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广藿香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的比较研究

    作者:陈秀华;刘强;陈兴兴;张璐

    目的:分析比较广藿香叶、茎、全草3个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经毛细管色谱从叶中分离出29个峰,从茎中分离出31个峰,从全草中分离出26个峰,并且确认了所含的全部化合物.结论:报道了广藿香叶、茎、全草3个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 广藿香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

    作者:栾淑华

    广藿香是常用中药,具有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署之功效,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署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署,腹痛吐泻,鼻渊头痛[1],其挥发油是主要的有效成分,本实验采用正交设计对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了考察.

  • 广藿香和土藿香入药史研究

    作者:薛琴;刘微英;张历元;付帮泽

    藿香早的文献出处可追溯到东汉杨孚《异物志》,作为药名在本草中单列一条始见于宋朝《证类本草》.长期以来的历史,形成了土藿香与广藿香二者临床并用的局面,阐释二者的区别,厘清二者的入药史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系统检索《中华医典》数据库和历代本草古籍及名家医著,对土藿香与广藿香相关古籍记载进行了研究.发现藿香入药早见于《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广泛应用于临床则是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藿香正气散为代表.藿香产于东南亚,后移栽于岭南,从香料演变为中药,在清代温病学派盛行时期,更是成为重要中药,于明代定名为"广藿香",以示道地.广藿香之名早见于明代王肯堂《医学穷源集》,比此前观点所认为的首见于民国《增订伪药条辨》提前了300多年.与之相对的江浙一带产生土产藿香,终定名土藿香.二者历史上共同演进.

  • 浅论对广藿香挥发性成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的结果

    作者:吴红旗;徐蓉;秦昆明;金俊杰

    目的:对广藿香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广藿香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其进行分析鉴定,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中各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出104个化学成分,其中26个化学成分的匹配度在85%以上,占挥发油总量的45.32%,其中相对含量在1%以上的成分依次为广藿香醇(占21.00%)、棕榈酸(占4.78%)、开司米酮(占3.60%)、西车烯(占3.12%)、α-愈创木烯(占1.75%)、β-广藿香烯(占1.66%)、蓝桉醇(占1.32%)和月桂酸(占1.08%).结论:广藿香挥发油中主要的化学成分为萜类化合物,以倍半萜的种数多且主要是15个碳的小分子化合物.

  • 藿香正气片中百秋李醇的薄层鉴别

    作者:姜静;王彬彬;郑越中

    藿香正气片是经典的中成药,又为非处方药而普遍使用,为保证药品质量,本文用二次展开法对该药广藿香油中的百秋李醇进行分离鉴别.具体操作如下:

    关键词: 广藿香 百秋李醇
  • 广藿香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徐雯;吴艳清;丁浩然;修彦凤

    综述广藿香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广藿香为临床常用的芳香化湿药,主要含有广藿香醇、广藿香酮等挥发性成分和黄酮类等非挥发性成分,其具有保护胃肠道、抗病原微生物、抗炎、镇痛、解热、镇吐、止咳、化痰、通便、抗氧化、抗肿瘤和调节免疫系统等药理作用.

  • 广藿香超微粉表面包覆技术工艺的优化

    作者:张洪坤;郭长达;黄玉瑶;高贯彪;曾仑;莫子瑜;周劲松

    目的 优化广藿香超微粉表面包覆技术工艺.方法 以均匀度为指标,优选表面包覆剂(食用淀粉、药用二氧化硅、β-环糊精)的包覆比例.以水分、挥发油、醇溶性浸出物、百秋李醇、广藿香酮含有量为指标,长期稳定性试验考察超微粉在24个月内的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表面包覆剂佳包覆比例为微粉∶药用二氧化硅4∶1、微粉∶食用淀粉3∶1、微粉∶β-环糊精3∶1.广藿香在储存过程中,各指标成分含有量均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而表面包覆能有效降低其速率,其中以β-环糊精效果较好,药用二氧化硅和食用淀粉无明显差异,佳包覆条件为微粉∶β-环糊精3∶1.结论 表面包覆技术对减缓广藿香微粉挥发性成分的损失具有明显效果,可为相关产品开发提供了一定技术支持.

