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头孢哌酮对术后切口止血的影响

    作者:黄殷;WANG Qi-qin;周宁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对手术止血功能的影响,为术前抗感染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择期剖腹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头孢哌酮用药组与对照组,观察2组术前、术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记录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止血时间.结果:头孢哌酮用药组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比对照组长,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和手术止血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应用头孢哌酮5 d以上,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增加,手术后止血时间延长.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王瑞敏;侯懿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9年10月至2012年6月该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中选取12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开腹子宫肌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近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8.33%)显著少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症状缓解率、子宫肌瘤复发率及子宫异常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常规开腹手术小。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比较

    作者:蒋太芬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腹腔镜手术,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术后采取相应的抗感染治疗。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率,并对其综合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3.62±7.21)min、术中出血量为(51.92±21.78)mL ,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0.13±7.25)min和(150.52±19.43)mL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为(13.90±4.90) h、并发症发生率5.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9.70±4.80)h和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较开腹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具有明显优势。

  • 腹腔镜下穿刺联合囊肿切除术治疗巨大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范敏;陈振波;张莉;张巧玉

    目的:本文拟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穿刺联合囊肿切除术治疗巨大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腹腔镜下穿刺联合囊肿切除术巨大卵巢囊肿患者,共26例符合纳入标准并回顾性提取其病例资料及随访结果。以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失血量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疗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8±19)min,平均术中失血量(53±26)mL,平均住院时间(7.4±1.8)d。25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1例术中发现盆腔脏器粘连严重而中转开腹。平均随访时间(15.3±4.8)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下穿刺联合囊肿切除术治疗卵巢巨大囊肿中期临床疗效良好。

  •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分析

    作者:程先能;王丁;张雷;彭鲁建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该院结肠癌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对照组40例采用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镇痛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总费用。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后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镇痛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与开腹手术具有同样的效果,且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等优点。

  • 腹腔镜与剖腹行良性卵巢囊肿剥除术的对比研究

    作者:符伟

    目的 比较腹腔镜术与剖腹术两种手术方法行良性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效果.方法 将150例需手术治疗的良性卵巢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76例)和剖腹术组(74例),对两组患者的特征及术中、术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在年龄、体重、剖腹术史、囊肿大小、病理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术后发热率、对镇痛药的需求、术后住院日及恢复时间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腹腔镜行良性卵巢囊肿剥除术优于传统剖腹术.

  • 腹腔镜大子宫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的对比研究

    作者:牛高丽;赵华

    目的 探讨腹腔镜大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8年1月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妇科行腹腔镜及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大子宫患者216例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腹腔镜组148例和开腹组68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将子宫大小细分为12~<16孕周及16~<20孕周,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出血量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且腹腔镜组住院费用多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中转开腹2例,中转开腹率为1.35%,开腹组切口愈合不良、脂肪液化发生1例(0.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充分的术前评估,掌握手术技巧,同时配合能量器械的使用,腹腔镜大子宫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 腹腔镜Mile's术后经腹膜外与经腹膜内造口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崔宏帅;王继见;顾海涛;唐云昊;钱修珍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后经腹膜外与经腹膜内造口并发症发生率及人工肛门控制排便的能力.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行腹腔镜Mile's术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造口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经腹膜外造口)54例(失访3例)和对照组(经腹膜内造口)59例(失访8例),采取电话、书信、QQ、邮件、门诊等方式比较2种造口方式术后造口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半年、1年控制排便能力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术后造口旁疝发生率[0.0%(0/51)]较对照组[13.7%(7/51)]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22,P=0.019),造口水肿发生率[19.6%(10/51)]明显高于对照组[5.9%(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0,P=0.038).术后半年,两组人工肛门控制排便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人工肛门控制排便能力及综合评价优良率[66.7%(34/51)]均高于对照组[29.4%(15/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Mile's术后经腹膜外造口可明显降低造口旁疝发生率,且具有更好的控制排便能力,是临床首选的造口方法.

