组疗效优于单纯碘离子治疗组.结论超声波联合碘离子导入方法简便易行,无不良反应,治疗中疼痛轻,时间短,疗效好,无后遗症.

  • 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在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家庭理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素芳;杨清清;刘丹;苏颖;童丹;汪丽

    目的 提高对婴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理疗的健康教育质量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在骨科门诊接受综合康复治疗的30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家长,由专业人员应用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家庭理疗健康教育路径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评价健康教育前、后的效果和患儿的疗效.结果 健康教育后,明显提高了患儿家长对先天性肌性斜颈家庭理疗相关知识的认知和态度(P<0.05),全部患儿遵医嘱进行家庭理疗(P<0.01);治疗后30例患儿痊愈29例,好转1例.结论 专业人员应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对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家庭理疗进行健康教育,贯穿治疗始终,效果显著.

  • 小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与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超声筛查

    作者:王娜;张遇乐;关步云;朱莉玲;贺雪华;方倩;梁志成

    目的 通过应用超声方法探讨小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与先天性肌性斜颈(CMT)早期筛查的意义,建立小儿DDH与CMT的同步筛查模式,提高DDH患儿的确诊率.方法 对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5060例疑似DDH与CMT小儿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对两种疾病的诊断结果按照临床分型,不同DDH分型与不同CMT分型间是否有关联性单因素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采用对应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疑似CMT就诊来源小儿中CMT患儿与颈部正常小儿在DDH检出率上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不同DDH分型与不同CMT分型间有关联性(χ2=331.800,P<0.001),对应分析结果表明GrafⅡa型DDH小儿与肿块型CMT小儿有关联,GrafⅡb型、GrafⅡc型、GrafⅢ型、GrafⅣ型DDH小儿与非肿块型CMT小儿有关联;疑似CMT就诊小儿中CMT患儿的DDH检出率显著高于颈部正常小儿(χ2=321.889,P<0.001).结论 DDH与CMT的发病有较大的关联性,应尽早在临床上开展DDH与CMT的同步筛查,有助有提高DDH患儿的早期诊断率.

  • 完全经腋窝腔镜下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

    作者:孙俊杰;高鹏飞;钟志海;谢起根

    [目的]探讨完全经腋窝腔镜下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手术方法.[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完全经腋窝腔镜下治疗的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共12例.在患侧腋窝做两个小切口,分别置入5 mm和3 mm Trocar,经5 mm Trocar置入镜头,经3 mm Trocar置入分离钳或电凝钩.皮下腔内持续充入CO2气体,压力维持在6 mmHg.在颈阔肌筋膜下间隙分离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和锁骨头,予电灼切断.[结果]12例患儿均完全经腋窝腔镜下完成手术,颈部无切口,术后恢复好.随访16~22个月,斜颈均获矫正,腋下切口瘢痕不明显.[结论]完全经腋窝腔镜下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安全可行的,效果确切,外观满意.

  • 物理因子配合牵伸手法治疗婴幼儿先天性斜颈的效果

    作者:邹华娅;古丽梅;王淑芬;邓小青;黄秀红

    目的:探讨先天性斜颈患儿干预时机、颈部包块大小及旋转受限程度对本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入选条件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根据开始治疗年龄分成15~30 d组(n=14)、31~90 d组(n=33)、91~180 d组(n=13);根据胸锁乳突肌血肿大小分成<1 cm组(n=21)、1~2 cm组(n=35)和>2 cm组(n=4);根据颈部被动活动度受限程度分成旋转受限≤30°组(n=33)和旋转受限>30°组(n=27)。所有患儿均采用碘离子导入、音频电疗和牵伸手法治疗,疗程结束后评估疗效。结果经过1~6个月治疗后,15~30 d组优良率为92.9%,31~90 d组优良率为81.8%,91~180 d组优良率为62.5%,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胸锁乳突肌血肿<1 cm组优良率为95.2%,1~2 cm组优良率为80.0%,>2 cm组为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旋转受限≤30°组优良率为93.9%,旋转受限>30°组优良率为70.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始治疗时间、颈部包块大小、转头受限程度均影响患儿疗效,且干预时间越早、包块越小、转头受限越轻效果就越好。

