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压居高不下,查查肾上腺

    作者:戴秀娟

    张女士今年45岁,3年来,她的血压一直居高不下.虽然她一直在服用降压药,可是效果不佳.近日,由于头晕等症状加重,张女士来到河南省中医院就诊.内科医生建议张女士去泌尿外科就诊.在泌尿外科,赵俊峰主任为张女士仔细查体,检测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行肾上腺B超、CT检查,终诊断为肾上腺腺瘤.原来,导致她血压居高不下的真正原因是肾上腺腺瘤.确诊后,张女士在泌尿外科实施了“肾上腺腺瘤切除术”.术后,张女士的血压降到了正常范围,病情逐渐平稳,又重新步入了正常人的生活.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33例临床分析

    作者:何凌峰;安文海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发病率近年来有逐步增高趋势[1].现将我院自1990-2000年收治的33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33例,男10例,女23例.年龄28~59岁,平均39岁.均为肾上腺腺瘤,左侧18例,右侧15例.病程3个月~10 a,平均5.6 a.33例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大多数为中度升高,高者3例,达210/150 mm Hg.低血钾者30例,低于2 mmol/L者3例,2~3 mmol/L者9例,3~3.5 mmol/L者18例,有周期性麻痹者25例.夜尿增多者16例, 33例患者血浆醛固酮值均高于正常,基础值为(1 028±32) pmol/L.立位值是:(1 011±504) pmol/L,33例肾素均低于正常值,安体舒通试验29例阳性(88%).它们于术前均行B超及CT扫描检查,经与手术及病理结果相对照,B超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是69%和85%;CT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则为96%和100%.

  • 强心苷的利尿作用及其对血浆醛固酮的影响

    作者:吴荻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异常升高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是通过拮抗剂阻断这一系统的活性而起到治疗心衰的目的[1].强心苷类是传统的治疗心衰的药物,具有强心、利尿功能,本文通过小鼠代谢笼实验证明了强心苷类的典型药物西地兰D的利尿作用,同时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了血浆醛固酮浓度,结果表明:强心苷类药物西地兰D在1~2小时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对RAAS有显著的影响,并探讨了强心苷类治疗心衰的机制.

  • 肾上腺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

    作者:李淼;魏雪栋;袁和兴;侯建全

    患者女,40岁,因“阵发性腰背部酸痛2月余”于2014年3月18日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等疾病史。腹部 B 超:右侧肾上腺部位见一无回声区,大小约6.4 cm ×5.0 cm ×1.5 cm,其内未见血流信号(图1A),考虑肾上腺囊肿可能。腹部 CT平扫可见右侧腹膜后一不规则囊性低密度影,CT 值10 HU,边界清楚,大小约6.8 cm ×5.3 cm ×1.7 cm;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图1B、1C)。拟诊右侧腹膜后淋巴管瘤。术前血、尿、粪常规、血液生化、血电解质以及肾上腺全套(肾上腺素、血浆醛固酮、血浆皮质醇、血浆儿茶酚胺)、尿香草扁桃酸均未见异常。患者于2014年3月20日行腹腔镜下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右肾上腺中部,大小约6 cm ×5 cm ×1 cm,囊实性。距肿瘤边缘约0.5 cm 处完整切除肿瘤。标本送检病理(图2):梭形细胞 Vimentin、抗平滑肌抗体阳性,Desmin 散在阳性,S-100小灶阳性,Melan-A,CD34, HMB45、Ki-67均阴性。诊断:右侧肾上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 AML)。

  • 超声诊断右肾上腺醛固酮瘤1例

    作者:党笑坤;李晓萌;孙建新

    患者女,61岁.因血压升高就诊.主诉高血压2年,用药难以控制,夜尿多、肢体麻木.超声检查:双肾大小结构正常.于右肾上腺区可探及一大小约2.54 cm×2.27 cm的圆形低回声,边界清,包膜光整,与右肾界限清晰,呼吸时同步.CDFI:其内未探及血流信号(图1).左肾上腺区未见异常回声.超声印象:右肾上腺区实性占位,结合临床考虑肾上腺醛固酮瘤.血生化测定:血钾2.3 mmol/L,血浆醛固酮325 pg/mL.遂入院手术治疗,后经病理证实.