  • 广藿香提取物的止咳、化痰、平喘药理研究

    作者:赵书策;贾强;廖富林;黄建华

    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为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原产东南亚等国,引种我国后,主产于广东,全草药用.其味辛,微温,归脾、胃、肺三经,具有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的功能[1],是消化系统疾患及暑湿时令之常用中药.

    关键词: 广藿香 止咳 化痰 平喘
  • 广藿香提取物的抗炎、镇痛药理研究

    作者:赵书策;贾强;廖富林

    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为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原产东南亚等国,引种我国后,主产于广东,全草药用.其味辛,微温,归脾、胃、肺三经,具有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的功能,是消化系统疾患及暑湿时令之常用中药.

    关键词: 广藿香 抗炎 镇痛
  • 广藿香不同部位HPLC指纹图谱的比较研究

    作者:黄月纯;魏刚;尹雪

    目的:建立广藿香HPLC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对广藿香及其茎、叶不同部位的指纹图谱进行比较,为广藿香药材内在质量评价积累数据.方法:色谱柱:Hypersil ODS;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20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结果:广藿香及其茎、叶均具有16个指纹特征峰,但茎、叶指纹特征峰相对含量有显著差异,叶所含特征峰组分含量高于茎.结论: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为广藿香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 广藿香GC-MS特征指纹图谱"数字化"在药材鉴定中的应用模式研究

    作者:魏刚

    目的:建立广藿香挥发油指纹特征图谱在药材鉴定中的应用方法,为中药GC-MS特征指纹图谱的实际应用提供一种可行模式.方法:利用广藿香挥发油11个特征指标成分(β-广藿香烯、β-榄香烯、顺式一石竹烯、反式-石竹烯、刺蕊草烯、α-愈创木烯、α-广藿香烯、δ-愈创木烯、未鉴定A、广藿香醇、广藿香酮)初步建立了石牌、高要、海南藿香3种"数字化"共有模式,用之与1992-2002国内主要研究单位报道的24个广藿香样品进行相似度比对.结果:24个文献样品中21个的相似度比对结果与原产地相符(或能准确判断).3个不相符的品种结果初步提示高要茎油与石牌藿香高度相似,雷州产藿香因土壤与栽培方法等不同可能产生变异.结论:本实验所建3种商品广藿香的"数字化"共有模式可用于广藿香商品的品种鉴定;利用挥发油特征指标成分群建立中药GC-MS特征指纹图谱,通过大样本分析,将图谱特征转化成数据信息,建立样品的数据信息共有模式,使在不同仪器、色谱柱、色谱条件下的分析结果可以相互比对,将极大提高指纹图谱的实用性.

  • GC-MS建立中药特征指纹图谱的构想与实践

    作者:魏刚

    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已成为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色谱联用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也加快了在中药指纹图谱研究中的应用步伐.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具备成分定性的功能极大满足了中药复杂多成分同时定性的需求,尤其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下简称GC-MS)更趋成熟,应用日增.

  • HPLC建立广藿香指纹图谱的方法学研究

    作者:黄月纯;魏刚

    目的:建立广藿香的HPLC分析色谱条件,初步拟定指纹特征图谱指标成分群,为广藿香药材内在质量评价积累数据.方法:采用HPLC法分析10批广藿香的甲醇提取物.色谱柱:Hypersil ODS;流动相:甲醇-0.05%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0 nm;柱温:25℃;流速:1.0 mL/min.;分析时间为60min.结果:共标示出26个共有峰;以此26个共有峰为评价指标,HPLC色谱条件的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良好.结论: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广藿香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关键词: 广藿香 指纹图谱 HPLC
  • GC-MS建立石牌广藿香挥发油指纹图谱方法学研究

    作者:魏刚;李薇;徐鸿华

    目的:建立石牌广藿香挥发油GC-MS分析色谱条件,初步拟定石牌藿香挥发油特征指纹图谱指标成分群,阐明石牌藿香的道地特性;方法:采用GC-MS法对不同采集期石牌藿香,以及同基地栽培的高要、湛江藿香挥发油进行主成分比较分析;结果:以11个主要共有峰为评价指标,GC-MS色谱条件的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良好;固定产地的石牌藿香稳定性好,不同采收期主成分基本相同,其中广藿香酮的含量随种植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高;与同地栽培的高要、湛江藿香相比,广藿香酮、广藿香醇等含氧组分以及不含氧的倍半萜烯类主成分的相对含量均有明显差异;结论:GC-MS法分析广藿香挥发油主成分,方法准确可靠;其本身具有的多成分同时定性的优势,为阐明道地药材牌香与高要、海南藿香的区别奠定了坚实基础.

