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针结合经颅磁刺激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和电跳台的影响

    作者:彭力;黄晓琳;韩肖华;黄国付;徐江;黄浩;王宋鑫

    目的 研究电针结合经颅磁刺激(rTMS)对急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干细胞激活、增殖以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rTMS组和电针加rTMS组.复制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选取1日作为开始治疗的时间点,分别施以电针、rTMS和电针加rTMS方法 处理.大鼠在各相应时间点处死前12h内每4小时腹腔注射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1次,分别于治疗第7、14、28日进行BrdU免疫组化检测,观察鼠脑梗死面积以及鼠脑BrdU阳性细胞数,并在治疗前后对大鼠行电跳台评测.结果 电针组、rTMS组和电针加rTMS组梗死侧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SGZ)、室管膜下层(SVZ)周围BrdU在第7、14日表达较模型组增强(P<0.05),尤其以电针加rTMS组明显,第28日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针组、rTMS组和电针加rTMS组第7、14、28日电跳台实验评分均较模型组改善(P<0.05),尤以电针加rTMS组明显.结论 电针结合rTMS治疗能促进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 横向电场作用下外周神经兴奋特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于辉;刘雪良;郑崇勋;王毅

    传统的外周神经电缆方程只能描述纵向电场刺激下外周神经兴奋,实验发现在脉冲磁场诱导的横向电场作用下也可使神经兴奋,从而揭示出需要进一步对感应电场兴奋外周神经的机理进行研究.本文研究了横向电场作用下外周神经的兴奋特性,以在体的人体正中神经为例研究了横向电场作用下外周神经兴奋点的位置、刺激阈值、及刺激阈值与纤维半径的关系,以离体的蟾蜍坐骨神经为例研究了刺激阈值与作用时间的关系.实验结果验证了改进的电缆方程的有效性.实验研究成果有助于磁刺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

  • 一种抑制反向感应电场的磁刺激线圈设计方法探讨

    作者:刘志朋;殷涛;关晓光

    在无创性脑神经磁刺激技术中,多采用8字形磁刺激线圈,在线圈周围一定距离的空间中,对应8字线圈中心出现感应电场大值,对应两外边缘处出现反向感应电场峰值,后者容易在刺激目标处产生副刺激.分析了8字形磁刺激线圈感应电场的分布,针对其反方向感应电场幅值较大、容易引起副刺激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磁刺激线圈设计方法,以抑制感应电场副峰,并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和验证.

  • 磁刺激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作者:吴小鹰;郑小林

    磁刺激技术由于具有有效性和无创性,近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磁刺激主要应用于中枢运动通路传导测量和运动皮质兴奋性评价;检测外周神经传导速度,监测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研究大脑皮层神经分布,为人类实现对某些脑生理活动的人为调控,探索脑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手段.本文就磁刺激的物理原理和作用机理,以及磁刺激在生物医学检测及治疗方面作了综述.

  • 磁刺激技术及其进展

    作者:乔清理;王秀宏;王明时;田心

    磁刺激是一种无创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我们首先简述磁刺激的基本原理,重点综述了磁刺激机制、磁刺激仪、磁刺激应用研究三个方面的进展,然后分析了磁刺激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 磁刺激对神经系统疾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研究进展

    作者:侯蓓蓓

    磁刺激(magnetic stimulation,MS)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非侵入性地刺激大脑皮层,从而改变刺激部位及与刺激部位存在解剖连接部位的脑组织兴奋性的生物学技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神经营养素家族之一,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以往研究证实MS可通过磁场的变化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生物电效应,进而影响神经细胞的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本文主要综述了MS的作用机理及其对BDNF表达影响的研究,以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膈神经传导功能的研究

    作者:侯宇虹;陈荣昌;罗远明;李寅环;郑则广;钟南山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膈神经传导及膈肌联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变化.方法对7例轻度、9例中度和23例重度OSAHS患者,以及23例正常人使用表面电极,通过单侧磁刺激膈神经,测定膈神经传导时间(PNCT)及CMAP的幅值,其中18例受试者使用食道电极记录上述指标.结果①经食道电极测定的PNCT:左侧为(7.79±0.89)ms,右侧为(7.41±0.79)ms;表面电极测定的PNCT:左侧为(7.66±1.20)ms,右侧为(7.19±1.02)ms,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378,P=0.708;t=0.735,P=0.467).②轻度OSAHS患者双侧PNCT及CMA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中度及重度OSAHS患者双侧PNCT较正常对照组及轻度OSAHS组显著延长(P均<0.001);重度OSAHS患者双侧CMAP幅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1),其右侧CMAP明显低于轻度OSAHS组(P<0.01),而中度OSAHS组双侧CMAP无显著变化;重度OSAHS患者双侧PNCT较中度OSAHS患者显著延长(P均<0.05),而双侧CMAP无明显变化(P均>0.05).③所有受试者双侧PNCT和CMAP与微觉醒指数、呼吸紊乱长时间、平均SaO2、低SaO2、低氧指数、SaO2<90%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及AHI均有显著相关性.结论①经表面电极进行单侧磁刺激膈神经代替食道电极和电刺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②OSAHS患者膈神经传导的潜伏期延长,和/或膈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减弱,且随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有不同的变化.

