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剖腹手术中置内支架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

    作者:卢海武;薛平;彭和平;林景泰

    12例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经剖腹手术中置放塑料内支架行胆道引流术,与同期行胆肠内引流术的20例患者比较术后效果.所有病人 均痊愈出院,两组病人术后退黄效果无差异,但内支架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较少(P<0.0 5),住院时间较短(P<0.05).剖腹手术中置内支架行胆道引流是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简便、有效、并发症少的姑息性手术方法.

  • 腹腔镜辅助与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对比研究

    作者:徐中亚;杜宝峰;易军;刘继炎;黄磊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开腹手术与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胆总管囊肿在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对患儿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的影响等方面的差异,对比两种手术效果的优劣,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5年7月1日至2015年7月1日在本院行腹腔镜辅助下胆总管囊肿根治术的患儿46例(腹腔镜手术组),行开腹手术的患儿80例(开腹手术组),比较两组患儿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近远期并发症情况.对术后随访时间达到5年的患儿进行复查,其中26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胆总管囊肿根治术,40例行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儿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情况.结果 围手术期,腹腔镜手术组在术中出血、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白细胞计数、CRP恢复水平、住院时间上均优于开腹手术组(P<0.05),而两组胃肠减压管、腹腔引流管的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方式患儿出院后血生化指标(AST、ALT、总蛋白、总胆红素)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手术组出现发热5例,不全性肠梗阻1例,胆瘘1例;开腹手术组发热7例,不全性肠梗阻2例,胆瘘2例,活动性出血1例,两组患儿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生长发育指标无统计学差异.腹腔镜手术组、开腹手术组心理测评得分均在正常范围,但开腹手术组心理测评得分低于腹腔镜手术组.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胆总管囊肿根治手术患儿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切口小,愈合快,住院时间短,较开腹手术有一定的优势.两种手术方式对术后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小,远期心理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 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肝外胆总管囊肿中转开腹手术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周亮;宋军;李炳;谷静;陈为兵;王寿青

    目的:总结腹腔镜治疗肝外胆总管囊肿中转开腹手术的经验,分析中转开腹手术的原因。方法2009年6月至2013年9月我们收治144例先天性肝外胆总管囊肿(CECC)患儿,其中36例中转开腹手术患儿作为病例组,108例腹腔镜手术成功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模型及多因素分析模型分析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结果有上腹部手术史,肝管直径≤3 mm,胆总管囊肿壁厚度>4 mm,囊肿直径>5 cm 可能是影响腹腔镜技术治疗 CECC 导致中转开腹手术的显著因素(P <0.05)。结论临床医生在采取腹腔镜技术治疗 CECC 时,术前综合评估患儿进而选择手术方案,对降低腹腔镜治疗 CECC 中转开腹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小儿剖腹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99例分析

    作者:王德娟;谢家伦;刘钧澄;莫家骢

    目的 探讨小儿剖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原因与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小儿外科近10年来收治的99例剖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儿的病例资料.结果 剖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99例(占同期收治小儿肠梗阻病人总数的32.25%),其中,62例为本院小儿外科剖腹术后发生的粘连性肠梗阻(占同期剖腹手术总数的5.72%).引起粘连的原发病前3位依次为先天性巨结肠、肠套叠、阑尾炎.65例采取手术治疗,34例采取保守治疗,两组出院后肠粘连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剖腹术后腹膜粘连在临床中并不少见,预防研究应进一步深入,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范,并积极开展腹腔镜等微创手术.

  •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疗效比较研究

    作者:蔡宝;徐冰;胡耀宗;张发明;黄珊;田甲;吴凡;鲍时明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本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9月确诊为穿孔性阑尾炎患儿148例,其中68例采用腹腔镜(LA组)手术治疗, 80例采用开腹(OA组)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LA组较OA组短(18.2 ±2.4 h vs 25.5 ±4.7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5,P<0.001);术后排气时间:LA组较OA组短(32.6 ±8.4 h vs 53.0 ±6.5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5,P<0.001);住院时间:LA组较OA组短(7.0 ±1.4 d vs 9.3 ±2.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P=0.023);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LA组1例(1.5%),OA组15例(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8,P<0.001);残余感染发生率:LA组0例,OA组7例(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P<0.001);肠梗阻发生率:LA组1例(1.5%),OA组8例(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P=0.018). 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开腹阑尾切除术,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且可以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治疗小儿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理想术式.

