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TICL 植入术后人工晶状体旋转及其处理

    作者:陈菲菲;王晓瑛;陈昕阳;周行涛;汪琳

    资料 患者1, 女性,38岁,高度近视合并散光.术前屈光度及矫正视力:右眼-15.00/-2.00×15°→0.9,左眼-15.50/-2.00×175°→0.9;眼压:右眼13.9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15.0 mm Hg;白-对-白(white-to-white, WTW):右眼11.8 mm,左眼11.7 mm;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Oculus Optikgerate GmbH, Wetzlar, 德国)测量前房深度:右眼3.23 mm,左眼3.20 mm;角膜曲率:右眼42.8/44.6,左眼43.3/44.7;角膜厚度:右眼573 μm,左眼561 μm.角膜内皮计数:右眼2971 个/mm2 ,左眼3072 个/mm2 .

  • 试题与答案

    作者:金晓红;江睿;褚仁远

    1.倍频视野计检测的是视网膜哪种细胞的功能?A. 神经节细胞的M细胞; B. M视锥细胞 ;C. 神经节细胞的P细胞; D. S视锥细胞.2.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时,压平头的直径是3.06 mm,这是为了避免下列哪种因素可能引起的误差?A. 角膜曲率; B. 角膜厚度;C. 眼球硬度; D. 泪膜张力.

  • 苏北大丰地区白内障复明手术700例

    作者:王华;王立新

    我科采用巩膜隧道小切口手法切核白内障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患者700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2006-2008年收治的江苏省大丰地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700例,其中男性319例,女性381例.均为单眼手术,其中右眼427例,左眼273例.据世界卫生组织1973年制定的盲和低视力标准,即较好眼的佳矫正视力<0.05时为盲,<0.3但≥0.05时为低视力,700例中单眼盲128例(18.28%),双眼盲24例(3.43%),双眼和单眼低视力共548例(78.29%).晶状体核硬度Ⅱ级核及以下178例(25.43%),Ⅲ级核及以上522例(74.57%).以60~70岁年龄居多,约占57.14%.本组病例均为农民,术前行血常规、空腹血糖、胸部透视、心电图等辅助检查,常规角膜曲率、眼科A、B超检查确定植入人工晶状体度数及了解术眼情况.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40例

    作者:薛丽霞

    我科协助县级以下医院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40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科收治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患者共4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58~85岁.糖尿病性白内障10例,老年性白内障30例.术前均行常规裂隙灯、眼压、光定位、红绿色觉、角膜曲率、眼A/B超等检查.术前视力:光感至0.15.排除合并其他眼部疾病和不宜手术患者,糖尿病患者血糖均控制在8.0 mol/L以下.

  • 高度远视性弱视儿童屈光度、眼轴和角膜曲率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兴珍;张晓;丁明红

    为探讨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与眼轴及角膜曲率的相关性,我院对79例(150眼)高度远视儿童进行了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的测量,报告如下.

  • 儿童眼轴与角膜曲率在单纯性近视初期的变化

    作者:沈洁;孙慧华

    目的探讨青春期前儿童的正视眼与初期单纯性近视眼之间,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及其相关关系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我科屈光门诊的轻度近视患儿30例(60眼),散瞳验光,测量眼轴长度、角膜曲率与角膜屈光力,并与同期随机选取的30例(60眼)健康正视眼儿童相比较.结果近视眼组平均眼轴长度为(24.02±0.77)mm,正视眼组为(22.99±0.72)mm,两组眼轴差异非常显著(P<0.01).两组角膜曲率、角膜屈光力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以水平向角膜曲率测得眼轴长度与角膜曲率的比值(AL/CR),近视眼组为3.032±0.058,正视眼组为2.899±0.095,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青春期前,儿童在由正视眼转化为轻度近视眼的过程中,以眼轴增长为主,表现为轴性近视.AL/CR超过3是近视发生的高危指标.