  • 两种测量膈神经传导时间和动作电位幅度方法的比较

    作者:郑则广;陈荣昌;张秀燕;李寅环;黎毅敏;郑劲平;钟南山

    目的探讨颈部磁波刺激法(MS)与膈神经电刺激法(ES)测定膈神经传导时间(PNCT)和诱发动作电位(AP)的差异.方法在13例肺功能正常者和7例COPD患者中,MS法和ES法测定PNCT和AP的幅度.结果①ES法测得肺功能正常组的左、右侧PNCT分别为(7.02±0.86)和(8.13±0.91)ms,MS法测得的左、右侧PNCT分别为(5.12±0.83)和(5.63±1.48)ms,均明显短于ES的PNCT(双侧P<0.001).②ES法测得COPD组的左、右侧PNCT分别为(7.19±0.72)和(8.08±0.84)ms,MS法测得的左、右侧PNCT分别为(5.21±1.07)和(5.51±0.31)ms,亦显著短于ES的PNCT(双侧P<0.01).③在正常肺功能组和COPD组中,两种不同方法诱发的左、右侧膈肌表面电极AP幅度均呈明显相关,且除由ES诱发的右侧膈肌表面电极AP幅度比MS诱发的稍大(P<0.05)外,其他由两种不同方法诱发的左、右侧膈肌表面电极AP幅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S法可代替ES法用于测定PNCT和AP的幅度,但准确了解PNCT时,需应用ES法.

  • 重复经颅磁刺激安全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晓明;龙存国;吴碧华;张国元;李秋茹;赵小琼;郑霞清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的安全性.方法对接受不同刺激频率和刺激量组经颅磁刺激大鼠的行为、组织病理形态、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进行观察.结果低频刺激组(5Hz)和高频刺激组(20Hz)在刺激过程中均未出现异常活动,无肢体强直、阵挛等,脑组织形态学包括大体观察、普通光镜改变不明显,其血清MBP和NSE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一定强度和频率内经颅磁刺激是比较安全的.

  • rTMS联合尤瑞克林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和语言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锋;刘敏利;郝德海

    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尤瑞克林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和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298例,根据患者入院单双号分为两组,对照组148例(单号),在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联合组150例(双号),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rTMS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有效率、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以及运动诱发电位(MEP)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值.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上下肢功能的Fugl-Meyer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各项语言功能评分均提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EP潜伏期和CMCT显著降低,MEP波幅显著升高,且联合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rTMS联合尤瑞克林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和语言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 高频rTMS联合NMES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

    作者:宋昌鹏;李广路;张静

    目的 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1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NMES治疗)与观察组(41例,高频rTMS联合NMES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吞咽功能、吞咽障碍程度、经口摄食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吞咽功能评分降低,吞咽障碍评分和经口摄食功能分级升高,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频rTMS联合NMES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减轻吞咽障碍,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MEP、NCV、FW在突眼性甲状腺肿中的应用

    作者:黄沚荷;罗映晖;林少达;郭美云

    目的:了解突眼性甲状腺肿患者感觉传入神经以及运动传出通路(包括运动中枢、脊髓、神经根和远、近端周围神经)的功能状态.方法:对44例突眼性甲状腺肿患者采用表面电极法常规顺向检测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共88条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运动末端潜伏期(DL)及波幅,F波(FW)潜伏期及出现率.并在88条尺神经和腓总神经从中枢至外周传出通路不同部位予以磁刺激,分别在小指展肌和胫前肌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分别测定各段潜伏期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结果:88条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中有16条(18%)SCV减慢或波幅降低,12条(14%)ML延长或波幅降低.4条FW潜伏期延长,4条FW出现率降低.88条尺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中有34条(39%)波幅降低,各节段潜伏期和CMCT均未见异常.结论:NCV、FW、MEP联合检测对判断突眼性甲状腺肿是否合并神经病变具有较重要作用.

