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DWI在颅内原发性脓肿和颅内术后脓肿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春兵;李仕广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颅内原发性脓肿和颅内术后脓肿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3例颅内脓肿患者(颅内原发性脓肿30例,术后并发脓肿患者43例)分别行DWI扫描.临床资料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非参数检验及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卡方自动交互检测分析方法将每组 ADC值进行分类.结果 颅内术后脓肿组 ADC 值中位数为1.34 × 10-3mm2/s(四分位差范围为1.00~1.62×10-3mm2/s),显著高于颅内原发性脓肿组 ADC值中位数0.68×10-3mm2/s(四分位差范围为0.58~0.79×10-3mm2/s;P<0.001).卡方自动交互检测分析方法显示24例(80%)脓肿ADC值<0.79×10-3mm2/s的脓肿为原发性脓肿,6例(20%)ADC值介于0.79~1.33×10-3mm2/s的脓肿为原发性脓肿,未见 ADC值>1.33×10-3mm2/s 的原发性脓肿(P<0.001).结论 DWI对颅内原发性脓肿和颅内术后脓肿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ADC在脑实质结核实性结节分型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袁婧;保春华;丁忠祥

    目的 研究MR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脑实质结核实性结节的分型诊断价值,并探讨其在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8例临床和(或)病理确诊的脑实质结核患者的脑实质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8例患者均匀强化和环形强化病灶的强化区、水肿区平均ADC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52例患者复查后,均匀强化及环形强化病灶治疗前后强化区、水肿区平均ADC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脑实质结核实性结节病灶不同部位ADC值不同,可以作为脑实质结核MR诊断及分型的补充.抗结核治疗后,ADC值可以作为其治疗后随访的观察指标.

  • 轻型创伤性脑损伤脑白质纤维束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作者:侯莉莉;吕国士;韩峰;王德仁;潘征

    目的:使用3.0T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观察轻型创伤性脑损伤(mTBI)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的改变,探讨 DTI对 mTBI 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0例 mTBI 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分别进行常规 CT、MRI 及 DTI 检查,分别测量 mTBI患者(急性期、亚急性期、伤后5周~3个月)和对照者的胼胝体膝部、压部、双侧内囊前后肢、扣带束、上纵束、下纵束的各向异性(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观察各测量值的变化规律。结果mTBI 患者部分脑白质纤维束区的 FA 值在急性期、亚急性期减低(P 均<0.05),伤后5周~3个月时仍低于对照者(P 均<0.05),但胼胝体膝部及压部的 FA 值在急性期不减低反而升高(P 均>0.05),此后呈逐渐减低趋势,并在外伤5周~3个月时略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急性期、亚急性期 mTBI 患者的 ADC 值低于正常对照组,并在外伤5周~3个月时接近或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DTI 对 mTBI 敏感性较高,能够准确显示白质纤维束的损伤情况并使其可视化,DTI 对 mTBI 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MR扩散加权成像对桥小脑角区实性神经鞘瘤与脑膜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李燕;许晓泉;吴飞云;洪汛宁;马占龙

    目的:探讨 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在桥小脑角区实性神经鞘瘤与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12例实性神经鞘瘤和27例脑膜瘤的 DWI 图像,逐层勾画肿瘤边界以获得整体感兴趣区(ROI),得到肿瘤的平均 ADC 值(mADC)。同时以脑干 mADC 值为参考,计算得到肿瘤/脑干 ADC 比值(ADC ratio, rADC=肿瘤 mADC值/脑干 mADC值)。桥小脑角区实性神经鞘瘤和脑膜瘤之间的 mADC 和 rADC 值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 mADC 和 rADC 值在两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桥小脑角区实性神经鞘瘤mADC和 rADC值均明显高于脑膜瘤(mADC,P=0.001;rADC,P=0.002)。以 mADC=0.994×10-3 mm2/s 作为诊断阈值,鉴别实性神经鞘瘤和脑膜瘤的价值优[曲线下面积(AUC)0.917;敏感度92%;特异度89%]。结论 MR DWI对桥小脑角区实性神经鞘瘤与脑膜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评价ADC值对橄榄桥小脑萎缩的诊断价值

