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马蹄肾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彭杰;彭毅;王成林

    目的 探讨门脉海绵样变(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 vein,CTPV)的影像表现和预后.方法 分析临床诊断CTPV一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本例CTPV并发马蹄肾、胆总管结石、巨大附件囊肿,术前B超、CT、MR均未诊断出CTPV,术后复查MRA及CTA发现CTPV.结论 CTPV易漏诊,但B超、CT、MR等仍是门脉海绵样变的有效诊断方法.

  • 门静脉海绵样变的CT诊断

    作者:赵修义;张雪林

    目的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病人的CT表现和特征,探讨CT诊断该病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10例门静脉海绵样变病人均做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其CT表现,其中6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4例经手术证实.结果主要CT表现为门静脉走行区结构紊乱,正常结构消失;在门静脉走行区出现血管样结构或迂曲、扩张窦隙样血管结构,在门静脉期明显强化;在动脉期可见周围肝实质短暂灌注异常,表现为带状高密度影,而在静脉期迅速消失.结论 CT是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有效方法,可为临床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提供必要的依据.对CT表现不典型病例,结合DSA或超声检查(US)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意义

    作者:罗美文;朱兰惠;陈玲

    目的 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的声图像特征,评价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对CTPR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52例经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经螺旋CT、MRI、DSA或手术病理证实为CTPR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达100%.CTPV的二维超声特征表现:门静脉主干或其肝内分支正常结构消失,Glisson系统显示不清,代之以蜂窝状、网格状或多条弯曲管状无回声暗区,呈现海绵样结构,部分病例门静脉内可见中等回声的实性占位(血栓或癌栓).彩色普勒超声:在门静脉周围或其分支可见红蓝相间的彩色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蜂窝状门脉处可探及门脉样连续性低速血流频谱,方向可正向亦可反向.结论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简便、快速、经济、安全、无放射性、无创及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是诊断CTP的首选检查方法.

  • 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作者:郭思恩;覃晓蒙;元彪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 vein,CTPV)是一种非肝病性门静脉高压症,各种引起门静脉阻塞的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它的发生,多见于幼儿和儿童,而成人少见,以往临床上容易忽略.近年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本病的成人病例报道日益增多,现将我们收治的成人患者7例报道如下.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价值

    作者:易珊林;王琼;曹庆艳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是由于肝内或肝外的原因,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阻塞,导致门静脉压力增高,造成门静脉周围侧支循环代偿性建立,引起形似海绵的一种病变.

  •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15例临床分析

    作者:唐军梅;崇雨田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是由于肝内或肝外的原因,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阻塞,导致门静脉压力增高,造成门静脉周围侧支循环代偿性建立,引起形似海绵的一种病变.

  •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21例外科治疗

    作者:马龙;肖华;刘文;魏刚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经手术治疗的21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均有上消化道出血病史,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8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5例;胃冠状静脉结扎术1例;近端脾-肾分流术1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胃底部分切除术1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食管下段横断术1例;单纯脾切除术1例;1例门脉高压性胆病行胆囊空肠吻合术;1例合并肝门部胆管癌,行肝Ⅳ段切除+胆总管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合并肝细胞肝癌并肝总管癌栓,行肝总管切开取癌栓+T管引流+肿瘤微波固化。术后3例失访,其余18例随访5~138个月,平均(43.2±28.8)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23个月、49个月再次出现上消化道出血,1例行内镜下套扎止血,1例行保守治疗好转,术后96个月死于乳腺癌,2例合并恶性肿瘤者分别在术后5个月、8个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14例患者术后无不良情况发生。结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可有效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并延长再次出血时间。

  • 布加综合征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性一例

    作者:吴月双;许贤照;吴爱强

    肝脏是人体一个特殊的器官,具有双重的血液供应,入肝血液的3/4由门静脉供给,肝静脉则是出肝血管.布加综合征(BCS)和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是两种重要的肝血管病变,由于血管的阻塞分别会有各种不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是临床上无症状的成年人BCS同时合并CTPV的很少,笔者查阅国内相关文献未见有记录,现将体检工作中发现的1例报道如下:1 病例简介患者男,46 岁,2015 年4 月27 日到我院行健康体检,平日无不适.

  • 原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误诊2例

    作者:靳奕;罗红;李传红

    例1,男性,25岁,自7年前因劳累后出现呕血、黑便、腹胀.随后4年间因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在外院就诊,以"肝硬化失代偿期,上消化道出血"多次住院,治疗效果不佳,期间在该院数次行B超检查,诊断为"肝硬化,腹水".

  • 超声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

    作者:陶杰;王先银;廖明松;赖小今;邓旦;李娅;常明

    目的 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超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声像图表现及其相关的脏器检查结果.结果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声像图特点是病变部位门静脉内径变细、闭塞或栓塞,其周围可见"蜂窝状"的管道回声,多普勒检查示"蜂窝状"管道内为门静脉频谱;继发改变有脾大、胃冠状静脉扩张.结论 超声能较准确提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清晰动态地观察门静脉主干及其属支形态上的变化,并能了解有关继发改变,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 先天性凝血因子Ⅻ缺乏伴门静脉海绵样变性1例

    作者:曹海霞;朱婵艳;张敏红;汪保灿;陈梅梅;徐雷鸣;范建高

    一、病例资料患者女性,3岁.因"3d内呕血约2000 ml"于2012年9月12日入院,患儿3d前突发呕鲜红色血液,共10余次,量较大,共约2000 ml,有乏力,当时未解大便,无晕厥、胸闷、心悸,当地医院查血红蛋白67 g/L,予以对症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转我院.既往无黑便、呕血及皮肤、黏膜出血倾向.患儿足月顺产,出生时体质量3 100 g.出生后无青紫,APGAR评分10分.生后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生长发育同正常同龄小儿.无手术、外伤史.父母非近亲结婚,无相关遗传代谢性疾病家族史.患儿有一哥哥,21岁,身体健康.

