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婴儿暴发性紫癜的治疗(1例)
暴发性紫癜又称坏死性紫癜、出血性紫癜、坏疽性紫癜,是一种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突然发生的对称性大面积触痛性瘀斑为特征.暴发性紫癜患儿的治疗尚无有效根治手段.抗感染治疗、改善微循环、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稳以及可使用丙种球蛋白调节机体免疫力、激素治疗、蛋白C或活化蛋白C替代治疗、凝血因子AT-Ⅲ治疗、抗凝治疗及外科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现报道一例婴儿暴发性紫癜治愈过程.
-
苯唑西林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苯唑西林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者5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8例,用苯唑西林钠(100mg/kg·d)联合地塞米松(0.15mg/kg·d)分别静脉滴注,连用3天后减量停药;对照组24例,单纯用苯唑西林钠(100mg/kg·d)静脉滴注,然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触痛消失,皮肤松解症状缓解,皮疹消退时间和痊愈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苯唑西林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疗效明确,可缩短病程,值得推广.
关键词: 苯唑西林钠 糖皮质激素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
苯唑西林钠与头孢曲松钠联合治疗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采用苯唑西林钠联合头孢曲松钠的方法对患有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56例患有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28例.分别采用苯唑西林钠和苯唑西林钠联合头孢曲松钠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疱疹停止发展时间、裸区干燥时间明显早于A组患儿;该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时间内明显短于A组患儿;该组患儿临床治疗的治愈率明显高于A组患儿.结论 采用苯唑西林钠联合头孢曲松钠的方法对患有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苯唑西林钠中碱性降解物的制备和结构确证
目的:确证苯唑西林钠碱性降解物的结构.方法:采用强碱破坏得到苯唑西林的碱性降解物,经MS,1HNMR,13CNMR,IR和UV测试与解析,同时与原药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确证了2个主要组分分别为5R,6R-苯唑西林噻唑酸及其异构体5S,6R-苯唑西林噻唑酸.
-
药源性过敏性休克及其预防
近年来临床中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日渐增多,在杂志上报道也多见,足以反映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危害。笔者查阅了近几年常见杂志,其中药物过敏性休克报道颇多,现予以归纳,分析如下。1 一般资料1.1 致过敏性休克的注射药物:(1)抗生素类:青霉素、硫酸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头孢唑啉钠、头孢噻肟钠、林可霉素、阿米卡星、磷霉素、白霉素、苯唑西林钠、盐酸大观霉素、小诺霉素、红霉素,用青霉素皮试阴性者,改用氨苄青霉素或头孢唑啉钠。(2)合成抗菌药:环丙沙星。(3)抗肿瘤药:威猛。(4)解毒药:10%美兰(亚甲兰)。(5)造影剂:泛影葡胺。(6)中药类:脉络宁、正清风痛定(主要成分青藤碱)、穿琥宁(主要成分穿心莲内酯)、刺五加、清开灵。(7)抗病毒药:三氮唑核苷酸(病毒唑)。(8)抗组胺药:苯海拉明。(9)血浆代用品:低分子右旋糖酐。(10)生化药:脑活素、蝮蛇抗栓酶。(11)其它:ATP+维生素B6、庆大霉素+柴胡、维生素B1+维生素B12、右旋糖酐40+复方丹参。
-
注射用苯唑西林钠无菌检查方法的验证
目的 选择注射用苯唑西林钠的佳无菌检查方法,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和可靠性.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无菌检查方法项下薄膜过滤法.结果 确定了注射用苯唑西林钠的佳无菌检查方法的佳冲洗条件及操作方法.结论 为注射用苯唑西林钠的无菌检查提供了依据.验证了<中国药典>方法为佳无菌检查方法.