  • GC-MS法建立广藿香挥发油指纹特征图谱研究

    作者:魏刚;符红;王淑英;李薇

    目的:建立广藿香挥发油指纹特征图谱,为广藿香的内在质量评价和鉴定提供特征数据.方法:采用GC-MS法对不同产地广藿香(石牌、高要、海南藿香),组织培养广藿香,以及超临界提取广藿香、广藿香对照品共21个样品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21个广藿香样品均含有β-广藿香烯、β-榄香烯、顺式-石竹烯、反式-石竹烯、刺蕊草烯、α-愈创木烯、α-广藿香烯、δ-愈创木烯、未鉴定A、广藿香醇、广藿香酮等主要成分,以上11种主成分相对含量约占挥发油总量的80%左右.石牌藿香与高要、海南藿香比,11个成分的相对含量(除顺式-石竹烯、反式-石竹烯外),均有显著性差异;高要藿香与海南藿香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1个主要成分的出峰先后顺序及相对含量极具特征性,形成了广藿香特有的指纹图谱(地貌),可作为广藿香内在质量评价和鉴定的依据.

  • 运用近红外光谱法建立广藿香含叶量定量分析模型

    作者:蔡佳良;黄洁燕;李蕾蕾;郭念欣;姬生国

    目的 建立广藿香药材中含叶量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快速测定粉末药材或以粉末入药的广藿香制剂中的含叶量.方法 扫描并用TQ软件预处理广藿香近红外光谱图,选择建模波段,结合偏小二乘法建立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结果 建立的近红外校正模型,其内部交叉验证相关系数达到0.996 47,校正均方差为1.45,预测均方差为1.78,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为3.258 05.结论 广藿香含叶量近红外定量模型稳定、精确,可以用来预测未知样品的含叶量.

  • 芳香化浊液的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陈继英;吴谋;卢晓燕;刘仔;周静仪;谢浙裕

    目的 研究芳香化浊液的质量标准,并建立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 处方中广藿香和紫苏叶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制剂中的百秋李醇和薄荷脑采用气相色谱法同时进行含量测定的研究,毛细管柱,FID检测器,以氮气为载气,流速:1.5 ml·min-1,柱温:初始温度110℃,以5℃·min-1的升温速率到170℃,再以50℃·min-1的升温速率到220℃,保持3 min;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50℃,分流比:20∶1,恒流模式.结果 广藿香和紫苏叶的薄层色谱斑点明显清晰,阴性对照没有干扰;百秋李醇进样量在0.0125 6~0.200 9μg(r=0.999 8)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18%,RSD=1.07%;薄荷脑进样量在0.024 97 ~ 0.399 5μg(r=0.999 2)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12%,RSD=1.13%.结论 方法学研究结果表明芳香化浊液的质量控制方法精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

  • 广藿香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作者:林小桦;贺红

    广藿香为广东地道药材,"十大广药"之一.本文从本草考证、种质资源的现状、生产情况等几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广藿香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有限资源的保护,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开展种质资源的创新工作,是保证广藿香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举措.

    关键词: 广藿香 种质资源
  • ICP-AES法测定广藿香中的微量元素含量

    作者:徐晓铭;管艳艳;赖志辉

    目的 建立广藿香中微量元素稳定可靠的分析测定方法,测定了广藿香药材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湿法消解样品后用ICP-AES法建立了广藿香药材中Al、Ba、Ca、Cu、Fe、K、Mg、Mn、Na、Sr、Ti、Zn等12种元素的含量;利用标准曲线法,测定广藿香药材中微量元素含量.结果 微量元素检测分析方法考察结果为:12种元素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3-0.9999.RSD小于2.5%.回收率为97.6%~107.1%.结论 所建立广藿香中微量元素检测的分析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性好、可多元素同时测定.

  • 广藿香与藿香的鉴别

    作者:叶卫玲

    目的 澄清药源,保证用药安全.方法 从历史考证、植物来源、原植物性状、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以及功效应用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 广藿香和藿香为不同品种,不应混淆使用,正品药用藿香为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广藿香.

    关键词: 广藿香 藿香 鉴别 使用
200 条记录 4/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