    作者:苗培芳;王彩鸿;李鹏;程敬亮

    目的 评价表现扩散系数(ADC)值对橄榄桥小脑萎缩(OPCA)的诊断价值.方法 (1)选取经临床诊断为OPCA的52例患者及25列年龄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行常规MRI检查(T1 WI、T2 WI、DWI).根据MRI表现将患者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轻度组:小脑脑沟增多、脑干稍变细,桥脑无明显改变;重度组:小脑脑沟增多,桥脑、延髓橄榄萎缩,第四脑室、脑干基底池扩大.(2)选取桥脑、小脑中脚和小脑半球为感兴趣区(ROI)并测量其ADC值.运用单因素方差对3组ROI的ADC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组ROI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CA患者组(轻度组及重度组)ROI的ADC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CA重度组ROI的ADC值较轻度组升高,且重度组病程长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桥脑、小脑中脚、小脑半球的ADC值对OPCA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尤其对于MRI表现不明显的OPCA轻度组患者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 表观扩散系数(ADC)在鉴别脑结核瘤与脑转移瘤的价值

    作者:陶维静;郭莉莉;张辉;嵇卉;柏根基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鉴别脑结核瘤与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临床确诊的脑结核瘤(非成熟型结核瘤18例、成熟型结核瘤6例)和36例脑转移瘤患者进行常规 MRI 平扫、增强扫描及 DWI 扫描。观察疾病常规 MR 影像特点,分别测量病灶内强化区域、非强化区域及病灶周围水肿带的平均 ADC 值和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白质区 ADC 值,并以对侧正常脑白质区 ADC 值为标准,分别计算相对 ADC 值(rADC 值)。结果非成熟型脑结核瘤、成熟型脑结核瘤与脑转移瘤强化区域平均 ADC 值(分别为796.90×10-6 mm2/s、791.95×10-6 mm2/s、421.95×10-6 mm2/s)及 rADC 值(分别为1.16、1.16、0.61)存在显著性差异(ADC:H =42.293、P ≤0.05,rADC:H =42.575,P ≤0.05);非强化区域 ADC 值(分别为864.85×10-6 mm2/s、611.80×10-6 mm2/s、961.00×10-6 mm2/s)及 rADC 值(分别为1.27、0.87、1.36)存在显著性差异(ADC:H =33.100、P ≤0.05;rADC:H =17.867,P ≤0.05);病灶周围水肿带的 ADC 值(分别为1531.60×10-6 mm2/s、1488.45×10-6 mm2/s、1545.00×10-6 mm2/s)值及 rADC 值(2.24、2.10、2.18)无显著性差异(ADC:H =1.550、P ≥0.05;rADC:H =5.511, P ≥0.05)。结论结合常规 MRI 平扫及增强扫描,DWI 检查中的 ADC 值有助于鉴别脑结核瘤和脑转移瘤。

  • DWI在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贝天霞;程敬亮;张勇;薛康康;王朝艳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CNC)和室管膜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侧脑室CNC和10例室管膜瘤患者常规平扫、增强MRI及DWI资料并测量肿瘤实质病变的平均ADC值,观察比较2组肿瘤的DWI信号强度和ADC值,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ADC值的诊断价值.结果 18例CNC在DWI上均呈高信号,ADC均值(0.69士0.11)×10-3mm2/s;10例室管膜瘤DWI上7例呈等或稍高信号,3例呈低信号,ADC均值(1.10±0.24)×10-3 mm2/s.对以上2种肿瘤的平均ADC值进行两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ADC值诊断侧脑室CN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93士0.012,以0.83×10-3 mm2/s为阚值时,诊断CNC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2.9%.结论 常规MR检查联合DWI及ADC值是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侧脑室CNC和室管膜瘤的简单可靠方法.

