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及临床应用

    作者:周建光;杨梅

    免疫的根本概念是机体识别"自我"与"非我"、产生免疫应答以清除"异己"抗原或者诱导免疫耐受以维持自身内环境稳定.免疫学 (Immunology)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学科,涉及免疫识别、免疫应答、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等的免疫学基本科学规律与机制,以及免疫机制在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免疫学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中应用.

  • 以ESAT-6、CFP-10为基础的ELISPOT试验、血清TB-SA抗体检测、PPD试验在肺结核诊断中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邱丽华;王学东;周洪顺;岳淼;王立华;郝金拄;王海英;薛付忠;刘志敏

    免疫学技术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重要诊断方法.血清结核抗体的检测已作为结核病诊断辅助指标之一[1],TB-SA(tuberculosis-specific antigen)抗体检测在肺结核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2];PPD皮肤试验已被卫生部生物制品标化委员会规定可临床诊断的参考指标嘲;近年来以结核菌特异蛋白ESAT-6(6 KD early secretory antigenic target)、CFP-10(culture filtrate protein 10)为基础的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 TEST)在结核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已被许多相关研究所证实[4-6],本研究旨在评价3种试验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上转磷光免疫层析检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作者:王静;周蕾;李伟;胡孔新;陈维娜;闫中强;杨瑞馥

    目的 建立一种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的上转磷光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利用上转换磷光标记和双抗体夹心免疫层析技术检测大肠杆菌O157,评价了该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用于模拟污染食品样品的检测.结果 该法能在40 min内完成检测,应用于不同的肠杆菌科细菌如其他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枸橼酸杆菌、沙雷菌、耶尔森菌以及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单增李斯特菌等23种28株常见细菌,未发现有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为5×103 CFU/ml,每次低可检测500个细菌,对奶粉、咖啡粉、饼干、蛋糕、绿豆糕、果冻、燕窝、果汁等样品中的人工染菌均可检测,低检测浓度为5×103 CFU/ml.结论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上转磷光免疫层析方法简便快速,特异性和灵敏性好,适用于现场的快速检测.

  • 改革开放30年食品理化检测方法的发展

    作者:杨大进

    为了解改革开放30年食品理化检测方法的发展概况,介绍了参与国际间交流和互联网的普及对理化检验人员的影响,以及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的更新和加强实验室管理的必要性.从样品前处理、仪器设备的角度探讨了理化检测方法的变化,分析了免疫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食品理化分析中的应用.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食品理化检测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通过我国食品检测机构不断地调整和修正发展的方向,势必会赶上或达到国际同类先进水平.

  • 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免疫学理论探讨

    作者:李盛华;王久夏;张佳红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DH)的主要临床表现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与免疫学的关系,研究LDH的主要症状疼痛与免疫复合物(IC)、巨噬细胞(MP)、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前列腺素E2(PGE2)、磷脂酶A2(PLA2)、一氧化氮(NO)表达的意义及其相关性,为临床上防治和治疗LDH开辟新的途径.将目前LDH的疼痛的免疫学理论探讨进行综述.

  •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ABO血型的局限性及其与盐水试管法判定血型的结合应用

    作者:刘明霞

    目的:当ABO血型抗原减弱或抗体降低时,微柱凝胶免疫检测结果常表现为正反定型不一致,通过结合盐水试管法延长离心时间的方法,可对血型做出正确判定.方法:将疑难血型患者的血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血型,同时用生理盐水试管法,BaSo2002-2离心机,3 400转15 s,离心三次测定血型.结果: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血型正反定型出现不符的血型,我们通过结合经典的生理盐水试管法,增加离心次数的方法,对血型结果可以做出正确判断.结论:微柱凝胶免疫检测ABO血型结合传统盐水试管法,对测定抗原减弱或抗体降低的ABO血型,是一种高效、灵敏、简单易行的方法.

  • 白细胞介素类mRNA在儿童哮喘中异常表达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滕懿群;姚佐朝;石桂枝;姚金祥;王丽华;王志刚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2(IL-12)、IL-13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半定量分析了哮喘急性发作期及正常对照组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12、IL-13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同时对IgE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哮喘组IL-12 mRNA表达减少,IL-13 mRNA表达增多;病情越重,IL-12 mRNA 表达越少,IL-13 mRNA 表达越多;无论IgE升高与否,与对照组比较,IL-12、IL-13 mRNA 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IL-12、IL-13可能是构成气道慢性炎症的各类因素之一.

  • 临床免疫学与免疫新技术在临床应用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杨再兴;仲人前

    临床免疫学是免疫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架起免疫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近年来,固有免疫理论、Th17细胞的概念和意义、调节性细胞理论等临床免疫学理论的突破,以及各种临床免疫学新技术--芯片技术、组学技术、酶联免疫斑点、流式细胞术及相关临床免疫学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多学科的交融,也推动临床免疫学技术向自动化、智能化、高通量方向发展的进程.同时,亦给临床检验工作的提高和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 临床免疫学检验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作者:王兰兰

    随着21世纪快速发展的个体化医疗模式的推行与应用,依托基础免疫学理论与生命科学相关技术研究的快速发展,临床免疫学检验的应用已涉及多种疾病发病机制研究、疾病诊断、治疗方案选择与治疗效果评估等方面.现在,应关注临床免疫学检验新技术、新方法与临床的结合与应用,不断提高本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与应用能力,以便为临床医疗和患者健康提供更有效的服务.