  • 超声诊断左肾上腺醛固酮瘤伴双肾海绵肾1例

    作者:苏光明;徐天骄;夏隽;祝莉

    患者,女,38岁.反复四肢麻痹4年、加重1年,前来就诊.临床表现:近4年来间歇性四肢麻痹伴口干、多饮,补充电解质后症状可以缓解;发病时血压升高,高达200/130 mmHg.化验提示:尿醛固酮40.2 nmol/L,血浆醛固酮633 pmol/L,血钾2.94 mmol/L,尿素氮3.7 mmol/L,肌酐96.7 mmol/L,尿pH 7.0.超声所见:于左肾上腺区可见一大小为2.0 cm×1.7 cm的边界清晰、类圆形的实性低回声团块,似有包膜,随呼吸与左肾同步移动.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体位血浆醛固酮浓度与脉压的相关性

    作者:姚晓光;洪静;李梅;李秀芳;胡君丽;张德莲;常桂娟;周克明;李南方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体位血浆醛固酮浓度(PAC)和脉压(P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选取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血压诊疗研究中心的高血压患者195例,所有受试者均成功完成立、卧、坐三体位刺激试验,分别测量三体位的血压和PAC.按照平均PP划分为正常PP组(PP<40 mmHg)和PP增大组(PP≥40 mmHg),比较2组间临床指标的差异,分析PP与醛固酮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1)不同PP水平的2组间比较,PP≥40 mmHg患者平均血钾水平明显高于PP<40 mmHg患者(P=0.01).相关分析提示,矫正了血清钾、年龄、性别后,PP和直立位PAC(r=0.235,P=0.001)、坐位PAC(r=0.220,P=0.002)及仰卧位PAC(r=0.166,P=0.021)均存在正相关.(3)2组间比较显示,不管任何体位,PP≥40 mmHg患者PAC明显高于PP<40 mmHg患者.直立位和坐位PAC>12 ng/dl患者比PAC≤12 ng/dl患者平均PP更大.(4)以PP是否≥40 mmHg作为因变量,年龄、血钾、体重指数及三体位的PAC为自变量分别建立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发现血清K+[OR=0.043,95%CI:1.09(1.00~1.12)]以及PAC[OR=0.025,95%CI:0.35(0.13~0.88)]均为PP增大的风险因素.结论 无论是立位、坐位还是卧位,血清PAC水平增高和PP增大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较高水平的PAC是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下降的危险因素.

  • 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尿微量白蛋白及血浆醛固酮水平的相关性

    作者:杨继贺;丁琼;张源明;侯秀丽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尿微量白蛋白、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8-08-2011-04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411例,其中男225例,女186例,维吾尔族123例,汉族288例,年龄(46.4±10.7)岁.对维吾尔族、汉族患者进行24 h尿微量白蛋白、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测定.根据baPWV水平分为正常组(baPWV≤1400 cm/s,n=183)和异常组(baPWV> 1400 cm/s,n=228).结果 维吾尔族、汉族异常组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维吾尔(29.23±18.44)比(14.18±4.73)mg/24 h;汉(24.82±25.43)比(13.69±6.74)mg/24 h,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维吾尔(0.12±0.04)比(0.09±0.03)cm;汉(0.10±0.03)比(0.09±0.02)cm,P<0.05],血浆醛固酮(立位)水平[维吾尔(0.20±0.18)比(0.09±0.02)μg/L;汉(0,18±0.19)比(0.08±0.02)μg/L,P<0.05]高于正常组.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维吾尔族、汉族24 h尿微量白蛋白,血浆醛固酮(立位)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baPWV相关(P<0.05).结论 24h尿微量白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浆醛固酮(立位)水平为维吾尔族、汉族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共同的危险因素.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尿钠与血浆肾素活性、醛固酮水平及血压节律的关系

    作者:齐曼古丽·伊米尔艾散;许建忠;唐晓峰;张瑾;曲曼古丽·阿不力孜;高平进;王继光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尿钠与血浆肾素活性、醛固酮水平及血压昼夜节律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连续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84例.根据24 h尿钠排泄量评价患者的盐摄入量,将患者分为3组:低尿钠组(24 h尿钠<100 mmol) 362例,中等尿钠组(24 h尿钠100~200 mmol)675例,高尿钠组(24 h尿钠>200 mmol) 247例.对各组血浆肾素活性、醛固酮水平及24 h动态血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人群平均24 h尿钠水平为(145±69)mmol,估算平均每日摄盐量为(8.48±4.04)g.经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校正后,与低尿钠组相比,中等尿钠组和高尿钠组的血浆肾素活性明显降低[(2.77±0.08)、(2.49±0.14)比(3.34±0.11)μg/(L·h),均P<0.05],高尿钠组的醛固酮水平低于中等尿钠组和低尿钠组[(150.2±5.4)比(161.8±3.2)、(175.2±4.4)ng/L,均P<0.05].高尿钠组的24 h、白天及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较低尿钠组及中等尿钠组均明显升高(均P<0.01).高尿钠组非杓型血压比例高于低尿钠组(P<0.05).非杓型及夜间高血压患者的24 h尿钠水平较杓型和非夜间高血压患者高(均P<0.05).结论 高盐摄入患者的血浆肾素活性及醛固酮水平较低,血压水平较高,更多表现为非杓型血压及夜间高血压.

