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分析

    作者:黄国鑫;孙黎明;徐坚民;朱进;张景中

    目的:分析总结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以对其进行正确诊断。方法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影像特征。结果23例中枢神经细胞瘤多位于侧脑室前部、孟氏孔区,向侧脑室两侧不对称性生长,可见分叶,边界清晰。CT多呈等或稍高密度阴影,其中可见囊变及钙化。MRI表现为肿瘤瘤体信号不均匀, T1WI呈等、稍低或稍高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肿块可见囊变,钙化或出血,有14例可见肿瘤内的多发性囊肿与侧脑室壁相连。CT和MRI增强扫描见病灶实性部分大多为轻中度强化,囊变和钙化区无强化。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具备一定的特征性,CNC的MR重要征象之一为肿瘤的实性部分和侧脑室壁之间有多发性囊肿相连。

  • 颅内软骨瘤的CT与MRI诊断

    作者:江海燕;张世科;成官迅

    目的 分析颅内软骨瘤的CT、MRI表现特点.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颅内软骨瘤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行颅脑CT平扫,1例同时行颅脑CT增强扫描,4例均行颅脑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4例颅内软骨瘤中,位于颅底3例(前颅窝底1例,蝶鞍1例,左侧中颅窝底1例),大脑镰区1例.CT平扫示3例肿瘤均边缘清楚,内均见明显钙化灶,其中2例肿瘤的未钙化部分呈不均匀的稍高密度,1例呈“石榴籽”样低密度;CT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强化;MRI平扫肿瘤均表现为混杂信号,其中钙化部分呈长T1短T2信号,未钙化部分呈不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其中1例肿瘤呈“石榴籽”样明显长T1长T2信号;MRI增强扫描肿瘤均呈不均匀强化.结论 颅内软骨瘤好发于颅底、大脑镰区,密度/信号欠均匀,内可见到明显的钙化,周围无脑水肿,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大多数情况下CT、MRI诊断较困难,病理仍是主要的确诊手段.

  • 颅内软骨瘤的CT与MRI诊断

    作者:江海燕;张世科;成官迅

    目的 分析颅内软骨瘤的CT、MRI表现特点.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颅内软骨瘤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行颅脑CT平扫,1例同时行颅脑CT增强扫描,4例均行颅脑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4例颅内软骨瘤中,位于颅底3例(前颅窝底1例,蝶鞍1例,左侧中颅窝底1例),大脑镰区1例.CT平扫示3例肿瘤均边缘清楚,内均见明显钙化灶,其中2例肿瘤的未钙化部分呈不均匀的稍高密度,1例呈“石榴籽”样低密度;CT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强化;MRI平扫肿瘤均表现为混杂信号,其中钙化部分呈长T1短T2信号,未钙化部分呈不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其中1例肿瘤呈“石榴籽”样明显长T1长T2信号;MRI增强扫描肿瘤均呈不均匀强化.结论 颅内软骨瘤好发于颅底、大脑镰区,密度/信号欠均匀,内可见到明显的钙化,周围无脑水肿,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大多数情况下CT、MRI诊断较困难,病理仍是主要的确诊手段.

  • 评估MSCT双期增强扫描对中下段胆管癌诊断的价值

    作者:任军;殷信道;张卫东

    目的 评估MSCT双期增强扫描对中下段胆管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管中下段癌的CT增强表现.多层CT采用薄层双期(动脉和门脉)增强扫描,双期扫描均采用层厚和间隔均为3-5mm的薄层采集,10例行多平面重建观察.结果 动脉和门脉期增强扫描,13例显示胆管管壁增厚,2例显示胆管腔内结节影,动脉期轻中度强化,门脉期中度以上强化.所有病例均可见梗阻段以上胆管扩张、肝内胆管扩张,胆囊增大.MPR图像有助于显示病灶全貌.结论 MSCT双期增强扫描及MPR图像对中下段胆管癌定性诊断具有很高价值.