  • DWI对脑出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张华文;周欣;梁浩然;赵宁

    目的 探讨脑出血(ICH)不同时期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特点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变化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经CT证实的ICH患者MR图像,结合出血时间进行分期,分析各期MR信号特点,并测量血肿内部及健侧对应部位ADC值,对各期ADC值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超急性期、亚急性晚期、慢性期血肿DWI大部为高信号,其中超急性期血肿边缘见低信号环;急性期、亚急性早期DWI以低信号为主,边缘见高信号环;各期患侧ADC值与健侧比较均明显下降,其中急性期和亚急性晚期下降幅度大;除慢性期外双侧ADC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脑出血各期DWI信号有一定特征性,血肿中心ADC值较健侧降低,DWI可以鉴别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帮助.

  • 胶质瘤瘤体及瘤周1H MRS、ADC值与Ki67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莉;黄穗乔;袁小平;钟镜联;叶瑞心;蒋伟;沈启明

    目的 探讨胶质瘤瘤体区与瘤水肿区1H MRS相关代谢物比值、ADC值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Ki 67标志物的相关性,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水平.方法 前瞻性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胶质瘤12例完整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行 1H MRS扫描、DWI扫描及MR常规扫描,术后行瘤体及瘤周兴趣区标本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检测.结果 (1)12例胶质瘤瘤体强化区具增殖活性的肿瘤细胞密度为(7.56±2.95)%,而瘤周水肿区(1.52±0.76)%.(2)瘤体Cho/Cr比值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呈正相关(r=0.903,P=0.000);瘤体与瘤周Cho/NAA比值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均呈正相关(r=0.662,P=0.019;r=0.653,P=0.021);瘤周水肿区Cho/Cr比值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不相关(P=0.412);瘤体及瘤周NAA/Cr比值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均不相关(P=0.959、P=0.675).(3)胶质瘤瘤体ADC值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呈负相关(r=-0.804,P=0.002);胶质瘤瘤周ADC值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不相关(P=0.333).结论 瘤体区Cho/Cr比值、Cho/NAA比值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呈正相关,瘤体区ADC值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呈负相关,应用这些指标可以准确地评价胶质瘤恶性增殖的生物学行为.

  • 表观扩散系数和各向异性分数在星形细胞瘤良恶性鉴别中的作用

    作者:梁英魁;肖新兰;龚良庚;袁爱梅;尹建华;连络;邢萍萍

    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与各向异性分数(FA)在星形细胞瘤良恶性鉴别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2例星形细胞瘤.根据分级将其分为良性组(Ⅰ+Ⅱ级)15例与恶性组(Ⅲ+Ⅳ级)17例.对照术前T2WI与增强T1WI,在DTI上测量肿瘤实质区、肿瘤坏死区、水肿区.DTI测量参数包括:ADC与FA.比较不同区域的DTI参数问的差异以及与良性与恶性组间的差异.获得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单因素方差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肿瘤实质、中心坏死区、瘤周水肿区在ADC图上为高信号,FA图上为低信号.2组间肿瘤实质区[分别为(1363.21±361.02)×10-6mm2/s和(1053.72 ±212.81)x 10-6mm2/s,F=9.06,P=0.005]与瘤周水肿区[分别为(1535.50±163.21)×10-6mm2/s和(1785.00 ±124.65)×10-6mm2/s,F=22.79,P=0.000]的ADC值则有统计学意义.2组问中心坏死区的ADC值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1995.30±497.51)× 106mm2/s和(1630.22±633.43)×10-6mm2/s,F=0.27,P=0.61].FA值则仅在瘤周水肿区(分别为0.17±0.04和0.12 ±0.02,F=17.79,P=0.000)具有差异.结论 ADC、FA值可用来鉴别星形细胞瘤的良恶性,ADC值有较好的鉴别能力.瘤周水肿在DTI鉴别良恶性星形细胞瘤中具有重要作用.

