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磷酸钙骨水泥的研究进展

    作者:束红蕾;陈江

    磷酸钙骨水泥是磷酸钙盐发生水化硬化反应在人体的环境和温度下生成羟基磷灰石,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塑形性、良好的密封性能、奇特的药物缓释载体的功能、成骨活性和降解活性的协调等优越的性能,其在根管充填、盖髓和洞衬、髓底修复、牙周骨和颌骨缺损修复方面均显示了巨大的应用潜能,本文对其目前的研究进展及在口腔科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 磷酸钙骨水泥在根管充填中的应用

    作者:黄云亮

    长期来根管治疗是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有效的治疗方法.国内外学者对此也作出了高度评价.良好的根管充填及充填材料的选择是成功的关键.生物材料的问世和药物毒理等方面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传统的酸醛类充填材料提出质疑,并开始将磷酸钙类生物材料应用于牙髓尖周病治疗的尝试.[1]作者采用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简称CPC)作为根管充填糊剂对患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牙进行了充填探索.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 CPC注射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29例

    作者:施俊武;胡艇;池永龙;郭晓山;任加津;吴祝期

    目的探讨磷酸钙骨水泥(CPC)注射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手法复位,磷酸钙骨水泥注射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29例.在术前、术后2天、随访期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活动能力评分和止痛药使用评分.结果 29例36个椎体手术成功,VAS术后2天较术前显著下降(P<0.001);随访6个月时比术后2天又略有下降.活动能力评分,术后2天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随访6个月时行动能力进一步改善.止痛药使用评分,术后2天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随访6个月时与术后比较无显著变化.结论磷酸钙骨水泥注射椎体成形术对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钢板内固定联合磷酸钙骨水泥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

    作者:赵腾飞;李晓国;宿显良

    目的 探讨钢板内固定联合磷酸钙骨水泥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钢板内固定联合磷酸钙骨水泥填充关节面塌陷治疗3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24个月.术后6个月患者均可完全负重行走.骨折骨性愈合时间为6~8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为115°~145°,无屈曲挛缩畸形;膝关节功能采用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评分评定疗效:优21例,良12例,可5例,优良率为86.8% . 1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时发现关节面塌陷(下沉深度为1.5 mm),其余患者至末次随访时未发现关节面塌陷.结论 采用钢板内固定联合磷酸钙骨水泥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能够有效阻止关节面复位再丢失,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腰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骨水泥分布与椎体再骨折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高建平;王健

    目的 研究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骨水泥注入位置和剂量对发生椎体再骨折的风险影响.方法 选择经PKP术治疗的单椎体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患者78例,根据术后骨水泥在椎体中的位置分为侧方组35例和中位组43例.比较手术前后两组VAS、ODI评分、椎体矢状面指数(SI)及Cobb角.并分析骨水泥渗漏情况的发生与骨水泥注入量的关系.结果 侧方组、中位组治疗前后VAS、ODI评分、SI及Cobb角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渗漏组与非渗漏组骨水泥注入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疗效显著,骨水泥的侧分布与椎体向偏侧塌陷无关,骨水泥注入剂量是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会增加椎体再骨折的风险.

  • 手法整复经皮注射磷酸钙骨水泥治疗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31例疗效观察

    作者:李铭雄;陈王;吴天然;孔祥标;魏志勇;陈长贤;刘联群

    目的 观察手法整复合经皮注射磷酸钙骨水泥治疗桡骨远端骨质疏松的疗效. 方法 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手法整复经皮注射磷酸钙骨水泥治疗,对照组用手法整复治疗. 结果 治疗组在骨折愈合时间上比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手法整复合经皮注射磷酸钙骨水泥比手法整复疗效好.

  • 手法整复跟骨牵引配合经皮磷酸钙骨水泥注射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作者:陈吉生;姚连根;陆小平

    目的:探讨引进一种微创、经济、高效的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方法.方法:对21例胫骨平台骨折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按胫型骨平台骨折Schatzder分类,Ⅰ型4例,Ⅱ型5例,Ⅲ型6例,Ⅳ3例,Ⅴ型2例,Ⅵ型1例,采用手法整复跟骨牵引配合经皮磷酸钙骨水泥注射治疗,随访10~36个月,平均28个月.结果:参照马元璋对膝关节功能评判标准从骨折复位程度,膝关节活动范围、疼痛、稳定性、行走距离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定,优良率90.4%,无1例需二期手术治疗.结论:手法整复,跟骨牵引复位与经皮磷酸钙骨水泥注射技术,是一种微创、经济、高效的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方法.