  • 肠系膜上动脉夹角测量对"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探讨

    作者:杨泽宏;陈建宇;王东烨;张谮

    目的 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研究"胡桃夹"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以及左肾净咏受压情况,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胡桃夹"综合征方面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使用64排多层螺旋CT,回顾性观察134例正常检查者及4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的大小,左.肾静脉水平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距离,左肾静脉窄内径及左肾门左肾静脉宽内径,以明确正常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的大小对左肾静脉形态的影响,并计算出正常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的参考范围.结果 134例正常人中,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为49.8°±26.2°,"胡桃夹"综合征患者为25.3°±8.0°;正常人左肾静脉水平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距离为(1.26±0.72)Cm,"胡桃夹"综合征患者为(0.58±0.21)cm,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的大小影响左肾静脉的形态,漏斗型左肾静脉(左肾门区左肾静脉宽内径与左肾静脉窄,内径的比值>3)的出现率在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35.时为30.6%(15/49),>35°时为4.7%(4/85),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64排多层螺旋cr清楚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以及左肾静脉受压情况.

  • 肾移植术后输尿管并发症17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军;李香铁;杨先振

    目的 总结肾移植术后输尿管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诊治的17例肾移植术后输尿管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少尿和局部肿胀不适等症状,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酐(Scr)升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示移植肾积水、移植肾输尿管扩张,经磁共振水成像或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尿路成像明确诊断.其中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15例,输尿管坏死2例.治疗经过:14例行开放性手术,包括行移植肾输尿管膀胱重新吻合术12例,移植肾输尿管-自体输尿管吻合1例,移植肾输尿管游离、重新放置输尿管支架管1例.3例行非开放性手术治疗,包括输尿管皮肤造瘘1例、腔内球囊导管扩张术1例、软膀胱镜下逆行输尿管支架管插管治疗1例.疗效:14例开放手术治疗患者与1例输尿管皮肤造瘘患者的移植肾肾盂与膀胱的连接部恢复通畅,移植肾功能均明显改善.另2例非开放手术治疗患者,包括1例腔内球囊导管扩张术及1例行软膀胱镜下逆行输尿管支架管插管术患者术后复发,行开放手术治疗.结论 彩超及磁共振成像水成像或CT尿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是确诊移植肾输尿管并发症的主要方法.肾移植术后输尿管并发症应以预防为主,确诊后视具体情况行开放性手术或非开放性手术治疗,开放手术治疗的疗效较佳.

  •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测定供肝体积在活体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东亮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佳方法,由于尸体肝脏的获取越来越困难,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越来越受到移植界医师的重视.受体与移植物应恰当匹配,这要求施术者必须准确评估供肝体积.同时为了保证供体的安全,正确判断供体残留肝脏体积也极为重要.

  •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及临床意义

    作者:熊坤林;龚水根;张伟国

    目的 探讨排粪造影、CT和磁共振成像(MRI)在耻骨直肠肌综合征(PRS)的诊断价值及局限性.方法 收集83例PR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排粪造影、盆底静息和大用力排便时的CT、MRI扫描结果,分别测量肛直角(ARA)及其压迹长度、深度和耻骨直肠肌的厚度;并与56位正常人的排粪造影、CT和MRI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正常人ARA力排相较静息相明显增大.83例PRS患者中62例ARA力排相较静息相明显减小,且均伴有耻骨直肠肌(PRM)压迹,PRM压迹长度为(3.52±0.65)cm,深度为(1.68±0.49)cm;另外21例患者的静息、力排时ARA均无变化,钡剂不排或少排且均出现"搁架征".CT、MRI断面图像上,PRS患者PRM较正常人厚度明显增加(P<0.01);且还能清晰显示出盆底肌群、筋膜及其周围间隙.结论 排粪造影显示的PRM功能性异常是诊断PRS较可靠的方法.CT、MRI能直接清楚地显示PRM位置、形态大小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将三者有机结合对早期、全面诊断PRS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CT在Pilon骨折术前评估中的意义