  • 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早期筛查

    作者:万瑞平;唐婷;符茵;叶星光;黄小霏

    目的 分析先天性肌性斜颈(CMT)早期筛查的重要性.方法 对3574例1~3 d的足月新生儿进行CMT高危因素筛查,分析高危因素对CMT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 在3574例新生儿中筛查出CMT高危儿293例,对CMT高危儿进一步随诊之后确诊CMT患儿58例,总检出率为19.8%;确诊时间平均为(25.59±5.34)d.在293例CMT高危儿中对CMT患儿和健康儿童存在的胎位异常、巨大胎、初产、面部不对称、斜头畸形、颈部旋转或偏侧被动活动(PROM)受限和胸锁乳突肌(SCM)紧张等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SCM紧张的儿童易出现CMT(OR=96.86,95%CI 28.24~332.264,P<0.001),其次为PROM受限的儿童(OR=5.272,95%CI 1.715~16.830,P=0.004),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均与CMT的发生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开展CMT早期筛查,不仅可以提高CMT的检出率,还可以对患儿作出早期诊断,建议在新生儿生后3 d内进行CMT筛查;在筛查的高危因素指标中,SCM紧张和颈部PROM受限对CMT的预测效果好,在CMT高危儿中一旦发现SCM紧张、颈部PROM受限应该重点关注,如上述体征持续存在则需要进行及早干预.

  • 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早期综合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李安芳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康复对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6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综合康复方法:包括推拿、痉挛肌治疗、颈部体操及姿势矫正疗法,对照组仅用颈部按揉治疗,所有病例均随访追踪治疗效果,治疗6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44例中痊愈30例,好转8例,无效6例,对照组42例中痊愈12例,好转19例,无效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早期综合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是目前较好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 推拿治疗婴儿先天性肌性斜颈32例

    作者:曹晋

    先天性肌性斜颈俗称"歪脖",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的纤维挛缩形成的.临床表现为:患儿头转向患侧,颜面旋向健侧,下颌转向健侧肩部,在患侧胸锁乳突肌中段可摸到软硬不一,大小不同的硬块,该硬块按之不痛,上下不能活动,与皮下分离.此病属中医"筋结"范畴.自 1995年 10月- 2003年 5月,笔者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婴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 超声弹性指数比值法诊断小儿先天肌性斜颈胸锁乳突肌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春霞;廖新红;闫雪;韦丽艳;邝献宝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指数比值法诊断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CMT)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疑似CMT患儿60例,对患儿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并与临床诊断进行比较,分析超声弹性指数比值法诊断CMT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等指标.结果:60例患儿中,确诊为CMT的33例,非CMT27例.超声弹性指数比值法诊断CMT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3%、90.1%、74.1%、86.9%、81.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5,佳截断值为1.66.结论:超声弹性指数比值法对诊断小儿先天性斜颈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大龄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附8例报告)

    作者:曾繁林;吴金海;孔德建;黎建文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小儿外科常见疾患之一,对于婴幼儿期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无论是非手术或手术治疗,已有大量文献报道[1、2、3、4].患儿若在婴幼儿期得到及时治疗,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优良效果.然而,对于延误佳治疗时机的大龄儿童患者的治疗,文献报道较少[5].

  • 非手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23例报告

    作者:韩文学;郑学凤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后形成的畸形.接受治疗的时间越早,效果越好.现将我院1988年1月至2000年1月非手术方法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23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3例中男13例,女10例,均系第一胎.其中胎儿期胎先露、胎位异常者20例,羊水过少者3例,行手术产19例.发现患儿头颈歪斜、颈部一侧扪及肿块为其就诊的主要原因.出生后2~4周就诊者8例,4~8周就诊者10例,3个月就诊者2例,5个月及12个月就诊者各1例,大年龄3岁就诊者1例.全组患儿查体均发现头向患侧不同程度的歪斜,患侧胸锁乳突肌之中、下段可扪及质地较硬韧的梭形肿块.位右侧17例,左侧6例.头面部轻度畸形1例,无畸形22例.

  • 超声在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袁源;王蔚蔚

    目的 探讨超声在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CMT)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超声观测46例CMT婴幼儿胸锁乳突肌声像图特征并分型,超声随访评估患儿做被动伸展运动治疗的效果.结果 患侧胸锁乳突肌肿块型18例,弥漫型28例;肌肉纤维化Ⅰ型18例,Ⅱ型23例,Ⅲ型5例.治愈44例(95%),2例未治愈者为幼儿,超声显示其肌肉病变弥漫型且纤维化严重(Ⅲ型).结论 超声对婴幼儿CMT具有能早期诊断、准确、安全和易操作的优点,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观察疗效均具有指导意义.

  • 超声在不同时期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磊;邱逦;于雷

    目的 探讨超声对不同时期先天性肌性斜颈(CMT)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临床或手术证实为CMT患儿的声像图特点,包括病变区域边界、胸锁乳突肌(SCM)厚度、回声强度及彩色多普勒血流表现,比较﹤1岁患儿和≥1岁患儿超声表现的差异性.结果 50例患儿中,超声诊断CMT患儿46例,诊断准确率92.0%.28例﹤1岁患儿超声表现为患侧SCM局限性增厚,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示部分病变内部或周边点线状血流信号;18例≥1岁患儿超声表现为患侧SCM厚度多变薄,肌层回声可弥漫性增强或肌层内出现条带状强回声,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两组患儿受累SCM的超声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时期CMT患儿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具有特异性,可指导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 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对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断价值

    作者:叶富永;冯庆艺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及常规超声对先天性肌性斜颈(CM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53例CMT患儿超声检查资料,比较常规超声、UE及二者联合诊断CMT符合率的差异性.结果 常规超声诊断CMT的符合率为75.47%,UE的符合率为81.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联合诊断符合率为94.34%,与单一检查方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E联合常规超声对CMT的诊断符合率明显提高,优于单一的检测方法.

