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病的临床体会分析
目的 近些年来,胆石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且有向年轻人群蔓延的趋势,所以,针对该病的临床治疗(如中西医结合治疗)展开相应的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方法 将50例患有胆石病的患者当作临床分析对象,借助随机分组这种常用的方式对其展开相应的组别划分,观察组患者共计25例,全部行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照组患者共计25例,全部行单纯西药疗法,一段时间(通常为3个疗程)之后,对比二者疗效.结果 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92%、72%,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胆石病患者进行治疗时,施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佳.
-
超声诊断胆石病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预测与评估
目的:通过胆石病的B超声像图指标,指导胆石病的手术方式选择,评估LC手术难度.方法:根据胆石病的不同声像图特征,确定分类标准,选择手术方式、预测手术难度并与临床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本组病例手术方式符合率达97.7%,手术中转率3.5%,误诊率2%.结论:胆石病的B超声像分类指标对LC手术难度评估、术式选择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超声诊断 胆石病 预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
老年胆石病108例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人胆石病围手术期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108例70岁以上胆石病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其护理效果.结果:108例患者于手术后7~14天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前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做好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是减少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的关键.
-
1743例胆石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对南阳地区常住人群胆石病流行病学特点进行调查,并对该病高危诱发因素进行分析,为该地区该病预防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1734例胆石病患者临床资料,并借助自制胆石病问卷调查表对所有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职业、疾病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南阳地区胆石病高发年龄在31~40岁之间,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不同职业人群结石发病部位不同,农民以肝内胆管结石多见,工作职员人群以胆囊结石多见;在所有胆石病中肝内胆管结石病死率高;胆石病发病率与人群文化程度无关.饮食结构不合理,生活习惯不规律,过度肥胖,高血脂,糖尿病,工作环境等都是胆石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胆石病的高危诱发因素较多,该病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从常住人群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工作环境等方面入手,消除相应高危诱发因素,可有效降低该病发生率,促进人群健康.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胆石病参保患者住院费用分析
目的 分析天津市胆石病患者住院费用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评价神经网络模型对医保费用的预测和分析效果.方法 从天津市2003-2007年住院患者医保数据库中抽取4205名患者,对住院总费用和药费等各项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敏感度分析.结果 2003-2007年胆石病患者的住院费用呈现增长趋势(F=11.818,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住院天数、医院等级、结石部位、是否手术等对住院费用均有影响(P<0.01); BP神经网络敏感度分析显示,影响因素的敏感度大的为住院天数(0.492),敏感度小的为是否有合并症(0.023).结论 天津市胆石病参保患者的住院费用呈增长趋势,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为住院天数、是否手术、住院次数、结石部位、年龄、医院等级、是否有合并症和炎症部位.BP神经网络模型可应用到胆石病患者住院费用的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中.
-
胆石病环境病因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探讨胆石病发生的环境危险因素.方法 按性别、年龄1∶1配对的原则,选择111例门诊胆石病病例和对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技术.结果 研究发现胆囊炎、体质指数、甘油三脂和豆制品摄入频率与该病发生呈显著正关联,解痉药物和饮酒呈负关联.结论 表明胆囊炎、肥胖(尤其是伴甘油三脂增高的肥胖)是胆石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提出豆制品摄入、饮浓茶、饮酒与该病发生可能有关的线索.
关键词: 胆石病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 -
胆石病家族聚集性及遗传方式的研究
目的 探索胆石病家族聚集性及遗传方式.方法 采用遗传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317个家系(138个胆石病先证家系和179个对照家系)进行研究.结果 病例组一级亲属总的胆石病患病率为2.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9%(χ2=4.78,P=0.0288);分离比为显著低于0.25,不符合单基因遗传疾病的特征;遗传度估算显示,该病一级亲属中,遗传度为21.80%,其中男性亲属的遗传度为36.34%,显著高于女性亲属的14.15%.结论 在胆石病的病因中,遗传因素起一定作用,尤其对男性作用更为明显.