  • 快速反转恢复序列和多b值DWI序列鉴别肺结节的良恶性

    作者:朱婵;俞同福

    目的:评价磁共振快速反转恢复序列(TIRM)和多 b 值 DWI 序列在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3.0T MR 对30例 CT 平扫所见肺部结节的患者进行扫描,包括 T1 WI、T2 WI、TIRM 及 DWI,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tot)值。结果在鉴别肺结节良恶性方面,常规 MR 结合 TIRM 序列较 CT 平扫有相同的诊断效率。分叶征在良恶性结节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05),胸膜凹陷征及 ADCtot 值在良恶性结节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磁共振 TIRM 和多 b 值 DWI 序列成像对鉴别肺结节的良恶性有一定的价值。

  • 3.0T MR DWI在肺部实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其病理对照研究

    作者:李伟栋;于铁链;徐凯;李东

    目的 探讨3.0T 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定量分析在肺部实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并分析不同组织学类型肺癌ADC值的特点.方法 154例肺内具有实性病变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病例均经组织学或临床证实,26例肺良性病变和128例肺恶性肿瘤,共167个病灶.3.0T MR扫描包括常规序列和DWI(b=0、500 s/mm2)序列.以胸部肌肉为参照,对病变DWI信号特点进行分析,并测量ADC值.比较良、恶性病变及不同组织学类型肺癌间的ADC值差异.统计学方法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ROC曲线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大多数肺部恶性肿瘤在DWI上呈等、高信号;大多数良性病变呈低、稍低信号.恶性肿瘤组的ADC值[(1.242±0.274)×10-3mm2/s]显著低于良性病变组[(1.815±0.485)×10-3mm2/s](P=0.000).ROC 曲线显示,以ADC值1.473×10-3mm2/s作为鉴别良、恶性病变的阈值,其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分别为78.6%、84.9%,ROC曲线下面积为0.843.恶性肿瘤中,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SCLC)组[(1.102±0.160)×10-3mm2/s]与非小细胞肺癌组(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1.293±0.283)×10-3mm2/s]的ADC值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SCLC组与鳞癌组[(1.262±0.251)×10-3mm2/s]、腺癌组[(1.312±0.224)×10-3mm2/s]和细支气管肺泡癌组[(1.343±0.565)×10-3mm2/s]的ADC值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15、0.002、0.034),而余2组之间的差别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T MR DWI及ADC值有助于肺内良、恶性病变诊断,并对肺癌的组织学类型有提示作用.

  • DTI及T2 mapping对腰椎间盘退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建文;舒建军;王新辉;杨学俊;李原;杨军乐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表观扩散系数(ADC)、各向异性分数(FA)以及 T2 mapping T2值定量评估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价值。方法健康志愿者12例,男8例,女4例;慢性下腰痛患者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19~70岁。行腰椎MRI矢状位T2 WI、DTI、T2 mapping成像。对 L1~S1椎间盘进行Pfirrminn退变分级,测量各腰椎间盘髓核 ADC 值、FA 值以及T2值并分析其与不同腰椎间盘退变分级的相关性,比较 ADC值、FA值以及T2值对腰椎间盘退变的诊断价值。结果腰椎间盘的平均ADC值、T2值与Pfirrminn分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779,r=-0.708(P<0.001);FA值与Pfirrminn分级呈正相关关系,但是相关关系不密切(相关系数r=0.474,P<0.001)。结论 DTI和T2 mapping可以定量评估腰椎间盘的退变程度,其诊断价值为 ADC 值高,T2值次之,FA 值较差。