  • 腹腔镜辅助与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 Meta 分析

    作者:郑泽兵;刘远梅;金祝;王鑫;高明娟;曲颜

    目的:通过 Meta 分析腹腔镜辅助与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腹腔镜辅助一期手术根治先天性巨结肠的优势。方法检索1998年1月至2013年8月 Pubmed、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CTR、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发表的相关腹腔镜辅助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疗效比较的文献,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尿潴留、术后出血)以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小肠结肠炎、大便失禁、便秘、污粪)。用 Review Manger 5.2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共9篇文献入选,9篇文献记录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患儿456例,其中腹腔镜手术239例,开腹手术195例。Meta 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手术时间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1.61%、2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值≤0.05),术后远期并发症率分别为32.90%、4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一期手术根治先天性巨结肠创伤小,恢复快,能有效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

  • 高速路交通致腹部闭合性损伤37例诊治分析

    作者:胡伟;汪军;邓杰;华阳;陈希云

    目的:提高早期高速路交通伤伴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水平.方法:3年多急救高速路交通伤2216人,多发伤伴腹部闭合性损伤37例.均行剖腹手术,腹内主要脏器损伤依次是脾、肝、大小肠等.结果:存活34例,由于首次手术处置不当或遗漏损伤脏器再次手术2例,死亡3例,总病死率8.1%.结论:在高速路交通伤中,腹部闭合性损伤多伴有多发伤,早期手术救治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所在.多脏器损伤处理坚持保全生命第一,保全器官第二的手术原则.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早期卵巢癌患者术后恢复和心理状态影响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马淑娟;马进海;逯克栋;徐燕

    目的 对比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对早期卵巢癌患者术后恢复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9月至2017年9月行手术治疗的早期卵巢癌98例,其中腹腔镜组56例,开腹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手术疗效和远期生存情况,同时采用卵巢癌治疗功能总体评价量表(FACT-O)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患者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心理状态.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155.2±48.3)ml vs (249.2±41.4) ml,P=0.001],术后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开腹组[(33.1±10.9)h vs (45.4±11.2)h,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7.1%vs 16.7%,P=0.000),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13.8±4.2)d vs(21.2±3.2)d,P=0.001].两组的手术时间[(237.1±51.3) min vs (240.1 ±52.9)min,P=0.558]、淋巴结清扫数目[(22.4±3.6)枚vs (21.8±2.9)枚,P=0.2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FACT-O量表中生理机能、机体功能以及生命质量总分均显著高于开腹组(P=0.001),而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FACT-O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SCL-90评分中躯体化、抑郁和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开腹组(P =0.001),而术后6个月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 52(22.5士8.2)个月,两组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9% vs 95.2%,P=0.492).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卵巢癌与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同样的治疗效果,安全可行,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心理状态影响更小,可作为早期卵巢癌的首选治疗方式.

  • 腹腔镜中转开腹结直肠癌手术对老年患者的影响

    作者:乔忠鹏;郭敦伟;唐华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中转开腹手术在年龄> 65岁患者中的短期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760例年龄>65岁的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三组:腹腔镜组518例、中转开腹组42例、开腹组200例,分别比较三组间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指标以及分析中转原因.结果 本研究病例中转率约7.5%,中转原因主要为肿瘤局部分期晚、瘤体大,中转组切口感染、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较腹腔镜组高,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较腹腔镜组多(P<0.05);而吻合口、心脑血管并发症、术后肠梗阻及二次手术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转组与开腹组相比各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对老年患者是安全可行的,腹腔镜中转开腹手术较开腹手术并没给老年患者带来更坏的短期结局.

  •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与开腹手术在大子宫良性病变治疗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作者:谢彩霞;李爱明;范淑静;常旺燕

    目的 比较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TLH)与开腹手术(AH)在大子宫良性病变治疗的外科结局和并发症.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比较研究.入选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子宫≥12孕周子宫良性病变42例.其中,19例(45.2%)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TLH组),23例(54.8%)行开腹子宫全切术(AH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H组比较,TLH组手术时间延长(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TLH对于大子宫良性病变是可行、安全的手术,相比于AH手术,具有明显缩短住院时间的优点.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临床效果的对照研究

    作者:唐湘莲;文佳冰;张甜

    目的 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湖南省儿童医院于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复杂性阑尾炎患儿1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患者予以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照组则予以常规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腹腔脓肿、切口感染、肠梗阻),并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t=2.747,P<0.01),但其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13.935,12.973.P<0.01).观察组的腹腔脓肿、切口感染、肠梗阻并发症发生率(均<5.0%)明显低于对照组(14.7%,32.0%,22.7%,x2=9.058,19.919,13.560,P<0.01).结论 小儿复杂性阑尾炎患者,采用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治疗具有手术创口小、疗效明显、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可以推广.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复合妊娠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聂岚;林春丽;廖湘玲;陈小翠

    目的 评估腹腔镜及剖腹探查术治疗复合妊娠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81例复合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36例,剖腹探查术45例,术后随访比较两组的流产(<28周终孕)率、新生儿畸形率及新生儿出生结局.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流产率低,与开腹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胎儿畸形2例,两组患者新生儿均无出生时窒息及出生缺陷.结论 腹腔镜技术治疗复合妊娠患者效果好,不增加流产率及畸形等风险,安全可靠,是治疗复合妊娠的有效方法之一.