-
韩臣子调中法治疗胆石病经验
韩臣子老中医行医60余载,擅长运用中药治疗肝胆、泌尿系结石病.其在继承历代医家经验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在治疗胆石病时注重调理中焦脾胃,创立“调中法”,即“调中焦,清源流,治结石”的学术思想.在用药方面,擅用黄芪与芒硝配伍,调理脾胃,升清降浊,清结石形成之源头.经长期临床验证疗效良好.
-
胆石病证候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胆结石病主要证型与发病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回归性分析既往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探索性地研究胆石病主要证型与胆石病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饮食不规律对肝胆湿热证型有影响,嗜烟对气阴不足证型有影响,规律饮食患者不易表现为肝阴亏虚证,有运动习惯患者不易表现为热毒炽盛证等其他证型.结论:胆石病的证型表现与饮食规律与否、早晚餐习惯、运动习惯、烟酒嗜好等有相关性,不同类别胆石病的主要证型有差异.
-
升降理论与胆石病
升降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用以阐释生理现象、病理变化,亦是制定治法和辨证用药的重要依据。运用升降理论从生理、病理角度,对胆石病进行了理论探讨,认为升降失调是胆石病的重要病机,调理升降是治疗胆石病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手段。
-
胆石病发作期病机浅析
胆石病依其临床表现,可见于中医学中"肝胀"、"胆胀"、"胁痛"、"黄疸"、"胃脘痛"、"腹痛"、"胆瘅"、"结胸"、"肝气"、"肝胃气"及<伤寒论>中的"少阳病"等相关病种诸章节.有关中医胆病的记载首见于<灵枢·经脉>中,有"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心胁痛"的记载.<灵枢·胀论>中也有"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的记载,均指明胆腑有病可引起胁肋部类似胆囊疾病的症状.<金匮要略>中更有黄疸的专章论述,提出了多种治法,其中"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为后世对本病的认识与治疗奠定了基础.常见的胆石病包括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慢性胆管炎、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胆道蛔虫病等.胆石病根据中医分型可分为发作期和静止期二期.吾师朱培庭教授师从已故著名外科专家顾伯华、徐长生教授,潜心钻研胆石病40余年,在长期临证中发现,胆石病发作期的发病过程中"邪从热化"、"热从燥化"是两个重要的病机,认识这些病机特点将有助于胆石病的防治.本文仅就胆石病的这些病机特点,择其精要,浅析如下.
-
杨国红教授治疗胆石病临床经验
胆石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溶石及碎石疗法结石复发率高,手术疗法对患者的机体有一定损害,患者心理接受较差.导师杨国红教授从事临床、教学、研究工作多年,尊古训令,采用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胆石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
朱培庭教授治疗胆石病经验撷要
朱培庭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胆石病工作30余年,学验俱丰,成就卓著.笔者有幸师从朱教授,获益匪浅.兹就随师侍诊所得整理如下.1 从肝论治,意在正本清源先生认为,胆结石形成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与肝有着密切关系.胆附于肝,"在肝之短时间",(<难经@四十二难>)通过经脉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胆汁源于肝之精气,乃"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为精"(<东医宝鉴>).胆汁的正常分泌,有赖于肝阴(血)的资助、变化,胆汁的贮藏、排泄,虽为胆囊所主,但受肝气(阳)的疏泄、调节.肝与胆在生理上密不可分,病理上常相互影响.肝阴不足,则胆汁化生乏源,胆汁成分失调,产生病理性胆汁是胆石形成的病理基础.
-
利胆药物对胆色素结石患者引流胆汁成分的影响
观察某些利胆药物对胆色素结石(pigment stone,PS)患者引流术后胆汁成分的影响,为胆石病的三级预防提供佐证.选取27例行胆总管控查加T管引流术或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的原发性胆管结石患者,于术后分别服用熊脱氧胆酸片(熊脱氧胆酸组,7例)、利胆灵(利胆灵组,7例)以及熊脱氧胆酸片加利胆灵(联合组,7例),并与对照组(6例,饮用开水)进行比较.