  • 乙胺丁醇-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体药物缓释的研究

    作者:钱志松;黄山虎;刘志礼;易义娟

    目的 研究乙胺丁醇在乙胺丁醇-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体(Ethambutol-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ompound E-CPC-C)中缓慢释放的效果.方法 以白兔为实验对象,分为臀肌组和股骨组,将E-CPC-C植入兔臀大肌中和股骨髓腔中,以质谱仪测定其植入后一定时间的血药浓度及局部组织的药物浓度.结果臀肌组血药浓度在E-CPC-C植入后第2~7d达0.5~g/nd以上,股骨组血药浓度仅在植入后第4d达0.56μg/ml,植入后第4周E-CPC-C周围组织药物浓度臀肌组达1.6μg/g,股骨组达2.2μg/g.结论 E-CPC-C能在体内持续、缓慢释放乙胺丁醇,对治疗骨结核可能是一有效植入式缓释剂.

  • 磷酸钙骨水泥复合增强材料研究进展

    作者:李正茂;谭文甫

    研制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用于修复骨缺损已成为临床工作中的迫切需要,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作为新型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受到广泛关注,因其力学性能不足等缺陷限制了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众多学者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了大量CPC增强增韧的改性研究,比如复合添加无机离子、晶须或无机陶瓷颗粒、纤维、有机生物活性物质及大分子物质等,其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 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射防治股骨头坏死关节面塌陷实验研究

    作者:侯昌龙;吕维富;张学彬;王伟昱;张行明

    目的:通过对股骨头供血动脉栓塞建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FicatⅡ期以前)动物模型行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射,研究该法防治股骨头坏死关节面塌陷影像学及病理学变化,初步探讨该方法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以真丝线段微绒毛行家猪股骨头供血动脉栓塞,建立ANFH动物模型.对ANFH FicatⅡ期模型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射治疗并与对照组作影像及病理对照研究.结果:经股骨头供血动脉栓塞研制动物模型,方法新颖、成功率高,可控性强;TAE术后股骨头坏死进行性加重,平均塌陷时间为1.5个月;组织病理学示骨细胞逐渐坏死,高倍镜下单位面积的空缺骨陷窝数百分比(PBL)增多及骨小梁(TBV)减少;A组与B组、B组治疗前后的PBL与TBV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股骨头供血动脉栓塞术建立ANFH模型方法新颖、有良好可控性,同时建立模型的周期缩短;而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射防治股骨头坏死关节面塌陷,对FicatⅡ期病变可以有效地阻止病变进展,防治其塌陷,是一种安全、有效及微创的方法.在进一步完善动物实验后,可以考虑有选择的进行临床实验性治疗.

  • 磷酸钙骨水泥在骨组织再生修复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邱耿韬

    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在1985年由Brown等人首次报道[1],CPC天然理化性质与人体骨骼成分相类似,生物兼容性好,无细胞毒性,能在低温固化和塑型,并且具有骨传导能力,因此,CPC一经面世便受到骨组织修复领域研究人员的广泛重视.1991年FDA批准CPC可作为临床修复骨缺损的骨组织替代材料,其临床应用得以进一步的推广.骨外科、口腔科、脑外科、整形外科、五官科等临床学科都有望将其作为骨缺损修复的填充材料.然而CPC由于脆性大、抗水溶性(血溶性)差、力学性能不足、降解速度与固化时间难以控制,其临床应用仍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研发出具备优良理化性能的磷酸钙骨水泥以满足各种临床应用需求成了骨组织修复再生领域的热点,在此对与CPC临床应用相关的研究做一综述.

  • 磷酸钙骨水泥改性研究进展

    作者:周鑫;夏群;苗军;刘春蓉

    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又称为羟基磷灰石骨水泥(hydroxy apatite cement,HAC),是由Brown和Chow首先研制出来的一种自固型非陶瓷羟基磷灰石类人工骨材料[1].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生物安全性、能任意塑形、在固化过程中的等温性,CPC作为一种新型的骨组织修复和替代材料,受到了国内外众多学Ё者的广泛关注,已成为临床组织修复领域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之一.