  • 影响高度近视患者眼压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荣华;崔红平;杨海;秦驰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患者眼压测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17 ~ 53岁高度近视患者258例465只眼,测量角膜曲率、屈光度、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及眼轴长度,分析IOP测量值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度近视眼的IOP与年龄、屈光度、角膜曲率均无相关性(P值均>0.05),与CCT、眼轴长度呈正相关(r=0.507、0.11,P值分别=0.00、0.018).分别以CCT、眼轴长度为自变量X,IOP为因变量y,得出的直线回归方程分别是Y=-8.376+0.043X(F=160.40,P=0.000)和Y=7.817 +0.275X(F=5.633,P=0.018).结论 高度近视患者CCT和眼轴长作为IOP测量值的影响因素,对于正确评估和判断实际IOP值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近视患者非接触性眼压测量值的影响因素

    作者:朱颖;祝肇荣

    目的 对影响近视患者非接触性眼压(IOP)测量值的多因素进行分析,探讨IOP测量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16~72岁近视患者228例406眼,依次测量角膜曲率、屈光度、中央角膜厚度(CCT)、IOP(以非接触眼压计测量)及眼轴长度,分析非接触性IOP测量值的影响因素.结果 近视患者的非接触性IOP与年龄、角膜曲率均无相关性(P值均>0.05),与CCT、眼轴长度呈正相关(r=0.429、0.160,P值分别<0.01、0.05),分别以CCT、眼轴长度为自变量X,IOP为因变量Y,得出的直线回归方程分别是Y=-9.318+0.044X(P<0.01)和Y=9.023+0.209X(P<0.05).结论 近视患者CCT和眼轴长度作为非接触性IOP测量值的影响因素,对于正确评估和判断实际IOP值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经角、巩膜隧道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曲率的影响

    作者:韩渝萍;王秋利;苏艳;施中伟

    目的:探讨及比较巩膜隧道切口与透明角膜切口对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对76例(78只眼)白内障,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巩膜隧道切口,透明角膜切口的方法,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结果: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49只眼(62.82%)、58只眼(74.36%)、62只眼(79.49%)、67只眼(85.90%),两组病人术后1个月、3个月平均角膜曲率分别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巩膜隧道切口,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均具有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屈光状态稳定的优点.

  • 偏高角膜曲率与正常角膜曲率伴近视眼的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倪焰;孙建宁;魏春惠;栾洁

    目的: 选取偏高角膜曲率及正常角膜曲率伴近视眼进行临床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偏高角膜曲率伴近视眼男15例27眼,女14例26眼,正常角膜曲率伴近视男与女各15例30眼(采用计算机辅助角膜地形图测量偏高角膜曲率为46.02~47.82 D,正常角膜曲率为41.35~45.61 D,且角膜地形图均未提示有圆锥角膜的近视眼),对两组资料的屈光度及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角膜散光、眼压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偏高角膜曲率与正常角膜曲率伴近视眼的角膜厚度、眼压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两组大子午线屈光力(Simk1)、与其呈垂直子午线屈光力(Simk2)及小子午线屈光力(Mink)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组屈光度、角膜散光(△k)、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SRI)及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AI)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偏高角膜曲率伴近视眼的角膜厚度及眼压值均低于正常角膜曲率伴近视眼.

  • 5.5mm透明角膜切口实验研究

    作者:张舒;张晓俊;袁鹂

    目的:探讨兔眼能植入直径为5.5mmPMMA人工晶体的透明角膜无缝线切口的可行性.方法:将60只兔眼分为A、B、C3组.A、B两组均行5.5mm长透明角膜切口,A组直接穿刺进前房,B组隧道宽2mm;C组行3.2mm长角膜穿刺切口作为对照.3组切口均不缝合.结果:3组切口均具有良好的自闭性,A组术后2周垂直轴向角膜曲率与术前及C组术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0.05);角膜曲率B组术后与C组比较,B组、C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切口引起的前房反应重,B组其次.结论:5.5mm长、隧道宽2mm透明角膜切口不仅具有良好的自闭性,且对角膜曲率影响较小,通过该切口植入PMMA人工晶体具有可行性.