  • 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醛固酮水平的相关性

    作者:杨丽睿;孙腾;张慧敏;卞瑾;邹玉宝;关婷;蒋雄京;惠汝太;郑德裕

    目的:探讨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血浆醛固酮(PAC)水平的关系。
      方法:选取2008-6-2012-7以“高血压查因”收入阜外医院高血压病房的患者(n=180),根据是否患有难治性高血压,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难治性高血压(RHTN)组(n=88)与非难治性高血压(NON-RHTN)组(n=92),查晨起卧位PAC及肾素,计算醛固酮肾素比值,并据该比值将RHTN组分为高醛固酮(H-ALD)组(n=51){比值≥555( p mol/L)/[μg/(L·h)],同时PAC≥416 p mol/L}和正常醛固酮(N-ALD)组(n=37)。所有入选患者均行睡眠呼吸监测,探讨RHTN组与NON-RHTN组、H-ALD组与N-ALD组的OSAS与醛固酮水平的关系。

  • 长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血管组织醛固酮代谢的影响

    作者:修建成;吴平生;徐静萍;郭志刚;李建华;傅锐斌;张远慧;刘伊丽

    长期(>3个月)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会产生血浆醛固酮逃逸现象.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理论上可以更好地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ACEI相比副作用少.已经证实心脏、血管可以合成醛固酮,表达醛固酮合成酶的编码基因为CYP11B2.本实验旨在检测长期应用ACEI、ARB是否产生组织醛固酮逃逸.

  • 应重视在高血压患者中开展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筛查、确诊和分型定位检查

    作者:朱鼎良

    自1955年Conn等报道首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患者以后的30多年中,原醛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少见疾病,在高血压人群中原醛患病率不到1%.1981年Hiramatsu等[1]首次采用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比值(ARR)作为原醛筛查指标,在348例未经选择的高血压患者中发现9例(2.6%)醛固酮腺瘤(APA)患者.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外普遍采用ARR作为原醛筛查指标,目前达成以下共识:原醛不是少见病,多数报道原醛占高血压患者的5%~15%[2].低血钾不是原醛必须具备的特征,在确诊的原醛患者中,低血钾发生率仅为9%~37%[3].

  • 心力衰竭的醛固酮逃逸现象及螺内酯干预

    作者:郭志琴;刘坤申;彭应心;万国华;李延辉;卢雅敏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时,血浆醛固酮在短期下降,长期治疗时仍可增高,即出现醛固酮"逃逸"(escape)现象.本研究观察心衰患者在ACEI治疗过程中醛固酮逃逸现象的发生以及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spironolactone)对该现象的干预.

  • 限制性液体治疗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醛固酮水平的影响

    作者:张娟娟;虞文魁;石佳靓;高涛;习丰产;朱维铭;李宁

    目的:限制性液体治疗能减少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本文主要观察限制性液体治疗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至10月收治的胃肠肿瘤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老年组(年龄≥65岁,40例)和非老年组(年龄<65岁,40例),围手术期液体治疗采用限制性液体治疗方案,监测两组术前(D0)、术后第1天(D1)、术后第2天(D2)、术后第3天(D3)的血浆醛固酮水平,并记录术后3 d生命体征、动脉血乳酸水平、每小时液体入量和尿量。结果两组术后3 d的动脉血乳酸、每小时液体入量和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老年组醛固酮水平明显低于非老年组,t=2.164,P=0.034。两组术后醛固酮均先升高后降低,术后第2天高,老年组术后醛固酮水平高于非老年组,其中术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0,P=0.024。结论老年患者术前醛固酮水平明显低于非老年患者,而在术后醛固酮水平高于非老年患者,尤其是术后第1天差异较明显。

  • 肾上腺皮质髓质混合性病变二例

    作者:胡卫列;何恢绪;杨槐;吕军;曹启友

    例1 男,35岁.发作性头痛伴四肢无力6个月,阵发性高血压18~24/12~16 kPa.血钾2.4 mmol/L,Na+、Cl-、Ca2+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均正常.血浆醛固酮浓度明显升高;立、卧位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活性正常,血浆皮质醇、24 h尿17-酮类固醇正常,2次24 h尿香草基杏仁酸阴性.