-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对本院收治的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2007年2月~2010年11月来本院住院的40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苯唑西林钠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连用5 d,逐渐减量至停药,比较两组患者的触痛消失时间、皮肤松解时间及出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触痛消失时间为(3.73±2.08)d,皮肤松解时间为(4.87±2.12)d,出院时间为(9.45±7.13)d均少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唑西林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具有较好的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苯唑西林钠 地塞米松 临床疗效 -
苯唑西林钠在2种输液中的稳定性考察
目的 考察注射用苯唑西林钠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变化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HPLC法分离,测定配伍液的含量变化情况和聚合物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一定时间内配伍液的外观,测定pH值变化.结果 6h内苯唑西林钠的0.9%氯化钠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相对含量均高于95%,苯唑西林钠在0.9%氯化钠溶液中含量下降更慢,聚合物增加更慢.结论 苯唑西林钠在0.9%氯化钠溶液中更加稳定,更适于作苯唑西林钠长时间输液用溶剂.
-
中西医结合治疗初期乳痈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初期乳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16例初期乳痈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治疗组给予苯唑西林钠静脉滴注和中药(瓜蒌、牛蒡子、天花粉、黄芩、栀子等)口服及外敷,对照组仅给予苯唑西林钠静脉滴注.2组均治疗7d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82.76%,优于对照组的6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初期乳痈,能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注射用苯唑西林钠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
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注射用苯唑西林钠的含量.在氢氧化钠介质中,高碘酸钾氧化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苯唑西林钠显著增强该体系的发光.在佳的试验条件下,苯唑西林钠浓度在0.01~20 μg/ml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强度成正比.方法精密度为2.4%.
-
国产口服苯唑西林钠的质量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评价国产口服苯唑西林钠(片、胶囊)的质量现状,分析影响本品的质量因素.方法 对2016年国抽样品,采用法定检验结合探索性研究开展实验,统计分析数据.结果 抽样12批次样品法定检验均符合规定,通过探索性研究结合统计分析发现原辅料质量、工艺水平对产品的水分、有关物质、溶出度等关键质控项有密切影响,是影响本品的关键工艺参数.结论 现行《中国药典》2015年版满足本品质控需要,胶囊质量好于糖衣片,建议企业应重视原辅料质量,优化生产工艺,加强过程控制,提高产品质量.
-
苯唑西林钠在4种输液中的稳定性考察
目的:考察常温下(25℃)6 h内注射用苯唑西林钠在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4种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用HPLC法测定配伍后苯唑西林钠的含量变化,并考察配伍液的外观和pH变化.结果:苯唑西林钠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有良好的稳定性,在10%葡萄糖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稳定性较差.结论:注射用苯唑西林钠与输液配伍时应首选0.9%氯化钠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可配伍,但宜在3 h内滴完,与10%葡萄糖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应尽量减少.
-
苯唑西林钠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苯唑西林钠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IE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和附录XIXF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采用凝胶法进行干扰试验.结果: 本品的大不干扰浓度为2.5mg*ml-1.结论: 本品适用于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
苯唑西林钠治疗金葡菌感染的小儿肺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苯唑西林钠治疗金葡菌感染的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例由金葡菌感染的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采用苯唑西林钠治疗,对照组100例采用青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苯唑西林钠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金葡菌感染的小儿肺炎的常用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苯唑西林钠有关物质
目的 建立RP-HPLC法测定苯唑西林钠的有关物质.方法 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0.01 mol·L-1醋酸铵溶液(醋酸调pH至5.0)-乙腈(75:2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25nm;柱A:30℃.结果 苯唑西林钠线性范围为1.171~28.11 μg·mL-1,r=0.999 8,检测限:0.036 μg·mL-1,笨唑西林钠能与各杂质完全分离.结论 建立的苯唑西林钠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简单、快速、重现性好.