  • 白内障术中植入人工晶体屈光度的准确性临床观察

    作者:胡辅华;刘丽林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植入的人工晶体屈光度的准确性.方法:应用"NIDEK"ARK-700自动电脑验光及角膜曲率仪及BME-200眼A/B超测量角膜曲率及眼轴,代入SRKⅡ公式计算出正视化眼的人工晶体屈光度,并根据患者的年龄及工作需要,设计术后屈光状态及预植入人工晶体屈光度.本组80只眼采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植入人工晶体;37只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PHACO)联合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术.于术后6个月测屈光状态及矫正视力.结果:93只眼屈光状态与术前设计屈光状态误差在±1.00D以内者占79.49%.结论:影响预植入人工晶体屈光度准确性的主要原因为:眼轴测量误差、眼轴过长及白内障病史较长或继发废用性外斜视患者且采用ECCE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式者.

  •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角膜曲率和散光影响的研究

    作者:何小松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式、临床效果及术后角膜散光和角膜曲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61例(272眼)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方式的适宜性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裸眼视力0.5及其以上者为262眼(96.32%),0.05及其以上脱盲率为100%,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垂直径和水平径角膜曲率及散光分别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术获得满意疗效,是安全、简便、高效的手术方式.

  • 角膜塑型术在近视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许国忠

      我院从1999年5月开始,引进美国视康眼科视光学中心的ok镜片,对49例近视患者进行治疗,并分别进行跟踪观察,现将资料分析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 近视≤-6.00D患者49例,共95眼。年龄10~30岁,平均15岁,其中男23例,45眼,女26例,50眼;治疗前屈光度≤-3.00D者33眼,占34.74%,-3.00D~-6.00D者共62眼,占65.26%;散光度≤-2.00D。病例选择标准 ①年龄7~30岁者;②近视度数≤-6.00D;③散光度<1/2近视度数;④角膜曲率在+40.00~+48.00D之间;⑤能忍受接触镜,眼部无疾病。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屈光度,角膜曲率及角膜横径,由美国视康眼科视光学中心设计并制作第三代角膜矫形镜片,患者每晚配戴10~12小时,晨起摘下,配戴后第2天戴镜复查;以后1周、2周、1个月复查,再后每月复查1次,4个月后定期复查。复查内容包括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度、角膜情况、镜片清洁程度以及是否存在镜片变形及破损等。

  • 通过优化角膜曲率测量提高白内障手术预测屈光力准确性

    作者:陈斯;黄芳

    目的 探讨通过优化角膜曲率测量提高人工晶状体测算准确性,减少术后屈光误差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在本院行白内障手术的44眼,分别用IOL Master测得的角膜曲率和Pentacam测得的SimK代入Haigis公式进行人工晶状体测算.白内障术后1月进行验光,比较由两种角膜曲率得出的预测屈光力的准确性.结果 与IOL Master测得的角膜曲率相比,Pentacam测得的SimK减少了0.07±0.23D(P<0.05),代入Haigis公式得到的预测屈光力中近视性预测误差减小了-0.08±0.26D(P<0.05).当同一病例的两种预测屈光力之间差异≥0.25D时,Pentacam测得的SimK能够减少-0.16±0.39D的近视性预测误差,趋势比较明显.结论 利用Pentacam测得的角膜曲率SimK可有效减少近视性预测误差.