  • 舒筋散结膏外敷联合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疗效及肌肉超声弹性成像临床价值评价

    作者:王欣;鲁瑛;张淋淋

    目的 观察舒筋散结膏外敷联合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CMT)的疗效及局部肿块改善情况,探讨肌肉超声弹性成像(UE)对于该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医院收治的90例CMT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儿给予舒筋散结膏外敷+推拿治疗,对照组患儿仅给予推拿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0~3月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7~11月龄患儿(P<0.05);对照组0~3月龄和4~6月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7~11月龄患儿,且0~3月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4~6月龄患儿(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肿块厚度均明显逐渐缩小(P<0.05),且观察组缩小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儿患侧病变组织弹性评级和肌肉弹性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患侧与健侧肌肉弹性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舒筋散结膏联合推拿治疗CMT疗效确切.UE可无创、直观地反映CMT患儿患侧肿块和肌肉病变,是一种有效诊断CMT和判断其预后的影像学方法.

  • 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康复护理

    作者:李各芳;张学兵

    目的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1997~2004年375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恢复情况.结果分别随访1~7年,结果4例复发,4例恢复欠佳,其余患儿均满意.结论全面细致、正确有效的康复护理有利于患儿的全面康复.

  • 不同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100例临床观察

    作者:孙安达;张晓磊;方芳;张燕

    目的:探讨不同推拿手法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在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推拿科接受手法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100例,随机分为优化组(55例)与传统组(45例),分别采用优化推拿治疗及传统推拿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变、患侧胸锁乳突肌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变化。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患侧胸锁乳突肌的包块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优化组总有效率为96.4%(53/55),高于传统组的77.8%(3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于3个月患儿的痊愈率[93.3%(28/30)]、好转率[6.7%(2/30)]均高于其他两组年龄段[3~6个月:90.0%(27/30)、10.0%(3/30),>6个月:77.5%(31/40)、12.5%(4/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较传统推拿疗效更好,为规范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临床路径提供依据,有利于优化推拿的推广与应用。

  • 手法揉牵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研究

    作者:赵娜;林向前;李华南

    目的:观察“揉牵”手法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治疗组应用“揉牵”手法治疗,对照组应用单纯被动牵拉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5%,对照组总有效率88.2%,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手法“揉牵”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80例分析

    作者:苏荣生;赵家军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小儿多见的畸形,作者于1995年-2003年采用手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8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80例,男53例,女27例,年龄1-2岁30例,3-4岁40例,5-7岁10例,其中右侧56例(70%),左侧24例(30%).出生后颈部有肿块59例,臀位产21例,常规行颈椎X片,均排除骨性斜颈.

  • 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早期运动发育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楠;杜青;陈晨;顾文娟;范擎松;杨宇琪;邓巍巍;李欣;梁菊萍

    目的 考察0~3个月龄的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患儿的运动发育状况和影响运动发育的危险因素,为关注和预防运动发育落后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6年1月1日-2018年4月30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CMT患儿进行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lberta InfantMotor Scale,AIMS)评估,并收集患儿的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方式、睡眠姿势、清醒时俯卧位时间等变量,与同龄健康婴儿的AIMS评估结果和变量对比,分析变量与AIMS得分的相关关系.结果 CMT组97例,男62例,女35例,评估月龄(46.8±17.3)d,出生体重(3.34±0.38) kg,出生身长(49.56±0.93) cm;对照组97例,男60例,女37例,评估月龄(45.1±19.4)d,出生体重(3.38±0.35)kg,出生身长(49.84±1.03)cm;两组性别、月龄、出生身长和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IMS评估显示,CMT组中有37.1%(36例)的婴儿为可疑或异常运动发育,而对照组仅有12.4%(1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945,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清醒时俯卧位时间和CMT对AIMS评估结果存在影响(F=64.851,P<0.001),清醒时俯卧位时间的增加会提高AIMS评分结果而CMT会降低AIMS评分结果,其他变量与AIMS无相关关系.结论 0~3个月的CMT患儿发生早期运动发育落后的风险高于同龄健康婴儿,清醒时俯卧位时间减少和CMT可能是其发生运动发育延迟的原因,临床医务人员和家庭照顾者应当提高对CMT运动发育情况的重视并提供合理的干预.

215 条记录 9/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