-
黄连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作用及与苯唑西林钠联合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黄连水煎剂对体外建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BF)的作用,及黄连水煎剂联合苯唑西林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方法 由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提供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34134,采用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出黄连水煎剂和苯唑西林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在体外使用腹膜透析管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模型,加入不同浓度的黄连水煎剂和苯唑西林钠作用3天和7天后,琼脂平板菌落计数法评估细菌粘附腹透管的能力,结晶紫染色法行载体表面BF半定量,银染法快速鉴定BF.结果黄连水煎剂MIC为16 mg/mL,苯唑西林钠MIC为4μg/mL,3天BF模型中,1/2MIC黄连水煎剂、1/4MIC黄连水煎剂、1/8MIC黄连水煎剂、1/16MIC黄连水煎剂、1/2MIC苯唑西林钠、1/4MIC苯唑西林钠作用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计数分别为(39.333 3±3.994 2) ×106 CFU/mL、(52.366 7±3.537 8)×106 CFU/mL、(81.266 7±3.341 8)×106 CFU/mL、(90.900 0±2.040 1) ×106 CFU/mL、(50.866 7±2.208 6)× 106 CFU/mL、(77.666 7±2.880 7)×106 CFU/mL,空白组的菌落计数为(92.033 3±3.890 6)×106 CFU/mL,与空白组相比较,1/2MIC黄连水煎剂,1/4MIC黄连水煎剂、1/8MIC黄连水煎剂、1/2MIC苯唑西林钠、1/4MIC苯唑西林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1/16MIC黄连水煎剂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3).7天的BF模型中,1/2黄连水煎剂比1/2苯唑西林钠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作用更强(P<0.001),结晶紫、银染也得到相似的结果,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1/16MIC黄连水煎剂的作用下,加入不同浓度的苯唑西林钠,此时苯唑西林钠的低抑菌浓度为0.25 μg/mL.结论黄连水煎剂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并且在苯唑西林钠联合黄连水煎剂时,能有效地提高苯唑西林钠的疗效,为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提供新的治疗方案,同时也提高了抗生素的疗效,为临床上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提供了帮助.
-
连续大剂量静脉滴注苯唑西林钠致过敏性休克2例
例1:女,24岁.因患急性乳腺炎于2002-09-18到我所就诊.既往无特殊病史及药物过敏史.经青霉素皮试阴性,给予加苯唑西林钠(石家庄产,批号020802)4 g生理氯化钠250 mL以60滴/分速度静脉滴注.当日滴注后无任何不良反应,患者自觉症状有所好转.于第2日再次滴注该药(厂家、批号、滴速均与首次相同),当输液至100mL时,患者突感胸闷,双眼发黑,全身麻木,口吐白沫.
-
HPLC法用于苯唑西林钠及其制剂中含量和有关物质的测定
目的建立测定苯唑西林钠及其有关物质的HPLC方法.方法色谱条件:采用Hypersil BDS苯基柱(5μm,250mm×4.0mm),以0.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节pH至3.6)-乙腈-甲醇(700:225:7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225nm.结果苯唑西林钠含量测定在0.115~9.208μg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γ=1.0000,有关物质测定在4.6~920.8ng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0,低检测限2.3n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RSD=1.4%).结论该法简单、准确,可用于苯唑西林钠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
抗生素和高渗盐水外敷联合艾灸、TDT照射治疗褥疮效果
目的:观察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褥疮的效果.方法:采用苯唑西林钠、呋喃西林液、高渗盐水混合外敷,联合艾灸、TDT照射方法,治疗带入性褥疮患者16例(观察组),以湿润烧伤膏作对照16例(对照组),观察褥疮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16例21处疮面,治愈15处,显效4处,好转2处,无效0处,总有效率为100%,愈合时间为:II度12.3±3.1(d),III度21.6±2.6(d);对照组16例19处疮面,治愈9处,显效5处,好转3处,无效2处,总有效率为89.5%,愈合时间为:II度18.1±3.1(d),III度35±3.8(d).两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抗生素、艾灸、TDT照射联合应用,产生协同效应,有利于药物吸收,促进褥疮疮面的修复、再生,加速愈合的进程.且效果优于对照组,药物取材方便,价廉、方法简单,有临床借鉴意义.
-
青霉素联合苯唑西林钠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青霉素、苯唑西林钠联合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按就诊先后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青霉素与苯唑西林钠联合及头孢呋辛钠治疗5d,比较其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平均退热时间、扁桃体分泌物消退时间、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及总有效率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5d平均所花药费差别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线药物青霉素、苯唑西林钠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仍然有效,且价格低廉,不宜盲目选用高档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