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第一届眼生物测量学习班通知

    作者:徐一凡

    由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主办的第一届眼生物测量学习班将于2014年7月12至13日在天津举行。学习班由国内知名白内障专家张红教授、眼科超声专家杨文利教授和本院眼生物测量科林松主任等任教。学习内容涵盖A型超声、光学生物测量和角膜曲率的原理、仪器使用、标准操作规程和测量误差分析;超长眼轴、硅油眼和角膜屈光手术后等特殊眼的生物测量;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选择,术后目标屈光度的选择。教学方法包括讲座和各种生物测量设备现场操作。

  • 影响青少年近视眼发展因素的临床研究

    作者:云丽霞;李兰根;乌兰;陈小海;张丽娜

    目的:评估青少年近视眼发展速度与眼位、调节方式、父母是否患有近视眼、角膜曲率及户外活动时间的关系,为青少年近视眼的预防及矫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2年5月至2016年3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视光学门诊就诊且复查资料完整的学龄儿童386例(772只眼),年龄6~13岁,平均年龄(9.51±1.78)岁。通过散瞳验光测得的等效球镜屈光度为-0.75D 以上的近视眼被定义为发病的近视眼,予以配戴佳矫正视力的大正镜化为原则处方的眼镜。一年后复查患者的屈光状态,按照眼位、调节方式、父母是否患有近视眼、角膜曲率及户外活动时间进行分组,并计算前后两次屈光度的差值。近视眼进展程度指标的数据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 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进一步采用LSD-t法两两比较。结果眼位为外隐斜视、眼球正位及内隐斜视的患者近视眼屈光度的增加值分别为(0.82±0.16)D、(0.62±0.14)D及(0.71±0.19)D。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三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2.87,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外隐斜视组与眼球正位组、外隐斜视组与内隐斜视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3.16;P<0.05)。而将内隐斜视组与眼球正位组患者的近视眼发展速度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94, P>0.05)。调节方式为调节滞后、调节超前及调节正常的患者近视眼屈光度的增加值分别为(0.91±0.36)D、(0.52±0.22)D及(0.67±0.15)D。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三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76, 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调节滞后组与调节正常组、调节滞后组与调节超前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81,7.21;P<0.05)。而将调节超前组与调节正常组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78,P>0.05)。家族史中父母均患有近视眼、父母单方患有近视眼及父母均无近视眼的患者近视眼屈光度的增加值分别为(0.98±0.15)D、(0.73±0.14)D及(0.53±0.09)D。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三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47.76,P<0.05)。父母均患有近视眼组与父母单方患有近视眼组、父母均患有近视眼组与父母均无近视眼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36,29.56;P<0.05)。将父母单方患有近视眼组与父母均无近视眼组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37,P<0.05)。角膜曲率测试值为<43 D、43~44 D及>44 D三组患者近视眼屈光度的增加值分别为(0.72±0.23)D、(0.74±0.25)D及(0.81±0.34)D。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三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7,P>0.05)。说明角膜曲率的大小与患者近视眼屈光度数的增加相关性不大。户外活动时间<1h/d、1h/d~2h/d及>2h/d三组患者近视眼屈光度的增加值分别为(1.02±0.24)D、(0.70±0.18)D及(0.41±0.14)D。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三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22.71,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户外活动时间>2 h/d的患者近视眼屈光度增加的速度低于1 h/d~2 h/d者和<1 h/d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78,-15.46;P<0.05)。户外活动时间在1h/d~2h/d者近视眼发展速度低于户外活动时间<1h/d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85,P<0.05)。结论青少年外隐斜视、调节滞后及父母患有近视眼是促进近视眼发展的因素,户外活动是抑制近视眼发展的因素,角膜曲率的大小与屈光度的增加相关性不大。

  • 人工晶状体眼睫状沟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一例

    作者:王荣荣;王维敬;王德祖

    患者男性,62岁。因右眼渐进性视物不清1年余,于2007年11月28日来山东省即墨市中医院眼科门诊就诊。患者5个月前,曾因老年性白内障成熟期于我院眼科行囊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本次体检全身无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25,矫正视力不提高;左眼视力0.1,+8.00DS→0.8,双眼角膜透明,前房中深,瞳孔圆,对光反应灵敏,右眼晶状体皮质灰白色混浊,眼底像模糊;左眼人工晶状体在位透明。术前常规测量角膜曲率,前房深度,眼轴长度,采用 Ocularvision PC355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按SRKⅡ公式测得的人工晶状体度数为19.50 D。翻阅患者原病历资料,发现患者左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有误,当时测量人工晶状体度数为21.00 D,植入眼内的却是8.00 D,患者右眼常规行囊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左眼预行睫状沟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人工晶状体采用Ocularvision PC355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数使用Holladay公式[1]计算,人工晶状体至角膜的距离设置为前房深度加1 mm,眼镜至角膜距离设置为12 mm,选择12.00 D人工晶状体。

