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局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治疗老年疣的疗效评价

    作者:陈宏翔;向彦妮;张勇慧;吴艳;刘厚君;涂亚庭

    目的:探讨局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ALA-PDT)治疗老年疣病的疗效.方法:93例老年疣患者,分别采用局部ALA-PDT治疗63例(A组),二氧化碳(CO2)激光治疗30例(B组).结果:A组患者经3次治疗后,痊愈16例(25.4%),显效25例(39.7%),有效13例(20.6%),无效9例(14.3%) ,总有效率65.1 %,复发率6.3%,术后伤口疼痛3.2%,无其它明显副作用发生;B组治疗1次,痊愈率100%,复发率16.7%;伤口并发感染7例(23.3%),愈后局部遗留浅表瘢痕9例(30%),伤口疼痛100%.B组复发率、伤口感染率及局部遗留瘢痕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ALA-PDT无明显痛苦、无瘢痕形成,且复发率低,适合于头面部多发性、较大面积的皮损.

  • 光动力学疗法与抗血管生成

    作者:谭勇;虞乐华;许川山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现有血管在某些因子影响下的增殖和重建,从而形成新的血管网络.它包括生理性血管生成和病理性血管生成.抗血管生成治疗(anti-angiogenesis therapy)策略早由Folkman [1]于1971年提出.随后,相继发现许多相关研究[2~4],抗血管生成(anti-angiogenesis)在治疗许多疾病的环节中起着积极作用.随着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基础与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PDT在抗血管生成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拟就血管生成、抗血管生成以及PDT在抗血管生成中的作用等方面做一综述和探讨.

  • 金丝桃素与5-氨基乙酰丙酸诱导的光动力学疗法治疗膀胱肿瘤

    作者:赵雪涛;宋晓东;盛文葳;杨为民;黄正

    目的 观察金丝桃素(HY)与5-氨基乙酰丙酸(5-ALA)对膀胱肿瘤细胞的光动力杀伤效果.方法 将膀胱癌细胞分为对照组、单纯光敏剂组和实验组;光敏剂组与实验组均分别加入0、5×10-3、5×10-2、5×10-1、5、50 μmol/L的HY和0、4×10-2、2 ×10-1、1、5、25 mmol/L的5-ALA溶液;实验组避光培养1、3、5、24h;然后进行光照处理1h,光敏剂组培养5h,不行光照处理;以噻唑蓝(MTT)法测定膀胱癌细胞490 nm处的吸光度(A490)值评估细胞存活力.结果 光照条件下,5μmol/L与50 μmol/L的HY在培养1、3、5h组的A490分别为0.046±0.007和.046±0.005、0.055±0.004和0.041±0.007、0.100±0.007和0.059±0.004,与各自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培养时间组中,1、5、25 mmol/L的5-ALA的A490值与各自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Y与5-ALA均具有浓度依赖性的抗细胞增殖活性,适宜条件下,两者可发挥相似的抗细胞增殖效应.

  • PHOTOFRIN光动力治疗晚期梗阻性支气管肺癌

    作者:

    目的 探讨内镜下光动力治疗晚期梗阻性支气管肺癌以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8例晚期梗阻性支气管肺癌患者均经过化疗、放疗或其他方法 治疗无法消除肿瘤,光敏剂为PHOTOFRIN,按2mg/kg体重静脉滴注,48 h后经内镜导入光导纤维给以630 nm(DIOMED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激光照射治疗,72 h后经内镜清除坏死组织并对原有病灶和新发现病灶给以复照,之后根据具体情况对患者的病灶部位清除坏死组织.结果 光动力治疗后晚期梗阻性支气管肺癌PDT治疗总有效率为85.8%,气道梗阻缓解率为90.0%,KPS评分也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 光动力治疗晚期梗阻性支气管肺癌能够有效的解除腔道梗阻,患者耐受性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不良反应轻,不失为一种好的姑息治疗手段.