  • 磷酸钙骨水泥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与进展

    作者:高鹏飞;蒋电明

    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又称羟基磷灰石骨水泥(hydroxyaptite cement,HAC)是Brown和Chow于1985年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自固化非陶瓷型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它克服了钙磷陶瓷脆性大、塑型困难、不能降解等缺点,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可降解性和骨传导能力,且具有随意塑型、使用方便、固化不产热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骨科、口腔科和整形外科等领域,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就CPC在骨科特别是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与进展作一综述.

  • 复合磷酸钙骨水泥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建东;李家顺;贾连顺

    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Hydroxyapatite cement,HAC),是一种非陶瓷型羟基磷灰石类(HAP)人工骨替代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骨传导能力.由于其克服了陶瓷型HAP修整困难、不易降解等缺点,具有可自固化、随意塑形、使用方便等优点.所以,自1985年研制出来后,已广泛应用于骨科、整形外科、牙科等领域,是比较好的骨替代材料.

  • 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磷酸钙骨水泥的制备

    作者:韩钊;刘兴炎;厉孟;葛宝丰;高秋明;李旭升

    [目的]观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明胶微球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的理化性质,探究新型CPC的制备.[方法]制备载MSCs的明胶微球后,分别以0%(A),2.5%(B),5%(C),10%(D)的质量比(w/w)与CPC复合.测定其抗压强度、初凝时间、孔隙率和大孔率等理化性质,进一步检测MSCs在CPC中的成长情况.[结果]在各组CPC中MSCs均生长良好,且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随着明胶微球比例的增大,各组CPC的抗压强度逐步降低,初凝时间延长,孔隙率增大,大孔率增高(P<0.05).[结论]载MSCs的明胶微球与CPC的质量比为5%时,CPC的理化性质为理想,细胞生长良好,此结果为下一步体内实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不同孔径多孔CPC材料修复兔大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轶男;刘建;刘昌盛;白峰;孟国林;郝赋

    [目的]探讨孔径大小对多孔磷酸钙骨水泥(CPC)修复骨缺损能力的影响.[方法]用盐析法制备三种不同孔径(200 ~ 300 μm、300 ~ 450 μm、450 ~ 600 μm)但孔隙率相同(68.3±3.3)%的多孔CPC材料,将材料植入兔大段桡骨缺损模型,术后4、12周进行大体观察、X线检查、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检测、组织学观察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术后4、12周X线检查可见200~300 μm孔径材料骨缺损区愈合相对较好;4周时BALP检测200 ~ 300 μm组高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BALP检测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显示200 ~ 300μm材料组新生骨面积百分比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力学结果显示200 ~ 300 μm组材料的大压缩载荷和弹性模量均好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孔径的大小可以影响骨生物材料在体内的成骨能力,本研究中较小孔径材料成骨能力更好,且更易达到成骨性能和力学性能的统一.

  • 多孔载因子CPC促进骨缺损愈合的实验研究

    作者:余雷;刘兴炎;厉孟;葛宝丰;梁建平

    [目的]探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rhBMP-2/明胶微球复合材料在治疗骨缺损时的降解、成骨性能.[方法]制备携载rhBMP-2的明胶微球(GMs),与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制备出rhBMP-2/GMs/CPC复合人工骨.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在前臂桡骨中段制造人工骨缺损,随机分成3组,分别植入rhBMP-2/GMs/CPC/复合物(A组)、GMs/CPC(B组)、rhBMP-2/CPC(C组),术后6、12周分别进行X线检测、骨密度测定,术后12周处死动物,分别行生物力学测定,脱钙切片、HE染色.不脱钙切片进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双标间距,计算平均矿化率.[结果]与GMs/CPC、rhBMP-2/CPC组比较,复合材料植入后不同时间点的材料降解及成骨均高于对照组.12周A组标本生物力学实验测定结果表明指标接近正常,与B、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骨密度12周、新骨矿化率提示有统计学差异.[结论]rhBMP-2/GMs/CPC微球系统复合材料在体内易降解,具有良好成骨活性,是良好的骨修复材料.