  • 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角膜曲率变化的观察

    作者:莫俊柏;方学军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高度近视手术后角膜曲率的变化.方法 选择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矫正高度近视患者64例(108眼),使用LDV飞秒激光制瓣,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测量角膜前、后表面曲率.结果 术后3个月角膜前表面曲率(37.20±1.29)、近视度数(-0.23±0.49)、散光度数(-0.17±0.41)、等效球镜度(-0.20±0.56)及角膜厚度(439±32)同术后1周相比均发生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角膜后表面曲率(-6.26±0.27),术后1个月角膜后表面曲率(-6.29±0.28),术后3个月角膜后表面曲率(-6.26±0.27),术后半年角膜后表面曲率(-6.26±0.27),术后1年角膜后表面曲率(-6.30±0.27),同术前相比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飞秒激光LASI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角膜后表面曲率未发生明显变化,对于高度近视飞秒激光LASIK手术安全有效,但需要长期观察其安全性及有效性.

  • 白内障术前不同方法测量角膜曲率的比较

    作者:徐凤;王梅艳;张季瑾;李之忠

    目的:比较自动验光仪、角膜曲率计及角膜地形图测量角膜曲率的效果。方法选取大港油田总医院123例(123眼)白内障患者,分别用三种仪器测量角膜曲率,记录3次平均角膜曲率。结果角膜地形图自动验光仪测量角膜曲率K 1平均值为(42.75±1.45)D,K 2平均值为(43.65±1.44)D;自动验光仪测量角膜曲率K 1平均值为(42.95±1.14)D,K 2平均值为(43.55±1.04)D;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曲率K 1平均值为(43.05±2.27)D,K 2平均值为(43.85±1.94)D。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1,2.96,P<0.05)。结论三种方法测量角膜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翼状胬肉,大散光或者角膜屈光手术后的角膜曲率测量,推荐使用角膜地形图。

  • 笼养青幼年猕猴自发性近视的研究

    作者:陈胜;胡艳红;冯春燕;李志雄;胡俊;柯发杰;黄秀榕;祁明信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段人工繁育的笼养青幼年猕猴的眼屈光生物学参数,为近视的动物模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33只健康猕猴,6个月月龄之前均与母亲一起单笼母乳喂养,6个月后均单笼饲养,所有活动均在笼内进行.猕猴分为3组:6个月月龄组(5只)、18个月月龄组(13只)、30个月月龄组(15只).分别采用电脑验光曲率仪、眼科A超测量仪、角膜超声测厚仪,对3组猕猴眼(共66只眼)的屈光度、角膜曲率、眼轴长度、角膜中央厚度等屈光生物学参数进行测量.结果 66眼中共筛查到50只近视眼,近视眼数比例高达75.8%,其中6个月月龄组近视眼比例为30.0%[屈光度为(1.14±2.03)D],18个月月龄组80.8%[屈光度为(-1.50±1.14)D],30个月月龄组86.7%[屈光度为(-2.23±1.11)D],随年龄增长近视比例及近视度数逐渐增加,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猕猴眼角膜中央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轴长度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长,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月龄组角膜曲率大,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18个月月龄组与30个月月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繁育并笼养的青幼年猕猴眼自发性近视发生率很高,且其角膜曲率、中央角膜厚度和眼轴长度的变化规律和人类非常接近,可作为良好的近视动物模型.

  • 近视患者屈光度、眼轴和角膜屈光力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瑞;母林华

    随着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及电脑的普及,目前,近视性屈光不正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影响人眼球屈光度的因素很多,包括角膜系统、晶体系统、眼轴等,其中眼球轴长(前后径)和角膜屈光力是影响眼屈光状态的两大重要因素.所以对近视眼屈光度与角膜曲率和眼轴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其内在关系显得十分必要.