  • 腹腔镜与剖腹探查在诊治腹部穿透伤中的临床比较

    作者:邓杰

    目的 探讨腹腔镜微创探查技术与传统剖腹探查术诊治腹部穿透伤的临床差异.方法 2001年6月至2011年12月本院共收治腹部穿透伤患者98例,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2组:43例接受腹腔镜探查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腹腔镜组,55例接受传统剖腹探查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剖腹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术中未出现中转开腹病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72 h体温、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剖腹组(t=3.96,3.67,3.22,3.40,3.37,P<0.01或P<0.05).剖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腹腔镜组(7.3%vs 2.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剖腹组阴性探查率分别为11.6%、1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的剖腹探查相比,腹腔镜探查技术兼具了诊断和治疗的作用,且具有创伤小、术中视野宽阔清楚和术后恢复快等特点,相近的阴性探查率但避免了剖腹阴性探查带来的不必要损伤,以小医源性损伤达到了佳的诊疗效果,适用于腹部穿透伤的临床诊治.

  •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唐晖;王莉莉;彭丽芳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妇产科收治的29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病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不同分2组,研究组(16例)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13例)为开腹手术,比较2组围手术期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59.06±15.94)ml少于开腹组(115.00±24.07)m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时间(65.50±7.23)min与开腹组(69.31±4.80)min,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较腹腔镜组开腹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具有娴熟腹腔镜手术操作与缝合技术的手术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榆卵管间质部妊娠是安全有效的.

  • 腹腔镜胆囊切除即刻中转开腹的原因分析

    作者:钱云;姚卫国;万小宇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 共进行LC手术856例,中转开腹24例(2.9%).结果 中转开腹原因:胆囊三角解剖不清11例;术中出血7例;胆管损伤2例;Mirizzi综合征1例;腹腔广泛粘连1例;怀疑胆囊癌及器械故障各1例.开腹手术均获成功,痊愈出院.结论 熟悉各种解剖变异、规范操作、熟练的操作技术和术中采取预防措施是减少LC中转开腹手术的关键.

  • 选择性剖腹探查治疗腹部开放性损伤的疗效观察

    作者:钟克力;潘凯;夏利刚;陈小春

    目的 探讨开放性腹部损伤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54例腹部开放性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开放性腹部外伤患者临床表现中休克、消化道出血和弥漫性腹膜炎体征与剖腹探查阳性结果存在明显相关性(OR≥8.70,P<0.01),而腹穿有不凝血、气腹、腹内脏器疝出、腹部伤口大小和腹痛程度与剖腹探查阳性结果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休克、消化道出血和弥漫性腹膜炎体征是决定开放性腹部损伤患者剖腹探查的绝对指征,而腹穿阳性、气腹、腹内脏器疝出、腹部伤口大小和腹痛程度等应具体分析,为术前是否剖腹探查提供依据.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227例的原因及其对策

    作者:赵登秋;张喜成;姜宝飞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对8732例LC术中转开腹的227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中转开腹率2.6%(227/8732).其中因胆囊本身病变复杂、术中异常发现等原因所致的主动性开腹192例(84.6%),术中因出现技术性并发症而导致的被动性开腹35 例(15.4%),胆管损伤率0.26%(23/8732).结论 在LC施术中,如出现腹腔粘连严重、解剖困难、出血难以控制及胆道损伤等情况时应及时中转开腹手术.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转开腹原因及相关危险性分析

    作者:董宏宇;李军;张红莲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及相关风险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7年3月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中转开腹的11例患者资料进行统计总结.结果 中转开腹率为18.03%.单因素分析未发现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发生中转开腹相关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侵犯深度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276,P=0.046).结论 对于胃壁全层侵犯的患者,术前评估腹腔镜手术风险时,需全面考虑腹腔镜下操作困难性,减少中转开腹率.

  • 择期剖腹手术后免插胃管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连新

    目的探讨择期剖腹手术免插胃管的可行性.方法 [ HTK〗将82例择期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二组,Ⅰ组为术后不插胃管组,Ⅱ组为术后插管胃肠减压组.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相近,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Ⅱ组病人并发症明显增多.结论择期剖腹手术后无须常规插胃管胃肠减压.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疗效及对外周血凝血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作者:徐继;吴浩;叶再元;芮韬;何琦文;邵钦树;赵忠扩;胡俊峰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凝血功能影响的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本科行腹腔镜胃肠道间质瘤切除术患者41例(L组),并比较同期开腹手术患者33例(O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胃管放置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恢复饮食时间、并发症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并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24 h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出血量[(105.39±19.91)ml vs(133.67±12.38) ml]、住院时间[(7.44±0.92)d vs (10.21±1.34)d]、胃管放置时间[(1.93 ±0.65)d vs (3.73 ±0.84)d]、引流管放置时间[(3.68±0.61)dvs (5.70±0.81)d]、术后恢复饮食时间[(7.12±1.05)d vs (8.98±0.8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均优于开腹组.与手术前相比,开腹手术组与腔镜手术组患者术后PT均显著缩短(P<0.05),D-二聚体及FIB含量显著增高,且以腔镜手术组患者更为明显(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GIST相对于传统的开放手术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拔管时间早等优势,但其可导致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可能发生血栓性并发症,应予以重视.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成熟,可以适当选择腹腔镜手术方式治疗胃肠道间质瘤.

534 条记录 23/27 页 « 12...19202122232425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