  • 内源性洋地黄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现状

    作者:王玉;索丽叶;李晓玫

    临床应用洋地黄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1991年,Hamlyn研究小组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及生物免疫学技术证明体内存在一种与外源性洋地黄素结构类似的物质,命名为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en-dogenous digitalis-like substance,EDLS,从此揭开了该类物质的研究热潮.迄今为止已经先后证明人体内存在多种EDLS,通过特异性结合其细胞膜上的受体-钠-钾-ATP酶(Na+-K +-ATPase,NKA),在机体一系列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发挥重要作用.现就EDLS与心血管病变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抗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滤液蛋白10的新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冷建杭;寿成珉;吴志刚;卓广超;王克义;沈俊娅;黄晟

    目的 制备抗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特定抗原肽的单克隆抗体,为建立结核病临床早期诊断的免疫学方法奠定物质基础.方法 设计并合成结核分枝杆菌CFP-10第53 ~ 66位氨基酸(14肽AAVVRFQEAANKQK)作为特定的抗原肽序列,经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多次有限稀释亚克隆建立能稳定分泌抗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抗原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纯化该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球蛋白亚型分析,并鉴定分析该单克隆抗体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免疫沉淀法和ELISA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共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上清样本38份,非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上清样本20份,结核性胸水样本32份,非结核性胸水样本24份以及健康对照血清样本20份.结果 单克隆抗体免疫球蛋白亚型分析显示该杂交瘤细胞系产生的抗体类型为IgG1和κ型.该抗结核分枝杆菌CFP-10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可成功用于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沉淀法分析.ELISA定量检测显示,该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性为78.6% (55/70),特异性为92.2% (59/64).结论 CFP-10特定抗原肽单克隆抗体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结核病的早期诊断.

  • Fas和FasL蛋白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宫大鑫;孙志熙;刘屹立;李军;王平;孔垂泽;刘同才;张铭铮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基因产物Fas和FasL 蛋白在肾癌发生中的作用以及与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6例肾癌组织和15例正常肾组织Fas和FasL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肾癌组织Fas表达率为18.14%,低于正常肾组织(46.15%,P<0.05),随肾癌分级的增加,表达强度下降。肾癌组织FasL蛋白表达率为70.26%,高于正常肾组织(10.32%,P<0.05),随肾癌分级的增加,表达强度增高。正常肾组织Fas与FasL的表达有相关性(r=0.689,P<0.05),肾癌组织无相关性(r=0.143,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FasL(89.42%)与无淋巴结转移组(60.39%)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生存率>5年组Fas(25.39%)和FasL(61.26%)与生存率<5年组Fas(15.24%)和FasL(85.35%)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 Fas和FasL蛋白相互作用失衡在肾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表达情况与肾癌病理分级及转移、预后有一定关系。

  • 无淋巴增殖表现的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11例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分析

    作者:李燕;王一淳;黄琴;王增胜;郎涛;聂玉玲;木合拜尔古再丽;阿孜古丽;毛敏;王晓敏;Wang Xiaomin

    目的 探讨无典型淋巴增殖表现的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CLPD)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 收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科2007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1例以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B-CLPD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细胞形态学、骨髓病理、细胞遗传学及分子学特征.结果 11例患者中位年龄68岁,所有患者外周血涂片淋巴细胞比例均不同程度升高(0.36~0.68),但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正常或减低(0.59×109~1.99×109).骨髓涂片示4例可见淋巴样浆细胞或少量浆细胞,2例淋巴细胞伴不规则毛刺状小突起,其他5例无特征性形态改变.免疫表型示11例患者均表达CD19、CD20、CD22、SmIg,不表达CD5、CD10,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积分0~2分;2例高表达CD103、CD11C、CD25、FMC7,其余患者表达无特殊.常规染色体检查未发现异常核型,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IgH/CCND1、bcl-2/IgH均阴性.8例IgH基因重排阳性,5例MYD88L256P阳性,2例BRAF V600E阳性.综合分析确诊华氏巨球蛋白血症5例,B-CLPD 3例,毛细胞白血病2例,结内边缘区淋巴瘤1例.结论 对于血细胞减少待查患者即使外周血淋巴细胞无增多,也应通过全面完善骨髓涂片、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IgH基因重排及特异性遗传分子学相关检查除外B-CLPD,减少误诊.

  • 大肠癌微转移检测的研究进展

    作者:聂志红;韦庭炫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尽管外科技术和辅助治疗手段不断改进,但是患者总体预后仍较差,微转移是导致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主要原因,及时发现微转移对准确判断病情、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期具有特殊的意义.随着医学检测手段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大肠癌微转移的检测已经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现主要对大肠癌微转移的检测方法、检测途径和标志物选择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介绍.