  • 丝素蛋白/磷酸钙骨水泥降低椎体成形术中心血管并发症风险的实验研究

    作者:丁涛;杨惠林;徐瑞生;吴继彬;谢瑞娟;陈晓庆

    [目的]建立骨水泥肺栓塞动物模型,研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磷酸钙骨水泥及丝素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固相三种材料注射造成肺栓塞后,对血流动力学、肺氧合及凝血活酶的影响,探讨丝素改良骨水泥材料降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可行性.[方法]24只实验用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在全麻后气管插管,呼吸机维持下,开胸手术经肺动脉十分别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磷酸钙骨水泥和丝素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固相,持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定不同时间点动脉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动脉血PaCO_2浓度以及注射前后抗凝血酶Ⅲ活性(AT Ⅲ).处死后肺标本行CT检杳,立体三维重建骨水泥血管内铸形.[结果]注入磷酸钙骨水泥引起r肺动脉高压和低血压,平均肺动脉压的升高高时比基础值增高(20.93±5.04)mmHg(注射后20 min),平均动脉血压下降低时比基础值降低(-26.59±6.8)mmHg(注射后50 min);丝素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固相组的变化较轻微,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组类似,丝素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固相组与磷酸钙骨水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骨水泥后磷酸钙骨水泥组血气指标改变明显,造成了严重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并引起了AT-Ⅲ明显的下降,丝素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固相及聚甲基内烯酸甲酯对肺栓塞动物动脉血气和凝血指标的影响则较小.CT三维成像显爪磷酸钙骨水泥体内有明显溃散,而丝素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同相则保持了较完整的骨水泥铸彤.[结论]骨水泥的抗稀散性对肺栓塞后心血管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有重要影响,丝索的复合使磷酸钙骨水泥在血液中的抗稀散性明显提高,有效地减少了栓子特别是微栓子的产生,能明显减轻骨水泥栓塞后对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及凝血系统的影响,从而降低急性心肺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 磷酸钙骨水泥复合微小颗粒骨修复兔桡骨缺损

    作者:梁建平;刘兴炎;葛宝丰;陈克明;熊发明;李荣刚

    [目的]证实磷酸钙骨水泥复合少量自体颗粒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手术造成日本大耳白兔双侧桡骨中段15 mm缺损,一侧植入磷酸钙骨水泥与自体颗粒骨以3:1复合的材料,做为实验组;另一侧植入单纯的磷酸钙骨水泥,做为对照组.在不同的时间点行X线、骨密度、大扭矩检测,分析实验组及对照组的成骨性能和材料降解程度.[结果]X线检查发现:实验组材料明显促进成骨,8周时材料周围有明显的骨痂,16周时缺损完全修复、材料完全降解,优于对照组;8、16周时,实验组单位面积的骨矿盐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检测,P<0.01;16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大扭矩分别为:(0.843±0.016)mN、(0.540±0.029)mN,统计学检验P<0.01.[结论]磷酸钙骨水泥与自体颗粒骨以3:1复合后明显促进了缺损修复和材料降解.

  • 磷酸钙骨水泥复合微小颗粒骨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梁建平;刘兴炎;葛宝丰;陈克明;熊发明;李荣刚

    [目的]进行磷酸钙骨水泥复合微小颗粒骨的实验,探讨磷酸钙骨水泥(caleium pliosphate cement,CPC)和微小颗粒骨佳混合比例.[方法]取大耳白兔双侧股骨制作颗粒骨,实验组为颗粒骨和CPC分别以1:1、1:2、1:3、1:4、1:5混合固化的材料;对照组为CPC固化的材料.测定两组的固化时间及大抗压强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于材料浸提液中,MTT检测细胞增殖;间充质干细胞与各材料共培养5 d后,电镜观察材料表面的细胞量及形态.[结果]MTT检测:比例为1:2和1:3组明显促进细胞的增殖,优于其他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扫描:1:2、1:3组材料表面的细胞生长良好,其他组材料表面的细胞量明显少于这两组.1:3组材料的固化时间及大抗压强度适中,与CP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在可操作性、生物力学、细胞相容性方面是合适的混合比例.

297 条记录 8/15 页 « 12...567891011...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