-
升清胶囊对L-02肝细胞胆固醇沉积模型LXR-α、FXR及ABC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升清胶囊治疗胆石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人L-02肝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升清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及熊去氧胆酸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LXR激动剂诱导建立胆固醇沉积模型,各给药组每孔分别加入相应2 ml含10%药物血清,正常组和模型组每孔加入2ml含10%空白血清进行培养.24 h后观察各组肝细胞上清液及细胞总胆固醇含量及肝细胞LXR-α、FXR、ABCA1、ABCG5及ABCG8 mRNA及蛋白表达. 结果 模型组上清液和肝细胞总胆固醇含量,LXR-α、FXR、ABCA1、ABCG5、ABCG8 mRNA蛋白较正常组均升高(P<0.01).升清胶囊和熊去氧胆酸各剂量组总胆固醇含量及LXR-α、FXR、ABCA1、ABCG5、ABCG8 mRNA蛋白表达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升清胶囊和熊去氧胆酸片在降低LXR-α及ABCA1蛋白方面呈剂量依赖性,以高剂量组效果好(P<0.05或P<0.01);并且在下调LXR-α mRNA表达方面,升清胶囊高剂量组效果优于熊去氧胆酸高剂量组(P<0.01).结论 升清胶囊可能通过降低LXR-α、FXR及其直接靶基因ABCA1、ABCG5、ABCG8mRNA及蛋白表达,从而改善肝细胞内胆固醇沉积,抑制结石的形成和发展.
-
彩超在胎儿胆石病中的应用并文献复习
胎儿胆石病是非常罕见的,据英文文献记载目前仅有30余例[1],其中部分病例失随访或资料不完整.本文就我院自1998年至今,5例资料完整的病例,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资料的复习,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进一步研究.
-
四例胆石病合并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本文收集我院2008年6月至2008年12月胆石病合并心律失常共4例,占同期住院患者中心外因素引起心律失常的12.5%.其临床特点为慢性起病,以心外症状为主,心电图明显异常,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不佳,经手术取石后可根治.现报道如下.
-
推按运经仪对胆石病术后胆道压力的影响
目的 监测推按运经仪对胆石病术后患者胆道压力的影响,探讨推按运经仪防治胆石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120例胆石病术后留置胆道引流管的患者,将胆道引流管与压力换能器连接,由多道生理信号采集系统测定并记录推按运经仪治疗前后胆管压力变化.结果 推按运经仪治疗后胆管压力的平均值、小值、大值均比治疗前显著升高,并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推按运经仪治疗能明显提高胆管内压力,从而促进胆管内容物的排出,这一作用可能与刺激胆管的收缩和促进胆汁的持续分泌有关,为推按运经仪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临时心脏起搏器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医疗技术的进步,老年人口越来越多.而且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老年缓慢型心律失常就是其中之一,这些患者在伴有胆石病需手术治疗时,由于对外科手术和麻醉的耐受力差,在麻醉手术中易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搏而死亡,从而增加手术风险,限制了一些手术的开展.我们积极探索老年人胆石病伴有心脏疾病的手术治疗,2005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对28 例伴有缓慢型心律失常的老年胆囊结石患者在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后顺利完成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乌司他丁对胆石病合并肝硬化手术患者肝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胆石病合并肝硬化患者外科治疗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外科治疗的胆石病合并肝硬化患者97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术后3 d内静脉滴注乌司他丁.术前1 d与术后1,3,5 d检测肝功能,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难治性腹水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分别是19.1%,12.8%和14.9%;治疗组的发生率分别是6.0%,4.0%和6.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且与肝功能Child分级有关(P<0.05).对照组术后肝功能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石病合并肝硬化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能保护患者肝功能和减少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