  • Ⅱ型胶原酶构建兔角膜离体扩张模型

    作者:乔静;李海丽;宋文静;汤韵;荣蓓;杨松霖;吴元;晏晓明

    目的 探索使用Ⅱ型胶原酶建立兔角膜离体扩张模型的方法及其可行性.方法 实验研究.20只离体兔角膜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阴性对照组)、Ⅱ组(5 mg/mlⅡ型胶原酶组)、Ⅲ组(10 mg/mlⅡ型胶原酶组)及Ⅳ组(15 mg/mlⅡ型胶原酶组),每组5只角膜.刮除上皮后角膜置于人工前房上,各组采用不同浓度Ⅱ型胶原酶溶液浸泡60 min.分别记录处理前后各组角膜在不同人工前房内压力[模拟眼压(I0P)]下(15、30、45 mmHg)角膜平均曲率及角膜中央厚度,并对处理后各组角膜进行组织学检查.各组处理前后角膜平均曲率差值△Km及角膜中央厚度差值△CCT的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不同IOP梯度下,4组角膜处理前后角膜平均曲率差值△K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6、9.24、8.58,P<0.01);在各个IOP梯度下各组比较发现Ⅳ组与Ⅰ组的△K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组、Ⅲ组与Ⅰ组的△K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IOP梯度下,4组角膜处理前后角膜中央厚度差值△C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2、0.66、1.60,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胶原酶处理过的角膜基质胶原纤维排列疏松,基质水肿.结论 15 mg/mlⅡ型胶原酶溶液浸泡角膜60min能使角膜平均曲率增加,可用于建立兔角膜离体扩张模型.

  • 高度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眼压、眼轴及角膜曲率的相关性

    作者:陈春明;钟红;程立波;吴平波;王晓;周燕;黄田华

    目的 探讨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眼中央角膜厚度(CCT)、眼压(IOP)、眼轴(AL)及角膜曲率(CC)之间的关系,以为其临床矫治提供指导.方法 横断面研究.测量128例(252眼)高度近视(≥6.00 D)患者的CCT、IOP、AL、CC等数据,依据等效球镜度(SE)分为3组,分析SE、CCT、lOP、AL、CC相互之间的相关性.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2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3组间C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6.9,P<0.05),SE越高,CCT越薄,两者呈负相关(r=-0.024,P<0.05).SE与AL呈正相关关系(r=0.895,P<0.01).随SE增加,IOP有下降趋势,但两者之间不相关(r=-0.216,P>0.05).而CC随SE增加而变小,两者呈负相关关系(r=-0.231,P<0.01).随AL延长,IOP有下降趋势,但两者之间不相关(r=0.312,P>0.05).平均CC随着AL的增大而逐渐变小,二者呈负相关关系(r=0.291,P<0.05).随CCT增厚,IOP逐渐增大,CCT与IOP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511,P<0.01).CCT与CC间不相关(r=-0.142,P>0.05).结论 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眼SE与AL正相关、与CCT负相关,与IOP无相关关系;AL与CC呈负相关而与IOP无相关关系;CCT与IOP呈正相关,与CC无相关关系.

  • Lenstar、Pentacam与Sirius测量白内障患者眼前节生物参数的比较

    作者:黄锦海;李坚;鲁伟聪;程丹;邓军;王勤美

    目的 评估新型光学低相干反射仪Lenstar、Pentacam眼前节综合分析系统和眼前节生物测量仪Sirius测量白内障患者中央角膜厚度(CCT)、前房深度(ACD)、角膜曲率(Km)的差异性与一致性,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对照研究.同一观测者分别应用Lenstar 、Pentacam和Sirius 测量40例(40眼)白内障患者的CCT、角膜内皮到晶状体前表面的ACD (ACDendo)、角膜上皮到晶状体前表面的ACD(ACDepi)和Km,眼别的选择采用随机方式.对3种仪器测量的以上指标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一步用Bonferroni法两两比较仪器间的差异,一致性比较采用Bland-Altman统计分析法.结果 Lenstar、Pentacam和Sirius测量CCT的平均值分别为(528.18±29.12)μm、(533.21±27.02)μm和(534.48±26.15) μm,ACDendo分别为(2.54±0.41)mm、(2.54±0.43)mm和(2.57±0.43)mm,ACDepi分别为(3.07±0.41)mm、(3.08 ±0.42) mm和(3.10±0.4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641、9.961、12.539,P<0.01),Km值分别为(44.05±1.69)D、(43.99±1.65)D、(43.93±1.6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86,P<0.05).3种仪器测量CCT、ACDendo、ACDepi、Km的95%一致性区间(LoA)较小,其上下限大的绝对值分别为26.41 μm、0.12 mm、0.12 mm和0.61 D,一致性好.结论 Lenstar、Pentacam和Sirius测量白内障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前房深度、角膜曲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为临床白内障患者眼前节参数的测量提供了新的选择.