  •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李康;吕富荣;马千红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CTPV)是因门静脉主干和(或)其分支狭窄或阻塞,致门静脉压力增高,引起门静脉旁、肝内及胆囊窝周围建立广泛侧支循环,以及阻塞门静脉再管化所致的疾病.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樊文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CTPV)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和分析36例CTPV患者的门静脉系统及周围相关脏器二维超声与血流状况.结果 CTPV患者的超声具有特征性表现,与血管造影或MRI或手术相符合,诊断准确可靠,继发改变为门静脉高压综合征.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客观反映CTPV的部位、性质及血流特点,时CTPV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本病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并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1例

    作者:巫贵成

    患者,男,72岁,因"腹胀7年,加重1月"入院.50余年前体检时发现脾大,未予在意.7年前始感腹胀,在院外曾疑为"肝硬化、肝癌"(具体不详).无肝病家族史.入院查体:无肝掌、蜘蛛痣及瘀点、瘀癍.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未见异常.左上腹饱满,肝肋下未扪及,脾肋下15 cm,质硬,移动性浊音(-),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08g/L,血小板317×109/L,肝肾功能正常,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标志阴性,甲胎蛋白阴性.胃镜:食管及胃底静脉轻度曲张.腹部CT:肝无异常,门静脉系统增粗,脾大.彩色多普勒:肝回声增强,门静脉呈蜂窝状,直径1.7 cm,双向血流,脾脏增大,脾静脉呈蜂窝状,直径0.9 cm,血流呈双向.临床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伴门静脉高压症、巨脾症.对症处理症状缓解出院.

  •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1例

    作者:陈四华;曾桂;蒋霖

    门静脉疾病以门静脉高压为常见,而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CTPV)少见.CTPV是因门静脉主干和(或)其分支狭窄或阻塞,致门静脉压力增高,引起门静脉旁、肝内及胆囊窝周围建立广泛侧支循环,以及阻塞门静脉再管化所致的疾病.

  •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大鼠模型制作方法的探讨及体会

    作者:王建尧;刘磊;王斌;陈芳;毛建雄;姚君;曹娟

    目的 通过门静脉部分缩窄法建立大鼠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动物模型,探索适宜的制模条件并为下一步研究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提供可靠、稳定的模型动物.方法 采用Sprague-Dawley(SD)大鼠80只,根据使用的不同直径的钝头针均分为4组: 假手术组、19G组、21G组和23G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3组分别用19G、21G和23G直径的钝头针行大鼠门静脉部分缩窄术以建立CTPV动物模型.术后6周,同时采用门静脉测压、门静脉造影、门静脉及其周围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门静脉高压及海绵样变形成情况.结果 假手术组无大鼠死亡, 19G组、21G组和23G组在制模术后48 h内死亡的大鼠分别为2、4和16只.假手术组和19G组大鼠制模术后6周未形成门静脉高压;门静脉造影显示门静脉通畅,无曲张与扩张;病理学检查显示门静脉管腔无增大、内皮细胞光滑、中膜平滑肌层无增厚、外膜完整.21G组和23G组制模术后6周门静脉压力均升高,CTPV形成;门静脉造影显示门静脉周围侧支循环形成;病理检查显示多个管腔大小不一、外形不规则血管腔,管腔之间为较狭窄的纤维性间隔,其内可见脂肪细胞、散在的淋巴细胞及肥大细胞,门静脉管腔增大、血管内膜受损、内皮细胞脱落、中膜平滑肌增厚和血栓形成.结论 门静脉部分缩窄法可以复制出类似CTPV 的大鼠模型.21G钝头针更适宜CTPV大鼠模型的制作,该模型动物死亡率低,且成模率较高,比较稳定.

  •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侧支血管的显示

    作者:印隆林;宋彬;陈卫霞;徐隽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所致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 CTPV)侧支血管的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显示技术.方法 18例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所致CTPV患者,注入造影剂后行门脉期增强扫描,采用薄层图像重建后再行二维和三维血管成像,包括大强度投影法(MIP)、表面遮盖法(SSD)及容积再现技术(VRT).结果 MIP法血管成像能准确显示门静脉癌栓和CTPV侧支血管的情况,包括门静脉胆支(胆囊静脉、胆管周围静脉丛)和胃支(胃左、右静脉)等,而VRT效果较差,SSD效果差.结论采用MIP法重建的多排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是显示门静脉癌栓和CTPV侧支血管的较好方法.

  • 门脉高压性胃病

    作者:盖保东;王正峰;刘东

    门脉高压性胃病是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病变几乎累及全部消化道,现就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发病机理、诊断与治疗讨论如下.

  • 超声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临床价值

    作者:程蔚然;陈固泓;何庆兰

    目的观察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 vein,CTPV)的相关声像学特征,探讨超声诊断CTPV的临床价值.方法将二维及多普勒超声诊断为CTPV的39例患者与血管造影、CT及部分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超声诊断的39例CTPV患者,均经血管造影、CT检查证实,其中9例行手术治疗,术中所见与超声诊断相符.结论超声诊断CTPV准确率高,简便,无痛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肝内门静脉海绵样变性1例

    作者:彭晓波;孔佩艳;高云华;李杰平;卓忠雄;刘红;郝钊

    病例 患儿,女,8岁,因"不明原因进行性脾脏增大5年余"于2007年11月14日就诊入院.患儿子2岁半时发现脾大,B超示脾厚3.9厘米,病因不详.该患儿出生时有"先天性头皮缺损",之后头皮部位反复感染2年左右方愈合.2004年4月检查发现脾脏较前明显增大.

133 条记录 6/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