  • 局部应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基底细胞癌的进展

    作者:刘辉峰;徐世正

    目前, 皮肤癌的治疗多采用冷冻疗法、局部化疗或放疗等, 对于老年者或特殊部位病患者, 这些方法是不适合的, 且美容效果也不令人满意.光动力学疗法(PDT)是一门新兴的治疗方法, 这种疗法要求同时有光敏剂和光源存在.与应用Photofrin Ⅱ患者须避光1个月相比, 局部应用5-氨基酮戊酸(ALA), 具有无须避光、无副作用、效果好的优点, 也正因此, 局部应用5-ALA光动力疗法在皮肤科领域的应用正变得越来越广泛.

  • 光动力学疗法对体外培养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效应研究

    作者:李梅;李飞;卢佳友;冯华

    目的 探讨血卟啉衍生物介导的光动力学疗法对体外培养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 ①应用MTT 法测定不同HpD浓度组(0,2,5,10,20,30及40 mg/L)C6细胞PDT(628 nm,20 mW/cm2,照光5 min)后的生存率;②采用光镜及电镜观察PDT后C6细胞的形态学变化;③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各组样本的DNA条带;④TUNEL法检测各组样本PDT治疗后的细胞凋亡阳性率.结果 ①HpD浓度分别为2、5、10、20、30、40 mg/L各组样本的细胞生存率分别为:110.31±6.25%、74.63%±6.57%、41.74%±4.16%、36.43%±2.14%、31.94%±2.25%及30.25%±2.88%;②PDT后C6细胞(HpD浓度>5 mg/L时)出现细胞回缩等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发现10 mg/L HpD组C6细胞出现染色质边集、凋亡小体形成等改变;20 mg/L HpD组C6细胞出现胞膜破裂崩解、细胞核肿胀等表现;③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发现10 mg/L及5 mg/L HpD浓度组产生了明显的梯状条带;④TUNEL测定5 mg/L及10 mg/L HpD浓度组C6细胞凋亡阳性率分别为33%和63%;20 mg/L HpD浓度组细胞凋亡阳性率为6%.结论 当HpD浓度为2 mg/L时PDT对C6胶质瘤细胞无杀伤效应;当HpD≥5 mg/L时PDT治疗能够引起C6胶质瘤细胞出现细胞凋亡及坏死,较低浓度(5-10 mg/L)时C6细胞以凋亡为主,较高浓度HpD(≥20 mg/L)时C6细胞主要以坏死为主.

  • 血卟啉衍生物光动力效应杀伤人鼻咽癌耐药与非耐药细胞株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小民;罗荣城;马红京;李黎波;丁雪梅;严晓;吕成伟

    目的 观察血卟啉衍生物(hematoporphyrin derivative,HpD)光动力学效应(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体外培养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及其顺铂耐药株CNE2/DDP的生物作用;探讨PDT治疗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鼻咽癌的可行性.方法 对体外培养的CNE2与CNE2/DDP细胞分别加入0.5、1.0、1.5、2.0、2.5、3.0、3.5、4.0、5.0 μg/ml不同浓度的HpD,孵育4 h,给予波长为630 nm的半导体激光进行照射,照射的功率密度为20 mW/cm2,照射能量密度分别为2、5、10、20 J/cm2,继续孵育24 h,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 血卟啉衍生物介导的光动力(HpD-PDT)对体外培养的人鼻咽癌CNE2和CNE2/DDP细胞均有杀伤作用,表现为HpD浓度、激光剂量的量-效依赖关系.激光能量为20 J/cm2时,HpD对CNE2和CNE2/DDP细胞半数杀伤浓度分别为0.7 μg/ml与1.5 μg/ml,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同HpD浓度、激光剂量条件下,CNE2/DDP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CNE2细胞(P<0.05).结论 HpD-PDT对CNE2和CNE2/DDP细胞均有杀伤作用,但CNE2/DDP细胞对其敏感性低于CNE2细胞,表明CNE2/DDP对HpD-PDT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抗性,增加HpD浓度和增大激光剂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种抵抗.