  • 角膜长度测量误差致人工晶体计算误差1例

    作者:宋冰冰

    1 病例报告患者男,77岁,右眼无痛性视力下降2年,诊断为右眼老年性白内障.术前检查:右眼视力数指/10 cm,光定位及色觉分辨正常,B超显示右眼玻璃体混浊,后巩膜轻度葡萄肿.右眼角膜曲率K值43.22,眼轴长22.44 mm,因晶体混浊严重,电脑验光仪未测得右眼屈光度(患者自诉右眼原有近视,从未矫正),左眼屈光度-3.0DS≈-1.5DC×72°.依据人工晶体SRKII计算公式,如植入A=118.0,+24.0D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残余屈光度-0.77DS.

  • Orbscan-Ⅱ在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屈光度计算中的应用

    作者:温成林;贾俊红

    目的 探讨合并有角膜瘢痕的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精确的计算方法,以减少术后屈光误差,恢复良好的裸眼视力.方法 分析了2005年6月至2006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实施PHACO+IOL植入术的合并有角膜瘢痕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43例(43眼),收集其术前分别用常规方法获得的角膜曲率值和植入的IOL屈光度(对照组)及用Orbscan-II所测得的角膜曲率数值代入公式SRK/T计算IOL屈光度(实验组),以及术后3个月行电脑和检影验光获得的术后屈光状态球镜值,并比较前后两种方法所得IOL屈光度的差别.结果 实验组IOL屈光度误差1D以下占73.47%,1~3D占26.53%,未出现3D以上的屈光误差;与常规角膜曲率计测得的角膜曲率值代入SRK-II公式计算的IOL屈光度(对照组)相比,用Orbscab-II所测得的角膜曲率值代入SRK-T公式计算的IOL屈光度误差在1D以上的比例减少28.47%.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合并有角膜瘢痕的外伤性白内障,应用角膜地形图仪测得的角膜曲率值及用SRK/T公式计算的IOL屈光度更接近患眼的屈光状态.

  • 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轻中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蒋伟;钱晓文

    目的:通过研究对比分析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及框架眼镜对近视的控制的临床效果,探讨夜戴角膜塑形镜片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利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的92例(184眼)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分为角膜塑形镜组和框架眼镜组,各46例(92眼).角膜塑形镜组配戴夜型戴角膜塑形镜,框架眼镜组配戴普通框架型眼镜.观察使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组的戴镜时间为8 h左右,测得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1周内以及1、2、6、12个月患者的角膜曲率、视力、眼轴增长量、裸眼视力的结果,同时记录框架眼镜组46例青少年中度近视患者相应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配戴1周内以及1、2、6、12个月后,角膜塑形镜组患者的裸眼视力显著高于框架眼镜组(P<0.05).配戴12个月后,角膜塑形组的眼轴增长量明显小于框架眼镜组(P<0.05).配戴12个月后,角膜塑形镜组的水平曲率、垂直曲率均显著低于配戴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低于框架眼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塑形镜组的角膜上皮点染发生率为27.17%(25/92),高于框架眼镜的4.35%(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控制轻中度近视有着良好的效果,但是同时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指导患者及家属,及时到门诊复查,尽量避免验配过程中的风险,通过严谨的验配技术能够确保戴镜安全.

  • 光学相干生物测量技术在儿童眼生物参数测量中的应用

    作者:闫锡秋;乔珊丽;亢晓丽

    目的 通过比较Zeiss IOLMaster与传统超声生物测量法、验光仪对儿童眼轴、前房深度、角膜曲率测量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评价IOLMaster在儿童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德国Zeiss IOLMaster 3.02相干光生物测量仪和法国QMC 5.03接触型A超依次分别测量小儿眼科门诊的患者(4~16岁)126例244眼的眼球轴长(AL)和前房深度(ACD),并对两种方法 的测量结果 进行比较.应用IOLMaster和验光仪(NIDEK AR-600A)分别测量全部人群的角膜曲率,并对两种方法 的测量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1)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和前房深度分别比A超测量值大(0.22±0.22) mm和(0.10±0.20) mm,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角膜曲率与验光仪测量值相比,相差0.04 D,无统计学意义(P>0.05);IOLMaster测量的各项生物参数与传统方法 测量的数值比较,有显著相关性(P<0.001).(2)在儿童同一年龄阶段组中,眼轴长度值与屈光度有关联性,屈光度负值越大,眼轴越长;同时随年龄增长,儿童的眼轴也会逐渐发育.IOLMaster在测量不同屈光度的各个年龄段的儿童及青少年的眼轴长度与传统A超有显著相关性(P<0.001).(3)变异系数(COV)比较IOLMaster为0.67%,小于A超0.72%.结论 (1)IOLMaster测量正视儿童的眼轴长度范围为23.12~24.01 mm;(2)IOLMaster测量值比传统A超眼轴长度、前房深度的值分别为0.22 mm和0.10 mm;(3)IOLMaster测量值与传统验光仪角膜曲率的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IOLMaster与传统测量方法 相比,对儿童生物参数测量有一定的替代作用,为临床提供了测量新选择.