  • MEP在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英;邹艺;胥勋成;高国勋

    目的:探讨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GBS患者进行磁刺激MEP检测,分别刺激皮层、CV 6-7、T 12、L 4-5、Erb点、肘部及?N窝以测定中枢及周围神经传导时间,并以20例健康正常人作对照.结果:GBS患者中枢及周围神经传导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MEP异常率为85%.结论:GBS患者磁刺激MEP检测时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传导时间延长,MEP阳性率高.MEP对GBS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 正常人重复经颅磁刺激后脑血流速度的变化

    作者:王晓明;谢建平;黄慧;赵晓琼;胡建秀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正常人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对12位健康受试者左额叶进行高频rTMS,并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观察其脑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正常人rT-MS后,除左右大脑后动脉及椎动脉外,平均血流速度(Vm)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以左侧大脑前动脉及左侧大脑中动脉Vm的增加尤为明显(P<0.05);刺激过程中无明显不适.结论:rTMS能增加脑血流速度,且在一定的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范围内,具有安全性.

  • 磁刺激对脊髓前角细胞兴奋性的影响

    作者:吴原;岩永書朋;矢野直次

    目的:观察中枢神经系统磁刺激对脊髓前角细胞兴奋性的影响.方法:在枕骨粗隆处用8字形磁刺激头进行磁刺激,在右腕关节处尺神经上进行电刺激,在右手第一背侧骨间肌记录肌肉活动电位.分别记录磁刺激前、磁刺激后间隔30、50、100、300ms时电刺激的F波.每个实验条件下记录10个F波.观察F波的小潜伏期,F波的波幅与M波波幅之比,F波的平均持续时间及F波出现频率,并与实验前进行比较.结果:磁刺激后F波的波幅增高,平均持续时间延长和出现频率明显增大,而F波的短潜伏期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在枕骨粗隆处施行的磁刺激可以明显增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

  • 经颅磁刺激安全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晓明;龙存国;吴碧华;张国元;李秋茹;赵小琼;郑霞清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的安全性.方法:选用36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频刺激组和高频刺激组,对低频组和高频组分别给予不同频率和强度的经颅磁刺激,然后对各组大鼠的行为、组织病理形态学、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进行观察.结果:低频刺激组(5Hz)和高频刺激组(20Hz)在刺激过程中均未出现异常活动,无肢体强直、阵挛等,脑组织形态学包括大体观察、普通光镜及电镜改变不明显,其血清MBP和NSE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强度和频率内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方法.

  • 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凤;李坪;钱传云;王锦;吴海鹰

    脊髓损伤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造成患者肢体运动、感觉、反射等功能缺失,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严重的打击及负担.电刺激是临床上治疗脊髓损伤实现脊髓再生重建的有效办法,但其面临有痛、有创、穿透力低等诸多的缺点,目前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磁刺激利用神经生理学技术,在临床上能改善脊髓损伤功能,且以诸多特点优于电刺激,更易被患者接受,临床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进而引起医学界极大的研究兴趣及关注.

  • 磁刺激治疗尿失禁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作者:林斌;朱景振;李龙坤

    目的 基于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磁刺激治疗尿失禁的效果.方法 通过电子检索PubMed、Embase、Cochrone数据库,根据纳入标准对文章进行筛选并对文章的偏倚风险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有8项研究纳入到我们的Meta分析中(磁刺激治疗组293例,对照组233例).相比于对照组,磁刺激治疗组可以明显减少尿垫的重量(SMD=-0.52;95%CI:-1.01~-0.03;P=0.04)和排尿的次数(MD=-0.32;95%CI:-0.52~-0.11;P=0.002),并明显增加膀胱容量(SMD=0.59;95% CI:0.31~0.87;P=0.000 1)和膀胱的大容量(SMD=0.87;95%CI:0.09~1.66;P=0.003).结论 磁刺激是一种有效的非创伤性的治疗尿失禁的方法.

  • 磁刺激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临床观察

    作者:孙红国

    面神经麻痹是面神经的非化脓性炎症,引起面神经瘫痪.常规治疗方法是应用药物、针灸及理疗等治疗,疗程长,针灸治疗患者十分痛苦,部分患者难以合作.笔者应用磁刺激器(Medtronic牌经颅磁刺激器,运动诱发电位检查时所用)刺激面神经治疗面神经麻痹,对4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疗效确切,同时设对照组2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皮层磁刺激静息期及运动阈值在脑梗死中的应用

    作者:张丽萍

    脑梗死后,中枢神经系统会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神经电生理检查可科学客观地反映脑梗死时大脑皮层功能障碍的状态,包括感觉、运动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及大脑皮层兴奋性。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体现了中枢感觉传导通路的功能,并在预测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运动诱发电位(MEP)主要反映锥体束的功能状态,分析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缺损情况,是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预测指标。运动皮层阈值及皮层静息期的检查可反映脑梗死患者患侧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对患者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143 条记录 7/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