    作者:汪滋民;王秋根;王谦;纪方;张秋林;王家林;许硕贵;蔡晓冰;唐昊

    目的探讨CT对胫骨远端Pilon骨折术前评估的意义.方法总结了2000年1月~2005年6月具有完整X线片及CT随访资料的Pilon骨折52例,术前评估结合X线片和关节面CT平扫对骨折进行分型,并描绘骨折线的走行,测量骨折角,分析关节骨块的解剖特点.根据软组织条件、骨折类型、骨折线走行、骨折角、关节骨块位置设计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石膏固定5例,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固定加石膏外固定5例,微创钢板接骨术(MIPPO)技术钢板固定治疗17例,外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16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9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7.2个月.CT改变了9例Rüedi-Allg(o)wer分型,21例发现了新的骨折块.CT平扫中主要骨折线呈冠状面走行的占61.5%,呈矢状面走行的占34.6%,对这两类骨折采用了不同的入路和内固定方式.用Mazur方法评估术后功能:优30例,良13例,可8例,差1例,总优良率82.7%,Ⅲ型的优良率为57.1%,CT显示有冲床死骨的优良率仅为44.4%.结论结合CT对Pilon骨折分型更准确;Ⅲ型骨折只要软组织条件允许,应切开复位关节面骨折;依据主要骨折线的走行和骨块的位置选择切口和内固定方式;对冲床死骨需直视下复位,但此类病例预后较差.

  • 副鼻窦真菌感染的影像分析

    作者:莫蕾;王海林

    目的探讨副鼻窦真菌感染的X线征象与临床、病理联系,以及影像学检查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5例手术病理证实为副鼻窦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影像分析.结果副鼻窦真菌感染的CT表现主要为窦腔内软组织密度影,内见钙化灶较具诊断意义,常见窦壁骨质增生,侵袭性病变可出现骨质破坏,可向面深部、颅内扩展.结论普通X线检查对副鼻窦真菌感染的诊断特异性不高,CT可显示病变的微细结构,对本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有明显优势.

  • 合并性肾损伤的诊断与治疗(附57例报告)

    作者:黄海波

    目的:探讨合并性肾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57例合并性肾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并性肾损伤的肾手术率、切肾率、死亡率分别为35.1%,21.1%,17.5%;而同期单纯性肾损伤分别为13.2%,6.6%,0.P<0.01.结论:合并性肾损伤的肾手术率、切肾率、死亡率远高于单纯性肾损伤.CT为合并性肾损伤首选检查方法,盲目行肾脏探查增加切肾率.

  • 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对甲状腺CT图像质量及甲状腺辐射量的影响

    作者:徐列印;周程;邢腾龙;邱维加;何敏丽;陈德勤

    目的 探讨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对甲状腺CT图像质量及甲状腺辐射量的影响.方法 将4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行常规扫描,B组应用ATCM扫描.对比两组客观图像质量(噪声值和信噪比)、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及CT剂量指数.结果 两组平扫及增强扫描时胸锁乳突肌、甲状腺结节病灶、正常甲状腺实质的噪声值及胸锁乳突肌信噪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4分15例,3分5例,B组分别为12例、8例,两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T剂量指数为(28.29±0.44)mGy,高于B组的(24.61±0.91)mGy(P<0.005).结论 采用ATCM对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扫描,图像质量好,并且能有效降低甲状腺辐射剂量.

  • 脑梗死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特点

    作者:陈锦琼;漆化华;刘金生;陈健民;刘宏文;赖坚强;刘国胜;严济春;黄慧;古贱秀;赵志和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患者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特点.方法:对214例CI患者采用MSCT血管成像检查,观察其颈内动脉及分支血管、椎基底动脉及分支血管,分析动脉的形态、狭窄程度及斑块特点.结果:本组颈内动脉系统闭塞或狭窄以颈内动脉起始部为主,其发生率为74.3%;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或狭窄以椎动脉起始部及锁骨下动脉为主,其发生率为37.9%;颈内动脉系统闭塞或狭窄的发生率高于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或狭窄.结论:MSCT血管成像技术是颅内外血管性病变的无创检查方法,可作为CI患者血管狭窄分析及动脉斑块分析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 肝癌碘油沉积良好患者的影像随访

    作者:刘嵘;王建华;周康荣;颜志平

    我们以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为标准,回顾性分析26例碘油沉积良好肝癌患者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原发灶肿瘤残留和肝内新病灶显示情况,比较CT和MRI对肝动脉化疗栓塞(肝TACE)的随访价值.