  • 近视大学生屈光度、性别及眼别与角膜曲率的关系分析

    作者:杨扬;李鹏

    目的:探讨近视大学生屈光度、性别及眼别与角膜曲率的关系.方法:测量406 例(712 只眼)近视大学生的屈光度、小屈光力径线上的角膜曲率( k1) 和大屈光力径线上的角膜曲率(k2),根据屈光度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三组,根据性别分为男女两组,根据眼别分为左右两组,分别作统计学处理.结果:重度近视组k1 为(43.17±1.51) D 、k2 为(44.38±1.62) D,分别高于轻度组k1(42.91±1.42) D 、k2(43.73±1.49) D 和中度组k1(43.11±1.72) D 、k2(43.92±1.61) D,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k1 为(42.73±1.41)D 、k2 为(43.82±1.51) D,分别小于女性的k1(43.46±1.42) D 和k2(44.76±1.50) D,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眼k1 为(43.46±1.42) D 、k2 为(44.76±1.50) D,与右眼k1(42.73±1.41)D 、k2 (43.82±1.51)D 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屈光度及不同性别近视大学生的k1 、k2 存在差异,不同眼别间k1 、k2 无显著性差异.

  • 准分子激光器出现间歇性不出激光的原因与分析

    作者:李伟刚

    0 引言我院在2008年8月斥巨资购买了一台美国生产的准分子激光治疗仪,也就是人们通常所称的近视眼治疗设备.准分子激光治疗仪是在计算机和三维高精密控制的手术床配合下对角膜层间进行计算与控制的,其非常精确,预测性强,具有矫治范围广、痛苦小、手术后视力恢复快、稳定性强、可避免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等诸多优点[1].依靠计算机控制的准确消融,使激光切削不会穿透角膜,更具安全性.因此,对眼球内组织没有任何副作用,更不会造成副损伤及后遗症.正是由于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在安全上有保障,近视患者可通过实施手术改变角膜曲率,达到重塑角膜弯曲度,即矫正视力的目的,因此得到广大近视患者的青睐.

  • 3~15岁儿童角膜曲率调查与分析

    作者:陈丽萍;赵堪兴;郑曰忠;李丽华;刘菊

    目的:探讨3~15岁儿童正视化过程中角膜曲率半径变化规律及其正常值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角膜曲率差异.方法:用日本进口NIDEKARK-30全自动验光仪进行屈光状态和角膜曲率测定,对262名儿童按男女、不同年龄段分组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3~15岁儿童角膜正常曲率半径K值为7.79 mm,较成人正常值7.77 mm长0.02mm.(2)3~15岁儿童角膜正常曲率半径K值女孩较男孩平均短0.1655 mm.(3)男女均随年龄增长,角膜曲率半径呈递减趋势.结论:本文所统计角膜曲率数据较成人正常值长0.02mm,符合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并且存在着年龄和性别差异.

  • 角膜曲率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手术效果的影响

    作者:梁琼;曾怡谋;罗雄伟;黄玲

    目的:探讨角膜曲率对角膜屈光手术效果的影响及近视患者角膜曲率的部分规律.方法:检查所有手术眼术前角膜曲率,按角膜曲率的高低分为10组,分析对比每一组的人数、手术效果;对比分析所有术眼术前两眼曲率差值.结果 :①发现近视眼角膜角膜曲率的分布曲线.②各个组别的近视眼手术后达到或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的百分比近似.③双眼的角膜曲率的差值小为0D,大为0.75D,平均为0.26±0.22D.结论:①角膜曲率的高低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的疗效没有影响.②近视眼的角膜曲率分布有一定的规律.③双眼角膜曲率差值小.