  • 光动力学疗法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青少年病理性近视

    作者:邓吕红;刘二华;陈忠平;刘志宇

    目的 评价光动力学疗法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青少年病理性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3年3月~2008年12月治疗的24例青少年病理性近视临床资料,分为手术组(LASIK手术)12例24眼和联合组(光动力学疗法+LASIK手术)12例24眼.治疗后1、3、6个月进行随访.记录术后佳矫正视力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治疗1、3、6个月后,佳矫正视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间两两比较,联合组术后视力优秀率大于手术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光动力学疗法联合 LASIK手术治疗青少年病理性近视安全、有效、稳定性好,值得推广.

  • 光动力学疗法关于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

    作者:宋东兴

    目的 前瞻性研究光动力学疗法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方法 对140例病理确诊的绝大多数为晚期胃癌患者进行光动力学疗法.结果 近期总有效率为89.3%(P<0.005).远期疗效:全部患者已随访半年至17年,已有139例死亡,1例健在,并在继续随访中.结论 光动力学疗法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不够乐观.

  • 贝伐单抗联合手术切除后光动力疗法治疗大鼠颅内胶质瘤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雪鹏;孙影;张云鹏

    目的 观察贝伐单抗联合手术切除后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大鼠颅内胶质瘤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64只Fischer 344大鼠颅内种植9L胶质瘤细胞后,随机分为对照组、手术组(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手术+PDT组(手术切除肿瘤后即行80 J/cm2 PDT照射术区)和手术+PDT+贝伐单抗(贝伐单抗+手术切除肿瘤后即行80 J/cm2 PDT照射术区)组.9L细胞种植7d后治疗组接受相应的治疗;种植14d后每组随机选取6只大鼠处死,行HE染色检测颅内肿瘤的生长情况,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肿瘤周围VEGF的表达.其余40只大鼠自然死亡,记录生存期.结果 对照组、手术组、手术+PDT组和手术+PDT+贝伐单抗组大鼠种植9L细胞后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5.9±1.5)d、(33.3±2.7)d、(43.4±3.3)d和(58.7±4.2)d,各组间的平均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9L细胞种植14d后,3个治疗组中的肿瘤绝大部分被切除,肿瘤体积明显减少(P=0.000).手术组术后残腔周围浸润灶的数量和面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术+PDT组和手术+PDT+贝伐单抗组的浸润灶数量极少,浸润灶面积也小,与对照组和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对照组比较,手术组和手术+PDT+贝伐单抗组的VEGF表达明显降低(P=0.000),但手术+PDT组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手术组和手术+PDT+贝伐单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手术切除脑胶质瘤后行PDT治疗可以杀灭术后残腔周围的肿瘤浸润灶,再辅以贝伐单抗的治疗,能够抑制PDT诱导新生血管形成的副作用,从而明显提高脑胶质瘤的治疗效果.

  • 纳米光敏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文宇;熊力;裴冬妮;MIAO Xiong-ying

    纳米光敏剂具有常规光敏剂不具有的优势,在光动力学疗法中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纳米光敏剂的结构设计、纳米载体的选择、制备方法等对纳米光敏剂的疗效、缓释作用、控释作用、以及主动靶向性、肿瘤的诊断、剂量监测等特殊功能的实现和功能一体化等具有重要影响.功能型纳米光敏剂具有巨大的科研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将广泛应用于光动力学疗法中.

  • 光动力学疗法和声动力学疗法

    作者:李维娜;杨继庆;刘渊声;屈学民;文峻;张敏

    目的:通过对肿瘤治疗中光动力学疗法和声动力学疗法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进展的综述,以期对临床应用或实验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方法:本文具体阐述了光动力学疗法和声动力学疗法杀伤肿瘤细胞的分子机制以及光敏剂与声敏剂的分类,介绍了两种方法在肿瘤方面的应用及对新的治疗模式的探索,展望了光动力学疗法和声动力学疗法临床应用的巨大潜力.结果:光动力学疗法和声动力学疗法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组织内氧含量、新型光敏剂与声敏剂的开发、药物剂量的把握及对声动力学疗法作用机理的研究方面仍存在问题.结论:光动力学疗法和声动力学疗法作为两种新的肿瘤治疗手段,在肿瘤的防治中已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光动力学疗法还未普及,而声动力学疗法起步较晚,尚处于研究阶段,未应用于临床.

