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肾囊肿CT引导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爱华;冷考远;杨丽华;李萍;熊建国;张红敏

    目的:评价CT导引下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肾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肾囊肿153例,囊肿大小在3.0 cm~24 cm,使用20G chiba针,长度在7.5 cm~20 cm,抽出透明囊液15 ml~4 800 ml注入99.9%的无水乙醇.治疗后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长时间为3年.结果:总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94.4%,无并发症.结论:CT引导穿刺定位精确,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显著,是一种理想的微创治疗方法.

  • 年龄与性别在冠状动脉钙化程度和冠心病诊断价值中的影响

    作者:胡承恒;杜志民;罗初凡;伍贵富;李怡;冯君;李向民;唐安丽;马虹

    目的探讨年龄和性别在电子束CT(EBCT)测定冠状动脉钙化(CAC)程度及其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影响.方法 2?642例患者行EBCT检测CAC并计算每例的总积分,分析年龄和性别与CAC检测阳性率及CAC总积分的关系;其中同期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432例,评价CAC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年龄和性别的影响.结果 (1) 2?642例患者总的检测阳性率为69.3%,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73.1%和60.4%,阳性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01).两性的阳性率都随年龄增大而增高;70岁以下各年龄组男性均明显高于女性,但60岁以后两性差距逐渐缩小,70岁以上各年龄组两性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 男女两性钙化积分的自然对数转换值的均数都随年龄增大而增高,性别差异与年龄阳性率相似;(3) CAC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51%、79%和74%.按年龄和性别分组后, CAC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在≥60岁男性组高,<60岁女性组低;而诊断特异性则与之相反.结论冠状动脉钙化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加重,男性一般重于同龄女性,但60岁以后女性钙化程度迅速增加并逐渐接近同龄男性;年龄和性别对冠状动脉钙化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有很大影响.

  • 18F-FDG PET/CT显像监测卵巢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

    作者:马莉;付政;韩安勤;郑劲松;杨国仁

    目的:探讨PET/CT在监测卵巢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卵巢癌术后患者全身18F-FDG PET/CT显像结果,临床随访时间6~18个月.确诊依据为手术病理检查、穿刺活检、多种影像学检查和临床随诊.结果:20例患者中,13例(65%)患者终确定有复发或转移,PET/CT诊断复发转移病例的灵敏度为100.0%,特异性为85.7%、准确性为95.0%.13例患者病理或随访确诊32处病灶, PET/CT共发现29处阳性病灶.PET/CT诊断复发或转移灶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3%(27/32)、81.8%(9/11)、83.7%(36/43)、93.1%(27/29)和64.2%(9/14).20例患者中,11例肿瘤标志CA125升高, 10例PET/CT检查显示复发或转移病灶,并经终结果证实,1例血清CA125水平升高但PET/CT未检出转移灶,至随访结束未发现复发或转移.另有3例血清CA125水平正常,但PET/CT检查发现转移灶.结论:18F-FDG PET/CT检查诊断卵巢癌术后复发转移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较高,在卵巢癌术后监测中有重要作用.

  • 起搏器置入患者640层与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和伪影的比较

    作者:王振;丁忠祥;王博业;狄幸波;袁建华;徐健;陈军法;钟建国

    目的 比较起搏器置入患者行640层容积CT与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图像质量和伪影,探讨CT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功率和适用性.方法 24例拟行CT冠状动脉造影的起搏器置入病例根据使用设备的不同分为A组(640层CT组)与B组(64层CT组)两组,请两位有经验的评价者双肓评价冠脉15个节段的图像质量以及各种伪影对冠脉节段的影响,同时记录辐射剂量和患者一般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之间的身高、体重等一般影响因素均无统计学差异.尽管A组的心率显著高于B组(A组的心率:71±16次/分;B组的心率:61±4次/分;P<0.001),但A组的辐射剂量显著低于B组(A组的ED:13.8±1.53mSv:B组的ED:9.14±5.65mSv;P<0.001).在起搏器置入患者冠状动脉图像可诊断率(1级+2级)的比较上,A组与B组间有统计差异(A组:99.06%,B组:93.27%,连续校正x2=6.572,P<0.05).影响两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伪影有运动伪影、阶梯伪影、金属伪影、数据缺失等,各种伪影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程度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连续校正x2=5.009,P<0.05).其中,A组的冠状动脉图像伪影以不影响诊断的轻度伪影为主,占94.3%,中重度伪影节段仅占伪影节段总数的5.78%,而B组的冠状动脉中重度伪影节段占伪影总数的31.8%.结论 起搏器置入患者行CT冠状动脉造影时,640层容积CT与64层螺旋CT均能提供优秀的图像质量,但640层容积CT以较高的图像可诊断率和较轻的伪影干扰而比64层螺旋CT具有更高的成功率和适用性.