  •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劳洁;李永华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输卵管妊娠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腹腔镜手术组39例,开腹手术组39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输卵管复通率以及受孕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等方面比较,腹腔镜手术组均显著短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输卵管复通率以及1年内的受孕率,腹腔镜组均显著高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患者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手术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王峻峰;王立功;沈长兵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泰州市姜堰区官庄卫生院及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150例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术切除胆囊,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进食时间、饮食功能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肠胀气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术后饮食功能恢复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腹胀发生率、开塞露使用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对于传统开腹术,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更快更好,因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今后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 非寄生虫性肝囊肿的临床治疗及复发原因探讨

    作者:吴彦;丁雄

    目的:对非寄生虫性肝囊肿的治疗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并探讨其复发原因。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非寄生虫性肝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成开腹手术组34例,腹腔镜手术组25例,B超穿刺组19例。结果 B超穿刺组患者3例复发;开腹手术组2例复发;腹腔镜手术组1例复发。开腹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均较腹腔镜手术组、B超穿刺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可作为先天性非寄生虫性肝囊肿的首选治疗方式。

  • 腹腔镜下行结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其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湘波;胡智强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Ⅱ~Ⅲ期结肠癌患者86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41例和开腹组45例。两组分别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和常规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分析比较两组术中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和随访记录。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饮食恢复时间均优于开腹组,术后72 h血浆胃动素水平较开腹组恢复快,腹腔镜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但腹腔镜组手术平均时间长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2~4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安全、有效、可行,利于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 腹腔镜治疗36例急性阑尾炎疗效分析

    作者:严冬华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12月该院收治的7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腹腔镜手术治疗组(腹腔镜组)与开腹手术治疗组(开腹组),各36例。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1.5±2.6)mL]、肛门排气时间[(16.4±2.2)h]、住院时间[(6.8±1.2)d]均明显优于开腹组[(15.2±4.3)mL、(29.5±4.8)h、(9.6±2.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48.6±6.4)、(47.2±4.8)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有2例出现并发症[5.6%(2/36)],开腹组有6例[16.7%(6/36)],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急性阑尾炎较开腹手术治疗效果更好,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术后恢复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腹腔镜和开腹术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疗效对比

    作者:李大成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术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治疗患者2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120例,分别采用开腹和腹腔镜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值、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溃疡愈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等。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分值、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溃疡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切口感染、术后出血、腹腔脓肿及粘连性肠梗阻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开腹组,同时随访复发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术相比,腹腔镜术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治疗可有效改善围术期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风险。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60例疗效比较

    作者:徐进波;吕震

    目的:观察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收治的穿孔性阑尾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各30例。开腹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治疗结果(切口感染发生率、止痛药使用率、置管引流率、脓肿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11.6±5.8)h]、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20.8±8.1)h]、住院时间[(4.1±1.6)d]及术后疼痛 VAS 分值[(3.3±1.4)分]均优于开腹组[(29.5±7.2)h、(32.8±9.4)h、(7.5±2.5)d、(6.1±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止痛药使用率、置管率、脓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穿孔性阑尾炎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取得较传统开腹手术更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子宫角妊娠早期诊断及处理方式探讨

    作者:陈镘如;陈廉

    目的:分析及总结子宫角妊娠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5例子宫角妊娠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方式。结果85例子宫角妊娠患者中,行开腹手术25例(29.4%),行腹腔镜手术41例(48.2%),在腹腔镜及B超监视下行宫腔镜下妊娠病灶清除术14例(16.5%),在腹腔镜监视下行刮宫术5例(5.9%)。结论子宫角妊娠误诊率高,早期诊断很重要。B超、血人绒毛促性腺激素、腹腔镜和(或)宫腔镜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微创手术处理早期宫角妊娠创伤小、安全。

  • 腹腔镜和开腹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疗效比较

    作者:钱正海;黄维贤;郎建华;吴建中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共52例,其中32例(腹腔镜组)行开腹手术,20例(开腹组)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止痛药物使用率、切口感染率、腹腔残余脓肿发生率、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和总住院费用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45例原因及时机选择探讨

    作者:刘永寿;陈代林;张春高;张龙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原因,把握中转开腹时机,避免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2年该院行 LC 患者16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中中转开腹45例(2.8%),其中胆囊炎症致三角区解剖困难是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没有正确把握中转开腹时机是导致医源性损伤的主要因素。结论严格掌握LC指征,正确把握中转开腹时机不单是手术方式的再选择,更是有效确保患者安全,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22例原因分析

    作者:曹允友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LC中转开腹的原因.结果22例中转开手术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LC中及时中转开腹不应视为LC手术失败,而是确保手术效果、防止严重并发症的一种补救措施.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40例分析

    作者:焦军峰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方法2005年2月1日至2010年12月1日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06例,其中中转开腹40例,中转率4.42%.对中转开腹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转开腹的原因:胆囊三角解剖不清20例,出血5例,胆管损伤5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10例.所有中转开腹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若出现胆囊三角结构不清、出血、胆管损伤等需及时中转开腹手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534 条记录 25/27 页 « 12...19202122232425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