  • 磁共振双回波技术与表观扩散系数的定量分析联合鉴别脊柱单纯性骨折与转移瘤

    作者:林帆;雷益;李杨彬;谭理连;刘克;李志铭

    目的 分析和比较磁共振双回波技术和表观扩散系数的定量分析在鉴别脊柱急性单纯性骨折和转移瘤的价值.方法 43例脊柱转移瘤患者(79个椎体,患者平均年龄68.2岁)和59例急性单纯性骨折患者(68例急性良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平均年龄60岁)纳入研究.选取T1WI上大病灶面积的层面,在相应图像上测定和计算病灶的正/反回波信号强度比(反相位信号强度/同相位信号强度)和表观扩散系数,计算急性单纯性骨折和转移瘤的ADC值和SIR值,建立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曲线,比较这2种技术诊断能力,并进行平行试验,系列试验和logistic多指标联合的ROC分析.结果 脊柱转移瘤与急性单纯性骨折的ADC值分别为(1.32±0.5)×10~(-3)mm~2/s和(2.39±0.4)×10~(-3)mm~2/s,SIR分别为1.0±0.01和0.85±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IR的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0.897,ADC的ROC AUC值为0.96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2),以SIR=0.97为界值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81%,76.47%;以ADC=1.87×10~(-3)mm~2/s为界值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3.67%,91.18%.平行试验可获得99.04%的灵敏度和69.73%的特异度,系列试验可获得79.44%的灵敏度和97.92%的特异度.而通过logistic回归建立联合预测因子有较高的ROC AUC.当以联合预测因子=0.55为界值时,灵敏度、特异度可 达98.73%,95.59%;以AUC大小排序:联合预测因子>ADC>SIR,多重比较LSD-t检验显示各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鉴别转移瘤与急性单纯性骨折方面,DWI的ADC和双回波的SIR技术的联合可以获得优化的诊断效果.

  • 扩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金雁(综述);丁莹莹(审校)

    MR 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是目前唯一能够检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无创方法。DWI 通过测量施加扩散敏感梯度场前后组织信号强度的变化,检测人体组织中水分子扩散运动的状况,间接反映组织微观结构的变化[1]。它能检测出影响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有关病变,并以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来量化水分子扩散运动的变化程度。近年来,随着 MR 回波平面成像(echo planar imaging,EPI)、多通道线圈、并行采集等技术的出现,DWI 的应用范围由头部拓展到腹部和盆腔[1]。特别是 EPI 快速成像技术的引入,使得体部 DWI 应用于临床成为可能。现就近年来DWI 在宫颈癌诊断及临床应用中的价值综述如下。

  • 全病灶测量法在肝脓肿ADC map应用价值的初步探讨

    作者:刘晓东;周美红;唐桑;翟荣存;朱胜康

    目的 探讨全病灶测量法对肝脓肿表观扩散系数(ADC) map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肝脓肿病例13例,采用在扩散加权成像(DWI)的ADC图像上沿病灶边缘勾勒整个病灶的感兴趣区(ROI)的测量方法,同时以病灶中心部位、边缘部位放置圆形ROI的测量方法作为对照组,比较3种方法获取的ADC值之间的差异.结果 总病灶数为17个,其中右前叶6个,右后叶7个,尾状叶1个,右前叶与左内叶交界区1个,左内叶1个,左外叶1个.全病灶法和中心法、边缘法的ADC均值(×10-3 mm2/s)、95%置信区间分别为:1.27±0.33、1.23±0.84、1.29±0.44和(1.21,1.34)、(1.06,1.40)、(1.20,1.38),对均值采用Friedman检验,结果x2 =2.176,P=0.3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之间比较根据Bonferroni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0.017).全病灶法95%置信区间窄,精确度相对高,中心法95%置信区间宽,精确度相对低.结论 全病灶测量法可作为肝脓肿ADC map的分析方法.

  • 脑小血管病的 DTI及其与认知障碍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代利文;李惠;金朝林

    目的:利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脑白质隐匿性损害特点,及其与认知障碍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8例 CSVD 患者和23例条件匹配的志愿者,均行 MRI 常规 T1 WI、T2 WI、DTI 检查,每位受试对象均接受蒙特利埃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检测。扫描完成后,将图像传至后处理工作站,测量两侧额叶白质、胼胝体膝部和压部的各向异性分数(FA)和表观扩散系数(ADC)。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感兴趣区(ROI)FA 值、ADC 值的差异,分析病例组各 ROI FA 值、ADC 值与 MoCA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病例组两侧额叶白质 FA 值较对照组降低(左侧0.35±0.05、0.39±0.04,P =0.01;右侧0.35±0.07、0.40±0.03,P =0.00),ADC 值较对照组升高(左侧0.81±0.07、0.78±0.04,P =0.03;右侧0.83±0.08、0.78±0.05,P =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胼胝体膝部、压部 FA、ADC 值较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 >0.05);②病例组内,两侧额叶白质 FA 值与 MoCA 评分呈正相关(左侧 r=0.53,右侧 r =0.42,P <0.05),ADC 值与 MoCA 评分呈负相关(左侧 r =-0.48,右侧r=-0.45,P <0.05),胼胝体膝部、压部 FA 值、ADC 值与 MoCA 评分均无显著相关性(P >0.05)。结论CSVD 患者两侧额叶白质纤维存在隐匿性损伤,额叶白质 DTI 指标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认知损害的程度。