  • 翼状胬肉对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赵静;张宗端;郁继国;朱希希;瞿佳

    目的 通过比较翼状胬肉眼与正常眼角膜阻力因子(CRF)和角膜滞后量(CH)的差异,探讨翼状胬肉对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选取40例诊断为单眼鼻侧单纯翼状胬肉患者,应用Reichert眼反应分析仪(ORA)测量CH、CRF、Goldmann相关眼压(IOPg)、角膜补偿眼压(IOPec),应用角膜曲率计测量水平角膜曲率和垂直角膜曲率,以对侧正常眼为对照.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直线相关和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翼状胬肉眼角膜的CH和CRF均低于对照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7、2.415,P<0.05);翼状胬肉眼角膜水平曲率和角膜垂直曲率均低于对照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47,P<0.01;t=2.578,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双眼间CH差值和CRF差值均与角膜水平曲率差值呈正相关(r=0.622、0.678,P<0.01);且两者与角膜散光差值亦呈正相关(r=0.525、0.515,P<0.01).结论 翼状胬肉眼角膜的CH和CRF较正常眼低,且双眼间CH和CRF差值与角膜水平曲率差值、散光差值存在正相关关系.临床上对翼状胬肉患者进行CH、CRF及角膜曲率的测量有助于评估翼状胬肉对角膜的影响程度.

  • 近视人群双眼角膜参数的差异

    作者:谭维娜;华焱军;潘超;陈佳;王勤美

    目的 评估近视人群双眼角膜各参数的差异性,并计算差值的医学参考值范围,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 横断面研究.210例近视患者(420眼),平均年龄为(24.8±0.4)岁,右眼等效球镜度为(-4.96±0.14)D,左眼等效球镜度为(-4.94±0.14)D.应用Pentacam眼前节全景仪进行测量,记录双眼平均角膜屈光力(Km),中央角膜厚度(CCT),薄点角膜厚度(TCT),以顶点为中心的薄点的水平坐标值(X)、垂直坐标值(Y),薄点与顶点的距离(√(X2+Y2)).配对t检验评估双眼角膜各参数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双眼角膜各参数的相关性;采用第95%分位数或均数加2倍的标准差((x)+2s)描述双眼角膜各参数差值的医学参考值范围.结果 双眼角膜Km、CCT、TCT、薄点与顶点的距离√(X2+Y2)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t=-1.38、1.44、1.25、1.87,P均>0.05);双眼以顶点为中心的薄点的水平坐标值(X)、垂直坐标值(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2、8.95,P均<0.01).双眼角膜Km,CCT,TCT,以顶点为中心的薄点的水平坐标值X、垂直坐标值Y,薄点与顶点的距离√(X2+Y2)差值的95%医学参考值范围上限分别为0.5 D、13.67 μm、12.83 μm、1.52 mm、0.32 mm、0.30 mm.结论 Pentacam获得的近视人群双眼角膜各参数相近,但仍具有一定差异性,而这些角膜参数差值的医学参考值范围可能为眼科相关疾病(如青光眼、角膜扩张性疾病等)的诊断和筛查提供指导.

303 条记录 6/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