  • 心脏冠状静脉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的探讨

    作者:李俊秋;王春玲;霍健伟;吴戈;张剑梅;邹阳春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MDCTA)在冠状静脉系统成像中的价值及冠状静脉的CT影像特征.方法:随机抽取110例冠状动脉64排MDCTA受检者的原始数据进行冠状静脉成像,应用曲画重建(CPR)、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和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重建技术观测CS及其属支的形态、数目和直径.结果:100%的受检者可见CS、心大静脉(GCV)及心中静脉(MCV),90.2%的受检者可见1-3支后静脉(PV).心小静脉(SCV)及左房斜静脉(MOV)的显示率分别为91%(10/110)和7.3%(3/110).CS、CCV、MCV、侧静咏(LV)和PV的近端直径分别为(9.4±2.6)、(3.5±1.0)、(5.9±21)、(2.3±0.5)和(3.6±0.8)mm.冠状静脉血管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7.27%(107/110).结论:64排MDCTA在观察冠状动脉的同时可以观察冠状静脉的解剖学特征,为经冠状静脉的介入治疗提供有价值信息.

  • FDG PET/CT的同机CT在偶发肋骨骨折与转移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王剑杰;陈燕;蒲朝煜

    目的:研究肋骨转移瘤与骨折的氟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PET/CT代谢特征,探讨同机CT在鉴别肋骨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全身FDG PET/CT显像的恶性肿瘤患者44例,共检出肋骨摄取增高病灶67个,终以病理结果或系列影像学随访资料作为诊断标准.测量所有病灶的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al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进行半定量分析,并对良恶性病灶PET及同机CT表现进行影像学分型.结果:67个肋骨PET摄取阳性病灶中偶发骨折30个,骨转移灶37个.以SUVmax≥2.5作为PET诊断恶性病灶标准,PET以及PET联合同机CT诊断肋骨转移灶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9.2%、60.0%、76.1%和93.2%、80.0%、88.1%;PET联合同机CT诊断肋骨恶性病变的准确度高于单独PET,二者差异无显著性(x2=3.248,P=0.071).PET图像呈节段性摄取,同机CT伴有溶骨性或成骨性改变是肋骨转移灶的相对特征性表现;而PET图像呈局灶性摄取,CT上出现骨折线或骨痂是肋骨骨折的特异性表现.结论:单纯使用SUVmax区分肋骨良恶性病灶准确度有限,PET/CT的同机CT影像学特征分析对提升诊断准确度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探讨

    作者:翟秀珍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rani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全部脑血栓形成的3.5%[1].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为提高临床的诊断及预后,认识其在临床的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现将我院脑内科自2002.1~2006.12月收治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 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价值

    作者:朱月香;朱月明;王君琛;杨飞;朱烨然

    目的:评价CT扫描对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手术证实为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CT表现.结果:37例患者所有病变均位于幕上,表现为颅板下弓形等密度影.单侧病变者32例,双侧病变者5例.中线结构不同程度向健侧或向血肿相对较小的一侧移位,脑沟、裂、池不同程度变浅或消失,侧脑室不同程度变窄、移位.结论:CT扫描能够比较准确的判断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位置、大小、范围,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 面罩吸氧对MSCT冠状动脉成像影像质量影响的研究