  •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手术治疗

    作者:吴瑜璇;祝宇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diopathic hyperaldosteronism,IHA)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中的一种,所占比例要比醛固酮瘤(aldosterone producing adenoma,APA)少。基本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控制,而手术治疗从理论上看是不理想的。我院1994~1998年经手术治疗的28例IHA,结合随访结果和有关文献作一讨论。 1.临床资料:本组男13例,女15例。年龄18~68岁,平均43.1岁。病程从3个月~30年,平均43个月。高血压27例,血压在250~150/150~95 mm Hg;1例血压正常。低血钾20例,血钾在1.8~3.1 mmol/L,正常8例。血浆醛固酮测定27例,均升高,范围在24.03~69.9 mmol/L。尿醛固酮测定24例,3例属正常范围。肾素激发试验20例,1例阳性。定位诊断:B超检查24例,10例疑为腺瘤(42%),14例疑为结节或是阴性。CT检查28例,疑有腺瘤19例(68%)。术前诊断APA 20例,诊断为结节或增生8例。探查左右侧各14例。术中见结节状增生13例,弥漫性增生2例,腺瘤样变化13例。肿瘤大2 cm×4 cm×3 cm,小直径0.8 cm,重量1.1~17.3 g。手术方法:肿瘤或结节切除12例,1侧肾上腺次全切除11例,1侧全切除5例。病检结果:结节增生25例(其中4例报告伴有腺瘤),弥漫性增生3例。球状带增生为主27例,束状带增生1例。术后血压恢复正常20例,偏高8例,血钾恢复正常23例,偏低5例(正常低水平)。随访结果:随访到24例,随访时间1~5年。半年内复发6例,1年内复发4例,无复发的14例。这14例中随访5年的4例,≥3年的4例,1~2年的6例。复发与手术方法的关系:半年内复发的6例,均为结节切除,1年内复

  • 补肾降压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余永林

    目的:评价补肾降压方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5月-2014年1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1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76例,选用中药补肾降压方进行治疗,对照组75例,选用西医常规疗法进行处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各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4.7%,对照组为82.7%,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降压方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好,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浆醛固酮水平,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 血浆醛固酮浓度/血浆肾素浓度值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作者:王玲莉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hyperaldosteronism)初是指分泌醛固酮的腺瘤所造成的高血压、低钾血症、高钠血症、碱中毒和周期性软瘫;现在则指肾上腺腺瘤、肾上腺皮质增生等几种病理改变所造成的高血压伴有低钾血症、低血浆肾素活性、高血浆和尿液醛固酮浓度.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病率约为5%~15%[1],多见于30~35岁,男女比例约为1:3.

  • 大鼠饮盐行为的发生与血浆醛固酮水平关系的研究

    作者:杨振芳;幺淑珍

    目的探讨发育期大鼠饮盐行为发生的年龄及其与大鼠血浆ALDO(醛固酮)浓度之间的关系,为研究某些与饮盐行为有关的疾病提供基础资料.方法用自动控制微型泵经口腔导管给大鼠灌注3%盐水,测定不同年龄禁盐大鼠的饮盐水量;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禁盐和正常生活下不同年龄大鼠血浆ALDO浓度.结果禁盐使出生13d及13d以后的鼠出现饮盐行为,而不能使出生在12d以前的鼠出现饮盐行为;禁盐使各年龄组鼠的血浆ALDO浓度都有显著性提高.正常生活下12d龄及12d龄以下各组鼠的血浆ALDO水平较低,12d龄以上各组鼠的血浆ALDO水平显著升高.结论禁盐引起的大鼠饮盐行为的发生不是在鼠出生时就有的,而是在出生后第13d才出现的.这与禁盐时鼠的血浆ALDO水平升高的现象不一致.而与正常生活下的鼠的血浆ALDO水平较为一致.提示鼠的饮盐行为的发生可能是与大鼠的发育,特别是大鼠脑的发育,与鼠的饮盐中枢的发育与完善有关.

  • 高原地区不同运动负荷对血浆醛固酮的影响

    作者:李素芝;王友东;卞海英;张嫒;何贵强

    目的 了解高原地区不同运动负荷下血浆醛固酮(Plasma Aldosterone ALD) 的变化,从本角度探讨高原地区所适应的运动强度.方法 随机抽取移居拉萨(海拔3658m)满2年的健康汉族和世居拉萨健康藏族各120名,进行平板运动实验.运动前后5mir各抽血一次.用抗凝管存取血液、离心、分离血浆.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果 藏族和汉族运动时问为8分钟时的两个级别运动前后ALD均为P>0.05;藏族和汉族运动时间为10分钟的两个级别运动前后ALD均为P<0.05.虽然统计显示都是P<0.05.但是直观数据可以发现,藏族运动前ALD前大于运动后,而汉族运动前小于运动后.结论 在相同的运动负荷下.高原地区藏族适应性比汉族强.

5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