  • 青年近视眼多种仪器测量角膜曲率的比较

    作者:张立;王艳玲

    在我国,近视已成为影响青年一代视力的主要眼病,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PRK,LASIK,LASEK)的诞生和发展[1],使很多青年近视眼患者获得了良好的裸眼视力.同时作为屈光手术前常规检查项目的角膜曲率[2]的检查仪器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 RK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1例

    作者:冯雪;王艳玲;赵露;王薇;孟照洋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 keratotomy, RK)后患者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时,按常规方法计算的度数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远视状态,主要原因是术后角膜中央光学区变平[1],仪器测得的角膜曲率值偏高 ,导致计算出的人工晶状体度数偏低,从而出现术后远视.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11年行准分子角膜切削术增效手术一例

    作者:周迎霞;贺瑞;史清霞

    患者男,30岁。因双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视力下降1年于2015年1月14日来我院复诊。病史回顾:2003年6月患者在我院行双眼LASIK手术,术前裸眼视力右眼0.2,左眼0.12,屈光度检查:右眼,-5.50DS/-0.75DC×15°→1.0,左眼,-5.25DS/-1.50DC×165°→1.0;角膜曲率:右眼42.25 D,左眼42.00 D;中央角膜厚度(A超检查)右眼553μm,左眼545μm;眼压:右眼18.3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7.7 mmHg。术后3 d裸眼视力右眼0.8(+),左眼0.8(+)。因视力效果满意,之后未复查。现裸眼视力右眼0.6,左眼0.8,屈光度检查:右眼,-0.75DS/-1.25DC ×180°→1.0,左眼,-1.00 DS/-0.25 DC×40°→1.0;角膜曲率:右眼37.75 D,左眼37.25 D;中央角膜厚度(A超检查)右眼497μm,左眼497μm;眼压:右眼15.3 mmHg,左眼15.0 mmHg;眼轴:右眼27.91 mm,左眼27.70 mm。前节OCT检查:中央角膜厚度:右眼492μm,左眼492μm;双眼中央角膜瓣厚度均为193μm。角膜地形图及眼部其他检查未见异常。根据患者现有检查结果进行评估,考虑行双眼准分子角膜切削术(PRK)二次增效手术。于2015年2月5日行双眼PRK增效手术,手术顺利。术后第1天角膜上皮未全愈合,角膜接触镜在位;术后第4天裸眼视力右眼1.0,左眼1.0,上皮已愈合,角膜透明,摘除角膜接触镜。术后1个月和3个月双眼裸眼视力均为1.0(+),角膜透明。

  • 小切口手法劈核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及对角膜曲率的影响

    作者:何小松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小切口手法劈核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式、临床效果厦术后角膜曲率的变化.方法:对278例(291眼)老年性白内障行小切口手法劈核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手术方式的适宜性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周、1月、3月,裸眼视力0.5及其以上者分别为189眼(64.95%)、221眼(75.95%)、229眼(78.69%),术后1周、1月、3月的垂直径和水平径角膜曲率分别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性白内障行小切口手法劈核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获得满意疗效,而且不需特殊的仪器设备,值得推广应用(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 改良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圆锥角膜屈光状态的改变及相关因素

    作者:张梅爱;高华;李素霞;王秀先;孙光华;史伟云

    背景:传统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圆锥角膜后弹力层穿孔率较高.目的:观察改良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圆锥角膜后屈光状态的长期改变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采用改良深板层角膜移植法治疗46例(51眼)圆锥角膜患者,记录移植前后裸眼视力和佳矫正视力;移植前按平均角膜曲率大小分为两组,平均角膜曲率≥60 m-1组与<60 m-1组,观察移植后24个月的等效球镜、散光、角膜曲率,并分析眼轴与术后屈光状态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与移植前比较,移植后1,6,12,18,24个月的裸眼视力及佳矫正视力均有显著提高(P < 0.01或P < 0.05),移植后6个月内视力是显著提高的,6~18个月视力虽有一定的提高,但基本是处于稳定的趋势,18~24个月视力显著提高,显示随着移植后时间的延长,视力逐渐提高并趋于稳定,说明改良深板层角膜移植后长期疗效佳.两组移植后的等效球镜、移植后散光、平均角膜曲率均较移植前明显改善,但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眼轴与移植后的等效球镜、裸眼视力、角膜散光有一定的负相关性.说明改良深板层角膜移植后等效球镜向近视方向移动,角膜散光逐渐减小,平均角膜曲率逐渐增大.移植前角膜曲率差异对改良深板层角膜移植后屈光状态无明显影响.眼轴与术后屈光状态有一定的相关性.

303 条记录 3/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