    作者:董智;朱杰敏;吴学胜;徐静;祁吉

    目的:评价吸氧对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受检者161例(男111例,女50例;年龄49.6 ±6.9岁),术前服用倍他乐克控制心率≤65次/min.随机分为面罩吸氧组(研究组,78例)和无面罩吸氧组(对照组,83例).受检者经静脉注入对比剂后屏气扫描,后置心电门控数据采集.扫描参数:16排探测器,准值宽度0.625mm,管球旋转速度0.5s/周,管电压120kV,75% R-R间期重建,数据经容积再现(VR)和大密度投影(MIP)重组,两位心脏放射科医师以6级计分双盲评判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的影像质量.结果:两组病人的临床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22).吸氧组扫描后血氧饱和度为(98.21±1.06)%较对照组的(95.87±2.50)%有所提高(P=0.000),扫描过程中两组心率的变化(P=0.484)及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像质量(P>1.14)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药物控制心率条件下,不能证明面罩吸氧可以改善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质量.

  • 胃肠道单发间质瘤与CT诊断价值

    作者:范宝瑜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是一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性肿瘤,此病特点是免疫组织化学CD117表达阳性.GIST具有粘膜下、肌壁间生长特性,易发生出血、坏死和囊变.

  • 20例冠状动脉造影与心脏螺旋CT结果分析

    作者:牛丽萍;陈大奇;吴江

    目的:探讨心脏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CAC)在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例在我院治疗并行螺旋CT扫描及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病人,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螺旋CT平扫发现冠状动脉钙化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9%,特异性为65%,准确性为75%.结论:心脏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CAC)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量化分析血管集束征对肺孤立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陶鑫;叶兆祥;赵志梅;赵润;顾金法

    目的 利用高分辨率CT(HRCT)分析肺结节样病灶影像学特征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综合评价并量化分析血管集束征对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9例肺结节,其中良、恶性分别为46和103例,所有病例均于术前行常规胸部CT平扫和病灶HRCT扫描.先对病灶常见的征象做单因素分析后,筛选出能对结果产生影响的8个自变量进一步做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其与良、恶性病变的相关性,并计算OR值,为鉴别诊断提供量化依据.结果 103例恶性结节中59例可见血管集束征,综合分析显示血管集束征与恶性病变相关,其OR值为0.576,其倾向于恶性病变的可能性是倾向于良性的1.74倍.结论 在HRCT扫描的基础上,Logistic回归分析能够通过对肺结节血管集束征的综合分析,为鉴别诊断提供量化依据.

  • 胸部低剂量螺旋CT研究进展

    作者:龙建新;徐小平;李晓

    低剂量螺旋CT检查可用于肺内结节的发现和疾病的诊断,是普查早期肺癌有效的影像学方法.现就胸部低剂量螺旋CT研究现状及进展情况作一简述.

  • 多层螺旋 CT 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兰华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 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诊断及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8例脑胶质瘤患者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资料。结果27例高级别组脑胶质瘤患者的CBF、CBV及 PS均显著高于21例低级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组与低级别组MTT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组中10例患者肿瘤实质未见明显强化,CBV为低灌注,PS无明显升高;11例实质强化,CBV显示血供增高,PS略显升高。高级别组患者肿瘤区均表现为由蓝到绿至红色的异常高灌注,PS呈局灶至弥漫升高改变。CBV及PS与脑胶质瘤级别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680( P<0.05)、0.852( P<0.01)。结论多层螺旋C T灌注成像可以反映脑胶质瘤的血流灌注情况,为脑胶质瘤分级提供重要信息。

  • 胸腔镜手术联合PET/CT诊疗44例肺磨玻璃样病变临床分析

    作者:潘小杰;郭天兴;叶明凡;欧德彬

    0 引言在CT征象上以表现磨玻璃样(ground-glass opacity,GGO)病变为特征的肺结节目前在临床肺癌早期筛查上逐渐受到重视,手术后病理证实其与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oalveolar carcinoma,BAC)密切相关[1].肺GGO病变在PET可能表现为假阴性[2-3],目前尚缺乏利用PET对表现为GGO的肺结节性病变进行详细研究的资料,因此本文对此作了初步探讨.