  • 肝癌经肝动脉碘油化疗药物栓塞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后的CT评价及临床意义

    作者:赵建农;王智彪;郭大静;余聪;谢微波;李果珍

    目的探讨肝癌经肝动脉碘油化疗药物栓塞(transcatheter oily chemoembolization,TOCE)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前、后的CT表现特点。方法 50例肝癌患者分别于TOCE联合HIFU治疗前、后行CT检查,测量病灶体积的大小,观察碘油潴留分布特点以及肿瘤密度、形态及边缘改变。结果治疗后38例(38/50,76%)病灶体积缩小,单纯TOCE治疗与联合治疗后病灶体积缩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体积缩小率与碘油潴留量有关,与病灶大小无关。联合治疗后30例(30/50,60%)病灶密度降低,强化程度减弱。16例病灶边缘变得更清晰规则。结论 TOCE联合HIFU治疗肝癌能使肿瘤体积明显缩小,CT在判断疗效及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小肝癌多排螺旋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多期扫描价值的探讨

    作者:赵虹;周康荣;严福华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与检出. 方法 75例小肝癌患者,采用Marconi MX8000 CT扫描机,动脉早期的延迟时间为21s,动脉晚期延迟时间为34s,门静脉期为80s,每次全肝扫描的时间为6s. 结果 71个病灶在动脉早期与动脉晚期及动脉早期与门静脉期肝癌与肝脏密度值差值有显著性(F=3.327,P<0.05).91个病灶检出率动脉早期低于动脉晚期,分别为45.1%和83.5%,双动脉期对小肝癌的检出率为92.3%.动脉晚期加门静脉期检出率为94.5%,双动脉期加门静脉期检出率97.8%,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多排螺旋CT肝脏快速、薄层、多期扫描,使富血供的肝癌得以检出的机会增加.

  • MSCT对肾癌诊断与分期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世阳

    多层螺旋CT(mutlislice CT,MSCT)扫描具有空间及密度分辨率高的特点,显示病变大小范围、组织密度、与周围器官关系及淋巴结情况,尤其对病变内脂肪、钙化及水成分有特异性,对肾肿块显示率近100.0%.对肾癌诊断的准确率大于95.0%[1].MSCT扫描速度快,能够进行肾脏的动态扫描.能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和边缘,对肿瘤的肾周、肾静脉、下腔静脉及邻近器官的侵犯亦能较好显示,是肾癌术前分期的主要方法[2].

  • 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影的研究进展

    作者:蒋玲玉(综述);秦志强(审校)

    随着社会进步、多层螺旋 CT 临床应用,肺部结节检出率明显上升。临床中多数肺部恶性结节发现时已有转移,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肺癌5年生存率仅16%[1]。而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影(focal ground glass opacity ,fGGO)是肺结节表现之一。如何准确鉴别 fGGO 良恶性,避免良性不必要手术及争取恶性早期治疗,仍是 fGGO 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 肾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分析

    作者:秦立军

    目的 探讨肾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报告肾损伤65例,其中闭合性损伤42例(64.6%),开放性损伤5例(7.7%);合并伤18例(27.7%).B超检查45例,CT检查12例,IVU检查8例.非手术治疗53例(81.5%),手术治疗12例(18.5%).结果 B超阳性率86.6%,CT阳性率100%,IVU阳性率69.2%;非手术治愈53例,手术治愈10例.结论 B超检查便捷,可初步判断肾脏伤情.CT检查准确快速,增强后可观察双肾功能状况,对治疗有重要帮助.其治疗主要取决于肾脏伤情,保守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方法.

  • 孤立性蝶窦炎12例报告

    作者:王轶;罗秀;曾英;周天明

    目的提高对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在鼻内窥镜下行蝶窦切开术12例,同时摘除蝶窦后鼻孔息肉2例.结果 11例随访0.5-3年无复发,1例术后1年窦口封闭再次手术.结论除头痛外,本病早期无特殊表现.CT检查对早期诊断本病有较大价值,对手术有指导意义.鼻内窥镜手术对治疗本病有明显的优越性.

131 条记录 6/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