  • 水通道蛋白在正常豚鼠中耳腔的表达及作用

    作者:张倩;刘长健;高下;孙建和;胡吟燕;郭维;李兴启

    目的 观察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1、AQP4、AQP5在正常豚鼠中耳腔黏膜的表达和分布情况,探讨AQP1、AQP4、AQP5在豚鼠中耳液体转运和水平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正常豚鼠中耳腔黏膜AQP1、AQP4、AQP5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 AQP1、AQP4、AQP5的mRNA在正常豚鼠中耳腔黏膜内有确定表达,AQP1、AQP4蛋白在正常豚鼠中耳黏膜内有确定表达,中耳腔的扁平上皮、立方上皮、黏膜下层的毛细血管内皮和此层的纤维母细胞的胞浆中均有AQP1分布.结论 AQP1、AQP4、AQP5共同参与中耳腔的液体平衡过程,保持中耳腔正常情况下的无液体积聚状态.

  • 细胞因子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及其在眼内液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李自强;何引章;陶勇

    细胞因子是指由细胞分泌的、能调节细胞功能的小分子多肽,其在免疫调节、应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胞因子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生物活性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法.各种检测方法各有优势,不可相互替代.眼内液是指眼球中的房水及玻璃体液,与血液相比,眼内液细胞因子检测能更好地反映眼内的环境.近几年,细胞因子研究增多,检测方法也不断推陈出新.故本文中笔者拟对细胞因子的检测现状、进展及其在眼内液检测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 高职教育免疫学技术实验课教学探讨

    作者:吴素琴;郑剑玲;王美慧;齐贺;段薇

    医学生物技术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生物技术产业的实践工作,该专业开设36学时的免疫学技术实验课.在实验内容设计上注重理论和实际生物技术相靠近,并在课堂上全面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考核显示教学效果良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专业实践水平.

  •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肾小球疾病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桂英;白宝银;路学文

    目的观察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不同肾小球疾病中的发生情况、间接免疫荧光模式和靶抗原特点,并初步探讨ANCA在肾小球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IIF-ANCA)法测定150例健康供血员和252例各种原、继发肾小球疾病患者的血清,阳性者(≥1∶20)进一步检测蛋白酶3(PR3)、髓过氧化物酶(MPO)、乳铁蛋白(LF)特异性酶联免疫吸附(ELISA-ANCA).252例患者中182例行肾活检.结果正常对照组150例无1例ANCA阳性,病例组252例中12例血清ANCA阳性,其中C-ANCA 1例,atypical-ANCA 1例,P-ANCA 10例,识别MPO、LF及其他未测抗原,无1例识别PR3;各肾小球疾病中的ANCA的阳性率0%~17%,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以狼疮性肾炎阳性率高(17%);病理分布于中重度系膜增生性IgA肾病、局灶坏死性紫癜性肾炎、弥漫增殖型狼疮性肾炎等.结论 ANCA在各肾小球疾病中的发生率约5%,不同疾病中的发生率不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以狼疮性肾炎阳性率高;间接免疫荧光模式以P-ANCA、atypical-ANCA多见,而C-ANCA少见;靶抗原以MPO、LF多见,而PR3少见;ANCA阳性对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相关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 急性髓系白血病形态学诊断与免疫学分型

    作者:王红霞;朱芸;王翠霞;董娜

    白血病是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正确的诊断及分型对不同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76年以来,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形态学诊断一直采用法、美、英(French-American-British,FAB)协作组分型标准.FAB分型标准是以形态学及细胞化学为基础,通过瑞氏染色和显微镜系统确定白血病类型,多年来,成为白血病分型的主流.近几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先后发表了急性髓系白血病1999年分型方案[1]和AML的形态学/免疫学2000年分型方案[2],形态学分型被整合成WHO分型的一部分.形态学分型在白血病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白血病诊断的基础.但是,白血病诊断仅靠形态学分型是不够全面的,随着免疫学分型技术的完善和成熟,弥补了形态学分型的不足,提高了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诊断的准确性.本组重点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形态学诊断与免疫学分型的临床意义.

  • HLA-DR4基因及其亚型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翠苹;贺丽芳;程甜;石玮;李莉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jd anhritis,RA)是一种累及全身各关节,特别是小关节,常呈对称性,以慢性滑膜炎症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全世界患病率为1%,我国患病率0.3%~0.4%,致残率高.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随着分子生物学以及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多数学者认为遗传背景在RA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1].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类分子,特别是HLA-DR4与RA发生关系密切.此外,大量的研究结果认为多种细胞因子是参与RA免疫炎症反应的重要分子.本研究通过对HLA-DR4基因亚型的检测分析,阐述遗传基因与细胞因子水平与RA发生、发展的关系,了解RA发生的分子机制,同时也为进一步临床诊断和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70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