  • ZnPc和HPD介导的PDT对肺癌细胞杀伤效果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维娜;杨继庆;刘渊声;文峻;屈学民;龙开平

    目的:对比不同光敏剂浓度、不同光照时间和不同激光功率密度下,ZnPc和HPD对肺癌细胞的杀伤效果,探索了ZnPc-PDT的佳工作参数.方法:分别选用ZnPc和传统光敏剂HPD为研究对象,使其作用于Lewis肺癌细胞,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其吸收峰值,选取合适的激发光源;通过倒置显微镜和MTT法的检测,对比了不同光敏剂浓度、不同光照时间及不同激光功率密度下ZnPC-PDT和HPD-PDT对LLC肺癌细胞的杀伤能力.结果:(1)ZnPc的吸收峰的波峰较HPD相对单一,且波长较长;(2)ZnPc和HPD对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均随光敏剂浓度、光照时间、光源功率密度的增强而增强,但增大到一定值后会趋于饱和;(3)相同条件下,ZnPc的杀伤效果均强于HPD,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肺癌治疗方面ZnPc-PDT是一种较HPD-PDT更为高效的治疗手段.

  • 光动力学疗法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护理

    作者:吴素虹;黄思建;黄雯;连玉

    笔者总结报道了2005年10月-2006年11月采用光动力学疗法(PDT)治疗25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31只眼的护理经验.为了提高PD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护理效果,治疗前充分评估老年患者行PDT治疗的风险性,治疗前测量血压、脉搏,了解患者有无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准确计算及配制光敏剂,注射时尽量选择手臂大的静脉,严防光敏剂渗漏;告知患者治疗如何避光,防止皮肤灼伤的方法;治疗后做好注射局部不良反应、注射相关性背痛、光敏反应、一过性视觉紊乱等不良反应的护理;加强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吸烟、饮酒对病情发展的危害.本组25例患者顺利接受治疗,无出现光敏反应及其他不安全事件,治疗后1个月随访12只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3个月随访19只眼视力提高.

  • 面部皮肤癌和癌前病变患者光动力疗法的护理

    作者:李春香;李森真;李洁思;许敏鸿

    总结了24例面部皮肤癌和癌前病变患者行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治疗的护理经验.包括在治疗前做好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细致地清洁并去除部分影响疗效的皮损,准确地配药和敷药;治疗中严格按照标准方案进行操作,保证准确的照射剂量;治疗后交代注意事项,做好随访工作.本组患者经过治疗后,15例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1例无反应.

  • 盐酸氨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鲍恩病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作者:张文君;戴京萍;陈晓吟;陈凤仪;王艳芳

    目的 探讨鲍恩病患者采用盐酸氨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的效果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36例鲍恩病患者采用盐酸氨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并配合做好护理工作.结果 36例患者中29例痊愈,5例显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 盐酸氨酮戊酸光动力治疗鲍恩病效果较好,而且具有无创伤、溃疡及瘢痕的优点.护理方面应做好盐酸氨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过程护理工作,其对于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和良好疗效具有重要的作用.