  • 早期肺癌低剂量CT检测的技术优化与应用

    作者:曹文新;陈君华;刘凯;曲娇

    目的:探讨早期肺癌低剂量CT检测的技术优化及应用.方法:在不同扫描参数下,对18例有肺结节志愿者行低剂量CT扫描,评价图像质量与肺结节的显示结果,确定佳参数,并根据优化的扫描技术参数观察肺结节的显示情况.结果:选用低剂量CT佳扫描的条件为管电压120kV、层厚10mm、进床速度30mm/s、重建层厚1.25mm,管电流20mAs,并对部分病例采取低剂量扫描,其图像质量与病变显示效果均较好.结论:低剂量CT扫描既可有效减少患者受照射量,也可较好保证图像质量,适用于早期肺癌或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

  • 运动心电图与电子束CT联合评价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罗初凡;杜志民;李向民;胡承恒;唐安丽;李怡;曾武涛;何建桂;周旭辉;马虹

    目的探讨运动心电图(EET)与电子束(EBCT)检测的冠状动脉钙化(CAC)联合评价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并于同期行EBCT和EET检查的患者135例,记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S),结合CS和EET评价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CS阈值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81%、74%和83%;EET阳性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76%、68%和80%;CS阈值和EET综合评价,平行试验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达93%和92%,系列试验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达96%和91%,均显著高于单项试验的相应指标(P<0.05和0.01).结论电子束CT冠状动脉钙化检测与运动心电图联合评价能显著提高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 肝动静脉畸形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

    作者:陈斌;邓海辉;谢宗贵;童光东;林敏;王晓萍

    目的:探讨肝动静脉畸形(hepatic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HAVM)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例经CT、 MRI、DSA证实的HAVM,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CT、MRI增强扫描可显示畸形的血管团影;动脉期病变肝段边缘呈楔形或三角形一过性灌注异常强化。DSA能清晰地显示供血动脉、迂曲的血管团及引流静脉。动脉栓塞后畸形血管团染色消失。结论 CT、MRI增强及DSA 检查能显示HAVM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像学表现;介入栓塞治疗作为一种微创的方法效果可靠,但栓塞材料选用液体栓塞剂更为妥当。

  • 急性与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电子束CT冠状动脉钙化的比较

    作者:杜志民;罗初凡;胡承恒;李怡;伍贵富;李向民;冯君;唐安丽;马虹

    目的比较急性与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电子束CT(EBCT)冠状动脉钙化(CAC)的不同模式.方法264例患者(包括67例SAP、94例UAP和103例AMI)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以检测粥样硬化狭窄的程度,行EBCT检查以计算CAC积分,分析各组患者CAC积分的差异及其与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①SAP组CAC检测阳性率为100%,显著高于UAP组的87.23%和AMI组的86.41%(P<0.05).②SAP组严重钙化的病人和动脉比例者显著高于UAP组和AMI组(P<0.05),钙化积分自然对数转换值(In[CS+1])的均数SAP组显著高于UAP组和AMI组(P<0.001).③不同CAC程度在不同狭窄冠状动脉上的分布在SAP组与UAP组有明显差异.④AMI组梗死相关动脉多数无钙化或仅有轻度钙化,钙化积分显著低于非梗死相关动脉.结论应用电子束CT研究显示,急性与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存在不同的冠状动脉钙化模式,此点有助于理解这两类冠心病之间在临床和病理方面的差异.

  • 电子束CT在疑诊冠心病胸痛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孙晓欣;董吁钢;李向民;周玉芳;曾群英;唐安丽;周向辉;马虹

    目的探讨电子束CT(EBCT)在疑诊冠心病胸痛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86例以胸痛为主要症状、临床疑诊为冠心病心绞痛者做EBCT检查冠状动脉钙化、冠状动脉造影、平板运动试验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组冠脉钙化总积分明显高于无狭窄组(P<0.05);X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亦存在不同程度钙化,但低于冠状动脉狭窄者;冠状动脉无钙化者心绞痛症状不典型,平板运动试验阴性,冠脉造影正常.结论结果提示EBCT在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中有较大的意义,即无钙化者有可能排除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