  • MR表观扩散系数值对子宫腺肌病介入治疗疗效预测的价值

    作者:王添平;金文韬;朱晓青;张国福;田晓梅;王士甲;韩志刚

    目的 探讨利用MR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预测子宫腺肌病介入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 对5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术前以及术后1月行MR检查,包括常规序列、扩散加权成像(DWI)以及增强扫描.对所有患者的病灶ADC值进行测量,比较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病灶ADC值的变化.同时根据术后MR病灶坏死范围,将患者分为完全应答组(≥90%)及不完全应答组(<90%),比较2组患者术前病灶ADC值的差异.结果 介入治疗后病灶ADC值较术前增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66,P<0.01).完全应答组患者37例(71.1%),平均ADC值为(1.051±0.104)×10-3 mm2/s,不完全应答组患者15例(28.9%),平均ADC值为(1.207±0.118)×10-3 mm2/s,2组ADC值有统计学差异(t=4.695,P<0.01).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取ADC值1.115×10-3 mm2/s为临界值,ADC低于临界值预示患者经介入治疗可能会得到完全应答(敏感度为80.4%,特异度为71.7%).结论 子宫腺肌病病灶的ADC值能作为预测子宫腺肌病介入治疗疗效的一个相对可靠的影像学指标.

  • 膀胱癌邻近肌层表观扩散系数值及其比值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价值

    作者:夏威利;张孝先;王立峰;许春苗;曲金荣;黎海亮;张首宁;张宏凯;陈学军

    目的 评估3.0T MRI DWI的ADC值及其比值术前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84例膀胱癌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包括DWI序列的3.0T MRI检查.以膀胱壁正常肌层作为参照,测量病灶相邻膀胱壁肌层ADC值及正常肌层的ADC值,计算二者的比值,绘制ROC曲线分析膀胱癌病灶相邻肌层的ADC值及其比值与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关系.结果 测量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病灶相邻肌层的ADC值为(1.36±0.15)×10-3 mm2/s,ADC比值约为0.69±0.11.绘制ROC曲线分析,当ADC值的阈值为1.52×10-3 mm2/s时,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分别为92.9%、85.2%;当ADC比值为0.74时,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分别为93.5%、89.8%.结论 膀胱癌病灶相邻肌层的ADC值及其比值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ADC值1.52×10-3 mm2/s及ADC比值0.74为阈值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此阈值可作为术前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指标,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表观扩散系数值测量对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和肌层浸润深度的评估价值

    作者:刘佳;王士甲;张国福;马凤华;田晓梅;王冬燕;张燕玉;谷守欣;邬敏婕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EC)表观扩散系数(ADC)测量对组织学分级和肌层浸润深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 1.5T常规 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b=0,1000 s/mm2)检查的 EC患者和术后病理证实具有正常子宫内膜的宫颈癌患者共108例.2名放射科医师对2组患者的子宫内膜进行 ADC 值测量.统计学分析采用 SPSS 19.0 和 Medcalc 软件进行.结果 EC组G1~G3 ADC值(×10-3mm2/s)分别为 0.851±0.131,0.752±0.099,0.681±0.089,组间平均 ADC值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G1 vs G2:P=0.005;G2 vs G3:P= 0.03;G1 vs G3:P< 0.000 1).当平均 ADC值 ≤ 0.742×10-3mm2/s时,对于 G3 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88.24%、76.19%和 85%,曲线下面积为0.851.结论 EC组织学分级之间平均 ADC 值有显著统计学差异.ADC值测量可能具有术前初步筛选 G3 的潜能.

760 条记录 34/38 页 « 12...30313233343536373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