  • 血卟啉衍生物光动力对两株人结肠癌细胞杀伤实验的对比研究

    作者:杨小民;马红京;耿晓仲;张孝儒

    目的 探讨血卟啉衍生物(HpD)光动力学效应(PDT)对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和CoLo205的生物作用.方法 在体外培养的LoVo和CoLo205细胞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HpD(0.5、1.0、1.5、2.0、2.5、3.0、3.5、4.0 μg/ml)孵育6 h,予波长为630 nm的半导体激光进行照射,照射的功率密度为20mW/cm2,照射能量密度分别为2、5、10、20J/cm2,继续孵育24 h,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LoVo与CoLo205细胞内HpD荧光强度.结果 HpD-PDT对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LoVo和CoLo205细胞均有杀伤作用,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杀伤作用大小与HpD的浓度和激光剂量成正相关(P<0.01).激光能量为20 J/cm2,HpD的浓度为2.5μg/ml时,其杀伤LoVo、CoLo205细胞的作用明显;HpD-PDT对LoVo和CoLo205的半数杀伤度(IC50)分别为0.4 μg/ml、0.6 μg/ml,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检测LoVo与CoLo205细胞内HpD荧光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pD-PDT可有效杀伤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LoVo和CoLo205细胞,且对两种细胞的杀伤作用无明显差异.

  • 血卟啉衍生物光动力对两株人鼻咽癌细胞杀伤实验的对比研究

    作者:杨小民;罗荣城;马红京;李黎波;丁雪梅;严晓;吕成伟;周晓平

    目的 探讨血卟啉衍生物(HpD)光动力学效应(PDT)对体外培养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和C666-1的生物作用.方法 向体外培养的CNE2和C666-1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HpD(0.5、1.0、1.5、2.0、2.5、3.0、3.5、4.0μg/m)孵育4 h,予波长为630nm的半导体激光进行照射,照射的功率密度为20mW/cm2,照射能量密度分别为2、5、10、20 J/cm2,继续孵育24h,用四唑盐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 HpD-PDT能有效地杀伤体外培养的人鼻咽癌CNE2和C666-1细胞,其杀伤作用大小与HpD的浓度和激光剂量成正相关(P<0.01).激光能量为20 J/cm2,HpD的浓度为2.5μg/ml或2.0μg/ml时,其杀伤CNE2、C666-1细胞的作用明显;HpD-PDT对CNE2和C666-1的半数杀伤度分别为0.7μg/ml、1.2μg/ml,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相同HpD浓度、激光剂量条件下,C666-1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CNE2(P<0.05).结论 HpD-PDT对CNE2和C666-1细胞均有杀伤作用,但C666-1细胞对HpD-PDT的敏感性低于CNE2.

  • 光动力学疗法与间质内化疗联合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利锋;柯以铨;杨志林;王松青;徐如祥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后联合光动力学疗法(PDT)与局部间质化疗对脑胶质瘤的疗效.方法28例脑胶质瘤患者术中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后行PDT首次照射,并在残瘤腔内埋置Ommaya囊,24h后行PDT复照.通过Ommaya囊向瘤腔内注射卡氮介行局部间质化疗.随访2年.结果1年复发2例(7.1%),1年生存25例(89.3%),2年生存17例(65.7%).结论显微手术后联合PDT与局部间质化疗治疗脑胶质瘤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控制复发,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脑胶质瘤的方法.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与高频电灼治疗跖疣的疗效比较

    作者:陈嵘祎;陈宏翔;吴志洪;李娟;许莉;张国学

    目的 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5-ALA-PDT)与高频电灼治疗跖疣的疗效差异.方法 60例确诊为跖疣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 5-ALA-PDT组3 2例采用5-ALA-PDT治疗,高频电灼组28例采用高频电灼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副作用.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的复发情况.结果 5-ALA- PDT组痊愈12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2 例;高频电灼组痊愈5 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4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4.0805,P<0.05) ;5-ALA-PDT组副作用的发生率为53.1%,明显低于高频电灼组的87.5%(P<0.05); 随访 3个月,5-ALA-PDT组的复发率为6.3%(2/32例),明显低于高频电灼组的28.6%(8/2 8例) (P<0.05).结论 5-ALA-PDT治疗跖疣的疗效明显优于高频电灼法,是一种疗效好、无明显痛苦、无瘢痕形成、复发率低的治疗跖疣的新疗法.

270 条记录 12/14 页 « 12...6789101112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